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2G网络的定义
如今,手机制式主要包括了GSM、TD-SCDMA这两种形式,手机从诞生之日开始,就经历了第一代的模拟制式机、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以及生产制造厂家组合而成的标准化委员设计出来的,其是在蜂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包含了GSM1800MHz以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操作体系中有几种比较重要的特点,包含了防盗能力强、网络容量大、储存资源丰富、通话质量好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信息操作更加灵活、通话死角更少、手机耗电量少等等。
TD-SCDMA是中国移动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底正式向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完成了标准的专家评估、ITU的认可以及第三代伙伴项目的体系融合,全新技术的加入,各项国际化标准工作的开展,使得TD-SCDMA标准成为了第一个通过中国发出的,主要是以中国的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是国际上的无线通信标准。
庞大的用户资源是2G运营商最重要的财富,建设3G网络需要将对用户的影响率降至最低,其中包含了不换号、不换卡以及业务受理更为方便的原则。号码的携带能够让整个的GSM网络的用户在不换号的情况下转网成为3G用户。移动电话存在较高的个人特性,是个人身份的标志。3G网络实现号码可携带能够帮助2G用户更加平滑的过渡为3G用户,并且从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完成GSM网用户的号码可携带能够减少之前的用户再次选择运营商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绑住了用户,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
二、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保证现如今网络的基本运营状况,实现客户群体间的整体性保证与转移。巨大的用户操作群体以及先天的市场操作份额是传统运营商发展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主要的操作业务与利润来源。2G向3G、4G过渡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过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3G、4G刚刚发展的阶段,2G用户仍然会有较高较快的持续性增长。
第二,需要顺应时展的不断推进网络业务的发展,全方位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共同关注网络的投资保护,将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发挥出来,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形式,能够避免因为3G网络的出现,而造成2G网络资源浪费的情况。
和2G无线接入网覆盖方式、储量以及互相操作形式等的各方面整体配合,核心网因为具有较好的协议继承性,所以一体化建设更加显得有充分的必要性。
三、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基本操作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2G GSM网络的移动运营商而言,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资源需要以GSM网络资源当成发展基础,主要的原则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握。
第一,优先原则是2G网络的稳定有序;第二,2G网络和3G网络互相结合,二者全面均衡发展;第三,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第四,推行网络平滑发展的形式,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五,严格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2G核心电路域一体化建设
4.1 语音IP化
2G核心网络的的语音IP化是实现整体IP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进2G时代平滑过渡至3G时代的关键步骤。从优化网络的角度上进行观察分析,语音IP化能够使的网络的基本结构逐渐朝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网络层次的减少,能够简化网络的互联复杂程度。而从资源减少的监督分析,能够通过加入IP端口,有效的降低交换局的TDM端口的占用情况,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各项电路的数量,同时减少TDM的资源投入数量[3]。
4.2 MSC的建设方案
2G MSC的设置方案有以下几种形式:
方案一:设置独立的MSS,以及独立的MGW,简单的说也就是两个系统分别建设MSS和MGW,如图1所示。
方案二:3G与3G共用MSS,MGW独立设置
2G和3G的MSS共用,但是各自的MGW做分别设置,如图2 所示。
将两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综合比对两种安装方案,优先选择方案二。
4.3 分组域网的共存规划建设
在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过程中,设置的SGSN方案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升级已经存在的GPRS SGSN,与此同时对3G RSN的接入条件的满足;另一个是新建一个3G SGSN,专门使用在3G RAN的接入操作上。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方案一使用已经存在的GPRS SGSN当成Iu的接口,硬件设备上需要加入一个新的ATM接入口,在软件上需要同时支持Gb与Iu的接口,对现在的网络SGSN分区以及网络的变动情况较大。另外,因为现在的SGSN容量有限,3G用户还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方案二并不会对已经存在的GPRS有任何的影响,可是,3G用户数量正在不断增加,GPRS用户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长,有可能会造成用户使用情况减少的状况,这样会浪费之前存在的GPRS SGSN设备。综合分析,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五、结语
文中对GSM/TD-SCDMA共同融合组网情形下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就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未来的3G以及4G时代的到来,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对业务的开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 考 文 献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 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1】。2003年,乐山市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6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乐山“城市绿心”生态模式被全国数百个城市在进行规划时效仿采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乐山为例》, 川教函[2007]503号
用。乐山市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促投资…,加强城镇建设促投资,紧紧围绕建设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目标,以嘉州绿心公园为中心,向西拓展、向南延伸、向东调控、向北完善,拥江发展、显山露水,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骨架” 【2】。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若干新问题,已较大地影响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更好发展,因而分析研究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更好、更快地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
1.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空间布局探讨
1.1 乐山城市建设基本模式和空间布局
乐山市城镇按行政级别有3级,乐山市区作为1级中心城市,其它各区、县(市)驻地为2级,普通建制镇为第3级四川乐山,城镇以外另有乡及中心村,基层村3级。市域内的县及县级区共有11个。乐山在2000年就提出将乐山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井研县6城区联合,组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城市【3】,2003年乐山城市总体规划近一步明确规定了乐山组团城市由上述6个城镇所组成,各城镇组团又由各片区构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中心的城镇集合体。03城市总规提出乐山城市空间结构为 “品”字形的“一心两翼三轴”式。“一心”是指以上述乐山组团城市为核心;“两翼”是指市域东南、西南部地区;“三轴”是指沿成昆铁路、岷江和沿马边河发展的城镇轴线【4】论文开题报告。城市建设优先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率先形成城市群雏形;远期城市群逐步向沙湾、五通、井研等城区扩展,并不断加强重点城区和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和设施共享共建,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发挥【5】。
经过多年建设,乐山组团城市中的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城市群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正逐步向沙湾、五通城区扩展,而向井研城区扩展极为缓慢。组团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工业用地、区域性基础设施之间仍缺乏协调和共享,“夹心饼干状”工业布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尚存在上下游相互污染、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多种矛盾。
