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脏健康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发现:
PM2.5可致心衰
美国心脏学会在《大气污染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的更新声明》中指出,1999年~2002年,PM2.5增加10?g/m3,同日心衰风险会增加1.3%;而1986年~1999年,PM10增加10?g/m3,同日心衰住院率增加0.7%。为什么空气污染会导致心衰的发生率增加呢?专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的大鼠会发生肌球蛋白重链异构改变,导致心肌肥厚标志物升高、心室负性重塑,使心脏收缩功能储备降低、舒张功能障碍;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亦下降;心脏发生早期心衰样表型改变。这一实验通俗来讲,就是长时间大量吸入空气中的PM2.5以后,会让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能力下降,会导致心肌肥厚,心室重构,而这些都是心衰的表现。
心力衰竭:
生命的绊脚石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台水泵一样,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一旦发生心衰以后,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减弱,心脏的“泵”的作用就会发生故障,不能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泵出去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胸闷喘促、尿少浮肿、疲劳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患者活动后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严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近年来研究发现,心力衰竭从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损以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该病的根本在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
以一顶四:
让患者不做“药罐子”
心衰发生后,除了那些症状令患者痛苦不堪,还会面临一大痛苦,那就是从此变成了“药罐子”,需要大把吃药。患者需要服用强心药来激发心脏的舒缩功能,服用利尿药来消除水肿,服用扩血管药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常常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等四大类药物联合应用,每天要吃八九种,甚至十几种药物。
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作用,同时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减少心室重构的效果,拥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标本兼治的治疗优势,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胸闷气短、夜睡不能平卧、浮肿等症状,让患者不再做“药罐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证实,该药组方中所含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中配伍的益气养心药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配伍的活血通络药和利水消肿药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消除心脏络脉中停滞的瘀血和痰饮,可使心衰增大的心脏缩小,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因此,该药治疗慢性心衰可以一药顶四药,标本兼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脏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 以老年患者最为多见, 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 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1]。作者旨在联合应用血浆BNP与CRP两种检测手段,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22例, 女29例,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63.5±10.8)岁。另选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0例, 女26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4.1±11.1)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研究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对照组对象均健康, 未见心脏及心血管疾病;③本文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恶性疾病者;③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 2 方法 本研究所有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取肘部静脉血4 ml, 加入抗凝剂, 低温冷藏保存待检。其中2 ml以3500 r/min离心, 取血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NP;另外2 ml不做抗凝处理, 在血液凝固后将血清分离出, 使用特种蛋白仪检测血清CRP, 采用免疫比浊法。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医学检验论文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BNP、CRP水平比较 研究组CRP与BNP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30.59, P<0.01)。见表1。
2. 2 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CRP水平比较 心功能分级
越高(病情越严重), CRP、BNP水平越高, 不同分级之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47、10.511, P<0.01)。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心血管病变到一定程度后, 心肌收缩力会出现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不能满足机体细胞代谢需要, 从而出现一系列心脑血管症状和体征。
BNP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 尤其是心脏, 以右心房居多。血浆中的BNP主要来自于心肌细胞的分泌。当心力衰竭引起心室壁张力和心室压力负荷增加时, 大量BNP合成后分泌入血, 发挥生理作用, 促使血浆BNP随着病情加重而显著升高。临床研究显示[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增加, 而BNP水平可随之显著提高, 二者呈正相关。CRP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活性等作用, 在健康人血液存在极微量, 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损伤的心肌细胞膜大量出现, 与CRP结合后, 会激活补体、启动凝血系统, 从而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4, 5]。因此, CRP一直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
本文研究显示, 研究组CRP与BNP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30.59, P<0.01)。说明CRP与BNP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指导性意义。心功能分级越高(病情越严重), CRP、BNP水平越高, 不同分级之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47、10.511, P<0.01)。说明CRP、BNP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发生程度。
