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施工图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石灰的质量以及用量都会对石灰土的强度造成影响,石灰的质量必须要符合石灰的技术标准,同时进行石灰存储时,不能储存过长的时间,一定要于3个月之内使用。一般来讲石灰的用量是依据石灰所占灰土干重的百分比来进行计算的,当使用石灰的剂量小于百分之三的时候,石灰的主要作用是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随着石灰用量的不断增加,石灰土的强度以及石灰土的稳定性都会有所增加,但是当石灰的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多余的石灰的就会以自由灰的形式存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石灰土强度的降低,但是石灰土所使用的最佳剂量与养生龄期的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来讲在二十八天以内,石灰土的最佳剂量会跟随者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在二十八天以后,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3)这主要是由于较高的温度会适当的增加化学反应的速率,同时适宜的温度也为氢氧化钙的结晶与火山灰之间的反应提供了结晶水。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施工的季节选择,一般情况下来讲,石灰土稳定类基层的施工最好在春季的末期或是在夏季的时候进行施工,这样可以确保在进入冬季钱有一定时间的成型实践,通常情况下来讲都是在出现冰冻情况前一个月左右完成,如果选择在雨季的时候进行施工,一定要注意天气情况的变化不能让混合物料被雨淋湿并且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表面的存水排干净,同时准备好的物料也不能过于潮湿,石灰稳定土从拌合开始一直到进行压实作业时的实践长短对石灰稳定土的密度以及其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便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雨水,或是被过往的车辆压成灰泥也不会出现失效的状况,当雨过天晴以后经过太阳的照射,并经过压实整形等施工后依旧会具有很高的强度。
(2)对接缝的处理,在石灰土稳定基层的施工过程中,两工作段的连接之处需要进行搭接拌合,也就是说在前一段进行拌合操作以后需要留下5到8米不进行碾压,在进行后一段施工的时候需要将前一段没有碾压的那一部分进行一起拌合碾压,并且拌和机以及其它的机械设备不能在已经碾压成型的稳定层面上调头,如遇到必须调头的情况,必须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课程改革思路与内容建设
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求以工程实践和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教学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的完整框架。针对以往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建设从理论教学环节入手,以实践环节需求导向理论教学环节建设,理论教学内容以施工项目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路径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从理论教学环节即注重培养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从而给予实践环节教学以有力支撑。施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依托联合培养企业工程实践展开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以企业真实的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认知特点与对施工案例进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学案例。选用的案例要求与实践环节将要接触的施工项目类似甚至相同,注重两个环节整体性、系统性,避免各环节的脱节,真正做到两个环节相互验证,互为支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结构跨度大、章节之间逻辑性弱的特点为将施工项目划分为多个案例提供了有利条件。限于理论教学课时,施工技术教学内容中场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内容由于技术性突出,危险性大,对施工目标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应作为施工案例建设的重点,非重点章节适当鼓励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施工技术部分主要章节土方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为例说明案例案例设置情况。
3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环节创新
探究教学做到了“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工程教学需求。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是过程是认识现实问题→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时没有工程经验,所以了解施工项目、认识工程施工问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施工项目、认识施工问题的过程是接近工程、与工程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工程的好奇与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逐渐建立起丰满的施工项目的概念和工程责任感,进而激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激励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可较好地解决课程理论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而疏离学习主体和工程实践的问题。课程理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绪论或“章节导论”,将其作为“课程导论”或作为章节教学“回归实践、回归问题”环节,使得学生接触、了解工程,认识工程问题,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绪论是课程教学的开端,首先起到课程“导论”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介绍课程“地图”、课程规划甚至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展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充满好奇,认为课程学习有价值,目标值得期待。各章节以“章节导论”作为第一个教学环节,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这一环节引入真实、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为学习章节内容的工程背景和载体,将学生带入工程情景,明确工程师责任,并以此提出本章节涉及到的施工问题。其二,通过该环节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完整施工项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和局部”认识。