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并且要考虑到生态平衡,防治工作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实施方案的科学合理可行性等。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人类社会活动由于人类社会活动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单方面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失调。而国与国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研究已经表明人类的不正常活动与病虫害传播有着直接联系。(2)人工园林人工园林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而建设的,人工林没有完善的生态系统,导致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增大,造成的损失要大于自然环境中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从而对自然林造成了一定威胁。并且人工林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脆弱。(3)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方面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管理工作规划不到位。人工园林种植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从而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管理部门工作的重心在事后救援,而非事前预防。在防治工作中大量使用化学类药物,对森林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种类多面积大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并且受影响面积大。尤其是对于人工林而言,病虫害的面积与人工林面积几乎是成正比。加之气候方面因素影响,如干旱,冬季偏暖等都会为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提供条件。(2)防治较为困难某些病虫害在防治后就不会再发生,但对于部分病虫害而言,无法一次性有效治理,病虫害会反复出现,从而为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比如某些病虫害在某些区域会年年爆发。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于病虫害的监测也是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监测技术及设备落后都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最佳时期是灾害发生初期,如果此时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对整体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三、治理的原则

工作首先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与之相应的治理方法。其次是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使用到化学药物,对环境生产生一定影响,在使用时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是经济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防治工作开始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病虫害的数量,森林受影响的程度等,以便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成本降到最低,而效果达到最佳。

四、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保护与增强林业生物多样性森林植物的多样性能够为其它物种提供生存的有利条件,反过来又增强了森林自身的多样性,其中就包括病虫害天敌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整体的生态系统就会更加的稳固,病虫害的传播及流行速度就会受到一定限制,病虫害发展受到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又对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2)防治技术的更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离不开科学技术,林业管理工作者在处理病虫害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化学药物使用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对于高残留,剧毒药物要禁止使用。同时要大力利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等,在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对现有的治理模式进行不断改进,以满足林业工作发展的需要。(3)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就是灾害的萌芽时期,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科学的监测标准,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与准确性。林业病虫害治理工作重点在于防而非治,但是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管理部门通常是在灾害发生后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于灾害的预防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林业部门还要做好物种检疫工作,随着国内、国际交流日益增加,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也在增多,尤其是涉及到外来物种,往往会对传入地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相关部门要注重检疫工作,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及能力,防止一些危险性的病、虫源传入。

林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对社会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们的认识,及社会发展方式,林业资源面临着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所有因素当中影响最大的又是病虫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红 张梅 单位:齐河县刘桥镇人民政府林业站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林业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森林病虫害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森林能够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桥镇位于南华县西北部,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144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5%,其中的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71.07%。从沙桥镇的森林树种来看,主要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的害虫为云南松叶蜂、思茅松毛虫、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叶蜂等,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伤害,需引起当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1 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南华县沙桥镇春季风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桥镇内西境多山,气候寒冷,阴雨绵连的季节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风、雨水和温湿度的影响,会造成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桥镇的春天多风且干旱,特别是周围的农田出现病虫害,就会威胁到林区。

1.2 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病虫害

沙桥镇为了扩大林地面积,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积。但是,所栽种的树种单一,使得生态系统脆弱。当局部林地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蔓延。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灭缓解森林病虫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虫的抗药性有所增强,导致这些害虫不仅没有被彻底消灭,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此外,监测人员没有对森林病虫害提高认识度,而是被动采取灭虫措施,而没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不仅大量的资金被浪费,还损失了木材资源。

2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2.1 遵循生态学的原则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态环境。要做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就要对依赖于森林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对于森林的生态结构以调节,还可以营造一个适合于害虫的天敌生存的环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

2.2 环境保护的原则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种防治措施。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诸如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虽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比如,化学药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药物会对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到人类。将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化学药物使用量减少,注重生物防治的运用,可以促进森林环境保护。

2.3 降低成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会使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项指标就是经济允许水平,即森林病虫害的程度低于病虫害防治指标,就无需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从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虑的。从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且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运用营林造林技术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营林造林可以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通过营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通过采伐、造林等环节,选育具有较高抗病虫能力的树种,并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虫害发生。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合理的植被条件,使得基于森林环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没能够实现森林生态平衡。所以,要根据南华县沙桥镇的森林环境,因地制宜地应用营林造林技术,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预防森林病虫害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营造混交林时,选择生长期短的优质苗木,切忌选择没有顶芽、根系不发达的苗木,更不可以选择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据树种的特性进行种植。对于纯林进行改造,种植一些阔叶树,当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虫害的天敌在混交林中栖息繁衍,由此而对森林生态平衡发挥促进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长势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如果树木的长势不好,就容易有病虫害出现。要有效地预防森林病虫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强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森林中长势差的树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时浇水,以使树木的抗病能力增强。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树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病虫害的繁殖率。要将枯死的树枝,染上病虫害的树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虫害大量繁衍。此外,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并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次生灾害产生