1.2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探讨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原则上应基本沿袭03城市总规方案,但必须有所改善。首先,空间上井研县距乐山市中区太远(37公里),而其它五县区,彼此之间相距仅20多公里;其次,井研位于龙泉山脉南段丘陵低山区,其余5个县区则大多处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冲积平原区,属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第三,空间上5县区互为上下游、上下风关系,而井研与5县区不存在上下游、上下风关系;第四,乐山市中区与井研县两地间地貌多为丘陵低山,不适宜城镇发展,组团城市的建设实践向井研县方向发展也极为困难、缓慢,井研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上与组团城市关连也不大。所以,尽管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总体结构仍为组团式,但应该改以往的6六县区组团模式为5县区组团模式。即由乐山市中心城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山、夹江和其各片区构成的一个具有多中心的生态城镇集合体。空间布局上,组团城市处于乐山市核心部位,其余相距较远的处于不同自然地理单元的另外6县区,散布于组团城市四周,相对独立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最终共同形成整个乐山市域内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格局。并应在组团的5县区中四川乐山,集中力量,首先完成乐山市中心城区—-峨眉山市这一“高等级点轴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6】
1.3 重视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
作为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可以避免以往乐山各县区城市单独规划建设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相互污染、统筹兼顾不足等弊病。上述乐山5县区组团城市,单独规划建设时分别各设工业园区,选址只考虑了尽量减轻对本县市的环境污染,忽略了对辖区外相邻县市的污染,从而给乐山市整个辖区内减轻工业污染带来很大麻烦。比如03城市规划提出,乐山市中区的工业尽量布局在下风下游的东南部九峰乡一带,但该处恰好位于相邻的人口超过10万人的五通桥城区(县级区)上风上游方向,相距仅20多公里,距五通牛华镇(人口1万人以上),相距更近,仅数公里。可以预见,如果乐山市中区的工业真的在九峰乡蓬勃发展起来,势必给牛华镇和五通桥带来很大环境污染压力。类似问题在上述乐山五县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统一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如五县区组团城市的高污染工业,可统一规划到位于下风和三江下游方向的五通与犍为县之间。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岷江、大渡河及大气的自净容量,另一方面则可采取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废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各种措施,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至今还未制定,应尽早、尽快制定之。采用合理的5县区组团模式,全面完成组团城市和市、县区、乡镇、中心村生态规划,由上至下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行政区域扩大的有利优势,进行合理建设、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
2.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其它问题分析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除上述模式和空间布局外,还面临其它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历史上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缓慢,很多失地农村人口尚未转向城市化,城市人均用地过大,占用了大量耕地;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备;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管理办法不细化,县区特别是乡镇卫生环境还较差;旧城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绿化覆盖率低,使人居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城郊河汊仍有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现象,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论文开题报告。这些问题都非常不利于乐山城市化进程的长远发展。乐山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全面转到生态城市建设轨道上来。
3.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措施探讨
3.1 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因而亟待转变观念四川乐山,确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环境立市”方针,强化城市生态经营理念和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把环境损益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在生态组团城市、区、乡镇和村庄整治中保护自然山水的灵气、绿意浓浓的生气,突出乐山自然山水和人文优势的特色城市功能,充分体现乐山历史内涵和区域特色,建设水到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绿中、村在美中,融美丽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县区、乡镇或村庄新社区【7】。
3.2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
无论是乐山组团城市还是组团之外的其余6县,都存在城市化进程中,偏重于占用土地,倾向于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对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重视不够。乐山要不断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拓展城市文明惠及范围,注重失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社会服务设施、城市生活方式、环保基础设施等向农村的延伸。通过空间规划的引导与管制,统筹市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8】。乐山市中心城区要严格控制 “绿心公园”区域内建设项目开发,使其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城市之肺”、“市民的免费氧吧”和乐山的“城中绿洲”。
3.3 建立健全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体系
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尤其重要,乐山城市生态建设,要“有人管、依法管、管得住”。这就需进一步建立、建全生态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综合决策机制,落实长效管理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改进和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理、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做到依托规划抓管理、依托创建抓管理、依托统筹抓管理,不断创新管理的手段,拓展管理的范围;定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乐山市生态环境政策和地方法规体系及实施细则;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检察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9】,依法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乐山乡镇生态建设,要按照建管并举的方针,结合生态乡镇、卫生、文明城镇等创建活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四川乐山,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在乡镇建立、建全环境管理队伍、提高素质、规范行为,明确各乡镇生态环保分管领导,在重点乡镇设立生态环保所,由市中区环保局派出专业人员担任所长,乡镇配备若干名工作人员,指导乡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各乡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3.4 统一规划建设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体系
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尚缺乏统一规划,必须尽早制定,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乐山组团城市水资源,保护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持乐山组团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依托乐山周边丘陵山区的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公益林,大面积引绿进城,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设乐山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走廊,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提高建成区绿地率,保护基本农田,营造乐山组团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
