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修复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加之重金属离子难移动性,长期滞留性和不可分解性的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逐年增加,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修复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其处理成本低,只为焚烧法的1/2-1/3,处理效果好,生化处理后污染物残留量可达到很低水平;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最终产物CO2、H2O和脂肪酸对人体无害,可以就地处理,避免了集输过程的二次污染,节省了处理费用,因而该技术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修复技术。
1.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土壤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由于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于实际应用,因而生物修复技术是工程化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类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值、通气及营养添加等)来完成,也可接种经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速率。
2.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种类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主要有3种:原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异位修复技术。
2.1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投菌法、生物培养法和生物通气法等,主要用于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修复。投菌法是直接向受到污染的土壤中接入外源污染物降解菌,同时投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代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生物培养法是定期向土壤中投加过氧化氢和营养物,过氧化氢则在代谢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以满足土壤微生物代谢,将污染物彻底分解为CO2和H2O。生物通气法是一种加压氧化的生物降解方法,它是在污染的土壤上打上几眼深井,安装鼓风机和抽真空机,将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后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也随之去除。在通入空气时,加入一定量的氨气,可为土壤中的降解菌提供所需要的氮源,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去除效率。
2.2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处理污染土壤时,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大范围的扰动,主要技术包括预制床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处理和常规的堆肥法。预制床技术是在平台上铺上砂子和石子,再铺上15-30cm厚的污染土壤,加入营养液和水,必要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定期翻动充氧,以满足土壤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处理过程中流出的渗滤液,即时回灌于土层,以彻底清除污染物。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把污染的土壤移到生物反应器,加水混合成泥浆,调节适宣的pH值,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底部鼓入空气充氧,满足微生物所需氧气的同时,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加速污染物的降解,降解完成后,过滤脱水这种方法处理效果好、速度快,但仅仅适宜于小范围的污染治理。厌氧处理技术适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的土壤处理,但处理条件难于控制。常规堆肥法是传统堆肥和生物治理技术的结合,向土壤中掺入枯枝落叶或粪肥,加入石灰调节pH值,人工充氧,依靠其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是一种有机物高温降解的固相过程。上述方法要想获得高的污染去除效率,关键是菌种的驯化和筛选。由于几乎每一种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都能找到多种有益的降解微生物。因此,寻找高效污染物降解菌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
3.影响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主要因子
3.1污染物的性质: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常以多种形态贮存,不同的化学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某种生物可能对某种单一重金属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此外,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单一污染或复合污染),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也是影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机污染物的结构不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差异也较大。
3.2环境因子:
了解和掌握土壤的水分、营养等供给状况,拟订合适的施肥、灌水、通气等管理方案,补充微生物和植物在对污染物修复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消耗,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一般来说土壤盐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化学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重要环境条件。
3.3生物体本身:
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直接影响修复的效果。由于微生物的生物体很小,吸收的金属量较少,难以后续处理,限制了利用微生物进行大面积现场修复的应用,
植物体由于生物量大且易于后续处理,利用植物对金属污染位点进行修复成为解决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但由于超积累重金属植物一般生长缓慢,且对重金属存在选择作用,不适于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根据污染物性质、土壤条件、污染程度、预期修复目标、时间限制、成本及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虽取得很大进步和成功,但处于实验室或模拟实验阶段的研究结果较多,商业性应用还待开发。此外,由于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如共存的有毒物质(Co-toxicants)(如重金属)对生物降解作用的抑制;电子受体(营养物)释放的物理;物理因子(如低温)引起的低反应速率;污染物的生物不可利用性;污染物被转化成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物分布的不均一性;缺乏具有降解污染物生物化学能力的微生物等因素制约。因此,目前经生物修复处理的污染土壤,其污染物含量还不能完全达到指标的浓度要求。
5.应用前景及建议: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深入并走向成熟,特别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生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为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希望。为此,建议今后在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加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超积累重金属的机理,超积累效率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价态、形态及环境因素的关系。(2)加强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代谢过程、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的研究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与植物种类具有密切关系。
(3)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使超积累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个体大小、生物量、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培养筛选专一或广谱性的微生物种群(类),并构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提高植物与微生物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效率。
(4)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协调土著微生物和外来微生物的关系,使微生物的修复效果达到最佳,并充分发挥生物修复与其他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的联合修复作用。
(5)尽快建立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过程量化数学模型、生态风险及安全评价、监测和管理指标体系。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土壤重金属来源复杂,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形态、不同重金属之间及与其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合污染物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土壤重金属治理和修复难度,且重金属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同时进一步恶化了土壤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所以要更好的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研发出更好的效率更高的修复治理技术,同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始终将防治污染积极治理作为企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土壤污染问题的良好环保氛围,逐步改善我们的土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暑强,刘铮.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介绍[J].化工进展,2000(4):10-12,20.
[2]陈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动态,
1999,(2):7-11.
[3]李凯峰,温青,石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化学工程师,2002,93(6):52-53.
[4]杨国栋.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5]张春桂,许华夏,姜晴楠.污染土壤生物恢复技术[J].生态学杂志,1997,18(4):52-58.
[6]李法云,臧树良,罗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枝木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3,22(1):35-39.
[7]滕应,黄昌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及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11(1):85-89.