篇(3)

1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530万亩。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人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蠢、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人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人,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 交通 通讯工具等。

3防止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 发展 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 网络 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 科学 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篇(4)

广西生态学院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和各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该课程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课程组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5年来,学院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对原执行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体系进行改版。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林业技术专业对应的9个职业岗位(群)中,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参与森林病虫害调查与普查;参与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计划方案;进行森林病虫害灾情监测;配制农药,保养和维修药械[2]。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任职要求和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将“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改变过去逐章(节)边学边教形式为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方式,将教学内容设置为4个模块10个项目:4个模块分别是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林业有害生物识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其中,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模块下设森林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和林木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2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识别模块下设森林昆虫主要类群识别和林木病害诊断与识别2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模块下设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方法、林业根部及地下有害生物控制、林业枝干(梢)有害生物控制、林业叶部有害生物控制4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模块下设林业害虫调查和林业病害调查2个项目(表1)。其中前5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后5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10个项目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技能训练,从获得单项技能知识向综合技能与知识过渡。从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实践和操作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1实施知识讲解和实训一体化

将上课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有害生物发生现场。比如第一堂课,可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和丰富的实物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目标和要求,通过引导学生畅谈生活中的有害生物、生活中困扰其和家人的林业有害生物、通过课程他们想学到的内容等,用启发性的思维题引出课程的学任务,让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和期待,全面给学生讲解采集有害生物标本的基本方法,给学生配发标本采集工具。应尽量在实训室安排教学课,利用标本边讲解边让学生观察,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校园、林场、公园的环境具有生态类型各异、物种丰富的特点,是进行有害生物观察和标本采集的广阔课堂。应带领学生实践采集标本的方法,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集一定量的标本,作为课堂作业上交,要求学生进行室外昆虫观察采集,将理论知识点付诸于实践;通过利用校园、公园、居民小区、街道、林场等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现场安排3~5 d教学实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2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为主线推进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查阅资料、假期实践或实训实习等一系列活动完成1~2种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防治。在学生开展调查与防治活动时,教师做到从方案制订、完善到实施、总结给予层层把关,每个环节给予检查和指导,学生最后以课程论文形式提交学习成果。将任务要求贯穿课程始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大大提高综合能力,而且通过学以致用,解决了自身渴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其职业自豪感,极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4个模块的10个项目通过下达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表1)。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实施,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既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过硬的有害生物识别、监测、调查和防控能力,掌握了从事森防工作的专业技能。

2.3结合科研项目推进实践性教学

近年来,广西生态学院承担了6项与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有关的院级、厅级科研项目。为开展实践性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将其中一些子项目安排给学生小组或个人的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发、自主创新等实际操作。如在“杂交竹枯萎病研究”课题的研究中,安排学生参加了杂交竹枯萎病致病菌即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试验、病原菌人工诱发试验、化学药剂田间防治试验、病害发病规律研究等过程,使学生掌握了杂交竹枯萎病研究中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3]。

篇(5)

中图分类号 S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36-03

当今世界普遍兴起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1],迫切需要植保技术的变革,研发相应的绿色植保、有机植保、精准植保、数字植保和飞行植保。其中,飞行植保当是日益兴旺的新兴产业。飞行植保就是用飞机防治农林业病虫草害或相关的作业,也可称为空中植保、航空植保或飞机植保技术。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暴发性的病虫害灾难时常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病虫草害防治的面积、病情和难度都在加大。以前,我国的飞机防治多采用固定翼飞机,这类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必须使用跑道,飞行速度快,作业效率高,但是药物漂移较多,精准度较差,容易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不适应于复杂地形作业或障碍物多的作业环境以及家庭联产承包的中、小田块的病虫害防治,更不适应慢速度的超低空飞行防治作业。另外,由于病虫害的突发性(如2012年东北地区暴发的玉米粘虫),一般的地面喷雾设备或人工喷洒由于效率太低,根本不能及时扑灭病虫害,同时安全性也很差。近年来,无人直升机喷雾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4]。在我国,由于缺乏先进的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和控制装置,使我国飞行植保的应用水平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飞行植保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飞行植保发展路径实属当务之急。