3.5 出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是大问题。乐山应坚持政策先导,尽快出台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县、区、乡镇、村生态市配套建设资金,或也用于奖励生态建设取得实效的县、区、乡镇或村。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及“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补偿”等原则,培育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生态建设投入的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3.6 县、区及乡镇要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组团城市和生态县区应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乐山市各县城及中心乡镇应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场,推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善物质再生体系。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发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废物的资源化产业四川乐山,尤其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新一代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争取做到“户集、村收、镇转、县区处置”。不断扩大和健全垃圾收集网络,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系统和现有垃圾填埋场的污水收集系统,努力提高处理效果。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同时,对医疗固体废物处置进行制度规范,将全市所有医疗点纳入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网络,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焚烧,有效遏制医疗危险物病毒的传播和污染。全面提升整个乐山市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条件。
3.7提高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乐山市中区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绿化覆盖率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合理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促进城郊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科学控制人口密度,处理好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下大力气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对不属于历史文物古迹,有碍市容的破旧建筑或危房,要尽早拆除。加大老城区绿化面积,修建停车场,改变老城区停车难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解决城郊河汊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及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等问题,有效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欧阳林罗文智李琳,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6期,42-45
(2).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DB/OL],乐山新闻网,2009-02-07
(3).陈兴中,舒代宁,《乐山国际旅游大城市发展研究》[z],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121-123
(4).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z],乐山: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2004.25-26。
(5).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城镇规划图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03:101-103
(6).周骏一,罗瑞雪,增长极理论在乐山市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98-99
(7).乐山市努力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EB],四川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2009sc.gov.cn
1、引言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农网所面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进一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水平,这一新课题摆在了各位农网建设者的面前。
2、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10来年的农网改造,农网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已大大提高,但目前,农网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农网规划中由于原始资料收集困难、数据不可靠等问题,加上地形复杂,使得规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2)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当负荷增长时,往往就近拉一条线,临时应付;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造成网络结构混乱,资金使用不合理,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隐患。(3)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农网设计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的运行、发展带来隐患,使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4)农网低压网络薄弱,设施老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5)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不能满足“N-l”原则,将无法对上级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上述不足造成了目前我国农网建设缺乏统一、长远规划的局面,往往在某地区负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运行上的问题或发现了存在的隐患,就在该地区建设或局部进行技术改造。这种“哪里需要哪里建的应急工程”的建设模式,导致了电网拓扑结构凌乱和运行方式复杂、没有扩展余地、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3、加强农网规划建设,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对农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采取全面部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全面改造农村高低压电网,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努力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电网。
3.1 科学规划农网、提升改造水平
农村配电网规划是农村电气化和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配电网规划的相关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城镇的规划相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3.2 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
根据农村用户聚居位置、供电户数、地形等综合因素,针对农村用户居住分散,负荷不集中,电力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严重,供电半径大,高耗能配变多,依据《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在规化设计中重点改善农村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新建和改造结合,以供电安全、合理、可靠为前提,力争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变压器的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高、低压线路进出方便及公众不易聚居的地方,从而方便了检修和维护。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过去在选择配电变压器时,由于缺乏科学分析,“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增加了一次性投入,而且还增加了损耗。
3.3 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
