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税务风险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税务风险论文

篇(1)

通常情况下,预征政策是调控非市场情况低价获取土地和非理性房地产市场价格情况下房地产暴利的有效措施。但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出台和房地产土地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和理性,房企的实际盈利能力愈来愈趋于合理水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预征政策对房企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可能导致预征的土增税和企业所得税超出企业实际应缴税款,在现行征管体制下,实际操作中多缴税款难以退还或根本无法退还使得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预征与过去纳税方式相比,房企必须提前付现,在从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下,进一步加大房企的现金流风险。税收清算政策是存在许多局限性和针对性,比如土增税,既要求房企及时清算,又不允许提前合理计提未完工配套设施;既限制房地产企业信贷,又不允许房企按实际扣除资金成本等;此外,土地增值税清算相较企业所得税清算时点的先后也会给企业税负带来较大影响。

房地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税务风险控制,即税务筹划之所以具有可行性,主要原因如下。比如土地增值税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利用这个优惠政策对土增税进行筹划,可以利用销售定价临界点筹划法,就是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计算出房屋定价,使得增值率控制在上述20%以内。举个例子来看,设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为C,根据税法扣除项目规定,项目开发期间费用按照C的10%扣除,财政部加计扣除为C的20%,设项目销售收入定价为P,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6%,建立一个不等式:[p-(C+0.2C+0.1C+5.6%P)]/(C+0.2C+0.1C+5.6%P)≤20%解出不等式方程,得到P与C的关系为:P≤1.67C也就是说企业销售定价小于其土地费用及开发成本的1.67倍时,可享受到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免税政策。当然这只是一种数量关系,实际中企业不可能仅为了减少税额而降价,当项目市场行情很好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赚取超额利润来弥补税额的损失。那么就需要计算出企业应提价到什么水平时才能抵消税额增加的成本。再设提价额为A,提价后增加的收益为:A-0.56A,而随之增加的土地增值税为:[P+A-(1.3C+5.6%P+5.6%A)]*30%建立不等式:A-5.6%A≥[P+A-(1.3C+5.6%P+5.6%A)]*30%,由之前P=1.67C带入上式,得A和C的关系为:A≥0.15C。则可见,企业提价的范围应当在成本的1.82倍以上(1.67+0.15=1.82)。这样计算可以看出,企业定价时可以借助于税务筹划来减少税负,这个范围就是定价避免在土地费用和开发成本之和的1.67—1.82倍之间。我们把1.67倍称为免税临界点最高定价系数,1.82倍称为较高收益临界点最低定价系数。如果企业缺乏相关人员和税务筹划,定价范围在1.67—1.82区间内了,就会多缴纳土增税,无谓的加大税务成本。

房地产企业在对项目开发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是否恰当,成本费用归集科目是否准确,成本分摊方法是否合理等,均会对其最终税负产生影响。仍以土增税筹划为例:一个房产公司开发一个项目,土地价款19.85亿元,其中政府土地收益为8.38亿元,土地开发补偿款为11.47亿元,开发成本发生了13亿元。项目共有24万平米,其中有12万的政府回购房,12万商品房,少量商业。由于税法相关规定,政策性房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政策性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土增税应当分别核算。所以该房企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后,希望政策性用房最少的分摊到成本,由商品房多分摊成本。怎样既可以有效减少税负,又不违反税法精神呢?财务人员采取了如下核算方法:政策性用房不分摊政府土地收益,只分摊土地开发补偿款(前提是还需要得到主管税务机构的认可);此外,分摊土地成本按照占地面积法而非可售面积法进行。整个项目占地99000平米,政策性房的占地面积为25000平米,商品房及其他为74000平米。开发成本按照可售面积进行分摊。这样核算的结果是土地增值税免税。如果按照一般核算方法,即政策性用房和商品房对土地成本平均分摊并且采用可售面积法分摊土地成本,则需要缴纳土增税3亿元。可见核算方法的选取对于土增税的影响空间有多大了。

