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联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二者相互融合的产物,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深入和扩大,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深入、更具移动特性的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物联网采用的接入手段为无线城域网(wiMax)、无线局域网(wiFi)、移动通信网络(包括4G网络、3G网络、2G等),终端选用专用终端、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等,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来使用访问互联网业务。物联网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业务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威胁、终端安全威胁。通过无线信道在空中传输物联网信息数据,很容易被非法篡改或截获。非法终端也很有可能在进入无线通信网络时,以假冒的身份来开展各种破坏活动。即便是合法身身份的终端也很有可能对各种互联网资源进行越权访问。业务层面的安全威胁包括传播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泛滥、拒绝服务攻击、非法访问数据、非法访问业务等。
2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
对于传统的网络而言,业务层的安全与网络层的安全二者是完全独立的,但是物联网则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集成了应用平台和感知网络而形成的,互联网给物联网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安全机制,如加密机制、认证机制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按照物联网的特征来适当地补充、调整这些安全机制。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的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和管理。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著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架构:射频标签、识读器、Savant、ONS、PML
Server。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出资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 Global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与此同时,原6所大学的Auto-ID实验室转到EPC Global下的技术组,作为EPC实验室,继续对EpC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物联网系统结构: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中间件、ONS、EP
CIS。
二、物联网定义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但是,物联网概念的真正提出是在1999年,由EPC Global的Auto-ID Center提出,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称物联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并发表了年终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Internet主动进行交换;并描绘出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来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记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三、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联和智能的叠加。因此,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感知部分,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智能处理,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等。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物联网大致有三层,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在所传递的信息中,主要是物的信息,包括物的识别码、物的静态信息、物的动态信息等。物联网3个层次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是典型的跨学科技术。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网络层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调感知的网络。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有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控制等,所传递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其中关键是物品的信息,包括在特定应用系统范围内能唯一标识物品的识别码和物品的静态与动态信息。
四、物联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
核心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1.RFID技术。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实现物体识别。RFID既可以看做是一种设备标识技术,也可以归类为短距离传输技术。
2.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传感器技术是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活动等内容。
3.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中物品要与人无障碍地交流,必然离不开高速、可进行大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近距离的蓝牙技术、红外技术和Zigbee技术。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研究是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和规划等)的技术。在物联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将物品“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
5.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发展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中的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大脑,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五、结语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主要生产力”,物联网所带来的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美好愿景,是人类社会的深度信息化。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猛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成为一个万亿美元级产业。
参 考 文 献
[1]Peng Li,Wang Bingwen. Simula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ddle