1 飞行植保的由来

在飞行植保这个新兴领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走在前列。他们在器械设备研制、药剂研制、智能化装备及植保应用技术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1 美国航空植保由来已久

美国航空植保经历了由有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向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过渡。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大型农场,采用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相应地,建立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病虫草害防治体系。目前,美国拥有农用飞机20多个品种9 000多架(13%为农用直升机),占世界总拥有量的28%,平均2万hm2耕地就有一架农用飞机[5],65%的农业化学处理是由飞机承担的。由于美国面积广阔,耕地集中在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因此农用飞机以作业效率较高的有人驾驶固定冀飞机为主。作业项目除了包括航空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外,还拓展到人工降雨、森林灭火、空气清洁、旅游观光等方面[6]。由于无人机起飞时不需要跑道,在飞行中机动灵活,生存力较强,具有其他一些飞行器不具备的独特的飞行能力。目前,美国60%以上的农药喷施是由专业的植保公司运用无人智能机械完成的。

1.2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将无人直升机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品质管理上,还应用于田间监测,如判断水稻作物的田间生长状态。早在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就率先推出了世界第1架有效载荷为20 kg的无人直升机,此种飞机主要用于撒布农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据2006年资料显示,日本水稻种植面积近169.2万hm2,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这样的生产条件非常适合无人机的作业,因为机身尺寸小、重量轻、操控非常灵活、适应区域广,作业效率高、喷洒效果好。因此,日本农用无人机因其独特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 400多架,仅YAMAHA用于农林业方面的无人机的“RMAX”系列就有1 200架以上,RMAX 无人直升机可喷洒农药7~10 hm2/h,一架RMAX每天可喷洒农药80 hm2,而且节水省药非常明显,1 hm2稻田仅用农药1 L,用水7 L。可以说,在日本这种无人直升机播种、耕作、施肥、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无所不能。日本无人机的防治面积从1997年的20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60万hm2,年均增长20.1%,已经超过了有人驾驶直升机的防治面积。目前,日本国内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5%都靠无人直升机来进行病虫害防治[7]。日本总约533.33万hm2农田常年保持近3 000架无人直升机作业。日本还重视飞行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执照的操控人员(飞手)达到6 000多人。因此,在日本采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之一[8]。

1.3 韩国飞行植保快速发展

农用无人直升机于2003年首次引进韩国,其后,每年都在增加数量,目前全国共有73架(图1)。其中约80%归于各地方的农协会所有,其余的则是营农组合法人或个人接受政府援助购置。韩国的农林水产食品部和农协中央会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13年共增加到500架[8]。全罗南道绿色农业科科长尹成浩说:“由于人口架构的老龄化和女性化日趋严重,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无人直升机了,以后还会利用无人直升机来进行播种和喷洒农药,它们的用途会更广。”

2 飞行植保在我国的兴起

近年来,尤其是近2年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无人直升机的研发和应用。机型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

2.1 无人直升机飞行植保应运而兴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林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和重要意义,发展农林业生产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病虫害仍然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天敌”,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5%以上,防治费用也十分可观。未来我国1.2亿hm2农田将容纳年均过10亿元的无人机械设备市场和年均超100亿元的植保服务业务量。因此,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内主要依靠于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效果除受药剂本身性质和性能制约之外,施药的时机、技术质量及药械等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从1951年就开展航空施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时主要在大面积的垦区、森林和农场进行喷洒作业,机型多以固定翼飞机为主。60多年来,直升机出现了贝尔-212型、米-8型、米-171型机型的更替。目前,国内通用轻型无人机主要有蜜蜂16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Z-3无人直升机,wD100型无人直升机、天鹰-3和AF811等。我国引进的国外先进轻型飞机,如美国RoBNSoN公司生产的R22轻型直升机等可应用于吊桶吊囊灭火,将水注入到用PVC制成的吊囊、吊袋(容量为0.5~1.5 t)中,用直升机吊挂到扑火现场,供机动泵、水枪使用,方法简单易行,设备造价低廉,效果良好。北京市2/3是山区,山区地形复杂多变。为了发挥航空护林优势,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北京市政府决定,今后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开展直升飞机森林灭火工作。直升机可利用吊桶吸水直接扑火,也可运送森林消防队员和扑火物资[7]。直升机除了森林消防以外,还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2003年,梁家林等人对飞机喷洒技术在防治美国白蛾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集中连片发生的林区采用直升机防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防治效果[8]。

