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6: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工机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工机械论文

篇(1)

在实现工程机械智能化的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自动换挡技术,自动换挡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自动换挡技术又是由液压式和电液式组成的,电液式就是在汽车行驶状态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后,电子换挡控制器装置接收到电信号后由控制换挡阀来实现的自动换挡的;液压式就是把汽车的行驶状态的相关参数转化为油压信号传送到换挡阀,这时自动换挡就实现了。其中,电液式自动换挡技术更能满足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需求,所以在工程机械智能化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自动换挡技术是一种实现机电液一体化操作和智能化控制的技术,可以获得更长久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工程机械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高智能集成化工程机械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采用自动遥控装置。无人驾驶是在自动化机械操作、通讯网络和监控反馈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定向导航技术对汽车行驶的过程和路线进行远程控制和计算,它的发展是在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和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智能监控和对故障诊断技术

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应用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可以对机械运行过程进行远程监测以及诊断,对于工程机械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做出最及时的处理,达到故障诊断的自动智能化的目的。在检测和诊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传感器,所以对传感器制作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故障诊断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市场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这对于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多传感器又是其中最先进的一项技术。多传感器如何技术就是把很多个信息源的数据都进行收集以获得最多最有用的信息,可以测出工程机械部件的周围环境温度、受到的外力作用和由于自身震动所产生的断裂、变形以及磨损等损坏。

1.3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工程机械智能化必定会以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微电子等技术作为发展的核心,对于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未来的研究反向,所以对于诊断技术方面的开发和研究也使未来的工作重点。对于一些在工程机械运行中遇到的常见的故障,要重点研究对故障的诊断方法,建立对应的故障诊断库,让以后再面对故障时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维修,对机械的保养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维修及时不如保养的好,治疗不如预防。

篇(2)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民文化 宪法爱国主义

    “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以后,从长远来看,其政治意义远远超出迄今为止人们所讨论的范围。它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或者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执政党执政模式的变化。从更深人一步说,和谐社会及相关各种目标的实现,会导向政府和人民之间社会契约关系的重建,而这种契约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都有赖于一个社会的公民概念以及体现公民特征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加强,有赖于一个公民文化所体现的共识。可以说没有公民文化,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便无从谈起,蕴涵在契约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等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就会被暴力、零和搏弈等前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所取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也会失去其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意味着一种基于公民文化的契约型国家治理制度。缺乏公民意识,也是中国在政治文化上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因此,重塑公民文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紧迫的任务。

一、公民文化的身份认同观

1.公民的涵义

公民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在古希腊、古罗马,公民指的是在法律上可以享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而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在法律和社会两个层面都是受到歧视的对象。公民是一种身份,一种作为国家认可的构成成员的身份的符号。17世纪洛克、卢梭等人的天赋人权论使公民一词走向普遍化。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公民具有的某些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赋予或部分赋予在该国居住的外国人的。完全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担任公职权,是根据公民资格获得的。公民资格通常应负的责任有忠诚、纳税和服兵役。”

    公民是法律上的概念,强调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平等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没有奴役,没有特权,也没有歧视。

    与“公民”相对应的是“国民”,与“公民”相对立的是的“子民”。“国民”表明一个人的国籍,而“公民”除了表明国籍外还有更深的内涵,说某人是某国公民,内涵此人与该国其他公民的地位相互平等,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子”字呢?《礼记》中说:“子,谓所获民臣”。按照这个说法,“子民”就是不管内心愿意与否都必须臣服的老百姓,它所衬托的是依附型人格、身份差别,所以,在封建社会,“子民”也可以用“臣民”来代替,“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子民”的真实写照。在当前中国社会的习惯性词语中,老百姓远比公民有位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民文化的缺失。