2城镇化建设中山体土壤生态修复问题
2.1采石过程破坏城市生态景观
2012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均在95%以上,美国是97%,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但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对石料、石材、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的大量需求,在城市周边山体,形成了大量废弃采石场和巍耸的高陡岩石边坡。以深圳为例,城市化初期1953km2的国土面积一度拥有669家采石场,其中3000m2以上456座,边坡总面积超过1000hm2。无序开采曾对城市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城市和人居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海南省三亚市是旅游岛建设的重点城市,目前周边有49个废弃的采石场,总面积达250×104m2,其中荔枝沟Ⅱ号采石场面积6.3×104m2,正处于城市发展中央区,边坡高陡,岩石,曾给当地城市景观和生态文明带来严重破坏。这些采石场亟需政府整治和覆绿,但城市岩石边坡,土壤破坏彻底,缺乏水肥土等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壤生态修复难度极大[12,16],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热点和工程难点[15-20]。
2.2城市山体岩石边坡特征
(1)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从城市岩体边坡成型特征看,①城市房建工程需用大量石料耗材,考虑运输成本,以就地取材为主的采石场,大多以城市中央为轴心,散乱分布在城市近郊或城乡结合部,地势较陡峭、岩体外露的高丘或山地。②采石场石壁、山体宕口多为爆炸成型,采用垂直开采方式,自上而下挖掘,机械与人工结合环形开挖,石壁坡面凹凸不平。边坡坡度在80~90°之间,形成巨大的高低不平的断崖层面,甚至倒坡,岩体相对高度多在80~130m。③为方便石材、石料运输,废弃采石场多呈半环形边坡。坡面受炸药震力作用,局部多有裂痕或节理,但整体岩层结构并未破坏,石壁稳固和安全。(2)岩体边坡立地环境:从边坡环境特征看,采石场立地条件恶劣,高陡石壁坡面缺少平台或平台窄小,残存土壤极少,原生植被破坏,缺乏植被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必须从工程措施上,多途径解决回填种植土问题。同时,采石场环形开采的微地形环境,造成石宕内小气候差异性,形成阴阳坡,坡面温度、蒸发量、辐射热等差异显著,石壁阳坡夏季温度可达50℃以上,阴坡低5~10℃。在南方亚热带气候生物循环旺盛条件下,应利用采石场生物小气候特点,在土壤生态修复和种植养护技术上,加以优势利用。(3)水土流失趋向:从水土保持学特征看,采石场选址确定后,首先采用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将土层推平运出,直见结实的岩石层。因此,岩体边坡早期存在水土流失,并出现高峰,但土层清场后,随着采石深度的下移,水土流失趋势减弱。而废弃采石场即使暴雨也只有水的流失,几乎没有土的流失。而且环形盆底容量很大,遇渍水也可通过周边渗漏,对下游区域不构成水土冲刷威胁,保障了下游农田和人居安全。(4)岩体边坡剖面形态:从土壤发生学特征看,采石场边坡不具有完整的剖面特征,腐殖质层(O层)、表土层(A层)及淋溶淀积层(B层)基本被机械铲除,只剩残余的弱风化层(BC)和母岩层(C层)。我们从深圳和三亚观察到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城市岩体边坡,其周边残留体剖面乔灌植被覆盖良好,表土层(A层)深1~1.5m,风化层(B层)厚度3~4m,母岩层(C层)埋藏在5~6m以下。现状岩体边坡,90%为C层,BC层很薄。因此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靠外来土源输入,既要修接纳槽体,又要全面挂网锚固,工序复杂,工程成本较高,现市场价格达350~400元m-2。但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技术市场需求仍然广阔。(5)岩体边坡力学性质:从岩体结构力学特征分析,采石场岩体多为近直立的花岗岩高边坡,岩体强度较高。受爆炸及开挖等外力卸荷作用影响,岩体内产生大量节理、裂隙,原生或构造节理张开。在各种节理裂隙作用下,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坡面岩体结构较破碎,具有危岩落石发生的可能。岩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坠落及局部崩(滑)塌破坏,造成边坡局部失稳,形成大面积碎石流,采用工程防护措施时应注意这一特点。这增加了城市环境安全治理和生态施工的技术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山体边坡,特别是道路创伤边坡,采石场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的难度更大。
2.3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城市岩体边坡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岩体边坡视角景观特别是俯视景观太差,生态修复技术难度太大。主要采取:①应以生物遮挡为主,辅以全面覆盖;②以种植苗木为主,结合灌草种子坡面混播;③充分利用边坡及坡底平台,种植高大乔木,以促早成林,发挥绿色遮挡效果;④坡面纵向间隔2m沿等高线设置植生槽,回填营养土;⑤充分利用槽内土壤资源栽植大苗木,建好植生带。(2)V型槽+挂网喷混技术模式:针对80~90°坡度和土肥水皆无的城市高陡岩体边坡的特殊性,单用挂网喷草或喷混植生技术效果很差。采用V型槽技术加挂网喷混植生技术模式,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在垂直坡面上创造植物生长的微环境或植生带。V型槽的作用:①V型槽由钢筋混凝土现浇,深度约80cm,面宽约70cm,并与坡面成45°,2m间距等高线布设,主要功能是接纳回填土和营养土;②分层切割坡面铁丝网和喷植层重力下垂拉力,减少灾害性拉力崩塌;③充分利用V型槽有限土壤资源,种植大苗,建立多层次植物生长带。(3)V型槽技术模式的工艺流程[12]:包括:坡面乱石清理挂铁丝网锚杆固网构筑钢筋混凝土V型槽(搭设脚手架钻孔锚杆制作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槽内回填种植土喷混植生(种植基材配置喷基底土层喷播种子无纺布覆盖)V型槽栽种大苗植物带建滴灌系统养护。(4)垂直岩体坡面喷混植生关键技术:南方80~90°岩石坡面推广喷混植生,宜采取:①挂双层铁丝网,并用长、短锚杆固网;②在有机基材混合料中添加粘结剂,为降低成本,粘结剂可用国产胶粉,甚至可用硅酸盐产品替代;③在网下垫草把或喷PE(聚乙烯)丝,可增加喷植层孔隙度和粘结力;④保障喷混层厚度10~15cm,可分2~3次喷基底,待物料凝结后再喷,以避免泻底;⑤在喷播灌草种过程中,宜加入少量藤本种子,以加快覆绿,并攀缘局部倒岩。(5)V型槽种植带建植技术:根据深圳、广州南沙、海南三亚8个岩体边坡治理工程实践认为:①在回填土中加入营养基质,由腐殖质土、禽畜有机肥、复合肥、蘑菇肥及保水剂等组成,创造良好的根际土壤肥力环境;②针对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特点,种植带建植坚持生物多样性,强调以豆科、灌木、常绿及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表2),增强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③加大藤本植物配置比例,组成乔、灌、藤、草人工生物群落;④提倡高密度种植,大苗、袋苗移栽。槽内分两排进行种植,内侧种植爬藤类,间距20cm;外侧间隔50cm栽植灌木袋苗,每米段栽植苗木株数5~7株,主栽苗木为台湾相思、小叶榕(Ficusmicrocarpa)、勒杜鹃(Bougainvilleaglabra)等,藤本植物包括爬山虎(Parthenocissusplanch)和葛藤(Puerariaphaseoloides)。(6)节水滴灌养护技术:水肥管理是V型槽及边坡植物生长的安全保障。V型槽种植和喷混施工完成后,原工作台、架拆除,养护工作困难,且不安全。因此,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势在必行。节水滴灌系统由高压抽水泵站,蓄水池,PC(聚碳酸酯)主管、分管及滴水支管组成。蓄水池多设在山顶,以增加下泄压力,或自流灌溉,直接将水滴送入植物根际。必要时可添加水溶性复合肥,水利用率高、工作方便,非常适合采石场边坡水肥调节。同时做好缺苗修补、雨后追肥、防治病虫鼠害等。养护2~3年,即可依靠自然雨水维护植被生长。
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其中大工程(修复造价250万元以上)需单独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1—2人为宜;其余小工程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打包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3—4人。
三、各街道、乡镇必须切实加强对修复工程招投标及施工质量的管理,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监督领导小组。各行政村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牵头,推选村民代表组成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小组,加强施工质量现场管理。
四、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质监工作。
五、修复工程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北仑区“麦莎”台风灾后农业生产自救补助办法》(仑委办〔2005〕47号)中灾后水利设施修复补助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六、为保证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顺利实施,各街道、乡镇及有关单位必须严格贯彻《关于严明纪律确保当前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仑纪发〔2005〕15号)的精神,严格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洁、公正、透明。
北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要求
为规范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区水毁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要求。
一、原材料
(一)水泥: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一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水泥的标号、品种不得混杂。
(二)骨料: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级配良好。
1、砂:应采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中粗淡化海砂,贝壳应予筛除,含泥量不得大于3%。