ware Using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Computational Intel
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09.1~4
[2]Morten Tranberg Hansen,Branislav Kusy.Cross-Platform Wireless Sen
sor Network Development[C].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s(IPSN).2011.153~154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抬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加工产业逐步走向衰退,迫使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而技术密集型产业、自动化/半自动化产业将逐步兴起。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产业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需要新一轮技术革命作为引擎,物联网在工业转型方面将大有可为。
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突破物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先导应用,加强物联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伴随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联网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物联网应用正日渐成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力量之源,转型之力。
一方面是智能工业,物联网应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正日益进入大中型企业。物联网的发展对工业的深入发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信息化、生产制造环节、经营管理环节、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得到应用,例如车联网,智慧矿山,智能工厂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国家“十二五”规划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国家在政策、财政等方面都大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重视物联网在两化融合中的作用,这将使得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逐步深入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是智能化工业产品从黑电延伸到白电。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制造”的尴尬愈加强烈,“中国制造”,创造了财富,赢得了掌声,如今却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蜕变,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如今,物联网正在改变这一切,随着智能化工业产品从黑电延伸到白电,目前,以家用电器、各种传感器及家庭物联网为基础,实现各种电器的智能化操控,物联网工程机械,“云家庭”解决方案,物联网冰箱、空调等家庭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令人充满期待,也正是我国工业转型推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目标所在。
施密特称,未来将出现数量巨大的IP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那些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试设想一下:当你走入房间,房间会随之变化,有了你的允许和所有这些东西,你将与房间里发生的一切进行互动。”
他表示,这种变化对科技公司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世界将变得非常个性化、非常互动化和非常有趣”。这位谷歌掌门人认为:“所有 预测此刻都与智能手机应用基础架构有关,似乎将出现全新的竞争者为智能手机提供应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超级电脑。我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
美国Gartner市场研究公司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将带来每年300亿美元(约合183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利润,届时将会有25亿个各种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并将继续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已经成为美国科技公司新的增长引擎,包括思科、AT&T、Axeda、亚马逊、苹果、通用电气、谷歌与IBM等在内的美国公司争相抢占在物联网产业的主导地位。
二、高科技500强争相布局物联网
在201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物联网概念成为最大看点之一。智能家居、数字医疗、车联网等产品的推出,使得物联网技术真正服务于智能生活。
“物联网不是趋势,它是现实。”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尹富根在CES的演讲上,把物联网作为三星重点业务方向。尹富根同时透露了三星技术支持物联网的时间表:到2017年,所有三星电视将成为物联网设备;五年内所有三星硬件设备均将支持物联网。
无独有偶,芯片巨头高通也在CES上披露了自己的物联网计划。高通总裁德雷克・阿伯勒在CES上表示,高通向全球超过30个国家推出了15款物联网设备,涉及数字眼镜、儿童跟踪器、智能手表等多个产品。未来,高通将以智能手机为支点,拓展车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制造业巨头也希望在物联网中确立自己的领导者地位。通用电气2015年10月宣布与许多技术巨头结盟建立起物联网联盟。通用电气此举的目的是寻求各方对旗下Predix平台的支持。Predix软件旨在令各种物联网端点具备智能化。
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合作也正在展开。英特尔已携手美国圣何塞市,利用公司强项,进一步推动该市的“绿色视野”计划。英特尔公司全球物联网业务开发销售总监巴克莱表示,英特尔目前正与二三十个全球合作伙伴讨论如何利用英特尔的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城市,有些合作在亚洲,有些遍及欧洲。
三、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那么,物联网和互联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利用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而它对于信息端的云计算和实体段的相关传感设备的需求,使得产业内的联合成为未来必然趋势,也为实际应用的领域打开无限可能。
