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8:01: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益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3、产品质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从管理理念上,JM公司认为质量需要层层把关,质量的自检、过程检、总检、调试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职能。为此,JM公司不惜代价配置近50名专人、外加场地与设备,负责层层检验与调试返修。但由于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的极不均衡,在生产批量大时还是会出现层层松检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材料采购上JM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标工作小组,优选供应商是主要举措。应该说这一办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许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准时供应理念、市场材料价格分析与预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标工作实流于形式,材料质次价高及不按时交货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库存庞大,浪费严重:公司仓库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平均存货约5000万元,其中在库一年以上存货近2000万元。
5、在JM公司,组织设置仍是等级森严的直线职能制(典型的国企组织形式),光公司高层领导有9人,12部6车间中各部门领导均有2-3人,下设主管若干,组长/班长若干。组织结构臃肿、责权与一线岗位分离导致分工过细、责任不清、沟通困难、不增值的协调工作量大,进而导致生产低效率、生产系统缺乏柔性、生产周期长,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对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购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费用高仅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层次或者说是显在的原因。关注成本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立足于成本发生的现场,没有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战略出发对企业生产系统现存的种种浪费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并消除,即其对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成本已经不是一个表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出效益——这是成本改善的唯一途径。
二、精益生产方式概念
丰田汽车公司自70年代以来屡创奇迹,丰田神话举世瞩目。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学术界纷纷展开对丰田经营模式的研究,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组织(IMVP)的专家经过对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或TPS)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1990年出版的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指出:精益生产方式是“精益”的,因为它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一切投入都大为减少;工厂中的劳动力、生产占用的场地和工装投资都减半,用一半时间就能开发出的新产品,其所用的工程设计工时也是一半;同时,现场所需存货还可以大大少于一半,极少量的废品,且能生产出更多的并不断变型的产品。精益生产厂家把他们的目光确定在尽善尽美上:不断地降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与无休止的产品变型。①
通过以上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课题是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在生产方面(关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如何有效地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消除一切浪费,快速应对市场,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为了实现降低成本,必须消除生产中伴随的种种不合理的过剩现象,迅速而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的理想要通过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或JIT)来实现,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看板”(kanban)是实现JIT最重要的工具,丰田通过看板将全部生产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且圆滑地管理各工序生产量的信息资源。而为了将看板方式付诸实施,必须实现均衡生产,使最终装配线在每个时间域平衡地领取零部件。为了推行这种生产均衡化,必须缩短生产过程时间。这要通过小批量生产和“一个流”的生产和搬运来实现。小批量生产可以通过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来实现,“一个流”生产可以通过在多工序生产线上作业的多工序作业人员来实现。此外,通过标准作业的组合和“自动化”,保证一个单位产品的加工中所有必要的作业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保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最后,通过改善活动,修正标准作业、适当地纠正不正常现象,并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士气。精益生产概念体系同样体现出“拉动”思维方式,目标(需要)拉动(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作为第二层次的目标(需要)拉动该目标的解决方案,如此层层拉动,即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围绕最终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牢固树立和严格执行“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的准时生产经营理念,消灭制造的过剩;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精简整个生产系统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与岗位,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方式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杨光京)三、精益生产方式的传播应用及对JM公司的启示