可考虑加装补偿装置,实现无功优化。在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根据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农网改造中确定无功优化方案。以台区为单位,从电网的末端入手,优先补偿低压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加强对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推广自动投切装置。使变压器10 kV 侧的功率因数达到0.95,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达到0.90,一般农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要求达到0.85,对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原则上以更新为主,在10kV 线路末端、用户的变压器二次侧、低压线路末端的计量点选定电压监测点,安装电压监测表,对电压合格率的情况应每月进行一次技术分析,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
3.4 加强农村电网的防雷保护
鉴于农村电网片大面广,设备数量多,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频发,农电公司高度重视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的过电压保护问题,重点做好防雷保护工作,严格做到“台台设备有保护,条条线路有重合”的基本要求。
(1)使配电线路保持正常的绝缘水平,防止直接雷击事故。消除绝缘薄弱点,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架空线路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如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及电缆终端等亦应加装避雷器保护,以提高其耐雷水平。(2)将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的防雷重点,在其高、低压两侧均安装避雷器。优先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安装位置尽量靠近变压器,以提高保护效果;其接地线应与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低压中性点“三位一体”共同接地,接地电阻值、防雷引线的截面积、引线连接头、接地体的埋设都要符合相关规程要求,低压线路要求做好重复接地。
3.5 加强与政府沟通,共同规划好农村电网
农网改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村委会、群众的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年以来,当地政府和村委会领导对农网改造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为农网改造提供了方便。
4、对新农村电网规划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电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标准,当前的农村电网技术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农村电网系统的特殊性,本文对新农村电网规划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220kV及110kV 变电站布点,为下级电网发展建立坚强的基础。(2)避免变电容量重复建设,减少变压层次,应充分发挥220kV变电站的10kV容量,向10 kV用户专变和现有的靠近220kV变电站的10kV系统变直供。(3)目前广州市的城网也已相对滞后,而农网线路超载的现象比较严重,应在加大力度建设城网的同时增强对农网的建设。(4)合理控制10kV线路的送电距以离降低线路损耗,实践证明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线损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5)在电网建设项目中,政府应推出相应政策加大对规划中的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03-01
1 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城市成为现代物流产生负面影响的集中地,把地下物流作为可持续物流研究的一个焦点,提出了地下物流观点。
目前对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标准还不统一。在国内的翻译也不是很统一,本文采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地下物流系统是除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之外的第五类运输和供应系统。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基于区分城内运输和城外运输的概念下,把城外的货物运输到城市边缘处的物流基地或园区,经处理后由物流基地或园区通过地下物流系统配送到各个终端,这些终端包括超市、工厂和中转站,与城内运送货物的反向物流类似。
2 地下物流发展情况
地下物流从其发展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四个国家。在世界最早的地下物流系统雏形是1853年英国伦敦的城市管道邮政系统。1927年英国建立了全城的全自动双轨邮件运输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连接全城的地下物流系统。荷兰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理论。在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了管道舱体物流系统研究中心,标志美国地下物流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我国,地下物流的实际应用是很少的,最早应用的是在2004年,广州从瑞典引进技术,规划建设地下垃圾管道输送系统,2005底已完成勘测和设计。2005年,北京市区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上海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准。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地下物流的发展中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系统刚刚起步。一致认为地下物流是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3 国内地下物流的研究
2002年,开始有文章介绍国外地下物流的相关研究(杨涛等);聂小方、田津新主要介绍了地下物流的概念及对城市的作用。2004年,钱七虎首次明确提出地下物流系统可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新思路,介绍了国外地下物流发展及对我国城市的作用并结合北京实际研究,标志着我国地下物流系统应用研究的全面展开。陈志军(2005)《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对北京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标志着我国关于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理论分析探讨阶段步入与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阶段。同年,中国地质大学进行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城市地下管道自动化快捷物流系统基础研究”。(马保松)2006年: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黄欧龙)对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上海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基础研究》课题(郭东军)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
目前国内介绍地下物流图书共11本,2007年钱七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导论》该书对地下物流系统的网络构架、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刊文章29篇,会议论文6篇,均为在期刊上已发表的。
国内对地下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物流的前景和作用、地下物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几方面,特别提出集装箱运输方式将成为地下物流的主要开发方式。
4 地下物流系统研究动态及趋势
4.1 研究动态
(1)网络构架研究:网络规划及地下物流系统网络的评价。
(2)风险评价:目前没有成熟的地下物流系统,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3)法规方面。
(4)大直径地下集装箱运输。
4.2 研究趋势
技术方面:各国都处在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的概念设计。
应用领域:城市内或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
未来研究方向:降低地下物流的投资和维护费,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进行可靠的经济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5 结论
国外学者运用大量的项目实证研究,成功地总结了地下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长远作用。国内外对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研究极少。从目前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世界上还没有建成一条正式商业运行的现代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虽然近年来研究发展很快,但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希望能通过对国内地下物流研究的不足找寻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为我国开展地下物流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正,黄欧龙.地下物流系统开发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9).
