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7: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口述历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口述历史论文

篇(1)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女34例,平均年龄(45.00±5.23)岁,男41例,平均年龄(50.00±8.74)岁。对照组中女39例,平均年龄(43.00±4.26)岁,男36例,平均年龄(48.00±5.24)岁。其中包括胃部手术24例、阑尾手术17例、异位妊娠手术9例、肺部手术26例、尿道手术19例、肠道手术29例、骨科手术26例,均已按照统计学原理随机分配到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过往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系统的手术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多次组织本院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指导,明确各种手术器械的无菌防护、更换措施、卫生清洁等术前准备。督促医护人员在术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携带进手术室。注意手术室器械的整齐安放,作为主管医师或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并起到督促和监察的作用。

1.2.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如果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坚决杜绝医护人员互相谈笑、喧哗、打喷嚏等。努力保持手术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医师可根据手术的实际状况以及患者的病情予以特殊护理。此外,设立专科护士,认真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手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

1.2.3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参考患者的术后状况,并且结合患者的过往病史以及医师的医嘱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护理,如遇切口感染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而且要随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护理人员术后需严格控制患者其他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要提倡患者食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少量多次,并及时将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向其主治医师反映,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20.00%。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73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治疗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检查情况

从67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86株病原菌,且96%的感染患者感染处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菌。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本院感染患者例数中术后感染占35.26%。术后感染不但延长了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从手术室的角度分析能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本身的体质、术后的卫生清洁、手术中各种器械的不正确使用等,都会引起患者术后感染。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常规,按着装要求更换消毒灭菌的衣裤、口罩、帽子、拖鞋按流程进入手术间,遵守手术间规则。对于医护人员要严格培训,要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解相关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且配合好医师合理的安排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要特殊对待。对于某些患者本身体质问题在术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针对患者特点予以特定的护理措施,术前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正确掌握其用药浓度、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一般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是在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给予首次剂量,如手术时间超过4h,术中增加1次剂量。对于骨科手术也要作为重点护理对象之一,骨科手术的细菌感染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手术为创伤性手术,多数情况下需要植入外植体,因为手术环境无法彻底灭菌,所以多会发生细菌性感染。对于一些患者在术后的心理状态也是护理人员要各外注意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保障,对于患者家属也要督促其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陪护患者,不可私自采取措施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本院针对手术室的实际状况和地域性的患者特点,详细制定了适合本院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尽量确保患者能接受到最为全面的护理,保证患者能早日康复,努力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中予以观察组全面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此次研究不难发现在有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患者感染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相比于一般护理,手术室护理能做到全面、细致、转移、有针对性等特点,能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不同护理措施。

篇(2)

史料一般分为三种: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史料的存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用网页和视频也成为收集史料的重要途径。史料对于史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收集了大量史料,才不致写出空洞无物的文章。 

首先,收集史料要做到详细具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保存历史意识的提高,当代资料的收集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及时积累史料,充分利用当前历史学的各种网络资源平台,不断丰富历史知识,及时补充历史史料。 

其次,收集资料要有发现意识。对于眼前的史料,有人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识,那么蕴含其中的史料价值就无从发现。只有当史料中的历史信息、历史价值被充分发现,外显的遗迹才能内化为史料证据。 

最后,史料的收集要具有客观性。研究者在收集史料时要秉持客观性原则,广泛收集资料,不能对不符合自己偏爱的资料不予采纳,更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去裁剪历史资料,无视历史史料的全面性和论文写作的客观性。 

二、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对于历史论文的写作而言,史料的选择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史料的搜集和选择上要注重史料的典型性和可信度,并将史料与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历史观点相结合。 

首先,史料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历史的遗迹不计其数,面对浩瀚庞杂的历史史料,要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史料进行比较与筛选,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史料去说明历史问题,围绕问题有的放矢地选取富有典型性的史料,增加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过去的历史呈现时具有完整性与鲜活性。 

其次,史料的选择要具有可信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工作完成之后,辨别史料的真伪就成为论文写作的一大问题。史料的真伪直接决定着历史论文的可信度,所以要选择可信度高的史料作为论文写作的材料加以运用。著名历史学者戴逸曾说:“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的收集、整理、排比、考证为基础。” 

最后,要注意将史料的运用与作者的历史观点相结合。论文的写作不是历史史料的简单堆积,而是史料与观点结合的成果。对于历史论文的写作而言,历史史料纵然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没有作者历史观点的解读,那么整篇文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唯有在深刻分析、研读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现历史、认识历史、反省历史。 

三、史料的解释 

历史是一门具有解释性的学科,历史论文的写作同样离不开解释。有时历史解读还必须借助合理的理论假设,这就决定了历史解释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主观色彩。所以,对史料的解释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历史史料的叙述和解释过程中,研究者要做到努力排除自己内在的偏好和偏见,在历史知识的呈现上努力做到全面、客观,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某些条件束缚,不让其受到自身价值准则的影响,确保尽可能接近地反映历史事实。 

其次,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要确立正确的历史方向感。史料的收集与运用固然重要,但是历史研究者也要意识到史料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台阶,以达到认识历史的目的。对历史的认识不仅在于认识历史事实,还要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不断跨越,超越当前社会以及当前历史所具有的局限性,将眼光投射到将来,因为历史学家只有在将来才能找到历史判断的最后标准。 

