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油气勘探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油气勘探论文

篇(1)

投资项目的价值出现减少情况时,采用实物期权法计算的项目价值包括了所含有的期权的价值,其计算结果将会大于NPV法算出的结果;如果没有出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的可能时,采用实物期权法算出的结果会与NPV法相同。由此可知,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现实投资与运营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其所含有的实物期权特性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对这类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应该引入可以处理因管理决策不同所带来灵活性价值的实物期权法。

1.2油气勘探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分析

在油气勘探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一般采用净现值法。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净现值法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认为投资者面对投资机会只能现在投资或放弃投资,忽视了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扩大投资还是缩减投资,是推迟投资还是放弃投资。其比较适合于风险较低、现金流量波动不大的项目。而实物期权法突破了净现值法局限性,充分考虑了投资项目中存在的期权特性,合理评估了项目的真实价值,更加适用于风险高、现金流量波动大的项目经济评价。从期权分析入手,一个项目的真实价值是由项目的净现值与灵活性价值两部分构成,而后续期权的价值则取决于新的地质不确定性以及石油价格不确定性的水平和性质。其中灵活性价值可由期权价值表示,公式为ENPV=NPV+OPV,其中ENPV为项目的真实价值,NPV为项目的净现值,OPV为项目的期权价值[3]95-96。当ENPV≥0时,此项目是可以接受的;当ENPV<0时,则项目目前不可以接受。与净现值法相比,实物期权法除了考虑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和投资费用现值两个变量外,还考虑了项目投资机会的持续时间、预期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无风险利率等变量,突破了传统经济评价法对油气勘探项目的“静态”评价,使得评价项目的价值更具准确性。由此可见,具有期权特性项目的投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不考虑实物期权的存在,可以通过传统的NPV法求得投资项目固有的内在价值;其二是由项目的期权特性产生的期权价值,可通过期权定价模型求得。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具有单一不确定性来源和单一决策时间的简单实物期权常用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该方法对评价连续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较为适用;另一种是二叉树模型,适用于评价离散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4]69-71。在评价项目价值时,与传统的净现值方法需要考虑诸多复杂因素相比,使用期权定价公式所用的信息相对较少,通常只需要了解油价的波动性,对于油价的期望值和风险调整理论则没有要求。一般来说,油气储量、勘探成功率和油气价格于实际中油气勘探项目本身的高风险及其现金流量的波动性,同时油气探勘大多数是分阶段投入,因此任何后续阶段的投资都是建立在之前的投资决策基础上的。随着勘探投入的增加,勘探程度的深入,投资者会逐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得油气勘探项目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也相应降低。在油气勘探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引入实物期权法,让投资者可以根据影响将来决策的现实情况,选择放弃或者继续投资,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确定项目的价值。

2期权定价法应用实例分析

2.1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具有单一不确定性来源和单一决策时间的简单实物期权,常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该方法对评价连续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较为适用。另一种是二叉树模型,适用于评价离散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决策。在企业实际投资项目中,面临的投资项目很多是比较复杂的,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何时是最佳决策时间也很难确定,这就需要引入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C=PC++(1-P)C-1+r其中:P=(1+r)V-V-V+-V-C代表含实物期权的投资项目价值;C+、C-分别代表市场好和不好时的实物期权价值;V是项目现金流现值。V+、V-分别代表市场好和不好时第一年末的现值,r是无风险利率。

2.2相关数据

下面通过案例来比较净现值法(NPV)与实物期权法评价结果。某石油公司拥有对某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采权(数据来源于该油田内部资料),公司目前打算进行勘探投资,初步预计投资金额为2.5亿美元。假定该公司拥有一年的选择权,即可以现在投资也可以选择一年后进行投资。一年后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有两种可能性:如果勘探效果理想,则项目寿命期内所产生的各期现金流贴现到第一年末的价值为4亿美元;反之,如果勘探效果不理想,则各期现金流贴现到第一年末的价值为1.5亿美元,并且投资方有权选择现在投资还是推迟一年后再进行投资。假设市场出现这两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0.6、0.4。该项目适用的风险调整贴现率为25%,无风险收益率为8%。