[2]郭东军,陈志龙,钱七虎.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J].地下空间,2005,(1).
1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与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相比,我国的生态绿化规划建设在小城镇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公共绿地少,发展空间有限,大多数城镇附近的森林生态绿化还处于原始阶段,色调单一,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绝大部分城镇绿化规划后,能够形成以风景区专用林、河道水源林、道路景观林为主的具有生态性质的公益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城镇绿色网络体系不健全,景观绿化布局不合理,各类公园,绿地、林地分布过于集中。小城镇的生态绿色景观质量亟待提高,常见的生态景观林,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少之又少,景观单调,效果不佳。森林片生态功能结构简单,防灾减灾能力差。
2 生态绿化景观规划的技术布局
一是以整体为主进行规划。从整体上衡量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可以改造生态林颜色单调、生态效能低下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森林成长质量和覆盖率,形成树种多、效益好、可供多样选择的生态景观林。二是以道路为线进行规划。以小城镇的交通干道、村间小道农田、水系林网的绿化建设为出发点。小城镇交通干道进行绿化时要充分结合道路的发挥作用、道路规格要求、景观构成以及其它设施之间的关系。对村与村之间道路绿化,应结合附近环境,就近利用原有的林木,对有碍绿化的枯草和杂灌进行必要的清理,在道旁隙地处种植可供观赏的花灌木、草本花卉等,以提高观赏效果。三是以镇、村为点进行规划。对小城镇的主体,集镇、各个行政村的绿化,在满足绿色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营造、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景观林。
3 保障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大项目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以保障绿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是从实际出发,提高绿化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在群众中开展全民绿化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城镇绿化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是防治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小城镇群众的绿化生态意识,关键是提高各级城镇领导的绿化生态意识,通过行政手段将城镇绿地发展任务逐层逐级分解,并将其列入到各级领导任期内的主要业绩考核目标,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绿色生态施工中,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整体和谐、植物多样、季相鲜明、层次丰富”的设计规范理念,大力开展绿山、绿河、绿村、绿路的绿色生态建设,形成绿生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绿化景观。
二是突出重点,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要对小城镇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提高绿化景观观赏效果。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村屯进行重点绿化。在小城镇内的公园或者乡村公园进行绿色生态景观规划时,应聘请园林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专业工程造林活动,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通过将有限资金投入到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规划建设,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整体的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稳步前进。
三是确保绿色生态用地。对绿地用地的提供是开展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保证绿化用地的稳定性,在开展绿化活动前,必须协调好相关林业、土地使用部门,做好法定程序审批。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资体系,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即政府资金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类绿化工程的配套资金,用于小城镇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并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绿色投资。
4 结语
总之,同国外比较,我国的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起步较晚,研究有限。目前,大部分的城镇生态绿化思路和做法多是套取传统的大城市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思路,不能较好的结合本地小城镇的资源优势,不具备本地特色的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所以,在小城镇的生态绿化景观规划中,应在分析本地的资源潜力的基础上,较好发挥具有小城镇特色的生态绿化工程,在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中力求将景观设施和小城镇区域的森林生态建设、村庄绿化改造、本地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和景观优势旅游产业,发挥地方的历史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形成可持续的现代林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基础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给水管网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管网优化;关系着城市地面水的排除,而城市污水的处理是使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对居民居住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和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的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系统健康、良性的循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一、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水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水量的预测等规划内容;而城市给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厂,给水泵房,给水管网及阀门井,计量设备等设计内容。
城市排水规划的主要摘要的设备等设计内容。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有:
①市政给水工程规划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有关规定,但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都缺乏对用水工艺、各种用水器具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缺乏对多种信息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
②排水体制规划还比较混乱,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排水体制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部门间沟通不够,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体制将雨水、污水尽快排出城市,而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改善,城市随机性的暴雨径流和突发事件引起的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冲击,也成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③传统的给排水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由于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技术参数多,不定因素多,且由于城市发展新增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使城市排水规划难度大大增加,而从传统的给排水专业毕业学生,因为受知识的限制,而不能从宏观的分析论证,不适应城市发展新增加规划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要求,不能满足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④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滞后,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而排水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造成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三、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有:
