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8: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文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文化论文

篇(1)

2文化旗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旗舰项目是指一个地区最能体现该地方文化特点,展现地区文化核心特征的建设项目,它以都市文化的凝聚力为发展先导,同时促进多个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文化工作者工作机会,连带促进其他消费产业的提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旗舰项目的带动力量,以多个文化设施的建立,以及文化活动建设和开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旗舰项目的功能是将文化活动和不动产计划、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打造成功的市场效益。在时代创新技术发展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富于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带来全新的文化展示形式,与众多产业产生交集,当前以文化创意为主导建设动漫和创意文化产业园等热潮在众多地区兴起,但是如果能确实理解文化产业融合的内涵,打造文化旗舰,可以在更高层次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推动产业集聚上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篇(2)

随着经济发展,一方面开发成本逐步的提高,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市的产业结构要不断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有一些传统的工业,由于成本上升产生转移的需求。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是垂直逐步升级的过程,横向转移的例子就如同传统制造业从日本转到韩国,再转到我国沿海的地区,再转到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过程,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也带来了地方的发展。制造业的生产转移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客观上给城市的整体升级带了了机会,同时由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形态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也进一步压迫劳动力密集、高污染、高消耗的制造业逐渐退出经济主导地位,让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的主导产业提供了机会。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通常意味着老式产业的更新换代,在传统产业的衰落或者转移下,其产业原来的资源将得到分化,或者被整合到新型产业内部,或者成为上游的设计,下游的有效策划和品牌建设,在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下,形成附加值高,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新兴技术得到了最好的推动和发展,由于原有的产业生态体系被推倒重建,新技术的发展使用得到了全新的推广,而文化创意产业通常是对新型科技接纳最高的行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也在推动产业升级上发挥着卓越的贡献。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汇总,还需要人才全新升级的相应的支持,在科技力量带动下,新生的产业不再依靠粗放式经营的工业生产模式,而是通过智力集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采用这种方式也同时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创新升级。随着当前各个产业发展的交集日益增多,创意产业也不断展现和生产行业、服务行业相互融合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创意文化产业最为核心的特点,它所蕴含的推动企业创意可以为相关产业提升自身的产业链地位,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外进一步提升行业创造的利润价值。

1.2“秀”和“聚”开启文化全新演绎形式

在当前,文化产业要更好的诠释自身的地位,需要采用全新的演绎形式。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文化的载体日益增多,在当前受众面对的各种内容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一些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应用资源会发生变化。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科技资源的发展,文化的载体也要随之而改变。借用当前多维的展现方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在受众面前,例如历史、民俗、地方文化等等,都可以运用最新的媒介或者载体让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在当前国际交往增多,民族文化国际影响日益增大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全新的表现形式来承载本国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语言,可以达到全新的展现效果。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利用上,欧洲国家有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哥德堡号帆船文化的开发运用,它作为瑞典航海时代文化的象征,有着厚重的历史韵味。瑞典通过仿制这艘古帆船,再以环球巡游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一方面对本国文化进行了宣扬,同时也推广了相关产业。“秀”作为对文化效果展现的一种说法,即是说运用科技手法,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全新演绎,特别是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在旅游业、展览业、表演行业等行业当中,而这些“秀”的表现形式,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创新,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之外,同时还可以对创新文化进行发扬。“聚”是指将多种文化展现形式融合在一个项目当中,对受众进行集中表现,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中,有主题公园、中央文化区、文化艺术节等各种“聚”的内容,而多种模式的展现,也给文化的展现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模式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

1.3文化旗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旗舰项目是指一个地区最能体现该地方文化特点,展现地区文化核心特征的建设项目,它以都市文化的凝聚力为发展先导,同时促进多个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文化工作者工作机会,连带促进其他消费产业的提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旗舰项目的带动力量,以多个文化设施的建立,以及文化活动建设和开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旗舰项目的功能是将文化活动和不动产计划、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打造成功的市场效益。在时代创新技术发展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富于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带来全新的文化展示形式,与众多产业产生交集,当前以文化创意为主导建设动漫和创意文化产业园等热潮在众多地区兴起,但是如果能确实理解文化产业融合的内涵,打造文化旗舰,可以在更高层次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推动产业集聚上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篇(3)

1.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伦理化倾向与有机性并存理学在湖南的发展主要是由湖湘学派完成的。湖湘理学源于周敦颐,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宇宙图解《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把整个宇宙当作单一的有机体,“极”被认为是有机体的中心,是世界中轴线本身,但任何一个特定的部分都不能被认为居于控制地位。朱熹在继承前人理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世界本原探讨归于“气”和“理”,他认为这两个术语代表了基本自然世界中物质和非物质的因素。朱熹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4]朱熹的理气之分可以看作是周敦颐阴阳两极思想的延伸,但他和周敦颐一样,并不把理气对立,而认为是一体浑成,“理未尝离乎气”。([5],pp.32-33)因而认为其存在着有机整体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李约瑟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最好把“理”译为“有机体”或“有机体原则”,表示宇宙的组织原理。[6]如果因为朱熹的有机论倾向就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那又有些牵强。朱汉民就认为,理学家提出的诸如无极太极、理气等学说,最终要证明作为宇宙本体的天理,就是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7],p.8)如朱熹就曾说“,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8]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朱熹的自然观明显地与伦理思想掺杂在一起,折射出理学中的儒家身影。他的自然观中蕴涵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规律和伦理规律是合一的或者一致的。胡宏对“天人合一”做出了新的本体论诠释,提出了“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的本体论,认为天理人欲在形而上的本体中处于同等地位。胡宏的本体论既区别于程朱遵循“天-性-心”逻辑结构的天本体论,也区别于陆王两派遵循“心-性-天”逻辑结构的心本体论,但这种本体论更加反映了天人合一自然观中浓厚的伦理色彩,这表明当时的自然观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唯物自然观,也就不会有助于认识世界的物质本性,这必然对科技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李约瑟也认为,儒家对待科学是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虽然从根本上注重理性,反对一切迷信,但在另一方面,儒家集中注意于人与社会,而忽略其他方面,使得他们只对“事”进行研究而放弃一切对“物”的研究。这对科学的进展,反而不如神秘主义。

