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05:53: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9-1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其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完成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促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需要,如何完善设备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不断强化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变化。企业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并向着大型化、精密化、集成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1.1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就我国现阶段国企来说,其设备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的保养与修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许多企业所采用的指导思想落后,致使维修方式单调,维修后的效果不理想,先进的、科学的维修方式得不到良好的采纳。
1.2 设备落伍,技术含量水平低 部分企业往往本着少投入成本的目的,不舍得引进新设备,便租赁其他工厂淘汰的设备或继续使用落后的、技术状况差的,乃至即将报废的旧设备。这样既阻碍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又使一些高效率、技术先进的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引进;并且增大了工人维修设备的数量,导致生产力下滑;使其频繁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今众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混乱局面。如生产管理者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如何维修设备;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全面发展。企业奖惩机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其员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使员工对工作出现怠慢、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以罚代管,使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如同虚设。
1.4 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企业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高级机械师、工程师。另外企业对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员工的技术水平应适应新时期设备更新换代快这一特点。国企中还普遍存在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导致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员工的薪酬过低,一些私人企业便趁虚而入,以高薪酬、高待遇挖走大量高技术人才,使企业管理工作陷入窘境,从而限制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不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现代科技脱轨;不注重先进技术的普及,缺少前沿科技的推广。
2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改进对策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进一步强化,这就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要逐步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控制,从部分管理转变为全局统筹,由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向注重价值形态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从微观上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还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到企业全局和资源配置。并且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理念,纠正过去各个部门“自扫门前雪”的错误做法。依据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
2.2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每天的检查,我们可以直接的全面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磨损情况,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企业需要强化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和巡回检查工作、定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这样才能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事故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外企业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早淘汰陈旧设备,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折旧率,建立科学的设备报废更新机制,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3 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 根据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调整改革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专职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其规章制度对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考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对先进生产模范、技术创新者以及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4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队伍 科技的变迁需要现代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企业中的设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筛选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其应具备一定的学历,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调研、自学,使之成为专业管理人员,使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搞好操作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定期的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维修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我们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庆山.机械设备安装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存
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行业市场劳动力价位,尤其是在以薪酬为核心的激励体系方面问题突出。由于激励不足,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流失问题又相当严重,科研部门流失的情况尤为突出。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近年来有不少科研开发和项目实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工资薪酬待遇偏低,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报酬不相符合,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二是个别单位对人才的使用不当,人才作用难以发挥,个人成长发展的空间受限;三是外部公司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更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3构建有效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功能和针对性。企业只有找到适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激励策略,才能够形成有效激励。
3.1个人成长激励
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愿,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力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动态调整,尽量使他们目前的工作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给予员工获得成长的机会。
3.2工作环境激励
积极营造一种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环境。努力形成一种强烈的舆论导向,激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我潜能挖掘,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在人员的使用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淘沙取金,存优去劣,应该加大竞争力度,把素质好、能力强的人才优先安排到重要岗位,为信息化工作和企业的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