①城市水系统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针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及各个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回用水等方案。免费论文,给水系统。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给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的平衡;给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的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别要注意管网配套和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②水量规测是给排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对水资源的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预测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污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污水量预测。改革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给水量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给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的发展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预测分析。
③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加强节水力度,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加强治污和再生水会同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结束语
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合理地布置管网,充分做好系统安排,远近期结合,使管网设计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而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道路辅助设计系统,道路资料可直接提取到给排水设计人员,使城市道路与给排水工程设计实现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3】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4-2006室外排水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的凸显出来,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当前国内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
有些规划管理部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法律观念不强在工作过程中做不到公平、公正、公开,出现问题无法可依使个利益方的矛盾不能公正、合理的解决导致出现突发问题频发影响了政府的公正形象。
对下级规划部门建立监督机制,并对相关事宜要及时的沟通。下级规划管理部门对上一级的相关指示要进行深入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上一级管理部门对下级要经常进行监督管理。
2、当前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缺失
我国城市规划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规划的干预缺乏力度,城市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裁量权自由度过大,自由裁量权限较大,导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当前我国城市各个行政单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能力,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会因政府部门的要求而放弃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到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虽然在权力监督机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管控作用,但仍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从而造成监督乏力,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也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由于部分地区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大部分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往往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限集中在政府主要领导或规划专家手上,缺乏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监督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规划领域的具体应用
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一般可以理解为以共享资源为目的,通过数据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和服务器互联互通而形成的系统。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在规划领域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有规划领域的系统几乎都是以C/S或者B/S模式开发的系统,而这些系统最基本的硬件基础就是网络。通过网络,客户机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数据的入库、分析和查询等服务。如GIS系统,门户网站,电子邮件,Ftp文件传输等。这些服务为数据的共享、更新、管理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3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应用叫做3S技术。遥感技术是当今空间信息获取和更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这项技术获取信息速度快,范围广,精度高,而且遥感信息中有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类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所以遥感技术必然会和GIS技术相结合,它实际上完成了GIS技术中最基础的数据入库工作。同时遥感技术中的地面采样、导向和定位功能是以GPS定位系统为基础的,GPS技术的应用是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前提条件。同时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又对GPS技术提出了新的应用和需求。从GPS系统的定位,到遥感技术的数据采集,再到最后GIS系统的分析和可视化结果显示,这3项技术构成了空间技术的基础。
3、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
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测量仪器,通过外业测量采集高精度的电子数据,然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成图的技术。它具有精度高、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简化了传统的作业方法,降低了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4、CAD技术
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研究用计算机及其设备和图形输入输出设备帮助人们进行工程和产品设计的技术。CAD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子、化工和建筑领域。目前规划行业中的规划图纸基本上采用CAD进行设计和验收。
5、三维虚拟实现技术
虚拟实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通过使用传感设备与之相互作用的新技术。人们通过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生动形象的现实世界。
三、某区级城乡规划管理局在信息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1、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规划局通过网络技术将规划信息进行和展现的具体应用。它通过B/S方式,以图文、视频、矢量图等多种形式向外各类规划信息和成果。目前主要包括工作动态、规划文摘、规划公示、规划展览、办事指南、资料下载、政民互动和政策法规等栏目,直接公开信息并与公众进行互动。它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和组成环节,是直接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窗口和平台。
2、局内办公系统
业务办公系统采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B/S架构),集成了地形图、管线图、栅格图、地下管网图、地籍图、规划图等多源数据,形成“现状一张图”、“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在建设项目审批时,将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入库,利用日照分析软件、总平图审查软件、控规编制应用软件等专业设计审查软件进行规划、控制指标的计算、汇总、分析,为项目审批提供准确、实时的技术服务。
3、局内三维辅助决策系统
利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将城市现状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现状三维建模,将控规编制成果三维可视化,建立规划三维模型,以最新的航摄影像图为底图,将现状、规划三维模型数据到政务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时,将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效果图)进行规划建模,放入三维场景中,支持方案比选,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结束语