房地产公司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篇(2)

参照COSO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要求,企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估税务风险。根据各种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评估,将已经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进行排序,从而为确定重点和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采用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其本身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些税务风险评估能够采用定量的方法,有些税务风险评估则只能采用定性的方法。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另外,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时,应当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委派专人,组成税务风险专业评估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评估,以确保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一)定性评估法

定性评估是指直接对某种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进行文字描述,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于评估无法或不要求量化的税务风险。当对某种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由于所需的数据无法取得、数据不充分或者获取和评估数据的成本效益性比较低,企业可以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外部的税务风险,包括税法变化、税收征管带来的税收风险。较为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以及标杆评估等,这里重点介绍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定性评估一般是用文字进行描述,对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结果一般有“不太可能”、“略有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几乎确定的”等情况。对税务风险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结果等级,可以按照税务风险的性质划分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严重”、“很严重”。定性评估法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参与税务风险评估者的知识、判断能力、对潜在税务风险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集合管理层、普通员工和行业税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一般来说,小组讨论由税务风险管理员或财务部门负责人发起,针对某项业务所涉及的税务风险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集中利用每个参与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来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

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一种定性评估的数据收集手段,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提出参与者需要考虑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确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问题取决于目的,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自由回答式或限制式的问题。将需要回答的问题打印在问卷上或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进行填写,最后收回问卷,整理并进行评估,从而得出调查结论。按照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内部调查、外部调查,内部调查通常属于广泛的调查,需要收集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对调查问题的反馈信息。外部调查则是针对特定目标的调查,调查对象可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主要用于对特定的消费者、供应商或其他外部团体进行调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参照表3、表4,得出每一项需要进行定性分析评估税务风险的最终结论,并进行排序(如表5所示),为制订此类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二)定量评估法

定量评估是指用数量方法描述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以及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大多数评估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中对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而对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则用损失金额来衡量。一般来说,如果可以获取充分的信息及数据来估计税务风险的可能性或造成的损失,并且具备成本效益性时,就可以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定量评估通常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因此往往应用于比较和选择风险的活动中,也可作为定性评估的有效补充。用此种方法评估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包括交易与行为、财务核算产生的税务风险。比较常用的定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有AHP层次评估法、税务风险指标法、计算机模拟(蒙特卡罗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法等。在进行税务风险定量评估时,首先要制订各种税务风险的度量单位以及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确保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数据来源、各项参数和评估程序的准确性、合理性。同时,要根据实际经营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定量评估模型的假设前提及参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实际效果与定量评估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比对,据此对有关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本文以蒙特卡罗方法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定量评估。

篇(3)

(1)税收政策风险

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划分,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属于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中的法律风险,它是指由于税收政策变动或税收执法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形成企业税收政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税收政策发生改变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制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税务部门往往需要在税收法律法规方面做出相应政策变动,从而给企业带来税收政策风险,比如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税收政策;其二,税务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分头管理的税务管理模式,税务执法部门包括国税、地税、海关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实际税务执法过程中会有重叠现象,具体职责划分不清。同时,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税务管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有法不依、不能完全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等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收操作风险和筹划风险

企业具体的税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身体力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合格会导致企业税务工作难以开展,由于缺乏对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学习培训,会计人员无法对业务活动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收处理,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系统,会计人员可能会采用错误的税率和税基进行税收金额计算,会计人员操作失误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工作。税务筹划工作是对会计人员能力极大的挑战,它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税法、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能,企业税务筹划不当会被税务执法部门定性为偷税漏税行为,可能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加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针对企业税务管理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税务风险观念,建立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

企业领导层应当转变陈旧过时的税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理念,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一方面,企业需要强化税务风险观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科学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会计税法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税务风险工作,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交易过程中可能的涉税行为和类型,尤其是在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时,要加强对合同方纳税资格的审核工作,防范合同当事人将税务风险转嫁给本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类型、成因和预计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将企业税务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措施,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中税务风险的管理。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降低人为操作风险

