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9: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项目管理师论文

篇(1)

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科学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亦称为管理技术,即通过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促进管理工作精确、高效、协调发展。它是相对于常规粗放式管理而言,在管理中更讲究专业性、细节性和量化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管理理念,也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现代企业竞争力与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在公路施工管理中施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促进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从意识形态层面,要让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从建章立制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有据可依从管理角色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专业高效;从管理行动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做到精细化管理员工、精细化管理材料、精细化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进度、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安全。

(2)建章立制,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

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管理工作,才能让管理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数据量化。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对人、财、物进行科学管理。要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使制度流于形式。在所制订的管理制度中,应包括质量手册、工作程序、操作手册、考核标准、问责制度、奖惩制度等,让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都有据可依。

(3)打造卓越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并对成员科学管理以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卓越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组织保证,打造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是项目经理的首要任务。用对人。善于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流、交朋友,充分了解班子成员的个性及特长,配备合适的人员到适合的管理岗位,扬其长,避其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班子成员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自身优势。管好人。明确成员的职责、权限和个人业绩测量标准,通过管理,鼓励员工取得更好的成绩。细化岗位责任制,将每项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每月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贯彻激励原则搞好工资分配,论功行赏,因过处罚。注重团队建设,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各种矛盾,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以提高项目团队工作效率;搞好工地文化建设,切实解决员工困难,以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热情。

(4)经营管理出效益

把节约成本创效益确定为经营管理的着力点,在保证工期和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重合同,以合同为成本管理的依据。吃透合同,将合同的每一条款认真细读、透彻理解,并以此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纵览全盘,周密策划,制定达成目标的分步实施方案;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加强跟踪检查,定期分析评估,找出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堵漏洞;高度重视合同变更索赔工作,加大变更索赔力度,提高变更索赔技巧。遇有发生合同变更的情况,主动与工程管理和合同主管部门沟通,取得}:级部门的帮助;另一方面,指派本单位经营部门收集相关资料,有理有据的提出理赔请求,确保合同变更得到相应补偿。求效益是对项目经理的必然要求。首先是抓技术,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工期前赶、成本下压,质量达要求,安全无故事;其次是狠抓材设管理,降耗创效。加强材料的采购、收发、使用、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合理使用资源,根据生产需要调配设备和人力,尽量减少协调不利带来的成本增加;三是开展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采取修I~Iil废、革新挖潜等多项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教育员工在材料使用上本着“优材不劣用、长材不短用”的原则,降低材料消耗,增加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

(5)质量管理创声誉

利用科学手段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创建精品工程,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制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程序,明确质量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通过技术交底形式,明确提出该工程的质量目标,并确定出确保质量而又经济的施工方案,开工前,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工程质量程序管理图。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后,针对施工队伍中文化素质低、质量意识淡薄、技术素质差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系列的学习资料,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工程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重视程度,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完善试验室的房屋建设,配备齐全的试验仪器,要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可靠,一切应以数据说话。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过程控制的基本点。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在公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加强管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要形成闭环。根据一线技术人员反映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落实到施工队伍的基层班组、作业面。为确保实施过程各工序紧密相扣各专业同步交叉作业,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协调力度,合理安排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交叉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使工程建设呈现出紧张有序、质量进度协调、各分项工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项目经理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的管理责任人,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组织、合同、经济、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以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二、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

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房屋建筑工程和以铁路、公路等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管理指通过一个专门的临时性的组织,对项目实施高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从而实现项目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知识管理应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部分。[2]

三、工程项目与知识管理的有机结合及主要特点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实现项目初期的预定目标外,还要重视吸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把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把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进行转化、综合、创新的过程。因此,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日后的项目借鉴经验知识,有利于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从项目组织内部、外部两方面综合项目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并产生新的知识,从而帮助项目组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2)利用知识集成和信息技术,构建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加强知识的共享,培养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共享能力,创造出知识交流环境,努力培养成员对于知识的创新能力。(3)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将其归纳整理,作为一种经验教训,以便用于今后的相似项目之中,少走弯路,减少错误,提高管理效率。