1积极创新,努力发展煤矿机电技术
我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在提倡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强大,在于这个企业的效率有多高,成本有多低,市场有多大,只有这三方面都强大了,这个企业才能持续变强变大。因此,我们在自身发展的情况下,要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煤矿机电技术,如美国的煤矿机器人技术比较先进,澳大利亚的机电设备检测系统很强大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引进,以加快我们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研发自己的煤矿机电技术,积极创新增强本身的技术,如我国的光纤技术发展很快,这样更加适合我们的井下作业。加强对机电技术的研发投入,早日拥有自己的先进技术,领先世界一步,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强上一分。同时我们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努力在工作当中做到积极进取,增强效率,小的创新也能改变企业面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积极进取,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
2.1我国煤矿事业在机电技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1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维护不到位
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煤矿事业的当中,煤矿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往往将煤炭的生产任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忽略了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工作,以致机电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并且机电设备一直处于“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当中,设备负荷过重,且设备得不到妥善的维护,导致各类矿难的发生。并且由于设备的老化,从而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同时因为企业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对机电机器即使有所维修也只是简单地进行检查,从而忽略了机电技术在应用当中存在的诸多隐患,最终导致企业事故的发生,并影响企业的规范发展。
2.1.2员工素质不合格,技术人员供不应求
由于国际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企业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煤矿的开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对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员工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技术人员更是企业引进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企业的扩展规模与煤矿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成比例,员工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因而导致员工人数虽然达到了要求,但是员工业务素质的普遍下降却是中国煤矿事业的现状,很多员工都是无证上岗,由于对技术的不熟悉甚至是不懂,从而导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这也是机电机器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运用的原因,因此也没有所谓的创新,老机器不会用,新机器更无从谈起,最终导致企业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2规范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
2.2.1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煤矿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首先得完善自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一半。建立责任到人制度,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可以很快找到负责人,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做到最好。同时分工明确,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员工的利用率,减少冗余人员,容易激励员工精益求精,有利于机电技术的改进,做到创新,提高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精简机电技术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严格录用企业员工,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的安全防范意识,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事故的发生,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做好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检验工作。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应把企业的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来做。
2.2.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设备,完善机电机器维护
世界在发展,我们的煤矿机电技术也得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我国煤矿机电机器,加强我国煤矿企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加大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和对机器的改造,积极引进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引进大功率的机器,例如大型挖掘机等,采用先进的监控装置,增强我们的安全防范设备。在机电机器的维护方面,设立专门的机电维护体制,严格要求机电维护员工,使员工严格按照要求去完成对机器的检修与维护,按照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从而达到煤矿企业骨骼上的完善,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2.3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比如,在我们石油化工业中,对气阀失效及寿命的创新研究就十分重要。气阀是活塞压缩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压缩机运转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往复压缩机结构复杂,故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要详尽其各类故障诊断尚需大量的工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往复压缩机最常见的故障零部件有气阀、活塞环、填料憨以及一些联接件的摩擦副等,其中气阀故障的诊断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十分自然的。因此,从影响阀片运动的主要因素入手,调整影响阀片的运动的受气阀本身结构参数、气体状态参数以及与气体运动有关的压缩机参数等参数因素至最佳值,就可以减少气阀失效的时间,并可以延长阀门的寿命,从而通过这项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效益。
二、我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单位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加快了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我单位根据自身的规模与特点,建立健全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在自主研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企业技术中心硬件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一批科研成果得到了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开发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加快生产技术开发与研究,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水平,开发了一批替代进口的产品等。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水平与形式向高层次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先进技术应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重点产学研合作开发和技术转移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技术创新工作促进了我单位技术进步,加快了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技术优化,提高了资源的有效使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就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司的热力部门,我们主要是向生产车间供送高、中、低压蒸汽和脱盐水以及精制水。我们车间虽是作为一个辅助车间,但我们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意识不强。市场机制把企业推向了技术创新的前台,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这种强烈的反差,企业很难马上适应,特别是观念和意识难以跟上。二是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必须能够灵敏、准确地预见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深入和细致,致使企业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有利机会。三是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对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四是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创新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企业缺乏对企业技术人员必要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人员缺乏创新愿望和热情。五是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创新水平较低。企业多数把引进关键设备作为技术引进的首要方式,软技术的引进比重很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差。