综上所述, B型钠尿肽与血清C反应蛋白均能很好地独立预测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但二者联合运用, 可更加客观反映患者心脏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异常,即粘连、增厚、变硬、挛缩等,从而引起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目的 讨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 对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内科护理。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内科护理可以避免病情更加严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内科护理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异常,即粘连、增厚、变硬、挛缩等,从而引起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热所致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其次可见于动脉硬化及老年性退行性变所致的瓣膜钙化、增厚。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亦能见到。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较少被累及,而肺动脉瓣病变极少见。 一、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瓣膜病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多发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约1/3病人无明显风湿热史。二尖瓣受累是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占95%~98%,其次是主动脉瓣,占20%~35%,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分别为5%及1%左右。二尖瓣狭窄又是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常与二尖瓣狭窄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由于炎症、变性、退行性变等,瓣膜缩短变形,产生关闭不全,从而导致主动脉内血液在舒张期反流入左心室,使左心室扩大、肥厚,久之可发生左心功能不全。另由于舒张期血液反流回左心室,可引起外周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主要脏器如脑、冠状动脉等灌注不足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四、主动脉瓣狭窄 由于主动脉瓣交界处粘连、融合,使瓣膜开放受限,引起狭窄。正常成人主动脉瓣口面积均大于3.0 cm2,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时,临床可以代偿;当面积小于1.0 cm2时,才可能出现临床表现。主动脉瓣口狭窄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因而左心室明显肥厚,久之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因左心射血受阻,左心搏血量减少,使脑动脉、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临床出现相应症状。 【主要护理措施】 1.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加强病人抵抗力。为减轻心脏负担,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少量多餐。 2.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预防便秘,避免屏气用力动作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乐观。 4.定期测量生命体征,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以及风心病房颤病人脉短绌的变化。风湿性心瓣膜病可因风湿热的反复发作而加重,故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风湿活动的表现。 5.加强对心瓣膜病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协助医生处理。风心病病人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护士应评估病人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右腹部不适、下肢肿胀、尿少等心力衰竭的症状,检查有无肺部湿??簟⒕本猜雠?拧⒏卧嘀状蟆⑾轮??椎忍逭鳌6杂谛陌昴げ『喜⑿姆肯瞬?牟∪耍?ψ⒁庥形尢逖?范?鏊ㄈ?谋硐帧4送猓?陌昴げ颊呋箍刹⒎⒏腥拘孕哪谀ぱ住⑿穆墒С!⒎尾扛腥旧踔菱?赖龋?鱿稚鲜霾⒎⒅⒂Σ扇∠嘤Φ闹瘟啤⒒だ泶胧? 【健康教育】 1.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防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摄钠过多、便秘等因素。心瓣膜病病人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而感染又可诱发心力衰竭,病人应注意通过饮食、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 2.协调休息、活动与工作 瓣膜损害影响心脏功能,使病人耐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限制。患者应接受已患心脏病,结合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且制定合适活动量及工作量。因心瓣膜病是慢性疾病,护士还需教育病人家属,使他们理解病人的病情并给予支持。 3.坚持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 心瓣膜病病人服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衰,如地高辛。心力衰竭是心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死因,应告诉病人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注意事项。 4.预防风湿热反复发作 病人应尽可能改善居住环境中潮湿、寒冷等不利条件,以免诱发风湿热发作。风湿热的发生与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病人应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病人接触,有龋齿或牙周炎应积极治疗,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
[1] [2]
炎、咽炎应立即用药治疗。 .风心病病人中约/为女性病人,其中部分处于育龄期,患者心功能尚处于I级或Ⅱ级,可以妊娠,但需做好孕期监护;心功能Ⅲ级、Ⅳ级的妇女,则不宜妊娠,以免孕产期心脏负担进一步增加,造成生命危险。 心瓣膜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①瓣膜病变的程度;②并发症,如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等并发症可加速病情恶化;③对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风湿热的反复发作可加重瓣膜病变,影响预后。因此应教育病人做到上述各项内容要求极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王慧莉,辛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例护理体会[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年. 张冬梅.现代医学模式与心理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 . 文章屋在线 wzk.co
“‘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通知消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经对外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访一开始,马依彤教授就率先介绍说;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下帷幕。
接着,马依彤教授便就“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相关背景介绍说:“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小,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区而言,交通也不太便利。以往,我们新疆的地、州、县、市医院的医师们,因路途遥远去北京等内地参加会议十分困难,这就为新疆地区的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早在2006年,我便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和胡大一教授达成了共识,约定每年在新疆召开西部长城心血管病会议,以此作为北京国际长城会的分会。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西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学习,以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诊断、防治新动向,掌握新进展、新技术,获取新信息,从而促进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完“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发轫背景后,马依彤教授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便在2007年举办了首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那以来,这个会议的规模由最初的500余人参会,诸届都在稳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千人盛会。参会专家由起初的50余人,突破到目前的1000余人;会议的主题也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到目前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些转变,无一不体现了西部长城会逐年的转变。到今年为止,已历经6年,一年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到今年的8月份,就将迈出‘第七步’,即‘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谈到这里,马依彤教授感慨地说:“这6年来,我们为了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可谓倾尽全力,风雨兼程。从已经落幕的第六届会议看来,我们这6年的执着追求,6年的辛勤耕耘,6年的呕心沥血,能有那样的盛况和成就,我想这离不开新疆地区内外专家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媒体给予的关注,也离不开大会组委会的辛勤付出……”