2.3相关计算

下面,我们使用传统的净现值法评价该项目。项目现金流现值:V=4×0.6+1.5×0.41+25%=2.4亿美元于是净现值为:,公司应当放弃该项目投资;而考虑到等待一年的延迟期权价值为0.426亿美元,显然净现值法低估了勘探项目的真实价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对于不确定性,传统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法存在截然不同的分析:净现值法中,不确定性越高,则意味着风险越大,折现率越高,项目价值的NPV越小;而实物期权法却认为不确定性越大,可能得到的收益越大。期权观点与传统观点之间投资收益所产生的差异,即期权的价值是一种充分考虑经营管理柔性、应用决策者主观能动性而创造的价值。因此,考虑到决策者投资决策灵活选择的可能性,通过采用实物期权法评估表明该项目是可行的,可以等待一年后再实施。

篇(2)

王先彬研究员(以下简称王):关于石油的非生物成因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么说,人类所发掘的油气多跟有机成因论有关。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原始的能源资源是木柴,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能源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有更大的能量供给,于是人类就开始使用煤,这是人类的第二个能源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需要液体燃料,人类又开始使用石油,从而进入了第三个能源时代。当然,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能源结构始终不是单一的。边远贫穷的农村、山区里边照样烧木柴。

按照现在的说法,以目前的石油勘探技术、理论、观念,在本世纪后期,常规石油就走到顶了,没了。但这个“没了”,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地方按照原来的勘探技术还没有去找,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又有可能会发掘新的石油资源。但不管怎样,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常规石油已经快走到尽头了。那么下面怎么办?石油完了以后,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既然常规有机成因说快走到头了,那么无机成因说的观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要我来看,人对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出路的。随着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必然会找到未来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但是这个转变,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贫油的。为什么贫油?因为国外大量的石油出在中、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中国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地层,时代老、有机质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难以形成巨型油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玉门开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指出,不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大庆油田的发现,更表明陆相地层不仅能形成油田,还能形成大油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提出和发展的“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指引了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前进方向。陆相石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支撑了中国石油工业五十多年的飞跃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问题。如果说,中国海相地层难以形成大油田,哪么能否形成大气田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资源前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勘探投入。迄今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埋藏较浅的陆相地层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世界范围内,诸多大油气田均产于中、新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但问题在于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格局,对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多种成因类型和来源,使得它与石油既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运、聚、保又与石油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的角度,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成气机制(而不是成油机制)和运移、聚集特征,或许会使我们对我国碳酸盐岩有新的认识。中国高演化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普光和塔河大气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观念、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天然气产量提高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啊!

我们再来谈谈非常规油气资源。应该说“常规”和“非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现行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可大规模生产的就是常规。非常规油气则是指,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或缺乏成熟的勘探技术和工艺途径,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但又显示了巨大资源前景的油气资源。比如,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等。当前,被世人称之为“页岩气革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页岩气开采的确使美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变。但是,能否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尚存在很大疑问。中国页岩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美国大相径庭。现行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精准度改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效率的提高,以及减少大量水资源消耗、相应的环境安全和开采成本等,均是需冷静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人们常谈到氢气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仅产生水)。就此而言,氢气可作为能源。但在自然界能否形成独立的能源资源,却又是另一回事。自然界氢气含量极低,不可能聚集成为资源。如果认为自然界存在巨量的水就是氢气资源,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水制氢必须消耗大量的其它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天然气等能源。因此,确切地说氢气不是能源资源,而仅仅是能量载体。现今,氢气用做能源必然以消耗其它能源为代价,人类进入氢能源时代尚为时过早。“氢燃料电池”出现固然可减小城市大气污染,但不能减少制氢所消耗的能源和可能污物排放问题。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

记:那您觉得氢动力汽车有可能成为一代产品吗?

王:氢动力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制氢。城市里面开出几辆氢动力汽车很时髦,看起来也挺好的。但这种情况下,你就得消耗别的地方的能源资源,消耗别的地方的环境质量,来得到你所谓的城市发展、清洁。

记:我觉得您有很强的怀疑精神,您的学问做得有点老子说的“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确定性非常大。

王:人类认知自然过程本来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由不确定趋向于较确定。

记: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上讲,您对石油无机成油论是持赞成态度呢还是否定态度?

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关注、思考“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相继开展了有关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至今已40多年了。

记:对非生物成因油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您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呢?

王:根据对“原始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拓展的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太阳系形成演化和地球原始(前生命)有机质的特征、丰度和演化;地球深部甲烷等烃类的热力学稳定性;地幔流体(气体)的化学组成和氧化-还原特征;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C-H-O流体体系的组成与演化;地幔脱气作用与地壳烷烃的赋存状态、运移和聚集特征等诸多科学问题。

记:您这项研究至少可以证明有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王:是的。世界众多地区的观察结果(包括我们的结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广泛存在于众多地质环境中,但能否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是广泛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我们同大庆油田的郭占谦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合作研究成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能够聚集形成商业天然气藏。可以说,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记:天然气的无机成因说我看学术界好像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王:非生物成因石油和天然气能否成为油气资源,这是世界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争论逾百年的科学难题。要达成“共识”,尚为时过早,也许会永远如此。不过虽争论不休,但也不断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此理论的关注已波及诸多学科领域。

记: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在勘探开发这个实践中,对非生物成因油气学说重视不够?