2.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指导着道德实践与科学实践格物致知学说,初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在汉唐时期沉寂了几百年后,宋学家对格物致知学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二程认为,人心中本来有知,由于被外物所蔽,使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所以要通过“格物”或“即物究理”而获得知识,认识自己。程颐认为,格物致知是内省的功夫,是德性之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治理天下国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格物与致知的学说,他也认为,所谓格物致知,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道德之善。关于格物致知的认识过程,朱熹同意一物一物地格,积习多了后,便能“豁然贯通”。有学者认为,朱熹“求理于事物”只是“得君行道”设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0]这与二程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湖湘学派的胡宏也认为,致知的目的在于认识普遍的、先在的道德规律,而穷理致知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他在《与张敬夫》中说,“故学必穷极物理为先也。然非亲之,则不能知味。惟不知味也,故终有疑,必待人印证也。”[11]虽然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但是他并不排斥“格一草一木的理”。他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一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12]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在继承“格物致知”学说时,不仅用于指导道德实践,也用来格物理之理,指导着对自然的探索。这样,格物致知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如宋人朱中在研究潮汐中就运用了格物的思想和方法;宋王厚斋依据“一草木皆有理,可以类推”,将格物致知学说运用到生物知识的发展中。正因为如此,该词与西方“科学”含义最为接近,因而近代学者在引进西方“科学”一词时,最早是将“Science”(科学)翻译为“格物致知”。

3.书院私学成为官方科技教育的重要补充官学中的科技专科学校(如司天监中的天文历法学校)是宋代实施科技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能在官学中接受教育的毕竟是少数,更广泛的科技教育任务,仍然需要私学来补充。宋代是私学科技教育充分发展的年代,书院是私学的高级形式。长沙作为商业发达、商人集中的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也较为昌盛,这也符合“富而教之”的传统。宋代书院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被普及开来,尤其是到南宋,书院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宋朝共建书院173所,其中北宋建37所,南宋建136所,占总数的78.61%。[14]湖南书院教育发达,全国四大书院中湖南就占到一半:长沙岳麓书院和衡山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书院。湖湘学派开创者之一胡宏在担任碧泉书院、文定书堂和道山书院山长期间,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了湖湘书院教育的特色。他认为,创办书院的教育目的是振兴道学,培养有体有用的人才。并且,胡宏强调学贵力行,他认为“力行”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检验学习是否有“真见”的标志。他自己甚至亲自参加生产劳动,突破了道德践履的局限。其学生张栻秉承师训,并在其主持岳麓书院工作时将其发扬光大。岳麓书院此后一直将“务实”作为执教理念,尤其体现在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上。正因为这种学风,书院所涉及内容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伦理学科,还有自然科学;不仅对以往的科技史有所研究,还包括对科技的应用与创新的扩展。如朱熹对自然科学和音律学颇有研究,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因而他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就曾告诫学生说“:为人子者,医学、地理之书不可不知也。”

4.实学精神对发展实用技术影响深远宋学通过“天人合一”肯定了人格本体与外在宇宙本体相通,但要实现这种内与外、人道与天道的沟通,则必须通过实践。理学的实践精神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结果是诞生了实学思想,湖湘学派明确标明“务实近本”“、当昭示以用工之实”的实学宗旨。那么,他们这个“实”到底指什么呢?张栻是这样回答的“:于践履中求之。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日用常行之际,无非实用。(”《性理大全》卷四十九)。这段话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湖湘学者所说的践履是“实行”、“实践”的意思,这种实践主要是日用伦常活动,即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第二,实践与实用是紧密相关的。湖湘理学的这种务实思想对宋代长沙商业有较大影响,体现在提倡重视市场、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务实作风,以及积极实践、敬业创业的商业思想。按照《宋会要辑稿•食货十六之十二》的记录,古时长沙的潭州所辖各县商税年收入曾一度达到9.2万贯,商业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除此之外,湖湘学派的实学宗旨对发展实用技术具有深远影响。宋代自开国便外患四立,在统治者尊崇儒学的背景下,宋学家自觉树立“内圣外王”的志向,并通过教育将这种精英文化推向社会。湖南在实现“内圣外王”目标中不断发展“经世致用”的各类实业,不少行业发展水平领先国内其他省份。比如,代表着军事和贸易水平的湖南造船业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潭州能制造载米万石的巨舰,其技术水平之高可想而知。([3],p.481)此外,潭州是宋代有名的产纸地,发达的造纸业又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最终造纸业和印刷业共同推动了潭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岳麓书院在宋代刊刻有大量书籍保存至今,这是与当时造纸业的发达密不可分的。这种实学精神甚至影响到近代,一大批在政府担任要职的湖南人,如魏源、、左宗棠,在失利后率先开眼看世界,把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介到中国。综上,在古时科技最为繁荣的宋代,科学与技术作为文化形式在不断交融中相互促进发展,即使在相对偏僻的湖南地区也是如此。当然,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社会文化作为中介完成的,在湖南尤其是受到理学文化的影响。

二、湖湘科技文化的局限性

篇(4)

2、无所不在的创新意识在笔者参加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伯克利分校的讲座中,教授们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美国的历史就是开放、创业、创新,不等待不依赖。的确,在只有200年历史的美国,创新是最为强大的力量,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以创意作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产业领域,无处不在的创新意识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腾飞,影响着世界文化产业的走向。加利福尼亚自然科学博物馆坐落于旧金山的金门公园内,除了其众所周知的天文馆、非洲馆等内部单元之外,还有极负盛名的环保屋顶,展现出文化与科技、建筑等各领域的结合与创新性设计。它是被美国环保建筑委员会认可的白金级环保建筑物,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博物馆,从空中俯瞰,其圆形的屋顶就像巨大的绿色冰淇淋凸出地面,确保了整个建筑采光、通风、隔热的优良。