西部最大,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习惯上简称的“西部长城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个会议除得到诸多专家的参与和关注之外,已经被业内公认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学术发展的步伐。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依彤教授回顾起去年闭幕的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时详细介绍说:“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经过6年的锤炼,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练,的确如国内诸多同行评价的那样,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齐全、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会议更是得到了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领导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110余名。他们的莅临,使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又一次年度盛会……”
谈及去年“西部长城会”的课题设置,马依彤教授简单介绍说:“去年的大会安排在汲取历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设置上作了一定的调整。那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机遇,构筑人文、预防、整合、创新的西部长城’。这缘于胡大一教授等心血管专家一直大力倡导的‘预防为先’的科学理念。因此,‘西部长城会’立足于积极响应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未来的长城是人文的长城、预防的长城、健康的长城、医学整合的长城、创新的长城’的学科发展理念,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导下,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起构筑心血管预防和心血管健康的‘万里长城’。所以,那次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市、县、乡及各团场,之所以到会这么多的基层医生,旨在将防控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大医院转向基层和社区,培训、指导基层一线医生,真正推动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马依彤教授继续介绍说:“此外,那次大会还设置了主题会场及分会场。分论坛均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医学论文写作论坛、影像学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主动脉疾病论坛、护理论坛、青年论坛等,同时开放了四个分会场。这些举措,是那次‘西部长城会’特有的‘焦点’及‘亮点’……”
“实际上,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大,它几乎包括了医学领域的大部精神和宗旨。而目前,新疆心脏介入技术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技术操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州医院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医院对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指导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因此,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直是‘西部长城会’不变的根本宗旨。”马依彤教授归纳说。
因地制宜,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如同马依彤教授所言,就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与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相比,新疆有着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2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却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实时、同步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新疆创出的这一“学科第一”,也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新疆的地里地貌而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在该地区开展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上策之选,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所以,在采访中,马依彤教授着重介绍了此项工作在新疆乃至以“地广人稀”为“特色”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马依彤教授认为:“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各族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此外,由于各地区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距离遥远,造成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十分困难和危险,包括对实施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用药指导也很困难,而在临床上,病人的病情一旦有变化,是需要及时会诊和随访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随后,马依彤教授详细介绍说:“事实上,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2012年我们医院已先后于2月24日与新疆兵团医院进行了全疆首例心脏介入手术转播,由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主任手术演示,并实时向兵团医院转播了一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及血管内超声介入手术演示。于2月27日与巴州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会诊及远程手术指导工作,并在全国介入论坛上召开了新闻会。于3月27日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先心封堵术的术后3个月的远程随访工作。这一措施,为远在喀什的塔吉克族患者家里省去了两万元的随访费用。4月24日,我们又与巴州人民医院再次进行了远程对接,完成了全国首例急危重症介入患者的远程会诊工作,为一位60多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远程会诊,会诊内容包括远程支架术后造影随访、远程介入手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等数项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系列探索的成功,使‘远程诊治’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疆特色’,因此,到了4月25日,我们便召开了全国首家介入随访及质控网站成立的启动会……”
谈及能够实现这一具有“新疆特色”的远程诊治的学科基础条件,马依彤教授介绍说:“因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及新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疆心脏介入医生的培训和心脏介入手术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疆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和安危。所以,在今后,我们还将同新疆地区已经具备远程医疗条件和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除巴州人民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以外的兵团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富蕴县人民医院、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远程心脏介入会诊、远程介入手术指导、远程介入术后随访、远程心血管疾病床旁查房、远程继续教育、远程会议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工作。我个人相信,这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必将更好地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也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新疆地区三甲医院普遍床位紧张,患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而地州医院患者明显不足的地区差异,促进新疆地区心血管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部分程度上的切实解决。”