四、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在保障团队实现项目目标、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获取、转化、传递、共享和应用知识,并且让团队成员也能吸收和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个人价值。知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建立重视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实现知识在团队中的共享,传播文化。在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下,实现组织成员内部自主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提高成员素质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终实现组织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改进。因此,只有将建设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需要。

五、工程项目知识集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知识集成优化管理成熟度模型,同时在参考了大量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知识集成“过程”的角度,包括知识获取、转化、应用;知识集成外部环境;在项目组织内部员工对知识集成个人意愿五个方面建立了重大工程项目知识集成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一级指标。如下图:二级指标的确定:知识获取能力:包括内部、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项目组成员知识集成能力和意愿。知识转化能力:包括知识的内化能力、外化能力、社会化能力、组合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知识的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吸收能力、配置能力。知识集成环境:包括信息技术能力、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项目团队的氛围、领导的支持。

综上,本文从项目管理的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的能力出发,并且从知识管理的过程的能力与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描述了项目知识的管理能力。通过评价指标的体系,确定了项目管理的活动中知识获取、共享与运用的状态,阐述了为什么需要将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知识集成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宇 单位:北京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夏敬华,金听.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3)

我国的3500万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总的来讲,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水平还不尽如人意。据统计,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做为建筑业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1、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当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因为安全事故的存在而减少或停止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1.1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由此看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1.2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认为的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由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它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管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管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项目总工、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设备管理员等,他们都具有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在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因此,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进或重建。

2、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什么是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该是符合项目管理规律、有效整合安全管理资源、程序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它还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符合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杜绝安全管理事故的目的要求。

2.1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2.1.1理论依据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都必须坚持这个原则。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从组织、流程到方法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做为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必须防止把安全管理与施工生产分开管理的误区。

(3)全员参与的原则。

安全是全体人员的安全,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人的安全行为,其中还包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素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应该是全体相关人员都必须重视和参与的大事。

2.1.2法律依据

(1)《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3.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特点

3.1具有新的项目安全管理理念:

建筑业做为一个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更新项目安全管理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此基础上,要坚定“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目标。

3.2以新的安全文化为核心

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文化。塑造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推动和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塑造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塑造起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3.3实现了四个转变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4、如何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4.1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4.1.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的定义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4.1.2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图

(1)安全管理监督层: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

(2)安全管理实施层:包括专业工程师、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4.2调整安全管理职责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认证,安全管理职责得到了明确和完善,但正如上面分析所讲到的,我们在安全管理中,把众多的责任都压到了数量和素质都远远不如施工员队伍的安全员身上,而无论是素质还是数量都远远高于安全员的施工员队伍的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调整安全员和施工员之间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4.2.1安全管理监督层的职责

(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对安全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

(2)项目总工:项目总工是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因此,项目总工必须承担起项目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包括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制定、审批和落实,简单的把技术管理理解为工程技术管理的观念是狭隘的、错误的;

(3)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与项目经理一样,也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应主持编制安全管理方案,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负责对施工员进行总体安全管理方案交底,负责按分部工程进行安全交底;对施工员的安全技术较低进行审核;负责监督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工作;负责对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监督。

4.2.2安全管理实施层

安全管理实施层负责安全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落实工作,安全管理实施层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

(1)施工员:施工员(专业工程师)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具有数量多、学历高、总体素质好的优势,但由于传统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与生产没有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施工员的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调整安全管理职责的重要内容就是调整施工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施工员作为施工生产的直接指挥员必须遵循“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因此,施工员应负责具体落实安全管理方案规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负责按分项工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负责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自觉接受安全管理监督层的监督管理,及时消除安全管理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2)班组长:班组长是操作工人的直接负责人,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对工人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班组长的安全责任与安全生产有直接关系。作为班组长必须做到,熟悉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知识,坚持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塑造遵章守纪的风气,加强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

(3)操作工人:从事故死亡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事故死亡人员几乎全部是操作工人,而从事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引起的,因此,操作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章守纪的程度是安全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操作工人来说,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4.3制定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4.3.1应制定的安全管理流程包括:

(1)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审批流程

(2)技术交底的编写和审批流程

(3)安全检查与整改工作流程

(4)危害因素辩识及预防流程

(5)交叉作业审批与管理流程

(6)其他工作流程

4.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模式运行的标准,因此,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项目安全模式运行是否成功的基础。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应以以“六令”为核心。“六令”包括:土方施工令、动火令、拆模令、脚手架搭拆令、砼浇注令、交叉作业审批令。

5.运行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新的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安全管理职责的调整,并借此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完善安全制度,因此,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充分挖掘项目安全管理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因此,运行新的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5.1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安全管理组织的健全和改进,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运行是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5.2要注重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全员管理和参与的基础上的,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可以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氛围,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塑造全员安全文化与进行安全管理同等重要。

篇(4)

(1)项目经济属性。从经济属性角度出发,按投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营利性项目与非营利性项目。营利性项目多以企业投资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非营利性项目主要是由政府投资,以满足社会综合效益为宗旨。对于经营性项目而言,企业是投资主体,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而对公益性项目而言,政府是投资主体,项目法人缺位,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宜采用型或工程总承包的交易方式。

(2)项目的规模。项目规模的大小是指项目投资额度的多寡,项目规模越大,说明项目的投资额度越多,否则说明项目投资的额度就越少。项目规模越大、复杂程度愈高,项目所需求的投资就愈大。理论上说项目规模较小的工程,各种模式都可以采用,其中通用性比较强的工程,常用施工总包模式、设计施工总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因为这类工程结构比较简单,工程量和项目费用比较容易确定;规模大的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有总包能力的施工企业任务饱满,无余力参与该工程项目的投标,业主可选择分项发包模式或国际招标模式;如果是业主没有经验,完全依赖承包商的经验和专利技术来完成的工程,可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和承包型CM模式。

(3)项目技术的难易程度。项目技术难易程度的大小是指项目设计和施工中技术复杂程度的高低。技术难度大,项目的设计就愈复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索赔的几率就高,因而需要更多的协调与管理工作,产生了较高的交易费用,不利对成本的控制,而即使不发生大的工程变更,技术难度也提高了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水平,对质量、进度的控制很不利。而各种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如EPC方式,将实施过程中的总风险由一家承包人来应对,其可通过强有力的协调、管理,从整体出发,将工程的总风险降低到最低点;而若采用DBB方式发包,各承包人关心的是减轻自己的风险,此时总的风险一般难以控制在最低状态。

(4)工程进度和工期控制。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设周期存在差异,如DBB模式的建设工期比较长,因为建设过程一经划分,设计与施工阶段在时间上就没有了搭接和调节工期的可能,而快速路径法则减少了这种延迟,使得设计和施工可以顺利搭接;EPC模式则有利于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工期,有利于项目按期或在工期以内建成。如果业主对工期的要求比较紧,则可以选择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CM模式、分项发包模式和项目总承包模式,而不能采用施工总包模式。因为施工总承包模式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上是线性前进的,设计与施工在时间上没有搭接,工期比较长,分项发包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和CM模式均可采用快速路径法以缩短建设工期。因此工程进度和工期控制是模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5)项目内部依赖性。项目内部依赖是指各子项目之间在工程技术、施工组织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内部依赖性强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如采用DBB方式,则不同标段间有关工程技术、施工组织方而的相互协调属于业主的责任,需要业主去协调解决,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的经验,各承包人均是站在自身的利益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案,最终是业主方付出代价来解决问题。对于内部依赖性较低的项目,可适用分包或分项发包的模式。

(6)项目外部依赖性。项目的外部依赖性指工程建设受征地、拆迁、移民、施工交通、水电供应等建设环境的制约程度。而应对诸如征地、拆迁、移民等建设环境的制约,业主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当外部依赖性较强时,应选择业主在协调外部条件中起主导作用的工程交易方式。

