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模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9: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测量模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测量模式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一种市场定价模式,是由建设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状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能够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方法。我国于 2013 年 1 月 1 日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以下简称《计价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实现量价分离,强调风险分担;②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投标行为;③增加招投标透明度,淡化标底的作用;④缩短招投标周期,提高社会效益;⑤加快改革步伐,引入国际竞争机制。

清单计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一)清单计价模式认识不足

首先是建设方各主体对推行《清单计价规范》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专业人员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其次是施工单位担心政府拖欠工程款而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再次是在实施《清单计价规范》中,计价人员对《清单计价规范》不够熟悉。最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还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市场价格体系尚不够健全和完善。

(二)清单计价规范本身存在的缺陷

《计价规范》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工程项目划分不够科学,计算规则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确定编制的质量和设计文件深度方面没有相应的强制性规定,加之清单编制人员受专业水平学识所限,造成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水平较低,良莠不齐。

(三)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健全和相对滞后

目前,建设工程管理领域内的刊物较多,主要是由各省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编辑,但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上依然保持在原来的水平,建设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健全和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存在严重的分割情况;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体系不完善;从事工程造价信息业务的人员严重缺乏;

(四)风险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整体而言,我国业主和承包商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五)缺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配套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1.目前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制度主要是国家标准《单计价规范》,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必须配套有详细明确的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2.评标机构未严格执行科学的评标办法,影响竞争公平性。在评标时,对报价的评价方法和角度主要应考虑报价的高低以及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所报单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应用过程中问题所实行策略

(一)完善与清单计价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计价标准,它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因此,应加强监管和规范工程项目造价计价行为,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和实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办法及相关条例,制定相关政策,依法查处违反工程量清单规范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二)加大对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规则的研究,加快其配套体系建设的力度。

1.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工程量清单格式。

2.建立各种有效的配套制度。如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一套可行的合同争议解决机制。

3.不同行业制订更明确的实施细则。

(三)加强对建设市场各主体的监督力度。

1.各招投标监督部门应该依法行政,大力宣传贯彻“三公”原则和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业务自行招标的管理,规范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

2.加紧制定对低于成本价竞争的认定规则,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曝光力度,增加违规企业的违约成本,规范投标单位的市场行为。

3.加强对有关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大对违规执业注册人员进行通报和处罚的力度,以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中介机构市场行为的目的。

(四)完善工程量清单项目划分

《计价规范》基本采用预算定额的专业划分并采取综合预算定额综合、归并的方法进行列项的做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完善工程量清单项目划分,应既有利于工程计价、结算,又有利于进度、造价、质量等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1.取消专业定额适用范围的概念划分,建立真正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2.按施工过程、工种工程划分清单子目,为进度和造价的综合控制提供便利。

3.措施性总价项目设置计量支付方式。

(五)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系统

工程造价信息具有地域性、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需要多方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在造价信息管理方面要制定相关的规章文件,定期公布和授权有关部门公布人工指导价。其次,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

(六) 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

无论承包商、分包商,还是咨询设计商,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或者没有取得相应的保证担保,就无法取得工程合同。建筑工程社会保险不仅成为强制推行的法律制度,同时也是建设主体各方普遍遵循的惯例准则。

(七)尽快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定额

对施工企业,应尽快建立完善自己的企业内部定额,建立一个企业询价体系。做好本企业计价人员的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之使企业适合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

(八)严格执行评标办法,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

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的灵魂就是“合理低价”中标。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在开标会结束后,由评标专家立即进行评标、定标。采取这种评标定标办法,对遏制及避免评标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整个评标定标过程中的独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投标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的不同,会出现各家投标单位报价相差悬殊的现象,很容易造成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节了项目投资的投标单位成了废标,使评标定标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合理。为此,应当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使业主、投标人能够较全面了解、掌握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原因,提高评标、定标的透明度、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投标竞争公平、评标定标公平、合理.