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讲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通过该环首先使学生掌握分部分项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预先设置的施工问题及章节子问题(知识点K),使学生知道施工问题和知识点(K)在哪里、产生于何处、应用于何处。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第二环节中所设置的知识点(K)原理。第三环节继承“接受性”教学方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接下来的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在以上三个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综合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课后大作业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问题作为章节设计性作业,引导、驱动学生复习、收集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讨论、反思等,进而找到解决方案,完成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以提交作业为成果,但过程和能力评价多于结果评价,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工程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四个环节围绕现实施工项目展开,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教学生动。以土方工程章节“场地平整”的教学为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某公园场地平整工程作为施工案例,包括图片、施工技术资料、技术、管理岗位设置等。通过该场地施工前后图片对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如何将天然场地通过施工改造成公园场地?场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等施工问题,将学生带入施工情境、带入岗位,而后第二环节介绍场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艺过程:场地测量→土方挖、填、运输及运输机械→场地验收。在施工工艺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设置的知识点(K):场地设计标高与初始场地标高、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挖填土方调配运输方案、土方施工机械性能等。在掌握场地平整施工工艺和知识点“出处、用处”基础上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知识点(K)原理。在第四环节中布置类似场地的“场地平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计场地平整的施工工艺,绘制“挖填土方调配图”,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4课程考核过程化
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针对以往理论课程考核只重视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章节设计性作业合计分数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自主学习。期末考试试题综合性题目分数占试卷分数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过综合性题目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能力情况。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而通过合理的工程建设措施,可以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在标准工期内甚至提前完成施工。但是我国土木工程情况特殊,总包及分包情况经常出现,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规范的施工、检查、调查活动,导致施工进度经常受到影响。在工程外包后,分包单位根据不同时间、技术水平的差异,具体施工完成的时间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在建筑工程开始前,需要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施工进度控制的设计,但是采取工程分包后,许多工程项目被完全分割,而合同中往往不会规定具体的施工进度,或者合同中制订了进度要求,但是许多小型施工单位也没有了解工期延误的赔偿条件。受到这种因素影响,许多小型分包项目经常出现无法按时完工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土建工程整体施工无法按照标准时间内完成,甚至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按时交付,导致土木工程成本上升,降低投资方的整体经济效益。
1.2技术控制
在施工设计与实际工作阶段,技术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施工技术代表了工程设计师的实际意图,而竣工效果则主要受到施工技术决定。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需要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与效果。虽然我国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实际施工阶段’没有按照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的事情经常出现,一旦施工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最终的建筑工程效果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效果,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方法,保证施工过程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在多数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的技术内容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情况也会导致控制体系出现漏洞,施工监理部门主要工作方向就是核心部分的施工技术管理,但是却没有考虑现场环境、气候温度对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最终导致技术控制效果下降。
1.3环境公害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环保的概念不断加强,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重视的首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粉尘、杂物、有害气体、废土、高空坠物等问题。在环境问题产生后,城市居民不仅会受到生理上的影响,还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前,需要全面了解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许多企业并没有了解环境公害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刻意忽视了施工阶段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环境污染处理措施。
2土木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2.1施工进度控制合理的控制