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需要落实到企业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会计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会计人员进入门槛等措施,也可以加强与高校进行合作,积极吸引高校财会专业优秀毕业生等方式,招纳外部高素质会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本企业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税收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学习班,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系统,从经济方面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支持力度,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税法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提高会计人员的精神境界,防范人为偷税漏税和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为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打下扎实的基础。

(3)密切关注税法变动,加强税务筹划管理

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我国税收方面的法律变动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防范企业税收政策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深入解读当前税收方面的法律政策的具体含义,保证自身的税务筹划不违反当前的法律规定,综合考虑本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等因素,在税务筹划中既要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考虑法律界限,开展高效率的税务筹划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税务筹划管理的评估,定期对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防范企业由于税务筹划过度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篇(4)

从有关资料可以得出,很多上市企业为了再融资发行了配股、新股,重组了资产,瞒报了实际经营业绩,防止在退市中遇到的风险。甚至为了与市场炒作想配合,会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利用会计做虚假报告,或以关联交易的形式,有目的性的对企业各阶段经营利益进行调整,人为控制利益分配,导致存在潜在税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优先运用会计手段,这样带来的后果必定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具体表现在企业账面收入不够真实,成本从预算到结算也处于不是状态,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利益不实,并扩大企业税务风险。

(二)税收规划不当引起税务风险

企业若不能确保税收规划合理开展,在企业今后纳税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税务风险。税收负担作为一种生产成本,必然会存在于企业经营中,为有效降低税务导致的经济负担,企业一般运用良好税收规划,这样能起到较好避免效果。税收规划的合理性是指企业事先筹划各项经营活动,制定多种纳税方案并择优选取,确保企业税务负担降低。然而现实情况是与企业精心计算不符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忽视了管控税收风险。

(三)办税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办税人员专业素质降低,难以正确理解并运用国家税法。我国税法、政策较为复杂,变化很快,大部分出纳人员都难以有效处理企业税收业务。企业办税人员少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面对棘手税务方面的问题时很难处理,办税人员由于受到专业能力限制,对我国税收法规中精神实质把握不准确,缺乏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就难免存在问题。虽然企业主观上并不存在偷税、逃税的故意,但是在办理税务业务时因为不了解税法相关规定,导致实际存在偷税、逃税的行为,导致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处罚。

(四)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一般对生产、销售及研发功等工作比较重视,忽视了依法纳税、税务管控及税务风险等工作。企业必须依法纳税,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为提高自身经济利益,无视我国法律规定,不承担纳税义务,避免企业资金外流。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作出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都未能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个别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防范系统,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控部门,导致该系统成为了摆设。因此,企业要想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就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安排专业税务人员,对企业税务风险实行专业化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确保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更高效运行。

(二)实行科学合理税收规划

企业税收规划必须合理、科学,这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关键,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节税。企业要加强对国家税法相关规定的学习,重点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变化,根据税法及相关优惠政策,对各规范方案进行综合衡量,从而选择降低税务风险的最佳方案。在税务规划中不仅能够自行规划,同时还可聘请专业机构帮助制定,在信息储备完备的基础上,制定出最有效合理的税收规划。部分企业因为自身业务种类繁多、经营范围较广,导致在制定税务规划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这是企业要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征询税务机关建议,确保最终制定的税收规划更为合理。

(三)提高企业涉税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办税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税务学习,加强培训力度,熟悉适用于公司的纳税管理政策及法规,掌握各类税种的申报程勋及计算方法等。要将人员划分为税务总监、税务经理、中层经理及税务操作人员等,相应分配不同的税务风险控制任务,职位越高,所负责的范围越广,对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要求也最高。另外,办税人员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处理各项税务业务,防止因人为失误造成税务风险。

(四)增强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还提高对税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的重视,从分析结果出发,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进行考虑。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在遇到不能接受的税务风险时,要第一时间使用相应措施加以解除。比如,不能对承担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者是企业无法对该类风险进行控制,则要选择排除或回避。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要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