三、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真正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改革目标,它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将清单计价模式改革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早日与国际通行的真正意义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接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对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人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原有工程测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工程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具备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测量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是不断增大。同时各省市水利、土地、工程建筑等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量加大。各用人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测量人才。然而在这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工程测量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测量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在于强调实践性和应用型。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测量人员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合格的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三、“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生产工作经验,实现学生毕业后知识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测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及岗位需求,应构建起“夯实基础,加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循序渐进。早期实训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为目标,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专业应用实践课程注重提升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总结专业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应推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由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同时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资料、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

作者简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博士,讲师。

1引言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对自己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是一个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但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不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上观点,其毕业论文或设计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测绘新技术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培养目标,探讨测绘新技术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2测绘新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和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测绘科学涌现出了新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测量呈现如下新特点:

(1)作业模式数字化

测绘部门传统的生产作业模式正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如:地图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扫描数字化等。计算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正逐步出现在测绘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各个关键部分,传统测绘生产工序正被简化,新型测绘生产作业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这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要有较好的运用。

(2)测绘技术一体化与复合化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如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体化、“3S”技术集成等等,这种一体化与复合化的特点将有利于网络化观测体系的形成,必将会大大提高测量作业速度和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测绘技术的一体化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

(3)测绘设备的两极化

新技术测绘设备的生产正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携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教授学生传统测绘仪器使用的同时,必须加以强调和落实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理论和新仪器的能力。

(4)测绘信息的网络共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飞速普及全球,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网络化,而且促进了网络化由生产部门一直延伸到用户。这种发展导致了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必须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在生产组织结构中趋于专门化,这也就加强了学校和测绘单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间数据资源的互补。

3建议

在测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如何利用测绘新技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达到我校“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1)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联系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楚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进一步激发其刻苦学习与立志成才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测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测绘新技术理论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为以后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2)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与其它专业相比,测绘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强、专业面较窄。因此,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且难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有利于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3) 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对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该类学生选择与测绘新理论相结合的论文形式的相关课题,对于有意向到生产性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其选择与测绘新技术或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的相关课题。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意向单位实习,结合意向单位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单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

(4) 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选题时,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大的学科框架下选题,即可以适当与新发展的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二是与学校特色相结合[3],多与相关水利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强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特色专业引进了新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了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

4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过程,是检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学专研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机会,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针对测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真正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论文格式,CORS。自20世纪90年代初,RTK技术一经问世,就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极大地拓展了GPS的使用空间,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论文格式,CORS。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信息,还要接收来自于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信息,并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定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RTK作业模式由电台模式、GPRS模式和CORS模式,下面就这三种常用作业模式的原理和优缺点加以浅析。

1、常规(电台)模式1.1、系统组成及原理常规RTK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及数据通讯系统(电台)组成。在常规RTK作业模式下,一个临时建立的基准站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直接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的同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息,并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2、工作流程1)、基准站获得用户输入的测站坐标信息,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将二者通过数据链直接向流动站发送。

2)、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同时接收基准站发送的信息。

3)、流动站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3、作业方式常规RTK作业时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视野开阔、已知坐标且点位精度较高的控制点上作为基准站,另外的GPS接收机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流动站)。基准站将GPS观测值和设站点的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通讯链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所接收的信息和本身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得到未知点的坐标。

1.4、作业优缺点相比传统测量技术,常规RTK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1)、观测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野外作业时间,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论文格式,CORS。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8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这是普通测量方法很难达到的精度。

3)、全天候作业。RTK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能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高精度定位,有利于按时、高效地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4)、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内、外业测量工作。移动站利用自带软件,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但常规RTK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

1)、用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参考站;

2)、误差随距离增长,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加大而降低;

3)、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限制。

4)、常规RTK数据通讯通常采用无线电技术(常规电台),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基准站电台天线高低及障碍物影响限制较大。

2、GPRS模式2.1、工作原理及方式GPRS模式的系统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和常规RTK类似,只是数据通讯方式的不同,这种作业方式使用GSM、GPRS/CDMA模块或带串口线的手机(具备蓝牙功能的GPS主机可直接使用蓝牙手机),参考站信号以GSM或GPRS/CDMA的方式通过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实时播发,流动站以相应方式接收差分数据。

作业时通过GPS生产厂商或服务商提供用户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号登陆,基站启动后数据会自动通过服务器转发,移动站与其绑定即可获得基站数据。论文格式,CORS。

