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7: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

篇(1)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职业建筑师的关键一步。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人才的素质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扩大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专业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补。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三个专业必要的交叉和联合教学,对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通过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专业团队,并以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多专业协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过渡。

一、建筑学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通常选择在学校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也是由校内老师指定,导师采用唯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选题不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学指导信息量不足,设计进度管理松散等。

1.设计选题

首先,传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专业过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其次过去的毕业设计选题常常是由单个老师确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个人的自较大,缺乏科学论证,这就容易出现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或者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的现象。

2.学生学习缺乏设计氛围,学习的主动性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都会面对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大五的学生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课程已经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去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参与生产实践。为了兼顾实习的工作,他们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图的前几周草草完成设计,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也就不尽如人意。

3.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方面,唯一的导师制容易造成知识架构不全面。

唯一的导师制,也是传统毕业设计中的一大弊端。每个老师会有自己的专业评价体系,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评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发现,建筑学的学生会缺少景观环境与城市意识,规划学生往往建筑单体意识比较差,而景观学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对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的关注。学生方案体现出知识架构的不全面。由一个老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出现相似方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设计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仅由校内老师担任,也造成学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论,设计仍以方案能力做为训练的重点,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毕业设计的进度管理松散

教学中常常强调设计的过程比设计的结果更重要,但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学生没有固定的设计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讨论和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把控较难,设计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传统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试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学院希望能通过此模式改变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是以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依托,以建筑、规划、园林三专业的学生为成员,以三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而完成的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的两大目标:一是要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二是强调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1.“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

首先,“三位一体”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综合性,要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设计选题不仅要涵盖建筑专业的知识领域,还要考虑到给规划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同学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其次针对以往出现的设计选题仅由单个指导老师决定,而造成设计题目过大或着过窄,缺少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要求必须由参与团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所有教师集中商议确定,汇总之后再报送学院审查。学院组织专家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确定为跨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2011年学院三位一体毕业设计的选题最终确定为商业综合体、校园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三大类型,与以往的以建筑单体项目为主的设计选题相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备专业的设计教室

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是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前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得有好的学习场所。学院为三位一体毕业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专业教室,要求学生定期在指定的专业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课、讨论、评图等毕业设计全过程。专配的教室为学生、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间,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学生自由搭配组合形成,每个小组由建筑、规划、园林专业各一名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的建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设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认识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学生间的思想常常发生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4.指导老师团队组织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校内的跨专业指导老师组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的校内指导老师要求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校内指导老师每组三名,由三个专业分别指派一名教师。除此之外学院还要聘请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设计院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5.三阶段的教学控制

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计前指导阶段,会邀请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次联合授课,让每位指导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调研与总图设计;第二阶段为设计中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方案成形阶段,强调方案的合理性,和专业的衔接性,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团队每周有一两次的设计辅导和讨论。在这一节点结束时会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团队,聆听学生组的方案汇报并提出方案优化意见;第三阶段为正图完成和期末公开答辩、公开展览阶段。在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中发现,公开答辩和公开展览会成为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己出海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介绍和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增加他们的设计动力和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从旁听中获得答辩的经验。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通过对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三、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教学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还无法在全院全面实行。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突破学院内的专业合作,利用学校建筑学科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毕业设计的专业涉及面,与学校的土木工程,环境与能源,电子与信息,管理等学院形成更完整的毕业设计团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广阔的眼界,为培养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全,孙伟民,龚延风,林小东,梅 凯,张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刘运林,方潜生,丁克伟. 设计院模式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篇(3)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土木工程专业涵盖范围广,涉及知识面宽,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要求。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涉及知识面窄,真题少,“假题”多,真题也未必真做,学、产、研脱钩;毕业设计套路化,科研含量低,抄袭严重;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指导教师不足,生师比过高等等诸多问题[1]。为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配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校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首先针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改革以往一些不利条件,增强优势因素,率先在土木工程专业推出毕业设计导师制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一些成效。

1.现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的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首先我校船建学院每年新增本科生创新项目6-7项,近3年来有6项被评为省级优秀本创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每年人均2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研;校重点建设本科生创新基地2个,分别为船舶与结构创新基地和力学实践创新基地;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氛围为学生的日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10名,其中房屋建筑学老师2名,制图老师2名,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组建团队给予学生指导。另外有5位教师可组建力学团队,对毕业设计中的上部结构计算部分给予指导,此外还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基处理等相关老师可以在各自的课程设计时间为学生给予指导等等。