    2.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

    公民身份摈弃了个人身上一切人为的差别,只要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具备了公民身份就会享有基本相同的权利和承担基本相同的责任义务,因此,一个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实现取决于政治的公共性,取决于身份平等的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受到文化传统支撑的身份不平等社会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公民身份的普遍认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民文化,这种以认同为基础的公民文化是一种摒弃了等级特权的的政治文化,它要求彻底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建立一种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法律制度以及对公共权力持有的高度警惕。同时,它还是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在公民文化中,公民们视追求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经济自由为天经地义,它鼓励个性和自我,认为个人的意志、利益、爱好和享受,从最终价值上看高于家族、集体、民族和国家。

    在当代,公民文化渐渐取代传统的血统认同和传统认同成为了当代许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基础而成为世界认同文化的主流,认为公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化解种族仇杀、阶级矛盾、意识形态冲突这些人类社会在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最终难题的惟一解决办法。在所有的公民文化解决方案中,德国政治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显得十分突出。

    二、公民文化观的现代特征—宪法爱国主义

    一个追求和谐的社会必定不会是追求以暴力或以暴力威胁的原则来平衡利益的社会,一个以“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必定要用以理性协商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利益的冲突,所以和谐社会必须要寻求社会认同。传统的认同价值,如血统认同、种族认同、传统认同等由于其包含的排斥性因素而显得不宽容,这种不宽容如果发挥到极至,暴力原则的解决方案就会接踵而至,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在当代都是层出不穷的。对此,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观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宪法可以作为公民文化的象征发挥其整合社会的巨大作用,一个追求和谐的社会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以宪法追求其认同价值。

篇(3)

2施工工艺流程

2.1基面修整

渠坡采用带挂板的液压反铲粗削,精度控制在5cm左右。然后由测量人员精确放样,按照4m×4m的方格网挂线,人工精修。对于雨淋沟槽和局部坍坡及时进行修补,补坡前将坡面清理成锯齿形,并根据深度不同,分别采用土料夯实或水泥土补填等施工措施;雨季施工期间,对削坡成型后的坡面用彩条布或塑料膜覆盖,以防雨淋。渠底主要采用推土机或平地机进行整平,振动平碾碾压4遍,渠坡坡脚两侧采用手扶式振动碾碾压密实。

2.2铺设保温板

保温板采用密齿手锯切割。铺设时建基面应平整、干燥、无凹凸面,从渠底向渠坡铺设,板与板之间错缝搭接,并保证紧密结合。采用木楔(2.5cm×2.5cm×15cm)固定牢固。施工时应注意保温板按不同规格分类存放,并按施工详图中厚度进行铺设,严禁不同厚度的板混铺。

2.3复合土工膜铺设

2.3.1土工膜铺设程序

复合土工膜铺设底层土工布缝合焊接检测修补复检上层土工布缝合验收下一循环。

2.3.2土工膜铺设、焊接

复合土工膜采用土工膜专用焊机焊接,焊接时上游边压下游边。多块土工膜连接时,接头错开100cm以上。接头采用双缝焊接,焊接宽度2×10mm,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复合土工膜应压平贴紧,平顺,松紧适度,不得绷拉过紧及避免架空。当天铺设的复合土工膜应在当天全部拼接完成。对所有的土工膜焊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逐条进行充气检验,将待测段两段封死,插入气针,充气至0.15MPa~0.2MPa,保持1min~5min,压力无明显下降即为合格,否则应及时检查、补焊。土工布采用手提缝包机缝合,缝合时针距控制在6mm左右。土缝合强度不低于母材的70%。

2.4衬砌混凝土施工

2.4.1浇筑顺序渠道混凝土衬砌按结构分缝分段施工,浇筑顺序为先边坡,后底板。

2.4.2衬砌机安装、就位

渠道混凝土采用专用衬砌机施工。衬砌机在工厂生产,分段运输进场,在施工现场拼装。衬砌机轨道安装精度是控制混凝土厚度、外形尺寸的关键,由测量人员按照设备说明书对轨道轴线精确放样,并严格控制轨道高程。轨道铺设完成后用铆钉固定牢固。遇桥梁等部位需转场时,根据设备自重及场地条件选用2台汽车吊整体吊装,平板拖车运输。