篇(5)

一、前言

税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对的,无论公司规模如何、从事何种行业,其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税务风险。而集团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有时候甚至跨多个地域和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其税务风险的来源就更为复杂。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在财务体系上的联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机构发生税务问题,就会波及整个集团,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等。因此,做好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将针对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现状展开风险,以期能够对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团公司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所谓税务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者少纳税。这种情况通常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集团企业来讲,其中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必须要避免的,而后一种情况则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有效防控,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从税务风险的成因来看,大体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而内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

1、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应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集团公司而已,由于其由多个分支机构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运转,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说,企业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体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缺乏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一旦集团公司中的某一个部门活环节出现税务风险,整个集团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并可能由此陷入信誉危机,影响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形象,而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2)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数集团公司都设置了风险控制岗,有些还设置了专人对涉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但是,由于从体系上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税务风险评估人员对税收和相关财务法规缺乏深入理解,在具体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规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难以从根本上防控住税务风险。

2、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调整引发税务风险

由于我们目前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政策上相对缺乏稳定性,税收政策调整十分频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而税收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动情况,极易在运用中发生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目前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税务执法主体,彼此之间在执法上存在很多重叠和冲突之处。如在收入确认上,税收、会计准则和合同法三者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核算,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当期纳税金额等指标都会有所不同。企业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涉税业务调整,极易违反某一法规的规定,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三、集团公司税收风险防控的基本思路

1、规范税务风险评估流程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评估过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风险控制效果。因此,集团公司税务风险防控应密切做好流程管理,对集团内部的各涉税环节和具体事项进行严格准确的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全面、系统的掌握税务风险的动态发展情况,提高企业风险评估水平。

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细化和强化与税务风险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以便使得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各项权利和责任,实现对税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税务风险防控涉及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必须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这里就有必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能够大大提高风险控制人员收集各类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4、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监督

税务风险防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有效的监督。由于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很难被充分预计到,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难免会遗漏一些要素,这就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跟进。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监控,以便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四、集团企业税收防控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集团公司税务风险评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各类影响要素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以便有效的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其次,企业在某些特殊经营区间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如企业在新领域进行发展的时候,应就该领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明晰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妥善的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再次,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多层次全方位的对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从企业所处的政策税收环境、行业竞争情况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观和战略层面上的税务风险影响要素。而企业基层负责人则应从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方面来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风险信息,以便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此外,对于集团公司的重大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和项目施行,相关部门应同步跟踪防控风险。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同时做好对重大事项的动态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避免企业在重大决策上的失误,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和名誉损失。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制度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一旦转行为现实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股价下跌等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一整套风险预警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相关涉税部门应定期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指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报告,以便集团公司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临的税务风险,并从整体战略和决策上及时的规避和化解重大税务风险,以维护集团运营的稳定性。在预警报告的时间上,可以根据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予以区别,在政策变动较大的时期,可以一个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关的预警报告,而在政策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预警报告。在有重大经济环境变化或重大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各个机构和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就该事件或政策变动做出相关风险预期。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风险预警制度,能够使企业对现有经营状况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出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决策,降低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

3、完善税务风险应急措施

由于税负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因此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先进的控制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最为需要的还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集团公司有必要针对税务风险的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应急措施。如某次税务检查发现企业因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事实,企业就不得缴纳罚款和滞纳金,而如果偷税事实本身较为严重,已经达到了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企业就有必要采用公关手段说服税务机关相信企业偷税行为是处于过失,而非主观故意,从而降低企业的商誉损失,保全其声誉和维持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相对稳定。

4、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

由于集团企业在人员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因此很难做出较高水平的税务筹划计划和相关风险管理方案。针对这一问题,集团公司可以更多的借助一些专业的税务筹划机构。专业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们来进行税务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水平,减低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一方面,专业的税收筹划机构能够作为外部监控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全面的缝隙和评价,另一方面,专业税收筹划机构能够行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责,更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监督,并在发现税收风险后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范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30)

