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化工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化工论文

篇(1)

二、机器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分析

(一)综合方法运用上

在机械制造业中,工艺的可靠性一般都不是但方面产生的,彼此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关联,很难单独进行准确定量,所以,在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分析中需综合运用多中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达到其研究目的。首先,就以机械制造上的孔位特征为例:关键孔位特征的可靠度是提高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可以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对阵位特征加工任务的影响因素,评估其影响矩阵,将得出的关键孔特征影响因素转化为模糊数,并加以集成,筛选出最终需要重点控制的影响因素,从而保证了关键孔位特征的可靠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此外,在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分析中还可用定性方法对工艺、人员、机械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研究数据。

(二)工艺管理环节上

工艺管理为机械制造工业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想实现高效、全面的工程制造模式,就必须要对生产工艺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确保生产工艺可靠、有序的进行。通过对工艺管理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对产品整个制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处理,使企业在发展中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检验管理应用上

在机械制造上,质量检验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着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否给人们带来最大使用价值,甚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一定影响。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于质量检验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管理。检验可以杜绝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缺陷、配件应用不合格等问题,对产品的工艺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认识

虽然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研究程度。目前,很多企业对产品可靠性的研究都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将所有的问题都进行了考虑,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产品的工艺可靠性却很少得到研究;但往往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却伴随的问题最多,如加工设备的退化、材料选取不合标准等原因,对产品的工艺可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从因素分析还是从产品控制上,比设计阶段的因素都难得多,从而导致了尽管很对业内人士认识到生产过程的重要性,但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仍没能重视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二)缺少相关规定指标

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也都是采用评定工序加工稳定度的能力指数,这个指数对单道工序的稳定度评价是有一些作用,但是由于只是单一的评价,无法对工序之前、工序之后、工序对产品的影响等方面信息进行整合,所以无法应用到整个加工过程上,更无法对整个产品的工艺可靠性进行评价。而单纯从指标上来看,产品可靠性的指标还是处于空缺的状态。所以,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出合理的、有科学依据的评定指标,是目前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上的重要任务。

(三)缺少变量的研究

变量是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位特征,并对产品的制造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分析得出,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只有真正了解和控制了这些变量之间的作用,才能保证可靠性指标的实现。但是,不同的制造业涉及到的变量也不相同,就以机械零件来说,汽车和摩托车的配件制造之间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影响二者可靠性指标的内容也就千差万别,再加上材质、工艺路线、生产方式的不同,对产品可靠性指标的建立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四)缺少合理的评定方法

在产品的可靠性确定上,需要大量的样本实验获取相应的研究数据来进行分析,并对制造出的样本做出长时间的性能测试,从而才可以达到对产品可靠性的确认。但是,测定样本的可靠性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所以在很多时候,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或是为了加快生产避免经济损失,很难等到样本测试的结果出来,就已经迫不及待投入生产,从而导致产品可靠性的评定缺失。所以,只有制定可靠的评定方法,规范有效的操作流程,是保证产品可靠性评定可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

篇(2)

二、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措施

1.制定机制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技术人员不仅关乎水利工程技术的先进与否、同时也决定了技术的发挥运用。毕竟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要由人来进行实施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所以,应该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树立按劳分配的观念,最大程度地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绩效制促进激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2.注重新型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是水利工程技术创新的关键,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对于发展水利工程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原因,水利施工队伍普遍职工素质偏低,缺乏创新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水利工程技术必须要注重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需要大力引进新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同时还不能单纯地靠引进,要建立一系列的人才管理制度,大力选拔、培养企业中的骨干人才,利用奖励机制充分发动人员的积极性,让科技人才带动企业员工进步发展,形成良性的人才循环机制。

篇(3)

如今社会,物欲横飞,人们在满足富裕物质的同时,一些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生理心理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人性化设计、低碳绿色设计、和谐化设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要求设计的产品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而且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发展方向与需求,这些也是“和”这一设计理念在现代工业设计发展中的体现。