王:事实上对有机成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亦重视不够。如,我们前面所谈及的非常规天然气(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记:您在中科院兰州地质所工作,这个所原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早年主要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记:那你们跟油田联系应该非常紧密了?

王:是的。通过与油田合作,承担他们的科研和勘探任务,我们与诸多油田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我看过您的简历,您当过这个所的所长,在您当所长期间,在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改变科学研究方向、目的和风气能起多大作用?

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为涉及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强有力约束,也涉及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甚至科研人员升职、工资、就业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就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而言,探索性太强、争论太大,让学生介入的风险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基本不让他们参与其中。仅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或参与野外考察采样,做些实验分析等。

我的学生进来后,我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帮助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通常是给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选题写出综合评述报告和研究方案。要求他们不要罗列文献,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凝练出学位论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如何完成学位论文已心中有数,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已远胜于我。在完成学位论文中,他们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我也乐得轻松、省事。

记:那您的学生当中有人接受您的无机成因气的理论吗?

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件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5-10-03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multi-information database

Li Yang1, Feng Qianghan2, Chen Long2, Xu Xiaohong1, Shao Yanlin1

(1. College of Geosciences, Yangzt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2. The Third Gas Production Plant, PetroChina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ormation of multi-source and multi-sc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s integrated and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 coding platform, a multi-information database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ulti-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real-time dynamic update are realized. In order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the in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heterogeneous database structur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and using of multi-information of heavy oil reservoir. The multi-information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are integrated and managed in the dynamic database, which provides departments with a support platform for the analysis and sharing of heavy oi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terogeneous database;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net; dynamic integration

0 引言

油藏开发中,油气藏信息为重要研究对象 [1]。提高油气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各大石油企业的重要任务。油气藏开发管理正朝着油藏工程信息集成化、动态统计分析化等方向发展。当前国内石油企业在油藏开发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以下的难题[2-9]:①动态分析管理需查询各种资料;②多井区块开发分析所需资料急剧增加;③跟踪分析管理困难,影响动态调整效果;④油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⑤异构系统逐渐增多、集成难度大成本高[3]。石油勘探开发涉及多工作环节、多类软件系统,以油藏描述为例,常见的相关软件平台有Discovery、petrel、GeoMap、Gxplorer等,这类软件的基础数据,都是单独建制,软件之间难以共享数据。异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信息交换,使得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难度较增大。各种系统、产品间的互操作性较差,相互间都难以配合[10],使得油田内的不同应用系统难以实现数据的沟通。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开展以及数字油藏建设目标的实现,阻碍着油田信息化的建设。本文针对数字油藏建设中的难点,油藏多维、多尺度、多源数据的集成,基于数据库技术与.net编码平台,开展热采稠油油气藏信息集成与开发分析运用方法的研究。建立油气藏多信息数据库,实现油气藏多信息的集成与动态开发分析,搭建稠油热采开发动态分析与评价平台,提高热采稠油油藏管理与开发动态分析的工作效率。

1 研究思路

在此基A上集成稠油热采多信息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多个采油厂现行各数据库实时连接与访问的数据库服务软件,从其中导入数据到稠油所的热采稠油多源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中,实现多采油厂数据集成。运用Oracle数据库触发器技术.net编码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针对稠油所各部门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信息的研究领域的各种需求,根据Oracle编程开发技术,.net编码平台、Access数据库技术,以XML和OleDb技术为数据传输媒介,建立双重异构数据库,实现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信息的分类统计,高效查询与动态开发分析。设计思路及核心技术如图1所示。

2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设计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是在国家油数据库数据表标准之上,基于稠油油藏多信息集成与热采开发动态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中的数据需求,同时参考各采油厂的数据库特征,对稠油油藏多信息数据库的属性特征逻辑库进行了数据库的设计。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在服务器上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建立热采开发动态数据管理关系。针对稠油热采开发多信息开发数据库,创建了各类主外键及约束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还利用触发器实现用户定义的业务规则。同时,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完善数据库管理机制,运用数据库控制语言(DCL)管理用户关系表,包括用户ID、实例名以及访问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口令等关键信息。采用三级管理模式:DBA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进行修改),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信息、添加删除用户,设置用户的访问、读取权限),用户(只有对数据库的读取权限)。