3、无孔不入的技术介入美国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团队,创造了卓越的技术创新成果,且几乎以同步的速度在文化生产领域加以应用和转化。这种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有机融合,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无论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还是文化消费方式都引领世界潮流。苹果手机是美国文化与科技的产品载体,它改变了传统手机单一联络的功能,运用技术手段加入了诸多创意元素,赋予了手机用户全新的体验,也随之带来了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一系列文化新业态的产生。在传统文化产业及服务中,技术的力量也不可小觑,以受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为例,手机APP软件、互动软件等的运用,丰富了馆藏文物的价值推介手段,提升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成就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物流技术、新型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全方位地影响着美国和全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激光照排、电脑特效、互联网信息交互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逐渐普及,美国文化产业在文化内容、生产、形式、消费、服务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丰硕的成果。

1、推动传统文化样态的升级与革新在高新技术的裹挟下,诸如演艺、电影电视、出版、博物馆藏等传统文化样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度出现萎缩,然而,当它们也学习利用技术手段来更新换代时,这些传统产业逐渐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好的效应和更高的利润。参访中,我们看到,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盖蒂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等机构采取数字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图像、渲染、动画等技术手段再现文化遗产原貌,对古籍图书、胶片、录音、艺术图片等进行收集整理,实现数字化保护与展现。在数字影视方面,好莱坞的节目制作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催生出高清数字电视、数字电影、3D电影等广受欢迎的样态。在百老汇戏剧等传统演艺行业,LED灯光、舞台机械等的广泛应用使文艺演出的场景布置美轮美奂,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2、加速新兴文化业态的兴起与发展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手机文化、网络出版、数字节目、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的业态,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文化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迅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辽阔。总部位于硅谷的谷歌公司,以搜索引擎的发展为核心,不断扩展其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取得经济上的极大收益。

3、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更广的境界,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处于引领和创先的地位。我们所参访的洛杉矶环球影城,其前身是环球影业的拍摄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再现电影主题的游乐公园,诸如史瑞克4D影院、侏罗纪公园、水上世界等,都是依托畅销电影的主题,加以特效的精心营造,为观众带来技术的极大震撼和全新体验,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与此同时,环球影城所进行的相关电影衍生品的制作与销售,也带动了影视产业链条的全球化营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三、启示经验

尽管美国的文化管理政策并非完美无缺,尽管某些领域里过度的技术运用削减了文化本体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瑕不掩瑜,美国在不遗余力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将会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工作带来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1、加强政策指引,健全法律保障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近年来文化建设的新命题,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企业、市场都处在摸索中前进、探寻中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并不多见。为了解决目前相关管理体制上的流弊,突破文化、科技两张皮的难题,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科技融合,包括文化部在内的各层级政府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在全社会尤其是在文化领域,营造崇尚创新、注重研发、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的良好环境。此外,还要学习美国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法律保障方面的严密、细致与全面,导流社会资金、人才、技术成果,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

2、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的自主能动性市场的需求是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与美国的创新型企业相比,中国的许多企业依然停留在拷贝、山寨的低端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成果的转化吸收再利用的能力不强。文化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引导、平台对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市场灵敏度,捕捉市场需求,创新文化样态,拓展传播途径,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与品质,使之成为文化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也可以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倾斜与帮扶,促其良性发展。

3、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载体建设人才是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既懂技术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极为缺乏,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加强文化科技载体建设,通过认定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工作,加快人才培养计划,多措并举培养适应多种产业环境需要的文化技术人才、数字软件开发人才、媒体产业管理人才等。

篇(5)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与目标定位

第一,瞄准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前沿科技与发展导向。了解美国、日本、北京、上海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技术战略和最新发展趋势,了解他们的重点技术是什么,在这些重点技术方面,我们国家、我们省发展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企业和公司在做,瞄准目标,查找差距,提高科技能力。在文化产业发展导向上,涉及到文化产业是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利用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业态等问题,我国基本都是科技导向,通过科技创新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日韩等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则是内容导向,根据文化产业内容的发展需求去引导科技创新。我省应瞄准文化产业技术前沿,抢占文化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打破文化与科技之间的传统部门界限,将文化产业部门的科技需要纳入科技发展整体规划中,同时重视文化内容的挖掘、开发与展现,重视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创意,因为没有科技,很难形成高端文化业态,而没有文化,再高超的科技产品也只是空有一副躯壳而已。第二,提高文化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目前,国内外成功的文化企业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其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增强竞争力、开拓新领域,如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自主研发拍摄系统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原创动漫实现了动画无纸化、规模化生产,《熊出没》进入国际市场。相比较之下,河北省成立了文化产业园、动漫基地等,在文化与科技结合方面,主要是科技化的文化产品,也就是多以利用科技、文化网站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文化产品的建设与传播,如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进行河北文化的宣传;而文化产品的科技化程度,即通过提高文化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来提高其质量与占有市场,这种类型的文化产品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第三,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

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方向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上,它主要特指的是通过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其好处是数字内容可以对传统文化产业链进行延伸,比如现在从图书到电视剧、电影、动画、游戏,它都可以实现延伸,也就是说所有传统产业都可以加上数字化的色彩,而且一旦实现数字化,会大大加速品牌的形成并扩大知名度,曾经利用3D技术改编的经典电影一度占据票房冠军宝座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而某些游戏品牌的成功又提醒我们注意另一种产业链延伸模式,这些游戏不仅适应科技发展成为热销的手机游戏,也是全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一般有庞大的产业链,包括玩偶、服饰、书籍、饮食、主题乐园等。而河北省的文化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文化产业虽已发展但速度和质量都亟待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面临挑战;河北文化产业的衍生品,单就动漫产业来说,远未跟上动漫业的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