人性化设计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和企业把更多的目光从产品转移到使用者。以人为本正是中国“和”文化“美”与“善”的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美”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结构和造型上,以人机关系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产品结构的改良让使用者更省力、舒适,通过产品造型的创新使产品更具趣味性,满足人们轻松、幽默的心理;其次体现在材料和色彩上的选择与人的认知相一致,给人舒适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善”反映在人性化设计引导人们合理、适度的消费,倡导人们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人性化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大爱,这种大爱也正是中国“和”文化“美”与“善”的本质所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针对眼药瓶设计了一款带有弹性的硅胶罩(如图1所示),使用者在用时可以翻过来,罩在眼上,可避免误操作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提升产品使用的精准性,用完后可把硅胶罩翻下来,方便携带和包装。折叠自行车,是人性化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质量轻,折叠后体积很小,可轻松的提起,便于携带,是外出郊游的最佳选择(如图2所示)。人性化设计对于工业设计师和企业而言,不仅在设计技术层面上的要求更高了,而且要求工业设计师和企业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利用科学技术,使产品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生活产品,转化为有生命、有灵魂的生活产品。

篇(4)

在产品设计中对色彩研究使用的搭配也是以色彩的和谐为依据。其使用的色彩也代表特定年代、特定人们的审美意识,同时也象征特定的地域文化特点,如中国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特有的色彩。另外中国传统上对特定的形态或线条有特殊的偏爱,例如方与圆的搭配处理,因为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偏爱方与圆的搭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人们的风俗习惯,精神文明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风土习俗。当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的华夏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等;目前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日后有待开发的设计很多,我们都知道德国是工业化国家,他们的设计简洁、功能性人性化;丹麦工业设计注重舒适性、适用性;瑞典的工业设计比较细腻等等,以上这个发达国家对工业设计的研究我们都可以借签运用到中国化的现代工业设计中。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也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中国是拥有5千年的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发展历程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然而近些年我们开始重中国于传统文化的历史,现今很多产品通过运用中国京剧、书法、生肖、青花瓷、五行、传统纹案、古建筑中的中国元素设计出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中,不能只是简单的在表面堆砌,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再结合产品的特点和使用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

在产品外观的设计上,需要设计师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变化、改造,然后再结合产品的自身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在形态设计上,在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的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80,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整个世界的设计无论发展的什么程度,都始终会更加重视文化的渗透,我们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对设计的重要性,更要努力去研究、探索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才能在世界设计中发光发亮。中国产品设计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中国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必定会让中国产品设计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

作者:刘湘 王宇

篇(5)

来州市工商银行是一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结算、电子银行、国际业务等新兴业务并行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全行员工536人,辖13个支行,20个分理处,120个储蓄网点,截止2003年12月末全行储蓄存款5亿,对公存款12亿,贷款25亿,信贷业务长期以来是该行的主营业务和传统业务,信贷对来州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扶持企业生产,繁荣和活跃商品流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25亿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高达35%,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信贷风险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来州工行的健康良性运行。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1.1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来州工行作为一家国有专业银行,而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位,使得该行过多地承担和充当了政府财政“金库”的角色,政府直接干预,很多政策性贷款应运而生,来州工行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这些政策性贷款90%已逾期。

1.2社会信用环境缺失

“人无信而不立”,长期以来来州市的不少企业和借款人无视自身信用,取得银行贷款后,拒不归还或久拖不还,全市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充分、信息共享的信用监督惩罚机制。

1.3经济资源缺乏,新增贷款的亮点有限

来州市经济整体上比较落后,缺乏重大基础产业和规模支柱工业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发展基础,传统产业领域的优质客户资源较为缺乏,信贷营销空间有限,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全面铺开,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信贷资产保全、客户主体变更分流和信贷市场的重新分割,给信贷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良资产显得更加突出。

1.4银行自身的问题

信贷人员是营销、管理信贷业务的主要力量,无论是从当前信贷队伍整体素质状况,还是从适应信贷业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看,信贷队伍的建设都亟待加强。部分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内部监督奖惩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从主观上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出现。