在过去一年,云计算和大数据继续发酵,物联网也成为未来大趋势之一。很多人对于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有何关系存在疑惑,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即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因特网等,是网络和网络之间串联而成的庞大网络。而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 of Things,也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可见,“物联网”的英文表达里直接就包含着“互联网”这个词。所以,施密特所谓“消失”,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与“物联网”相区别,现在的互联网主要是“人联网”,或者说,只是“人联网”的初级阶段。完成了的“人联网”,将令我们与键盘鼠标等道别,而代之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目前看来,美国Oculus VR公司引领了第一轮的虚拟现实硬件发展浪潮,使得微软、谷歌、苹果、索尼、三星、英特尔等等,还有几家主要的手机制造商,都争先恐后地进军虚拟现实领域。可以想象,几年后,虚拟现实头盔的显示功能大大提高,而其重量和体积又大大缩小,遂变成像普通眼镜大小的“可穿戴”设备。驱动方面,也无须烦劳台式机或手提机等,而只要与手机连接,就能满足进入3D虚拟世界与他人相遇的需要,在人造的世界场景中进行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的全方位的交流。“什么?你在纽约,我在广州,要见一面?”太简单了,我们约好5分钟后在“庞培城玛娅街98号螺溪公寓21室”(3D虚拟世界中的一个地址),不见不散。5分钟后,你我就在那里面对面家长里短了。握个手,拥抱一下,都没问题。
四、物联网是一个新的大江湖
互联网在20多年来帮助人们解决了信息共享、交互,几乎在瞬间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把卖产品变为卖内容和服务,是个了不起的产业成就。小米总裁雷军很早前曾说过:“未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物联网公司。”这个江湖够大了吧。
但从分工上理解,互联网还只是物联网中的一部分,主要是IT服务方面。物联网因为其“连接一切”的特点(“连接一切”是马化腾在2013年提出来的未来第一路标),它具有很多互联网所没有的新特性。比如,互联网已经连接了所有的人和信息内容,提供标准化服务,而物联网则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硬件融合,多种场景的应用,人们的习惯差异等问题。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需要更有深度的内容和服务,以及更加差异化的应用,也将更加人性化,这也符合人们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服务体验,这是个亘古不变的刚需。
因此,也可以这样断言,未来所有的公司都是物联网企业。他们享受着物联网的各种便利,利用物联网工具和技术,生产物联网产品,为人们提供物联网服务。
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针对互联网的特性,专家总结了物联网应用中的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
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计算机才能处理。
2.嵌入式系统技术
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播放器,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地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1、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第一步:从开源Android到开放MIUI
MIUI(米柚)是小米公司开发的以Android系统源码为基础,按照中国人习惯设计并全面改版而成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自2010年以来,研发团队从不足10人增加到750人,每周升级已经累计249个版本,拥有激活用户1.5亿,官方适配机型超过70款。小米公司通常先做一个体验版给几十个用户使用并收集反馈信息,然后邀请发烧友参与产品的测试、研发、体验、建议等环节,共同确定开发版和稳定版。另外工程师还通过小米社区、论坛、微博等社交平台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及时修改Bug并加入用户想要的功能,使得这些用户成为小米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吸收创新思想的信息源,并帮助小米完成价值链向消费群体的自然延伸。这种建立在开放平台上工程师加发烧友加消费者的开放迭代开发模式是一种微创新,通过和用户反复反馈互动持续地完善产品功能(图1):
图1 MIUI开放开发模式图
正如上图所示,MIUI的成功离不开谷歌开源Android之上。谷歌在2007年成立一个由34家终端和运营企业组成的全球性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推出标准化、开放式的移动电话软件平台――Android开放源代码移动系统。开源版Android允许任何开发者以及公司下载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和原生固件包并进行修改。虽然小米没有参与开放手机联盟,但是基于开放Android源代码深度加工而成的MIUI系统使小米节约了巨量的研发资金,规避了很多专利问题,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其他业务来占领移动互联网市场。
二、第二步:迭代手机研发与开放复杂网络
MIUI推出后一年才面世的小米手机,继承了MIUI的发烧友参与研发模式:每一代小米都会出工程测试机让资深米粉试用两个月,并在小米论坛专门开辟一个版块收集米粉建议来对下一批订单进行改进。对外宣称“成本定价”的小米手机高配低价,这让我们想到了联发科曾繁荣一时的深圳“山寨机”现象:2010年加入开放手机联盟的联发科次年了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MT6573,给众多中小智能手机制造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Turn-Key)模式。这种模式给手机制造商提供已经组装好主要元器件的主板实物和供参考的BOM List,缩短了手机厂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和风险,促成了国产手机的多元低价化的“山寨机”爆发现象。虽然联发科带来了一定的规模经济,但是“芯片厂商―终端生产商―市场”这种简单的价值网络让深圳手机厂商不具备应对个性化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基于互联网思维柔性生产的小米手机彻底颠覆了联发科主导的手机生产组织方式,使自己变成新一代平台中心并壮大起来。笔者通过追踪小米手机的八百个元器件,调研和分析所涉及的近一百五十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完成了以小米为中心平台的价值网络图(图2)。在图中小米公司取代了过去联发科平台并建立更为复杂的网络链接,实现了小米手机在创新知识和信息、资源频繁互动中的迭代生产。分析得知,对小米手机影响最大的硬件公司便是为其提供芯片的并拥有许多通讯领域和手机芯片专利美国高通公司。鉴于高通芯片优越的性能,小米公司经过一番努力在2010年12月与高通签署合作协议,并派工程师进驻到高通总部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芯片。高通芯片对小米手机起到重要作用:一,高通芯片是智能手机芯片行业领头羊,成为高通芯片的首发机型能够推出高配手机;二,借助高通成熟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来完成小米产品的整体优化设计,半合作研发还可以让高通芯片充分适配MIUI;三,小米可以享受高通在智能手机芯片行业制定的“反授权协议”(2015年取消)的保护,规避许多专利费用问题,并节省时间和资金投入其他领域。
图2 小米平台价值网络图
此外,小米手机的成本定价优势还源于其较少的研发成本、较低的知识分摊费、较高的零部件议价能力、互联网预售及时反馈机制、电商渠道以及社区化粉丝营销策略。