精益生产方式由丰田汽车公司创立,在丰田历经全球石油危机而一枝独秀后开始为人所瞩目。在日本,三菱、马自达、本田等汽车公司迅速全面实施丰田精益生产方式,1980年日本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热销,从惊讶中清醒过来的美欧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本国应用丰田生产方式,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这个在1991年夏天被观察家们断言即将消失的保时捷公司被精益生产方式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经过五年时间,保时捷把主要的生产率指标提高了一倍,同时使供应商的残次品零件数减少了90%,厂内一次作业缺陷数减少了55%。到1997年,仅仅经过三年的开发(以前每款新车的开发计划期一般五年,但实际上都会超过五年),保时捷即可投产两款制造性能极好的车型,并将所需的生产场地减少一半,将从原材料到成品车所需的的供货时间,从六周缩短到三天,将零件库存减少90%。②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传播应用对JM公司成本管理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企业组织结构要逐渐实现扁平化与柔性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指通过管理层与人员的减少,使其组织结构具有弹性、高效、灵活与快速等特点,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扁平化有利于自的发挥,利于纵向管理层的简化,利于企业资源向基层的倾斜。企业组织结构采用扁平化,要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建立客户价值的业务流程,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保证其操作的系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是指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柔性化,通过组织结构及时的、灵活的转换,从而适应外界的需求。同时,柔性化要在企业有序经营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应变与适应转换能力的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转换要尽量减少时间、控制成本,从而保持合理的经济性。柔性化组织结构要结合集权与分权、保持稳定性与动态性、单一性与多样性等。企业组织结构采用柔性化,要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
2作业环节在精益物流管理的作用
企业作业环节要实现规范化与信息化。规范化将保证企业人员、设备与商品的安全,促进企业效益与效率的提升,但目前,企业作业环节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规范现象,为促进规范化的实现,企业要对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且逐渐完善企业作业环节的规范体系,同时,企业的规范要求要保证其具有合法性与高效性,进而实现企业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输与销售等各个环节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自动化等,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
1实施的方法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方法
主要包括过程活动图、实体结构图与需求放大图等,其中前两种是最为主要的方法。过程活动图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在此方法中运用精益理念,进而绘制、分析过程活动图,并通过创新、优化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并进行重新设计。实体结构图法是根据供应链,对价值流进行识别,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结构、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解,主要是由容量与成本结构图共同组成的,其目的是通过对活动的简化、合并、调整与消除等,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与浪费的减少。
2实施的策略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策略
主要是指供应链管理策略,包括快速反应策略与有效客户响应策略。第一种策略的目的是对供应链上的材料、销售时间与库存等进行减少,从而保证供应链具有较高效率,此种策略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反应,同时,零售商与生产者保持着合作的关系,实现了对先进技术的利用,保证了企业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二种策略主要是对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各方的合作,实现对供应链的系统管理。此策略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理念、协调供应链各方。
实施精益管理后,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了90例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3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10例,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气修补术10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20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10例;以实施精益管理前90例腹腔镜手术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操作流程
具体的手术操作流程为:手术前将设备安置好,检查性能是否完好以及二氧化碳容量;粘贴负极板、安放脚踏;设置二氧化碳压力和流量以及电凝、电切功率;铺巾后连接导线,开机并对光源亮度和白平衡进行调节;确认腹腔镜进腹后打开二氧化碳开关;手术中对设备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手术完成后关机,将二氧化碳余气排干净,透光孔回零位,导线分离后交给机械护士,负极板分离后再进行检查,脚踏进行回收;切断电源并整理好电源线,清洁设备后盖好防尘罩,并归位制动,最后在《使用维修登记本》上进行记录。
1.2.25S环境管理
(1)整理(Sort):根据院内手术量对设备进行申购申请,并进行分配;按照高清、三晶片、单晶片进行分类和编号,每台设备配备1名负责人、1台多层车和《使用维修登记本》。(2)整顿(Simplify):①建立腹腔镜设备管理小组,配备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组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以及日常保养维护组织学习、培训和考核。②腹腔镜设备规范放置:各设备在多层车上的顺序进行规范的放置并标志仪器的名称、编号等。③规范操作流程:从术前设备的常规检查到术中设备的顺利运行再到术后设备的整理规定并保证状态的完好等流程都要进行严格地规范。(3)清洁(Sweep):①环境:设备安放地的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各种导线和杂乱物品等都要处于合适的位置。②设备:术前巡回护士要对仪器的浮灰擦拭干净,术后清理完污渍后将仪器整理好并覆盖防尘罩,设备负责人员要对仪器进行整理、清洁和检查。(4)标准化(Standardize):工作中已经形成的设备使用、整理、放置、保养等方法护士要严格履行,护士长对于执行情况要不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使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5)自律(Selfdiscipline):护士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积极进行自查,出现问题要主动改正。