施工进度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进度作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保证项目建设速度满足合同要求,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付使用。而控制土木施工的主要方向,就是施工开始前,需要建立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计划中,需要将所有的施工项目纳入其中,并且将其中详细的进度内容进行标识。在施工开始前,需要详细检查分包单位签订的进度合同,并且明确规定具体的进度及工期,告知分包单位,如果延误工期需要进行的赔偿。在招投标阶段,就需要明确给出工程施工进度,帮助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开始前了解进度控制要求,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进度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施工管理工作。
2.2全方位技术控制
土木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较为繁琐,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技术管理方法十分单一,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技术控制效果下降。采取全方位技术控制方法,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配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气候、地质、荷载、材料、资源等可能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施工技术控制。
2.3解决环境公害问题
为了避免土建施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下列措施:使用新型环保施工技术,通过技术的优势减少有害气体、废气物、粉尘、噪声等公害,在施工阶段配合科学的降噪声措施,以技术来实现材料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周期,还可以降低施工过程出现的噪音;使用优质材料,尽量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一些建筑材料选择可回收材料,使施工过程不会出现严重的材料污染,而且使用优质材料,还可以避免施工安全隐患出现;加强施工监管,对每个可能出现环境污染的施工过程进行针对性管理’预防材料问题出现;使用新型环保施工设备’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到不破坏周边环境的效果。
目前,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缺乏设计、检查和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土木工程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施工人员的学历比较低,年龄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土木工程质量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的认识存在问题,一部分施工人员甚至完全看不懂施工设计图,所以在施工中就有可能出现预留缝不够的、建筑物水电线位置没有空出来的情况,这会对其他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这些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对于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认识也不够,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的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人员能力的考察也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业面临的现状,必须严格对土工工程的施工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1.2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近几年的房价飙升,在我国出现了很多小商品房建筑,这些房地产为了牟取私利,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极为淡薄,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文化不被施工人员认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正确戴安全帽,甚至有一部分施工人员认为夏天太热,戴安全帽不舒服,所以直接不戴安全帽就开始施工,这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小商品房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搭建不到位,施工人员从建筑上摔下来,出现受伤或者其他更严重的情况。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出现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多,曾经某城市在一座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死亡19人,出现事故的原因是施工人员要乘坐电梯到高层建筑物上进行施工,电梯中承载19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施工工具,电梯在严重超重的情况下直接从最高层直接掉到地面,施工人员当场死亡。这个事故就说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电梯最大只能搭载10-13人,严重超载这种安全意识没有深入到他们的认识中去,施工中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其实,土木工程中包含很多安全隐患,有一些甚至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这些都容易对工程本身或者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伤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施工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
2.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土木工程质量的检查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土木工程中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并保证质量检查符合规定,才能为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提供保障。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完善质量检查制度。首先,加强施工管理质量检查中每一个参与人员的职业素质,避免在材料采购中出现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材料质量低劣的现象;其次,在质量检查环节,要严格检查工作,对土木工程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详细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或者损害用户生命安全;最后,要将质量检查的每一项规定写到制度中去,以制度监督的严格方式,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土木工程中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平衡施工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水平,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清楚施工过程和施工目的的现象出现。