3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动态集成

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方法采用了数据的迁移与转换的方法,通过网络对各个采油厂数据库的访问,将各个分离的稠油热采“信息孤岛”连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集成稠油热采数据库,并使之能够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数据的整体效益,达到稠油热采数据整体优化的目的。在.net平台基础上,面对稠油开发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开发自定义数据库服务软件,利用XML具有简单、开放、易于扩展、交互性好、语义性强等特点,建立主数据库与各个采油厂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消息捕获机制和部分视图机制,进行对各个采油厂数据库的稠油热采数据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动态w移与转换。该软件通过数据操作语言(DML)针对各采油厂的开发库特征,提供了对各采油厂开发库绑定和查询功能、数据的绑定列功能、数据信息统计功能。

4 双重异构数据库的建立

由于服务器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只能给稠油开发人员提供访问功能,因此为了实现开发人员根据部门的不同与研究方式的各异,动态集成的数据库并不能实现对区块、井组、劈分系数等研究信息的编辑。因此在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开发时,提供了Access用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利用存储区块,井组,单井,劈分系数基本信息作为元数据,根据技术人员对井的多种分类统计研究需求调用相应的元数据,向Oracle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发送相应的指令进行查询。用户数据库如图2所示。

对于稠油热采数据的集成与调用,采用了三层架构的模式,通过本地用户数据库、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DataSet数据缓存区、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三者之间交互的方式。利用OleDb技术中的OleDbConnection、OleDbDataAdapter、OleDbCommand等类对Access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实现对access用户数据库中的元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同时利用所检索的Access数据库中的元数据(如井号,区块等信息),查询Oracle数据库中相应的生产数据。由此建立了基于局域网内的双重异构关系数据库,以此来保证数据的流动性,实时性,安全性,查询分析方式的多样性。双重异构关系数据库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4.1 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与本地用户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通过结构中提供程序和表示数据的一种内存驻留表示形式的DataSet作为驻于内存的数据缓冲区,运用存储过程在前台应用程序中调用,访问用户数据库,提供用户所需井号的区块,劈分系数,所属井组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研究区块和部门的差异,运用OleDbDataAdapter、OleDbCommand实现部分井组,劈分系数,区块信息元数据的自定义查询。

4.2 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与开发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软件通过用户数据库获取井相关元数据信息,存放在DataSet数据缓冲区,向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进行区块、井组采油曲线、注采曲线、周期曲线等多信息开发查询统计,实现对稠油热采动态统计分析。同时,利用DataSet数据缓存区,通过软件对用户数据库获取的井号信息,与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中的井号信息进行匹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5 系统集成运行

稠油热采数据动态集成已经运用到稠油热采动态分析软件中,运行实例如图4所示。技术人员通过自定义井组,存储到本地用户数据库中,然后通过DataSet缓存在软件中的区块,井号信息进行选择,查询到井组中的所有号ID,劈分系数。由于查询特定时间内井组注采曲线需要用到油井日数据表中的产液、产油和注蒸汽井数据表中的注汽信息,因此在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开发时提前建立包含产油、产油、产液、日期、井号的多表视图信息。然后再通过对视图的查询并加入劈分系数计算得出改井组的注采曲线。

6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利用数据库技术与.NET平台实现数据库的动态集成。以DataSet数据缓存区为媒介,采用三层数据交互的架构模式,构建了双重异构数据库,使查询更为方便和灵活,满足了技术人员对稠油热采数据的分类统计需求。此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便了稠油研究所对各个采油厂数据的动态集成和油气开发。但是集成后的稠油热采开发数据库信息量非常庞大,在进行海量数据综合查询分析时效率有待提高,因此还需要对数据库的优化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吴东胜.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信息集成化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宏琳.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及其应用[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 牛其恒.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杨美芹.勘探开发图形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姜彬.油气藏综合信息集成与展示系统的研制和开发[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蔡丽萍.Web Service环境下油田应用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4)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石油文摘数据库》、《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江汉油田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本行业的理工A、理工B两专辑。开通了镜像站,月访问量约15000次,下载5000篇,该网信息量大,资料更新快,资料比较齐全,给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文献资料获取方式。

②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个镜像资源,该馆根据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引进了理学和工业技术分类中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地球科学。它的引进,填补了油田在学位论文信息方面的空白,给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几年的运行,科研工作者对它的普遍反映是文章专业性、可参考能力强,由于它是作为一个镜像资源,所以它的访问速度也相当地快。访问量累计已达236030次,累计下载53600篇。