1.2.3四级质量控制
四级质量控制的人员分别为腹腔镜专科组长、组员、护士长、分管腹腔镜的副护士长,设备的维护负责人员为手术室护士长、医修组工程师和厂家工程师。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对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实施精益管理前后设备缺陷、操作失误以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益管理前后设备缺陷和操作缺陷率比较
实施精益管理后,我院腹腔镜手术室设备缺陷率和操作方法缺陷率显著下降(P<0.05)。
2.2精益管理前后医生满意度比较
实施精益管理后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
2基于TPM模式下企业遇到的备件管理问题
在TPM模式下,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尝试增加自主保全、定期保全的比重,降低突发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和困惑。①备件消耗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准确,实际库存数量与账面库存数量不符。一方面,需要的备件迟迟不能到货;另一方面,仓库的呆滞物品无处可用。②备品库存量跟设备使用频次后有关,设备使用频次取决于产品订单,订单的不确定性较大,使得备件的库存数量不易把握。③备件管理卡制定、修改不及时,不能与生产实际需求匹配。④备件补充计划制定之后,影响设备保全工作的开展。诸多的问题,不断提升了企业使用设备替代人工的成本。当设备的自动化越高,设备的维护、维修费用也越高,有的甚至超过了使用人工的成本。这就引起了企业改变现有设备自动化的模式,为了降低成本,冒着人工成本不断增高的风险重新使用人工,或者将工厂搬至人工成本低廉的境外。
3基于精益TPM下的备件库存模型建立
通过建立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数学模型,可以使备品备件的管理无限趋近于:日常零库存而当维修维护需要的时候采购刚好到货。这样的状态既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又可以做到库存无积压。该模型主要通过库存的多元线性回归及风险评测正态分布两个模型,确定库存合理存放范围。并且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使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不断地变化,而模型也在不断修正,使得该模型计算出的合理范围始终符合设备最新的运行状态。
3.1计算使用需求
维护维修中对备品备件的需求包括固定需求量和非固定需求量。其中固定需求量是通过自主保全与定期保全产生的,通常是有计划性的,可通过所有设备的计划情况计算出每个备件的固定需求量,这里计算量大,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计算。非固定需求量基本是通过突发故障需求和在计划保全过程中产生的意外发现。这部分数据需要经过长期数据积累,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计算,并且验证后能够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因变量与常熟变量,进而确定模型。
3.2计算风险承受范围
通过对历史数据非固定性需求量的分析,可确定产生突发故障的风险发生频率及发生后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正态分布模型确定企业管理者可接受风险范围(如:某个备件两年内发生一起突发故障但未造成停机事故,视为可接受风险最低标准;而备件在十年内发生一次突发故障事故,备件库存存放10年为可接受库存量上限)。通过这样的正态分布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计算出在管理者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备品备件库存合理值,这将是个范围值。
一、精益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精益采购是集客户需求、信息分享、质量把关和供应商选择一体的采购模式,其中它的必要条件是畅通的信息流,实质内容就是在合适的地点的时间,按客户的要求采购合适数量的物品。目前的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在信息流通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效率、准时交货、库存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精益采购,逐一进行了改变和提升,为公司向精益采购模式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益采购管理优化
1.建立和完善精益采购模式信息系统。公司组建局域网,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快公司内部信息流通的速度,进而减少因沟通不足而出现的反馈不及时的情况,提高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缩短了采购周期。公司采用电子交换技术(EDI)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如唯特公司可以每日的生产和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供应商,而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库存和消耗情况进行按时送货。(1)订单系统针对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的采购状况,为了有效实施精益采购,建议该公司采用ERP系统之订单采购。ERP订单采购系统集订单查询、订单管理为一体,双方可以实时了解情况,从而相应的变化,大大地优化了采购流程。系统包含报价、订单、管理等功能,并且与库存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相结合,及时了解订单和库存状况,以便更好地定制采购计划。(2)优化信息平台采取采购项目流程“线上”办理,为采购信息化做好准备。相关人员在这些修改的订单上备明缘由,系统将自动将订单传到部门经理并提醒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修改后的订单可按照正常程序运行。节省了纸制的文件,避免了逐级上报,节省了不少时间。2.建立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机制。在选择供应商之前,首先要对供应商的类型进行了解和判断,按照现在学术上的分类,一般将供应商分为4类,它们分别是战略性供应商、杠杆型供应商、瓶颈型供应商和一般型供应商,具体如下:(1)一般型供应商相对来说,一般型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和对业务和总成本的的影响均不大,也就是说采购金额和需求量都较小,适合采购办公用品或者其他一些低价值的产品,因此公司不必在这种类型的供应商身上花费太多时间。针对这种供应商,价格其次,服务优先。(2)杠杆型供应商这种供应商的供应风险较小,但是对业务和总成本的影响较大,是公司采购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的关键一步。针对这种类型供应商,采购部门需要把采购价格放在第一要素上来选择和评估供应商。(3)瓶颈型供应商这种供应商类型对公司业务和总成本影响不大,但是供应风险却相对较大。