在我国,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在于它具有高效、节水、优质、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项独特的优势。如无人驾驶小型直升机具有作业高度低(1~10 m),农药用量少(使用超低容量液剂、热雾剂及超低容量静电制剂,施药仅为3 000~7 500 mL/hm2,电动无人直升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重量轻(整体尺寸小,转向起降灵活,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防治效率高(1架飞机可完成施药0.13 hm2/min,1 h完成施药超过6.67 hm2);防治效果好(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飘移少),远距离遥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GPS卫星定位导航,可以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断药补药后,从断药点开始续喷,可以减少人工漏喷重喷的现象),飞行稳定(飞行自稳系统带GPS模块,高精度姿态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增稳,漂移校正,自动巡航等)等诸多优点。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成本。电动无人机折旧率更低、单位作业人工成本不高、易保养。同时,飞机本身价格15万~50万元,防治用工费用与人工相当,都在植保企业和农民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在小麦、水稻、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以及授粉、监测等相关作业中广泛应用是完全可能的。

2.2 南方沿海地区先行先试

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和地形复杂,对飞行植保进行了先行先试。首先将直升机植保技术应用于柑桔病虫害(红蜘蛛)防治上(广东德庆喷洒1%阿维菌素热雾剂,3 d后防效82%);广西的甘蔗田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增糖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海南省三亚林旺水稻种基地,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了“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暨农用无人直升机辅助授粉和施药技术”的现场观摩会,袁隆平、朱英国和罗锡文等院士现场指导;湖南省华容县利用TH28直升机喷洒森得保防治杨小舟蛾(7 d后防效达82%);在浙江、成都、珠海等地都先后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农药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和统防统治经验。

2.3 中原经济区蓄势待发

2012年3月17日总理观看了舞阳县1.07万hm2高标准粮田的无人直升机一喷三防现场演示(中央新闻联播)(图2),从此拉开了中原经济区飞行植保的序幕。5月8日,由广西田园、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平安种业联合主持的产学研结合项目无人机GPS定位一喷三防(防治穗蚜等)现场会在温县国家粮丰工程百亩方中进行(河南新闻联播),经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测定,效果良好(1 d后防效达79.6%,3 d后达100%)。其后,新乡、睢县、永城、尉氏等地也先后利用无人机植保技术进行了小麦及林木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原经济区的其他省市也相继进行了直升机统防统治工作,如山东省防治林业病虫害,安徽、山西、河北等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

应该说,中原经济区的飞行植保仅仅是个开端。可喜的是,势头非常好,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是蓄势待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研发主体多元化。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如广西田园公司尉氏金田地与西安中航618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F811机型已经在林果、大田作物上成功应用。再如安阳全丰公司与无锡汉和航空公司联合研制农用无人机及其药物的同时,还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开办了初、中、高级培训班。目前,开封田秀才公司也利用TXC8-1无人机开展了飞防服务。二是机型多样化。目前,研制成功正待推广应用的有超轻型可折叠一体化多旋翼农药无人机TTA MH3,广西田园公司的AF811,田秀才公司的TXC8-1,安阳全丰公司的QF26-01,80 ccCD-10无人机机型等。三是服务主体多元化。除了研制公司直接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以外,还出现了农民合作社植保专业队、植保公司统防统治专业队、农业协会专业服务队,农业局植保站等多种主体。四是研制服务一体化,研发企业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对农药产品的促销。飞机防治是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增加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即无人机植保技术可作为促销农资的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飞行植保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和服务形象,从而助推了农资市场竞争向空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认识到直升机植保技术无疑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场伟大的变革,必将推进农资市场竞争的空中争夺战,必将引起我国土地资源、农业栽培模式、农业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变革,尤其是加速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进程。

4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农机局.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航空[J].今日农垦,2004(2):34-35.

[2] 龚艳,傅锡敏.现代农业中的航空施药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08,34(6):26-29.

[3] 刘卓.中国农业航空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1(1):28-29.

[4] 张毅.遥控直升机在日本农业上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7(4):49-50.

[5] 尹铮,喻旋.论农用航空的发展应用对南昌市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J].南方农机,2006(4):15.

