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06: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全科医学概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生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全科医学生能打好全科医疗工作学习、素质及能力基础,从而使得全科医学生基础医学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全科医学岗位的需求[1]。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率低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团队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建情景教学理论、学习主义理论及以杜威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课程项目为驱动,从而立体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医学生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2]。该研究将在《全科医学概论》应用团队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耳鼻喉专业的60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5±2.1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台下听讲。观察组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具体如下:(1)组建团队:随机指定学生并让其组织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为6人,共分为5组。每组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选出相关人员扮演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全科医生及团队长等角色。并根据每个团队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特色的宗旨、口号及名称。(2)制定规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团队应预先设定符合自身小组的目标,对每个项目进行相应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间协调性及合作性,团队的创新性及专业性,并对团队合作成绩进行评分。(3)项目制定:根据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及培养内容,选取符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所需的核心内容细化项目要求,并完成相关标准。(4)创设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对外界学习探索的环境,良好的情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并可促进学生间交流及合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图片、文字、道具等方法来模拟学习情景。(5)项目探究:教师在课前一周向学生布置相关项目,并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制定学习方案,并开展个人访谈、相关资料调查及社会调查等相关项目,资料收集完毕后,将上述资料共同制成视频、PPT、图片、文档等多媒体,并在上课前向教师提交。(6)成果展示:每个团队可根据相关项目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及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由教师让成员讲解相关项目的创新点,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
1.3 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由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病理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操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分值也高,表示学生掌握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结合医学心理学开课情况, 选择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各80名。对照组男45名, 女35名;年龄21-25岁, 平均年龄 (23.570.89) 岁。观察组男43名, 女37名;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 (23.830.92) 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授课教师, 学时数与开课学期均相同。对照实施传统教学法, 以教师讲授教学。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法: (1) 确定学习团队。将80名学生以均衡团队成绩的方式平均分为8组, 每组10名, 并选择活跃性与责任心较强的一位学生为讨论组组长。 (2) 课前预习。授课教师在教学前一周将预习提纲和上课相关资料发放到每个团队, 由每位学生自行预习和储备相关知识。 (3) 课堂学习。正式上课后, 教师以个人阅读评价测试的方式考察每个学生的自学效果, 测试内容涉及到此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核结束后, 授课教师向团队提出病案综合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由组间讨论后总结出小组成员均认可的答案, 并实施组与组之间讨论, 对有异议或不足之处予相互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最终得出学生均认可的结论。最后授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深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4) 课后总结。课后授课教师补充学习不足之处, 指出团队合作存在问题,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互评个人表现, 促进课堂和谐。
3. 观察指标。
从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三个方面 (各20分) 评估两组学生教学效果, 分数高低与教学效果呈正比。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收集观察组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教学效果。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 TBL教学法评价。
观察组调查问卷80份, 回收率为100%, 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见表2。
三、讨论
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每位学医者的必修课程, 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教学效果较差。有学者认为,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7]
本研究分析T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 表明T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度较高, 且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是因为TBL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TBL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 还对病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灵活运用, 从而能较好地为学生解答疑惑。T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团队合作。TBL教学法中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但最终成绩却基本相同, 这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后期仍需改善。[8]
综上所述, 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且学生的好评度较高,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推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宏晋.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 (3) :541-543.
[2]邹鑫, 李小飞, 周勇安, 等.PBL和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7) :1345-1349.
[3]刘翠芳, 杨柳, 瞿远珍.TBL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 :125-127.
[4]张清伟, 宋佳玉, 王锋, 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 2016, 45 (8) :1133-1135.
[5]周敏, 周亮, 杜敏, 等.TBL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6, 20 (4) :809-810.