2.2、作业优缺点相比常规电台通讯,由于减少了常规电台及相关设备,故仪器配置简单,携带方便,减轻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且作业距离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在城区,建筑物严重影响常规电台作业距离,而GSM或GPRS/CDMA是借助于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能保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均能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差分信息,测量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基准站位置的选择更加不受限制,无需架设在高点。但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一些外部电磁信号干扰,作业范围取决于移动通讯的网络覆盖度。一般来说,因地理区域不同稳定性差异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信号稳定较好,行政区域交界处移动通讯网际切换频繁而导致稳定性较差。对于需持续采集点位、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如水下地形测量定位,受影响较大。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还会产生费用,尤其是以GSM通讯,按照移动通话的标准收费,跨区域作业时还存在漫游费。

3、CORS(网络RTK)模式3.1、CORS系统组成及原理为了解决常规RTK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大区域范围内厘米级、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应运而生。网络RTK也称多基准站RTK,是近年来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新技术。论文格式,CORS。它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讯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论文格式,CORS。

3.2、作业方式采用CORS模式的作业方式非常简单,只需一台有GPRS模块(或具有WAP上网功能的蓝牙手机)的流动站主机、一个控制手簿、一根对中杆,登陆当地的CORS系统就可以作业了。为此要做以下准备:

1)、从当地CORS系统管理部门获取IP地址、端口号、源列表、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办理一张手机卡,并开通GPRS net 流量,可以采用包月的方式,一般两小时的GPRS 流量为一兆,可以根据每月的作业时间计算总流量,包月套餐。

3.3、CORS系统优缺点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

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了多个参考站的联合数据,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

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7)、扩大了GPS在动态领域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车辆、飞机和船舶的精密导航。

CORS模式除了具有GPRS模式的缺点外,还有以下不利之处:

1)、由于目前各种方法都不是十分成熟,技术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2)、系统的首期投入较大,需要较多的启动资金,而且日常维护费用大。

篇(5)

 

1引言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以完成该测站上的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通过它的主机的标准通讯接口,可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通讯,从而使测量数据的获取、管理、计算和绘图形成一完整的自动化测量系统。在解决空间三维坐标功能上,它具速度快、精度高、省工时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到地形图测、公路桥梁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放样中去。论文参考。

2.使用过程中注意问题

2.1使用前的仪器检验

(1)照准部水准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时先将仪器大致整平,转动照准部使其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180度,若气泡仍然居中则说明条件满足,否则应进行校正。校正的目的是使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即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校正螺钉,使气泡向正中间位置退回一半.为使竖轴竖直,再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即可.此项检验与校正必须反复进行,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时用十字丝竖丝瞄准一清晰小点,使望远镜绕横轴上下转动,如果小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否则需要进行校正.校正时松开四个压环螺钉(装有十字丝环的目镜用压环和四个压环螺钉与望远镜筒相连接。转动目镜筒使小点始终在十字丝竖丝上移动,校好后将压环螺钉旋紧。

(3)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选择一水平位置的目标,盘左盘右观测之,取它们的读数(顾及常数180°)即得两倍的c(c=1/2(ɑ左-ɑ右)

(4)横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选择较高墙壁近处安置仪器。以盘左位置瞄准墙壁高处一点p(仰角最好大于30°),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出一点m1。倒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p点,又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出另一点m2。如果m1与m2重合,则条件满足,否则需要校正。校正时,瞄准m1、 m2 的中点m,固定照准部,向上转动望远镜,此时十字丝交点将不对准p点。抬高或降低横轴的一端,使十字丝的交点对准p点。此项检验也要反复进行,直到条件满足为止。以上四项检验校正,以一、三、四项最为重要,在观测期间最好经常进行。每项检验完毕后必须旋紧有关的校正螺钉。

(5)对中器检验。这项相对以上要难一些。书上说是首先要将仪器调平,但经验证明不必这么做,因为这是在校对中器,将仪器架好之后,我们假设0度方向,把对中器对准地面一个目标,目标越小越好,最好是自己做个十字点,然后旋转180度,看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要校。首先打对中器护盖看到四颗螺丝,再看对中器的十字细丝或者小圆点在地面目标的哪边,例如,在上边就松上边那颗螺丝,紧下面那颗。在这里请注意,也只是改一半,调到差距一半即可。同理,左边就松左边紧右边。其它方向按此理推,然后旋转至0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是照此方法重做。(汁意,一般几个螺丝都会动才行,但基木方法都是如此.但这只针对于对中器是正镜才这样调,倒镜反之。)

2.2使用时全站仪参数设置

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时,必须选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合作目标,即反光棱镜,并且仪器站和棱镜站均需要精确对中、整平。在距离测量前应进行气象改正、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改正、测距模式的设置等,然后才能进行距离测量。

