跆拳道社会实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9 15:53: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跆拳道社会实践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跆拳道社会实践总结

篇(1)

2.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跆拳道社团工作期间,担任了社团武协部的队长,每开学期纳新了100多名新生,策划并组织了排球赛、羽毛球赛、户外爬山等各项活动,同时,个人多次参加过系运动会及其它晚会表演。

篇(2)

还记得刚开始时我常碰壁,但后来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生活和工作。这个暑假我们队参加了4场演出活动,虽然在期间我们队员发生了很多的摩擦,大家意见不合等,但是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后最终还是得出了一致的意见。每场演出我们都有不同的收获。

创业集市开幕式演出,由于我们有太过浮躁,以为有表演过得经验而没有认真的去重复排练,最后虽然表演时顺利结束了,但是表演时连接不紧凑走位也很乱,还有很多失手的动作。演出效果并不理想。这场演出我明白到无论自己有多少的经验,团队的默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怕麻烦要去重复的排练。

新湾敬老院的演出我们吸收了上次演出的教训,在表演前还不断的排练,还请了师兄们为我们指点,这次的演出时带上小学员的,到演出的开始时,由于他们都没有表演的经验加上有点怯场,开始时并不是十分顺利,但后来还是演出很顺利的,这次演出令我明白到队员的心理影响是十分大的,平时练习的时候不仅要对动作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对心理素质也要培养。

社区的演出是这个暑假最大型的演出,当然节目也是最丰富最精彩的一场,因此也是最不允许出错的一场,这次我们也请来了上届的师兄来帮忙,由于大家时间的不合到演出那天不得不删除几个一直以来参与排练的队员换上了别的队员,这样一来演出就需要重新排过了,走位跟顺序都有了变化,但是我们还是沉住了气,在几次的练习后大家都记住了自己的动作跟走位,在不断的练习后大家都记住了,在上台前还不忘互相鼓励,这次的表演表演的很顺利,难度是最高的一次,气氛也很好。但是我还是没有做足够的准备,太掉以轻心,没有预计到特殊的情况。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在工作结束后,我做了如下的总结:

1、要勤劳:有事间的时候不要让他白白地流走,应加强自己的能力多学习自己不会的东西和不熟练的事情。

2、要细心:做每件事情都要细心去做,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有很多的错误都是来自粗心的,所以应该细心地对待每一件事。

3、要有耐心和热情: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不能轻率,时刻保持自己的热情。

篇(3)

1.学校冬季日常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中的主要问题

1. 1现代体育理念表现不足

我国引入现代体育概念,是因其具有规则严谨、提倡公平竞争、团队精神等科学理念。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现代体育的认识存在偏见,对现代体育的本质和功能缺乏了解,阻碍了现代体育的正常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体育学科的缺少科学的认识,进而导致了体育学科与群体活动在多数学校得不到重视。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来说,最迫切的任务是让社会大众真正地了解体育, 向社会普及体育知识与理念。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体育教学应在内容上多选择一些体育的基本理论、体育概念与本质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是什么,真正理解体育的功能与价值,丰富课堂内容,重新树立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 2课堂训练项目过于休闲化

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学生兴趣,项目设置盲目求新、求异, 在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内容上迎合学生的心理,盲目开设了许多新兴时尚体育项目,从而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有很高锻炼价值的项目。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一些运动项目既有它的竞技性, 也有它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体育教师可以经过改革、创新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塑造优秀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

1. 3体育训练项目避重就轻

“以人为本”是近年来提出的最新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因为设置项目数量过多,师资力量不足,造成体育教师跨项目教学胜任能力不够,给体育教学实施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影响。为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学校设置体育训练项目是淡化运动技术学习,避重就轻,简化了教学手段,练习项目单一化。加之班级人数过多,体育场地设施的限制,学生课堂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便很难达到所需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设置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解决运动损伤、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一味淡化技术教学、减少课堂练习时间和运动量,会使学校体育教学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与意义。

1. 4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不够重视

体育理论知识是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与概括, 对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是体育的重要内容。以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为基础,才能正确理解体育,才能科学地进行个人体育实践活动。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体育理论课时数偏少,在体育理论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也多半是以项目技战术理论及规则与裁判法为主,缺乏体育锻炼基本常识与身体安全教育,没有达到体育理论教学的目的。

2.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着眼点

2. 1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育意识

现代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勇于接受挑战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体育教学内容,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冬季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积极性,提高参与兴趣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日常体育项目中,田径、球类和绳操类是常用项目,在冬季体育项目教学中,可引入滑冰游戏、直排轮滑、健美操等运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丰富冬季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冬季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我锻炼的健身意识,知晓体育锻炼是人生中重要内容,进而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坚持终身锻炼的行为。

2.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

冬季受到气候影响,学校体育会适当减少户外运动时间,受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正常的器械训练中,课堂训练时间减少,无法完成体育课程目标。面对上述情形,学校体育教学可以在冬季引入健美操、跆拳道等训练项目,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

3.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滑冰课程是学校冬季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 它对活跃冬季体育教学氛围,促进课外体育活动,起到主干体育教学作用,对普及冰上运动具有基础性教学与训练的作用。但较长时间以来,学校体育教师对冰上运动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没有突破和创新,至使冰上教学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冰上运动的功能难以发挥。据2010年冬季体育课堂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开展速滑课和轮滑课程教学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意志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优势远远高于田径项目。