其次,对监理人员要提高工作态度,保证他们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最后,可以以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2.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不仅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也能够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宣传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1.2钢筋焊接控制现场钢筋,多数经加工后方可用于施工,比如通过张拉、焊接与成型等加工。本文以钢筋焊接为例进行说明。验收钢筋后,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须进行技术交底、质量控制等,并要求焊接人员持证上岗,对于不同品种、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进行焊接试件的工艺检验,合格后方能实施焊接[2]。焊接成品的检查是质量控制的重点:首先是外观的检查,将检测与目测相结合,对弯折角度、烧伤、轴线位移等进行严格检查;其次,随机抽样检测,以300个焊接接头为一组,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检;第三,发现不合格产品后,分析原因,并及时总结,规范焊接操作,并按相关的规范验收[3]。
1.3混凝土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材料,其质量如何关系到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原材料、搅拌、运输、振捣和养护等各环节。所以,在原材料控制中,应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保证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性能均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各种计量器具、量具、混凝土拌合物的称量偏差和搅拌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称量数量应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砂、石的用量。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不出现离析、分层现象,还应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后期的养护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经常被人忽视的环节,混凝土养护部好往往会前功尽弃,所以应安排专人负责保养;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或者养护制度来进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则更加重要。
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2.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并强化合同管理由于劣质材料而导致的质量事故与损失往往无法挽回,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对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建立健全材料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加强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材料出现问题。同时,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明确材料管理中施工单位的责任、权限等,对材料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抽检。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施工单位也需要对材料进行抽检,并提供准确的试验检验结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合同规定办事,强化合同管理,管理始终以合同为依据,将抽检与复检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以施工单位的自检为主,将直接与间接控制结合起来,强化第三方监理,以避免将不合格材料用到施工作业中。
2.2制定完善的材料监理细则在土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明确工作的性质、方法和程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完善的材料监理细则,明确质量监理的程序。在材料的监理细则中,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工作方法、手段和监理措施等,并严格根据这些细则实施监理,确保材料监理工作迈入正规化的轨道。
2.3审核施工材料规划在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监理人员应首先了解材料监理的总体规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好该项工作的基础上,每月的25日之前,施工单位向解材料监理提出材料进场规划,主要的内容包括生产厂家、数量和品种等,确保材料的监理符合法定程序,避免监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管理,对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技术水平等进行确认,对于订购的产品,要求生产厂家提供质保书,并按照质保书列出的检验项目,对材料质量进行再检验。如样品不符合规范,则可不订购该厂家的产品。
2土建施工过程各工种配合协调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的作业任务,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各个小作业积极作用于整个工程。各个工种之间工作内容与职业机能有所不同,只有相互理解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和谐工作。如果施工企业拥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保证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才能节省施工企业和各个工种的工作时间,并保证工程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另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对土建施工也有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使其在施工中的作用最大化,才有助于土建工程的施工。加强各个工种之间的协作,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安排一个熟悉各个工种工序的人来领导并统一指挥所有的工种队伍,安排各个工种的作业时间以及作业区域。保证从设计图纸到修改再到施工,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一致。另外,要实行责任负责制,将各个工种的任务责任分派到各个工种,依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奖赏。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确保工程的整体进度和施工质量。