(1)气象改正:由于红外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因大气折射率的不同而变化,而大气折射率与大气的温度和气压有关。仪器设计是在T=15℃,标准大气压p=1.013×Pa(760mmHg)时气象改正数为0。论文参考。一般在进行精密测距时,应该输入仪器检定标准(检定时的温度、气压、湿度),同时记录测距时的温度、气压、湿度,按仪器提供的改正公式进行测后气象改正。

(2)棱镜常数改正:.反射棱镜是一种直角棱镜.能将全站仪发射的调制光板按原路反射回去,棱镜常数即棱镜光学中心相对于机械中心的距离,设计为固定值,且同厂家的般标称值相同,如TOPCON的一般为0、LEICA的一般为-34.4mm等,但实际上棱镜常数单个来看是有系统误差的,且有的甚至达到4mm之多。而棱镜是全站仪测距系统的部分,我们检定其测距常数是反映的整全系统的误差,所以对于此等级较高的仪器,测量时棱镜是否配套,将直接影响到其测距常数的测量准确性。使用配套棱镜的另一个理由是有的全站仪只设置了测距乘常数的修改程序。不能对加常数直接进行修正。但如果是能配套使用棱镜的话.那么不妨把加常数看成棱镜常数的修正值,而棱镜常数的改正在全站仪里有方便的程序可以调用,这样就解决了加常数的修正的问题。根据使用的棱镜型号输入常数值进行设置或测后改正。

(3)仪器加常数改正:仪器加常数是由于仪器和棱镜的机械中心与光电中心不重合而引起的,出厂时已调试为零,根据检定结果,测后改正。

2.3全站仪的误操作

全站仪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无论在何种情况发生误操作错误均可回到基本测量模式,再进入相应的测量模式进行正确操作。角度测测量模式除外的其他测量模式均为测距,如果没有信号可回到基本模式,再准确瞄准棱镜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否则检查棱镜是否正对仪器。当视线接近正对太阳光时应加望远镜遮光罩,否则将无法测距。

2.4电池的使用

全站仪的电池是全站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现在全站仪所配备的电池一般为Ni-MH(镍氢电池)和Ni-Cd(镍镉电池),电池的好坏、电量的多少决定了外业时间的长短。

(1)建议在电源打开期间不要将电池取出,因为此时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请在电源关闭后再装入或取出电池。

(2)可充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但是如果在电池还存有剩余电量的状态下充电,则会缩短电池的工作时间,此时,电池的电压可通过刷新予以复原,从而改善作业时间,充足电的电池放电时间约需8 h。论文参考。

(3)不要连续进行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进行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30 min后再使用充电器。

(4)不要在电池刚充电后就进行充电或放电,有时这样会造成电池损坏。

(5)超过规定的充电时间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

3.结束语

现在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测量过程中只要观测者认真、仔细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数据显示内容,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错误发生。所以只有掌握全站仪的工作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明确测量功能、合理设置仪器参数、正确选择测量模式,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高井祥,肖本林,付培义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98-99.

[2] 张华海,王宝山,赵长胜等.应用大地测量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104-104

[3] 何保喜,梁玉保,王晓静.全站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5,3月上半月刊,20-22

[4] 程龙飞.浅谈使用全站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8,18:93-93

篇(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教师教学用书》(2010年5月第3版)(以下简称《教参》),在其第60面实验参考资料一文中提供了两种测电容的方法,方法一为“利用电容器放电测电容”;方法二为“用传感器做定量实验学习电容的概念”。以上两种方法的原理均为利用给电容器充电后通过高阻漏电,测量漏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曲线面积计算法得到电量,计算电容值。

但以上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均有不足,现分析如下:

方法一的难点在于记录放电时间的同时要记录放电电流物理论文,虽然课本上提供了“节拍器计时法”和先描点后记录等操作技巧(具体操作步骤参见《教参》),但实验操作技巧要求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实测数据偏差大。且方法一所测电流从几微安到数百微安,测量范围大,对电表要求较高。对《教参》中生成的图像计算后发现,该实验使用的电容值达到1400μF,在实际中不易获得。