(7)合同的类型适用性、计价方式和文件完善程度。合同类型的选择要和项目管理模式相匹配,此外还与项目的不确定性、工程建设文件、建设工期等因素相关。如建设工期较长的项目,可采用可调单价合同;而建设工期短的项目,则可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如采用总承包交易方式,多采用限定最高价激励合同和目标价激励合同。当建设项目较确定,并具有详细的设计文件时,施工总包也经常采用总价合同。按照承包工程计价方式的不同,承包商与业主的合同可以采用“总承包价”合同或“工程成本+利润”合同。设计—施工模式和平行承发包模式一般均采用“总承包价”合同,即工程价格在实施期间不因价格的变化而调整。而CM模式则通常采用“成本+利润”方式,即CM单位向业主收取工程成本和一定比例的利润,不赚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与分包商的合同价格也对业主公开。

(8)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和索赔发生的可能性,导致处理工程变更、索赔的费用及解决合同纠纷的费用也大幅增加。不确定性与风险密切相关,不确定性大意味着项目实施中有较高的风险水平,往往会产生较高的合同价。而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降低不确定性的效果不同,如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由于项目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可由总承包商从项目整体出发,采用内部协调的方式解决,可得到较优的解决方案,而采用DBB方式发包时,各承包商从自身承包的工程出发提出解决方案,这样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生产成本、协调和管理成本均会较高。

结语

项目本身的属性对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属性的项目,其适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也往往大相径庭,不考虑项目本身特性的决策会导致项目实施效果的降低,项目模式选择决策时需要从项目经济属性、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技术的难易程度、工程进度和工期控制、项目内部依赖性、项目外部依赖性合同的类型适用性、计价方式和文件完善程度、项目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分别入手,再将这些指标的选择结果综合考虑,得到与项目属性匹配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志刚,王卓甫.水电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评价与决策分析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2006,25(3):122-126.

[2]惠静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2):73-76.

[3]庞永师.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5):58-61.

[4]杨高升,王敏,王卓甫.建设工程交易方式设计分析[J].建筑经济,2007(7):109-111,37.

篇(5)

2注重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作为甲方,要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重要设计单位的设计驻场工作,积极处理施工现场的设计问题。作为甲方,应该发挥工程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做好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工程不停工,管理人员不离场。统筹安排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与计划性,努力做到: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类款项的按时到位;要求监理单位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并督促其坚持施工现场旁站;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在日常现场巡查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变更和其他返工问题。作为甲方,应该积极对外协调,努力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酒店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为了保证酒店按计划投入使用,各专业工程师及时跟进相关对口单位,对电、水、气主管部门进行跟踪了解,争取在建设中给予积极配合并适当给予宽松政策支持。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自集团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等6项配套制度以来,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在建工程的建设,在最为重要的工程变更方面,一是事前严把审核关,将可变可不变的项目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做好筛查工作;二是事中实施三方监督,落实到人,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三是事后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做好程序完善工作。具体方法:潜在投标人推荐、标前调研,标后考察;中标单位进场考核,(法人约见,项目经理实名确认,定期举行项目通报会)定规矩,保时效;发挥监理的职能和力量;项目终身负责制。招办、公司、行业监管、业主、监理、施工方,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促进实效。

4以合同为行为准则,走法制工程管理之路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因此,作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发包方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我们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造价增加要有充分估计。

5细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班组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先后编写了值班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并要求员工之间相互督促,按制度要求贯彻执行。同时,为了不打“乱仗”,明确了每位员工的责任,并要求每位员工每月总结工作的执行情况及下月的计划完成内容,以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向前看”,工作“向前推”。为了让工程变更签证,认质认价流程更加合理,编写了认质认价流程及工程变更签证流程,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以便及时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及认质认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及现场协调的优势

监理在技术水平、协调经验等方面具有建设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帮助建设方完成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不定时组织召开专项工程会议,使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其责任及施工重点部位的重要性及施工难度,以保工程重点部位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注及相关规范一次成型,避免返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篇(6)

1.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施工技术的关键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建筑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受到了相应的要求,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取新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现场项目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还必须注意新技术的有效规划施工。不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虽然对本专业的建设施工能进行完美建设实施,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过程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必须将现场施工中利用的所有技术全面考虑,加强各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性,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各技术利用之间的协调性,从而降低现场施工难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巨大,在实际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过程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检验和供给材料。现场管理部门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对市场材料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材料供应渠道,尽可能简化建筑材料的供应环节,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供应成本。管理部门要对市场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根据市场的供给情况,及时调整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材料供给,保证建筑材料进场的安全有序,维持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序进行。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现场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必须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及时对采购的材料进行质量查验,保证材料质量。日常施工的现场管理中,管理部门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安排建筑材料的发放,并对发放的建筑材料进行跟踪监督,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