一般来说,这种供应商在市场一般处于主导或者垄断的地位,采购价格绝对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适合采购高品质、高服务的定制产品。针对这种类型的供应商,采购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按时送货率,注重降低风险,保障生产加工正常进行。(4)战略型供应商战略型供应商无论是供应风险还是对业务和总成本的影响上都有较大的关系,即这种类型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和需求量都很大。战略型供应商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服务、和技术等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非常看重准时交货率、采购物品的质量和采购效率,对提高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加强物流整合。在企业内部,采购部门及时反馈采购信息,并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对市场和订单快速反应,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得物流信息运作顺畅。其次,合理科学地安排仓库人手,在物料到达的时候,及时调动部分人手过去支援,避免出现人手和任务严重不对等的情况出现,尽最大可能尽量当天收货入库。在企业外部,供应商在出货时进行加强管理,避免因漏写、误写等低级错误延迟发货,影响采购物资的物流运输,从而导致公司无法进行增长的生产加工活动。4.完善公司采购规则和机制。(1)规范精益采购体系实行精益采购体系前,先进行精益决策,采购部门提前定制采购计划,做到采购前心中有数,尽可能地降低采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要实行精益采购档案管理,建立真实有效的采购档案,让采购工作有据可查。规范精益采购沟通协调机制,做到相互合作,互不干涉,保证采购各个环节顺利实施。(2)变“橄榄型”为“哑铃型”,推行精益采购管理南京唯特国际贸易公司作为服装外贸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管理采购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公司之前就是所谓的“橄榄型”内部结构模式,“大而全”封闭万能,要想实现公司内部结构转型,把目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转变为“两头强,中间精”的“哑铃型”,就必须推行精益采购管理,对中间加工环节进行消肿,对采购环节进行增肥,实现内部机构的转型。
三、结语
根据分析南京唯特在采购管理上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都列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的采购环节出现的质量、成本、库存、价格等问题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将公司原有的传统采购模式逐渐向精益采购模式转变。当然,精益采购模式的定点采购虽然供货源稳定,但是特殊情况时也会有不小的供应风险,公司也要尽量降低风险,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樊小萌 孟凡利 徐荧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2.精益价值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的重点就在转换成本方面。转换成本的计算比较简单,以活动为基础的概算系统,由此创建一个管理工作单元或制造部门的小时费利用,这种简单的价值流成本核算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编制价值流损益表及价值流业绩指标分类统计表,其利润计算公式为:价值流利润=期间内价值流的销售收入-同期间内消耗的原料和转换成本。公司会将损益表提供给价值流经理,价值流经理负责提高由价值流创造的价值,消除浪费并增加价值流的利润。通常情况下,公司从价值流成本核算中获得每周损益表需要的信息。
3.精益价值流业绩指标考核。生产单元业绩指标包括小时报告、首次合格率、在产品/标准在产品比率报告和总体设备效率。价值流业绩指标包括人均销售额、按时发货率、进料到出货时间、首次合格率、平均单位成本和应收账款天数。精益企业通过以上业绩指标实施成本考核,以检验价值流是否正常运行。
4.价值流成本分析。在分类统计表中填写当前状况和未来状况的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除了这些,还应收集与价值流相关的基本信息,并确定计算这些资源信息的分析框架。利用价值流图分析当前状况和未来状况下的资源能力:首先要获得企业的价值流当前状况图,对价值流主要流程的资源能力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当前状况是指各计量指标在任何改进计划完成前的状况,其分析包括收集信息和将信息框填入分析框架中。未来状况是指改进计划完成后各计量指标的状况,体现出改进计划的预期利益。
二、津酒集团精益会计成本管理研究
(一)白酒生产价值流当前状况
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前,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总成本为702044元,价值流产品销售总收入为1337190元。集团每月生产白酒为2370瓶,其中有355瓶白酒因不合格需要重新加工,实际发货数量为2134瓶。集团当前生产性资源占总资源的25%,非生产性资源占总资源的38%,可利用资源占37%,可以明显看出当前集团可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如图1所示。
(二)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状况
集团占地面积由之前的10万平方米缩减至5万平方米。集团安装了看板系统,以通过价值流拉动客户需求,而不是为每个工作中心安排工作进度以推动客户需求。重新设计手工机器灌装单元,使得该单元的工作流程更加通畅。对设备贴装和手工机器灌装单元实施自检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员工人数由8人减少至4人,释放出来的员工被分配至其他价值流。表示的是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的状况。
(三)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成本核算
根据价值流平均成本公式可得:销售产品的平均成本=白酒生产价值流的总成本/发货量=702044/2134=328.98(元)。虽然在公认会计原则下,有多种不同的计算销货成本的方法,但是很多公司采用的是下列公式: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转换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白酒期末存货由于精益改进降低了44505元,并使现金流增加。
(四)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业绩指标考核
1.计算白酒生产价值流业绩指标。根据2012年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基本情况,可以计算出价值流主要业绩指标。
2.价值流利润增加。根据计算销货成本公式可得,集团灌装最后期末销货成本增加了1055元,从理论上会使集团利润下降1055元。由存货降低(44505元)导致的原材料采购的降低直接对价值流利润产生了影响。而且,转换成本降低8450元(189866-181416)也得到了反映。营运成本的降低同时反映在精益改进对现金流的影响中。最终我们可以发现,利润增加了43450元。
(五)白酒生产精益价值流成本分析
1.价值流当前资源能力分析。主要从员工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机器资源的利用情况考虑。表2以“手工机器灌装”流程为例进行说明。其中11名员工全部使用这台机器按客户需求进行生产,每灌装一瓶白酒需要1.5分钟,一共有3735瓶白酒。另外,从机器使用记录中可以看出,预防性维护分为4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1个小时。除了以上两种活动外,机器再没有其他用途,产品返工的工作由手工完成。