2、石子:应使用坚硬、新鲜的人工碎石,人工碎石应进行筛选清洗,清除石屑泥土,含泥量不得大于1%,石子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砌筑石料: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无风化或裂缝,块石厚度不小于20厘米。
(四)水:砼拌和养护用水均使用淡水,严禁使用海水。
二、砼(砂浆)配合比
砼(砂浆)配合比是指砼(砂浆)的组成材料砂、石子、水泥和水的用量关系。合理的配合比,应满足砼设计强度的要求,保证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现场试配时,应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试验条件的差别。现提供常用砼(砂浆)的经验配合比,供作参考。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单位:每立方米
名称水泥用量32.5(千克)碎石用量(吨)砂用量(吨)中砂水(立方米)
C15混凝土(碎石≤20)2931.170.880.195
C15混凝土(碎石≤40)2711.230.870.18
C15细石混凝土3111.0930.7910.205
C20混凝土(碎石≤20)3511.230.750.195
C20混凝土(碎石≤40)3241.290.790.18
M7.5砂浆26101.610.157
M10砂浆30501.60.183
三、施工工艺及要求
(一)干砌石挡墙施工
1、墙体砌筑时宜分皮卧砌,块石大面应朝下,上下层交叉错缝互相压叠,内外搭砌咬紧,保证砌体密实,外坡面平整顺直美观。
2、墙体砌筑时应避免通缝,不准外塞石,不准摇大面;严禁采用内外层砌筑中间乱石填心,面层砌筑内部乱石堆填的错误砌筑方法。
(二)浆砌石挡墙施工
1、块石表面的泥垢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
2、墙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须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石块间不得相互接触,不得采用面石侧立中间乱石填心的砌筑方法。
3、浆砌石的缝宽,较方正的块石不得大于3厘米,毛块石不得大于5厘米。缝隙应塞足砂浆,用扁铁插捣密实。
4、浆砌体应于当天及时勾缝,避免与砌缝砂浆之间形成隔层。
5、砂浆的拌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一般应用机械拌和。人工拌制水泥砂浆时,每盘砂浆翻拌次数做到干3湿4,拌到颜色均匀为止。严格控制加水量,一般水灰比在0.5~0.6之间。
6、浆砌体在砂浆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养护方法为在浆砌体上铺设麻袋、草包后浇水,一天2~3次,保持麻袋、草包的湿润。
7、浆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排水孔。排水孔可用PVC管或毛竹管,沉降缝可用油浸沥青板或三油二毡为填缝材料,一般每隔20米设置沉降缝一道。
(三)砼施工
施工次序为:放样立模砼拌和、运输砼浇筑、振捣砼养护、脱模
1、模板尽量采用钢模,也可采用成型木模板、竹胶板等。模板应达到:尺寸准确、结构坚固、有足够的刚度;支撑牢固、不允许有变形或滑移;接缝需紧密,不漏浆;表面平整光洁,应涂抹脱模剂,禁止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
2、砼拌和一般采用机械拌和,使用量较少的砼拌和可采用人工拌和。机械拌和时,将一盘配合料按砂、水泥、石子的顺序依次加入料斗,然后将水和生料同时注入拌筒。需拌和至砼成份、色泽、稀稠均匀一致为止,最短拌和时间不得小于2分半钟。人工拌和时先倒入砂,后倒水泥,用铁铲干拌3遍;然后在中间扒一个坑,倒入石子和2/3的水,翻拌1遍;再进行翻拌(至少2遍),其余1/3水随拌随洒,直至拌和均匀为止。
3、砼运输应符合迅速、安全、经济等原则,应尽量减少砼运输距离。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时,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在钢板上人工拌和3~5次,严禁加水。
4、砼浇筑前,应对基面进行清理,做到无杂物、无松动岩石。砼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铺设均匀,无骨料集结,砼浇捣必须连续施工。一般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遂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每个插入点延续时间以砼表面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一般为20~30秒。
5、砼浇筑完毕初凝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模板和砼湿润。脱模时间以不变形、不坍落为标准。脱模后及时用草袋、麻袋等覆盖,养护时间一般最少14天。
(四)细骨料砼灌砌石施工
1、灌砌用块石应新鲜、坚硬,面石要求基本上有两个平整面,最小厚度大于20厘米。灌砌块石应敲去尖角,冲洗污染,保持湿润、干净。
2、直立墙灌砌石施工,建基面采用先铺10厘米细骨料砼垫层,振捣密实,然后,随砌随灌,砌石应错缝,垂直缝4~5厘米,水平缝座浆4~5厘米,再砌摆上层块石,砌筑时先砌面石,再置腹石,面石之间间距一般为4~5厘米,腹石要求大面朝下,保持间距5~8厘米,当内侧为干砌石直墙时,应注意灌砌石与干砌石的交错结合,连成整体。面石间可以用1:3水泥砂浆勾缝深5厘米或用移动式简易模防止漏浆,待砂浆初凝后,填灌和易性较好的砼,用3厘米直径振捣器插捣,至表面泛浆为止,然后再砌筑上一层灌砌石。
3、灌砌石设计空隙率为50%,面石与腹石之间衔接,应布设拉结石,避免面石与腹石间出现纵向通缝。灌砌石要求水平分层上升,应禁止上下砌石的竖向通缝,直立墙表面保持平直。
4、斜坡及平台灌砌石施工:当设计厚度为35~40厘米时,应先放置块石,大面朝下,块石应锯齿摆砌,留足缝隙,缝宽为8~10厘米,振捣密实后再扫清浮渣,露出石面,必要时,块石间用高标号砂浆勾缝。当设计厚度大于40厘米时,块石竖砌,采用小面积自下而上边灌边振,防止漏振,插入振捣密实,以表面泛浆为准,振后砼略低于块石面,保证块石出面,灌砌后即清扫场面。
5、灌砌石养护要求同砼,应及时覆盖、洒水。
(五)埋石砼施工
1、埋石砼埋石率为20%。施工时,应先铺一层砼放一层块石,再振捣密实至块石沉入砼中,不得先摆石,再灌砼。
2、埋石用块石尺寸不得大于一次浇筑砼块体最小尺寸的1/3。要求清洗干净,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0kg/㎝2。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84-01
刘梅梅(1971-),公主岭人,任职于吉林省公主岭市文物管理所。
一、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简述
手工技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国度或者一个民族世世代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种制作工艺,与该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和沿袭下来的一种手工工艺,从传统文物的制作到相关的修复技术,以及后人对于一些文物的仿制等。常见的有对于一些书画的装裱技术,对于竹木漆器的制作和修复以及一些传统的家具等的制作和修复,无论哪一工艺过程都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历史上国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及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术呈现流失或者濒危的状态,对其保护和传承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对该种技术的保护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对文物的保护及历史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我国的传统文物修复和文物的制作、复制工艺是我国所独有的,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一种再现,是中国历史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所包含的种类是多样化的,而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极为广泛的,因此,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保护和传承对我国文化及历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该种工艺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将文化以物质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还要与国际相接轨,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中西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我国的文物修复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对有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是考古和文物博物馆事业上所必须的。从我国文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于文物的修复和复制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便有了对一些青铜器的修复和复制。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每一时期都有一些文物修复和复制工艺的代表人物和流派,他们为我国文物修复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有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在20世纪初我国的文物修复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封闭性等使得该种工艺所使用的工具和原材料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之后,博物馆的建立及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等,使得文物修复技术成为博物馆的一种必然需求,为我国博物馆的建立及其文物的恢复等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