要想更好地发挥冬季体育教学内容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学生喜欢和开放性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其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喜爱和刺激性较大的冬季体育项目,注意传统冬季项目与非冬季项目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滑冰和轮滑课程,将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合理搭配,适当增配冬季体育欣赏课,培养学生冬季体育情趣,陶冶情操。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增加集体教学与练习内容(根据教学对象水平增加集体滑时间或距离),适当增加竞赛和游戏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磨练意志及团队协作精神。

4.结论

改革冬季体育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冬季体育项目的学习,尝到体育的甜头和益处,进而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增强体育意识。学生的体育态度会影响他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增加冬季体育项目种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沈阳铁路机械学校;辽宁;沈阳;110036)

参考文献:

篇(4)

社会体育专业的新兴与发展适应当下社会背景,在全民健身养生的如今,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更是居于我国教育事业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办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场地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目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许多有待革新的地方。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体育办学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应深入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改革。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主要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到我国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是天津体育学院,江苏省最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是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扬州大学、徐州矿大和南京体育学院都开设了此专业。2002年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也先后开设此专业。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等因素,大部分高校只开设一个班,扬州教育学院和晓庄学院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停止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招生。注重因地制宜成为高校发展社会体育办学的重要举措,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保龄球、高尔夫、太极拳、跆拳道等加强了休闲健身类的课程。除此之外,该高校还有:水中健身、搏击操、普拉提、健身瑜伽、户外运动及形体训练等特色社会体育课程。南京体育学院也因地制宜的开设了高尔夫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无论何时对社会体育办学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南京体院在10所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安排时间最长。其中,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还开设了军事训练,如:南通大学、南体、南师大更是开设了入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更加注重主干教学实践安排了相对最多的课时,其他各高校都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之间。

(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缺少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极具扩大,期间受到经费投入和环境资源短缺等的限制,使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不能顺应招生人数的增加,出现负重,这是客观上所述;主观上讲高校盲目求进,强求发展与自身教学资源脱轨,没有积极的评估论证和统筹规划。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如今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盲目。调查显示,当下各高校基本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然而,期间部分高校只知道盲目照搬,缺少因地制宜的特色与优势。导致许多院系领导、教学老师、受教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认知模糊不清。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该新兴专业的科学定位和认知。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处于盲目模糊状态。面对该专业的建设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校自身资源条件配置上仍存在较多问题。没有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对应课时的比例,以及对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和优势特色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完善的依据;在实践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等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重复繁杂,重点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在选修课程方面,缺少新兴项目和论证评价。部分高校所设的选修课及素质拓展课形同虚设,有的居于表面,效果不明显,很少落实到实际。根本问题在于对新兴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和评估缺少认知,以及受到高校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的制约。在实践基础建设方面不够合理,时间设置不完善,依据调查,高校对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比较注重,基本安排了充足的时间。然而盐城与淮阴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实践少于其他各高校。其中有部分高校没有合理的安排入学教育及毕业教育,使得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很难相对稳定的融入社会。

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新式社会实践模式

目前各高校应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以应对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的需求,以此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主要建设:专业多媒体教室及校内体育俱乐部、各类实验室等。各高校应积极支持学生俱乐部的建设并给予合理的指引与授课工作。相对于校内实践设施的建设,校外的实践设施会更加自主化,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校外各类基础实践基地包括:公共体育场、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街道、企业单位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模式包括:认知实习、模拟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模式。在组织方式上应以专业混合的实习方式取代专业集中的实习方式为宜。

(二)完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时比例

高校各类课程占比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与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课时。部分高校开设选修课程过多与体育教育专业重复,应及时调整取消相应选修课程,增加贴近专业的课程,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面;然而必修课不足的高校,应及时增加必修课学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明确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专业培养

各高校应顺应社会需要,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多赢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发展规律。企业需求及时与校方互通,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所学所用。学校应在全民健身指导、社区体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目标中合理选择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

三、总结

目前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建设方面,各高校应从改革发展中提高认知,统筹思想。认真落实到实际的培养计划,结合高校自身办学优势及社会基础建设突出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社会实践、专业教学、专业实践设施等建设。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和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篇(5)

(一)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人文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当做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目标。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有:一者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理论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时事政策水平;二者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三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优争先”活动,评选、表彰各种层面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带动青年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由于我院的努力,一年来,人文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我院团总支获得全省优秀团总支,也是本年度陶瓷学院获得的唯一一个全省优秀团总支的奖项; 我院学生会当选2009-2010年度校优秀学生分会;

班当选我校先进团总支?;1名同学获得全省优秀团员称号; 名同学获得校优秀党员、 名学生获得校优秀团员的光荣称号;其他政治思想方面的奖项?

(二)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效果显然

人文学院始终把学风建设当做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和重点,长抓不懈。为此,我院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学风建设制度和措施,行政口、教学口、学生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一年来,我院的学风和以往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有:

1、学位率和等级通过率

2010届毕业生学位率达到90%以上;公事、法学专业学生四级累计通过率73.16%,六级累计通过率25.36%;英语专业学生专四累计通过率66.66%,六级累计通过率77.91%;体育专业学生三级累计通过率80%,四级累计通过率2.08%;全院学生计算机一级累计通过率达到96.75%;

2、学生校外专业参赛及获奖

本年度,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种层面上的大学生专业竞赛活动,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为我校争取了荣誉。主要有: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江西赛区决赛,其中1人获得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及综合能力二等奖,2人获得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江西省笔译大赛,其中1人获得三等奖;日语专业学生参加“江玲杯”江西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其中1人获得三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景德镇参加省运会,收获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五位学生代表我校参加全省唱响鄱湖电视大赛,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3、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赛及获奖

一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也取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1人次获得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人次获得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

(三)积极开展学生文体、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年来,我院学生积极活跃在学校文体和社会实践等舞台,展现了良好的素质能力和精神面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为人文学院争取了荣誉。主要成绩有:

在今年的第三十三届校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七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红五月系列活动中,获得辩论赛第一名和团旗接力赛第一名;我院社会实践队获得校级优秀实践队称号,其中13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我院健美队在校健美操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以及最具活力奖;在社团活动方面,英语俱乐部获得校十佳社团称号,绿色服务团在运动会服务过程中获得道德风尚奖以及十佳社团称号;另有很多同学在校文体方面获得多项个人奖项。

(四)全力做好毕业生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和安全文明离校提供优良服务

一年来,我院全力做好2010届毕业生的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能安全文明离校和顺利就业。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生就业目标计划开展就业工作,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优良服务。本年度,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一直位于学校前列,较好地支撑了学校的就业工作。

二、2011年度学生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进一步抓学风建设和改善学风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四)大力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争我院学生在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五)进一步做好2011届毕业生的各项工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安全文明离校。

附:一年来我院参加校外比赛学生获奖详情:

1、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江西赛区决赛

(1)07英语3班雷珊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及综合能力二等奖

(2)07英语3班同学和08法学易钧栎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

2、07英语2班颜芦红同学获得江西省笔译大赛三等奖

3、参加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

(1)08日语张寻同学获得“江玲杯”江西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2)08日语易亮同学获得“江玲杯”江西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优秀奖

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景德镇参加省运会,收获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

(1)跆拳道62公斤级获金牌,84公斤级和62公斤级共获两枚银牌,58公斤级、63公斤级、78公斤级、72公斤级共获四枚铜牌,另有一人获54公斤级第五名。

(2)团体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另有周德兴同学获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3)获得女子跳高获第四名。

(4)获男子4* 100米接力赛第五名。

(6)获男子一万米第八名。

(7)获男子1500米第七名。

(8)张奇同学获得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

5、五位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全省唱响鄱湖电视大赛,取得三等奖的成绩

09英语2班邹梦霞同学、陈鲸颖同学;09日语邱楠同学;08法学揭琴同学。

篇(6)

2 精心安排假期学习

在寒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寒假生活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王老师说,首先,同学们应该把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做完,在做作业时,应该讲求方法,并把问题都弄明白,不能应付差事,不懂装懂。其次,同学们应该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上学期做错的题都收集到这个笔记本当中。这样方便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第三,同学们还可以进行适当预习,了解一下下学期都会学些什么内容,让自己心里有个准备,为下学期做好计划。第四,同学们可以在寒假尝试查漏补缺,补补自己的弱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自愿的前提条件下参加辅导班。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主要让名师点拨一下;而基础弱的同学,主要就是补基础,哪弱补哪儿。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讲,马上就将面临中高考,因此更应该把握机会好好总结复习。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利用假期,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体验一下生活,这也是同学们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时机。同学们可以在假期中搞一项社会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容。比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社会卫生状况调查等等,要写成调查报告,便于提高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可以组成一些假日小队,打扫社区卫生,让大家干净过春节;可以到社区做一些服务性的活动;也可以到敬老院、孤儿院去帮帮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到农村、工厂学习课外知识。

假期中,很多社区或相关单位往往举行多项比赛,如乒乓球、演讲、朗诵、绘画、书法等,有兴趣的同学应该积极参加,参与各种形式的集体合作。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尊心、上进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同时,大家也可以通过这种直接的方式来体验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欢乐,更好的磨练自己的意志。

4 假期生活注意安全

在寒假,同学们除了学习外,肯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和好朋友一起逛街、玩耍,陪父母走亲访友;和家人一道快乐出游;体验滑雪、骑马等时髦运动;学着做做家务活儿……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离开了安全,再精彩的寒假也会大打折扣。

马老师说,寒假期间,同学们外出,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如骑自行车外出,一定要注意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在寒假,中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上网,网上聊天、交友也成为可能。但近年来,中学生见网友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中学生千万不要轻易见网友。如确实要见,必须先向家长说明,见面最好选择在白天人多的公共场所。

5 礼仪教育不可忽视

尊老爱幼,探望长辈。在寒假,同学们应该和父母趁着春节,看一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向他们拜年、问安。

遵章守纪,注重公共场所秩序。寒假期间,同学们外出乘车、骑车要注意交通礼仪。乘坐公共汽车要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戏不要吃有壳的食物,不要大声嬉闹和喧哗,演出不结束不能随意离场,不要起哄、尖叫;公园、车站等场所不要随地吐痰、乱踩草坪、乱摘花木;购买商品要尊重营业员和他人。要力求做到时时处处讲究“礼貌、礼让、礼仪”。

提倡餐饮礼仪,不暴饮暴食。春节亲友欢聚,难免要摆上几桌,亲朋好友庆祝一下。这时,同学们要注重餐饮礼仪,主动为长辈敬酒、祝福。要尊重不同区域亲友的饮食口味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要随便向长辈索要压岁钱。春节期间,吃东西不能暴饮暴食,作为中学生不要抽烟、酗酒。

礼尚往来,懂得回报。同学们从小要懂得礼尚往来,记住“只来不往非礼也”。要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学习,将来懂得回报父母、老师和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在过年时,不要忘了给现在的老师和小学老师发条拜年的短信,问候一下。

篇(7)

激励教育 重塑学生自信

“差生才会到技工学校读书!”这种错误观念造成许多到技校读书的学生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处处就都不如别人,甚至出现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自信心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积极主动提高自己能力的信念,也成了他们今后成长、成才、成功的最大障碍。