1.2劣势分析

目前存在毕业设计周期紧,现有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与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个别编写数据,抄袭往届内容[2];导师制度的施行,要求每位教师每届带8名学生,四届学生约有32个,这对导师的时间、精力、指导方法、科研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个别教师有懈怠现象,管理不到位情况出现。个别项目科研、实践内容与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不紧密,学生做完毕业设计甚至不知道项目内含的科研原理,只是一味生搬硬套,测出数据后,从不思考数据如何得来,数据的正确性更加无从考证。另外,现行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土木工程各个方向教学需要,个别课程之间衔接有小问题。

1.3机遇分析

我校从2012年更名迁址,从原来的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镇江)更改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苏州张家港市)。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实训基地得到苏州、张家港地区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优于镇江,企业多,投资多,尤其是离中国的建筑之乡南通较近,有利于学生到南通建筑类企业就业。由于地域环境影响,教师横向项目数量大大增加,企业需求极大提高。江苏省教育厅今年首次对我院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办学抽检,在“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我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也进行了自我评建,尤其对毕业设计这一重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剖析,学校、学院各个层面非常重视这一评建契机,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1.4挑战分析

随着土木工程学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生产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导师制的施行使得每位教师管理学生数量大约是32名,如何高效管理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虽然,我院毕业设计包含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但是,如何完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任重道远。

2.毕业设计改革的努力方向

2.1毕业设计引入导师制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结合实际人才需要,提出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学生从入学起就有各自的专业方向性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的“一传一帮一带”将各年级学生引入到日常的科研工作中[3]。例如:我院研究力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一位教师,分配给大四学生的任务是分析建筑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毕业设计等任务,大三学生负责撰写试验方案和制备试验试件,大二学生负责实际试验操作,大一学生负责试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梯队,学生科研素质有效提高。当然,部分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可能从事另外的方向,如结构计算、抗震等,但是3年多的科研素质培养,即使学生更换毕业设计方向,他们也能从容完成相应任务。

2.2利用专业课程教育、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导师将毕业设计题目预先发到学生手上,从学生学习专业课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在学完房屋建筑学后,对毕业设计中的建筑图部分进行设计,学完地基基础后对毕业设计中的基础部分进行计算等等,有效利用课程设计时间对涉及到的毕业设计内容精雕细琢[4]。

2.3开发学生主动科研兴趣

依托我院创新平台、本创项目,导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先期开展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表明,学生带着教学、科研任务完成毕业设计,是一种主动、高效的毕业设计模式。2.4改革现行课程体系梳理各门课程之间衔接关系,打通培养“大土木”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管理素质,提高教师服务学生意识,将毕业设计质量看作是检验教学产品的最高标准[5]。2.5严格规范管理毕业设计流程。(1)选题。在第七学期中期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各阶段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评分标准。提供选题供学生选择,或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后确定选题。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等,拟定工作进度,列出参考文献目录。(2)开题。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4周内,学生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开题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外文文献翻译和文献综述,同时填写开题报告概述表,了解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落实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等,并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学生开题答辩。(3)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1-2次,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交流。在中期,由学院、督导专家组、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答辩,对进度缓慢的学生提出预警。(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制定毕业答辩的程序和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时,按照评分标准从严要求。(5)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专业负责人写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院教学督导组、教务处、专业负责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强化过程管理,切实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结束语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恰当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势在必行的。通过毕业设计模式优化改革,为学生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环境,改变目前独立学院在面对毕业生检查和学位授予时的种种难题。同时可在选题时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朱瑞祥,张军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1(08)

[2]于华,张雅芳,刘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3]杨艾玲,李其兰,杜松云.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18)

篇(4)

导师宽厚的教学作风,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造力的学术见解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些优良品质都将使我终身受用。导师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

篇(5)

“样表”对以往过程文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均做出统一规定和注释。

2.示范性好,大量减少师生反复修改而增加的工作量。

工科学院毕业生文字能力普遍偏弱,Word软件使用不熟悉,导致过程文件中字体不统一、文字大小各异等,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修改,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样表”对各个部分填写内容的字体要求、文字大小、行间距、参考文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标注,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师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节约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实践证明,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文件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3.填写内容更加清晰明确,避免填写内容过于空洞。