但是,从文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很多情况下是文物研究或者保存等的一种附属技术,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一些难度较高的文物修复技术仍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使我国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对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术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并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必然的要求。对于该种技术的保护,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将其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给予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专项资金和专门人员的投入来完成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而这一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需要深入民间,挖掘民间流传的传统修复工艺,在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使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并且整编成册,进行必要的辨别,从而形成完整的技术资料体系。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制定相应的文物修复技术行业标准并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为技术的传承提供有利渠道。注重技术保护的同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特点和方向,将文物修复技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推进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国际化
我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为我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传播到了海外,对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文物修复技术也产生了影响。但是由于我国文物修复技术更多的是以一种民间工艺的形式存在,以家庭内部传承的方式存在,使得相关的资料相对欠缺,从而使在国际上影响不如日本等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应该满足本国文物保护及历史研究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更好地走出国门,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为实现其该种国际化,便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术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注重国际化的宣传,并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文物修复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不断推进其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贾文忠.无形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J].中国博物馆,2002(4).
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由此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近几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占我国耕地总量的 8. 3%.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土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和减产,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高达 1 200 万 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1-2].土壤中污染物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等过程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健康损害。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土壤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环保工作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文献计量学是对各种类型文献的数量、品质、结构和运用上的研究与分析,是研究学科结构、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最有效的理论方法之一[3].近年来,土壤修复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长,但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其发展动态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便科研工作者准确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了解该领域的整体情况,把握未来的研究方向。
2. 2 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
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土壤修复文献的年度分布见图 2.
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对某一学科、某一专题的论文按发表年代进行统计分析可从时间概念上了解该项研究的发展情况[4].国外土壤污染研究是在经历土壤镉污染造成的“骨痛病”等环境事件后,于 20世纪 60-70 年代才步入正轨。与发达国家相比,当时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不突出,相关研究很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逐渐显现。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背景值调查和环境容量研究等工作。20 世纪 90 年代,土壤环境问题逐渐加剧,199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耕地污染较重,有 1 000 万 hm2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了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从此成为热点方向。从图 2 可看出: 国内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85-1999 年,年度文献量很少,始终在个位数徘徊。2000 年则是污染土壤修复探讨与研究的转折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迅速升温,年发文量直线增长,直到 2011 年,文献量达到了631 篇。随后 2 年的年度文献量基本保持了 600 篇左右的稳定态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加剧,相关报道频频爆出,国家投入大量治理资金进行该领域的研究。
以下内容设计文献范围不再包含专利,而包含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共 3 367 篇。
2. 3 主要作者
土壤修复研究具有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涉及作者 6 012 名( 包含所有合著者) ,其中发文 20 篇及以上的作者 8 名,10 篇及以上的有 10 名,5 篇及以上的有 29 名,发文仅 1 篇的作者 4 424 名。平均合作度1. 79,即平均每篇文章有约 1. 8 名作者合作完成。
一般来说,某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就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中发文量最多作者所发论文量( Nmax) 与发文量最少作者所发论文量( Nmin) 之间有如下关系[5]:Nmin= 0. 749 × ( Nmax)1 /2( 1)利用式( 1) 计算得出,本领域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应为 Nmin= 5. 7 篇,因此可以判定发表 6 篇及以上的作者方可成为本领域的核心作者。从检索结果可知,核心作者共 129 名,占作者总人数的 2. 15%,他们对本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作者发文占总篇数的 35. 7%,低于理论值 50%,这提示核心作者还需继续提高发文量[6].
2. 4 主要研究机构
研究和分析文献作者所在的机构或单位,可揭示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而且有助于从侧面了解本领域研究人员的分布情况。
将研究机构中的二级机构归于一级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归于中国科学院。著录发文机构共 1 067 家。发文 100 篇及以上的机构 3 家,50 篇及以上的机构 10 家,10 篇及以上的机构 94 家,它们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在 94 家研究机构中,高等院校 81 家、科研机构 10 家,其发文量分别为2 063 篇和 571 篇。高等院校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发文量多,在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仅1 篇的机构693 家,占机构总数的64. 9%.发文量排在前 10 名的机构见表 2,中国科学院居首位。
2. 6 主要期刊在检索范围内,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 541种。刊发论文量50 篇以上的期刊共3 种,共发文249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 13. 4%.限于篇幅,仅列出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 10 种主要期刊,如表 3 所示。影响因子常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程度[6,8] ,但有时未必尽然。在这 10 种期刊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
2. 7 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是揭示论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方式,是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利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可以从成果数量的角度反映出该研究的热点和弱项[10].