为了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实行“亮点工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将这些闪光点作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做到:发现学生优点时多表扬,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看来,表扬能产生正能量,让学生开始肯定自己,增强信心,减少厌学情绪,进而提高对学习的热情。

在奖励机制方面,除了设立“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常规奖项外,学校还设立了各种奖项鼓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如“乐于助人奖”“勤劳节俭奖”“社团先进个人”“学习进步奖”等。这样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表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精英”都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学校规定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综合实习实训表现以及平时的德育学分。奖学金的表彰面扩大,国家奖学金加上学校奖学金的名额,能让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对学生来说,获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获奖的信心和愿望。

学校机电班曾经有一名男生,患有轻度自闭症,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也比较暴躁。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舞蹈跳得不错,就鼓励他练习跳舞。他开始只在班级活动时表演,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出,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渐渐的,这名男生开始自信起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文艺汇演,他的精彩表演都会将晚会推向,他成为了文艺表演的核心人物,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这名男生的轻度自闭症消失了,性格也开始活泼起来,会主动与人沟通,还会耐心地教同学跳舞。高二时,他与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同学组建了街舞社,带领着这群热爱跳舞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艺术、美和快乐。在去年的“中国潮人秀”电视节目中,他因表演出色,赢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夺得了“最佳人气奖”。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肯定,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高级技工班阶段入了党,还当选了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学习也大有进步,获得了三等奖学金。毕业后,他成为了专业的舞者。

“这名男生现在的性格很阳光。学生们在学校的这些改变和健康成长,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满足。”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吕彦斌介绍说,像这名男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学生经过激励教育,如今都成了充满自信的人。

社团活动 发挥内在潜力

如果说,自信教育是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宗旨,那么社团活动就是学校德育工作强有力的载体。

为了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以施展,学校的各类社团应运而生。目前,学校有十余个社团,涵盖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等各个方面。校模特社团、QG动漫社、声乐社、爱音吉他、跆拳道社等等,都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建的,迎合了学生的“口味”,特别受学生欢迎。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受到的批评很多,他们也渴望被认同,渴望进步,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他们的思想其实也很活跃,只是缺乏上进的动力。”杨国强校长坦言,社团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了舞台,成为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的“阵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许多学生在社团里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校模特社团是一个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的特色团队,以“秀出气质与美丽,走出时尚与端庄”的建社宗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社团成员凭借着自己对舞台的热爱,秀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提升自我形象气质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各类文艺演出“锦上添花”。如今,模特社团成了学校最光芒四射的团队,成为各种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表演队伍,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好评。

张洁曾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工班的一名学生,2006年刚踏入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时,她认为服装厂的女工就是自己的未来。张洁说,是模特社团改变了她“原以为”的命运,最终让她成为了一名专业模特。

张洁有着高高瘦瘦的傲人身材,在社团纳新时,模特队亮丽的宣传海报吸引了她的目光,穿着高跟鞋踏上耀眼的T台成为了她新的梦想。加入模特社团后,从基本的台步到专业的台型,张洁刻苦练习。在社团指导老师、学长们的热心指导下,张洁进步很快。在2006年“CCTV杯秀色江南”模特比赛浙江赛区的比赛中,初出茅庐的她夺得了第一名,成了全国“十佳模特”。服装专业课程加深了她对服装的理解和诠释,让她与其他模特相比,多了对服装的深刻理解,让她在T型台上更加自信,更能展示出服装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参加模特社团的训练,也让张洁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专业学习中更加努力。“秀出了服装的灵魂”是大家对张洁的一致评价,越来越多的新装秀、国际车展和珠宝秀向她抛出橄榄枝。毕业后,她带着对服装专业的热爱走上了职业模特的发展道路。

与模特社团一样,跆拳道社、摄影社、爱音吉他社、书画社等社团的组建也在各个层面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以社团活动带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为学校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也拓宽了学生的职业生涯。

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班主任是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除了注重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营造社团活动氛围外,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也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班、班主任交流论坛,并把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德育论文等编辑成册,供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吕彦斌副校长说,班主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引导者,学校非常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并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何大志老师是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之一,作为数控专业教研组副组长的他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目前是数控2013高技班的班主任。何老师说:“有些学生读初中时的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我们班大多是男生,班级管理更加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处理班级事务能够随机应变、妥善

处理。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何老师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个人都有弱点,只要找准了弱点就能够对症下药。何老师班里曾经有个“特别”的学生,该生脾气暴躁,经常惹事,增加了老师班级管理的难度。经过细心观察,何老师发现该生特别讲义气,“哥们”有事,他都会帮忙。有一次,该生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受伤被送到医院。何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该生承担了部分医药费。事后,这名学生觉得何老师非常讲义气,而且是真正关心他。此后,只要是何老师说的话,他都能认真听,并且照做。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行为习惯大有改观,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年之后,他在班干部竞选中成功当选班长,成了何老师的得力助手。

男生大多数比较好面子,求胜心强。军训时候,班里的男生总是很调皮,站军姿不认真,班里仅有的三个女生却纹丝不动地站在太阳底下,任汗水直流。何老师就以女生为榜样教导男生,要他们拿出男子汉的气魄来,不要让女生瞧不起。班里的男生一听此话,立马站直了身子,在之后的军训中,这些男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何老师说:“只要真正了解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性,管理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在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像何老师这样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班主任还有很多,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使得这些原本学习成绩不好、综合素质不高、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变成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好学生。

自主管理 培养责任意识

班主任管理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最终成才。因此,在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被纳入了德育体系中,依托学校的学生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制。