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对基层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因此,全科医生的师资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结合全科医学系统性、有机性的基本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教学反馈及评价机制,保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质量,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合格的全科医师。
关键词 :全科医师;师资培训;评价;考核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07-03
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是指对已经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即将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医师所进行的全科医学教育。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自学,道德过关,具有交际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全科医师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学员对社区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技能,提升教学培训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我们要让他们深入学习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并系统培训他们临床与社区实践技能,以期能够达到全科医师岗位的基本要求。[1]
2012年12月卫生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2],其中明确规定了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内容与要求,着重全科医生培养的需求,提高师资培训水平,从而保证培训质量,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有个质的飞跃,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全科医师师资培训重点要开展临床基地师资和基层实践师资的培训。临床基地师资要有全局观,熟悉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即做什么,怎么做,掌握全科医师培养临床带教的方式与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员记住理论知识,并掌握具体技能操作。基层实践师资旨在全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理论以及医学伦理学与医患沟通。其中骨干师资还要掌握整个全科医学培训体系,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
我院作为卫生部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试点基地,承担着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任务,对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提出一些思考。
1 整合课程,增强体系的有机性与系统性
1.1 整合课程
全科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至我国至今,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培训模式,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匹配,不能满足全科医师的培训需求。我们可以组织一批临床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动态的研究与分析各个学科的特点、任务及发展规律,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有机组合相关学科知识技能,优化知识结构,解决专科与全科的衔接问题,要构建一个由基本内容(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相关内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拓展内容(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技术前沿的发展动态)组成的有效的开放式知识体系。[3]我们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思想,介绍一些新技术、新疗法、新检查项目。比如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转到社区,全科医生该做什么?他们需要和病人仔细地沟通,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鼓励患者参加适量的运动,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禁烟,控制血压,调脂,并做长期的基本监测:心电图每月1次,血脂每半年1次,血糖每半年1次,肝功能每半年1次,尿酸每半年1次,尿微量蛋白每半年1次,Holter每年1次,心脏彩超每年1次。一旦发生异常,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治疗。全科医生不需要具体会做介入手术,但需知道术后该如何追踪、维护病人。因此全科医生的“全”在于临床医学的宽度,而不是深度。教学要以全科医学大纲为准则,理论指导实践,符合学员的培训实际需求,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难题与困惑。既有《全科医学概论》这样一个总体的印象,也有分支的各个专业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等等,总论与个论结合,整合好所学课程。
1.2 培训形式多样化,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1.2.1 全科医学中心会同教学基地举办短期的培训班
由于临床医师工作忙,时间紧,因此,采取脱产、半脱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量使每一个学员都能顺利完成所学内容。第一部分要了解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相关政策以及培养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部分要培养具有全科理念的师资,对全科医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信念!第三部分要培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以及急诊等相关学科的内容,重点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技能,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实实在在的“守门人”[4]。第四部分要有科研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教授学员选题、收集资料以及统计学的方法。第五部分、我们要培养具有医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全科师资,因此我们要培养全科医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让他们掌握技巧,知道该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激活学生的大脑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善于思考。而且所谓教学相长,让他们在教学的压力中成长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开拓学员的视野,树立强大的信心,推动全科医学事业的茁壮成长[5]。
1.2.2 办报、利用网络平台宣传
在基地、社区以及带教医院办报纸,其中开辟全科医师专栏,利用网络平台,比如QQ群,利于大家在线上交流,营造气氛,便于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全科医学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科医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广大老百姓宣传什么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究竟能为老百姓做什么?老百姓了解了全科医生,树立起对全科医生的信心,才能让“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他们最贴心、最叫得应的家庭医生。
1.2.3 其他培训
鼓励医师参加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培训等,培养他们的健康管理能力和人文素养。把符合条件的学员送到其他高校或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学,聘请医学界以及教育界的专家组成实力雄厚的讲师团,来给学员传授知识,以及实践的带教,必然效果显著。
2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员的年龄、学历、知识层次、专业背景可能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理论知识时以集中的大课为主,分小组讨论病例,也可以互相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互相提问题,进行实战演练,自学相关知识等,还可以举办研讨会、专门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员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其中,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6]
2.2 运用CPC、PBL教学方法
何为CPC教学方法,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临床实例,运用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现代化理念为指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员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学员与教师为实现目标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互相协作的理念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内容。
2.3 案例教学法的广泛运用
全科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临床学科,既注重理论基础,更注重实际的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现代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的教学过程中。[7]