四、对目前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积极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等多种渠道,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二是要用新技术攻克技术难题。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赢得效益,就必须不畏艰难,扭住攻克技术难题不松手。一项技术的革新、一项工艺的创新,既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优化产品技术、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入手,深钻细研,反复实践,不怕失败,不畏挫折,用不改的初衷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三是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围绕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完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实践展开,必须使自己的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去,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这样,我们革新、创造才能做到源于生产、服务生产,我们的技术也才能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支撑点。作为我们热力部门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抓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契机,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付出我们的努力。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较强,而企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较弱,两者联合起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使技术创新周期缩短,技术创新宏观效益提高,技术成果迅速向生产转化,减少企业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取得良好的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煤炭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很多设备都过老过旧,但煤炭企业仍沿用以往老旧设备,并不对其进行更新和修理,就使得这些陈旧设备仍在继续运行。这些陈旧设备往往都得不到全面妥善管理与维修,与煤炭设备安全保护的相关规定相差甚远,例如:大多数的井筒生锈严重,而企业为了维持其继续生产,并不会对其进行停产检修;在部分煤矿企业中绞车超载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安全阀和压力阀已不能发挥其效用,但还是没有对其进行更换;为了应付检查,对部分设备所做的记录大多数都不详细。以上便是为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的典型案例。实际上,这不仅不能为企业节约开支,还会增加企业负担,一旦企业出现煤矿安全事故,往往找不到相应设备记录。还有部分煤炭生产企业以铁丝或劣质保险丝来代替一些保险丝,这极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现代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
企业现实需要现代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现代煤炭企业的需要。专业人才往往只知道书本上的内容,而不知道现实煤矿企业的需要。这就使得许多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专业人才,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无法得到养护。因为现代机电运输系统是一个技术密集性行业,所以专业人员要坚持学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在工作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积累,高效地应对和处理问题,而且在工作中,要保持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注重对问题的研究,探索最新最有效的解决对策。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且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所以与其它行业相比,其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有限,人才流失量非常严重。虽然近几年来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与素质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技术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将所用技能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断层,从而直接导致了某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在短时间内不能应用,即使得到应用仍无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无法判断设备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案,便需要进行返厂处理,这就大大延长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随着机器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越来越复杂化,煤炭企业更应注重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
3在岗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大多数机电管理人员仅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了,此类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且普遍都是农民出身,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的训练和学习,对于机电管理的能力不够。而企业只注重生产,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所以并不会对这些机电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其薪资待遇方面也不重视。这就从总体上导致煤矿行业小事故频繁发生,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更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进行合理的煤矿机电管理
1煤矿机电管理中需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理念,这需要各个阶层的领导必须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在严格开展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经济利益及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煤矿机电管理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使得生产效率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煤矿机电管理过程中,需将安全作为生产的基础,不断强化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各层领导与各个生产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把安全生产当成企业的一项重大任务去认真执行,这需要将安全生产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而且需要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积极引进
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实际生产中也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例如:绞车的变频调速装置、变电所的监控监测装置、轨道运输的监测监控装置及胶带运输监测监控装置等。目前采用的先进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相对于过去的设备,人员投入上大量减少,因此有效提高了采煤效率。采用新技术和新管理手段,对于作业面及作业点的控制更加合理,这样也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几率,使得井下生产更加高效、安全及高产。