以往的工作表格对学生任务有规定,而对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的填写意见往往没有要求,很多时候都是填“同意”或“审核通过”,甚至有的文不对题。“样表”对该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引导教师从合理的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工作。

4.学生成果要求更具体,成果质量有保障。

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成果要求为基础,针对建筑工程学院5个专业的各自特点,“样表”又对各个专业作了更具体的规定,促使成果质量的提升。如建筑学专业成果要求:(1)设计图纸不少于15张,A3版面排版(不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报优的同学必须有4张A1展板。(2)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团队项目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要把相应的图纸成果穿插到说明书中去,要图文并茂。(3)遵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

二、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阶段做好师生动员等准备工作,召开三个会议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会议。

会议主要是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部署,同时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协调工作困难、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等。参会人员包括全体院领导、正高职称教师、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工作人员,体现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

2.新进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训会会议。

主要针对学院新进教师和外聘教师,由教学院长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进行讲解和明确要求,教学秘书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讲解培训,让该部分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动员会。

会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目的、步骤、内容以及各阶段的任务和纪律,让学生足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会后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指导工作正式开始。

三、全过程监控,各阶段措施得力保质量

1.重视选题工作。

提倡教师将科研课题给学生真题真做和结合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做到一人一题,团队项目选题要保证既有合作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任务。重视选题更新率,更新率不能只是个统计数字,落实更是关键。专业负责人要对教师申报题目的难易程度、广度、深度、工作量及合理性把好第一关。选题完成后,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二级督导,对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核,确保选题质量。

2.重视中期检查工作。

各专业分别抽取10%的学生进行中期答辩,同时有报优意向的同学必须参加中期答辩方能取得评优资格。其他没有参加中期答辩的同学应在场旁听,并接受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上交中期成果。学院专门设计了中期检查答辩表,要求学生在答辩过程中陈述前期的工作进展,后续工作计划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有效保证了后续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重视答辩工作。

要求各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原则上每个答辩小组不少于4位专业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答辩组长,每位学生汇报10分钟,教师提问10分钟左右,学生答辩10分钟,答辩秘书要做好详细记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二次答辩,先进行小组答辩,再按评优比例确定部分学生参加大组答辩,评优答辩组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构成,最后成绩总评由答辩委员会确定,同时评选出学校及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四、细化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及时出台补充规定

1.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做到权责分明。

在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又制订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明晰了毕业设计工作中,系、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包括:(1)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答疑和指导工作,跟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与质量,做好指导记录工作,应避免记录过于简单,以备学院检查。(2)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统一格式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或计算书,同时各阶段材料从系统导出并认真核对,格式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样表填写。(3)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抄袭别人成果或由其他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指导教师未发现且同意提交答辩,一经查出,学院将扣除该指导教师本环节一半工作量,等等。

篇(6)

第七届全国高校景观毕业设计大赛作品巡回展 邀请函

全校广大师生:

为营造我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师生的文化活动。经过我院多方努力,现将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景观毕业设计大赛作品巡回展邀请到我校举办(第一站,珠海站,我院已连续参加该赛事两届,并两次获得了全场最高荣誉奖)。诚邀全校广大师生前往观看。

全校广大师生:

为营造我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师生的文化活动。经过我院多方努力,现将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景观毕业设计大赛作品巡回展邀请到我校举办(第一站,珠海站,我院已连续参加该赛事两届,并两次获得了全场最高荣誉奖)。诚邀全校广大师生前往观看。

展出时间:2011年11月11日11月16日

展出地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活动中心三楼

设计与艺术学院

2011年11月10日

毕业设计展的邀请函范文二

毕业作品邀请展邀请函

尊敬的xxx

您好!