教师选择工作中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比如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慢性病的案例,精心设计课件和教案、可以将视频以及背景资料穿插其中,全面展现所讲的案例,并串联和剖析各个知识点,最后给学员布置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员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职业行为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开展工作,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基础性、人性化、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照顾的合格的全科医生,并成为基层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8]
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应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9]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工作者的实践的个案,经过教师的整理、总结以及再加工,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员了解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知识,哪些经验教训。如果有的话,还可以辅以图片、文字或新闻报道。报纸杂志、网络、医学期刊也可以作为我们获得经典案例的平台。
3 推进教学手段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
网络资讯如此发达,教学资源也很丰富,交互性也很好,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互动,促进师生以及学员之间的交流,引导学员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倡导团队协作的理念,突破时间、地点、个人等因素的制约,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PPT课件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直观的表现抽象、无形的事物,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等等。这样,使得教学活动充满了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和接纳。[10]
4 注重管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4.1 注重管理
为来岗位培训的全科医师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设立奖学金制度,以此评选并表彰优秀的学员,举行全科临床技能大赛和讲课比赛,以赛促学,好的课程可以作为示范课演示给大家,以供大家借鉴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大家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自我的认同感,对学科的归属感。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11]它的定义体现了全科医学的人性化特点,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们要加强对学员的人文关爱,对待他们既要扮演好师者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对他们关怀备至。重视人文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全科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新的要求和挑战。
4.2 考核办法
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借鉴国外形成体系的成功模式,制定出考核大纲,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方法。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全科师资,因此考核也要分为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和带教能力考核。临床专业技能考核要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考查和结业考核相结合,注重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带教能力考核分为课堂试讲和模拟带教试讲,先有学生模拟现场,试讲者事先准备教案、课件等,进行讲演及示范,并由相关的医学类和教育学的专家做最终的评判。最后,学员要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科医生培训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4.3 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每次培训结束,所有学员、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以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思考,以促进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社区医生的奇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周到、全面的医疗服务,必须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教学反馈及评价机制,保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的质量,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王碧浪,张勤。浅谈全科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2-05-15.
(2)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
(3)医院走廊[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05-01.
(4)胡睿,刘权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进入新变革时期[J]。中国社区医师,2012-04-01.
(5)罗森林,何坪,李曼霞,我国骨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130.
(6)张春,杨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1):128-130.
(7)顾志华。案例学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06-109.
(8)郭爱民。我国全科专科医师培养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04-05.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 of community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education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nurse education. Methods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120 community nurses,came from 17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Shiyan Street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from August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mean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120 respondents,115 cases had the general training qualifications,accounted for 95.83%.Education background was mainly of junior college,and accounted for 58.33%.A total of 50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periodicals of national level was 32 and accounted for 64.00%.The mainly factors that impacting nurses receive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mmunity nursing were age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The mastery score of other community nursing knowledge liked common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2.38±0.51) points,which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A total of 75 investigators had received job training,accounted for 62.50%,the training content were mainly of community prevention,healthcare and recovery. Conclusi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health education skills of community nurses are low,the modes of strengthen job training,encouraging community nurses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rational adjustment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mmunity nursing staff should be improved,which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e;Pres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Investigation;Skill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预防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不断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下,深圳作为原卫生部发展社区健康中心的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大发展[1-2]。本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1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20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宝安区石岩街道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探讨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其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1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20名在职在岗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在相关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自拟“社区护士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信度为0.87,效度为0.82。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集中指导,集中填表,问卷有统一的指导语和填表方法说明,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1.3 调查内容