2.4.3侧模安装

采用槽钢作为渠道混凝土衬砌侧模,侧模背侧焊钢筋支架,支架上压沙袋固定。加固侧模时应避免损坏土工膜。

2.4.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运输到浇筑仓面后,卸料至集料箱后,经由衬砌机皮带输送至各受料仓。入仓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cm~7cm左右。布料顺序为从坡脚到渠顶,沿衬砌机前进方向进行。混凝土各受料仓均放满适量的混凝土料后,开启振动棒,同时开启衬砌机使其向前行驶。在平仓振捣过程中,对于混凝土面板出现露石、蜂窝、麻面现象,采取人工辅助振捣的方式,避免漏振。衬砌机行走过程中,出现局部欠料或露石现象时,应及时人工补料、填补混凝土重新人工辅助振捣,当出现壅料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整平。

2.4.5提浆、抹光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及时采用专用抹光提浆机进行初步抹光、提浆,采取自下而上的顺序,初步抹光结束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最后一次人工压光收面。

2.4.6混凝土养护

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土工毛毡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湿润,以防混凝土表面失水开裂,养护天数不少于28天。

2.5伸缩缝施工

切缝施工一般在衬砌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MPa~5MPa时进行,采用手扶式电动割缝机,采取隔缝切割方法,未切缝在2d以后补切。切缝顺序为先横后纵,先通缝后半缝。切横缝时采取间隔法进行切割,一般先切割通缝,后切割半缝。

3渠道混凝土机械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1现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保温板铺设时,逐块检查外观质量,不得使用有缺陷的保温板。块与块之间接缝紧密、顺直,与建基面紧贴密实。

(2)剪裁土工膜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孔洞、撕裂等缺陷,若存在缺陷,应及时用合格的母材修补。土工膜铺设应平顺、无褶皱、无绷紧。

(3)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运输过程及浇筑过程严禁加水。

3.2平整度控制措施

衬砌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长期受高频振捣器振动荷载影响及局部碰撞,造成与混凝土接触面变形而影响平整度。因此在每次开仓前应对衬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局部变形部位应及时处理。抹面工艺也是影响混凝土平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中主要采用强制式抹光机进行抹面,再用人工辅助压光的工艺。

3.3混凝土衬砌厚度控制措施

由于渠道衬砌混凝土为薄壁结构,浇筑太薄影响结构安全,太厚加大施工成本。以渠坡混凝土为例,厚度误差1cm,混凝土的超浇损耗就达到10%。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厚度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首先要保证建基面平整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其次对防冻胀层的铺设质量和精度要严格控制,最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摊铺厚度及时测量,沿横断面方向每侧坡面不少于5个点。若发现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及时调整衬砌机高度。

篇(4)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措施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床的应用我国数控机床一般使用Z80-CPU软件实现机电一体化,这是因为Z80-CPU系统开发较为简单,且配套的芯片具有普遍性和廉价性,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具有额可靠性和通用性。由于我国的数控机床是按照坐标轴进行工作台运动的,因此一般需要采用插补功能实现连续控制的目的。其中滚珠丝杠具有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可以有效消除低速爬行的现象,因此在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传动方式可以使用该种传动方式。它具有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可消除低速运动的爬行现象,同时它的抗撕伤能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2.2监控系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加装电子监控和故障诊治以及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工程机械的各种装置如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发动机以及制动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监控。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能够自动找出机械出现故障的部位,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而且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程机械故障维修的费用,缩减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对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提高机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对柴机的控制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对柴油机安装电子调速器和升温控制自动系统可以提高对柴油机控制的便捷性。