近几年,出现了可进行此项分析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同时也开始利用高频词汇归纳研究热点[11].在3 367篇文献中,共出现关键词 6 156 个,篇均关键词1. 83 个; 关键词出现 16 519 个次,平均每个关键词出现 2. 68 次。关键词平均频次等于关键词频次除以关键词的个数,此值越高,说明关键词的分布越集中。
出现频次排在前 50 位的关键词见表 4.在污染物种类中,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含有金属的关键词有“金属矿山”、“重金属积累”、“重金属富集”等,共出现 894 次。在金属污染中,含有镉或 Cd 的关键词有“农田镉污染”、“有机态( Cd) ”等,共出现 314 次; 含有铅或 Pb的关键词共出现 234 次; 含有铬或 Cr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6 次; 含有铜或 Cu 的关键词共出现 141 次; 含有锌或 Zn 的关键词共出现 103 次; 含有砷或 As 的关键词共出现 75 次,这说明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含有有机污染、多环芳烃、石油、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PAHs 等、氯酚、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关键词共出现 597 次。含有农药的关键词共出现69 次。( 注: 带引号的名词为精确匹配,不带引号的名词为模糊匹配,下同)在修复方式上,含有植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574 次,含有原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4 次,含有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电修复或电动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1 次,含有化学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30 次,含有物理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7 次,含有异位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2 次,含有淋溶修复的关键词共出现 1 次。这说明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 在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方面,以原位修复研究较多。
土壤修复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见表 5.有关土壤修复技术方面的关键词随年份的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技术在某一年的热门程度。从表 5 可看出: 关于植物修复的关键词最多,且随年份的增加呈波动中增长的趋势。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对土壤无扰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12],因此相关的研究也较多。
有关微生物修复的关键词从 2004 年起,开始出现,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近 2 年略有下降) .一般说来,实验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因修复条件较为理想化,干扰因素极少,其修复效果很好。近年来,微生物研究发展较快,给生物修复技术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发表的相关的文章也逐年增多。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项新兴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后处理方便、二次污染少等一系列优点,正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由表 5 可知: 近年来关键词“电( 动) 修复”不断出现,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是该技术又存在许多不足,如该技术不适用于渗透性较高、传导性较差的土壤; 实验过程中金属电极易腐蚀,修复完成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等,诸多不足限制了电( 动) 修复土壤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虽然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发表文章仍然不是很多。
关键词“化学修复”从 2000 年到现在不断出现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国内学者一直在关注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但是因为化学修复会破坏土壤性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不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物理修复”在2003,2011,2012,2013 年分别出现过几次。
关键词“淋溶修复”只在 2009 年出现过 1 次,说明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和淋溶修复的相关研究很少,相关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高。土壤修复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形式。原位修复是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由表 5 可看出: 关键词“原位修复”出现的频率比“异位修复”的高得多。原位修复可以对污染物就地处置,使之得以降解和解毒,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起来比较简单,还可以对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也会日益增多。
3 结 论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有专家认为,生态恢复是指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按照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休养生息的漫长过程,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
水利部生态修复规划给出的定义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区,通过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促使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再生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植被的持续生长和演替,保护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步伐,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
传统的小流域治理主要是修梯田、筑拦砂坝、种树种草,合理配置林地、草地、牧场和农田,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产体系,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行为。生态修复则是针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其突破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水、保土和保肥(主要指氮、磷、钾)的目标,把对构成生态系统的若干重要元素的治理扩大到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修复乃至重建。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是:封山禁牧或轮封轮牧,实行舍饲养畜;退耕还林(草),25。以上斜坡坚决实施退耕;部分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地区可实行生态移民,促进地方生态环境恢复;封、管、治、调相结合,即对封育区加强管理,部分地块辅以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封育区人民的生活不受影响并有所提高。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
1、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生态修复是针对生态退化和生态破坏而言的。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引起功能减弱或丧失时,生态系统是退化的。引起生态退化的原因很多,干扰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干扰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的波动或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系统的退化。事实上,干扰不仅仅在物种多样性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会对生物的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干扰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干扰和社会干扰。自然干扰包括火、冰雹、洪水、干旱、台风、滑坡、海啸、地震、火山、冰河作用等。社会干扰包括有毒化学物的释放与污染、森林砍伐、植被过度利用、露天开采等。干扰的强度和频度是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根本原因。过大的干扰强度和频度,会使生态系统退化成为不毛之地,而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是非常困难的,常常需要采取一些生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进行恢复,从而进一步进行植被恢复。
2、干扰与演替——生态修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
群落的自然演替机制奠定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演替有两种基本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哪一种类型,是由演替过程开始时土壤条件所决定的。一般地说,生态演替是可预见的和有秩序的变化系列。在演替过程中,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所代替,直到建立起一个最能适应那个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演替可看作是在外界压力不复存在之后,生态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恢复阶段。如果给以足够的时间,演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修复所有的干扰和重建原来的顶极群落吗?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修复过程是有限度的。对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关键性理解之一,就是扰后演替的最终结果和它们与正常演替的关系。自然干扰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阶段。一些周期性的自然干扰使生态系统呈周期性演替现象,成为生态演替不可缺少的动因。人为活动的干扰是否仅仅是将一个生态系统位移到一个早期或更为初级演替阶段,还是它从开始就是与自然干扰所发生的演替明显不同的类型?实践表明这两类干扰的结果是明显不同的。干扰如果很严重,使环境变化如此重大,以致演替向新的方向进行,永远也不能重建原来的顶极群落了。当干扰持续到生态系统接近死亡阶段时,恢复与重建可以使其在某些水平上恢复平衡,但与原来的正常状态不同。天然恢复过程是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在严重干扰后,需要的时间更长。生态演替在人为干预下可能加速、延缓、改变方向以致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究竟朝哪个方向进行,就取决于人类的行为。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 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a.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篱等。
b.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在我国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封禁只是解除了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合理放牧、刈割、开垦、樵采、挖药材等人为压力(或称人为驱动力),