1.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双重化”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内容产业、传媒与平台产业、延伸产品和一般文化制造业产业三部分。其中,内容产业主要体现了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如日韩等国就非常重视文化内容与地位,以内容为导向,根据内容的发展需要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传媒和平台产业则获利较多,而且由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需要注重转型与创新,所以目前我省文化产业中的科技运用主要集中在平台建设上,但是随着平台产业的技术支撑不断进步和发展,势必会出现文化内容上的弱化现象,因此不能因为平台发展而忽略内容产业的发展要求。为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和世界发展趋势,应探讨“双重化”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内容和平台的统一,即内容和平台并重或同步发展的模式。

2.重视文化产业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现今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大多秉承一致的观点,即提出并非只有推向市场的文化活动才属于文化产业,强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我国2012年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界定,既与国际一致,也符合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于文化资源不胜枚举的河北来说,还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处于可听不可看的状态,开发与保护等各环节还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或者处于原始的待开发状态,或者目前已经开发的也多是初步的、浅层次的,难以形成文化产业规模,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河北省来说,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文化资源,不仅需要高起点的运作和经营性、开发性整合,更要重视对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但是再利用不当可能会有损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因此,科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应抓住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的机遇,实现文化遗产从文化文本向文化产业的转变,实现优秀文化的信息化展示与保护,发挥科技对自然、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作用。

篇(6)

1.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不全面

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文件,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倡导这项活动,但是对相当多数的师生而言,科技创新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中,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鼓励创新、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在一些高校中还明显存在。一些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获奖而活动,其实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活动的教育意义所在;将科创与专业学习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是很缺乏的,这就导致科创活动与教学活动连接不紧密、教师和学生对科创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科创活动影响学习,妨碍专业发展。因此,端正思想态度,树立科学的科创工作理念是开展科创工作必备的前提条件。

2.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不足

学校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这包括教师、设备、场地、经费等。其中,精力投入不足是专业教师指导科创活动的时较为突出的问题。拿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来说,学生设计一项创业计划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需要不同教师从多方面对其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指导。但目前,许多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没有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一方面,这是由于部分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验很欠缺,或者根本没有;另一方面,学校在鼓励教师投身学生科创工作方面的激励政策也毫无吸引力,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在科创指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也有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学生科创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对指导学生科创工作缺乏热情和,更没有主动性和责任心。

3.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品数量、质量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大提升。但从总体看,除了极少数作品达到国家、省级奖励水平外,大部分作品的水平还比较低。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是大多数学生在科创活动中的通病,采用临时突击方式完成的作品源源不断,内容简陋,没有实效。部分作品与现实相脱离,纸上谈兵,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没有真正结合起来,相应的也就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即使个别作品存在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学生与相关企业、政府等缺少长期的沟通与连系,最终成果也无法及时转化。

二、对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社会发展战略。全面大规模的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性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人才。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科创工作意义的传播力度,让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学生科技创新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同时,科创活动也是建设校园新文化的重要源泉,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树立全新大学文化理念,提升大学文化品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2.全员参与

据相关统计,高校中参与科创活动的学生人数仅占在校生人数的5%,科创活动的初衷是育人,参与面太小就无法实现科创活动最原本的作用和宗旨。学校要广泛开展科创活动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各类科创竞赛、国家和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等,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科创报告团、大学生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弘扬宣传学生科创活动先进典型,点面结合,大力营造浓厚的大学创新文化氛围,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科创活动中。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社团参与人数多,多个专业的同学在一起,学科交叉融合,活动形式多样,对提升学生的科创思维效果明显,因此,要切实发挥社团在大学生科创活动新主力军的作用。

3.科教结合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和创业。目前与第一课堂有较大连系的学生科创作品较少,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高层次的成果更是难以找到。高校应加大对科创的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像团委、学工处、教务部门等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在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有效的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着力突出专业特色,以学科为载体,使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能与专业课程体系做到有机融合,有效连接起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时同行改革。

篇(7)

至此我们对所谓的客观性深表怀疑。如果我们说用一种纯粹的眼睛来看事物不带任何偏见的观察和记录此眼所见;现在可以确定这种现象在真实世界是不可实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客观性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就是不客观的。

那么什么是绘画真实性呢,在此我们已经知道毫无偏见的记录眼见真实是不可实现的;那么看来机械的看待物象是不对的。我们周围的世界时如此鲜活,这背后一定是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当我们在描绘一个人体时,如果仅仅是看他的颜色,解剖结构,身体比例等因素,那么你会始终感觉画出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尸体,或人偶,如果你没有注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没有感觉到一个个局部之间充满力量的有机联系;你画出的就会是一个没有生命感的东西。但如果你把握了它,即使你画的和对象相去很远;你也可以在其中感受一种真实的力量。

以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为例。木偶应是属于民间艺术,那些工匠也大都不具备获得高深学养的条件。但看了一些甘肃木偶图片,我们不得不佩服那精湛高深的艺术修养;这不是现在一般的所谓艺术家能够比拟的。那些古代的传世木偶一律极有神韵,熠熠生辉。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脸部结构并不符合解剖结构,看的出来当时制作木偶的艺人对于人体结构并不了解,五官的结构感性而简单,按照现在科学写实的观点来看就是错误的;但和现代人做的木偶比起来明显感到现代木偶一律生硬呆板,像是僵死的尸体,甚至连尸体都不是,只是一些缺乏有机生命的起码完整性的虚假拙劣的一堆散碎东西。

木偶面部表情和人物性格很大程度上依靠脸部那些意象的脸谱纹饰来烘托。所有纹饰构成一个有机的力的完整体,如同书法的抒情方式差不多。人物形象夸张概括的如此自然流畅,没有阻碍;这种真实的感觉是和客观物象的真实并行不悖的;而不是一种对物象的附属关系和简单模仿的关系。

二、如今绘画学习和创作方法反思

当写生变成一种依赖,往往扼杀了人的感受力。众所周知,当年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界最大的影响就是科学写实主义的引入,以至成为后来学院纯绘画教学的主流。而写生也就成为最理所当然的基础训练方法,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陷入不知所以的程式;使绘画可以回归到一个比较原初的起点;但这种方法如果发展成一种依赖的话就会有很多的弊端;直接导致对于绘画理解的本末倒置,为了写生而写生;或者因为写生的习作性质而忽视画面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把绘画的意义简单化为被动的描绘,从而在创作时离开所谓写实造型的技术框架就无所适从了。