三、第三步: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务实推进物联网发展亟待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片面发展产业的结果将是逐步丧失发展的主动权,继续走以往的“落后―模仿―创新―跟从”的被动的产业发展老路。现在我国95%的嵌入式CPU依赖进口,操作系统、SOA和云计算均由发达国家主导。一旦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更改技术和应用标准,我们的生产线、产业链将会全面瘫痪。因此,我们需要围绕高端传感器、新型RFID、软件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瓶颈环节突破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感知产业和应用服务产业,形成创新性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改变我国核心技术产品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标准体系对抢占产业制高点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哪个国家率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体系,就有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中国物联网的研发与国际同步,具有同发优势,我们需要顺势把握时机,把国际物联网发展动态和我国物联网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快标准制定和顶层技术架构的设计。我国作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一旦有机会主导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改变信息资源由欧美主导的局面,在标识、频谱等关键资源和核心标准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是指依靠传感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多媒体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采集获取烟草产业链上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行业内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等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传输与交互,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控制的一种网络体系,包含了以种植、加工、采购、生产、销售、配送、营销、服务、管理为业务主体的烟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涉及了种植加工、生产制造、质量追溯、物流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专卖管理、协同营销等烟草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进步、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同时,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进一步强调 ,“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要积极推进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瞄准物联网前沿技术,努力建设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近年来,烟草行业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标志的行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但与行业改革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建设现代流通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行业部分烟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将物联网先进技术运用于卷烟物流作业流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物联网与传统烟草产业全面融合,有利于推进卷烟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在全行业范围内优化配置,有利于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不可替代的行业现代流通网络。
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着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烟草行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集中于对分销渠道的控制。西班牙阿塔迪斯和日本TS等跨国烟草公司的经验表明,依靠先进高效的物流掌握卷烟分销渠道是形成卷烟市场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构建中国烟草物联网,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征、水平先进、高效迅捷的烟草智能物流,既是行业立足于目前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下的战略选择,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主动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物流作为行业营销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新的亮点,成为体现行业水平、展示行业形象的窗口,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一定程度上也是烟草行业整体水平、形象、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其实,烟草行业在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方面都起步较早。2003年,为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行业正式启动了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核心设计思路就是通过“一打两扫”的业务流程,将工商企业端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卷烟成品物流信息集成到行业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从而实现对行业卷烟生产经营环节的产量、库存、销量和流向基础信息的及时跟踪、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通过运用条码、电子标签(即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有效提高了卷烟成品出入库效率,解决了成垛卷烟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统一问题,初步具备了行业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此后,随着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物流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先后设计开发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烟草商业企业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烟草商业企业仓储监控系统等一批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并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这些物流信息系统以及射频识别技术(FR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广泛运用,烟草行业基本实现了对卷烟成品物流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的实时采集、跟踪与监控,为下一步物流信息的集成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来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烟草行业现代流通体制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建设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逐渐显现,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发展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一体化的行业物流体系。目前行业物流运作基本是以一个地市作为资源配置区域,单体运作较好,但缺乏全行业整体运营规模优势,且仅限于卷烟物流,更侧重于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烟叶卷烟物流一体化、工业内部物流整合、工商物流一体化运作有待完善。二是目前对卷烟及生产经营设施感知还不全面、不及时、不共享、不准确,更谈不上对场景环境的自动感知。三是尚未实现标准化和互联互通。由于完整的供应链尚未真正形成,物联网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与全程物流物联网标准化运作还相距甚远,造成行业物与物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不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四是智能化处理和应用水平不够。目前产业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系统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烟草供应链物流信息尚未形成闭环,对行业各类物流数据智能处理和分析运用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建设思路