兹定于xxxx年xx月xx日星期x在综合楼一楼展览厅举办《xxx诗书画作品邀请展》。

恭候您的光临指导!

xxxxxxxx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毕业设计展的邀请函范文三

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展邀请函

敬爱的领导:

为了促进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和谐发展,给全国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景观建筑学、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院校及毕业生搭建教学交流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决定于2012年举办第X届环境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

本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很多届。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

篇(7)

2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

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对城市风貌控制的迫切需要,我们以量大面广直接影响城市风貌的商品住宅为载体,研究“现代住区的地域化探索”。毕设教学基地位于临海古城保护区,是四面临街的一块街坊用地。设计需研究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高层居住社区规划及平立面设计,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独具特色并能适应市场需求”。这是一个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与设计并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本课程分现场调研、文献阅读和实战设计三大部分:(1)调研部分:a.踏勘临海古城,研究古城规划结构及空间特色、传统街区、标志性建筑及城市传统风貌特征,研究典型民居空间形态、立面特征,了解传统建筑特点。b.踏勘基地及周边环境,注意商业空间位置、小区主次入口选择、车行路线、周边有否日照影响等等。c.了解临海近年新建居住区情况,特别要踏勘已建中式楼盘,注意其空间形态、造型特征、传统符号的运用及外墙材料,分析其适宜性和优缺点,同时注意改进提高的方向。d.了解近年国内外结合地域文脉的现代中式中高层住宅情况,特别对近年建成的中式高层建筑进行现场考察,研究其居住空间形态和立面设计手法、外墙材料及色彩运用。(2)文献阅读部分;a.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融入历史文脉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传统民居与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期刊论文及相关资料。b.相关案例分析;选取中式住宅区、中式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组织、空间形态、外观设计、外墙色彩、材料选用、建筑符号、细部处理等等,归纳可借鉴之处。(3)实战设计部分: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实际需要,结合毕设教学,提出了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的具体要求。a.总图规划:总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商住分离,交通流畅,小区配套齐全、景观环境好、富有特色。b.建筑设计:满足本地块原住户不同档次的安置要求,套房面积以120平米为主。建筑设计做到使用功能合理、管理方便并考虑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设计重点是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及外观设计。

3教学实践过程

3.1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踏勘了临海古城保护区及古街紫阳街,踏勘基地及周边环境,走访当地规划建设局和临海古城保护委员会,收集临海城市规划、古城保护规划资料,了解规划主管部门对本基地的建设要求,参观规划展及临海古城历史展。学生们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考察临海近年已建楼盘情况,对已建中式楼盘逐一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反复踏勘当地民居,收集传统建筑资料。在此过程中,踏勘古城及传统建筑和走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对本课题的研究及设计开展尤为重要。前者使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到当地传统建筑的空间、尺度、形态和肌理、材质、细部等;后者使学生系统了解到临海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城市特色和保护要求,通过与规划局的交流使项目设计能够接地气,为学生下一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3.2文献阅读

由小组同学自行分工完成,内容除了上述临海历史文化、城市特质、传统建筑特征等文献阅读外,还包括相关案例及设计手法的研究,后部分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毕设指导别强调的。通过文献学习和现代中式住区设计手法的研究,同学们完成的报告中包括:(1)传统建筑原型研究。(2)中式居住区设计趋势及规划研究(3)中式住宅的空间处理手法研究(4)“新中式”住宅的立面形式及设计手法研究。等等通过以上研究总结,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基于传统文脉的新中式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并将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在此,我们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明确了地域化住宅小区设计思路:(1)注重结合地域特点:将临海古城的城市特质如山水城市空间、棋盘式古城格局、里坊特征明显的紫阳街区、院落空间和江南长城等提炼并融入现代居住区。(2)建筑群体布局: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创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空间层次丰富的,给居民创造亲切宜人的居住及交往空间的、富有临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区。(3)建筑风格:低层部分,鼓励延续传统空间布局,演绎现代中式建筑。高层部分,建筑以简洁的现代感为主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鼓励挣脱形态仿古的束缚,探索富有传统意韵、文化深层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性转译。同时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将中式意韵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4)建筑设计:功能上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与居住要求,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5)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结合部及小区公共空间的本土化、宜人化处理,设计丰富的外部空间和富有地域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教学进程安排如表1:毕设共十六周,分为七个阶段:

篇(8)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以知识结构、知识点、实现方法为基础设置理论课程,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经管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

2专业教育

1)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开设有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力学等3门主干必修课程以及电工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B等3门限定选修课程,共计20学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画法几何基本原理,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专业基础知识。开设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等7门主干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2门非主干必修课程,专业外语、土木工程CAD等2门非主干限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方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3)专业方向知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4个专业特色方向教学。