[2]尹淑平,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0)

篇(6)

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向企业高层管理者灌输税务风险防范理念,增强高层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自身及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纳税部门也要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征纳氛围,认真开展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税收宣传的目的是让人们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防范工作,不仅做到及时纳税,正确纳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安排各项税务活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应健全内部会计核算体系,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依法诚信纳税,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除了正确计算纳税额并进行会计处理外,还要分析影响税务风险的各种因素,防止企业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现税收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及时向税务机关进行咨询,根据税收法律规定进行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减少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经济利益流失的可能性,制定控制税务风险的规程,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加强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建立税务信息沟通机制的目的是降低税务风险,税务信息沟通应当渗透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确保税务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企业应当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通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将重复性、规律性的事项固化为标准化的操作和流程,进行自动控制,减少税务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税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中,防患于未然。企业必须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加强税企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税企互动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的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应当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税务筹划方案经税务部门的确认,开展合法合理有效地税务筹划活动;特别是企业发生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时,企业财务部门应该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和沟通,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认真听取税务机关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税法和税务机关的一致性,从而降低税务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有助于税务机关提高管理效率,税务风险评估应以风险识别为起点,充分识别企业税务风险是有效管理企业税务风险的前提,税务风险评估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全面系统地评估税务风险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必须在计税、报税、纳税和税收筹划等环节上加强各个风险点的控制与防范措施,企业应当查找出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及对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结合企业风险承受程度,权衡成本效益关系,合理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承担等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风险的程度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发生机率较大且影响程度超出企业承受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采取避免的策略,放弃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损失;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的策略,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小心管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可以选择承担的策略,不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高度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运用税务思维考虑识别税务风险,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税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与评估。在全面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应重视税务申报和税款缴纳,重大交易决策中的税务问题,经营过程及供应链中税务问题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篇(7)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篇(8)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每年要向科技部门提交自查表;要向税务局提交减免税备案资料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资料;每月要向统计局填报高新企业统计表。企业如果在提供资料前不仔细核对,同一财务指标如营收收入相互不一致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则可能被科技部门、税务局、统计局要求进行情况说明。

(二)认定机构要复审的风险

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后每隔三年要接受高新复审,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仍需要重新提交研发费用等各项资料,如果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比重的指标和毛利率指标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将被取消,企业就不能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风险

1.不遵守会计准则。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风险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收入费用核算不准确造成的。而收入费用核算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责任不强或者业务素质低。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廉价招聘不具备会计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核算,以至于企业每次被税务部门作为纳税检查的重点对像。

2.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比重不合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不能享受减免优惠,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包括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一些企业将属于研发过程的部分费用归集为制造费用,造成低估研发费用,一些企业将不属于研发过程的部分费用归集研发费用,这两种方式都会造成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比重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一旦被认定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则不能享受减免优惠。

3.毛利率不合理。高新技术产品毛利率一般较高,但是由于企业核算不准确使得处于成长期和繁荣期的企业的毛利率与同行相比偏低,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的毛利率与同行相比偏高。所以企业要注意分析毛利率不合理的具体原因,以免引起税务机关的高度关注,一旦被认定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企业就不能享受减免优惠。

二、如何做好税务风险防范管理

(一)加强后续管理

1.成立专门的企划部门负责跟踪落实高新认定的标准,保证每年都满足认定条件;另外企划部也要负责研发活动、研发费用制度化的跟踪和落实。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就按有关高新认定的要求做,以防患于未然。

2.在提交复核复审资料的前,企划部应该仔细的比对往年的备案资料,除了有合理理由外企业不能随意调整已经备案的资料,如果必须调整已经备案的资料,企业应在未进行备案的年度进行调整,保证复审提交的资料与往年备案的资料在数据上保持一致。企划部在提交复核复审资料前要由财务主管审核,财务经理二次审核,财务总监最后把关。3.最后企划部对提交的资料(如研发费需要合同、协议、成果报告、鉴定意见书)要建立台帐进行专门的归档和保管。另外企划部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应向公司领导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内部审计与自查