还需预防、解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驱动力,如火灾、鼠害等。一般来说,自然驱动力并不是导致坡面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但也不容忽视。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此外,还可采取如下两种方法:一是减少河流人工直线化的程度,增加河流弯曲度,以增加河流生境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二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种类和宽度应因地制宜),一方面防治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源。
(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二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
(4)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对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采取与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相同的方法。
(5)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2、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生态自然修复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轻的生态系统。
(2)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复生态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补种”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重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蔡建勤;张长印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04(04)
1.2008年至2012年
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旧的模式,即实验室按学科属于博物馆教研室,在教研室的领导下为教学服务。此阶段实验室基本上采用学院、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由博物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管理,教研室老师依据专业和课程需要负责相应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教学,此时实验室的开放是针对课程设置的实验课。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初建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及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验课程的完成和实验室的运行。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这种模式显示出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低、实验室课程之间存在壁垒、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弊端。对于教学而言,这一实验室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计划,限定组数、时间、内容,通常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是保护性、封闭性的,对学生采取保姆式的实践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2.2012年至2014年
2012年该校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服务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扩大到两个专业。随着服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越发需要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2013年,针对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人员的状况,学校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主任和专职实验员。此阶段的管理模式是学院、实验室主任二级管理模式,实验室的设备、耗材、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实验器材及材料的准备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准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出现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条件。此时除了增加课内的实验课,还在学期中设置了自选实验项目,由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这种实验项目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一种尝试。
3.2014年至2016年
2014年,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建设硬件的同时,也注重软件建设,如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任、导师制的实施等,这些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的开放,弥补了人才短缺的现状,吸引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学生开设实验课程。这期间增加了外聘专家指导的实验课,由各博物馆、考古所文保实验室的专家进行短期专题实验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文保技术应用的现状,也让这些文保单位的专家了解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学院针对新的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上,也提供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针对课题做一些创新性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1.提供课前预习时间
大多数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同一组学生又多,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只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对仪器熟悉的时间少,对实验内容理解得也不够深刻,往往实验做完了,并不理解通过了哪些实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仪器,而且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2.提供课内没完成实验的课余补充时间
由于近几年学生的扩招,实验室仪器的数量不能保证让所有学生都能操作,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内容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或动手能力太差等原因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来解决。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文物保护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各种材质文物的分析、修复、保护,需要有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演示及讲解,而这些人员往往在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工作,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培训和指导。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而选做实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以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综述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时间、设备和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能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该学院实行导师制已经有近4年时间,导师制是指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制度,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个别指导。开放实验室这一制度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三、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构想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要适应实验室的功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效果。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有效解决开放实验室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
1.管理理念
通^开放实验室使所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2.管理系统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系统为学院、实验室的二级模式,设实验室主任1名、专职实验员1名、文物与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10名。“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员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调配、维修、维护及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指导实验课的能力。要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目前的人员配置还是不够的,特别是专职实验员的配置,也可招聘本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考试培训合格后担任实验员,负责一部分工作。
3.管理方法
按照开放实验室功能定位,分成四类开放模式,配合相应的管理方法。
(1)实验课提高型。
①_放对象:侧重低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内时间没完成的课程内实验,由学生申请,自行提出实验方案,经批准后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由高年级学生实验员进行指导,监督仪器、药品的使用。
(2)科技活动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学生申请、有指导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实验活动,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3)研究型。
①开放对象:侧重高年级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研究型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创新性实验,依托于学院的导师制,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项目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出计划,独立完成。经批准后有序安排实验时间,有教师指导,并完成实验报告。
(4)能力与人文素质提高型。
①开放对象:全体本科生。
②管理方法:由实验室定期邀请文保、文博专业的专家做专题实验,学生自主申请,经批准后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有序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4.管理制度
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教师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5.管理的工具