③《中外石油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性、二次文献型数据库。

两库分别收录了中文期刊256种,外文期刊近200种(包括,英、俄、日、法、德等语种)。此外,还收录了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考察报告、技术讲座总结、专利、技术标准和科技图书等多种类型的中、外文文献。两库收录石油文献的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加工、油气储运、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以及石油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石油工业12个专业大类。

④《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Tulsa(美国塔尔萨)大学编辑出版,是一个查找石油勘探开发有关文献和专利最权威的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钻井、油气开采、油藏工程和开采方法、管道及储运、生态学和污染、替代燃料和能源、辅助工艺和其他矿产品等。

⑤《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该数据库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其收录成果范围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交通、矿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

1.2.4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可免费获取,根据油田科研生产需要,主要以专利文献数据库为主:

①《中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记录了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全部中国专利文献的全文,面向公众提供免费专利检索服务和全文提供服务。提供检索的内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相关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的摘要与全文。

②《美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供,可以检索并浏览美国专利全文。收录了1790年至今的美国专利,1790至1975年的专利只能通过专利号和现行美国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1976年至今的专利可以通过多个检索人口进行检索。

③《欧洲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由欧洲专利组织(EPO)及其成员国的专利局提供的,可以免费检索。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文摘、著录信息和说明书全文的国家有:欧洲专利组织(EPO)、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专利合作条约组织(EPO。可以查到文摘和著录信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仅可以查到专利文献著录信息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印度、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埃及、埃拉、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欧亚专利局(EurasianPatentOffice)等。检索结果记录中可以得到的项目内容:发明名称、专利号、公开日期、发明人、申请人、申请号、优先权号、国际专利分类号、欧洲专利分类号、等同专利号、权力要求项、专利说明书全文、专利附图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但各模块分别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向油田读者提供初级服务,尚未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知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2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笔者对油田图书馆部分科研读者所作的调查表明:科研读者目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途径以局域网下载资料为主。到馆借阅逐渐递减;现有的电子资源能满足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基本需要,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数宅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读者希望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简便检索方法,让读者自由使用电子资源。由此本文提出了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2.1门户网站系统

江汉油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入口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主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

2.2电子图书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目前尚没有图书数据库。为了满足油田广大员工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目前急需建设一个能够与已建资源相互补充的电子图书库。由于之前的期刊、论文等资源相对比较专业,所以此项目需建设一个集石化、采矿、工业技术图书及综合社科类图书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数据库。

江汉油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定位为江汉油田的内部员工,所有江汉油田的员工将可以通过江汉油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

为了能够使得电子图书数据库与传统纸书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作用,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需要与现有的纸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连接。通过纸质书系统与电子书系统的互联和互检,读者将能够从纸书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进行自由的切换访问并获取相应的借阅、查询等服务。

电子图书库应该具备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体功能,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电子图书的借阅、流通和使用情况,电子图书库的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相关统计功能,并能定期生产统计报告,以方便图书馆迅速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并调整相应服务策略或进行相关决策。

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两者管理方式,lP范围用户管理和非IP范围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电子图书,实现简单检索、模糊检索、全文检索、分类导航等多种检索方式,无论是从书号、书名、作者还是图书类别或图书内容等都可以实现查询。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江汉油田员工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好书和新书,电子图书库的图书资源需能够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资源能迅速上架。

2.3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实现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图集、文件等多种形态文献的数字化,其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上传、标引、等。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浏览等操作,是专题资源建设、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基本支撑工具。在江汉油田图书馆中,数字化加工资源仅仅是对购买电子资源的补充,主要是用于建立本馆特有油气勘探开发知识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因此,只要具备扫描、转换、元数据加工和等基本功能即可。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2.4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篇(5)

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及其对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十屋油田营城组为例

频谱分解技术在广利—青南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经验关联式预测烃气驱MMP方法评价

非均质气藏考虑压力计位置的产能方程校正方法研究

加蓬G4-188区块WZ构造复杂油气层测井解释及评价

杏四~六面积北区块一次加密井网层系互换可行性研究

应用重复试井资料研究注水压力保持界限

塞392区长6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分析

张家垛阜三段储层敏感性和油水相渗特征

吴起—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镇泾油田长8油层纤维网络加砂压裂试验研究

LHW-1压裂用加重剂性能评价

考虑多组分吸附的页岩气储量计算

延平1水平连通井组优化钻井设计

RMRS测距仪在延平1水平连通井组中的应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第1卷总目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征稿简则