企业要注重税收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要做好税务、财务审计和税务自查,为企业合理纳税提供保障,规避税务风险。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该做好会计核算,定期对涉税业务进行审计与自查,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查明原因并改正。对于在高新技术申报过程中,企业可聘请税务专家来公司进行辅导培训或申报,也可聘请精通税务的专业律师长驻公司提供税务咨询或顾问服务。对于专题复审复核报告,企业可采用专项审计等方式,也可聘请专业税务机构来指导税务审计。

(三)建立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强的税务人才队伍

企业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样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要做好也离不开专业人才。企业管理层要重视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人才,因此企业要吸收和挽留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人才,企业要给予他们优越的工作环境、好的激励机制和及时的培训机会,让他们能感觉到作为企业的一员应该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篇(9)

二、规避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常用措施

1.熟悉境外税收政策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从工程实际出发,多获取一些当地国家的税务经济情况,同时,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给予境外施工企业提供大量的税务信息,并提供问题咨询。由此,境外企业就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合理来制定相关对策,能够随时关注境外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境外企业良好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就国内税务部门对境外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信息,中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有100余个,主要包括:越南、孟加拉国、苏丹、老挝、印度尼西亚、阿曼、伊朗、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

2.实施多样化经营

境外企业为了尽量避免当地的经济活动给本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常识多元化经营,工程材料使用方面,可以在国内进口,在量上也可以多进口一些,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自身工程需要,更可以在当地进行销售,同时在当地购买一些具有出口价值的工程材料应用于国内的工程,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到通过进出口来抵消因汇率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在当地购买一些工程用设备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样就可以通过各种外币汇差相低,避免汇率带来的风险。这一点比较适用,只要施工企业当地国家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境外施工企业就可以根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多元货币组合。也可以灵活选用汇率趋于下降的货币进行结算,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3.化解税务流程隐含的潜在风险

会计人员都知道,境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隐含着风险,例如:签订对外合同时,对方纳税主体资格、纳税资料情况都要严格进行审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转嫁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认真推敲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这样可以涉及到境外的税收误解。为了确保境外企业纳税安全,规避税收风险,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相关纳税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或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也可以聘请境外专业税务人员进行审计,查漏补缺,消除隐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要责优选择,优先聘请那些经验丰富、具备专业资质、在当地具有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避免了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使财务人员更准确的把握当地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篇(10)

1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概述

1.1税务筹划涵义及其特点

税务筹划也叫纳税筹划,学界对其定义大同小异,代表性较强的是当代著名的税务筹划专家盖地教授的观点: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不限一国一地),遵守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财务目标实现的谋划与对策。

税务筹划具有以下特点:(1)非违法性。税务筹划是不违法的甚至是合法的,这点是很有必要强调的。(2)目的性。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其主体(纳税人)追求目的最大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少缴纳税款,另一方面是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3)可变性。与税法有关的政策法律会不断变化,因而依附于政策法律的税务筹划也会不断改变。(4)风险性。税务政策的可变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即产生风险,这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税务筹划的风险要靠风险管理理论去应对。

1.2新企业所得税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税务筹划工具变少;(2)税务筹划失败可能性加大;(3)税务筹划失败代价加大。

2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2.1政策变动风险变小

政策变动风险,是指因政策变动使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相对时效性出现问题,而使实际筹划效果偏离预定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而新法的实施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由频繁调整转化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标志。据专家估计新企业所得税能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大体框架不变。因此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其面临的政策变动风险将大大减小。

2.2政策选择风险变小

企业自认为所实施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差异或认识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这种可能性就是政策选择风险。由于新税法在税制上有所简化,企业在理解税收法律时比以前的难度相应降低,所选择法律条文的错误率也会降低。