3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首先,钢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原材料,要严格关注钢筋的加工过程保证其质量,在使用中要调直钢筋,根据设计图纸的钢筋长度进行切割,尤其要注意计算钢筋的弯曲程度和弯曲长度,在对钢筋进行弯曲加工时,要将所有钢筋的弯点以及对正位置等都加工成型。其次,要按设计图纸要求设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可以统一都采用保护层垫块的方式来留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绑扎钢筋时要把头朝里,使其不出现在保护层中。依据图纸的准确数字安排钢筋的高度、范围以及预埋的位置。最后,对于那些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手法,以避免钢筋受力变形。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在顶板模板安装时,首先要具体分析顶板模板安装的施工方案,结合实际的情况和工程特点以及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作出决策。当采用双层涂膜的胶合板做面板的时候,就要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在梁柱模板安装之前要用全站仪来作详细的观测,用锤球进行垂直定位。确定制作模板的材料及尺寸后,做好加固处理。
3.3砖砌筑工程施工技术砖砌筑工程施工之前一天,要用水湿润砖,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10%~15%之间。砂浆料中水泥应当控制在±2%,砂应当控制在±5%以内,在使用砂浆搅拌机时,将搅拌时间控制在1.5min以上。砌砖之前的每次盘角应控制在五层以内,要注意砖层和高程控制杆皮板之间的角度。使灰浆接缝的大小合理,水平的灰浆接缝均匀。在一切都符合施工要求之后,再进行挂线砌墙工作。砌砖时应使用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瓦工施工方法,也即满铺满布、充分挤压的操作方法以此保证砖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依据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配制,保证原材料的综合性能指标。在使用时应当关注当地的环境、气候,确定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水胶比,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质量。确保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等合理,并清除地基上的淤泥和杂物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应提前在底层填加类似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的水泥砂浆,采取由低向高进行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过程中支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发生移位和变形等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应当采取不间断地浇筑混凝土的做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并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表面的光洁和平整。混凝土的振捣技术有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棒相结合的方式,也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层下料和分层振捣的工艺有助于确保每层的厚度。应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确保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足够,能够确保上下层混凝土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如果利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就必须确保每层的浇筑厚度小于50cm。当将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之后再进行上层的浇筑,一直进行到梁底。混凝土是在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时产生凝结作用而形成,混凝土养护技术有自然养护、标准养护和热养护等三种方法,它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初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构建一系列延缓水化反应作用的基本条件,也为混凝土的自然硬化提供必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养护时间应在14d以上,应当根据建筑工程基本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当利用草帘、薄膜等物品覆盖,并在其上定时浇水以确保表面湿润。
4土建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应用配合
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应当积极地做好相互配合的工作,达到共赢的局面,建设出质量优良的建筑工程。因此,在机械设备进厂之后,应及时封存施工的机械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零部件的丢失或者机械设备的损坏等情况。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认真了解和比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用,应用于具体的施工范围与施工重点,并指派具体的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之前必须经过管理人员的审批和同意。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要严格管理建筑工程所申报的机械设备运输的吊装计划,并据此制定计划书,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管理机械设备。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检测预留的孔洞位置、标高以及截面,在各项检测均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对水质的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工程建设初期及后期维护也需要水。通常认为施工建设中可任意采用各种水,但混凝土施工及护养对水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诸如水的PH值,含有硫酸盐的量等都根据不同类型工程而需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只有水质与标准相符才可应用于混凝土施工,如普通污水、海水及没有进行处理的沼泽水等都不可随意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中。如这些不达标水质的水违规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中,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材料配置,也许在短期内一些问题不会发生,但对施工质量及建筑物使用寿命等都将产生比较严重的隐患,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严重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