(1)实行开放实验室准入制度,引进门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准入考试通过,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技术、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基础知识;二是通过考试后,学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实验室门禁系统协议,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便于管理。在学院网站上有实验室的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
(2)登记制度。一是实验室的使用登记,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等;二是物品使用登记,包括使用仪器、借用仪器、耗材、保存实验样品等。
6.管理的程序
(1)领取实验申请表,填表,审批;网上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填表,审批。
(2)预约。实验室根据预约人数、实验条件,安排学生实验时间。
(3)实验。学生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实验。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如有损坏按章处理。
(4)成果。学生做完实验必须交实验报告或实物,指导教师应对其成果做出评价。
(5)总结。每一学期,实验室应对开放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1.征文范围:①中药化妆品、中药美容产品、养颜药膳、外用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②中药在药浴、外敷、香薰、灌肠、内服排毒中的应用研究;③中医各种诊疗方法在美容、保健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④中医美容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⑤中国民族医药及世界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在美容领域的应用研究;⑥中医美容人员资格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及课程设计;⑦中医美容行业标准化方案研究;⑧美容院中医服务项目范围研究与限定;⑨中药化妆品、中医美容仪器、中医美容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2.征文及参会要求:①未正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②稿件篇幅在30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附400~600字中英日文摘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③论文请发送电子版,邮件以“作者姓名+马来西亚会议”命名。收到必复,若无,请与我部联系,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④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1月18日,请自血因私护照并填写出国人员情况表;⑤费用:论文翻译费300元,报名费每人500元,因故不能成行者报名费不退。
3.省略
第五次国际传统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筹委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
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
第二轮通知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将于2010 年4月8日~10日在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举行《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第5 届“三优”评选的颁奖仪式。参加本次研讨会可获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 分。会议将邀请美国杜克大学Virginia Flowers Baker 骨科主任、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JBJS)董事长James Randolph Urbaniak 教授、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aedics 杂志主编Vincent D. Pellegrini 教授和总医院骨科王岩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李子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王坤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王义生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1.会议内容:①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②股骨头坏死研究新进展;③表面置换与保留股骨颈的人工关节置换。
2.省略,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28-85422431;截稿日期为2010 年3 月15 日。优秀稿件将优先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正式发表。欢迎广大骨科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及在读研究生踊跃投稿及参会
3.报到时间:2010 年4月8日(8:00-20:00);报到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
4.会议时间:2010 年4月9日~10日;会议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会务费:800 元。
5.省略;燕晓宇 13671725441,E-mail:。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护理美学、综述、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并将继续增设美容医学焦点研究专栏。本刊为全彩铜版印刷,图文并茂、内容涵盖面宽、信息量大、理例兼容、实用性强,是从事美容医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必备读物。
2010年征订工作现已开始,定价15元,全年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编辑部亦可直接订阅和投稿,地址: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E-mail:zgmryx@163.省略。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
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
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亚韩国际医学美容医院承办,总医院、湖南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协办,会议定于2010年6月3-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大会期间还将举行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和第二届“医学美学艺术展”,颁发第四届“学科贡献奖”。举办本分会各学组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手术演示等活动。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全国Ⅰ类学术会议,也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Ⅰ类学分。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如下。
1.征文内容:学科建设:①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前景;②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方向等; 美容外科学: ①美容外科程序标准化探讨;②面部年轻化、面部轮廓美容;③吸脂、美容;④常见美容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 美容皮肤科学: ①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技术疗效评价;②损容性面部皮肤损害及修复;③化妆品与皮肤美容科学等; 美容牙科学: ①牙齿正畸与面部轮廓美容;②牙齿修复美学;③种植牙美学;④牙齿色彩学;⑤牙周美容等; 美容中医科学: ①中国针灸与中胚层疗法的关系探讨;②黄褐斑中医药治疗进展;③中医抗衰老;④中医减肥等;美容医疗技术: ①色素沉着性皮损的光学治疗回顾与展望;②血管性皮肤病激光治疗进展;③无创嫩肤除皱技术的评价;④局部注射美容技术;⑤文刺与祛文刺技术的安全性;⑥美容术后护理效果的评价等;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人文科学: ①中国人的美容心理评估;②美容心理,美容医学心理学;③中国人面部轮廓特征的美学探讨;④各类艺术形式学;⑤医学审美教育;⑥美容医学伦理等;⑦美容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相关法律问题;⑧美容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定性与处理等。
2.征文要求:①文体形式不限,论著、综述、评述、个案等均可;②来稿请寄500字以内的摘要1份;③投稿方式,一律采用网上投稿,网址:省略.省略;④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4月30日(录用与否恕不退稿)。
・消息・
《中国美容医学》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国内外读者可以在:省略、 省略、 zgmryxzz.省略等网上查阅、下载《中国美容医学》全文。其中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同时收录中外各类医学期刊近百种,可查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院管理等医学论文资料。欢迎登陆查阅《中国美容医学》,并欢迎国内外作者读者积极投稿!
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邮编:710043,联系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投稿E-mail: 。
・告作者读者・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关于中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要求
本刊中的论著文稿正文前应附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得使用“作者”、“我们”等主语。关键词3-8个,撰写应正确选用中国医科院情报所出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内所列的词语,必要时可采用自由词语,每个词组(汇)间用逗号(,)隔开。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略有扩展以便对外交流。英文摘要格式要求:文题首字母为大写,作者需要全部列出,姓名及省、市名用汉语拼音,姓氏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文题及单位用英文书写英文关键词均小写,不能使用缩写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序一致。
希望作者读者在投稿或(和)修改稿件时,按上述要求认真补充完整,并注意规范使用医学专业词汇。
版权转让声明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收到编辑部发出的稿件回执时签署《论文投送介绍信》,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并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请选您亲自阅读过的最近5年以内发表的文献(经典文献除外),序号请按正文中引用先后排序,并与原文仔细核对、在原文以相同序号标注。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如果参阅的是期刊其书写格式为(除了虚线部分其他包括标点符号都按以下格式书写,不能缺少):
[序号]作者名(三位以内者全部列出,超过三位作者的只列前三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尤其英文文献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如“Morris PJ,BradleyJA”等). 文题[J]. 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os格式),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示例:[1]杨 瑛,顾伟英,杨彩霞,等.凡能斯提尔美容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5):509-510.
2.若参阅图书:
[序号]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页-止页.
示例: [2]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3-474.
3.若为析出文献:
[序号]章节作者. 章节文题. 见: 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起页-止页.