2.2落实安全管理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实施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在具体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只有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为工程项目安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落实具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促进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监督人员要在现场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通过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及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避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效果落实。

2.3深入施工现场,保证现场管理效果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质量,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管理一线,对具体的现场施工进行监督管理,保证现场管理的效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遵照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第一线,不仅要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还要及时沟通联系各施工单位,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整体性。根据建设工程的推进,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沟通交流的同时,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及时保存,为建筑工程日后的使用打好基础。

篇(7)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对于施工质量,我国历来是十分重视的,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设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推出了工程的旁站监理以及质量责任终身制,重点抓施工质量;对于投资控制,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业主由于业主责任制对于投资的重视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家也设立了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但对于三驾马车的第三方,施工进度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视了。其实,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拟从现场施工管理的角度,阐述施工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施工进度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起到与各位工程界的专家和前辈交流的目的。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比如本人参与建设的湖南一个水电建设项目,计划工期是三年,而实际建设工期是五年,首先是由于建设工期的拖长,施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第二,延期投产带来的利息损失;第三,也是最大的损失,是投资机会的损失,延期投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原计划投资4000万元,最后结算投资1.2亿元。这样,一个原本效益良好的电站,从建成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北京国际金融大厦的建设,就是一个进度快,质量好,投资也很节省的例子: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全部开发周期37个月,施工周期24个月,是北京开发周期与施工工期最短的大型公建项目,质量获99年度长城杯奖,2002年获得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项目结算投资仅为股东下达控制指标的84.6%,项目总投资近17亿元,股东仅投入4.7亿就实现了滚动开发。

二、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国内外的专家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比如过低的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没有考虑到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开展科研与试验,这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低估了多个单位参加工程建设的工作不协调;对建设条件事先没有搞清楚,对项目的交通、供水、供电问题不清楚;对于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

2.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如设计人员工作拖拉,建设业主不能及时决策;总包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失误;建委、质检站拖延了审批时间。

3.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如战争、骚乱、地震、洪水、工程事故、企业倒闭等天灾人祸的发生。

三、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

我认为,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6.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四、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

1.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人员架构

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2.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2.1完善例会制度

①每周召开至少一次均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

②各施工单位每周召开至少一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

③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

2.2建立沟通渠道

①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除睡觉时间外必须能随时取得联系;

②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

③各相关单位之间,需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3.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3.1一级计划——总控制进度计划

①此计划为项目指出最终进度目标,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指出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能反映各分部、分项工程相互间的逻辑制约关系,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关键路线;

②总控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制订,原则上一是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二是要符合各项已签合同的工期规定;

③甲方牵头制订总控进度计划,各专业负责人和总包、分包共同参与意见,经认真研究后确定;

④总控计划一经确定,便成为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各方均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做轻易调改;

⑤合同中应规定建设各方必须遵守总控计划,任何一方符合或违反工期规定,在合同中均应规定有对应、明确的奖惩措施。

3.2二级计划——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

①二级计划的制订是为了保证一级计划的有效落实,故而有针对性地对具体某一阶段、某一专业承包公司的生产任务做出安排;

②二级计划的制订,原则上必须符合总控制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如出现不一致情况,需经甲方认可,或修改后再报;

③各专业承包公司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上报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并上报监理、甲方审核;

④甲方在必要时将下发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相关施工单位务必严格遵照执行;

⑤二级计划的贯彻力度,主要取决于专业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各分包单位应对二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落实、检查的管理力度,出现异常进度动向时,必须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务必保证阶段工期或分部工程的进度目标圆满实现,为总进度目标在全局的实现奠定基础。

⑥甲方、监理应及时或随时检查、监督各专业公司对二级计划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各专业公司的工作给以及时的激励、鞭策。