①社区护士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护理教育背景、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现状、护理科研及科研论文撰写情况;②影响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因素;③对社区护理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包括社区护理的科研方法、家庭健康护理理论及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管理等社区护理理论与方法;④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需求采用聚类分析,以P
2 结果
2.1 社区护士基本情况分析
120名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28.61±8.25)岁;临床工作年限0~22年,平均(6.61±3.68)年;115名持全科岗位培训资格证,5名无岗位培训资格证;学历:中专20名,大专70名,本科30名;职称:护士40名,护师55名,主管护师22名,副主任护师3名; 120名调查者共发表科研论文50篇,其中国家级期刊32篇,省部级期刊15篇,地市级3篇(表1)。
2.2 影响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因素
将年龄、学历、职称等可能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10个影响因素纳入回归模型,调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意向的影响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是影响护士接受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表2)。
2.3 社区护理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分析
常见基本基础护理技术、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检测等其他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为(2.38±0.51)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技能;其次为不同人群的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为(2.29±0.52)分;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方法评分为(2.19±0.64)分。
2.4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的方式
通过现有培训方式分析发现,120名调查者中有75名进行过岗位培训,占62.50%,其中14名参加过网络学习,52名通过讲座接受培训,6名通过参加健康教育观摩进行培训,另有3名调查者接受过一对一指导。
2.5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的内容
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以社区预防、保健及康复为主,其中社区护理概论占94.67%,社区卫生服务概论占90.67%,社区健康教育77.33%,婴幼儿卫生保健68.00%,社区护理程序73.3%,老年保健62.67%,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68.67%,社区康复70.67%,院前急救61.33%,社区常见传染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88.00%。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服务个体患者、健康人及家庭,覆盖全社区范围与生命健康的全过程[3-5]。社区护士的教育体系是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完成社区护理功能的基础[6-7]。发达国家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证实,提高、增强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及个体素质,对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10],有助于为居民提供一系列多方位、全面完整的护理保健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得到较大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但是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1-13]。
3.1 提高社区护士在校学历教育
课堂教授是社区护士在校所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目前医学院校存在课程安排、内容较为局限,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学习相比较少,对社区护理专业知识不够重视等问题[11-16],对此,可增设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甚至建立社区护理专业,加大实践在学习中所占的比例,培养具有专业社区护理知识的专业型社区护理人员。
3.2 加强社区护士在职岗位培训
通过对现有培训方式及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分析发现,120名调查者中,有75名进行过岗位培训,占62.50%,其中14名参加过网络学习,52名通过讲座接受培训,6名通过参加健康教育观摩进行培训,另有3名调查者接受过一对一指导。上述调查表明,现阶段宝安社区护士虽已有部分接受过在岗教育培训,但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与实际社区护士实践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从社区护士岗位教育培训现状中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常见疾病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量较大,建议今后的培训内容可以增加社区护士职业防护、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管理及科研、社区灾害救治与护理、社区人群的运动指导等知识[17-19]。
综上所述,应加强岗位培训,大力开展基层工作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同时从经济上对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社区护士提高学历及合理化调整职称结构等,努力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玲,叶耀辉,王素珍,等.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基于SWOT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6):88-90,97.
[2] 贾朝霞,谢争,王军华,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配置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68-1871.
[3] 万枫涛.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23):2155-2156.
[4] 姜华.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51.
[5] 谢成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成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385-386.
[6] 陈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1):314.
[7] 耿婷婷,赵庆华,肖明朝,等.社区卫生中心人员接受培训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29-1130.
[8] 刘佳,贾静,严玲霞,等.优质护理服务中科室护士和护理员管理模式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4):81-82.
[9] 尹翔燕,杨国勇,李秀娥.美国牙科辅助人员培训及实践范围对我国口腔护士培养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332.
[10] 白雪,王惠连.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14,31(6):19.
[11] 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12] Finkbeiner BL.Technology in dental assistant education[J].Dent Assist,2007,76(5):28-30,32.
[13] 潘晓彦,邱华丽.优化教学模式 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J].护理研究,2014,28(13):1655-1656.
[14] 张雪梅,杨秀华,王丽红,等.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66-67.
[15] Staggs VS,Knight JE,Dunton N.Understanding unassisted falls:effects of nurse staffing level and nursing staff characteristics[J].J Nur Care Qual,2012,27(3):194-199.
[16] 李莉,李银芳,刘航,等.思维导图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集体备课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3):8-10.