3引进具有高水平煤矿机电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引进具有高水平煤矿机电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煤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煤矿机电专业的人才引进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a)通过高素质人才可以进行新工艺及新技术的推广;b)可以给基层员工提供技术指导,这样也能增加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在煤矿工作中,煤矿工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煤矿生产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因此,煤矿企业需要重视对煤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而企业对工人进行培训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a)需要培训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并使其学会如何处理安全事故;b)不断提高煤矿工人的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技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c)保证以规范行为进行安全生产,需做到不断加强煤矿工人的责任理念。建立一个机电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定期对煤矿机电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煤矿机电专业从业人员的薪金待遇也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给予相应调整。日常工作中,要完善赏罚机制,对勇于创新的专业人员要给与一定的奖励,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薪酬,提高其积极性,设立一定的基金来推广新的工艺和技术,定期组织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
1.人力资本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理论分析
1.1相关概念
舒尔茨在1960年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体现人的知识、健康和能力。imf给出的fdi的定义是:投资人在外国投资企业来获得可持续的利益的情况下对被直接投资的国外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实际管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就是指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被投资的东道国企业及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各方面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1.2 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途径和人力资本的作用
fdi技术外溢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溢出方式:
第一,示范和模仿效应:
跨国公司技术优越,不仅将新设备等物质优势引入,还带来操作方法和管理理念等非物质技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子公司拥有先进技术带来的比较优势,东道国当地企业为了超越子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学习途径来提高本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
第二,人力资本效应:
总部向fdi子公司的技术转移过程要当地员工和总部专家一起工作,并进行培训,他们学得先进技术之后,在人员交叉流动的过程中,把掌握的技术、管理理念传播出去,这是知识和技术扩散的主要源泉。
第三,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fdi子公司与东道国当地厂商会对现有的市场资源进行重新分割,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刺激当地厂商对已有技术升级换代,缩小与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那么,为了维护已有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又会被迫开发更新更高级的技术,从而又会导致新一轮溢出现象的发生。
人力资本在fdi中的作用
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人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体现在:
首先,技术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人存在,由人来进行创造、掌握和应用。然后,技术外溢的基础和最有效的途径是人力资本。所有技术都是由人来讲授学习。再次,技术外溢的效果也受人力资本影响。
第一,人力资本影响fdi的投资决策
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一般要符合东道国当地的水平,如果当地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fdi带来的技术往往要先进一些,相对简单的技术则会随fdi流入那些人力资本素质较低的地区。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将会吸引很多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外溢的过程能大步促进当地技术升级换代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二,人力资本是fdi技术外溢的途径
跨国企业为雇用的当地员工提供各种各样培训机会,把其拥有的先进知识传播给他们,其实就已经在无形中提高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的技术水平;跨国企业雇用东道国的当地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增加从业人员,接触先进技术的人员越多,传播扩散的速度和广度就越大。
第三,人力资本影响东道国企业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
人力资本的教育程度决定其学习知识的能力,东道国企业的人力资本学习、吸收舶来技术的本领越强,技术换代的速度越快,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越明显。当地整体技术水平越提升,从而让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更加吸引人,推动下一轮fdi的流入进程。因此fdi 技术外溢的最关键一步,就是东道国对于已经进入该国的先进技术能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吸收,去彻底留住这些先进技术。
2.fdi技术外溢过程中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引进的fdi多以港澳台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过程技术产量较低,技术外溢的效果微弱。90年代之后,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带来的投资项目多为我国需要升级发展的行业,如高新电子行业、通信设备业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随着在华外资企业数目的增多,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为了赢得有限的市场份额,保持住产品的竞争优势,fdi也改变以往向我国转移本国落后技术的做法,纷纷将本国的同步先进技术带入中国,甚至在我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随着该公司在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发展,其所拥有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研技术也会慢慢在东道主国传播开来,大大加快我国fdi技术外溢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技术外溢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第一,开放的国内经济环境使国内本土企业能多多接触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激发了国内技术科研人员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学习兴趣,科研人员自发对先进技术进行模仿。跨国公司制造技术领先的产品更多被本土消费者青睐,面对强大竞争压力,国内企业的技术人员也会加快技术升级。
第二,跨国公司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促进了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其向我国企业购买原材料或配套材料时,会对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各方面有严格要求,当国内企业达不到要求时,跨国企业可能提出相应的技术援助来保证产品链上游企业的技术水平达到相应水平。
第三,技术人才的良性流动和交流,是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人才流动的过程自然伴随着技术的转移过程。有些跨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东道国同行,国内企业简单自行模仿难以成功,这些跨国公司对国内同行的态度相对开明,进行技术示范,接受国内同行的技术人员参观学习,甚至为其技术人员组织培训等。
第四,目前,有相当多的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研发的关系,既有企业所需的研发课题,更有所在领域的最新科技探索和人才培养。通过这些合作科研项目,跨国公司可以借此扩大他们在中国高素质人才中的影响力,相反,中国本土科技人才也能通过这个渠道尽快熟悉和掌握科技前沿技术,并将掌握技术散播到中国本土企业中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3.建议措施
针对我国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产生作用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以解决。
第一,扩大对教育的投资,实现多种教育投资主体并行
扩大对教育的投资,关键是要增加教育投资资金。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条件下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主要部分的现状下,对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形式,应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支持社会资金办学,逐步实现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机制。