为了能够抓住“十二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烟草物联网建设会以“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为建设原则,以“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为发展目标,以烟草产业供应链为业务主线,以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为重点,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感知、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应用高度智能。
烟草行业建设物联网将会遵循三大原则开展,即先进实用、统一完整、安全可靠。
先进实用是指积极采用传感设备、电子标签(RFID)、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神经网络和全息技术等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物联网技术为行业物联网建设服务,充分体现物联网的技术特征和网络要求。
统一完整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基础和资源,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覆盖“两烟”物流全流程,涵盖行业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贯穿国家局、省级公司、工商企业三层组织结构,实现全业务、全过程的可知、可视、可控,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高智应用”的建设要求。
安全可靠是指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行业数据的传输安全、存储安全和使用安全,并优选可靠技术,保证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按照先卷烟物流物联网、后资产和烟叶物流物联网、最终建成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发展思路,烟草行业将会分“三步走”,开展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
一期工程:到2013年,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包括卷烟条、件、周转箱、托盘、车辆、叉车、仓储、货位、分拣等)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包括:卷烟生产、出入库、分拣、配车、运输等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费用、成本、环境、安全、质量等)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多措并举,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
二期工程:到2014年,基本完成行业资产(主要指卷烟生产制造)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一些相关项目的开展可以并行进行。
三期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的全面贯穿,实现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通过以上三期工程,力争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和打通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建设目标。
图注:行业内专家参观无锡物联网基地
链接
中国烟草物联网的总体框架
中国烟草物联网总体框架包括:一个管控中心,两个支撑体系,三层技术架构,四类感知技术,五大应用领域。
(一)一个管控中心。
负责系统管理行业物联网介入登记注册、标准、公共计算、信息服务等业务,同时展示监控行业各个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面向服务体系(SOA)基础技术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系统集成,实现标准统一管理、设备注册接入、终端接入管理、痕迹管理等功能,为行业提供物流数据交换服务、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公共应用技术支撑等服务。管控中心分国家局端物联网管控中心和省级物联网运营中心两级。
(二)两个支撑体系。
安全体系 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物联网管理机制和制度,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等手段,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标准规范体系 通过对烟草制品编码、电子标签标准、物联网数据交换标准、相关通讯协议等物联网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确保行业物联网互联互通、规范有序运行。
(三)三层技术架构。
感知层 利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传感器技术,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采集设备等对行业物联网各个节点和主要物品信息实施全面自动采集(感知),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感知”。
互联层 行业各主要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将“感知”的数据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与交互。
应用层 行业物联网各应用系统通过行业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实现彼此之间跨应用、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并实现智能运算、智能处理功能,实现“全面监控、全面提升”。
(四)四类感知技术。
物品识别感知技术 包括射频识别、二维条码等技术,主要用于识别烟叶、片烟、卷烟、托盘、周转箱等物品个体信息,确保物品与业务活动信息的关联。
传感感知技术 包括温度测量、湿度测量、红外感应等技术,主要用于对烟田、仓库等生产经营场所和气候、环境等进行感知监测。
位置地理感知技术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基站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主要用于进行移动或固定物体的位置识别和地理环境信息的获取。
视频语音感知技术 包括视频摄像、智能图像处理、语音通讯、语音识别等技术,主要用于获得现场更加直观的一手资料,并能够实时通讯,传递感官信息。
(五)五大应用领域。
智慧物流与体验式商务 综合应用物联网各类先进技术,充分整合行业物流资源及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烟草农(片烟)、工、商物流一体化行业物流管控体系和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的行业物流运行平台。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体验式营销服务,使客户能够亲身体验到卷烟商品的相关属性和状态信息。