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时间共计40周。通识实践环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实践3周(3学分)、金工实习1周(1学分)、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1学分)。专业实践包括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等共10周(10学分),测量实习2周(2学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7周(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6周(16学分)。此外,还专门设置课外实践5学分,安排学生从事暑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课外实践活动。除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外,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省土木建筑学会举办的优秀毕业设计大赛,并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学科和专业特点,利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岩土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岩土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采用室内实验、校内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多层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项目结合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4个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题目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编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方向“基础工程”与“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与“等截面悬链线砼箱形无铰板拱桥”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地下工程方向延续了矿井建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编制了矿井建设中的”建井工程结构立井井架”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开展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分别采用了指导教师双向遴选制度、设计题目多样化、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以及多环节答辩制度,同时说明书和绘图采用手写与打印相结合形式,达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发挥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两个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强的特点,在优秀本科生中选取重要科研课题中的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扩大了我校社会影响,提高了就业率。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真正实现“真刀真枪”做设计。同时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有电算内容,配备了各专业方向的电算教学软件,保证了毕业设计既有电算又有手算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编辑出版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丛书》。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开提报告撰写标准、答辩基本规程、撰写标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二次答辩基本规程等一系列毕业设计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体化”的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

篇(9)

作者简介:李洁(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南昌航空大学教改立项课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105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2-02

一、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从对设计艺术专业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得到:

(一)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局限、与设计市场脱离。

(二)作品展示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体现。

(三)毕业设计由一位教师带数名学生,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忽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四)毕业设计答辩成员由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上,大多维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稍做调整的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设计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有改革的必要。

(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

在我们提出“大设计”概念的今天,对设计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止于专业的划分那样简单有序。大多设计项目都需要设计师同时具备建筑、环艺、平面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艺术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多为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由于单个老师精力与知识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造成学生作品依旧停留在虚拟设计层面,不能使毕业设计很好的承担从校园走向设计市场的转型任务。整合教学资源,由不同专业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多名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联合教学也逐渐引起各方重视:2007 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北京798厂区北侧地块城市及建筑改造利用设计”,将实际项目引进毕业设计环节,并“摇旗呐喊”—联合教学探新路,毕业设计共舞台。2008 年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七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再度联手:“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2009年同济大学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八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天津Davos夏季论坛永久会址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2010年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旧城更新—南京城南地区改造与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在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联合举办的“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联合指导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以图书出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综上,不难看出,联合毕业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多导师共同指导也有共同的呼声,但目前参与并积极响应的只有少量的“先锋学校”,全国艺术类高校,以及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都应迎头赶上,适用并不断跟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方式方法。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

首先,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局限于某一单独的设计门类。但在毕业设计中的跨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元文化重构的设计理念,不拘一格地采用新材料、新形式,突破以往的传统格局,由此产生生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其次,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为教师提供选题方案,学生自选命题相结合。因国内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同一专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几乎陌生状态,不免造成选题结果的片面性。选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会起到导向性、指引性、甚至思维上的拓展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慎之又慎。在选题环节,可以专门毕业设计成立选题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将相关学科、与设计艺术联系较为紧密且可能的学科汇集,并结合学生自选方案,提出一系列的选题方案,并由该小组组成专家论证选题的可行性,最后出台选题方案供学生挑选。

(三)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都是由同一高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由于原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毕业设计由本专业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有明显的不足,答辩会又是同一套人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学生丧失系统学习的可能。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应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邀请和本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交叉学科教师,设计单位设计师参加答辩。即可以通过答辩使毕业生得到更广沿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以进步。[2]

(四)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

作品展示是设计艺术学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有目的培养学生作品展示的能力。作为作品而言只是个体,个体放入环境中,如何处理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给予作品什么环境气氛,才能更好地展现,这都需要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也正是提出重视作品展示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设有毕业设计展览,展览多为优秀毕业设计的展示宣传,没有作为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来要求。对于设计类专业,作品展示是检验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来管理。