再来看看写生这种行为本身。在写生之前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观察方法;据说这些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在描绘某个物体时还必须掌握这个物体的结构。比如画人时要掌握一些例如三庭五眼等基本比例和头部的解剖结构;也就是说当你在写生时,其实是在运用你获得的知识在描绘,并非是纯粹的观察。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并且在实践中熟练运用,那么就基本不知道怎么把看到的物体画出来。根据这些科学的知识准备,我们画出了科学的绘画。到这里,绘画就成为科学的附属物,或者说是科学的插图。

非洲的原始艺术之所以在现在人看来那么奇怪,就是因为那背后的知识框架和我们现在的知识框架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像非洲原始部落的人也看不懂我们的写实绘画认为这些东西和现实并不相符。

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知道写生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纯粹描绘的过程,它无非也是某种理论的实践和某些知识的运用过程。当这种框架和理论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层次时,我们的写生活动基本就是扼杀心灵的行为。

当照片和电脑变成创作的必须条件时,它们往往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由于我们对于科学写实框架的依赖,致使现在从写生过渡到创作最普遍适用的方法就是运用照片。不管怎么样,必须有一个能说明你的写实功夫的活体现出来,然后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在此并不是说运用照片就不可以;但如果这成为一种必须的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的时候就又成了本末倒置。很多时候往往是换种方式来写生;背后的精神是空洞的,苍白乏味的,人云亦云的。

现在国内的绘画专业的教学缺乏创作过程的训练,更缺少艺术思维的锻炼,大多数时候是要先拍出或先做出一个图片,再转移到绘画上去,对于那些已经对绘画有相当领悟的人或比较有天分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比较善巧的方法,但很多时候,这会使人产生依赖,并且失去对绘画独立生命的体会,绘画有自己的空间和结构的规则,这和画面上每一个哪怕最细微的部分都有关系,比如笔触的关系,颜料的层叠,色彩色调的关系,它关系到作画者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动作以至每一点情绪的变动。所有这些都将融入到你的绘画中,这和你的画面形象是否符合科学透视,解剖,等等没有关系,形象只是可辨识的符号。

但笔者并不是要把两者分裂并对立,在古代两者是没有区别的,但是自从照相术发明之后,形象被相机从绘画中抽离出来,两者变成了矛盾的东西。乃至后来艺术家走向两个极端,一派极力反对绘画性,无限放大可辨识图像;另一派坚守绘画本体语言,排斥绘画的图像效应。说的严重点造成这种分裂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现代技术。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像古人一样忠于自己的内心,根据自己的记忆绘画;主动避开这种对技术的依赖。

三、古代画家的担忧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过去被认为是很复杂的事现在可以在技术的强大力量下变得轻而易举。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很难说清;现在的人容易对科技过于乐观和依赖,而忽视了自己正在被异化的事实,机器延伸了人的各种功能,同时也取代了人的各种能力。

当年洋人的新技术登陆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辉煌文明的泱泱大国时,国人就觉得各式的科学技术只是奇技巧,让人养成懒惰的习惯。当时可能是一种保守的表现,但现在看来我们应该理解了当时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忧。

西方的现代史大致就是技术发展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透过画了格子的玻璃发现透视技术,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大师是一个自然科学的痴迷研究者,他其实只是在艺术中加入了一个非艺术的表象,开创了一个看似不断进化的过程;为美术史家编造美术史提供了一个借口。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并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写实能力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的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技术的进步不能等同于艺术的进步,而且优越的技术往往会限制人们的灵性发展的空间。技术使得人们忽视自身的能力,也无法调遣自己的潜力。为什么现代再也不能有人能像米开朗基罗那样用自己的精神建构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很多绘画蔓延着乏力空洞的影像拷贝;我们再也没有戈雅那种的想象力了吗?我们可以像过去人那样根据记忆和想象来绘画吗?只有那些沉淀在心灵里的形象才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才是最鲜活生动的想象而不是机器的冷漠记录。

照相术发明之前中外的很多艺术家都是根据记忆和想象绘画。我们中国古代的画家学习和创作是和现代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于绘画技术的掌握大都通过画谱的临摹和口诀的揣摩来达到的,而不是对着对象写生。比如山水画,他们是先学习古人总结下来的一些程式,然后把心目中的山水和画谱中的山水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自然的山水回来之后用学得的程式描绘下来。而且是按照绘画的规律来创作,这样从一开始就着眼画面本身的独立性;随着程式的熟练掌握而融入自身的情绪与学养,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会进而不断改革和完善出新的程式。

由于技术条件的局限,古代的艺术家基本是根据记忆来作画。但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局限非但没有限制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好的发掘了内心的潜力,也更好的把精神专注于绘画更本质的属性上;经营画面的格局,营造画面的空间和意境是古人乐在其中的享受。古代的山水和我们眼中现实的山水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然而我们在那些山水中能感觉到一种更纯粹的美境,那是等同于现实山水的另一种现实。他和简单描绘眼中所见空间和透视的类似照片的绘画比较,具有一种完整性,艺术的完整性,而不是一个空洞的片断的现实投影。

艺术永远是关乎心灵和观念的,他和外在的技术没有直接联系。中国画一直都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尊重人的直观感受,以科学的标准去看就是近似儿童和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用意象和审美的眼光看待自身和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无处不投射了一种人格化的精神,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只鸟。所有这些都寄予了古人的人格理想,并和个人生存状态息息相关。古代画家在摆弄着画面上的线条和看似单一的程式时,令人惊讶的运用极简的程式语言描绘出了山水人物的活生生的气韵。这种神奇的效果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

篇(8)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GreenHillsof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didthepeoplealongtheChangjiangRiversufferalotinthebigfloodin1998?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canwedotopreventsuchadisasterinthe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deerreturnto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secretis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the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the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withwaste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Fire,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例如,在教学Disneyland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2lstCentury(1999.11.3)全版刊登的将于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彩色模型图,并作必要的介绍,就能达到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可以作如下介绍:

Aftereightmonthsofnegotiations,theHongkonggovernmentstruckadealonNov.2fortheconstructionofaUS$3.55billionDisneyland.TheparkwillbethethirdDisneythemeparkoutsidetheUSafterParisandTokyoandisaimedattouristsfromtheChinesemainland----whichisseenbymanyWesterncompaniesasahugemarketforthenewmillennium.It"stobebuiltoverafive-yearperiodonHongkong’sLandauIsland.