质量追溯与防伪 采用各类物品识别技术及网络连接技术,通过实现物物相连对烟草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跟踪追溯,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需要时可进行回溯查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卖监管。
2005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了“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开展电子标签标准的研究。200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6]第044号)》就早已明确将传感网作为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明确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重点、优先支持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在前沿技术方面,更是将智能感知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点。2006年23个部门(行业)共同成立了国家金卡办RFID应用工作组,启动了相关RFID应用试点工作。在2006年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运营中心即在重庆成立。物联网业务开展之初主要是在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城市数字化管理等几个安全领域。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形成了监控类、定位类、交易类、协同类和智能类等五类重要应用。
中国电信物联网平台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并且在2008年通信展上展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居”,及与“广联”合作推动家电统一接口为未来物联网在数字家庭、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扫清障碍。2008年上半年无锡市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合作成立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进传感网、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2009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的《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描述了物联网的发展路线图,指出“传感网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半导体、网络、通信、光学、微机械、化学、生物,航天、医学、农业等众多领域,由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影响,使得许多技术趋势成为可能。例如生物技术将极大地依赖于在芯片实验室里做分析的实验设备以及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微机电系统、智能材料和新材料将使普遍设置的低成本传感器成为可能:工程师将日益转向生物学家,理解生物体如何解决涉及自然环境的问题,这些‘仿生物’的努力,把来自天然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与人造的元件结合起来,能够开发出比现存生物体更好的系统。基础支撑技术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推动传感网/物联网的进步。”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全面关注和研究传感网的序幕。
2009年11月3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他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这篇讲话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把对物联网概念的研究推向了新的。2009年11月30日,总理在南京市调研时指出,当前,流通行业要大力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
为推进我国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2009年9月11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在国家层面,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牵头成立一个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2009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组织工作的通知》,RFID、物联网等作为计算机产业及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2009年9月,无锡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2009年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毅中部长在科技日报上发表题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署名文章,首次公开提及传感网络,并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指出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高度应用将催生出一批新增长点。
2009年10月24日,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12月上旬“乙太视讯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成功,该系统是物联网实现数据、语音、视讯三网合一的基础组件,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架构组合的关键,这些成就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11月3日,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获国务院批准同意。2009年12月8日。重庆邮电大学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一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将充分整合国内外的优质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工作,着手制定国内物联网标准,开展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推进工作,并为中国物联网的整体推进培养输送人才,推动我国物联
网技术的发展,促进重庆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助推“五个重庆”的建设。2009年12月16日,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滨湖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合作共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回首2009年,物联网、传感网概念突发性地爆发,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引起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物联网发展政策也渐渐明朗起来。一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了物联网产业发展优先选择的应用示范领域。如重点工业领域、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另一方面,国家将物联网,传感网纳入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家将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物联网/传感网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