最后,要注意将历史史料与史学理论相结合。日益丰富的历史史料的发现需要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和分析,从史料本身出发,推导出新的历史研究领域,同时,新的历史史料的发现也促进了史学理论的创新,在史料分析与运用的过程中拓展出新的历史问题与历史领域,可以说历史史料的扩充与历史认识的深化是历史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总之,史料在历史论文写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史料的存在增加了还原历史真实的可能性。但是,想要增加历史事实的说服力,就必须增强史料的科学性及可信度,将史料的选择、运用与科学的理论与分析相结合,使史料不断得到发掘和充实,也使历史认识得到不断深化。 

注释: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戴逸,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如何深入[N],人民日报,1987 

【参考文献】 

[1]齐世荣.史料五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学典.史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篇(3)

1.以不同河流为根据划分

可将其分为分流一股决堤和全河夺流两种,前者主要是问题出现后原河道仍然可流水;后者则河流被冲断、严重的会出现断流现象。

2.按照决堤原因分类

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导致的决堤和人为干预引起的两种。前者又包括冲决、漫堤、溃堤这三种常见的类型。三种不同的决堤方式其后果都很严重,不仅致使工程自身无法继续使用,更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原因分析

水坝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设,在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预和影响。水坝决堤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一,受到河流或者湖泊自身的影响,降水较多的季节,河流的冲击力较大,造成水位超出了规定的标准,水位的极具增加最终可能会漫过堤坝溢出,这是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二,河流和湖泊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其冲刷力也会有不同,部分较陡峭的河段,其河水的冲击力较大,加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堤坝出现坍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抢修,最终会引起决口;其三,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和质量把握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问题。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如堤坝本身施工不牢固、土质疏松等,在长时期的使用后,其质量也会出现问题。其四,人为破坏引起决堤,人们自发进行的开掘工作等,因工作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决堤。

二、水坝堤防堵口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

1.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堵口施工前要准备好充足的物料,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对物料进行调整;其次,要组间高效的指挥部门,并对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机械设备等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保证一旦事故发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高效的抢修队伍进行急救,做好明确分工;此外,要制定完备的施工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备详细的施工设计,重视对施工证过程的有效监控;最后,对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掌握关键技术实施步骤等。

2.地质勘察和水文观察

对地质条件的勘探,要了解地理条件与施工要求是否相符合,尽量避开土质较松软的地段,保证地基稳定;水文监测包括对整条河流水位、水深、流速等进行测量估计,并绘制相应的河段示意图,对河流特殊阶段的水位及流量等进行常年监测,并对其变化进行严格分析。

3.制定完备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对整个工程施工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方案的制定中,要全面了解工程及其所在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尤其是掌握水文、地质等资料,对灾害的发生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仔细分析,并将关键的技术工艺等纳入到施工方案中。总之,施工前的准备关乎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问题,要从物质准备、机器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保证建设按照严格流程进行。

(二)进堵、合龙阶段的施工技术

1.堵口的时间及次序选择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堵口技术操作,一般要在施工人员将所有需要准备的机械设备及物料等筹备齐全之后开始作业。特殊受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施工操作的,可采用降低水位或者避开洪峰时期进行施工。在次序上,一般先在下游进行堵口,遵循再到上游施工,先堵小再堵大的原则。

2.堵口的主要技术施工

一般包括三种施工方法,其一,平堵施工。主要是以堤坝轴线为参照,由下往上逐层填补,使物料高出水面,实行封堵;其二,立堵施工法。从堤坝一侧或者两侧开始,由门口向内慢慢合龙的方法;其三,混堵。综合前两种施工方法进行。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结合工程修建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堵口施工,同时还可采用沉船截流等方式。

3.合龙施工技术

合龙施工是堵口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最终工程能否完成并发挥防洪功能的关键。当口门两侧到坝体的距离约为2.5m时,即合龙。在此时,口门已经缩小到最小,水的冲击力相比较大,这就需要在施工中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技术的有效实施,尽量做好合龙工作顺利完成。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中会采用横梁合龙、陈排合龙及关门合龙等。

(三)复堤阶段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通常,工程建设后会有截留坝,作为临时的抢修建筑,其体积较小,空隙较多,不能达到水坝防洪标准,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决口再次发生溃堤。

1.堤顶高程恢复工作

要严格按照原来工程设计的标准,堤坝的断面较为脆弱,常会伴随有渗漏、潭坑等问题,因此,要保证堤顶的高度超过理论设计的标准,在原来高度的基础上再提高0.4~0.6m,保证突况下堤坝能有效防止水的泄流。

2.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前需要将几面中的所有杂物进行清理,保证填土的均匀,筑堤施工中,临水面使用粘性较大的土壤,背水面可使用砂土,堤坝高出水面之后,可采取分层填土的措施,其层厚要在0.3m以下;填土施工中采取机械施工和人力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对涂层进行适当辗压;最后,要保证施工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施工标准进行,尤其是新的堤坝与原堤坝的吻合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护坡工程施工

在水流冲击力较大的地段,可采取护坡防洪、水下护坡等工程施工,减少因坡度变化对堤坝的影响。

上一篇: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下一篇: 信管专业导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