三、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的先进性

(一)促进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可以在设计之初正确引导,为学生扩展思路,做到一个良好的领航作用。古人云:三人师,必有我师焉。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同专业及相关专业同行的交流不失为高校教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可以为同城、同省甚至全国的高校之间,跨专业领域教师之间,学院教师与设计单位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促进校内各学院之间交流,校外学校与设计单位、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且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将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修养。并对设计艺术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启发。

(二)推动综合性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可以解决目前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形

式上的局限性,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艺术特色。可以改变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研究过少、过浅的现状。可以使教育者重视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展示作品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可以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答辩委会会成员单一性现状。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将跨学科教师、设计市场人员加入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团队,使毕业设计整个流程良性循环。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有效促进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促进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步伐的加快。并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结束语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改变现存模式的弊端,对校方而言,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兄弟院校、设计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对学生而言,学院教学与设计市场的距离拉近,推动学院教学的实战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业精神带到工作中,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3804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关键环节之一[1]。设计、实习、实验、科研活动等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2]。其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中最为重要,与工作岗位接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市政、环境类专业包括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均属于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强的学科,学科体系和内容上有诸多交叉渗透,相似性强,因此其毕业设计也有很多一致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自1989年招生以来,经过几代教师的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的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果。文章结合学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成果,为相关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一、 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据调查,自高校扩招以来,本科毕业设计普遍存在质量滑坡现象 [4],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

研究[5-7]。笔者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际情况,查找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提高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1)设计选题不合理,多为纸上谈兵,与实际工程脱轨严重。许多高校仍在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在选题范围上必然存在过宽或过窄的问题,题目陈旧,与就业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创造精神。2006年之前,学校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净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设计题目范围较窄,而且很多题目都是假题假做或年复一年的课题重复,与工程实际的设计要求差距较大。环境类专业的水污染控制理论方向,在污废水处理设计中,工艺方案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水环境质量评价选题,多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等数学方法代数即可,创新性和实用性较差。这些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一时很难上手,满足不了设计与工程单位对毕业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要求,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连续10多年的扩招造成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1999年扩招以后,市政、环境类专业教师每人指导学生人数在10~20人,造成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深度不够,监督和考核不到位等现象。同时,为了解决高校教师短缺问题,引进的博士直接进入课堂授课、指导设计,没有经历助教过程,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加上科研指标的量化,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双趋冲突压力下,往往忙于写论文、申请课题,从而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这也导致青年教师的设计指导质量不容乐观。另外,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与设计相关的图书资料明显不足,设计室更是无法保证,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监督。

(3)学生设计精力投入不足,态度不认真,有的甚至抄袭他人论文等。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面试等,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值得指出的是,学校鼓励学生到已签约工作单位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虽然初衷很好,但从毕业设计成果看,部分学生没有取得预想效果。另外,毕业设计中抄袭现象非常多。通常,学生毕业设计被安排在最后学期的10~15周,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同时,学生常在答辩前才加班加点,匆忙拼凑,敷衍过关。甚至存在照例题套构筑物计算、图纸网上直接下载等现象。

(4)学生虽然对水处理专业原理性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一些具体的构筑物却很陌生且很难在大脑里构建出这些构筑物,而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看到的也只是构筑物外貌,由于池体被水充满,很难看到构筑物内部结构,因此造成设计思路不清晰,设计参数盲目选择,给构筑物设计计算带来很大困难。

(5)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学校、学院都针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存在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现象,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毕业设计一次性考核模式(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态度分占20%、评阅教师给予设计成果分占30%、答辩委员会成员给予答辩分占50%),导致学生没有改过的机会,也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

二、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

相信笔者所述我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甚至所有工科专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为此,探究解决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解决方法,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毕业设计改革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近年毕业设计改革的新做法、新模式、新思考,借鉴国内改革经验,提出毕业设计具体的改革建议[8-10]。

(一)重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首先,扩大选题范围。目前来看,市政、环境类专业设计题目范围较小,与学生就业范围有较大差距。从毕业生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去净水厂和污水厂的学生较少,去建筑施工单位较多。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利用学校地矿特色,去各企业工作学生比重较大。结合学生就业单位特点设计题目,能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最近几年,在了解学生就业方向基础上,设计多个选题方向,学生先选择设计方向,再结合具体工作情况选题,效果较好。在原有净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基础上,增加的设计方向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建筑小区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工业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造价等方向。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中,每年结合学生未来从事工作,进行了矿山废水、皮革废水、化工废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钢铁废水等多种废水的设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