2.4降低工程机械功耗,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的工程机械使用时功耗较高,但是生产效率确较低,例如传统的液压挖掘机不仅功耗较高,能量利用率不到30%,而且生产率较低。但是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程机械利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机械的功耗大大降低,生产率明显提高,例如采用了卡特电子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利用率明显提高,从而使机器的生产率大大增加。又如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由于电子调速器等的应用,使柴油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降低了柴油发动机的功耗,增加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2.5提高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借助电子系统的精密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的精密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良品率的提高。一般的机床在加工产品时是操作人员依据自身的操作经验和技术进行操作的,这造成的机床生产的良品较低。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机床在进行产品加工时依赖于电子系统的控制,因此精确度较高,同时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对机床操作进行调整,确保良品率的提高。我国较为先进的数控金切机床已经可以进行精度为0.001毫米的作业加工,这是单纯的依靠人工操作的机床难以做到的。

篇(5)

2授课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提高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黑板板书为主,教师可以通过手语、眼神等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向学生传达知识[4]。这种授课方法较为人性化,教师可以在黑板按步骤有条理地向学生演示,条理清晰,步骤分明,易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不仅可以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加以教师的讲解可以达到以视觉和听觉双重途径传送知识的效果。但是传统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传统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效率低,有时候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掌控不好课堂气氛,容易形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则容易造成信息量大,学生承受不了,理论公式演示步骤快,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够丰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少,不够人性化。化工机械基础这门课本身既有大量的公式推导等理论内容,又有机械传动和容器设备的实际工程内容,因而可以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各自的特长。如在讲授到构件受力分析以及及变形形式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形状以及受力情况,在讲授容器设备和机械传动时,可以运用实物图片向学生展示,将传统讲课的二维图形变为动态的三维图形,全方位地展示设备和零部件的结构;运用视频播放让学生理解设备的运作以及工作原理。对于重要的公式推导则可以通过黑板板书,放慢教学步骤,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记笔记的时间。

2.2以实例或项目为题加强学生理解

根据化工机械基础的授课目的和主要任务,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中一些实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做过有关该课程项目的教师,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结合具体项目讲解课程中有关知识点,从项目的任务、设计思路、所解决的相关问题、设计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项目的实施情况等,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有计划分步逐渐地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考察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1平时考察与考试相辅相成

由于化工机械基础的内容较多,前后内容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一旦学生对前边力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必然会影响到后边容器设计计算,而材料和焊接不熟悉,则会导致学生在材料选择和容器设计方面出现困难,因此,为打好基础必须加大对学生的平时考察,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避免吃不透掌握不准的现象发生。平时考察的方法可以由课堂上或课堂下的练习题以及知识点的分组讨论等与平时有关该的课程任务组成,同时将该部分的考察作为期末总成绩的30%计入,让学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3.2考试多样化侧重有所不同

对于化工机械基础这样一门知识点非常多的课程,很难用一张卷子将大部分知识点考察到,因而需要对考试形式加以改变。可以将考试分为期中期末考试两次,期中考试着重对前边所学知识的考察,而期末考试着重考察课程的后半部分知识点,做到期中、期末考试侧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考察整个课程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根据考察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考试形式分为开、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使考试多样化,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后立即遗忘的现象出现,而且还可以增加试卷命题的自由度,大胆地出现过去考试试卷中不敢出现的需要应用复杂公式,计算所需的重要知识点也可以出现在考卷中,扩展考查范围;将过去对有限的知识点考查,转化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全面素质考查上来,而且考试结果也将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最后达到对学生课程掌握考查的目的。

篇(6)

1.1智能化依据多学科知识理论,构建人类智能模拟体系,将其运用到机械构造上,从而使得机械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并且慢慢去取代人的劳动,这是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所在。当然,实现智能化,需要以多学科去进行理论研究,建立模拟系统,由此将其引入到机械设备上,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

1.2迷你化所谓机电一体化的迷你化,就是使得机电设备在保证运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使得其体积不断减小,其能耗不断降低。很多情况下,运用于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对于其结构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也使得其体积变大,这样很不利于生产操作工作的开展。由此,迷你化,将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很有必要的。