示例:[3]刘德伍,吕润华.抗瘢痕增生药物研究进展.见:蔡景龙.现代瘢痕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2-444.
4.若为电子文献:
近年来,牙本质粘结系统和树脂基充填材料成为牙科材料研究的热点。全世界每年有关牙科材料的研究论文多达600~700篇,其中有关粘结剂的论文占42%,树脂基修复材料的论文占38%。这些论文大都侧重于产品性能测试,而对其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较少。最近一年内,人们开始对银汞合金替代品进行认真讨论对牙本质粘结系统的成分和毒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临床研究所提供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几种常用牙科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如下。
1银汞合金
银汞合金具有耐用、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它对口腔环境的潜在污染也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Mahler和Bryant[1]测试33种不同比例的银汞合金的性能。发现在研磨其间,向银汞合金内添加1%的汞,可大大减少高铜银汞合金的微漏,关增加其固位性能。研究表明,汞释放可由咀嚼食物或香糖而加重。Sallasten等[2]对长期咀嚼口香糖与汞释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测定18例长期、大量咀嚼口香糖者与19例对照者血清与尿中的汞浓度,发现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银汞合金除释放少量汞之外,在某些病人,口腔软组织与银汞合金充填体长期接触可产生苔藓样反应。这类患者改用其它充填材料后,95%明显改善。改用金冠者,病变得以治愈。
2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增加树脂的抗磨损力,并提出几种磨损测试方法。Winkler等应用一种简单测貌仪,测定充填体边缘的高度变化,认为这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好,优于其它评价方法,尤其直接评价法。但由于复合树脂的磨损机制、类型在个体间不尽相同。因而这些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均有限。Venhoven等对几种实验用复合树脂的成分进行检测,包括填料负荷和颗粒大小,发现如填料排列足够紧密,可保护树脂免遭食物纤维的磨损。
临床应用复合树脂时,主要考虑其粘结性能,有无残余应力,聚合性能,有无空隙或边缘缺损,治疗后是否产生过敏症状。
3粘附剂与粘结剂
近年来,新的牙本质粘结系统不断出现,大多数新型粘结系统的成分种类均减少,或为调理剂与预处理剂相结合。或是预处理剂与粘结剂相结合。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简化粘合过程,并探讨产品形成的混合区性质及检查方法等。
各种粘结系统的预处理剂均能渗透至牙本质表面,但所形成的混合层形态各具特征。混合层的形态及位置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如何,尚不明了。
混合层的形成依赖于预处理剂对牙本质的湿润,调理剂的搅拌也会影响粘结性能,用磷酸酸蚀时,湿润牙本质比干燥牙本质的酸蚀效果好。某些窝洞消毒剂也影响粘结剂的粘合力,洗必太则无此作用。
4裂隙封闭剂
几乎所有封闭剂都是无填料树脂。过去几年内,玻璃离子粘固粉曾被用作封闭剂,但因固位不佳,质地脆弱,成功率有限。Winker等比较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的固位情况,发现1年后两者的脱落率相当,但树脂的总保持率较高。
5水门汀
由于新的粘结材料和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水门汀的研究趋于减少,但现行的大量修复体仍沿用传统水门汀进行固位,Margerit等对封闭用磷酸锌水门汀的成分进行测试,样本取自27例修复体拆除后的病人牙面,采用X线衍射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水门汀中测出的成分有ZnO,非晶形磷酸锌,水和四氢磷酸锌晶体。磷酸锌晶体见于92%的样本中,但在刚调制的水门汀中没有。作者认为,用过的水门汀不同于新调制的粘固剂,但其终末相产物的远期稳定性十分优良。
6玻璃离子水门汀过去几年内,人们对各种玻璃离子粘固粉中氟释放的相对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氟释放对于减少龋患可能没有作用或作用极小。Demoor等对几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氟释放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延长,氟释放减少。治疗后1~2d氟释放最多,其后28d渐少,远期氟释放浓度甚低。Peters等以Dyract治疗55例Ⅰ、Ⅱ类乳牙,随访一年,应用M-L磨损计分法评价磨损程度发现充填体面平均有190μm的磨损。
根尖周病变造成的根周骨缺损 是患牙后期修复与充填的禁忌之一,良好的根管治疗对于复杂的根管外形及多个副根管周围的病变所造成的骨缺损,并不能有效的恢复根周骨组织,而骨和骨代用品移植的疗效也不能让人满意,在国外有大量应用膜技术治疗根尖病变的研究,但其对根尖外科术后的骨愈合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根尖外科手术后骨愈合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02月,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牙体牙髓科、特诊科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年龄不限;无全身系统病史,口腔卫生良好,病变区无明显咬合紊乱及外伤史。植骨材料选用天津瑞达国际产异体骨诱导活化材料(OAM),胶原膜应用福建博特BME-10X胶原膜及北京清源伟业脱细胞真皮基质(ADM)
(二)实验对象纳入条件
完善的RCT(根管治疗)、根尖仍然有较大骨缺损的单根牙,牙周探診不能表明根尖病变与牙周有交通,PD≤4mm生物论文,病变大小介于4~10mm间。根尖对应牙槽脓肿、瘘管持续4周以上(RCT后)。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
病例分组
实验组:GTR(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植骨;
对照组:植骨术;
手术方法
牙周手术准备,位于根尖处行半圆或三角切口,术中根尖部截根约1.5-2mm去除病变根尖,如有病变位于根尖以上、以该区域对应根尖处为截除位置, 已形成根端囊肿者完整摘除,根尖外科用反光镜下预备根管,反复用庆大霉素液冲洗,银汞充填材料进行倒充填。植入人工骨OAM,在膜治疗组于人工骨表面覆盖可吸收膜(BME-10X或OAM)。术后加压包扎,服用抗生素一周以防治感染,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检查临床情况,拍摄x线片检查骨愈合情况。
统计方法:数字化成像术前后对比
(三)结果
共收集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术中应用膜技术的为(BME-10X者8例、ADM8例)14名,其余为对照病例,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 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根周骨质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术后6个月比3个月的骨缺损修复均有明显增加,且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表现上,患牙的松动度和瘘管情况都显著改善, 但两组间对比未得出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实验组中,应用ADM组较BME-10X应用病例者成骨时间及骨密度有所不同,ADM应用者成骨时间短,与周围骨密度相近时间短。
术前术后6月
(四)讨论
膜技术最早应用于牙周病所致骨缺损的牙齿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Parashis等对膜技术在牙周病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中,通过数字成像硬组织的改变的评价,认为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治疗中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膜可明显改进骨内袋缺损 [1]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Sallum通过动物试验评价膜技术对牙周病损治疗的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在降低牙龈上皮退缩和促进结缔组织增生方面生物性可吸收膜有积极作用,但是没有发现在骨反应方面有差异【2】。Mastromihalis 等应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3】。通过本研究对根尖手术中骨移植和引导组织再生治疗后根尖和牙周的愈合的术后12个月后的随访发现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治疗根尖病损的应用中得到了根尖和牙周的良好治疗效果,并做为根尖外科的附加治疗手段。对使用或者不使用引导性生物吸收膜进行的根尖手术的研究中,通过测量根尖周骨组织密度的改变,来评价不同时期根尖手术的骨缺损治愈率。对46例非手术的根管治疗失败,并且有根尖病变的患者进行根尖手术。研究对象的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生物论文,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用数字化成像和可提供数字化评价骨愈合的骨密度测量率来对比术后即刻成像和3,6,12个月复查时的成像。结果显示在使用引导性可吸收膜和不使用膜的病例间愈合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应用不同的膜技术,Simion M【5】与Edward B【6】研究发现,ADM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牙槽骨的再生。Froum S【7】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骨替代材料是什么,用ADM比用聚四氟乙烯膜均有利于骨愈合。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和一些国外学者相似的研究结果,即可吸收膜的应用并不能显著提高根尖病变的骨愈合,但这一结果因为试验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对根尖病变大小的测量中,虽然采取x线片密度目测及减影,但对形成骨密度及成骨速率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测量方法,其在临床中亦无实际的临床价值,但仍可做动物试验予以证实。应用ADM亦显示获得的成骨量及成骨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ADM作为新兴的膜替代品,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
膜技术的应用对根尖病变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在植骨术中没有显著意义,但是ADM的应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Parashis A, Andronikaki-Faldami A, Tsiklakis K et al, Clinicalapplication of a new bioresorbable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device: caserepor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Aug;18(4):389-402.Sallum EA, Sallum AW, Nociti FH Jr et al, New attachment achieved by 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using a bioresorbable polylactic acid membrane in dogs. Int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Oct;18(5):502-510.
3.Mastromihalis N, Goldstein S, Greenberg M et al, Applications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in endodontic surgery. N Y State Dent J. 1999May;65(5):30-2.
5.Simion M, TrisiP, Piattelli A. Vertical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a membrane techniqueassociated with ossointegrated implan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4,14:496-511.
6.EdwardB,Fowler,Lawrence G.Breault.Ridge Augmentation with a Folded Acellular DermalMatrix Allograft:A Case Report[J].J Contemp Dent Pract,2001,2(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