学校的学生会体制由来已久,学校将老师的一部分权力、职责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自治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校学生会设有主席团、纪检部、宿管部、文体部、学习部等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协助学校做好日常管理。如纪检部是对学校各项活动纪律进行组织管理,纪检部设立了纪律监督岗,与其他部门联合,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包括课间纪律),对学校的一日常规进行仔细监督,通过每日日记如实反映学校每天出现的问题,认真填写检查表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则定期听取学生会的工作报告。

篇(8)

前言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竞技武术,体现武术的观赏性本无可非议,但是,作为祖国文化瑰宝的传统武术如何继承与发展则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武术相对于竞技运动的武术发展已经相当落后,很多人不了解传统武术,目前国内很多的武术习练者90%以上是练套路的,也就是所谓的花拳绣腿。真正懂武术的人太少。大家都没见过真武术,何谈发展呢。不少有识之士正在大力呼吁扶持与发展传统武术,体育界领导对此也有同感,认为将传统武术与竞赛武术放在同等地位是当务之急。

奥运会比赛项目主要分为对比性和对抗性两大类,恰恰中国武术套路和对抗横跨了这两种类别,使武术在奥运会设项就面临两难。有关人士试图将中国武术这两种类别拆解开使其以小项方式进入奥运会,尽管如此要想踏平坎坷依旧任重道远。

武术套路被萨马兰奇称为“中国式自由体操”就很说明问题,国际社会对武术的理解还相当浅显。中国武术包罗万象,涵概了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攻防格斗动作,既讲究经络、血脉、“精气神”,也讲究忍耐和修身养性,只可惜武术的表象却给外国人造成了“舞拳弄棒”的错觉。另外国内武术套路的“百家争鸣”也使其内容编排上难以统一,评判上缺乏标准。

然而国内的热火朝天并不能掩盖国外的反映冷淡,因为洋拳的失败本质上是吃了规则上的亏。中国武术散手号称包容所有搏击项目之精髓,然而这恰恰被外界视为软肋。肘击比不上泰拳,腿法不如跆拳道实用,弹踢缺乏空手道的凌厉,从而使自身失去了鲜明的特点,陷入“四不象”的尴尬境地。

二、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与继承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竞技武术更多的具有了西方文化的特征。所以传统武术必然重新审视并汲取和改进传统的东西。把传统中的精华和先进的科技综合起来。中华武术的科学文化、现代化成为传统武术发展的方向,其发展目标应是立足本民族、造福全人类,为东西方共同接受。

1、科学指导传统武术的发展

以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传统武术功法的原理,分清流派和本质的东西,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武术实践活动的进行。在科技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应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传统武术蕴涵的科学道理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总结先辈经验。武术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科学化的手段与方法及社会相关科技成果,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传统武术,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传统武术,科学地阐释传统武术中许多深奥的武术理论,把它们用现代语言进行科学化表述,用实验的方法去测量更多的指标来证明传统武术强身健体得作用。把它们变成能看见,摸得着得指标,这样才能使世人更容易接受,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推广中华武术。同时在武术运动的管理,训练、竞赛、裁判,科研等一系列工作都要走科学化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方法的手段,提高武术工作的效率,促进武术运动的更快发展。

2、套路散手乃一家的武术发展观

套路乃是从实战中得来,与对战即今天的散手本是一家。擂台上可以轻松自如的或巧夺天工的战胜强大的对手的招式自然受人们喜爱,以此动作去表演套路也必受到欢迎。动作的优美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经验,以及他的价值取向。约翰逊之前并未有人在短跑项目中采取重心靠后的后仰姿势,他采用了这种新的跑姿,并频频以此动作胜出,观众得到愉悦,心理对此动作的赞美油然而生,此动作便以美向称。再比如我们把乔单的动作奉为标准也是这个道理。几千年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中国人更偏爱那些以柔克刚的以弱胜强的动作,可以用“妙”来形容的动作。可现在的散手则是一种毫无功力毫无规则的蛮力角斗。如此,套路定当不能以这种无招式的动作去表演,而只能以近代拳谱为蓝本加之主观意象造花架子。这样就造成了套路与散手的分家乃至矛盾。真正的武学大家在擂台上收放自如,再套路表演中也定胜出;套路表演中潇洒,儒雅,打擂也定巧夺天工,四两胜千斤。这样的武术便上了轨道。所以,不管是寻找失传的高深武艺,还是创新新武功,一定要找到制胜的招式,这也是武术发展的关键。

事实证明,传统武术的独特的民族风格特点,丰富的内容和高深的内涵上,以及健身和技击等作用,极大的吸引着世人,但是在与国外朋友交流中,存在语言的差异,往往一些拳术的精妙处,译成外文就失去了传统武术原有的涵义,不能保留传统的精华,这就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诸多不便。因此,对外推广传统武术的同时,还要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早日把我国的国粹推向世界,使渗透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将通过传统武术运动形式表现在世人面前。

三、结论与建议

1、传统武术应该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而获得有关部门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可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吸收民间资金投入传统武术的发展,给传统武术的传承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2、传统武术的传播和推广应该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把传统武术写进教材,走进高校及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研究会,把传统武术的研究工作提升到高层次理论

3、中国传统武术的种类比较多,但大多形成与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而面对开放的世界,它将逐渐失去产生和独立生存的环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是大趋势,这样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应创造和谐竞争的机制倡导传统武术的竞争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4-0086-03

Abstract:By analyzing documents and interviewing with exper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basic program and regular pattern of the martial arts. The research considered that, modern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program. Nevertheless, modern teaching of martial arts could not grasp its real value, or th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systemless. Only standing on this layer, the paper has made a thorough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martial arts teaching.