2.价值流精益改进后资源能力分析。精益改革实施完成后,转换时间缩减为零。此外,通过流程改进,每瓶白酒也不再需要准备时间,最终使产品的返工率由5%降至1%。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变化外,单元间原料的搬运被消除,行政时间也减少了一半。精益改革会使未来状况下的非生产性工作减少543.9小时(1693.8-1149.9),因此,可利用的员工的资源会有同等程度的增加。由于机器在未来状况下没有发生任何改进,所以不用针对机器编制完整的价值流成本分析表。
3.价值流精益改进后释放的资源汇总。根据白酒生产当前价值流状况图和未来精益改进后价值流状况图,结合价值流中“手工机器灌装”单元精益会计成本管理资源能力分析,可以得出价值流中其他单元的资源能力分析,表3反映了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的资源能力汇总情况。总体来看,价值流经过精益改进,有相当于19.5人(2.5+4+4+2.5+0.3+3.2+2.6+0.4)的资源以及一台设备贴装机器成为可用资源,结合白酒生产价值流各单元单位成本情况,可以计算出各单元节省的人工成本。
4.精益改进后的白酒生产价值流成本。津酒集团白酒生产价值流精益改进后,各单元能够释放出较多的人工成本,为价值流总成本的减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津酒集团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后,白酒生产价值流总成本降低了81783元(702044-620261),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随着企业不断地实施精益会计成本管理,更多的生产性资源会被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使企业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促进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一)优化的范围广,精益化生产管理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不同,它的着眼点是产品的生产工序,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加强密切的供应链产品的供应和配置,从而大大地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保证产品市场的稳定需求和供给,从而实现整个大生产系统的最优化目标。
(二)质量观更优。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中一定量的次品被看作是必然,100%的最优被认为是不可能。而在精益化生产管理中认为生产者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是绝对可行的,并且具有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特点,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的次品带来的浪费是完全可行的。
(三)对员工的态度更人性化。在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中,个人对于生产的过程具有着重大的干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同时在这种管理理念中非常的重视协调,对于员工的评价都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而言,具有巨大的公平公正性。
二、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存在的问题
自日本丰田企业在上世纪提出了精益化概念之后,这一管理理念就被快速的应用到现实的管理生活之中,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了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理念认识不足及现实条件限制等原因,现实中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现场凌乱杂乱。在现在的机械生产车间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管理的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对于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材料乱放、生产产品不能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的影响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不符合精益化生产管理的需要。
(二)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生产效率不足。在现代的机械生产车间中,大多数的员工都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而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劳动职工,他们对于专业性的技术没有充分的了解,也不能及时的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大部分的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是被动的工作,没有主动创造的意识,也不能对于生产中出现的专业化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
(三)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压力。机械制造企业是一个前期投入浩大的大型制造企业,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采买材料、不合理的商品生产导致库存积压繁重,资金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得到回笼,这就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也不符合精益化管理细致规划的原则。
三、如何做好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精益化生产管理工作
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快生产速度,提升企业品质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已经日渐的发展成为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方式,从目前来看,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建立“精益”企业文化内涵,发动全员进行参与。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企业中,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方式的实行并不是简单的依靠管理者就能够轻松的实现的,而必须要把这种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之中,才能使这种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精益化生产规定写入企业的文化要求之中,使广大的员工充分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精益化生产管理水平。