2混凝土对水泥的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中,水泥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在选择水泥类型时,应特别注意质量和价格两方面问题。土建、道桥、防洪及交通等工程对水泥都具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在选择水泥时应首先确保工程质量,不能因节约成本而采用与标准不相符的水泥;但也不可随意选择,应基于质量安全,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水泥材料,进而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
3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除水和水泥外,骨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中材料,在混凝土中骨料通常都占有较大的比例,1立方米的混凝土中通常需要1.5立方米松散砂石骨料混凝土施工中,土建工程有很多类型骨料可进行选择,通常住宅及路桥工程施工可采用人工或天然骨料,砂石骨料在这两种骨料中都比较适合。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前,为提高施工质量,在选择混凝土类型时,应全面了解混凝土采用的水、水泥及骨料质量情况,为施工选择质优的混凝土,以利于混凝土顺利施工及保证施工质量,这在施工个环节中是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的一个环节。
二.土建工程中浇筑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一些施工单位采用商业混凝土,不只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也需要注意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确保不改变混凝土质量,这都是在施工中应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影响搅拌好的混凝土有运输距离、温湿度等很多因素,所以混凝土运输应尽可能选择较短的距离,保持好温湿度等指标,进而使混凝土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核心环节,通常在浇筑时应注意层次性与持续性两方面,浇筑过程中要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浇筑,并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及钢筋疏密确定浇筑高度。另外,浇筑混凝土过程不可随意间断应持续进行,模板尺寸、位置、强度、刚度及标高等都应在浇筑前详细做好检查,若在土基或者地基上浇筑混凝土进行,应彻底清除杂物、淤泥等,并进行排水和防水工作的实施。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捣实等技术比较重要,需要不断加强。若浇筑混凝土持续性不佳,中间发生间断情况,就可采用施工缝技术解决,可在浇筑混凝土前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施工方案对施工缝位置进行确定。通常在混凝土施工设计中,一般都需要留有一定的施工缝,由于新旧混凝土在间断施工位置不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在结构中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施工缝主要在受到较小剪力的结构且不易于施工位置进行保留。浇筑后期较长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捣实技术和养护技术,主要用于对工程建筑施工的完善。
三.土建工程中养护混凝土要点
混凝土表面为避免形成较大的色差,减少由于水分不足而产生一些微裂缝,对建筑外观质量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就需要特别注意在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加强必要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施工中一般分为控制温差、早期养护和常规养护三个阶段。
1控制温差
控制温差主要是指依据使用性质和截面各不相同的构件,采用有关措施对温差进行控制,诸如循环水管冷却法、蓄水养护法及温度钢筋和表面覆盖法等,对混凝土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差的有效降低,控制混凝土温差低于20℃。
2混凝土早期养护
混凝土早期养护主要是指在适宜时间将外侧模拆除后,采用覆盖养护浇水方法进行全湿养护,避免受到日晒、风吹及昼夜之间温差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全湿养护时间一般都应超过两周。混凝土构筑物现场要求应在48小时后将其侧模拆除,拆除模板后养护不能采用草垫或草包作为遮盖物直接铺盖其表面。以免永久性产生黄颜色污染,一般可采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严密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通常应超过两周。
3混凝土常规养护
混凝土常规养护主要是指在常温条件下,对混凝土进行两周全湿养护后还需要继续养护三周时间的养护方法。
2模板拆除的质量控制
当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问后,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可以拆模的程度,就要进行模板拆除。在此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成品保护。首先,在拆除一些非承重模板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技术要求才能拆除。拆除时不能过于急躁,也不可用力过猛,尤其是在一些棱角的部位,更要注意轻巧的拆除。另外,在人多或者需要运送材料的通道部位,要保护。
3加强现场混凝土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
3.1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管理与控制时,应尽量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混凝土贮存环境和搅拌后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其材料破坏的问题,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在进行混凝土适配时,尽量选择高品质、质量好的产品,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安全,在管理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比例配置前,检查相关材料的质量安全和完好程度,注意水灰比,外加剂,塌落度的实际控制,按照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材料的配比,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随着体积和面积的增大,水化热不易散发,温差变形和干缩变形的累积将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为避免发生裂缝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大面积且厚度不十分大的混凝土板浇筑通常采取设置施工缝的方式来吸收变形,待施工缝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以上时,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施工缝。对于面积和厚度都较大的混凝土构件,通常采用分层浇筑的办法。每层的灌筑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的工作能力和作用范围,使新旧两层能互相粘结成为一体。为降低水化热的影响,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降低原料温度,如冲洗粗骨料、使用地下水或加冰屑的水等;2)使用降低水化热或减慢固化反应的外加剂;3)加强振捣,一次抹面;4)养护过程中加强温度控制,通过预埋冷却水管、增加遮蔽、定时洒水等措施,将构件的表里温度和温度变化控制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在实际施工中,施工荷载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因素。混凝土在固化前几乎不具备承载力,与钢筋间的握裹力随着固化而逐渐加强,在浇筑上层的混凝土时,下层的构件往往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完工前构件的受力情况也常常与设计迥异。加之有此设计人员对于施工工艺不够了解,构件的配筋和构造往往不能适应施工荷载。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荷载的作用,利用模板和支撑系统转移荷载。