篇(6)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2.1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二十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于4月底及时观察种子的成熟度,光皮桦种子成熟期早,且不一致,当果序由绿转为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不耐贮藏,采后随即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min,取出后密闭2h,然后阴干,处理后应及时播种。因光皮桦播种季节较迟,当年苗木生长期较短,幼苗期大多处在晴热高温天气中,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条件好的阴湿圃地作为育苗地。育苗地于前一年冬季或当年早春提前整地,并根据土壤情况施足基肥和进行土壤消毒,育苗地施磷肥500kg/hm2、尿素500kg/hm2、复合肥1000kg/hm2,撒硫酸亚铁250kg/hm2,呋喃丹50kg/hm2。

2.2播种及管理

采用条播法,播种后覆上细沙土,覆土厚度以刚好盖住种子为宜,然后覆盖稻草,盖上遮荫网并浇透水。播后6~7d出苗,13~15d基本出齐,出苗后,分2~3次揭除稻草。幼苗期间根据需要,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后每月1次。在阴天、晴天夜晚揭开遮荫网,让苗木滋润露水,早上8~9时盖上遮荫网。6月下旬揭去遮荫网炼苗,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进行追肥,每15d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8月底施复合肥。当幼苗长出7~8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8月中下旬定苗,定苗密度为30万株/hm2。

2.3整地栽植

采用全垦整地,大穴栽植的方法。穴的规格为0.6m×0.6m×0.4m,株行距为2m×3m,栽植密度1650株/hm2。栽植前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并用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选择二年生壮苗于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栽植,做到“深栽,根舒,栽直,压实”,栽后浇透水。

2.4抚育

第1年要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追肥3次,分别为5月、6月底各追尿素1次,8月上旬追复合肥1次;块状松土并培土1次,每月锄草1次,干旱时需灌溉,雨季要及时排水,冬季要进行1次修枝;第2年和第3年各锄草3~5次,松土1次;第4年以后造林地基本郁蔽,采用劈草抚育,并进行1次间伐,保留密度为500~600株/hm2。

2.5病虫害防治

光皮桦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为疖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叶层或以幼虫在树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期。幼虫钻蛀枝干,在韧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树势衰弱、断干、甚至枯死。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灭幼虫于栖息场地;化学防治可用氧化乐果3000倍液注入虫孔内,或于幼虫刚蛀入树干基部出现粪屑时,立即于土中施3%呋喃丹颗粒剂。

参考文献

[1]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1):59-61.

篇(7)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8)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篇(9)

论文摘要阐述了大叶冬青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叶冬青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参考。

大叶冬青别名苦丁菜、菠萝树、大叶茶、苦灯茶,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状似广玉兰;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萌动的幼芽及新叶呈紫红色,正常生长的叶片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花为黄色,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挂果期长,十分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极好的生态景观树种。其适应性强,较耐寒、耐阴,萌蘖性强,生长较快,病虫害少,是城市理想的第3代绿化树种。同时,其叶、芽可制作苦丁茶,是优良的保健药用树种;木材可作细工原料;树皮可提烤胶等,发展前景很好。大叶冬青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浙江等地,生于沟坑旁阴湿处、山坡竹林内及灌木丛中,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黑色,粗糙,枝条粗壮,平滑无毛,幼枝有棱。叶厚革质,长椭圆形,长8~20cm,宽4.5~7.5cm,顶端锐尖,基部楔形,主脉在表面凹陷,在背面显著隆起;叶柄粗壮,长约1.5cm,聚伞花序密集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内,雄花序每一分枝有花3~9朵,雌花序每一分枝有花1~3朵;花瓣椭圆形,基部连合,长约为萼裂片的3倍,果实球形,红色或褐色,分核4。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大叶冬青原产我国南方,喜温暖湿润土壤,适生凉爽环境、深厚疏松的土壤。幼龄喜荫蔽,需一定的侧方遮阳,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苗期生长较慢。一般3年后进入速生阶段,树高年增长量可达50~110cm。1年中有2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7~8月,二次抽梢的特性为采嫩叶制作苦丁茶提供了条件。因当年生苗耐寒性较差,冬季需防-4~-3℃的低温;二年生苗木能适应-7~-5℃的自然低温;五年生幼树能适应-10℃的低温。

2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

因大叶冬青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种子需用湿沙贮存1.0~1.5年,并进行变温处理。用40℃的温水浸泡12h,置于5℃低温下处理24h;再用40℃的温水浸泡10h,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min,取出用清水泡8~10h,置于沙床内催芽。经3个月左右,种子陆续萌动、露白后播种。此法可使种子提前9~12个月发芽,发芽率达60%左右。