其次,注重设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目前尽管设计做到了一人一题,但与实际工程结合不足,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学生,与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共同组成设计小组,一起完成学校新校区图书馆、博物馆、实验楼等同一实际工程设计,设计完成后指导施工,真正实现了“真题真做”,避免了抄袭现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针对软件学得较好的学生,两名学生共同完成同一设计,一名进行笔算,另一名编制软件程序,两者互相校正,共同提高;针对考研学生,指导教师让他们参加所主持课题的实验研究中,跟研究生一起完成论文,使他们尽早进入研究状态。一些学生签到工作后,单位希望去实习,做单位的实际工程设计,对此,我们实行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度,单位负责学生在该单位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以及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使学生设计质量得到保证。

(二)用多媒体课件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方向性、规律性和系统性较强,由于学生较多,资源有限,教师每天亲自指导较为困难,教师为学生毕业设计做的指导书又太过简单,而且并不直观。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声、像并茂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条理性,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具有可反复播放特点,学生哪一步骤不懂,就可以对照课件进行观察,直到理解为止。毕业设计指导课件每个设计方向一个,最终将课件模块化,将教师从企业获得的研究课题、合作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凝练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均链接到设计模块,建设成为虚拟实践教育平台,可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使资源由一校“独有”,变成多校“共享”。

以制作完成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毕业设计指导课件为例,课件内容包括:(1)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目的、要求、步骤和原则,设计所用参考规范、手册,形成废水站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指导书各1份;(2)工业废水处理站基本建设程序;(3)工业废水处理站与污水厂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4)工业废水处理站典型水质(化工废水、钢铁废水、印染废水等)特点及出水标准;(5)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前需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6)工业废水处理站工艺路线选择的基本步骤、比选原则;(7)工业废水常见处理方法及国内典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8)典型构筑物(调节池、隔油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膜法水处理系统等)设计基本理论、池体类型、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参考范例、计算软件编制、构筑物运行动画,现场实际运行工程照片。本部分是课件主体,共链接标准1部、参考计算书籍1本、主体构筑物运用动画7个,制作计算程序3个,插入现场照片25张,图片12张;(9)污泥处理的目的、常见处理方法及系统设计,插入现场照片4张;(10) 工业废水处理站各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废水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介绍了布置原则、计算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11)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经济分析及概预算具体方法和软件应用;(12)图纸绘制标准及方法。

(三) 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实行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环节,采用校、院及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来完善毕业设计的系统质量监控。

1.以指导教师、教研室为主的全过程管理

教研室主任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从细节上对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并组织中期成果汇报答辩。毕业设计成绩构成改为:指导教师检查设计效果10%+期中答辩20%+评阅教师质疑设计成果20%+毕业答辩50%。指导教师从学生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案确定、构筑物设计计算、绘图全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笔者几年的指导发现,指导教师平时考核不仅看学生出勤,平时提交成果,还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因为一些学生设计中往往从手册或参考书上套公式计算,没弄清构筑物去除污染物原理、构筑物结构等基本知识。比如气浮池设计,要学生首先了解除油方法、选择气浮池原因、气浮池种类、除油机理、运行过程、池体结构,然后绘出草图,再设计计算,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2.院级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

学院形成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指导、监督小组,成员包括各专业退休返聘的老教授、教务科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科教学管理人员从形式、进度进行检查,老教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能指出设计存在问题,还能提出改进方案,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3.校级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

学校制定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汇编》,从毕业设计工作条例、写作规范、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成绩不及格率最低3%的规定、开题报告、附本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并组成校督导检查组,进行初、中、末的全程检查,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三、 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培养、提高和展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市政、环境类专业学生来讲,更是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步骤。文章结合我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对策,供同行参考,希望能有利于工程类高校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1] 潘一山.探索三学期制运行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57-58.

[2] 王蕾,王秀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6):647-649.

[3]李喜林,曹启坤,肖建华.大四学生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58-61.

[4]郭登峰,潘剑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剖析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07-109.

[5] 张庆乐,董建,王虹,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5):66-67.

[6] 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7] 方茜.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18-121.

上一篇: 中国教育论文 下一篇: 金融债券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