[17] Cho WK,Lee CM,Kang MJ,et al.IL-13 receptor α2-arginase 2 pathway mediates IL-13-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13,304(2):L112-L124.
临床医学是医学中最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学科。临床医生们每天的工作很主要的就是决策。诊断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决策:感冒和肺炎都可以发热、咳嗽,是否需要查“白分”?要不要“胸透”?上腹不适的病人要不要做胃镜检查?还是做CT?以胸闷为主诉的病人是否应建议作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案的确立,更明显是决策的过程:一位高血压病人应用何种降压药?慢性乙肝病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是作溶栓治疗、放支架、还是搭桥?肝癌病人应该手术?还是作射频治疗、介入治疗?乃至在社区工作的医生,遇到黄疸病人是否皆应转传染病院?在急症室值班的医生处理一位高热的病人是不是必定要输液?等等,无不是在进行着决策。
决策人是医生、医院里的或是诊所里的医生,决策的受益人是病人,决策的过程应该依据医学的原理。医院里的医生,依据医学的原理,做出有益于病人康复的决策。事情本身并不复杂。问题是在这个决策的过程中,作为决策主体的医生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行事。
1医学的、医生的、医院的和病人的立场
无论古今中外,在传统上医学原理是决策的依据,即医生站在医学的立场上决策。医学的原理是科学的,站在医学的立场上决策当然是对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事情是复杂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只从医学本身的立场出发,有时也是有问题的。从医的人从踏进医科学校之日起,往往对从事医学事业有一种自豪感,对医学作为一种治病救人的科学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并且认为行为本身的特征就决定了它的道德指向。医疗既是为了病人,则不论后果如何,都是道德的[1]。比如在临床医疗中,对肿瘤的扩大根治、超根治术,目的是彻底清除肿瘤,动机无疑是良好的,但术后病人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损伤,未必对病人是有利的。维持一个植物人已无生命价值的个体生命,可能对其家庭是不幸的。一个成功把握不大,而又可能严重影响其家庭经济生活的手术也许应该放弃。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只是站在医学本身的立场上行事,常常是不够的[2]。
理论上,医学的立场应该就是医生的立场,因为医生只是医学的实践者而已。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立场呢?其实是有的。快下班了,来了一位危重的病人,心里不高兴;有甲、乙两种诊疗方案可供选择,结果是选择了对医生而言相对责任较小的乙方案这当然是医生的立场使然。近代医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高科技的应用也确实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以至医生们对高科技的兴趣甚至超过医疗工作本身,于是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们往往倾向于采用高科技手段。这当然也是医生的立场,而且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大医院中是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
医院是医生们工作的场所,开办医院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治病。医院的立场自然应该是一切为了病人的康复。但除了由国家或某慈善机构“全包下来”的以外,医院事实上有利润的要求。在我国大陆地区,这种全包下来的医院,除了以前某些行业的职工医院外,怕是不多的。医院有了利润上的要求,则必定会在对医疗行为的管理中表现出其立场。其立场的表现有二:一是鼓励医生多看病,通过数量的增加,来增加其合法的诊疗收入。二是“做大检查”、“开大处方”。前者增加社会服务量,还有可取之处。后者则一如“医店”的行为,当然是不可取的。病人来到医院是为了治病,其立场清晰:为了治好病!但是事情也不那么简单,比如说,病人还希望治疗过程的风险小、没副作用。在现代社会,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他还希望得到尊重,甚至希望参加对医疗的决策。当然,若在非全民医疗保险、或保险不能全面覆盖所有医疗费用时,多数病人事实上还有控制费用的要求。病人因患病为了要恢复健康到医院诊治,医院的医生依据医学的原理给病人以治疗,治疗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病人的康复。目标本来是一致的,但是因为立场不同,在决策上便可能发生分歧。
2两个现实的事例