方法二利用朗威数字化实验室器材,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定电流强度,其优点是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迅速测定电流的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该实验现象清晰、直观,实验效果很好龙源期刊。但由于使用R=100Ω的电阻放电,整个放电过程在0.7s内就基本结束,学生过程性体验较差物理论文,同时目前配备一间数字化实验室费用较为昂贵,部分学校暂时无法配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方法的推广和使用。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价格仅数百元的数字万用表,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其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需要准备一块具有与 PC 机联机功能的数字万用表,笔者使用的数字万用表为“VICTOR 98A”。通过该表精确度高(分辨率0.1μA,精确度0.2%+4)【1】可实现实时测量和保存测量数据,极大的增强了准确性和方便性。同时利用该表配备的联机软件,通过Miniusb接口与计算机的USB接口相连,可以直观的将测量数据在大屏幕上显示,方便教学中使用。

利用该数字万用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完成数据记录。

一、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使用该表“间隔存储模式”,手动选择间隔存储时间(如1秒),待实验完毕后,将记录数据读出并描点作图。此法与《教参》中方法一相同物理论文,但与使用指针式万用表读数相比,简化了实验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二、数字万用表与计算机连接使用,借助该表配备的联机软件,计算机连接数字万用表以后,选择实时记录功能,设置间隔时间后,即可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以图像形式模拟显示。

以上两种形式存储的数据均可按照Excel格式导入计算机,借助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后期的处理分析。

按照以上原理,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电容两极板间电压为U,放电电阻为R,闭合开关S1较长时间(1分钟以上),再断开开关S1接通S2物理论文,放电电流为I,对于此回路电压方程为

U-IR=0

在放电时有,,将它们代入上式得

将上式积分,并注意到t=0时q=CE,可得

其中τ=RC称为RC电路的时间常数,它标志充放电的快慢[2]。

笔者使用标称电容值为16v,47μF(实测为72.0μF)电解电容,放电电阻为15kΩ,在不同充电电压下放电测量数据。数据经Microsoft Excel软件插入图表、添加趋势线等处理后得图2、图3龙源期刊。

时间(s)

电流(μA)

38.5

1

7.5

篇(7)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篇(8)

物理科学伴随着物理实验的发展而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应该是我们教学实践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为解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就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瓶颈”。

1.问题的提出

1.1新课标的实验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实验室应该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

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模块中,学生应完成不同难度的实验,原则上实验数量不少于8个。模块的设计尤其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3)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4)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已经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实验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学物理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

1.2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有教师、学生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1.2.1来自教师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不少高中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在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里,口头上讲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而很少问学生做了什么,能力如何。尤其是物理学科,由于教学中的“书本上讲实验”、“黑板上开机器”现象的存在,本应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自己动手建立和发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老师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中泯灭了。

(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呆板

当前,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学生草率完成、凑数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课,实际效果很差。

综上,核心问题是教师观念有待更新,素质有待提高。

1.2.2学生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实验会考监考中,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有:

(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

①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②不明确仪器的测量范围,不会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③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④不能正确地读取数据。

(2)动手操作能力差

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程序颠三倒四。例如,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电路图能够画出,但实际连接电路时便错误百出。

(3)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当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题目后,首先做的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依据实验记录,推出实验结论,而是只凭脑子里死记硬背的知识,机械地默写实验结论,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综上,核心问题是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1.2.3评价体系不完备

另外,教育现实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还存在着如学生实验在一些学校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不能进行评定,实验操作评价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的深入整合,难以找到可行的评定标准……学校的教育评价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文化课的考试,即使是具有权威的“高考”也不能对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进行直接评价,我们深思这种状况,其结果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本真意义。核心问题是缺乏到位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

2.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

目前,广大学者和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并已经开始着手分析和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但综合来看,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人们开始关注实验教学的功能,从具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出发,提出各种实验教学模式,并探讨它们所能起到的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研究〔2〕、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3〕、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研究〔4〕、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和实践〔5〕、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6〕、探索性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的研究〔7〕、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8〕……

其次,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测量。例如: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9〕……

再者,是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评价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例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测量与评价体系〔10〕、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初探〔11〕……

毋庸置疑,以上各种研究和探讨,不论从哪一方面,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都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具有指导性价值的例如张军朋教授(注11)和丁玉祥老师(注10)在论文当中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分类和建立相应评价体系的讨论。但是正如张军朋教授所指出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制定和实施的可操作性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11〕,在现实的实验教学改革中,要实现目标和实践的接轨,光有理论框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架起一座联系二者的中间桥梁,这便是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基点,加强实验考核。