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实施精益化管理,就必须要全面的建立健全机械制造的生产管理体系,层层分工、职责明确,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生产的个人或班组之中。将每一个个人及班组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之上,这样就可以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大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如在企业中推行物联网、ERP、OA协同办公、PDM、条形码、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三)建立高柔性的生产系统,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建立一个高柔性的生产系统,就必须保证企业的组成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其能够完美的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及时的组织多样的产品生产,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通过5S方式改善现场管理水平,排除无效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所谓的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通过5S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很多的质量问题,优化生产流程和工序,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规定的生产目标。同时在标准化的作业过程中,生产的程序被合理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无效劳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1.1内外环境分析工具
借助企业管理分析工具来对科室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科室的内外部环境,这5力为:①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医疗物品供应商或设备器材租赁者议价的能力;②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分析患者的价格选择能力;③新进入者的威胁,可以分析该行业的进入壁垒的高低;④替代品的威胁,可以分析患者除了这种治疗方法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医疗方法可以替代;⑤本地区竞争者,可以分析该地区提供该医疗服务的同行数量和能力,也可以运用SWOT矩阵分析科室在其所处地区位的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⑥可以用PEST分析工具分析医院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科室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
1.2财务管理分析工具
运用杜邦分析法对科室的运营指标加以分析,比如我们根据管理需求来甄别影响医院毛利率基础指标中在给定条件下不可控或不适宜通过管理影响而增加医院毛利率的指标,最后找出可通过管理来影响和控制的指标,进一步分析这些可控指标的优劣,并加以改善。运用财务雷达图绘制医院或科室的经营指标,方便了解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了解到哪些指标变化比较激励,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控制。有些医院已经借助一些管理软件(如HERP管理系统软件、HIS系统)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得科室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务数据,为分析内部经营状况提供便捷的途径。
2精细化管理模型
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疗检查费用,医院原来的收益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除了得到政府补贴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外,需要医院自身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数学模型,精打细算,控制好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
2.1采购订货模型
以采购订货为例,探索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现在已经有多种订货模型为采购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订货模型。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P)可以控制医院的合理采购量,在EOP模型中,考虑库存的持有量、库存的成本、订货的周期等变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最优订货量。此外还可以结合再订货点模型(ROP)计算出何时以经济订货批量订单进行再订货,以及采用固定订货间隔模型(FOI)进行合理的下单。针对不同药品和不同订货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订货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最有利于医院的订货决策。医院不仅可以减少因过度库存引起的资金压力,还可以减少因药物过期引起的报废数量。当然,还需要对采购进来的医疗物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否则仍然可能造成浪费,结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控制仓存物品保持先进先出,防止过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运用采购管理软件对低于安全库存量的物品报警,防止缺货。
2.2流程再造工具
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再造,用标准化、精细化的职能分工来提高医院的运营质量和效率,真正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如何优化流程方面,运筹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成熟的工具,其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工具CPM(关键路线)和PERT(计划评审技术)方法在实践中证明能够有效地计划与控制流程。运用CPM和PERT方法优化医院大型设备CT和MRI检查流程,缩短病人的检查耗时,不但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舒适度,而且提高了医院资源利用率,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改变作业流程,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出,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投资项目评估方法