1.3数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数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其在工程机械方面同样可以使用。也就是说,数字化发展,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这样的导向下,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可以动态化的实现平台操作,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这将成为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1.4环保化机电一体化未来发展同样需要将环境保护考虑进去,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责任的具体表现。对于机械行业来讲,如何保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同时,避免产生生态污染,增强其循环利用效率,是很值得我们去不断探析的问题,这也是决定机电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1.5整体化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与工程机械领域,还不是很充分,仅仅在部分环节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要想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效能,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开展研究和探索,构建工程机械体系,使得工程操作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由此,整体化发展,也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方面的发展趋势之一。

篇(7)

2液压系统污染的危害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一旦混入灰尘、铁屑、水等杂质,将会对液压油造成污染,导致液压油变质,从而影响系统内部元件性能,对工程机械使用性能造成较大影响。例如液压系统中出现灰尘或是铁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液压系统运行过程中,将会对系统内重要的元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使性能下降的同时,还会降低零部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成本。除此之外,若是液压系统中侵入水分,会造成元件锈蚀,还会导致油液氧化反应,致使工程机械操作失灵,严重时还会引发工程事故。液压系统污染的危害较大,它对工程建筑施工的工期、成本、效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器突然失灵,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切实推动工程机械使用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3液压系统污染的预防措施

本文对于液压系统污染的预防措施研究,主要针对于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液压系统污染情况来进行的,通过改善装配环境、提升清洁质量、加强制度管理、提高员工意识四个方面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避免液压系统遭受污染。

3.1改善装配环境

装配环境对液压系统污染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装配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液压系统受到污染。改善装配环境,主要体现在工作车间环境的改善,以修建新的清洁厂房为主要方式,避免固态杂质落入液压油中。在改善装配环境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经济状况原因,新的清洁厂房修建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需要对传统厂房进行有效改建,切实保证厂房内工作环境干净,提升空气清洁度,为液压系统装配提供一个干净空间。

3.2提升清洁质量

液压系统在进行装配时,需要对设备进行事先清洁工作,而清洁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液压系统是否会遭受污染,所以,必须提升清洁质量,对液压系统元件进行有效清洗。液压系统元件进行清洁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性能问题,清洁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清洁模式并不注意区分这一问题,从而造成液压系统内部元件清洗不当,为液压系统出现污染埋下隐患。因此,要想更好避免液压系统遭受污染,必须提升清洁质量,根据元件实际需求进行清洁工作,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元件清洁的干净,避免这一过程中造成液压系统出现污染问题。

3.3加强制度管理

有效合理的制定清洁制度,以制度作为保障,将更好推进液压系统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由于液压系统装配工作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若是没有统一制度要求,很容易造成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差异,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装配工作质量将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必须加强制度管理,要求所有员工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可以更好控制装配质量,避免液压系统遭受污染。

3.4提高员工意识

在实际清洁工作过程中,液压系统出现污染问题,除了员工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缺陷以及工作环境影响之外,最为主要的还是员工在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工作疏忽,造成液压系统污染。所以,要想避免液压系统遭受污染,必须让员工意识到清洁度的重要性,提供员工清洁意识,让员工具有责任感,更好进行装配过程中的清洁工作。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液压系统装配施工现场的工具必须摆放在合理位置,避免距离液压系统设备较近,以免造成污染;进行液压系统装配时,不能直接进行油管阀块接头的装配操作,要事先采取防污染措施,避免灰尘、杂质侵入。

篇(8)

2构建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2.1教研活动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和分享

教研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教师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题研究,满足于茶馆式的泛泛而谈;缺乏整体规划,基本是每门学科进行自己的教学研究,缺乏整个专业的群体意识。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就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2)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所以教研活动就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让教师能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