马依彤教授还认为:“以上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既是为了全疆各族心血管疾病患者造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及心脏介入术后随访以及心血管患者健康的管理水平,保证心脏介入工作的质量,提升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对未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及随访工作模式的转变,甚至对心血管医生的工作模式改变,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我相信,随着远程心脏介入会诊、手术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的开展,必将对新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健康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造福全疆广大各族患者的同时,还会对全国心脏介入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由新疆科技厅资助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在马依彤教授主持和带领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并于2012年度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大课题项目的完成,在促进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断及防治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谈及这一课题的详细情况,马依彤教授首先介绍说:“近20年来,新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个体的各级医院的二、三级预防及治疗,消耗了巨额的卫生资源,并且难以在人群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治,增加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负担。为了实现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降低发病率,减少慢性心血管疾病诊疗费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
介绍完这个课题项目的背景之后,马依彤教授继续说:“这一项目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结束,一共历时6年,才得以基本完成。我们对新疆不同民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横断面做了系统调查,共调查了8个地市,做了36个调查现场;调查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从1岁到101岁的人群、共计22000余人,完成了8个项目、227个独立指标的检测。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获得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0余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的基线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开展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易感性分析。发现了6个和冠心病相关的新位点,研究了10余种冠心病的候选基因。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携带易感基因情况开展了冠心病的个体化诊疗工作。”
马依彤教授认为:“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们现已掌握了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和趋势,掌握了目前主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底数据,初步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为以后开展各项心血管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遗传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和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初步分析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与SNP变异之间的关联性,筛选了候选基因,探索了冠心病相关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异质性及民族差异性,以为其寻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并在试点医院开始推广应用。这对于未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防治策略,降低慢性疾病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调查,对于了解上述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时制定防治策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加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马依彤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他领衔的课题组除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印制了少数民族语言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万余份,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培训当地医师,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对受试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每到一处,他们还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并参与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200余例,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出具体检报告,对受试者后续治疗和生活方式控制提供指导。
由于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马依彤教授还认为:“课项目调研结果显示的新疆少数民族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及改革,对于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干预策略,将会成为国家政策层面上新的导向,从而造福于边疆的各族人民群众……”
采访到最后,马依彤教授又提及了即将于今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七届“西部长城会”。他简单介绍说,这届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预防心脏病学、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相关学科等;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全面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学科的预防、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防御措施: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防止偏头痛即可降低患中风或心脏病的几率。但是,尽可能地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则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几率。为此,要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控制诸如高胆固醇和肥胖之类的危险因素,还应戒烟限酒。
2. 子宫内膜异位。影子疾病为黑素瘤。法国一项历时12年的大型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的妇女患黑素瘤的可能性比正常者高62%。科研人员尚不确定为何子宫内膜异位与致命的黑素瘤有时是一对孪生疾病,其一种可能性是基因缺乏所致。
防御措施: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请求医生做皮肤扫描,以诊断是否患有黑素瘤,对皮肤上的痣也可进行自我检查。如果持有怀疑,应进行活体组织切片。及早诊断,黑素瘤的治愈率可达100%。
3、 高血压。影子疾病为糖尿病。长期以来,医生就试图弄清楚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种疾病常常共同发生,对肥胖者而言尤为如此。在对3.8万名中年女性进行10年跟踪后发现,无论体重指数如何,长期高血压都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倍。其原因在于体内的炎症水平较高,或者是血管内壁功能异常,使得细胞渗入至周边的血管,进而损害血管。
防御措施:如果你患有中度高血压或存在着风险,应检测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防止糖尿病露头,如增加体育锻炼、降低多余的体重、限盐、戒烟。
4、牛皮癣。影子疾病为心脏病。牛皮癣所呈现出的粗糙、瘙痒的斑不仅让人烦恼,还可提升患心脏病的几率。心脏危重急症的风险与牛皮癣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关联。严重的皮肤病可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一倍。诱导牛皮癣的异常免疫系统也可导致炎症,进一步渗透到心脏动脉之中。