地震波逆时偏移方法研究综述

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中的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方法综述

时间域剩余曲率偏移速度分析技术在iCluster软件中的实现

各向异性含气砂岩模型正演及AVO响应特征分析

高密度电法测量中接地电阻试验研究

基于高阶谱估计技术的潜山裂缝储层精细预测

多参数交会流体识别方法及应用

遥感图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以酒泉盆地洪积扇区为例

两种数据规则化地震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地震波频率衰减梯度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QAPM模型的元素俘获谱测井应用

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

利用远程应用技术构建地震资料解释虚拟桌面环境

技术动态

物探专利技术选登

行业新闻

高精度三维地震(Ⅲ):资料解释与配套技术

国外地震相划分技术研究新进展

地震勘探中的去噪技术新进展

优化的三维地震波旁轴近似吸收边界条件

基于小波变换的微地震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最优化相似加权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

中国东部某浅海区多次波压制研究

库车坳陷盐下构造畸变特征分析和校正

喀什-阿图什地区山地地震采集方法分析

基于最佳时窗刻画技术的河道相储集砂体识别——以港西油田为例

地震反演技术在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采穴断块区的应用

活性炭测氡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无线扩频技术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动态

物探专利技术选登

行业新闻

杭锦旗地区TLG工区天然气富集区预测与评价

地震沉积学——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

江苏油田分公司静校正处理技术现状评述

各向异性地层电磁脉冲测井响应的FDTD模拟

应用Morlet小波进行地震资料属性提取效果分析

篇(6)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46-02

1 区域地质背景

准东地区位于帐北断褶带以东,北起克拉美丽山,南到博格达山,东西长150 km,南北宽120 km,面积约为2.5×104 km2,地理上横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吉木萨尔市、奇台市以及木垒市(图1)。

构造上,准东地区隶属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带,自西向东基底深度趋势面呈逐渐抬高之势,现今该区存在众多凸起与凹陷等次一级构造单元,具有凹凸相间的“棋盘式”构造格局。在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准东自晚石炭世以来经历了博格达裂谷、克拉美丽洋盆的关闭、博格达山与克拉美丽山褶皱回返等事件,此后准东在两山控制下逐渐进入自身演化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准东的构造演化进行分析,认为准东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演化阶段:晚石炭世博格达裂谷及克拉美丽洋关闭阶段、早二叠世-晚三叠世一体化沉积阶段、三叠纪末“棋盘式”构造格局形成阶段,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再次沉降阶段、侏罗纪末“棋盘式”构造格局加强并定型阶段、白垩纪抬升剥蚀阶段及古近纪-第四纪统一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奇台庄山前带位于准东地区西南博格达山前阜康断裂逆冲推覆带的东翼。阜康断裂带规模巨大,呈向北凸出的弧形展布百余公里,并且在附近的北三台地区冲断带下盘已发现三台油田和甘河油田,奇台庄山前带与北三台地区同位于博格达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相似。

奇台庄山前带地层发育较全,结合邻区钻井以及野外露头情况,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二叠系(金沟组、将军庙组、平地泉组、梧桐沟组)、三叠系、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阜康断裂带上盘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向东北方向快速抬升,部分出露地表,局部被新近系地层覆盖;阜康断裂带下盘主要发育二叠系金沟组和将军庙组地层,平地泉组发育可能比较局限,二叠系地层与上覆古近系呈削截接触关系。

2 成藏条件分析

2.1 烃源条件

通过对前人研究获得的油气田资料以及野外露头样品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奇台庄山前带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包括二叠系和石炭系烃源岩,其中又以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主。从野外地化分析指标来看,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碳为1.71%~6.08%,氯仿沥青“A”为0.0367%~0.3091%,S1+S2为 0.205~39 mg/g,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个别为I-II1型,Ro为0.7%~1.67%。总体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类型好,成熟的优质烃源岩。

2.2 储盖组合

奇台庄山前带储层相当发育,印支—燕山期,由于北天山山系逐步隆升,博格达山成为主要物源区。山前带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为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三台油田和露头显示二叠系平地泉组云质砂岩和白云岩较发育,云质岩为准东地区二叠系平地泉组致密油的主要储层,同时,在东泉东剖面梧桐沟组见中粗粒砂岩。