此时,教师如能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点强的有利时机,创设“辐射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能引起学生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

1.WhydoestheHongkonggovernmentdecidetobuildDisneythemepark?

2.CananotherDisneythemeparkbebuiltintheotherplacesofChina,suchasinBeijingorinShanghai?Whyorwhynot?

这一系列问题缩短了课文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空间距离,自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又如AngkorWat一课介绍了柬埔寨通过对吴哥窟的开发与保护,使其成为柬埔寨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学生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保护和开发这一话题。让学生针对当前就圆明园开发与利用存在着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展开讨论,即部分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房地产开发商欲将圆明园开发成一个集商业、贸易、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园林,变废为宝。同时,圆明园的开发还可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另一种是以文史学家、考古学家为代表的意见,即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要让它保持一片废墟的原汗原味,以便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段屈辱史。根据这一话题背景,教师可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1.IsitbettertokeepthedesertedYuanmingyuanParkasitisortodevelopit?Whyorwhynot?

2.WhatwillyoudoifyouarethemanagerofYuanmingyuanPark?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在保持现存圆明园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主体部分开发成一个中国人了解近代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还可以划出园中一部分把它开辟成一个民俗村和拍摄古装戏的影视基地;还可以在园内建一个古玩市场,把国内外游客吸引到圆明园,做到以园养园。

三、心理近体原则

心理近体原则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AFarmingPioneer的教学时,学生不禁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此时,教师如能拿出《中华英才》画册,向学生展现一幅朴素农民的彩照,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他有何伟大成就?这一情景一定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经教师提示,学生能够猜出那位农民是被世人称为“当代农业之父”的袁隆平。然后教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Whydowecallhimthefatherofmodernagriculture?

2.Withouthisgreatinvention,manypeoplewouldgohungry,doyouthinkso?Andwhy?

3.Whatishedoingnow?

通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参与了言语实践活动,而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活动近体原则

智力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去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因此,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把枯燥的语言课变成谈经验和谈体会等的交流会。

例如,教学TheSummerHolidays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报社记者采访来自农村的学生,谈谈他们假日是怎样帮助父母进行夏收的;也可采访来自城市的学生,谈谈他们在父母上班时是怎样安排自己生活的,等等。这时的课堂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篇(9)

【关键词】ab科技;国际化;战略

一、ab科技经营现状

深圳市ab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2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8196),是国内同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ab科技成立之初,主要依靠全国各地办事处的业务员推销其产品,由于国内汽车电子检测设备制造起步较晚,而ab科技是国内首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当时,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只有少量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而大量进口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急需检测设备。因此ab科技的产品受到大家的欢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瞩目。近几年来,ab科技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市场竞争实质是实力的竞争。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国内电子行业巨头的转产和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ab科技在产品价格、营销手段、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ab科技如何走出困境,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与此同时,ab科技走国际化路线实际上是由市场格局决定的。ab科技制造的产品是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属于专业设备,不是可以大量卖的消费类产品。而我国大概拥有的车辆2000多万辆,美国约2亿辆,日本8000多万辆,国内的汽车数量目前只占世界7亿总数的3%,对于ab科技而言,97%的目标客户在国外。面对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走出过国门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更大的成长和盈利空间,从事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的可选之路。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的格局之中,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最大限度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增长机会,已经成为ab科技下一步战略规划的重点。

三、ab科技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

ab科技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融合的风险。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国外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绝不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领导参与便可以完成的,必须需要大量的从总部到运营层面的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成功,企业必须面对突破文化障碍的艰巨挑战。

(二)人才问题

与国外大公司相比,ab科技存在国际营销知识匮乏,现有人力和技术资源等在ab科技发展成国际化大公司的道路上已成为瓶颈。技术人员的匮乏,产品的缺陷,如制造不稳定、工业设计薄弱、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ab科技的国际化战略。国外制造商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透露给公司,而公司的资金有限,因此在国际市场开发过程中,ab科技仍要面对很多困难。几个oem项目已开始启动,而ab的工业设计能力、工程师的沟通能力一直不能令客户满意;如何协调工厂生产保证机械产品供应,这是从举升机产品推出以来就一直摆在面前的问题;销售额急剧增加,如何改进欧洲缓慢的支付体系,缓解总部资金压力等诸多问题困扰着ab科技,严重地影响了ab科技国际化的进程。

总之,人才问题是ab科技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障碍。目前ab科技不少海外管理人员只是有外语专长,但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难有效实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甚至还造成了公司商业风险的增加。如何迎合各国复杂严格的认证体系,如何融入当地复杂的法律体系,使当地工作人员对公司运作方式理解并接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

ab科技战略规划中指出,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x-431、举升机、四轮定位仪、拆胎机、平衡机和清洗六大核心产品的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形成ab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内,这些核心产品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和世界第一。以诊断产品为例,目前全球诊断产品每年的需求量为25万台,ab年销量已达到2万台,与bosch、spx差不多,而snap-on由于在美国市场有优势,其年销售量达5万台。据业内专家预测,由于ab已进入美国市场,并在积极开拓,加之欧洲等其他国际市场的良好表现,ab的诊断产品将在三年内达到世界第一。ab“核心产品,全球第一”的战略,意味着ab公司的经营模式由过去相对“粗放”开始向“集约”化转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ab将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对于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项目进行了削减,加大了对六大系列核心产品的投入。此举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ab科技经营的两种主要产品为:汽车诊断产品(x-431超级电眼睛)和汽车机械产品(举升机)。ab科技除了这两个产品外,就再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放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了。产品结构显得有点单薄,应着手优化产品结构。ab科技随着研发实力