Key words: tradition; modern; martial arts study; program; regular pattern; teaching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组织或自发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选择武术作为锻炼内容的人数有增无减。据统计:目前习武人口多达6500万,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武术馆超过12000所,常年坚持习武的学员近千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运动。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习武群体,除了加强系统的管理、严格的教学和训练外,更重要的是遵循一条合理的、正确的、适合习武对象实际的学习程序和规律,为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 传统习武的基本程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尚武之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习武程序。在武术流派尚未形成的各个朝代,基本采用拳勇与力量并重,器械操练在后的程序。如秦时强调“习手足,便器械”。“习手足”本意有两个:一是活动手脚,即为基本功,二是演练徒手套子。同时提倡“勇力过人”。《三国志・蜀志・刘封传》中有:“(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说法。实际这与后来拳谚中所说的“练拳先站桩,大鼎添力量”、“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是一脉相承的,同前面相比更加条理化,这些也表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及与练武的相互关系。明代以后,随着门派的分立,习武程序更加明确,何良臣在《阵记・技用》中率先提出:“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分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捷要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勾嫌、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强调练拳的基础作用。也正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和要求,训练出了强大的戚家军,在历次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

清初著名的理学家颜元在游学河南时,特意拜访了名震南北的大侠李子青,在晚宴上李向颜说明了习武程序,即“先生如果想学刀法,那就要先学会拳法,拳乃十八般武艺的根基。”少林武僧们同样推崇“拳为诸艺之源”的道理,少林寺历代宗师认为拳术是一切武艺之源,如果拳术练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协调,套路结构严谨,练久则手足灵敏,真气充盈,呼吸自如,暴发力强,劲力实足。在此基础上向技击过渡,少林寺为提高弟子们的实战功夫,往往从十套拳、百套拳中集中选出数百或上千精华招势,编成打擂套路,授给弟子,专门训练和提高其实战技术,所以,少林打擂术的真正功夫大都来源于拳术。若想成为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拳术。概括地讲就是“功源于拳,势出于招”。通常练习实战技术是由两人攻防转换,或师傅亲自喂招来逐渐达到“真可搏打”的水平,拳谱云:“要想散打会,还得二人喂。从拜师入门到师满出徒,整个过程大约需五、六年时间;倘若学得功夫上乘,恐怕至少得十年时间”;因此,有人称“功夫者,工夫也”。提到“功夫,太极拳名家陈鑫将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软手、散打、好手、妙手”。

从诸家之说可以看出,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有序的学习系统。现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遵循渐进规律

拳谱云:“舍本逐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 吴殳在《手臂录》强调:“……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的学不多”。可见前人对循序渐进的重视。

1.2 强调基本功法

习武通常有“下死功夫于根本者二年”, 将基本功学习贯穿习武的全过程,而且要持之以恒,做到“要想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讲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

1.3 注重套路练习

“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传统上把练套路称为“盘功架”, 讲的是“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通过套路练习,使习武者身法活便 ,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同时也求得内外双修,形神兼备的有效途径。

4 一切为了实战

传统的习武目标十分明确:练为了战, 使“打练”有机地加以结合,这是战争与实用的需要。《吴越春秋》提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古代与近代的武术家都有“打练”并用的风格和特点。

但是传统的习武程序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诸如入门先站桩三年;太极十年不出门;练功必须面南背北;午夜练功最有效等,这种作法和说法都缺乏科学性。

2 现代习武的基本规律

武术发展到今天,各门派仍保留着优秀的、传统的、实用的练功方法和程序,说明从古延续下来的习武程序是有其传承的价值和特点,但毕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的,现代的东西必将渗透到传统的习武全过程,使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并富于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的介绍,传授的内容和程序为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攻防技术和博斗项目。这是现代共识的习武规律,与传统习武程序相比更加明确具体,但仍未脱离“传统”的框架,前者是后者的母胎。

在打练分途的80年代,武术界分别总结出了套路与散打学习阶段的划分。

2.1 学习套路的阶段与任务

第一阶段:基础学习阶段,进行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和基础套路的学习。此时一般以长拳为基础,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刀枪剑棍等器械套路,掌握其动作方法,技法,特点等规律。

第三阶段:学习不同风格的传统拳术和器械套路,同时还要学会有代表性的对练套路以及散打技术。理论传授同步跟进,以扩大知识面和指导技术的提高。

第四阶段: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技术特点,发挥所长,选择项目进行训练提高。

2.2 学习散打的阶段与任务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阶段。学习散打的基本动作(步法、拳法、身法、腿法、摔法、跌法等),掌握动作的要领,提高单个动作的实效性,借助辅助器械提高击打和承受能力,了解一般的战术原则,明确要害部位的基本防护,为组合技术学习准备条件,培养意志品质。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要全面地学习组合技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掌握单招组合的规律。了解训练、距离、着力点的特点。提高组合进攻、防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动作的规格,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战术意识。练习方法采用集体与个别、单人与有条件的交叉进行。

第三阶段: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确立每人的发展方向,形成不同的特长,具备1~2种独特的招法。独特招法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它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实战对象要多种,研究意外现象的补救措施,鼓励练习者大胆实施预定的策略,使每次实践都紧紧地为独特招法的形成服务。

两种阶段的划分,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①分阶段学习,能使习武者有顺序地、渐进地、连贯地、系统掌握基本技术和知识;

②阶段划分明确,任务规定具体,各阶段联系密切;