因此,奇台庄山前带二叠系主要发育两套储盖组合:(1)平地泉组云质岩、砂岩及其上覆平地泉组泥岩的储盖组合。(2)梧桐沟组砂岩、细砂岩与上覆泥岩储盖组合。

2.3 油气成藏模式

本区二叠系主要发育平地泉组烃源岩,该烃源岩三叠系早期进入生烃门限,三叠系为低熟油主生排烃期,侏罗纪为成熟-高熟油生排烃期。由于受到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的影响,博格达山向北逆冲推覆,区内大断裂主要出现在燕山中晚期,成为沟通了烃源岩与储层的通道;喜马拉雅期,断裂进一步活化沟通作用加强。与之对应的主要发育两种成藏组合(图2)。

(1)二叠系平地泉组生-二叠系梧桐沟组储的成藏组合。该类成藏组合主要以二叠系梧桐沟组砂岩、粉砂岩为主要储集层,下覆的平地泉组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短距离、近源的运移方式为主,在梧桐沟组的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2)二叠系平地泉组生-二叠系平地泉组储的成藏组合。该类成藏组合主要以二叠系平地泉组内部的白云岩、砂岩等为储集层,主要为自生自储的岩性圈闭为主要的圈闭类型。

3 勘探潜力

该区构造背景有利,烃源岩及储层发育,油气藏类型多样,既有构造、岩性油气藏,也可以寻找非常规致密油。奇台庄山前带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以平地泉组为源,阜康断裂带上盘以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调整油气藏为主,下盘有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油气保存有利,以寻找原生油气藏为主。由于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烃源岩条件,有利的沉积构造背景导致该区圈闭可能较发育,周边油气勘探已见规模产能,可作为今后的重点区带进行勘探。

4 结论

(1)奇台庄山前带二叠系主要发育平地泉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2)该区主要发育平地泉组生-梧桐沟组储、平地泉组生-平地泉组储两种成藏组合。(3)奇台庄山前带具有较好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气资源较为丰富,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下一步勘探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曾军,陈世加,康素芳,等.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成藏地球化学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27(2):6-9.

[2] 时丕同.吉木萨尔凹陷油藏地球化学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3] 彭希龄.论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1989,10(4):1-14.

篇(7)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 企业 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 文献 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 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 电子 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 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 计算 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 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 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 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 文献 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 电子 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

2.4 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 发展 ,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篇(8)

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储集层的渗滤特性,特别在低渗透储层中,裂缝是流体渗流和油气运移主要通道,它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1],甚至有人提出了“无缝不成藏”的认识 。

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下简称须三段)是川西坳陷深层天然气的有利勘探区。该区储层以中细粒碎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为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存在可以很好地改善储层的渗滤特性,尤其在该区低渗透储层中,裂缝是流体渗流和油气运移主要通道,它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但目前该区裂缝研究程度较低,裂缝的发育特征认识不清,因此,对该区低渗透性储层裂缝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岩芯裂缝的系统观测,对该区须三段储层的构造裂缝类型及发育程度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该区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大邑构造地理位置处于成都市大邑县城西北,距成都市约70km。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川西坳陷西南部,属于龙门山南段冲断推覆带前缘的隐伏构造带,东临什邡―邛崃中央向斜带(成都凹陷),西为雾中山―三河场半断褶带,北与鸭子河―平落坝隐伏断褶带相接,南与邛西构造相接(图1)。工区处于四川盆地彭州―大邑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内。

2 储层构造裂缝类型

构造裂缝是那些按照其方向、分布和形态可以归因于局部构造事件或与局部构造事件伴生的裂缝[7]。在该区,构造裂缝常成组出现,切穿深度较大,方向性明显,分布比较规则,对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影响最大。通过对大邑9口垂直井(大邑1井、大邑2井、大邑3井、大邑4井、大邑5井、大邑6井、大邑7井、大邑101井及大邑102井)(图2)须三段储层的岩芯裂缝观测,按倾角大小可将该区须三段储层的构造裂缝分为垂直缝(≥75°)、高角度缝(45°-75°)和低角度缝(≤45°)三种类型。

2.1 垂直缝

该区垂直缝共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剪裂缝,这种裂缝缝面一般比较平直、光滑,无充填物(图3A);另一种是与最大挤压应力方向平行的张裂缝,其缝面粗糙不平,延伸较短,常被矿物充填(图3B)。

2.2 高角度缝

岩层变形后在局部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该类型的裂缝。其缝面平直,常见擦痕和阶步(图3C);当局部应力为拉张环境时,形成高角度张裂缝,缝面凹凸不平,常有矿物充填(图3D)。