第二,内外联合投资机制
一、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般煤矿科技创新管理所采用的指导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条件下,探索并发现新一套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思路,同时尽最大的限度使用,改进配置企业中物资资源的不足,发掘新人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的新战略,以此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些指导思想下,还要坚持科技兴矿为宗旨,以市场上对煤矿的需求为引导者,激励人才为主要核心,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开发和管理、研发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创建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一个煤矿企业是以科技兴矿为主要方针,同时引进发达的的科学技术,培育创新管理新文化,从而创建新型矿井。也正因为如此才大大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矿井之间的竞争力。要想使科技能更好的为煤矿企业服务,首先要保证人才的利用和资金的投入,还要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以便培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另外引进先技术设备能有效的保证生产安全,能使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使煤矿的生产能力提高,为矿井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二、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1依靠自己的科技知识研究发现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解决在矿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和高新技术一同发展,引进了先进的理论技术,使科技创新管理水平能够得以发展。此外,煤矿企业还结合了自身研发的科技成果,因此,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将科技创新转化成为了生产力,使得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2.2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根据科学统计,煤矿的技术人员占全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少之又少,仅仅不到10%,远远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值,所以导致科技人员缺乏,出现“机关学校普遍增多,生产线人缺少”的现象。此外,由于许多科技人员技术不达标,缺少好技术和素质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在劳动上的分布不合理,结构失衡,学的用不上,用的不能掌握得现象。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有很多煤矿企业中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还只是局限于人事管理,而人事管理只是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并不能带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人才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方面。因此,煤矿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也迫在眉睫。2.3对科技资料和档案的管理。一般在科技创新资料和档案里所指的都是煤矿企业科学技术的资源,它是科技成果的载体,在企业生产和建设活动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生产和建设的前提。而当前煤矿企业对科技资料和档案的重视不够,导致了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从而影响工作进程。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矿企业的科技资料和档案周期长,在时间上不固定,涉及的范围也比其他企业广,但是收集时的难度却比较大。煤矿企业的科技资料和档案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工艺流程和技术状况有了解,此外为了避免产生遗漏和错误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的。由于煤矿企业在生产中有特殊性,生产中的科技资料和档案也是处在一个变化的动态中,导致在管理资料和档案的时候工作量大且繁琐,如果不能及时归档,会导致资料档案不完全不准确。煤矿信息化在近几年虽然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科技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却跟不上进度,也阻碍了资料档案高效的利用。
三、煤矿科技创新的走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技术、全球化、人才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强,在此情况下,要想保持煤矿自身的优势,必须发展科技,增强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1.煤矿的科技创新管理要体现规范化、现代化和高效化。说的是要发展机制创新来加强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工作制度,优化资源,以便提高自助研发的创新能力。2.依靠自己的科技知识研究发现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加快生产力转化速度。3.对多种经营实行结构的调整,使得能够促进多种经营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煤矿企业经营的部署,要积极开展与煤矿有关的新技术和相关材料,还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同时,开发新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4.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规范对项目的管理,完善竞争中的激励机制,提高煤矿企业的竞争力和开发创新力。要做好这些,首先要有足够的开发基金,同时规划好资金的分配和资金管理,以便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在开发资金的同时还要改进质量,不断增加新品种,加强对项目管理一确保质量和水平。三要对科技成果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估,以此形成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强化用人机制,使工作人员使用新机制,保证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对科技人员按劳分配,在住房、工作调动方面给予优惠,形成尊重爱护人才的好气氛。
四、对科技管理发展动向的探析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88-02
矿山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恶劣工作环境中,工况差距很大,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设备的效率降低甚至损坏。因为采矿设备巨大,设备的故障和损坏不仅造成生产效率降低,还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所以分析矿山设备常见故障的本质因素,并指定相应的维修措施,一定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隐患,避免故障的产生,不仅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1 矿山机械故障因素
矿山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突发条件很多,受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造成矿山机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矿山机械故障的因素:
第一、 管理机制的原因。计划预期检修模式是目前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主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既不符合经济性要求,也不能保障机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改进管理模式成了矿山机械设备维修重要问题之一。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来解决故障产生的原因;