的增强,应逐步将零配件和售后服务这一块的市场吃下来。与此同时,ab科技应确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驱动研发,通过对全球化技术资源的获取和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摸索出先进的研发管理模式和r&d(知识产权、标准、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之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模式。

(三)打造全球成本领先能力

从表面上看,目前ab科技竞争优势的核心部分正是低成本制造能力。但同时应该看到,ab科技的这种低成本制造能力主要得益于我国已形成的大规模、低成本的配套资源,而更底层的基础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属于区位优势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能为ab科技所用,同样也能为跨国公司利用。当跨国公司利用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这种区位优势后,ab科技的竞争能力将被极大地削弱。因此,ab科技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通过获取核心技术与提高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在研发、采购、生产、分销等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实现从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向以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为基础的全球成本领先能力转换。

(四)人力资源

ab认为:要想成为一流的公司,一定要找到一流的人才,要找到一流的人才,必须用一流的薪酬体系。ab留住人才的策略将包括:采用西方一流公司的薪酬和培训体系;成立“工程师俱乐部”,提供工程师到英国、德国等分公司常年进修机会。目前,研发仍然是ab最重要的一环,占总员工10%的研发人员,“占据”着公司60%的人工成本,由此可见研发在ab公司的重要地位。公司为充分调动开发、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选拔优秀人才,将组建“牛顿俱乐部”和“百万俱乐部”。这两个俱乐部作为群众性组织,将在各自相关的领域发挥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作用,团结大家,再创辉煌。特别是“牛顿俱乐部”,通过经常组织研发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解决各产品线的疑难问题,一定会成为公司研发人员献计献策、提高自己的园地,成为所有研发人员向往并争取加入的团队。

(五)跨文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高校科技园;科普教育;北农科技园;都市型农业;辐射带动

为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成立社会实践团”,暑假期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见证辉煌成就,践行北京精神”首都城乡社会体验日活动。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代表、中央和市属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张祖群副教授与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参加了上述活动,2014年下半年补充进行调研与电话访谈,重新补录文献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十二五”、“十三五”的转型时期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要目标是如何探索出一种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这一问题。

一、科普教育综述:如何提升大学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国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要求进一步普及科学技术教育。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经开始了。王晓红(2001)[1]提出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科学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的科学氛围,重塑大学生科学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应开设科普创新课程;廖洪元(2002)[3]等认为,通过建立现代科普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来引导大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杨东铭(2003) [4]指出高校科普现状存在一定的盲区;王欧(2003)以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部分国家农业园区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5];叶华松 (2005) [6]认为,应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题;赵大中(2006) [7]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及弘扬科学精神,应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普活动,并建立科普活动的长效机制;许志峰(2007)[8]认为应借鉴国外成熟科学素质理论和先进经验,建立大学生综合性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王宇良,沈瑶琴,戚敏(2008)[9]认为高校科普人才严重短缺、科普能力被忽视,并思考“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体,还是科普的传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术创新-中介平台-技术受体”之间关系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系统、动力机制、主要类型。

近年来很多高校启动了“高校科普工程”,其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大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业与之合作,成立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实习基地等,在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科普橱窗,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高校大学生科普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应仅仅限于从高校的视角来研究,更应拓宽研究视角,在兼顾多种效益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就应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大学科技园就是发挥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科技园与科普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大学科技园实际运作中的基础设施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务,大学科技园的专家学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软件服务,大学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的平台下,将会发挥更好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支撑,高校为大学科技园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术人才,高校的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因此,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间有紧密联系。

二、北农科技园的运作与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功能分区

北农科技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学校总投资50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了一个水电路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023亩,其中1号地373亩主要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综合服务,2号地186亩包括主要是设施果树、蔬菜园艺种植,3号地234亩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种子实验区,4号地230亩主要是特色园林花卉植物苗圃种植区。

北农科技园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践研究,增加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专业领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农科技园的园区功能分工明确,不但有种植区、养殖区,还有农产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科技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现代科技中的农产品加工的教学实践环节。科技园功能区包括设施种植、露地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对提高学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园区发展环境

北农科技园具有极强的教育职能,它不但在基础设施上满足了大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术指导和实验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师和专家、企业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实践的软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分为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三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类型[11]。管理部门对入驻北农科技园的企业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同时身兼教学厂长(主任)、项目经理、项目研发合作伙伴三个职位,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角色扮演[12],为北农科技园在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孵化、发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等创造了条件。

一个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是科技园区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外部保证,而能否理顺管理体制、兼顾各个利益主体、融合现代政府治理与现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园区能否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内部保证。北农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平均亩产值只有3000-4000元,与国内同类园区企业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发展潜力、目标与创新空间还很大(从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绩效创新,并间接影响园区创新能力[13]。只有以现代政府治理方法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为引领,培育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农业生态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动力,从而创造一流的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14]。

以小汤山农业科技园为对比,它作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从总部经济的视角来对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进行分析,将加大吸引企业入驻的力度作为解决转型发展问题的突破口[15]。8年过去了,小汤山农业科技园的转型取得了可喜成绩,而北农科技园的辐射还不够,要辐射全国,需要从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跃升到国家级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014年12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使联盟成为国家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核心平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以及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6]。作为一个北京市属的农业科技园,北农科技园应该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园区科普旅游开展

北农科技园因为区位相对优越,除接待北京市内农业高校学生在此实习以外,也欢迎其他非农业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学生到北农科技园参观体验。例如北京大学团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学生参观了北农科技园日光节能异型温室、灵芝虫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机奶牛和家禽养殖场、葡萄酒和牛奶生产加工车间、特色蔬菜种植、生态鸡场和生态奶牛养殖场等典型园区,了解生态农业,体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相关专业大学生下基层,到北农科技园进行社会服务实践。