1.5贷款结构不合理

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构成了来州工行的三大贷款业务板块,流动资金贷款占比高达80%,该种贷款期限只有一年以下(含一年),风险最难控制、质量最难保障、管理最难到位,企业资金一旦周转不足,信贷风险极易显现。

1.6贷款分类不科学

按贷款期限划分的“一逾两呆”分类方法,是来州工行的主要分类方法,按贷款质量划分的“五级分类法”只是该行的辅助分类方法,很多实际上已无偿还可能的贷款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下却显示正常,而在五级分类法下不良贷款却隐性化,由于适应国际惯例的五级分类法将逐步成为工行的主导分类方法,原来隐性化的不良贷款上升较快。

2.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2.1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准确把握贷款投向

来州工行要根据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壮况,对不同行业、企业分类,如将其分为支持类、维持类、限制类、退出类。对以京福高速公路、东临公路、交通建设、通信等基础产业可予以支持,对经营无望,无资金流的企业应及时退出。

2.2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2.2.1强化信贷原则和贷款决策程序,建立贷款评估决策机制。要定期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作为贷款的审查与批准的标准,严格掌握企业借款。

2.2.2坚持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坚持依法管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各种有关信贷、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条例,提高法律意识,从传统的按习惯操作业务向依法管贷转变。其次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内容办事,对各种贷款申请、借据、合同担保书、抵押书等凡涉及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条款要一丝不苟,坚持执行。既要依法规范自己的业务活动,也要依法规范客户的各种行为。

2.2.3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信贷审批权限的分级审批制,充分发挥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防止“一言堂”和“拍脑袋”决策,实行贷款签批责任人制和岗位权责制约。应逐步建立以“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度量”为核心,以企业净资产或抵押为授信依据,充分运用量化指标预测和评估贷款风险,按风险度高低划分审批权限,实施部门、岗位和程序三项制约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从而实现从“贷款审批权限下的数量管理”到“贷款风险界定贷款审批权的质量管理”的转变。

2.2.4建立贷后稽核制度和信贷岗位离任审计制及岗位调换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严防违规行为和工作疏忽现象发生。

2.2.5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具体讲应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一般说来,工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

2.2.6应大力推广贷款五级分类法,以真实反映贷款质量,通过这一分类法对企业贷款进行监控。

2.2.7要在继续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内部授权制度.对各级机构、各个部门以及信贷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既要考虑充分调动各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又要防止权力过大,尤其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制度。

2.3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2.3.1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根据上述贷款风险衡量新标准,力争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银行的风险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3.2建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反馈工作。来州工行要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

2.3.3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依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市场进入情况等确立企业风险等级,除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可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外(应严格条件、逐步减少),其它均采取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

2.3.4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质)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调查谁负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抵(质)押、担保手段是贷款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故要严格评估其价值,防止人为因素,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2.3.5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2.4建立风险转化与保障机制,合理处理信贷风险

2.4.1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采取更换贷款方式的方法将风险转移给借款人或担保人;另一方面可由银行和借款企业及其担保企业分别向保险公司办理资金和财产保险,对贷款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投保情况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现风险转移。此外还可以采取根据贷款性质将风险转移给地方政府的方法。即根据贷款合同条款规定,凡由地方政府承诺的项目,当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要负责组织还款。

2.4.2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企业原有的债务可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明确原有银行债务的数额、承继人、偿还期以及偿还方式,制定具体的偿还计划,督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户储存,建立贷款风险基金。

2.4.3采取份额分散、对象分散、期限分散、行业分散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份额分散,即对贷款额度巨大的资金项目。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使来州工行只承担有限份额。对象分散,即对某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该行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要实行贷款最高限额管理制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期限分散,将贷款按一定比例分散到几种期限不等的贷款中,通过长、中、短期贷款的互相搭配、协调运用,分散由时间因素而发生的风险。行业风险,指银行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适时地将贷款分散在不同行业,避免因个别行业的大起大落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2.5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和专业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2.5.1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来州工行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方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