2009年如果是中国物联网元年,2010年则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0年首个工作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在iParkⅡ-江苏软件外包产业园正式揭牌,包括市民中心、机场安检等首批三个示范项目同时签约,“感知中国”中心率先走出“科研实验室”,标志着物联网正式向民用市场普及。在工信部2010年2月2日公告的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正式获批为物联网示范基地。
2010年2月5日,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首批项目。会上的项目涉及城市安全、生态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十个重点领域,共计二十余个。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区揭牌,中心将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实施物联网中心研发基地建设。作为中国首个物联网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基地和高端物联网产业链,并引领中国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
2010年3月5日,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这是“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2010年4月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首届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一是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二是制订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三是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四是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
2010年5月,“中国RFID产业联盟(天津)基地”正式在空港经济区挂牌成立,中国RFID产业联盟与空港经济区将共同建设国家RFID与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和行业检测与认证中心,标志着天津在“感知中国”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天津“物联网”产业将重点在RFID、超级计算、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发展智能感知设备产业链、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物联网传输产业以及信息安全产业等,把天津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6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门及下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联合工作组在成立倡议书中表示,要倾全国之力,联合推进中国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010年6月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称,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
截至8月1日,《计算机世界》已收到企业级应用方案96件,个人创意作品500多件,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物联网产业想象力。在上一期中,本栏目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进行了展示,本期我们将继续展示个人创意中的一部分作品,这些创意虽然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也还仅处于想像阶段,可它们却代表着大家对物联网的期待。
1.家庭魔镜
注重形象的人往往会因为各种场合的穿着而烦恼,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需要不同的服装来包装自己,很多人在一件件衣服的试穿中浪费掉不少时间,而且最终的搭配也很可能不是非常满意。
物联网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家里需要有个家庭网关(这在上海电信的Info Space体验馆已经成为了现实);其次,家里需要有一面神奇的“魔镜”;然后就需要上网终端的配合了。
用户家里的衣柜、鞋柜、“魔镜”组成一个完美的物联网家庭试衣间。用户在“魔镜”面前转动一圈,“魔镜”就能测出主人的相关信息(如:三围,身高,体重等)。用户可以对着“魔镜”说今天需要去干什么,或者心情怎么样,然后“魔镜”将主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进行心情、天气等关键词匹配后,将相关的搭配信息传输给用户。然后鞋柜、衣柜调出相关的数据,用户在“魔镜”面前可以看到自己的这身打扮是否合适。
如果主人在最近几个月身材发生了变化,家里的衣服不再合身或者主人不喜欢家里的鞋子了。这时候只需将想法告诉“魔镜”,它就会将主人的要求在互联网里进行筛选。此如主人需要一套晚会礼服,价格在1000元~2000元之间,晚上6点前就需要。此时,“魔镜”自动上网找就近商家进行筛选,主人可通过“魔镜”直接看到自己穿上此衣服的效果,若不满意,“魔镜”将继续为主人寻找,若满意,主人可通过家里的手机、PC等上网终端直接购买。
此外,“魔镜”还可以为主人“化妆”。主人将自己将要干什么,心情怎么样等告诉“魔镜”,然后“魔镜”会将主人的脸型、心情、身材等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再将匹配后的数据信息返回到“魔镜”,这样,主人就可经济、轻松地拥有一位私人形象顾问。(宋涛)
2. 银发关爱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为银发老人的关爱行动尽绵薄之力。比如在家里的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如果冰箱里的牛奶翻倒洒出,或是锅热在灶上无人看管,安置在冰箱和厨房的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一定时间无人响应则自动进行清理,关闭煤气。老人在上厕所时,智能厕所能够检查老人的尿液,同时测量血压、体重和脂肪,所测数据直接传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健康档案,一旦数据异常,就会立即启动“远程医疗”服务。如果老人外出,电脑还能通过GPS跟踪其去向。对于居家养老的独居老人,则可以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如跌倒探测器,将其像腰带一样系到老人的腰上,一旦独居老人跌倒,探测器就发出警报到社区中心,由中心派人前去探望,急救。另外,红外幕帘探测器一旦发现有人从老年人居住的窗户中闯入就会自动报警。
RFID阅读器还可随时收集老年人需要的洗衣、清洁、送餐、家政、洗澡、聊天等服务信息,社区服务中心就会立刻派职员或义工探望并慰问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宗成伟)
3.智能厕所
如果我们上厕所时,卫生间能自动清洁空气、喷清香剂,自动冲洗厕所、放音乐,那岂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大家都知道上厕所时我们的大便很臭,如果在厕所安装一个红外感应器检测吲哚、粪臭素、硫化氢等产生臭味的气体含量,当其大于某一浓度时便更新空气一次,并自动喷空气清香剂;上完厕所后利用红外感应器探测并自动冲洗厕所;同时把红外感应器与互联网相连,我们将自己喜爱的音乐存放到电脑中,当设备感应到有人在上厕所时便自动播放音乐。(何嘉鑫)
4.健康手表
在手表里安装诸如脉搏体温等感知器,每天手表会定时向物联网医疗保健机构发送个人数据,然后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其手机,就可以得知个人身体情况,掌控健康的信息。