3)开展专题报告。学院每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举行专题报告,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最新知识,发展趋势等。使用学生对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2.2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特点,以主干课程为重点,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范围和具体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确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然而,实践环节并不是零散的教学单元集合,只有将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构成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在课程设置中,理论学习时间占1/3,生产实践占2/3,理论实践交替进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课程实验、基本工程能力实习、基本专业设计能力实习等实践内容。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包括:物理实验、机械原理实验、电路测试实验、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实验、微机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汽车拖拉机测试实验、机电一体化实验、农业机械学实验等。基本工程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等。基本专业设计能力的实习内容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

2)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在企业联合培养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专业实习、企业实习与专题设计、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实践内容。所有内容以企业联合中的真实科研项目需求为背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通过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如售后服务部门、测试部门、研发部门等)分别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并定期轮换部门完成实习。专题课程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技改项目,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试制,并测试技术指标,撰写专题设计报告。

2.3教学评价

在农业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实行淘汰制培养,这就要求有恰当的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注重应试指标,注重定量检测,忽视定性评价或分析,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尤为不利。因此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灵活的、综合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学生有更宽松的自我发展空间。

1)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应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比重,如核心骨干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可占60%以上。

2)理论课程平时考核成绩由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综合考核成绩组成,课带实验课程的平时考核成绩还包括每次实验的成绩;单列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由每一次实验的考核成绩组成。

3)理论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开卷、抽题答辩、案例分析、上机考核、口试、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单列实验课程的课终考核包括闭卷考核、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原则上,课终考核的理论部分以闭卷笔试或上机考核为主。

4)教学实习考核成绩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结、实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组成。

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1综合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当对其有用的信息转换为知识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例如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4年)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整个比赛的题目贴近生活,都是同学们上课时要用到的工具。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时,要求学生对日常课堂进行观察,同时对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和状态进行想象,设计出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机械装置。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要求提供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和主要设计图纸以及作品的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样机;这要求学生需要把平时学习到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制造工艺等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理解,运用,最后转换为实际加工的实物。整个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选题、学习、制作、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体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出课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求出问题的结论。

3.2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科技创新活必须有相应的场地、设备等物质条件,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否则,学生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我校每年开展“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实训项目”两项活动。通过学生的组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进行调研,完成申报书,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的答辩,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性的项目,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指导下,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在项目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心。

篇(9)

2二氧化碳制冷优势及其应用现状

2.1二氧化碳制冷应用现状

二氧化碳制冷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商业建筑、冷藏库、热泵系统、汽车空调以及工程机械等领域。

2.1.1商业建筑1995年瑞典成功安装了第一个二氧化碳超市制冷系统。截至2011年,瑞典至少有180个超市采用了二氧化碳系统。丹麦于2004年安装了第一套超市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2007年,泰国安装了亚洲的第一套超市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

2.1.2冷藏库目前我国食品加工与冷藏业中的大中型冷库80%都采用氨作为制冷剂。氨有毒性,需要增加安全保护措施。截至2005年,美国的冷库中氨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制冷剂,但二氧化碳已经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采用二氧化碳/氨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大型冷藏库已经投入使用。

2.1.3汽车空调目前汽车空调中主要采用R134a。1996年德国生产的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公交客车空调投入运行。2003年欧洲已有部分汽车装备了二氧化碳空调系统。

2.1.4热泵系统中的应用1994年由挪威SINTEF率先对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在热泵上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1995年,日本开发了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家用热泵热水器。

2.2二氧化碳制冷剂优势

二氧化碳是碳的最高氧化状态,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即使在高温下也不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作为制冷剂其优点在于无毒、来源丰富、与普通油相溶、容积制冷量大;同时具有优良的热力特性、安全特性和环保特性的天然制冷工质。二氧化碳制冷剂跨临界循环的放热过程可以和变温热源相匹配,从而可得到较高的能效。与其它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具有下列优点:

2.2.1环境性能优良二氧化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极小(GWP=1)。二氧化碳大多为化工行业的副产品,用它做制冷剂正好回收了原来排向大气的废物,从而使其温室效应为零。目前国际上已商业化使用或提出的潜在的环保工质氢氟烃(HFC)及其混合物不但会增加温室效应,还会产生其他未知的副作用。

2.2.2价格低廉二氧化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维护简单,无需回收或再生,操作与运行的费用较低。

2.2.3化学稳定性好二氧化碳无毒、无臭、无污染,不燃、不爆。对常用材料没有腐蚀性,在高温下也不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与水混合时呈弱酸性,可腐蚀碳钢等普通金属,但不腐蚀不锈钢和铜类金属。

2.2.4制冷效率高,稳定性好二氧化碳运动粘度低,压缩比低,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有很好的传热性能。二氧化碳制冷效率高,稳定性好,容积制冷量较大,流动和传热性能高。

2.2.5设备尺寸小二氧化碳制冷较高的工作压力使得压缩机吸气比容较小,从而使得容积制冷量较大,压缩尺寸较小,流动和传热性能提高。减少了管道和热交换器的尺寸,从而使系统非常紧凑。

3二氧化碳制冷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

3.1工程机械驾驶室热环境

工程机械驾驶室玻璃面积较大,室内热环境受外界影响大。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窗将热量传入车内,玻璃面积较大时,可通过下式计算,通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热量Qb可按下式计算:Qb=A•k(tb-ti)+C•A•qb式中:A为玻璃窗面积;K为玻璃窗的传热系数;tb为车室外温度,℃;ti为车室内温度,单位为℃;C为玻璃窗遮阳系数;qb为通过单层玻璃的太阳辐射强度。另外,受太阳辐射影响车身温度较高,从而影响驾驶室内温度。太阳照射包括直射和散射,车体外表面温度升高的同时也向外反射辐射热,车体外表面所受的辐射热Q1可按下式计算:Q1=(IG+IS-IV)F式中:IG为太阳直射辐射强度;IS为太阳散射辐射强度;IV为车体表面反射辐射强度,单位为W/m2;F为车体外表面积,m2。

3.2工程机械空调系统特点

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其空调系统与冰箱和家用空调具有明显的区别。

1)工程机械空调系统往往在过热、灰尘、震动等恶劣环境情况下运行,对其质量和性能要求较高。

2)工程机械空调系统冷凝器和蒸发器均处于强制对流换热状态,均需耗费一定电能或发动机功率,而且冬夏季空调运行时,工程机械爬坡或加速等受到较大影响。

3)工程机械工作时往往震动较为剧烈,容易导致制冷剂泄漏,污染环境。

3.3二氧化碳空调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优势

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具备较佳的优势:

1)工程机械空调系统制冷剂易泄露、排放量大。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有完全环保的特点。

2)二氧化碳压缩比低,压缩机效率高。同时,高压侧二氧化碳温度变化大,使进口空气温度与二氧化碳的排气温度可以非常接近,减少了高压侧不可逆传热引起的损失。3)尺寸小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工程机械安装和布置要求,并获得较高的效率,对工程车辆的节油和动力性能也有改善。

4结论

1)二氧化碳制冷剂性能良好,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臭、无污染,不燃、不爆。其臭氧层破坏潜能为零,温室效应潜能极小。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2)二氧化碳循环在跨临界条件下运行,压缩机的效率相对较高,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特殊热物理性质使其在流动和换热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超临界流体良好的传热和热力学特性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并使得整个系统的能效较高。

篇(10)

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其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和风沙、雨雪、日晒等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下,再加之原路面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导致路面出现坑槽、松散、拥包、车辙、搓板路、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路面龟裂、网裂等病害。由于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时间不同,施工条件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其各自主要存在的病害类型也不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规范关于高等级公路新建工程施工工艺有关条目规定,根据各条线路路面主要病害类型,施工地点具体情况,交通安全状况,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并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在施工工艺的采用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进。这些经验在施工实际应用中,不仅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主要施工工艺及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简介如下:

1.测量端面的选取水准测量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拉坡效果、材料用量、路面平整度、纵横坡是否平顺。在进行旧路面测量时,采取网格布点方式,考虑到铣刨宽度为2米,路幅宽度一般为10.5米,因此纵断面一般取6个,选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这不仅准确反映旧路面病害状况,也为铣刨作业提供准确铣刨数据。

2.线型衔接平顺的保证措施路面维修工程决定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新旧路面线型衔接是否平顺,主要在于纵横坡设计是否合理。工程实践中往往出现纵横坡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应把纵坡控制放在第一位,横坡兼而顾之。经过西铜公路K73左半幅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3.铣刨工艺根据旧路面测量结果确定的铣刨深度进行铣刨,为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对一次铣刨后联结层仍存在龟裂、松散现象进行二次铣刨,直至出现稳定基层。在进行西铜线K32+800左右半幅、K55+250右幅施工时,由于路基压浆处理,路面被水泥浆顶起,形成25CM高的拥包,在保证4CM面层摊铺厚度的原则下进行铣刨,铣刨面出现未板结成型二灰砾石基层,为确保新铺面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二次铣刨,铣刨深度控制在8CM,面层结构为8+4CM,路面厚度及面层强度得到了保证。

4.玻璃纤维网格栅铺设技术西临高速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对路面基本没有进行过保护性养护和损坏维修,路面裂缝和伴有沉陷的局部网裂数量众多,分布很广,西宝高速公路局部路段也存在路面龟裂和网裂现象。为了在保持原路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路面修补质量,部分提高路面强度,减缓路面裂缝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提高路面的抗疲劳性,西临线路面修补工程在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在新铺面层下增铺玻璃纤维网格栅新技术。西宝线局部路段网裂现象严重的路段也铺设玻璃纤维网格栅。玻璃纤维网格栅在柔性路面结构的应用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主要用于阻止裂缝扩展和降低车辙,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由于塑料格栅在高温下变形严重,使它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玻璃纤维网格栅除了在力学指标上高于塑料格栅之外,在高温下变形也很小。因此西宝线西临线都采用了玻璃纤维网格栅。西临线维修工程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测,旧有路面裂缝一旦扩展到新铺面层便停止扩展,新铺面层基本上没有产生反射裂缝。

5.在我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首次使用沥青抗剥落剂我省关中地区路面沥青施工一般有三种集料可供选择:蓝田一带玄武岩(中性),渭河以南花岗岩(酸性)和渭河以北地区石灰岩(弱酸性)。西临线路面维修工程采用蓝田玄武岩,属中性,由于所购集料中0—5料的级配组成不是很好,而场内二次调配能力有限,所以在配比时采用较高的砂(富含氧化硅)的含量来弥补不足。为了防止减弱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在沥青中按照0.3%的比例加入西安公路研究所研制的PA——I型沥青抗剥落剂,其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加了PA—I型沥青抗剥落剂的混合料比未加的要稠,沥青裹复集料显得更饱满。二、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是决定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不同于一般新建公路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械化养护站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根据各条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原路线的线形设计指标及其具体病害,分布区域特点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完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西临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61处),分布集中,分布区域不广(K3—K19),西临全线中央分隔带设立紧急通道,因此采用先右幅再左幅,各道工序采用流水作业法。工程总工期22天,起吊设备2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300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3处。

西宝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157处),分布区域广(K20—K118),每隔3KM设有紧急通道。采用以机械调运为依据,将西宝线划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先右幅再左幅,逐点流水作业法,然后由一个区域调运至下一个区域,进行下一个区域施工,施工思路清晰。西宝线总工期43天,起吊设备14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061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4处。

三、机械化养护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为了确保路面维修工程质量达到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与评定。

上一篇: 继电保护论文 下一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