3.3三级计划——周计划

①周计划的制订是将二级计划进一步细化到日常的施工安排中,是最基本的操作性计划,应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及时性和可控性;

②周计划的制订最主要是切合现场实际需要,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可在灵活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给一、二级计划以极大弥补;

③各分包单位须制订周计划上报总包;总包须制订周计划(可附上分包计划)上报甲方、监理;甲方、监理须对总包周计划进行批复,审批后的由总包制订的周计划作为最终依据,下发各分包统一执行;

④周计划的上报时间是每周生产调度例会之前。

五、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当前,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计算机软件很多,但最常用的使用也最简便的是美国微软公司的MicrosoftProject软件。

MicrosoftProject软件可以甘特图、单代号网络图、日历视图、资源工作表几种方式显示项目进度计划的成果。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甘特图,一般均采用甘特图的方式建立项目进度计划。

在MicrosoftProject首先列出实现项目目标的所有步骤。从最大块的工作开始,然后将每块工作分配到各项任务中,每个任务有自己的可交付结果。添加里程碑,最后收集并输入工期的估计值。

在创建了任务列表并按大纲的形式将其组织起来之后,就可以决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定日期了。然后给各个任务配置资源,最后检查甘特图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就完成了Project的输入。

对于我们国内广泛运用的双代号网络图,国内的计算机软件有梦龙科技开发的MRPERT、清华斯维尔软件开发的“智能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都能较好的解决施工进度管理问题。当然,最好的项目管理软件是P3软件,但他的价格较高,在国内应用不是很普遍。

六、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偏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我们通常采用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项目管理部的管理工作月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计划工程师去现场,检查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加现场会议,了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同时协调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

我公司一般采用横道图比较法对照工程的实际执行状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如图所示:

工作编号工作名称工时数施工进度

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1土方工程147070%

2基础工程773028%

3主体工程7330220%

4钢结构工程3770

5围护工程2640

6管道工程425010%

7防火工程32208%

8机电安装34708%

9屋面工程3150

10装修工程8470

总计4550012.5%

计划进度实际完成12.5%实际进度检查时间11月

篇(8)

1.2相关动工人员管制方面现时段,大多数市政项目施工单位都没有培育本身单位的人才行列,劳务公司给予劳务分包式是在接到项目工程之后的遴选。而动工职员与工程部之间通常是短期聘请的关联,动工单位、项目部对这些动工职员的安全培育比较缺少,在动工别轻易呈现安全事件。而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1.3工程文件管制问题一个工程的管制,材料、施工、技能、人员的管制除外,还有个就是文件的管制是个不能疏忽的问题。全部工程的查收,都一定有完工文件这一项。完工文件所包括的材料及格证、检查呈文、完工图、查收呈文、变更设计、记载勘测、隐秘项目查收单,相关技能参数检测查收单、事务相关函、项目签证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全部工程施工原委中要———谨慎搜罗归类存档。

2改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办法

2.1宣扬教育力度要增强增强宣扬教育局建立主管部分经过资料、宣扬文件和相关原则的掌握,提升每个施工企业领导和每级技能管制人员对施工现场管制的需要性与核心性的意识,让它可以自发而仔细地贯通与按经同意的“实施性施组”实行现场安排和每项技能管制,做到管制科学化、动工模范化,操纵程序化,阻绝质量事件与返工的产生,还保证动工安全。

2.2现场文明施工管制要增强施工单位形势的一个窗口就是文明施工,它也是动工现场管制事务的一部分。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到文明动工。施工企业则根据这做好现场文明动工管制,倾尽一切能够实行封锁式动工,针对原料输送车辆一定要通过城市主干道的状况,能够对车辆实行掩护解决,同步要组织事务人员准时对道路实行洒水,输送原委中导致的灰尘污染要减少;还要实行合并解决的是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建筑废物与生活废物,确保动工现场的境况,也可以防止这些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栽培和考查要加强肯定施工单位管制水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场每级动工管制人员的归纳本质。所以施工行列的本质高低直白影响着动工现场管制有没过关。对现场事务人员的思维政事教导和工作品德教导要增强,让每一位参与现场动工的职工都有清楚的义务感和主人翁认识。并且最主要的是对动工行列人员的技能培育要增强,提升他们的专科技能本质。