2.5.2审批人员专业化。要培养一批信贷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懂财务、懂法律、懂管理、懂计算机的信贷人员,要逐步从“职务审贷“向“专家审贷”过渡。

2.5.3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险并非对银行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银行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银行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国有银行而言,首先强调的是要加强激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信贷源头降低风险。

2.5.4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风险经理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户经理必须与风险经理一起合作,才能最终决定一笔贷款的发放。风险经理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进行客户的风险识别,决定贷款的授信、发放等等,其具备有“最后一只笔”和最后责任人的职能,处在属于后台部门的贷款审批中心。考虑到来州市工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若要实行风险经理制,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考试和选拔“准入”制度,合理了界定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2.6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2.6.1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贷款增量。来州工行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色变,实行一刀切。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要想方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2.6.2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1)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凡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部门不予立项,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制度。凡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应扣除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银行。所谓补偿性余额,即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降低风险,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损失。

2.6.3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资格证明书。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透明度,有助于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学性,优化贷款结构。目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是扩大发证对象,将目前单一的贷款证形式加以丰富;二是制定统一简化的领证手续,延长贷款证使用年限;三是尽快实现贷款证管理的电子化。

2.7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增强政府为银行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少因政府行政干预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2.7.1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来州市工商银行应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理顺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银行资金也是用来支持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来州工行应做好对地方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银行负担,为银行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当然,银行在资金宽裕,不违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地方予以信贷倾斜,扶植一些地方优势项目,如医药工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以次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7.2密切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法院、公安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借助媒体,对故意不还贷、赖贷、欠贷企业与个人保持威慑力和震慑作用,维护工行的合法权益。

2.8强化信贷业务的内部稽核工作。

2.8.1转变稽核职能。稽核部门要将信贷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的情况作为主要稽核对象,查验信贷业务管理部门对业务操作岗位的检查记录。稽核的重点应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经办人员的责任稽核等方面,由事后稽核控制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并以事前预防性稽核、事中阻滞性稽核为主。

2.8.2配备高素质的稽核人员。

2.8.3切实提高稽核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来州市应使稽核部门享有足够的权威,使其能在全行范围内独立地行使稽核职能,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必须对稽核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高度重视和优先处理。

篇(6)

针对我国绝大部分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而言,在发展电子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其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主要方针政策缺少必要的核心技术支持。因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因而缺少自身发展的创新性,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受到国外技术发展的制约。

1.2处于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探索阶段

电子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是未来我国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是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结合起来,实现同步式发展,同时这也是保障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而言,我国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也没有形成完备的实现途径。

1.3没有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

针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而言,虽然将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契机,不断地巩固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然而因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技术企业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引起和发展过程中,没有相关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使得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受到了阻碍。

2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

2.1强化国家政策发展支持

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若是想实现现代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为了逐渐加快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我国一定要实施必要的国家政策,从而支持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才能不断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有效的激励方法等,继而不断增加我国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2.2强化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程度的不断增加,社会竞争的主要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目前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针对电子信息发展工程而言。若是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不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高素质化的技能型人才。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内在潜能,最终提高技术人员的良性竞争意识。电子信息工程在不断发展以及创新的过程中,要强化和先进国家之间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防止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为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保障,继而使人才成为推动现代信息工程发展主要力量。

2.3打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

科学技术的良好发展需要优越的环境作为保障,若是没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因素,从而限制其发展。因而,为了不断深化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力度,我们一定要强化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继而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深远发展,并创造出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4创新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而言,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强化技术方面的更新工作,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投资结构,提升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以及发展策略,及时调整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目标以及方向,不断更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而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在整体上的服务能力,并最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篇(7)

(一)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水利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所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水利工程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便让水利工程的管理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也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用全新的管理体制来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证全面、系统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制定出详细的考评制度,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进行规范,促进其现代化建设。

(三)实现技术的先进化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所以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就是必然要求,是提高管理质量、效率和技术含量的必然选择。