③重视技术与理论的同步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

④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人特点进行学习和训练。

整体看,现代习武规律更加明确细致,层次分明,任务具体,利于操作,科学性明显增强。

3现代武术教学中与习武规律相悖的现象

3.1 关于武术中的学法问题

实践证明,许多周期性变化的体育项目,一旦掌握了就可以终身受益,而武术学习则不然,这是由“三多”(动作多、方向变化多、每一个动作包括的因素多)所决定的,因此拳谚有“一日不练十日空”,“学拳三年,丢拳三天”。的说法。通过我们的观察,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较好的,毕业后并不一定能胜任武术教学工作。原因就是忽视学法的教学,一旦忘却了套路就难以恢复,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其基础套路外,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的方法,及套路间的变化规律。这些为离校后的自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

3.2 关于套路和散打的加试问题

各体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武术系以来,至今为止已培养学生近万人。据统计,就套路和散打两项而言,学生从小就习武的和半路出家的以及应试的各占1/3。前者有半数是先学套路,后学散打的,基本符合现代习武规律,其技术间出现了正诱导现象;中者完全是套路与散打的分离学习,基本违背了现代习武规律,其技术较为单一,两项兼顾较差,后者就是为了应试,严重违背了现代习武规律,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

3.3 关于套路间的相互联系问题

武术素有:先拳后棍再刀枪的说法。习武也多沿用这种传统的程序,但是这种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实证研究较少,最近有人研究发现:刀术与棍术(0.8206),剑术与棍术(0.7993)、刀术与枪术(0.7862)之间相关非常显著,也就是说刀、枪、剑、棍四项先学任何一项技术都符合现代习武规律,。目前高级中学已将男子刀术和女子剑术列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教材,棍术却被放弃了。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是不够的,以致影响到教学和训练工作。

3.4 关于同一技术的教学问题

对于武术专业学生来讲,在全面提高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个人特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实的教学和训练完全是“一刀切”,“齐步走”,无论是武英级,还是无等级的学生在套路方面一律以学习竞赛项目为主;散打方面一律是踢打摔技术,使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受到压制,效果不甚理想。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对于关节灵活、柔韧性好的学生侧重于通背拳和象形拳及腿法的学习,而对于暴发力好的学生可选择南拳,八极拳,戳脚,翻子及打法的学习,对于速度快的学生最好演练刀棍及摔法等。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对“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解和贯彻。

3.5 关于术科评定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考核加以确认的,目前我们在技评时存在较大问题。一是在武术专修学生的评定中一直采用绝对的评分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训练水平、个体差异、等级差异等,常常将一名武英级或一级运动员与无级别的学生用同一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这显然是违背教学原则的,以致出现一些隐形的消极现象。如起点高的学生不用多练就可以顺利达到标准,自然形成一个高枕无忧型的小群体,而起点低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达到高标准,自然形成一个努力无望型的小群体。久而久之,两种群体都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转化,即放松学业与随波逐流。由于采取的是一种绝对技评方法,学生间缺乏可比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使一部分学生的技术水平下滑,甚至毕业成绩不如入学成绩,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是在普修学生的评定中一直采用“竞技武术”的规则和方法,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学生普遍反映:评定标准和方法不明确、自我演练效果与标准不易对号、自学进程难以把握、考试气氛过于压抑。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普修评定中适当降低标准,采用在音乐伴奏下的3~4人小组合演练与师生共同评定的方法。专修评定应采用学分制和相对的评分方法,按入学后的等级分为基础组、巩固组和提高组,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实施浮动管理。

3.6 关于武术教学大纲的修订问题

从武术内容看,建国以后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武术内容做了多次的修订,这里列举四个主要时期的变化情况(表1)。

从表中看,小学阶段以基本功、武术操、动作组合、简短套路为主;初中阶段以拳术为主;高中阶段增加对抗内容和器械套路,而且男女内容有别。从整体看,不同年级教材或多或少都有其弹性和选择性。另外,1990年和2000年修订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在1978年以前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其内容为:武术基础知识、基本功、基本动青年拳攻防对练或初级长拳(男);初级剑术或简化太极剑(女);简化太极拳或太极剑六段选(医学院使用)。90年代以后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使高校的武术内容增加了选择性和自主性。

从上述情况看武术教学内容已经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从表1来看作为武术中较为实用的搏击(散打、短兵等)内容几乎没有体现。近年来,学校武术的教学始终受着国外武技的冲击(如跆拳道、空手道等)。直接造成学生选择武术学习的兴趣下降,根据笔者对北京市10所普通高校中的500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武术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学生认为通常的武术课通指套路,套路动作复杂,实用性不强是主要原因;②散打虽较为实用但普及不广泛,其影响力不如跆拳道等武技;③武术段位制所实行多年但在学校中并没有较好的实施;④武术(散打、套路)缺乏统一的服装来包装。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武者对武术教学大纲的理解和对现代习武规律的把握是分不开的,鉴于上述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修订,摒弃教武过程中与习武规律相悖的现象将是今后武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4 结束语

现代习武规律是对传统习武程序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具有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外向内,由刚而柔,依次渐进的特点,以拳术为基础,展开其他器械及对抗项目的学习。传统的与现代的相比,前者是一种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属于递近结构,任务具体,层次分明,我们应当遵循现代习武规律,并以此来判断习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10)

二、人文课程阐述

(一)“人文”的阐述

对于“人文”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如下一些解释: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1980年版缩印本的《辞海》对于“人文”的解释是:(1)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指人事。

2、西方文化中的“人文:英文humanity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其意为人性、文化、教养等。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修订第3版的《英华大辞典》中对于humanity一词的解释为:(1)人类;(2)人性,人情,人道,人性论;(3)仁爱;博爱(4)文史哲学,人文学。由此可见humanity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意思为:人性,人情,人道,仁爱;博爱,文史哲学,人文学等意思,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它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等。因此,人文实际上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类内在人性,人情,人道、修养;二是指培养、完善人性,人情,人道、修养的方式与手段。