还可以把一些非住院的病人在院外的信息通过这种渠道,汇集到医院方,进行诊疗判断和处理,不仅可以解决医院的拥挤状况,还能使病人病症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5.智能考试
在当前的各大考试当中,使用的判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纸面判卷,一种是计算机判卷。高等级考试,如高考,会使用计算机判卷;而一般的考试最后都会对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纸面判卷对于阅卷官而言更加直观和习惯,对于公平、客观地阅卷有很大的好处,然而从海量的考卷当中,将大量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是极端耗费时间和人力的事情。计算机阅卷虽然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入进系统进行统计,但是对于阅卷官而言,在屏幕上阅卷并不符合平时阅卷的习惯,容易产生误判,并且对阅卷官的视力也是一大威胁。
这就是SmartExam系统设想的背景。
SmartExam系统的关键就是在考卷当中内嵌的RFID。它可以是一块无源、可写的RFID。另外,在考场的桌面下、阅卷场地、成绩统计场地都装置有RFID读写设备和客户端。并且在考场的讲台上装有和所有RFID阅读器和客户端联网的控制台。而每个考试座位上都装有光电传感器,可以观察考生是否仍在座位。
考前――考生利用自己的身份识别证件(如校园卡、身份证等含有RFID芯片的证件)进入考场。在考生刷卡进入考场的时候,相应的信息即写入该考生座位上的客户端当中,发卷的时候,信息即透过读写设备写入考卷之中的RFID当中。
考中――座椅上装备的光电传感器若发现考生提前离场,则将提前交卷标记写入RFID以供日后统计之用。若监考官在监考的时候发现考生有考场违纪行为,可以通过讲台的控制台将违纪标记写入考生所持考卷的RFID当中,以供评卷和日后统计之用。
阅卷――阅卷的时候,老师流水线阅卷,采用常规的纸笔阅卷方式。只是在阅卷之后,阅卷官通过阅卷工作台上装备的读写设备将每道大题的得分或者扣分写入考生所持试卷的RFID之中。到最后一个环节,可以迅速读取全部数据,并且给出总分。
考后统计――所有试卷批阅完成之后,可以利用阅读机快速读取数据,将数据传输到统计计算机,并且快速给出统计结果,以供考后分析之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将所有的成绩数据集中起来统一计算。(顾炎)
6. 智慧食堂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广大师生对餐饮的健康、味道、卫生以及就餐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创意旨在保障师生饮食健康美味,以及解决食堂中存在的如排队等候、就餐环境差等问题,节省师生用餐所花费时间,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实现本创意。以物联网和网络技术应用为基本架构,结合RFID技术(芯片、标签、读写器、中间件、手机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及友好的手机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辅以红外线、温度、湿度传感器等实现智慧食堂。
1. 健康饮食
食堂根据天气预报来定制每天的菜谱,实现健康饮食。菜谱将及时在公共服务平台更新,用户可根据每个食堂的菜肴来选择就餐食堂。每人佩戴一个手表,手表除了能够看时间以外,还能通过检测每个人的心跳、血压等健康指数并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手机上通过手机服务平台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连接到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数据后给用户推荐就餐的食堂和菜肴。
2. 餐饮美味
食堂在定制菜谱后,对每道菜的食材、味道、价格、做法、掌勺大厨等信息进行说明,并将这些资料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同步更新。用户在手机服务平台上输入自己的出生地、籍贯、喜欢吃的食物以及喜欢吃什么口味,用餐前可以登录手机服务平台进行查询,手机服务平台通过每个食堂菜谱的味道、做法等信息来给用户推荐合口味的菜肴。
3. 餐饮卫生
食堂每一道菜的餐盘上贴有RFID电子标签,每个标签上均包含该菜肴的每样材料的产地、做法、味道、卡路里和做该道菜的大厨。每个同学可以通过手机读写器扫描电子标签,然后连接到公共服务平台了解这些信息。学生也可根据手机服务平台直接查找这些菜肴的信息。这样能够保证做菜的每一步都是透明的,价钱卫生都得到监督。如果有一道菜不卫生,师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找到相关负责人。
4. 餐饮效率
用户根据手机服务平台查看每个食堂的就餐人数以及座位空余数,也可以查看每个食堂剩余的菜肴,通过这些来决定去哪个食堂就餐。用户也可在就餐前预订自己想去哪个食堂吃什么菜肴,手机服务平台连接到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每个食堂当前人数和所剩菜肴进行分析,如果用户决定前去就餐,就进行网上支付,成功后公共服务平台将该用户的订单传递到食堂,食堂预先准备,用户到达后通过用户标识即可领走饭菜。
5. 就餐环境
每个食堂根据食堂内的人数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对食堂内部的空调、湿度器、光管等适时进行调整,给师生一个最佳的就餐环境。
6. 服务质量
师生在就餐后可以给每道菜肴和就餐食堂的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打分和反馈意见,打分情况将会在手机服务平台查询菜肴时显示,可以给没吃过这道菜的人进行参考。食堂员工将根据打分和反馈的意见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PeggyLiu)
物联网时代北邮人的一天
■ 北京邮电大学 刘鸣
6:45 早晨前两节有课,个人电子助理传感器及时提醒我起床,并且提醒我今天上午要带哪科的课本及作业。我打开智能台灯收拾书包,台灯会自动根据当前的室内亮度决定其本身亮度。
7:00 马桶会根据我当天排便的质量判断我的健康状况,并直接传给校医院,如果有特殊情况,校医院会电话通知我去检查。
7:15 我洗漱完毕,去吃早饭,发现忘带一卡通,但食堂支持输入学号及密码功能,所以我顺利吃到早饭。
7:30 吃完早饭,我想起电风扇没关,而且早晨收拾书包的时候开的台灯也忘关了。回宿舍后发现,由于床上的传感器发现床上处于无人状态达到10分钟,所以自动切断了属于我的插销的电源,于是我安心地去上课了。
7:40 到了教学楼,我得先为每周一晚上的计算机学院学生会例会借六层的会议室,原来是要到六层签表,现在只需在一层的会议室预约机填好会议室号、单位、负责人、电话,就成功了。我还获得一张密码纸,上面写有该会议室在所借时间内的进门密码,在所借时间内如要进会议室需要在门口输入密码,防止小偷,也防止别人打扰会议进程。
7:50 如忘记上课教室,发送短信CXJS到服务器;到了教室,教室门口有传感器统计进出教室人员数量,把教室实际人数(进教室人数减去出教室人数)、温度、湿度传给服务器,服务器计算出相应的换气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湿度传回给该教室的空调,空调根据收到的数值将教室调节为最适合学习的条件。
8:00~10:00 开始上课,每个教室内摄像头自动录像并到网上,供学生晚上复习时调用查看,由于资源问题,所有课程录像资料只保存一天,音频资料保存三天。
11:00 我想去参加某个学院举办的活动,但是忘了具体叫什么了,这时候拿出手机发送CXHD(查询活动)至学校服务器,得知原来计算机学院中午“秋之韵”开幕,决定前往参加。
12:00 中午去食堂前,发个短信CXST(查询食堂代码)查询一下哪个食堂人少,哪个窗口卫生评价高。
13:00 准备去上自习,同时把要洗的衣服整理好了送到洗衣房,洗好后洗衣桶上的传感器会发送消息至服务器,服务器再发送短信到我的手机上。
14:00 当接收到短信知道衣服已经洗好后,我决定先回宿舍晾衣服然后回来接着自习。但是离开时我把钱包落在了教室里,所幸当我距离钱包超过5米的时候,手机就会收到提醒警告,告诉我现在我的贵重物品离我已经超过五米远,需要我确认,否则该贵重物品就会进入戒备状态(若此时有人碰触,则发出警报,除非我回到该贵重物品5米以内,则解除戒备状态),于是我回到教室把我的钱包随身带在身上。
16:00 明天晚上我们社团要办一个活动,需要三位老师和保卫处盖章。原来需要学生拿着大型活动申请表到处跑,现在只需要将活动消息发送到服务器,并得到第一位老师的确认后(通过手机,输入只有该老师知道的确认活动有效的密码),服务器会根据社团所属的组织自动发送短信到相关负责人处进行确认,当他们输完专属密码确认后,在保卫处会直接生成盖好章的大型活动申请表,所以我只需要去保卫处取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