(四)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正是因为水利工程对于周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保障它们的安全运行就是其现代化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正确措施来实现其安全运行,以便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措施,具体的措施有如下两点:第一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充分实现它的防洪护抗旱和供水作用。所以在管理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的保护其公众利益。第二点,以安全管理为主。保证工程的安全是管理中永恒不便的话题,因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充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篇(8)

来州市工商银行是一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结算、电子银行、国际业务等新兴业务并行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全行员工536人,辖13个支行,20个分理处,120个储蓄网点,截止2003年12月末全行储蓄存款5亿,对公存款12亿,贷款25亿,信贷业务长期以来是该行的主营业务和传统业务,信贷对来州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扶持企业生产,繁荣和活跃商品流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25亿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高达35%,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信贷风险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来州工行的健康良性运行。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1.1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来州工行作为一家国有专业银行,而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位,使得该行过多地承担和充当了政府财政“金库”的角色,政府直接干预,很多政策性贷款应运而生,来州工行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这些政策性贷款90%已逾期。

1.2社会信用环境缺失

“人无信而不立”,长期以来来州市的不少企业和借款人无视自身信用,取得银行贷款后,拒不归还或久拖不还,全市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充分、信息共享的信用监督惩罚机制。

1.3经济资源缺乏,新增贷款的亮点有限

来州市经济整体上比较落后,缺乏重大基础产业和规模支柱工业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发展基础,传统产业领域的优质客户资源较为缺乏,信贷营销空间有限,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全面铺开,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信贷资产保全、客户主体变更分流和信贷市场的重新分割,给信贷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良资产显得更加突出。

1.4银行自身的问题

信贷人员是营销、管理信贷业务的主要力量,无论是从当前信贷队伍整体素质状况,还是从适应信贷业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看,信贷队伍的建设都亟待加强。部分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内部监督奖惩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从主观上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出现。

1.5贷款结构不合理

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构成了来州工行的三大贷款业务板块,流动资金贷款占比高达80%,该种贷款期限只有一年以下(含一年),风险最难控制、质量最难保障、管理最难到位,企业资金一旦周转不足,信贷风险极易显现。

1.6贷款分类不科学

按贷款期限划分的“一逾两呆”分类方法,是来州工行的主要分类方法,按贷款质量划分的“五级分类法”只是该行的辅助分类方法,很多实际上已无偿还可能的贷款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下却显示正常,而在五级分类法下不良贷款却隐性化,由于适应国际惯例的五级分类法将逐步成为工行的主导分类方法,原来隐性化的不良贷款上升较快。

2.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2.1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准确把握贷款投向

来州工行要根据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壮况,对不同行业、企业分类,如将其分为支持类、维持类、限制类、退出类。对以京福高速公路、东临公路、交通建设、通信等基础产业可予以支持,对经营无望,无资金流的企业应及时退出。

2.2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2.2.1强化信贷原则和贷款决策程序,建立贷款评估决策机制。要定期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作为贷款的审查与批准的标准,严格掌握企业借款。

2.2.2坚持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坚持依法管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各种有关信贷、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条例,提高法律意识,从传统的按习惯操作业务向依法管贷转变。其次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内容办事,对各种贷款申请、借据、合同担保书、抵押书等凡涉及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条款要一丝不苟,坚持执行。既要依法规范自己的业务活动,也要依法规范客户的各种行为。

2.2.3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信贷审批权限的分级审批制,充分发挥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防止“一言堂”和“拍脑袋”决策,实行贷款签批责任人制和岗位权责制约。应逐步建立以“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度量”为核心,以企业净资产或抵押为授信依据,充分运用量化指标预测和评估贷款风险,按风险度高低划分审批权限,实施部门、岗位和程序三项制约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从而实现从“贷款审批权限下的数量管理”到“贷款风险界定贷款审批权的质量管理”的转变。

2.2.4建立贷后稽核制度和信贷岗位离任审计制及岗位调换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严防违规行为和工作疏忽现象发生。

2.2.5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具体讲应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一般说来,工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