第二、 管理手段、相关设施与先进技术相脱节。目前,很多企业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比较落后,管理技术与相关的设施都严重的脱节,矿山机械所采用的先进技术、检测技术都未能发挥出优势所在。正所谓物要尽其所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和本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好的设备没用好,就导致了工作过程中构造复杂、精密、需要智能控制的机械设备不能及时发现隐患,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 技术维修人员因素。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决定了技术维修人员的综合水平能力的叁差不齐。目前很多企业又实行分流与转岗等管理手段,就容易造成技术维修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有些技术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轻视对设备的检测及保养,只注重维修工作,无法知道发生故障的原因,从而无法找到隐患故障,防患于未然。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也导致了合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非常少。这种由于检修人员自身方面的原因,对机械设备缺少全面的了解,导致的故障问题也是矿山机械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 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如皮带轮和轴承装卸过程中,一般都用锤子硬敲上去,使相关零部件由于压力过大产生变形,为机械故障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在安装时需要考虑安装方向,操作不当导致的安装方向错误将会对零件产生不必要的损坏,造成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机械设备中的螺栓至关重要,正确的操作方法会达到安装要求,但是通常螺栓安装过程中,很少有人注重操作顺序、力矩大小等细节问题。由于螺栓的材料不同,加之制造工艺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大小、批次的螺栓安装工艺不同,安装起来比较困难,通常会使用扳手等操作工具进行安装,这很容易造成拧紧力矩过大。这都会导致螺栓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械出现故障的因素增多,维修量增大,影响正常的作业。
2如何处理矿山机械故障问题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合目前采矿机械设备故障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矿山故障问题:
第一,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故障维修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械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素质和技术是关键,企业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提高员工的热情,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定期举办员工培训计划,加大对员工的专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员工的主人责任感意识;加强矿山机械设备保养、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促进员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判断和处理机械故障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使每个维修工作人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机械设备维修工作;
第二,将机械维修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维修方案应综合考虑施工计划与发展要求、矿山机械工程建设以及机械设备的应用情况。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员工掌握设备的具体维修周期等相关信息。维修方案的可执行性要强,企业要加强执行力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根据维修计划切实落实维修方案。同时,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从而充分利用资源来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生产效率;
第三,改进和创新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维修模式和方法。针对矿山作业设备常见故障,通常采用专业维修与综合作业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两种机械维修方式为互换修理与单机修理方式。比较两者,单机修理方式相对耗时长,这里不建议用这种修理方式,其效果没有互换修理效果好。互换修理在矿山设备的作业维修中应用十分广泛,其操作简便,是将相应零件整个拆下进行维修。将需要替换或者修复的零部件加以整修,这种操作方式便于机械整体的系统检查,还可以节约费用,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在保证修理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 结论
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矿山机械的维修保养,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与未然。大部分故障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因素,如果能早点发现,及时排除,就会降低甚至避免故障的发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包养的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障是由一个量变产生质变引起的,在对矿山机械的基本故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故障的易发生点和规律,及时排查,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这样就能减少或者避免故障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
参考文献
[1]邹忠文.浅谈矿山机械设备液压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
[2]杨现利.我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9(5).
Abstract: due to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related management of the coal mine specialization is very strong, and because the new equipment and new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dated, content have been rich, perfect the good coal electr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of hot spot.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coal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scientifically implementing coal electr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xpect to bring some relevant enterprise benefit.
Keywords: coal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矿机电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全球每年对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煤矿的机电技术对于煤矿的生产效率与采煤的安全性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获得了大大提高,但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1国内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
1.1煤矿机电技术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设备快速更新
以前的煤矿生产,大部分的煤矿企业都是在人工绘图后才开始施工,这个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绘图质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煤矿的生产也会随之产生间接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也逐渐被应用在了煤矿生产上,现在已经很少需要人工绘制工程制图了,普遍使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来进行工程制图,所以绘制的质量与稳定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还节省了大量时间。因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信息化,让煤矿管理水平越来越适应煤矿的生产需要。在现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的技术迅猛发展,将先进的技术有效运用在煤矿生产上,对提升企业在同行业内的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和煤矿生产有关的设备更新的速度很快,很多传统的技术与旧设备也逐渐被淘汰。先进技术与设备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煤矿生产的质量与效率,更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2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太过杂乱
尽管煤矿机电的设备与技术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应的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方式依旧没有得到提高,杂乱无序,所以目前很多企业的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与现实需要是脱节的。由于管理的杂乱无序,导致新技术与设备的作用并不能充分得到运用,甚至还会因为管理方式达不到新技术与设备的需求,无法正常使用新技术与设备,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所以新技术与新设备相应的管理方法应该在变革后才能充分发挥其突出的优势。就目前国内的煤矿企业的管理发展来看,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导致国内煤矿生产相关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相关技术人员的素质比国外同行业要低,管理缺乏系统化,没有一个规定的管理流程,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也不明确,导致整个管理系统十分杂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煤矿业的发展,所以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变革已经迫在眉急。