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城市规划领域的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准确性,已经成为当代规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整体配置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电力建设中,我国总是将发电摆在第一位,输送配电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电能资源就可以做好电力系统的建设。但是,输送配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城市供电的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合理适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在逐渐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电网建设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学性的指导经验。
一、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现状
如今,我国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重发电、轻输送配电”的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体上配电网的设置都趋向了正规、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网规划上发展较晚,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础差、底子薄
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测、考察和规划,导致我国配电网的设置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较长,损坏较严重。一些城市出现了市中心电源丰富,周边村落电源稀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周边农村长期处于没有电用的状态。
2.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不灵活
我国在电网建设中呈现出电路复杂、互相交错、难以移动等现象。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迂回供电、专用线路占有主线路过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为之后重新建设新电路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大了电路维修的困难。
3.供电质量下降,故障多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线路设置的不合理,就必然会影响供电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区都在采用架空线输送电能的方式,这也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采用这种架空线路的方式,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引发电路漏电、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危险性。
二、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一直倾向于对发电能源的开发,很少关注于基础的配电网的建设,致使我国电力事业建设出现偏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出现,高速度、高质量、安全、可靠成为了人们对电力发展的新要求。这也迫使专家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规划作出了重新的审视,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城市发展不稳定
国家建设部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以安全舒适为基础,重新调整修改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指出,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重现对出现的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修改,将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在危房改造、处理城市垃圾、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的目标上来,同时建设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努力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和人居环境。这个规划的提出对于城市电网建设来说既是好事,也是难题。城市规划标准的提高必然影响着城市电网建设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都不一致,而且也在不断改进和变化,这给城市电网配电网的规划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城市规划的衔接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规划的衔接问题一般分为两方面,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存在问题,城市电网建设和城市建设衔接存在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城市规划包含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又对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规划进行建设,所以也导致城市建设与电网建设之间有着很深的摩擦。城市在规划中一般是同一时间编制,所以在面临突发问题时不能及时快速地进行修改和协调,导致了城市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之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电网建设有时候不能同时建设,这样也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4.配电网建设中审批程序复杂
配电网规划的审批要经过各种复杂的程序,而且审批难度较大,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情况和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电力部门是我国的核心能源部门,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国家和城市在考虑配电网建设规划时更要三思而后行。但这也意味着配电网规划的实行需要经历一段长久的等待。
三、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若干解决措施
城市配电网规划牵扯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排除万难,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落实到实处,真正为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做好先驱保障工作。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解决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措施,为在以后配电网建设中指明一些方向。
第一,针对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状况,我们要加大事先对城市不同区域用电量和用电指标的调查,针对各类区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配电网架结构,从整体上做好布局,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满足广大用户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外,要加强与城市主要决策人员的沟通,了解城市的进一步规划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
第二,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之间的衔接问题,电网规划工作人员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城市规划建设一般倾向于城市总体布局的规划,它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又要满足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而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是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对城市空间内电网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布局,改变之前的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供电质量下降、故障多等现状,做到科学合理的修改和完善。为了保证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在进行规划时,争取做到城市规划与配电网规划同步,即同步编制、同步审批、同步执行,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第三,收集数据难。收集数据复杂是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广泛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平台,收集整合各种电网规划建设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关于电网历史发展过程、电量使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历史性的数据。同时,要注重高科技统计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毕竟是一个关乎着城市总体发展的大工程,所以,我们在规划过程中要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先预期的目标,完成整体电网规划的实际建设。例如,对于电网规划中的城市土地征用、拆迁、线路建设等都要和政府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商,避免出现一些因拆迁、土地征用等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对于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使用电力的位置,电力系统也要加大规划的力度,遵循合理、科学、实用的原则。严格控制电网中电缆的分布范围,对重点的电网建设项目,争取到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门需要配合配电网的建设,反过来,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时刻考虑到城市建设中的需要和困难,做到相应的配合与帮助,二者共同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五,配电网规划中除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建设,也要将电力系统的社会形象考虑其中。在电力系统中设置宣传机构,加强自身的宣传和报道,对于新的城市配电网规划要有重点、有事例地突出报道,使广大政府部门和群众都关注到这个项目上来,为项目献计献策。这样不仅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电力事业的关注,也为配电网规划实施的过程做好铺垫,消除市民对电力建设的抵触心理,努力推进配电网建设的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O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111-01