2.2.6应大力推广贷款五级分类法,以真实反映贷款质量,通过这一分类法对企业贷款进行监控。

2.2.7要在继续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内部授权制度.对各级机构、各个部门以及信贷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既要考虑充分调动各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又要防止权力过大,尤其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制度。

2.3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2.3.1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根据上述贷款风险衡量新标准,力争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银行的风险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3.2建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反馈工作。来州工行要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

2.3.3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依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市场进入情况等确立企业风险等级,除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可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外(应严格条件、逐步减少),其它均采取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

2.3.4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质)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调查谁负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抵(质)押、担保手段是贷款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故要严格评估其价值,防止人为因素,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2.3.5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2.4建立风险转化与保障机制,合理处理信贷风险

2.4.1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采取更换贷款方式的方法将风险转移给借款人或担保人;另一方面可由银行和借款企业及其担保企业分别向保险公司办理资金和财产保险,对贷款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投保情况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现风险转移。此外还可以采取根据贷款性质将风险转移给地方政府的方法。即根据贷款合同条款规定,凡由地方政府承诺的项目,当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要负责组织还款。

2.4.2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企业原有的债务可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明确原有银行债务的数额、承继人、偿还期以及偿还方式,制定具体的偿还计划,督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户储存,建立贷款风险基金。

2.4.3采取份额分散、对象分散、期限分散、行业分散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份额分散,即对贷款额度巨大的资金项目。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使来州工行只承担有限份额。对象分散,即对某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该行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要实行贷款最高限额管理制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期限分散,将贷款按一定比例分散到几种期限不等的贷款中,通过长、中、短期贷款的互相搭配、协调运用,分散由时间因素而发生的风险。行业风险,指银行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适时地将贷款分散在不同行业,避免因个别行业的大起大落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2.5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和专业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2.5.1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来州工行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方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

2.5.2审批人员专业化。要培养一批信贷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懂财务、懂法律、懂管理、懂计算机的信贷人员,要逐步从“职务审贷“向“专家审贷”过渡。

2.5.3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险并非对银行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银行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银行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国有银行而言,首先强调的是要加强激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信贷源头降低风险。

2.5.4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风险经理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户经理必须与风险经理一起合作,才能最终决定一笔贷款的发放。风险经理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进行客户的风险识别,决定贷款的授信、发放等等,其具备有“最后一只笔”和最后责任人的职能,处在属于后台部门的贷款审批中心。考虑到来州市工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若要实行风险经理制,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考试和选拔“准入”制度,合理了界定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2.6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2.6.1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贷款增量。来州工行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色变,实行一刀切。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要想方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2.6.2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1)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凡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部门不予立项,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制度。凡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应扣除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银行。所谓补偿性余额,即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降低风险,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损失。

2.6.3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资格证明书。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透明度,有助于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学性,优化贷款结构。目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是扩大发证对象,将目前单一的贷款证形式加以丰富;二是制定统一简化的领证手续,延长贷款证使用年限;三是尽快实现贷款证管理的电子化。

2.7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增强政府为银行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少因政府行政干预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2.7.1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来州市工商银行应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理顺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银行资金也是用来支持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来州工行应做好对地方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银行负担,为银行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当然,银行在资金宽裕,不违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地方予以信贷倾斜,扶植一些地方优势项目,如医药工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以次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7.2密切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法院、公安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借助媒体,对故意不还贷、赖贷、欠贷企业与个人保持威慑力和震慑作用,维护工行的合法权益。

2.8强化信贷业务的内部稽核工作。

2.8.1转变稽核职能。稽核部门要将信贷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的情况作为主要稽核对象,查验信贷业务管理部门对业务操作岗位的检查记录。稽核的重点应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经办人员的责任稽核等方面,由事后稽核控制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并以事前预防性稽核、事中阻滞性稽核为主。新晨

2.8.2配备高素质的稽核人员。

2.8.3切实提高稽核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来州市应使稽核部门享有足够的权威,使其能在全行范围内独立地行使稽核职能,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必须对稽核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高度重视和优先处理。