预防措施:控制皮肤病是否能减低引发心脏病的炎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医生建议应通过饮食和锻炼来保持心脏健康。
5、 代谢综合征。影子疾病为肾结石。代谢综合征是与冠心病、糖尿病和过早夭折相关的一种严重健康疾病。如果你有下列5种症状中的3种,即可确定患有代谢综合征。这5种症状为腹部脂肪过剩、高甘油三脂、高密度胆固醇低、血压高、葡萄糖耐性受损。现代研究揭示,代谢综合征背后存在着肾结石的隐患。如果有上述2种症状,其肾结石的风险上升54%,有上述3种症状,其肾结石的风险上升70%。
说到这两个年轻人的不幸离世,专家指出,虽然年轻人的心脏比中老年人的心脏要强健,但是一旦发生心梗,情况却往往会更加凶险。这是因为年轻人的血管都比较光滑,一旦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血管会大面积痉挛,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因此其危害性更大,预后往往也很差,导致悲剧发生。
另外对于这两起夜间发生的悲剧,专家还介绍说看似平静的夜晚,却是一天当中发病率最高的时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多见。据相关数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在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发病人数占全天发病总人数的40%,脑梗塞也常于睡眠中发病,猝死者则高达70%~80%。这是因为夜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处于低落状况,血压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而且夜间呼吸、排汗、排尿会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但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血液黏稠度相对增高,再加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因此夜间更容易引发心梗、脑梗。另外,夜间睡眠之中发生心梗、脑梗,家属往往在清晨才能发现,很多患者因此而延误了治疗,这也导致了夜间猝死的高发以及严重后遗症的产生。
斑块是主要“凶手”
说到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以及猝死的原因,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节奏,让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睡眠和饮食都极不规律,精神压力较大,这些都是造成年轻人频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甚至是猝死的诱因,但是主要“凶手”还是隐藏在心脑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是由人体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和凝集的血小板沉积于受损的血管内皮下逐渐形成的。一般情况下,斑块主要是堵塞血管,造成血流不畅,致使心脑缺血缺氧。但有些斑块的包膜很薄,就像薄皮大馅的水饺,很容易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过度劳累、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痉挛等诱因下发生破裂。斑块破裂以后,内容物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可在顷刻之间完全堵塞住血管,堵住了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堵住了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塞,严重者就会导致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即为冠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即为肺心病, 这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的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生, 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冠心病。目前我国尚未出现有相关诊断标准方面的确切研究结果, 国外的研究也尚未得出结论。一般若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和肺心病, 那么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2]。本次实验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武汉新江南医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接受相关检查, 其都符合我国对肺心病和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持续性房颤、较长时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胸部压迫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这些患者中有60例男性, 28例女性, 年龄分布在52~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7.1±3.4)岁。患病时长为4~16年, 平均时长为(11.2±2.9)年。在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长期吸烟的习惯。
1. 2 方法 对这些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治疗, 之后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 对患者的心脏负荷起到减轻的作用, 同时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左、右心室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 对心输出量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对心力衰竭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使用适当的氨茶碱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进行静脉滴注, 以达到对患者的支气管起到扩张的作用。本次实验的患者进行为期15 d的治疗, 同时记录对应时期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及血糖、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实验的疗效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8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 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 有29例患者治疗后为显效, 有22例为有效, 5例治疗无效, 其余有2例患者出现死亡情况,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4%, 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肺心病和冠心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作, 那么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 4]。总体上来说, 肺心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发绀、水肿等, 这些临床表现不会因为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而出现消失或是减轻等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已有研究表明在判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上, 从冠心病的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如心绞痛等, 同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以基本确定患者是否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这一研究结果在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
近年来, 随着肺心病和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 同时患有两类疾病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 但是就目前而言, 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 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 这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相关检查。