(二)“人文课程”阐述

1、课程

“课程”的英文为“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即“race-course”的复合,意味“跑步”,引申为奔跑的“道路”或“过程”。根据199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观点,广义的课程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即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教师水平、学生习得、课程体系这三者构成了现代大学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三原色”。因此,在今日的大学教育中,课程比专业更基本、更关键、更重要。课程是大学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基石,教师是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保证,学生是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最终体现。

2、人文课程

人文课程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价值观、历史、法学、经济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等。人文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文化与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与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文课程具有根基性、导向性、统领性、互补性、和谐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特征。它有三种结构方式:一是以外显为主的常规结构方式;二是外显与内隐结合的复式结构方式;三是内隐的非常规结构方式。人文课程有三类:一类是经典的,如文学、艺术学、哲学、宗教学等;一类是模糊的,如历史学、教育学等;一类是交叉的,如人类学、考古学、新闻学等。人文课程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隐性课程之中。显性课程主要是一种理性教育,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是“软课程”,主要是一种非理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非理性能力,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大学教育中显性课程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隐性课程比例,而隐性课程也是构成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进行隐性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育人质量,实现大学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1、人文课程的科目少,特别是人文选修课较少,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人文课程。司法警官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国家规定的“两课”,还有法律类的课程开设,非常看重德育的教化功能,但是对于其它的人文课程不够重视。人文选修课的数量特别少,常开的选修课只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演讲与口才》、《艺术鉴赏》、《礼仪》、《应用写作》等课,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人文课程。

2、人文课程的课时较少,开设缺乏一定的比例与标准,随意性较大。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为了突出警务特色,在教学计划中,人文选修课程经常被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与技能课挤占,而有时又成为课时不足的一种“替代课”,课程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一直没有建立成熟的人文课程体系。3、人文课程教学缺乏现代化教学方式,政治化倾向明显。司法警官院校的人文课程教学偏重理论讲授,经常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演示性”、“探讨式”、“案例式”教学较少采用,同时,特别注重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这在“两课”教学中非常明显,但是这种政治倾向仅仅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没有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内心感悟,情感的体验,转化为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更没有达到人格的升华。四、构建具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司法警官高职院校可以从人文课程的设置理念、人文课程的结构设置、人文课程的实施形式、人文课程的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人文课程的设置理念

1、人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人文教育的总体目标,体现学科的交叉、渗透,防止学科化倾向。人文素质教育既要考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强化职业针对性,适应市场的变化,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了解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环境、音乐、美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应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开设文学、艺术、历史、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占教学计划总学时额度比重在不同的职业学院可以不同,但是一般应达到1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人文课程达到实效。

3、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人文课程,使人文课程处在相对稳定、开放、动态、发展、不断调整的状态之中。

(二)人文课程的结构设置司法警官高职院校在人文课程的结构设置方面应该灵活、自由,同时多样化。

1、设置灵活多变的人文课程模块。通过对司法警官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培养司法警官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起考虑来设置人文课程,设置的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社会对于警官职业的需求,关注自然、关注人性、关注社会责任感等等。

2、司法警官高职院校除了开设人文必修课程以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人文选修课程,而不是将选修课程开成实际上的“必修”课程。

3、隐性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警院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呈现自然美的景观与突出高雅的人文景观建设。学校建筑物要布局合理、造型新颖,体现警院特色;积极建设人文景观,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同时需要注意警院教风、学风与校风建设,通过教职员工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来弘扬人文精神。

(2)进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警院可以利用自身的法律方面优势,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其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例如提供法律咨询、为敬老院做义工、去未成年人管教所帮助失足少年、去劳教所进行文艺慰问演出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思想,陶冶了性情,净化了灵魂,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强化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力。

(三)人文课程的实施形式

1、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与素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少‘灌输’多‘感染’,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唤醒学生自身的人文需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2、以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强化实践教育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说服沟通、文书制作、现场指挥、防爆制敌、信息处理五种技能。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人文课程的教育效果。首先,建设网络教育系统。警院可以建设网上文化精品库,推荐给学生应该阅读的有关书目、应该欣赏的影视以及名画名曲等。警院可以将这些名著名片艺术精品放到网页上,提供给学生浏览观看、查阅、下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扩展服务。其次,要加强对于网络的监控、监管,促进网络教育良性发展。如可以设置校长信箱与论坛(安排专人负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心声,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在学生中挑选和培养网络信息安全员,对于消极言论进行评论,在网络讨论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4、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包括使学生“人化”,即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5、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人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第一,组织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兴趣社团组织。如读者协会、法律协会、书法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舞蹈协会、足球协会、跆拳道协会等等。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每年一度的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应该就是广大学生展示自己在兴趣活动中成果的一个大舞台。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观看学校的兴趣活动成果,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第三,要建立一套兴趣活动的考评办法,加强对兴趣社团的管理。所有兴趣小组每学期要向学校、家长汇报,并成立评估验收小组,对每个兴趣小组从学初计划、活动人数、教案、期末总结以及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验收,评出优秀特长生,优秀辅导教师,并且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人文课程的评价合理化

1、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在对相应的警察职业岗位进行研究的前提下,对于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设置,将社会实践也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社会实践也规定学分,规定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学分才能够毕业。

2、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可以从课程考试成绩、基本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三个方面入手。课程的考试要进行改革,一些课程的考试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实现,如:《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考试可以不用笔试,通过学生抽题目自由演讲或者组织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上一篇: 英文教学论文 下一篇: 效能建设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