注:A.垂直剪裂缝(大邑3井);B.垂直张裂缝(大邑4井);C.高角度缝剪裂缝(大邑2井);D.高角度缝张裂缝(大邑1井);E.缝面上的摩擦镜面和擦痕线理(大邑2井);F.剖面“X”型剪切缝(大邑1井)

2.3 低角度缝

岩芯观察发现,顺层滑脱裂缝是该区发育最多的一类低角度缝。当地层的岩性不均一,岩石能干性差别较大时,地层沿软弱层顺层滑脱(该区主要是砂岩层沿炭质粉砂岩、炭质页岩或煤层滑脱),形成顺层滑脱裂缝,在该区表现为低角度缝。这种裂缝缝面上常有明显的摩擦镜面和擦痕线理(图3E)。当岩性较均一,通常在岩层变形后的挤压环境,或者岩石褶皱变形中性面以下部分处于弯曲后派生的挤压应力环境时形成另一类低角度缝(剖面“X”型剪切缝)(图3F)。

3 各类构造裂缝发育程度

通过对大邑9口井须三段储层岩芯观测,统计出了各井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表1)。经统计,大邑构造须三段岩芯构造裂缝中,低角度缝分布最广(86.5%),垂直缝次之(10.1%),高角度缝发育最少(3.4%)。

4 结论

通过岩芯观察,大邑构造须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构造裂缝按其倾角大小分可为垂直缝(倾角≥75°)、高角度缝(45°倾角75°)和低角度缝(倾角≤45°)三种类型。其中,低角度缝是该区分布最广的一类构造裂缝,约占86.5%;垂直缝次之,约占10.1%;高角度缝发育最少,约占3.4%。

参考文献

[1] 于红枫,王英民,周文.川西坳陷松华镇白马庙地区须二段储层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17―21

[2] 吴世祥,汪泽成,张林,等.川西坳陷T3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区带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1):75―79

[3] 唐立章,张贵生,张晓鹏,等.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24(9):5―7

[4] 赵爽.川西坳陷大邑构造须家河组二段含气富集带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9)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064X

国内刊号:61-1435/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67-01

1.引言

目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产能预测主要有三种方法:①理论方法。基于流体的渗流遵循达西定律代入渗流方程求得原油产量。②经验性方法。从分析影响产能的因素入手,利用测井资料求得影响因素,通过各因素与产能的关系提取反映产能的特征量,再根据试油结果得到评价的标准③采用不同算法。主要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产能预测。

2.储层分类方法研究

对于该地区储层分类评价问题,提出通过宏观物性参数得到的地层流动带指数FZI区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然后结合毛细管压力曲线所反映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提取对储层产液能力敏感的特征参数,利用此参数和FZI值,结合试油试采测试资料综合对工区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储层在孔隙结构的不同,在物性上宏观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利用宏观物性参数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即流动带指标(FZI)法[1-3],对储层进行分类。

FZI是根据修正的Kozeny-Carman关系方程:

(2-1)

式中:K―渗透率,mD;―孔隙度,小数;Fs―形状系数;τ―孔隙介质的迂曲度,小数;Sgv―单位颗粒体积比表面积,μm-1。

流动带指标:

(2-2)

FZI是一种反映孔隙结构优劣的参数,FZI值越大,说明储层孔喉匹配关系越好。通过公式(2-2)计算储层的流动层带指标FZI值。将研究区储层分为四类,如图2-1所示,图中的储层类型分类标准为:Ⅰ类:FZI>4;Ⅱ类:4>FZI>2;

Ⅲ类:0.5

产能高低一般与孔隙性、渗透性、含气性有关,在研究储层等级的基础上,利用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储层物性对油层等级分级。

3.分类后利用神经网络

由于每个储层的产量有较大的差异,直接利用神经网络预测①非线性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模拟出地下的复杂情况和测井数据的非线性;②网络训练样本挑选存在难度;③存在局部最小值[4-5]。

因此,依据储层类型分类标准为:Ⅰ类:FZI>4;Ⅱ类:4>FZI>2;Ⅲ类:0.5

4.结论与认识

(1)本文给出了利用传统油气产能预测方法先进行储层分类及产量定性预测。该方法简便适用,既可以检验油气勘探成果,又能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2)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储层产能分类,然后再分类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定量的预测,该方法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从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施玉娇; 高振东; 王起琮; 王 刚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期刊论文]- 岩 性 油 气 藏2009(12);

[2]李彦山、张占松等,应用压汞资料对长庆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分类研究[期刊论文],岩性油气藏,2009,21(2).

上一篇: 大学生法律知识论文 下一篇: 农村教育现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