本文以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改建工程K64+900~K72+246段施工为背景,全长7.346km,平原微丘区,线路位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属黄土分布地区的东南边缘地带,全区多以老黄土为主。项目采用设计速度平原微丘区120km/h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单侧整体式加宽。
1.2设计情况
土方路基的填料宜尽量选择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土进行填筑。本项目在建设时,线路附近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经室内试验,CBR值为8.8%,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从已建高速公路(1995年建成)路基土的含水量来看,经过干湿循环后路基土的含水量比竣工时高出2%~5%,反映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路基强度比起竣工验收时有所下降。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尤其是路床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中对路基路床80cm采用了4%水泥处治,设计宽度20m整幅施工,共11.66万方。
2水泥改良土原理及作用
水泥改良土通过在素土中拌入一定比例的水泥,使水泥和土充分拌合后进行碾压整平,使得水泥和土中的水分充分反应,碾压成形后水泥开始凝结产生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土基强度,消除土基失陷性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应于要求下承层具备较高的强度及整体性的工程,达到通过下承层提供给上部结构以足够支持,防止产生较大的变形。
3水泥改良土的施工工艺
3.1施工前期准备
①了解设计指标。水泥改良土水泥掺量4%,设计宽度20m,力学指标要求上路床40cm达到0.4Mpa,下路床40cm0.3~0.4Mpa。
②技术性能准备。原材检测数据:在施工前,我们对原材料土场土样机水泥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并确定了水泥和土的拌合料击实标准
在施工前,我们根据水泥土拌合料在试验室的检测结果,对其在不同延时条件下的力学指标和含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衰减趋势,含水量亦同,如图1,不同延时条件下各项技术指标曲线
③施工机械准备:水泥改良土施工受水泥最早凝结时间限制,施工过程是一个连续紧凑的过程,对施工组织要求较高,施工中不允许出现机械故障或由于工序不衔接等因素拖延或终止水泥改良土的施工,造成水泥改良土中的水泥凝结,从而导致水泥改良土施工的失败。
3.2施工步骤
①准备下承层:下承层检测合格后,进行水泥土施工,首先进行素土摊铺;采用框格法控制素土摊铺数量:框格取7×8m,松铺厚度16cm,并现场实测含水量,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3%,含水量大时,翻开晾晒,含水量不足时,及时进行洒水。
②初压整平:对摊铺好的素土进行初平碾压,使其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该工序有利于水泥的均匀摊铺及拌合。
③摊铺水泥素土摊铺完成后,根据层厚计算水泥用量,采用框格法控制水泥摊铺的均匀性。框格取2×2.3m方格,每格内摊铺水泥100Kg(两袋),人工进行小面积摊铺平整,使水泥均匀撒布在素土表面。
④拌合:水泥摊铺完成后,路拌机及时开始拌合,拌合机应匀速、平稳行走,现场取5m/min行走速度,确保拌合均匀、深度一致,现场拌合最多两遍。路拌机每道拌合有效宽度为2.2m,水泥土拌合时,应注意每道搭接宽度不少于30cm,确保工作区内无漏拌。路拌机根据层厚调整拌合深度,确保本层拌合彻底,无夹层现象。
⑤快速碾压:水泥土开始拌合后,应有专人跟踪拌和机,控制拌和机的拌合宽度,行走速度,对拌合效果进行现场实测。技术人员应在现场随机抽取若干部位,对拌合厚度,均匀程度,含水量、灰剂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我部施工时,压实厚度取16cm,含水量取最佳含水量+3%作为碾压前拌合料的控制含水量。
⑥整平收面:采用20t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水泥土拌合完成后,首先进行快速静压封面,这样可以防止土中水分的过早散失和表面的初次找平。随后用平地机对表面进行平整开始弱振、强振碾压。碾压采用快速静压1遍,匀速弱振1遍,强振4~6遍,静压收面的方式进行。
⑦养生:碾压完成后,利用压路机进行静压收面。静压时,应匀速行进,不得在碾压完成的表面进行机械掉头、紧急刹车等操作。确保水泥土表面平整光洁。及时检测压实度水泥土碾压结束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并根据气温条件,炎热时应及时补水。我部采用在碾压完成的表面进行洒水养生,养生2~3天后,在表面摊铺一层素土进行覆盖配合养生。
⑧水泥稳定土检测:水泥土的检测应本着“快检”的原则,碾压结束后,迅速进行。下附本项目K71+702~K71+904段检测结果
3.3水泥土施工注意事项
①水泥土施工应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施工段落位置、原土性质、水泥性能、水泥土的技术条件、施工设备及其性能、技术人员及工人以及天气条件等方面进行充足准备。
②水泥土施工应注重过程控制。即在施工过程中应从严控制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要求,如:素土的摊铺厚度、拌合前及拌合后的含水量、水泥剂量、拌合均匀程度、碾压顺序及组合形式等都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修正并完成。
③水泥土施工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为避免因温度差异而加剧水泥土的技术指标变化,一般宜控制在20~25℃温度条件下施工。
④水泥土的碾压应区别与素土。即水泥土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下应一次成型,及时检测压实度指标,不得对成型后的水泥土进行二次补压,造成水泥土结构的破坏。
⑤水泥土施工应遵循“三快一密实”原则,即快速摊铺、快速整平、碾压密实、快速检测的方法,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在水泥初凝前结束。