2我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煤矿企业技术未及时更新,员工素质较低
从目前国内的煤矿生产看,很大一部分企业在煤矿生产中并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所以很多最先进的相关技术还没有运用到煤矿生产中。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就会落下很大一截,相应的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就越来越低。同时因为企业不及时更新技术,导致员工对先进的煤矿机电技术了解程度也不够,灵活运用新技术的水平更是达不到了。所以,新的技术没有及时运用在煤矿生产方面,或许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影响,但是随着煤矿的生产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国内的煤矿机电技术会落后于其它国家很大一截。此外,煤矿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也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存活,换句话说,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前途,而目前煤矿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不高,这也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上可知,煤矿企业要想长期立足于行业内并且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及时更新煤矿机电的技术以及培养专业员工不断适应新技术的更新。
2.2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却跟不上煤矿企业规模的扩张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由于煤矿资源属于我国的丰富自然资源之一,所以国内的煤矿企业不断发展,规模逐日壮大。尽管煤矿企业不断扩张规模,但是却没有培养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培养速度跟不上企业的扩张速度。企业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依旧是采用的传统模式,所以培养的周期很长。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同样是重要的影响着煤矿生产的效率原因。生产效率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很多煤矿企业正是因为生产效率不高而导致效益下降,严重的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甚至出现企业倒闭的现象。尽管,近些年来煤矿企业员工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所以,很多企业的员工专业技术知识不完善,造成了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低,也给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2.3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国内所有的煤矿机电企业都有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通病,导致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力度不够,同时也没有确立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头等重要位置。就国内的管理现状来说,很多煤矿企业只是做了例行检查的工作,没有将机电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使得国内的煤矿机电水平得不到快速有效提高,也为煤矿生产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改进
3.1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中国的煤矿机电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完善好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大机电技术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技术与设备,着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机电的管理科室,管理方式必须按照不同情况来采用,要适应该科室的不断发展,同时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该企业竞争力。机电技术的创新煤矿企业也必须时时关注,尽可能将新技术运用到煤矿生产中。最后,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3.2基础管理工作必须落实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热点的话题。煤矿企业各部门始终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企业在完善好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基础之上,还必须将机电技术的管理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3.3提高企业员工各方面素质
企业的发展方向往往是由企业的员工素质决定的,煤矿企业的发展更是取决于企业内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企业内大部分的员工素质都不高的情况下,就要针对煤矿机电技术采取更加规范的系统管理,就要加大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扩展,首先,要培养足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注意提拔高技术人员,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尽量少安排在一线操作。可以安排高技术人员培养新的人才,也可以安排到各部门进行专业培训,不可以出现同一部门多个高技术水平人员的闲置情况;另外,随着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更新,要安排企业员工及时参加相关培训,确保能够熟悉操作新技术与设备;除此之外,要经常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操作传,提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最后,要注意企业文化的宣传,让员工得到尊重,让员工寻找到企业文化认同感,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折建义,闫永星. 浅谈中小煤矿机电管理[J]. 山西科技. 2010(5): 61-62.
[2] 赵大友,王敏,徐刚. 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J]. 山东煤炭科技. 2010(6): 89-97.
[3] 张洲仁. 简论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学之友. 2010(24): 94-95.
[4] 王相君. 对同煤集团机电管理方针的一点认识[J]. 同煤科技. 2010(3): 52-54.
在商场的爬摸滚打中,郭保昌一心想要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由最初的小厂逐渐演变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公司,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其经营理念:“以德兴业,诚信为本”。他把这一理念转变为一个公式,即产品质量+人格力量=信誉。他的注解是:靠产品质量才能保持企业活力,靠人格力量才能长久站稳脚跟,靠信誉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他带领全厂职工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技术,想办法出主意,大胆引进先进设备。他认真阅读文件,努力学习技术,刻苦钻研专业理论书籍,并且带领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发扬以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及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郭保昌是一个能吃苦的人,经常跟职工们在一起劳动,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关心,经常带领全厂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华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内部,他的爱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每个员工的心田。平时郭保昌的心里总有本“账”,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职工,只要有什么困难,他都会给予帮助。他经常说:“进了华宝门,都是一家人”。郭保昌是个胸怀雄才大略的人,他珍惜人才,爱惜人才,杜绝家族式企业管理,对管理层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能干事,能共事的人,华宝都会给他一个发展的机会。就这样,郭保昌凭借自己的真诚和爱心,组建了一支团结上进的团队。不论他是否在公司,员工们都兢兢业业,让他很省心、很放心。
郭保昌始终坚信,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得先尊重别人;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你就得给客户一个足够的信任度。有这么一句话:用我们的精心、细心、诚意,换您的安心、舒心、满意。它是郭保昌商海弄潮、搏击人生的信条,正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商业信誉、完善的售后服务,使他们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感动和尊重,使公司的产品销售到湖北、贵州、山西、陕西、河北、吉林等地区。
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郭保昌带领公司技术人员不断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技术交流合作,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相关高校参加技术培训,回来后进行总结,把好的管理方法运用在自己公司的生产中,使企业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