一位觉得胸闷的中年妇女来到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尽管该病人并无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但是从医学的立场上来说,并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的可能性。于是医生建议作冠状动脉造影。之所以被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除了病人有可能为冠心病,需要这种被誉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来证实外,该医院新近添置了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医院行政方面希望医生们对“有需要的”病例,利用该设备进行检查,以免设备旷置,徒然浪费百万美元的购置费用。而该医生亦希望积累其作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例数,以便完成其相关学术论文而获晋升之资格。于是病人被告知:有冠心病的可能,应即入院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无法不遵建议,于是入院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未查出冠心病固然是好,但是近万元的住院、检查费用,也着实令人“胸闷”。其实如果怀疑这位病人有冠心病的可能,首先应该先做的是非创伤性的心电图运动试验。如若阴性,或许便可以不作此项检查。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虽说基本上是的,但并非绝对,幸而这位病人未碰到意外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医学的立场、医院的立场、医生的立场,尽管都难指责,但明显忽视了病人的立场。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因脑梗塞住院,偶然被查出有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HBVDNA达107拷贝,不过肝功能尚属正常,病人亦无肝病症状。按医学的立场,病人肝功能正常,应属免疫耐受期,可以不用治疗。但病人的子女从网上查到,慢性乙肝感染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30倍于非感染者,询于医生,被告之确实如此。于是病人家属坚求治疗,“以免老父再患肝癌”。医生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推荐了抗乙肝病毒的最佳疗法: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注射后病人有流感样症状,医生仍劝告坚持治疗,并要求继续使用满一年。病人为了避免患肝癌,只好坚持下来,花费数万之巨。可惜又一年病人死于再度脑梗塞。在这个事例中倒是体现了患者(家属)的意愿,或者说是患者的立场。只是由于患者家属对此事的理解并不充分,他们的立场虽然得到了尊重,但是他们没有得到医生的帮助。其实医生应该告诉他们,这位病人处于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好,而且对这位病人来说,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也许比防癌更为重要。超级秘书网
3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并帮助病人决策
临床诊疗决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循证医学的结论当然是应该重视的,但循证医学只代表医学的立场,在临床诊疗中医生的经验也是重要的,循证医学也不排除专家的经验。但这还不够,病人的立场是应该重视的。尽管病人的要求有太过之嫌,但临床医学是为病人服务的,医生应该理解:尊重病人的立场是必须的[4]。病人不外是希望疗效好、安全、节省和得到尊重,又有哪一点是不尽情理的呢?当然有时事难万全,但作为一种诊疗手段,有效与安全还包括节省,是鱼与熊掌必须俱得。在临床决策中,医生不但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诊疗问题。还应该帮助病人理解医学的立场,作出正确的抉择[5]。这才是医生应有的立场。
清代孟河医派的名医费伯雄说:“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如何?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易地以观”就是“站在病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嘛。
参考文献
[1]田庆丰.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56.
[2]李传俊.医疗行为与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3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67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hree-year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aw and medical trends-oriented,form “a special,three prominent,three reinforcement”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l,build compulsory,elective course group,to form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for hospitals,community,grass-roots need “the next was to go,stay and useful”,practical ability,with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higher technology talents.