一、 线损分析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1、线损的定义
线损是电能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简(在习惯上,通常为有功电能损失)"电能从发电企业输送到电力客户终端要经过各个输变电元件,在这个这些传递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这些元件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电能在电磁交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励磁功率也会形成损失;另外,还有电力设备的泄漏、计量设备的误差和管理等方面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这些电能损失的有功部分被称为有功损失,习惯上称为“线损”,主要以发热等形式通过空气和介质散发掉,有功电能损失电量与输入端输送的电量之间的比例或有功功率损失与输入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比一般被称为线损率,无功部分一般被称为无功损失,无功功率的大量传递和损失会使系统或用户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电流增大、有功损失加大、节点电压降低,并可能导致发变电设备、输电设备、配电设备等负载率降低"电压损失一般被称为电压降或压降,它使终端负荷的电压降低,造成用电设备出力下降,用电效率降低甚至不能正常使用或造成损坏,直接影响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价值和经济利益"。
2、 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影响因素
(1) 电网规划建设布局
电网规划建设布局影响理论线损因素主要包括电网布局、电压等级选择、设备选择、电网设备配置等。
(2)电网技术因素
电网技术影响理论线损因素包括 :调压、调频、调容技术既设备生产技术、无功补偿技术、滇王工程设计安装技术等,它主要指对线损具有影响的不同装备技术。
(3) 运行管理因素
运行管理因素也是影响电网理论线损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电网的运行方式、供电设备设施的维护、惯常抄表方式、供电设施健康状况及日常管理中的一些其他因素,诸如人情电、关系电,甚至是窃电、线损统计口径等因素。
(4)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影响线损的因素之一,但是其影响力不可小视。这些外在条件主要包括 :气象条件、电力设备生产材料、负荷特性等不受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影响的因素。
3、线损管理范围
线损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1)配电线路损失;(2)配电变压器损失;(3)低压线路损失;(4)配电线路无功以及低压无功补偿管理;(5)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的电压损失管理。
二、 降低0.4kv线损管理的措施
1、实施专业管理,提高线损水平
(1)建立线损管理工作流程
线损管理工作流程确定了线损管理工作从制定并下达目标、措施到完成线损管理目标的各个环节。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降损节能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 主管副经理任副组长,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调度所、输变电工区主任为成员;线损管理归口部门为营销部,设立一名专职线损管理人员;生技部、调度所、输变电工区为线损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 各设一名兼职线损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线损管理工作; 供电所为 10 kV 及以下线损管理执行部门,由供电所营销员负责线损管理工作。
(3)关键节点说明
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年总体目标、措施计划等,以正式文件印发;人资部负责线损管理监督制约、考核激励及保证; 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总体目标、措施计划等,将季度指标、措施计划及35 kV,10 kV 分线路指标,0.4 kV 分台区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供电所;分级专业管理即 10 kV 及以下由用电营销管理、生技管理,35 kV 线损由调度运行管理、生技管理、输变电管理、营销管理;分级分专业上报管理目标和措施计划、统计报表;公司线损归口管理部门是营销部,负责线损管理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并制定和分解线损计划指标,加强计量管理,开展计量改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加强客户端无功电压管理,督促指导客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在线损管理流程中生产技术部负责合理安排停电检修计划, 加强对设备检修质量的管理,做好降损技术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检查工作,做好电压无功管理工作;在线损管理流程中调度所制定并实施 35 kV 电网经济运行方案,充分利用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开展电网潮流计算,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网损; 供电所做好配网的线损统计分析工作, 同时开展三相负荷测试、 调整及低压无功就地补偿、对居民客户推广更换智能电能表等工作。
2、 应用新技术完善管理线损统计体系
(1)设t理论线损计算软件
由于基层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负荷状况要更换、增加配电变压器或缩短供电半径,增加线路分支,改变运行方式,这就需要及时对10kV、0.4kV线路作出理论线损计算,作为分析线损和下达指标的依据;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对不合理的线路结构、变压器及时进行更换,以期实现变压器及线路经济运行。
(2)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
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应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应对各种方式进行线损计算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应当合理调整和利用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大为降低,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应当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无功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容量和确定补偿容量的分布,以进一步降低电网损耗。
(3)确定环网的合理运行方式
是合环运行还是开环运行,以及在哪一点开环都与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有关。从增强供电可靠性和提高供电经济性出发应当合环运行,但是合环运行会导致继电保护复杂化,从而使可靠性又受影响。开环运行应根据网损计算结果选择最佳解列点。
(4)电力网的合理运行电压
电力网的运行电压对电力网中元件的空载损耗均有影响。一般在35kV及以上供电网络中,提高运行电压1%,可降损1.2%左右。提高电网电压水平,主要是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发电机端口电压、提高用户功率因数、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等。在无功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对于低压电网其空载损耗很少,宜提高运行电压。由此可见,在电网运行中,大量采用有载调压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合理地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
3、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线损管理
制定和修订了 《景县供电公司节能降损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制度》、《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和《景县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 同时,对营销工作 112 个危险点及预控措施进行了梳理并汇编成册, 确保在指标管理、抄核收管理、统计分析及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
低压配电线损管理事关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但其本身又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其的认识,自动参与到降损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降低线损异常率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