2.2芽苗移栽

幼苗高1.5cm,出现真叶时,移入塑料袋营养钵中,排入苗床。株距6cm,行距12cm,塑料袋口径5cm,钵高10~12cm。幼苗移入后怕高温日灼和干旱,要及时用75%遮阳度的网搭设遮阳棚,以遮阳保湿。

2.3苗期管理

主要是在幼苗生长旺期施肥。4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0.3%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和茎木质化;7~8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尿素液1次。苗木生长后期,每隔5~7d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2%~0.3%的硫酸钾溶液1次,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越冬抗寒性。秋后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后期适当缩短遮阳时间,从9月上旬起,逐步揭除遮阳网,增加光照。

2.4定植管理

(1)绿化大苗栽培。根据本品种喜侧方荫蔽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金丝垂柳J842、黄山栾树、光皮树等阔叶树进行异龄混交复合配置,形成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的稳定的树种群落。落叶树行距2~3m,株距1.8~2.5m;行间种植大叶冬青,株行距均为0.4~0.5m。成活后视生长状况和绿化要求施肥管理。

(2)叶用园栽培。用二年生大苗定植,株距1m左右,行距1.0~1.2m,定植1年后矮化修剪定型,修剪高度1m以下;2年后即可采摘嫩叶制茶。因要取叶制茶,栽培过程要增施有机肥(腐熟的饼肥、鸡粪等),严禁偏施氮肥,尽量少施化肥,以达到无公害要求。2.5病虫害防治

大叶冬青病虫害虽少,但绝不是无需防治。无论是绿化还是制茶,都应提倡综合防治,强调保护环境。一是精修细剪,及时除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通过合理调整树体及树间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消灭害虫,利用天敌,采用人工饲养投放、引进等措施,增加天敌种群数量,控制害虫数量。三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四是必要时可以使用矿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五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关键时可少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等,但在制茶采叶前20d禁止使用。六是改进喷药技术,注意适时喷药,减少施药次数和浓度,做到能兼治的不专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若防治1次有效,可不再多次喷药。

参考文献

[1]万光忠.大叶冬青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7(1):26.

篇(10)

一、做好森防工作的措施

1、要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用量化的数字宣传森防工作与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防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是发展的观念.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另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

2、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

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双层责任制,把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切实把森防责任落实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肩上,促进由部门搞森防向政府有责任、社会齐关心、大家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严格实行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和奖惩制度。基层林业站要积极当好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及时报告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建议将基层林业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在机构改革大潮中,要按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没,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森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林业标准站建没,逐步健全并规范测报、检疫、防治信息网络,实现森防工作网络化管理,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4、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进一步完善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基层林业站为最基础的测报网络。做到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定期趋势预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同时,建议省、市、县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测报队伍。提高行业认识,推进职能转变。提高自我行业认识,强化森检机构检疫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将工作重点从“防治技术服务”为主转变到“行政执法管理”和“防治技术服务”并重的轨道上来。还要加强基层检疫机构、提升执法水平。为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作用。发挥基层林业植物检疫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确定专人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监管工作。也要建立健全植物检疫网络平台。在流通领域上加强对流通领域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力度,形成以检疫站为中心,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检疫检查点,以及乡镇林业站为网点的检疫监管网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网状检疫平台,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

5、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检验水平

一是突出抓好检疫队伍的建设,提高检疫执法水平,规范检疫执法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县检疫实验室.提高检疫检验水平。要搞好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蔓延,就必须抓好产地检疫。今年来,产地检疫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我们今年对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都进行多次以上产地检疫,特别是苗木,做到现场调查、现场取料、现场记载、原始资料齐全。我们明确规定,凡种苗、木本花卉和其它繁殖材料必须实施产地检疫如发现有病虫危害,及时指导开展防治,明确规定本县木材企业所经营的应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原料的来源及其它相关情况,必须上报森检部门,通过产地检疫既方便了群众,又有效地防止了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6、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

首先是基层林业站要真正参与本地区造林规划没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在森林公园建设方案、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以及造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子,做到没有病虫害预防措施的造林设计不予审批,达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项目不予验收。二是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应的种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从采种、育苗、调运、造林的各个环节落实预防措施.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三是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别是要发展乡土树种,引进优良品种、树种林种配置、林网结构调整等方面多做工作。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营造混交林(比例不低于31)%),彻底解决树种单一、人工林纯化问题。四是要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危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五是对病虫害常发区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抚育间伐等,增加树木的生长量,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利用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7、科研和技术推广并举,逐步增加无公害防治的比例和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现代化工程论文 下一篇: 小学教育教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