2.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增强全部施工现场管制的要点和中心就是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也是施工单位的“生命”。质料是构成项目的最根本成分,确保项目质量的基本就是材料的质量。所以在市政项目的施工现场管制中要增强材料质量的掌控,严历对入场材料的质量实行把守关口,察觉不相符施工请求规范的材料全部不可以入场。项目质量还受加入项目建历的管制职员、操纵职员的影响,这些人的事务质量对项目的质量有着核心功能。同步还要齐备比较强的组织管制才干,这样才可以融合好每个部门的事务,充足施展各个部门的长处,从每个方面确保项目的质量。

2.5施工现场安全动工的管理要增强最先要建设安全动工的轨制。严正的制度是保正安全动工的条件,在动工前,施工单位就要针对项目的特征拟定响应的安全动工管制制度。第二是落实安全动工的义务制。落实动工现场职员的安全动工任务是增强动工安全施工的保障。第三,要按期对管制职员与动工职员实行安全动工常识方面的培育,尤其是针对不一样的施工进程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如天气变动惹起的安全后患。

篇(9)

煤炭为重要能源之一,但是对于其相关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管理效果不佳。加之目前为止,我国并未针对该管理领域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据可考,由此也直接导致重视技术研究而轻视项目管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1.2管理失实

一方面,作为大型的工程投资建设项目,为实现盈利的最大化,政府相关机构均会对其加以干预,其中,煤矿工程施工项目更是如此。但是实质上,政府相关机构对其施行管理并未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缺乏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政府在管理干预过程中其决策机制并不公开,如此便可能会加剧市场上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仔细分析上述两种现实存在的情况无疑会导致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监理制度难以适用于实际情形,而政府针对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却也未能发挥其效用,管理失实。

1.3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规律和政府调控行为规范市场竞争。但是同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制不过四十余年,诸多企业管理者或经营者为政府或国有企业,且权责未能完全划分开来,法定代表人不明。这便间接诱导或直接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并非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实现。

1.4监理管理偏向一方

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管理应当贯穿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工程项目投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组织协调等内容均应属于其监管范畴。但是显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工程监理单位在监理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质量监督管理,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管理调控。

2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办法探析

如上而言,我国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针对目前产生的问题给予解决策略,针对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予以合理防范,方可提升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

2.1完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制度

之所以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被轻视,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缺乏工程管理相关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及制度。因此,要想优化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首先应当完善和健全煤矿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以为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法律和制度依据。

2.2建立并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

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颇多,实质上,管理权失实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同不完善的管理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短期之内,我国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仍然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摆脱其干扰显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实施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从其它途径来降低计划经济体制对项目管理带来的影响。如:建立并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责任制旨在通过明确责任人,以明确管理权的归属,以及通过管理和揪责来预防借由企业经济活动实现自身或他人利益事件的发生。

2.3完善监理管理方案

监理管理涉及面较广,其中任何一项内容管理不善均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因此,监理管理方应当完善监理管理方案,以提升监管质量。主要内容有:(1)进度控制管理:质量管理是监理管理的工作中心,监理人员于施工现场应当积极协调施工工序和环节,以保证施工进度。(2)优化质量管理: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应当实时巡查施工现场,对于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当协助施工人员分析其原因,预防质量问题产生。(3)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施工方虽然会依照制度进行,但是监理方同样具有该项义务,因此,于是施工生产中,一旦发现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危险因素,及时制止并督促其妥善处理。

篇(10)

一、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

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首先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项目经理。选择什么人担任项目经理,看施工项目的需要,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领导才能、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

二、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人、材、机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三、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是指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货币形式。具体而言也就是说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主材,辅材,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施工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是反映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有关取费标准得出。计划成本,指项目部按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的盈亏情况。

随着施工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的成本管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已经得到应用,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式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它能够体现施工项目管理本质特征,能够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够提供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效绩的客观尺码。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体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部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四、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上一篇: 网络技术基础论文 下一篇: 专科市场营销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