本次实验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治疗, 同时对治疗的效果及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本次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首先对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 之后对患者各自的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 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 其病情不断加重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首先需要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 本次试验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这可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 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改善作用。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在参与本次实验的88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 通过常规基础治疗结合差异化治疗后, 有92.04%的患者治疗有效。综上所述, 在对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人群中, 越早的诊断治疗对患者越有利,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等情况, 对改善病情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DM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1]。免费论文。DM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其引起的死亡约占DM病人死亡率的70%-80%[2]。自1972年Rubler等[3]首次提出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以来,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实验研究的结果均提示特异性的心肌病变的存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作为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变是以能量代谢紊乱为基础的原发性的而非继发于冠状动脉的供血障碍,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和舒张障碍。在发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进行性的心功能不全,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其病因复杂,又具有独自的病理生理改变,故临床研究和治疗具有一定困难。现大多利用DM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对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4]。免费论文。本文旨在就近几年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研究状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心功能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随病程的长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舒缩功能的异常。而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较收缩功能异常出现早且明显,其舒张充盈的异常被认为是左室功能异常的最早期征象之一[5]。临床上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非创伤性检查,发现DM患者在出现心功能障碍时,主要表现为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峰充盈率(PFR)降低等变化,其受损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相关[6]。另有实验研究表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的DM大鼠收缩压降低,室内压最大值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左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均降低,提示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障碍[7,8]。
随着病情的演变可发展为运动后收缩功能异常,心功能储备下降。免费论文。Borow等[9]在对DM患者固定后负荷的试验中发现,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组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P)上升减少甚至下降。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时,副交感神经先受损,交感神经相对增强[10],在糖尿病微血管变早期,心肌灌流增加[11],使静息LVEP正常,而异常只在运动后出现。后期随着心肌去神经支配,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心脏LVEP进一步下降,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12]。
2 临床病理研究报道
Rubler等[3]和 Hamby[13]分别对4名和3名DM患者进行了死后尸检的心肌病理研究,观察发现血管周及间质纤维化,壁内小冠脉内皮及内皮下纤维增生,基底膜增厚,认为小血管病变可能是产生心肌病的原因。Regan[14]对9名无冠脉粥样硬化的DM患者(其中6名有充血性心衰)进行尸检后的心肌病理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心脏重量增加,提示心肌肥厚的存在;同时观察到血管周及间质的纤维化和PAS阳性物质的沉积以及肌细胞的变性和断裂;心肌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浓度也增加;壁内小冠脉的病理改变较少或没有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左室顺应性的下降。与Hamby等[13]的观点不同,Regan等[14]则认为DM患者心肌病与间质的病变有关而与小血管病变关系不明显或无关。Facter等[15]也研究认为间质病变是产生心肌功能减退的原因,而小血管病变可能只为一种附带的发现,不是产生心肌功能减退的原因,当DM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是可能加重间质的纤维化和心肌细胞的损害。
3 超微结构实验观察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和自发性遗传性糖尿病BB大鼠,自糖尿病病程 4-6周开始,即出现心肌超微病理改变,以心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为主。电镜下可见到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性,肌原纤维灶性溶解、变性,心肌纤维排列不整齐、断裂及收缩带形成,肌细胞中可见到糖原和脂滴沉着,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胶原纤维增多[16,17]。施志明等[18]进一步研究表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第14天即可见到心肌超微病理的变化。梁自文等[19]通过腹腔注射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血糖、血脂,心肌功能、高能磷酸含量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鼠表现出高血糖,高血脂,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心肌高能磷酸含量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害,但未伴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病变,表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独立存在。以上结果提示,糖尿病心肌病变由于肌丝大量丢失和间质增生,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这种心肌结构异常和功能改变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4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诸多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病理学研究在最终阐明该病发生机制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是以能量代谢紊乱为基础,通过多种复杂机制造成的心肌细胞和微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发生的改变。一些本文尚未涉及的病理学改变,如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病变,高血压和血小板粘连与聚集功能异常等“非心源性”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能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南征,高彦彬,钱秋海主编.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薛军,罗小星,陈镜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中国中医
急症,1998,7(6),269-270.
[3]Rulber S,Dulgush J,Yuceogl YZ,et al.New type of cardiomyopathy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Glomerulosclerosis.Am JCardiol,1972,30:595.
[4] 邓常青,熊曼琪.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181-184.