2.3税务机关认定风险依然较大

认定风险,是指企业设计、实施的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而使筹划达不到预定目的的可能性。新税法第六章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加上很多税务工作人员对税务筹划有着偷税的误解,在实务中可能使得税务机关滥用此条款,企业面临的认定风险依然很大,如何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依然是重要的难点。

2.4内外部环境变化风险仍不可忽视

这种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企业达不到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或达到优惠条件后又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优惠待遇,如高新技术企业续期认定失败就会失去15%的优惠税率。另一是企业的经营损益风险。所得税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分享,但是并未承诺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可以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之前发生的经营亏损。但如企业在5年后仍然亏损,就会失去弥补亏损的利益。

3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风险应对

3.1重视事前基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企业自身。

熟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是进行企业税务策划时的必备前提,对此就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对风险的态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即“知己”。

(2)加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学习。

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筹划方案之前对相关法规的深度领悟相当重要,即“知彼”。企业可以参加官方和非官方培训班或是自学的形式为筹划做好准备。在企业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采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

互动可以尽可能减少征税纳税双方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同,可以减少税务机关认定风险。因为有一部分税务筹划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再加上很多优惠政策、具体条款的运用都需要税务机关的认可,比如高新企业和关联交易定价等。当前,我国许多上市的中、小企业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成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3.2设计税务筹划方案防范风险

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设计时可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应对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应对风险:

3.2.1规避或慎用风险较大的方案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对大的风险应当转移或规避,同样在税务筹划中也应规避或慎用风险大的方案。在新法中,转移定价就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方案。

3.2.2优先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1)行业优惠:①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②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可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③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地区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对设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2001-2010年期间,税率减为15%;西部新办基础设施类企业还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待遇。

(3)技术活动优惠:①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年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②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企业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③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

(4)环保节能优惠:①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取得第一笔收入年度起,两免三减半优惠。②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③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5)社会公益优惠: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3.2.3利用合同转移税务筹划风险

这就是类似于期权的风险转移的应对方法。在有外界机构参与企业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和外界机构签署合同约定:如税务筹划方案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将由对方承担损失。此时,企业的筹划费用虽然较高,但企业可以锁定筹划收益。

3.2.4灵活运用筹划工具控制风险

(1)临界点筹划。临界点筹划可分为税基临界点筹划和优惠政策临界点筹划两种。新法中的税基临界点筹划主要是费用的扣除,一是不能结转的扣除限额,有: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内可税前扣除)、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内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收入0.5%的60%可税前扣除)、公益捐赠(会计利润的12%内可税前扣除)四种,二是不能结转的技术研发费(加计50%税前扣除)和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100%税前扣除)。对于前者,企业应尽可能将预算控制在限额内;对于后者,企业应依据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做筹划。

(2)缺陷性条款筹划。缺陷性条款又称“税法漏洞”,其往往自身规定矛盾或在具体规定中忽视某个细小环节,从而造成税收失效、低效。新法的科学制定使这方面的条款减少了很多,但也还存在。

3.3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并监控其风险

(1)建立税务筹划风险的信息沟通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的沟通渠道为财务主管,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企业负责人反映筹划的突然风险。

(2)建立应对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企业应该有处理各种税务筹划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应有相关内部控制以保证其得到执行。

3.4事后绩效评价

在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后,除了跟踪监控外,还要对方案进行绩效评价。对此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收益、风险”的对比对税务筹划的绩效进行评估。在风险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成本”小于“收益”,税务筹划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收益高的方案绩效好于收益低的方案。

4结论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筹划工具变少,税务筹划难度加大,失败可能性和代价都变大的挑战。为此,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应树立系统化的应对战略,同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优先考虑国家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顺势而为的使用技术活动优惠和节能环保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王艳,王芳.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冶金财会,2008,(9).

[2]杨焕玲,孙志亮.郑少锋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

上一篇: 高级护士论文 下一篇: 保险研究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