KeywordsClinical medicineCurriculum Programm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临床医学专业在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建设历史,在建国前主要以5年制教育为主,建国后,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根据我国的特有国情建立三年制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并持续发展。平凉医专临床医学专业是在原兰州医学院1988年平凉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规划和平凉医专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经过认真探讨,对现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改革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21世纪全球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实现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院、社区、基层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指导思想
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教医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积极推进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发展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专业学科发展,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医学技术应用性人才。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确立学校医院合作,形成“一专、三突出、三强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集医院、社区、基层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医学人才,本着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原则,确立“一专、三突出、三强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为主修临床医学专业;“三突出”为基础理论突出雄厚性、专业理论突出实用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突出综合性;“三强化”为强化临床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医院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直通车,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连接。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理论课程体系。本着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合理兼顾的原则建立综合课程群,既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淡化,也进行学科之间的纵向淡化,适应基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间的广泛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群。必修课分为:“关键能力培养课程群”、“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群”。选修课分为:“公共、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群”和“专业拓展课程群”,各课程群在时间、顺序上相互交叉渗透。
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定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本着加强三能力(临床基本医疗操作、计算机、社会适应),加强人文基础知识,淡化学科意识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建立了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医疗专业人才教育和国内需求情况及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状况,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的理论教学新体系,使必修课总学时变为2121学时;选修课设置可选课学时296学时。
通过课程整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病原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由原来的《免疫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整合而成;《人体结构学》由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新增课程:临床基本技能、常用护理技术:使学生对医学技术操作形成初步的职业素质和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全科医学: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增加社区卫生保健的知识和能力。急救医学:适应农村社区基层临床医师实际应用的需要。
选修课体系
以拓展知识面,加强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为出发点,构建与素质培养相适应的选修课体系。适当减少必修课,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我们开设了公共、人文选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使这些课程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增加人文学科比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公共音乐 、公共美术、普通话、医德修养等),增加医学相关课程(大学语文、医学文献检索、社区卫生服务、常用护理技术、针灸推拿、全科医学概论、卫生法律法规)等课程选修;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毕业实习前集中训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拓展学生选择空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课外举办计算机等级和英语四六级、AB级辅导班和竞赛活动,增加了知识传授的整合性、应用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实现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交叉渗透,形成了以专业理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为主干,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先进检查项目和方法列为自学或开设专题讲座、补充讲义,如“激素在临床的应用和进展”、“心血管疾病常用临床检查项目”、“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医学论文书写规范”等讲座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解决了教材滞后于知识更新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临床见习(包括课后临床见习、床边教学)、课间实习、社区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使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总周数达52周,约占教学周数106周的49%;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课的开出,增加综合性和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的开出率,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医疗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提高的主要渠道和切入点。
按照能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按课程门类进行实践教学为按能力要求进行实践教学,把各门类实践课重组为3个部分,即基础技能实践教学、专业基本技术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技能实践教学。
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备、设施条件完善的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室,综合应用技能实验室。目前已建成外科手术学实训室,诊断学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计划建立多媒体检体诊断实训室。
加强院校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教学医院建立教学、临床科研协作,以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紧紧围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卫生三下乡、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要求的病人越来越多,教学任务加重,教学病人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有院校在教学课程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基础上,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标准化病人(SP)库,建立教学真实病人病例库和建立教学多媒体病例库来增加教学资源;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医学生临床学习进行分流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与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0-02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我们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生互助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首先是充分利用校内食品试验室,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进行1~2次生产实习,在季节性的生产旺季进行课程大实习,学生可选择相应专业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是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结合部分专业课程,由任课教师为带队教师进行实地专业学习,例如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工艺的主要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控制措施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次是根据食品企业的用人需求,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2~3个月的实习,实习期满后经过学生和公司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学生返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直接到公司就业。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试验装备,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需求与校情实际,确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为核心,以结构合理为目标,以建立激励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和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师资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老中青、职称等结构合理、有专业和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学术水平较高的梯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和食品企业的青睐。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思路
专业设置应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原则。“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则为满足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社会发展和需求。根据现在的现状及形势发展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有4种知识体系支持,即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关法规、标准,并能从事实际测试、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管理;具有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隐患的能力,能够预测并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将食品、健康和免疫结合探讨研究相关问题[7~8]。因此我们按照食医相融的原则,多学科结合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食品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检验的技能,懂得食品生产与食品加工的科学原理,具有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这些课程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试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概论和生物统计。专业主干课程根据专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们在考虑专业课程时包括了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导论、食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分析、食品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法规与标准和食品原料安全学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专业性质和特色,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选修不低于21.0学分。包括食品原料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酶学、食品加工与流通安全控制、食品感官评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质量体系与认证、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食品添加剂和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教学实践体系设置考虑到社会对食品标准化、质量与安全方面人才需求的量大且层次多,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及毕业后广泛的适应性,在课程设置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设计实践课程包括食品工艺学综合试验、食品微生物试验技术试验、食品卫生学试验、食品分析综合试验、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专业技能强化等,保证实践时间和实践效果。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可以影响到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满足不断发展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形势的需要,是我们高等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另外不同学校定位不同课程设置也会有差别。我们只有顺应时展潮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科学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有这样,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才能办成具有一定特色、显现良好生机和活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如果我当选,我将做好各方面、各层次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尽力化解科室、医护、及护患间的矛盾;以谦虚、谨慎和积极工作的态度对待领导;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与兄弟科室间的关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待病人及家属;以博爱之心和心理感悟来体察、理解科室的每位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我知道,只有关心、体贴、理解护士,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她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也只有做好沟通与协调、团结工作,才能把科室方方面面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我的新浪博客里的座右铭是认真去做每一件事,用心去感受每一人,别计较得失。
如果我当选,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外科科主任业务指导下,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做好出院访视工作。
3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以上是我竟聘思路,希望能得到所有领导和各位的帮助、指导和完善。涓涓细流,汇入长江我决心,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为外科的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更大双赢的效果而将自己所有的精力融汇到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大集体中。我将无怨无悔。
有一句话很经典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至于是不是千里马,就有待在座伯乐们的裁决了。
医院竞聘演讲稿(二)
各位领导、同仁:
你们好!