[5]Opie LH.Proposed role of calcium in reperfusion injury.Int J
Cardiol ,1989,23:159.
[6]David SH.Dabetic Cardiomyopathy.a unique entity or a complication of
coronary disease.Diabeticcare,1995,18(5):708-714.
[7]Yuji V,Hiroshi K,Shintaro N.Beneficial effects of be raprost sodium ,a
stable prostacyclin analogue,indiabetic cardiomyopathy[J].J Cardiovase Pharmacol,1995,26:603.
[8] 叶红英,俞茂华,游利,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3):138.
[9]Laokso M,Sarlund H,Salonen R,et al.ArteriosclerThromb,1991,11:1068~1076
[10]Kausisto J,Mykkanen L,Pyorala K,et al.Stroke,1994,25:1157~1164
[11]Shinozaki K,Naribomi H,Shimizn T.Stroke,1996,27:37-43.
[12]Rupp H.Basic Res Cardiol,1992,87:99-105.
[13]Hamby RI.Diabetic cardiomyopathy.JAMA,1974,229:1749
[14]Regan TJ.Evidence for cardiomyopthy in familial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Invest,1977,60:885.
[15]Factor SM.Coronary micovascular abnormalitics in the
hypertensive-diabetic rat:a primarycause of cardiomyopathy?Am J Pathol,1984,116:9.
[16] 朱禧星,周晓明,何德华,等.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病变[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2,8(4):222.
[17] 周晓明,钟学礼,朱禧星,等.自发性遗传性糖尿病BB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病变的定量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0,70(5):281.
[18] 施志明,钱晓明,许瑞吉,等.实验性糖尿病大鼠ATⅡ和心肌超微结构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1):28.
2005年,在奥兰多召开的美国心脏病会议上,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中心主任伊丽莎白・内贝尔指出,与阿司匹林能大大减低男性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率的双重效果不同,阿司匹林能帮助女性预防中风,但对中年女性却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只有那些超过65岁的女性,阿司匹林才有明显的双重预防效果。由于女性中风发生率高于男性,因此,无论任何年龄组女性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均能降低女性中风的发生率,这无疑对女性是一个好消息。
在研究中,4万名45岁及以上的职业女性被随意指定每隔一天服用安慰剂或100mg阿司匹林,10年后,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者中风发生率降低了17%,因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中风的风险降低了24%;但是如果不按年龄分组,研究未发现阿司匹林能降低女性总人群心脏病的发生率。
研究意外发现,阿司匹林只对大于65岁的女性有双重防治效果,服用后发生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可分别降低30%和34%。还有,对不吸烟和已经戒烟的女性而言,阿司匹林的益处更大。
女性服用率低
在上述研究结果前,美国心脏病学会一直建议:对于已患有冠心病、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心绞痛或者中风的病人,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来作为预防药。无独有偶的是,前不久的一项研究显示,具有冠心病病史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
纽约贝斯伊塞列医院的住院医师杰夫瑞・伯格最近主持的调查研究证实,女性不爱吃阿司匹林来保障自己的健康――只有46%的已有心脏病史的女性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其他女性则错失了这一最便宜、最有效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伯格医师指出,只有那些年纪大、学历高、经济条件好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较高。
其实早在去年,美国预防医学期刊刊载的论文就指出,有心脏病高风险的女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比男性小,差距在46%~59%!
服药前要咨询医师
心衰又叫做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冠心病等因素致使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或舒张能力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咳嗽并伴有大量泡沫样痰、食欲不振、双下肢浮肿等。心衰的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据相关统计,目前心衰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我国每年大约会新增50万心衰患者,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死亡率占40%,病情复杂,预后凶险,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心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需要积极干预。
干预危险因素预防心衰
心衰危害巨大,因此要积极预防。专家指出,心衰的预防,关键在于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首先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据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第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心功能恶化,有心脏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另外,冠心病等心脏疾患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三,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四,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脏功能。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通络可标本兼治心衰
随着心衰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医学界对该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心力衰竭从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损以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心衰的根本在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因此,治疗心衰既要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水肿、瘀血以治标,还要解决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消除心衰的各种症状,减轻心衰的程度,控制心衰进程。近年来,中医络病理论在指导心衰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络病理论中的通络疗法对心衰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为患者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