公立医院虽然可以获得国家一定的财政补贴,在资金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为了让医院的资金运用得更加理性,更具价值,需要对医院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对医院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合理评估投资的可行性。实际操作一般分3个步骤:①评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医院发展战略;②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③评估投资该项目给医院带来的间接收益。第一步采用定性的描述,如果投资项目符合医院的发展方向,能够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病源,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更好的医疗质量,就可以接着进行第二步的评估。第二步的评估也是整个评估的核心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一般用净现值NPV法或内部报酬率IRR法来评估,对比以往单独以静态回收期来衡量更加科学,实践中会遇到以静态回收期评估项目投资是可行的,而以NPV或IRR来评估则通不过,因为NPV或IRR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三步评估是对第二步的补充,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往往会有一些相关科室因为某个项目投资间接带来收益,因此当第二步的评估未能通过时,有时需要考虑可以用货币来估算的间接收益,综合评估投资项目。
1.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消耗的关系。
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使这个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之,则经济效益低下。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的是伪劣产品,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但这是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最终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脱离社会效益、脱离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而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想方设法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水平。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总量的关系。
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所以,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而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所以,经济效益=1+(利润/生产成本)。从以上公式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如果利润总量与生产成本同比例增加,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总量增加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则经济效益降低;只有当利润总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时,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提高。可见,认为利润增加,经济效益就一定提高的看法是片面的。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增加利润,还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
3.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但仅有良好的产品质量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不仅是“物美”,还要“价廉”,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否则,即使商品的质量很好,效益也会不好;第二,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当质量好的商品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态时,价格下降,往往使利润减少,甚至价值也难以实现。总之,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重视商品的质量,还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4.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仪器的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环境监测仪器应该结合仪器的特点适时地开展期间核查。对日常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监测仪器应进行仪器期间核查。核查时尽可能考虑实际具备的条件和成本等因素,将电子天平、酸度计、电导仪、多功能声级计、智能烟尘采样器和综合采样器纳入仪器期间核查,编制其期间核查规程,年初编制其期间核查计划,保证仪器在一个检定周期中间进行核查。核查不是校准,不需按其检定证书逐项进行核查。对于电子天平使用定值砝码进行核查,酸度计和电导仪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核查,多功能声级计以日常监测每次进行监测的校准前后值作为核查,智能烟尘采样器定期使用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标准气进行核查,综合采样器则是对流量和计时准确性进行核查。建立核查记录,记录下测定环境条件、测定原始记录以及核查结论。当监测仪器使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怀疑仪器监测结果等情况时,都应适时开展监测仪器的期间核查工作。当核查情况异常时,应进行复查,查找原因,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仪器操作人员培训
按年初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学习工作,特别是对监测仪器操作人员更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监测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仪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有着至关重要,培训应分步进行。在仪器购买前,要结合仪器特点和型号针对性的了解仪器的性能和简单操作、保养知识;仪器安装调试时,全程参与厂家技术人员对仪器的安装调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程序和保养维护程序。通过培训,监测仪器操作人员达到独立操作和保养监测仪器的目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仪器操作训练,随时记录分析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咨询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在使用仪器有一定经验后,可以适时联系厂家进行集中培训或参加学技交流会,解决监测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提高仪器分析人员的技术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