⑥经过施工实践摸索,我们认为影响水泥土施工质量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含水量、灰剂量、摊铺厚度、拌合及碾压方式等方面。我们就这些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①首先在配置过程中如果混凝土具有越大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就会导致水泥浆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具有越大的收缩性。如果没有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砂率,就很容易导致出现比较差的混凝土和易性,最终造成混凝土出现保水不良以及离析,并且使混凝土的收缩值迅速增加。其次,如果混凝土在配置的过程中选择了安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水泥,就会使得水泥中的氧化镁熟化过程以及游离氧化钙过程变得非常缓慢,这个过程可能在水泥已经硬化成型之后仍然在持续,这样就会导致水泥体积出现不均匀的情况,都可能引发崩溃或者龟裂。再次,如果水泥具有过大的水化热,就会裂缝的情况出现在混凝土中,而且水泥具有越高的使用等级以及越细的细度,就越容易出现裂缝。同时混凝土具有越高的设计强度,就会产生越大的脆性,因此混凝土也就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最后是过大的集料含沙量的影响,混凝土会由于不科学的沙砾级配而产生较大的收缩性,最终会导致裂缝的产生。②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质量通病,导致碱骨料反应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反应,在水泥硬化的过程中水泥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骨料中的二氧化硅之间出现化学反应,这就是所谓的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会导致一层碱硅酸凝胶形成,在大量吸水之后碱硅酸凝胶非常容易出现离析以及膨胀的情况,最终引发混凝土膨胀,导致发生裂缝。这种裂缝的形成过程一般具有比较长的周期,而且在形成的过程中很难将其发现,而且一旦发生很难对其进行补救,所以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③温度:现在的水泥具有越来越小的细度,因此普遍具有很快的水化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水泥肯定会将一定的热量释放出来,特别是浇筑混凝土的最初阶段,其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热量完全散发出去,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而出现应力。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小的抗拉能力,一旦温度应力超过了其抗拉强度,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与此同时,如果在高温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快速蒸发的水分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十分剧烈的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1.2.渗透的质量通病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如果有裂缝出现在了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渗透的现象,混凝土会由于渗透而产生比较大的渗透压力,并且还会侵蚀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最终严重的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所以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渗透现象,在查明渗透产生的原因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作为一种多孔性物质。混凝土内部如果出现压力差,就有可能导致液体的迁离,这种液体的迁离就是所谓的渗透性。混凝土出现较差的抗渗性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原材料以及配合比的因素,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具有较大的水胶比例就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率,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小的抗渗性。其次,过小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具有非常高的孔隙率,进一步的使混凝土具有较差的密实度以及抗渗性。再次是使用较大颗粒的石子,砂子具有过大的含泥量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较差的抗渗性。最后,如果在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没有均匀地进行振捣,就会有发生离析,从而导致混凝土具有较差的抗渗性。
2.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防治裂缝的有效对策
在具体的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水泥的细度进行检查,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将一定量的掺合料掺加到细度很小的水泥中,这样就能够使硬化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得到控制。通常都会选择粗颗粒矿渣粉或者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水泥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在使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选择实用低标号的水泥。其次,在浇筑之后一些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这时候可以将合成纤维掺加在混凝土中,使其抗拉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能够对混凝土裂纹的产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再次,在养护混凝土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充足的水分,要对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就能够对裂缝的出现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2.2防治渗透的有效对策
①由于混凝土的抗渗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配合比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合理的设计配合比,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在实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的验证,并且对混凝土渗透性会受到的原材料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能够将最佳配合比选择出来。②要尽可能地选择连续粒级的卵石以及碎石作为配制石料,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几种不同的石子掺加到其中。同时要对砂石料的含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③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设备的运输工作进行严格控制,规范混凝土的配制操作。④必须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进行浇筑工作和振捣工作,防止混凝土出现振捣不实、漏振以及离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