我于**年从甘肃省联合中专,临床专业毕业。同年七月分配到什川卫生院担任儿内科医师,**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大专,现在函授就读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临床专业本科班。从事儿内科临床医师工作,并负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病友的称赞。**年5月承蒙卫生局领导的信任,指派到陇川卫生院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使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担任医院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院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院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院的各项日常工作,并在医疗质量、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十六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院儿科医生岗位,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儿科科的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2、认真完成医院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院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以上是我的竞聘条件和思路,希望领导及同事给与支持,无论是否当选,我将都会以更严格的要求来完善自己,为医院出尽每一分力。
谢谢大家!
医院竞聘演讲稿(三)
各位领导,晚上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竞职演讲锻炼的机会,同时,我也很有信心参加这次的竞争上岗活动,因为,我相信自己,相信有能力胜任我所竞争的岗位——政工科长。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期间,我以自己优质的服务、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规范的管理赢得了广大病员的赞誉、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好评。
两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告别了护理岗位,来到政工科。我院的政工科负责医院人事、宣传、行风建设等多项重要工作。新的岗位,新的要求,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凭着我的勤奋和天资,很快便得心应手,适应了工作。
人事工作政策性强,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比如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为使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职工能按时晋升晋级,我对下发的文件反复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二年来,没有因我的失误而影响职工的利益。
宣传工作的成效来自于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不只有行动就行,还需要让群众知晓,二年来,政工科在医院内新制作了各种醒目的指示标牌,新颖的宣传橱窗、灯箱;制作了各科室专科名片,专科特色介绍展版;去年院庆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这一切,无不展示着医院新的形象、新的风貌。
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更为重要。两年来,政工科通过向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投稿、举办专题讲座、策划制作广告,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在百姓中的知名度、信任度。
勤奋好学是我最大的优点,因为我知道,我不更新知识,便是新的知识将我淘汰。为此,我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学习成了我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96年取得了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为提高管理水平,参加了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取得了《管理心理学》、《行政法学》、《市政学》、《法学概论》、《形式逻辑》、《人力资源管理》等十二门单科合格证,年内将获得第二专业大专学历证书。今年9月,为更好地适应政工科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报名参加了南京电大中文本科班学习。
曾经参加县组织部举办的县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学习班,期间所写论文《社区医疗服务初探》获溧水县调研论文三等奖。《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落实院务公开》一文在**度南京市“实践‘三个代表’、加强与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评选中获提名奖。
成绩是竞争的资本,成绩却不能代表未来。如果这次竞职成功,我会更努力地工作,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临床一线服务,为实施医院的“三名”战略出谋划策。我设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策划编辑医院的院报。尽管,这是一项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但我坚信,有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有了两年宣传工作的经验,再加上全院职工的配合,这一新的宣传方式定会受到医院广大员工的欢迎,也更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