篇(9)

二、培养复习以及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实际上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老师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事先学习,进行初步了解,做好学习准备工作,预习的时候需要非常强的独立思考陈若丰海南省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571400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并且直接影响课堂听课效果。在预习的时候,自己的思路必须清晰,对遇到的难点与疑点比较清晰。预习可以一定程度增强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听老师合理讲解之后,对所疑惑问题会豁然开朗而且记忆深刻,很久都不会忘记。复习实际上就是指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进行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与掌握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电工技术进行复习的时候,必须依据课堂笔记进行理解,认真完成作业,找到内容的难点,留着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且在课余时间进行多学多练课外书籍,从中发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学能力。

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式

记忆实际上与其它许多心理活动差不多,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所以,想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应该了解一定的记忆方法。电工技术虽然不需要向语文、英语等文科课程那样必须背下来,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原理、概念等也不少,仅仅只是机械式背诵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叠加原理的时候,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两个概念。一是,其中一个电源进行工作时,电流源视为开路,电压源视为短路。二是,电路中存在多个电源的时候,对电流与电路进行求解过程中,应该分别作用时的代数和。对发电机以及电动机工作原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运用科学记忆法,发电机是先有原动力,因此选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电动机是有了电以后才能工作,因此采用左手定则来判断。采用这种分析方式把比较难懂内容变的简单易懂,这样就很大程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10)

1.2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就会取代于商品经济,这也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高速公路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样会历经过去的经济模式转化为市场经济。所要,要想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就要大力加强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到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之中去,采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制来管理高速公路,更好的迎合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所需。

1.3更好地保证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高速公路是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公益性、网络性和外部性等特性,同时还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我国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的运行模式,也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属性,与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公路建设都具有适度超前性,在适应交通量这一公路消费的拥挤点之下,其消费是具有共享性的。为保证高速公路使用者的安全和畅通,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来维护公众出行的一切利益。

2高速公路相关状况监测

2.1高速公路资产中常见的损坏项目分析第一,路面的抗滑性能差,经常出现纵横向裂缝,结构强度不足,平整度不高,还有龟裂、泛油、坑槽等现象发生,导致路面经常受到损坏;第二,路基也常受到雨水的冲击,使得路基沉陷,边坡和急流槽损坏及坍塌等;第三,高速公路沿线交通设施,如标志牌、标志线、护栏板、防撞桶、隔离栅等都容易被破坏:第四,桥梁结构损坏、涵洞内淤积、通道内积水严重,泄水孔堵塞等桥涵构造物;第五,公路上的绿化等也容易被破坏,如边坡绿化、中央隔离带的绿化及收费站周边的绿化等。

2.2公路检测分析第一,对路面抗滑性的检测。高速公路上路面的抗滑性将直接影响路面车辆的安全运行,因此对路面抗滑性的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国际先进的设备和相关技术来计算路面的摩擦系数,如先进的TRL摆模仪器等,其评价的方法主要是路面纹理深度和路面的摩擦系数;第二,对路面平整度与坚固性检测。路面的结构强度主要是取决于路面的弯度与沉浮性。一般运用杠杆原理,后来发展到利用先进的落锤式弯沉仪以及自动弯沉仪等一些先进设备来进行检测;第三,对道路平整度的检测。高速公路上道路平整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日常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还包括运输的经济性。一般来说对平整度的检测主要是从反应类和断面类两方面来进行检测,所采用的常用检测设备有激光断面仪和纵断面分析仪等等。

3改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

3.1从国家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体制还有待加强,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相关法规。而高速公路的管理合法化也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因此,在立法方面也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在具体立法执行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要做到责任细化,使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都达到最高点。

3.2从经济行政层面进行有效管理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与传统的公路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公共性,但同时也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报不快等特点。这些特征的存在,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因无利可图而不愿与其进行相关活动,这也和政府的干预有关,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组织和建设都是通过政府进行的,只有对特定企业才赋予经营垄断权。

上一篇: 测绘地理信息论文 下一篇: 一年级数学口算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