以科技园、公园、植物园等为依托开展科普旅游已逐渐成为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坞公园、海淀公园和上庄镇举行“乐活农耕,播种希望”主题的京西御稻插秧节,开展京西稻文化推广和市民农耕体验大型活动,该活动深受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园为拓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农耕科普园,向学生展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区别,展示农业轮作、间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学机理,从农作物展示和农耕体验两方面开展农耕科普旅游,达到了极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较而言,北农科技园做得更出色。北农科技园还积极开展针对小学生、儿童的亲子农耕体验,推出农耕类、创意手工类、厨艺类、游戏拓展类、科普实践类等40多项体验活动,不同数量家长与孩子的组合可选择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欢乐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长与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学习农业知识,享受田园绿色生活。北农科技园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亲子科普旅游产品。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一家三口一天体验特价326元,若加一名儿童一家四口则是480元,每5个家庭就成团。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蘑菇基地、牛奶养殖场、有机餐厅、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荡秋等,在家长、孩子与泥土亲近活动中,增加了孩子对泥土的自然情感、对父母的亲情以及与其他小伙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亲子农耕体验推广了古老农耕文明,普及了农业科技,启发了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极大成功。当前主要有“下乡体验式农耕”和“农业进城的都市农耕”两种农耕体验方式,前者更亲近泥土,后者因为交通通达性较好、来回时间可受控,更受家长与孩子欢迎。总之,城市家长带着孩子的农耕体验不仅拉近了市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和人与土地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是践行一种“人本、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统筹城乡、追寻绿色田园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19] [20]。

三、结论与建议

北农科技园以种植、养殖、加工、循环四个产业平台为基础,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结合,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一种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科普教育职能、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之在中国诸多农业科技园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北农科技园良性运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础

北农科技园对生态猪场、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生态养鸡教学示范场、农业种植、园林果艺等生态养殖和培育技术的运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殖技术的辐射作用。科技园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势指导生态养殖及农业种植,运用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及种植技术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专门从事养殖和种植的人员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鸡的教学示范场,鸡场以“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为出发点,建立了统一品牌、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鸡场,对养殖区、种植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创造性地把现代化鸡舍建设和农业设施相结合,在保障鸡蛋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机鸡蛋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可持续生产。生态养鸡,是指在动物福利思想指导下,把鸡放养在果园、山林和菜园,让鸡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生产。鸡群能够享受到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有广阔的活动场地,符合鸡的喜好,有利于鸡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养殖出的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性杂、耐粗饲、节省粮食、易于管理、体型清秀、黄羽或黑黄相间羽色、柴鸡特征显著,鸡蛋品质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牧场的占地面积是50亩,最大容量是120头牛,牛的品种主要是荷兰牛和本地牛,学名叫荷斯坦牛,俗称黑白花牛。牛场设计风格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建筑风格,在牛棚内部安装了风扇、喷淋、自动喷射系统、TMR的日粮搅拌机等基础设施,并装有阿拉伯挤奶系统,牧场采用的是科学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都是机械化的。整个牛场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并且管理比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运动场,而且配有音乐和自动挠痒的设配,牛用过餐后可以出来散散步、听听音乐。北农科技园对牛奶质量也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只要扫描牛奶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从哪一头牛身上挤出来的、这头牛吃的草生长在哪里、挤奶工人是谁、配送员是谁、牛奶的营养价值多少等多重信息。这种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对专门从事养殖业的人员起了模范作用。这种生态养殖的产量很高,每头牛每天平均产量大约是四十公斤,产下来的奶被直接运送到乳制品加工车间进行加工生产。这种集养殖、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是一种示范的典型。

(二)对扩大科教职能的建议

北农科技园科普的辐射作用未来将表现在三方面。

1.北农科技园将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与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科研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大学学生的科普能力,实现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2.科技园内的企业及其员工的企业辐射功能。科技园实现了将其科技成果和运作模式辐射给科技园里的企业,提高企业对科技应用的观念和科学的运作模式的思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观念和科技思维,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普能力。

3.北农科技园可以将其与运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职能辐射给周边的企业、高校及中小学。从事养殖、种植的企事业,可以参照北农科技园的运作模式,应用科学技术从事生态养殖及种植,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科普能力。周边的高校中小学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到北农科技园参观实习实践,增加科普见识,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学生的价值体系当中,提升学生的科普观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普素质。

所以从国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质和能力方面来看,可以把北农科技园的这种运作模式看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的载体[21]。未来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农耕旅游体验活动将开展得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北农科技园后期发展应该在高层次研究平台上下功夫,重点增强其科普教育的辐射功能。在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对自己未来转型发展正确定位,扬长避短,与北京其他科技园区保持良好“竞合”关系。北农科技园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科技运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小,在以后的运作与发展中,应加强高校、政府与科技园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给各个利益主体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22]。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开设科普创作课程邹议[J].福建师范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华,邱煌明.高校科普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学院,2002(3):48-49.

[4]杨东铭.高校科普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J].宜春师专学报, 1998,(4):86-88.

[5]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理论、模式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吴文良,2003:1-127.

[6]叶松华.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5,(6):169-170.

[7]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报学院(社会工程版),2006,(3):45-48.

[8]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瑶琴,戚敏.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蒋和平,2007:1-174.

[12]程桔华.北农科技园:全产业链突围[J].中关村,2014,(1):38-39.

[13]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14]翟文华,周志太.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张新伟、陈建成,2007:1-158.

[16]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农机,2015,(1):6.

[17]何健勇.乐活农耕 播种希望 海淀区举办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节[J].绿化与生活,2012,(6):2.

[18]高瞻,谭远军,莫亚鹰,等.农耕科普园的建设与效果评估[J].北方园艺,2013,(3):197-200.

[19]王秀艳.人本、生态、和谐――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北京农业,2013,(23):26-29.

上一篇: 大一化学论文 下一篇: 高职教师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