3.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3.1对问题的思考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弊端存在是现实,高考、会考及其存在的价值是现实,教师的观念亟待更新是现实,普通高中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员的配备是现实,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考试的需求是现实……;物理教学需要改革,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改革,实验教学目标需要贯彻,相应评价体系也需要建立并付诸实施……从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到现在,还是没有多大改观,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问题出现的根源不在于实验重不重要,不在于客观环境条件允不允许,不在于教学改革是否合理,不在于评价体系是否完备,不在于有多少人做多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笔者认为只在于“考”。这也正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做各种有益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而在实践中却只表现出做做样子,研究过后还得回到起点,使研究的意义变得索然的原因。

笔者不是反对考试,“考试”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考试有它存在的必要,这是不可否认的。就从高考选拔的角度来看,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国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张大昌先生在2006年11月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当中所讲:高分低能是有的,但高分高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那我们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为何不能从“考试”入手呢?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避免教学改革的形式化,符合普通高中的教学现状,使改革具有现实价值,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考核做为切入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理论体系相对完备,客观条件比如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以及人们观念相对成熟一些时,再逐渐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地融合。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允许这个渐近过程的存在。

3.2强化实验考核──我们的实践

在实验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没有将每个实验目标具体细化,这种分解细化后再进行考核的方式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参加实际测量的教职人员、仪器以及测量时间等的分配问题,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就我们的现实条件还不允许。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1)从考核形式上,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操作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由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完成试卷。

(2)实验操作考核测量过程。

测量前,根据操作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编好若干实验操作题,并提供一定量的仪器设备。试题突出典型实验,题目形式多样,包括排除故障式,读取数据式,设计实验方案式等,题目按名称,仪器要求等栏目写成卡片编号。由学生抽签决定考核哪些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观察记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

4.总结与展望

这种方式包含动手动脑的操作内容,以操作考试为主,笔试测量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领域当属有益的尝试。在引起师生对物理实验重视的同时,学生在实验方面的精力投入也相应增加,对实验的理解、操作和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准备考核的过程中,学生由不会、不懂、不能完成实验到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并能进行实验设计,收获了自信,体验了成功,为完成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当然,我们的实践还很不完善,距离我们的目标也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坚信,以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考”带“改”的策略在实践当中是有其实际价值的。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和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必将会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向着有效性方向发展。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聂六英.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研究〔G〕.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4

〔3〕衡耀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G〕.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漆建军.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研究〔G〕.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6

〔5〕汪端红.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和实践〔G〕.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5

〔6〕胡凤花.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G〕.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8

〔7〕李科敏.探索性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的研究〔G〕.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4

〔8〕刘峻松.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G〕.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8

〔9〕王振东.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G〕.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篇(9)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该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多种手段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不断的丰富实验内容,在完成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了实验内容在课程中的份量,增加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并在期末试题中增大了客观题的比例,在综合题部分将与实验紧密相关的内容列入考试之中。极大地改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风有了明显改善。

2005年8月,《机械制造工程学》网页在教学中开始使用,学生对该网页的设计及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该网页集学习资料及互动信息,以及进行交流和信息往来,对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该网页体现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的主要特色。方便他们了解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学习起动了重要作用。      1.2005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及其评估的研究”根据目前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有滑坡趋势,提出了毕业设计评估的质量标准和具体的评估方案,结合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煤炭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论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项目成果在本科毕业设计发挥了巨大作用,该成果于2007年10月获得了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2.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针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建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研究成果也因此于200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4.研究完成的教研论文“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与检验及其计算机实现”,其成果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2005、2006届毕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中,将光滑工件测量时实验仪器和验收尺寸的确定实现了计算机自动选取,改善了实验手段。到达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大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2003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特点,拓宽工程实践内涵,扩大工程实践领域及基地,建立独立的、系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于2006年结题验收,该成果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发表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上的教研论文“关于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思考”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

      8.2004年,根据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需要,课程组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开设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齿轮进行工艺规程的设计、加工和检测,效果非常好。2007年,依托我校的设备优势,利用从德国引进的CNC数控培训系统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和仪器,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零件图,对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模拟仿真、实地加工,然后到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拓展了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

2009年5月

篇(10)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2004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上一篇: 环境论文 下一篇: 量化设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