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用工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用工管理论文

篇(1)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沿用传统的以道路建设为主的建设项目,在市政公用工程开始初期就形成了中技术轻管理的局面;另外,由于某种原因,为了节约成本,工程的施工单位不重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没有针对安全问题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而少数的施工单位,即使有一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为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人力物力支持,没有发挥出安全管理部门应有的作用。由于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设置,施工单位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够顺畅,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地向下传达,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也无法及时上传。

1.2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素质且无证上岗

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安全施工意识薄弱、专业技能地下的情况,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等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解决。面对这样的问题,施工单位也没有特别重视,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没有对其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职能培训,任由这种情况延续在施工现场,给施工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施工现场存在施工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长效的监督体系。在施工现场中,其环境因素时刻都充满了变数,各种条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而施工人员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1.3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

施工材料是整个市政公用工程的基础,劣质的材料不会使建设的工程具有优良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而施工单位在进行实际的建设时,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而且,在对施工材料的储存过程中,对其检查工作没有做到位,也没有建立一个明细的账目来及时记录和更新进出的材料。

1.4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完善

施工设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有较多的使用,在大多情况下,操作人员在不符合施工规定的情况下就开始使用,甚至会有无证上岗的情况,因此,对施工设备的使用非常缺乏严格的规范,对安全施工具有极大的安全性威胁。面对施工设备的违规使用,其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没有制定一定的管理规范来严格控制和纠正其使用方法。

2面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的应对措施

2.1改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由于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及合理的管理方法,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出现。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系统及质量管理系统,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派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管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机能,不仅提高在质量上的管理水平,更要加强对安全性能的管理,严格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较高的安全施工意识、责任和与施工工程相适应的施工技术,面对这样的现状,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施工单位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在其管理工作中,需要适当加强对基层管理的绩效管理策略,将安全生产和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都作为施工管理工作的绩效和奖惩标准,对工作能力较强的施工人员给予及时的应有的奖励,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要进行适当的精神奖励;对于工作相对较为不负责任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以示警戒,从而提高基层施工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自主性。确定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对符合施工人员必备条件的人员发放上岗证,并且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而且,上岗证要有一定的期限,定期复核,复核时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仍然不能上岗。

2.3建立完善的施工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面对施工过程中不合规范地使用施工设备的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整体的设备建立仔细的账目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详细的记录,做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都要有具体的施工人员的记录,从而确保每个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都有详细的记录,防止其胡乱操作。采用这样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止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乱使乱用,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并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篇(2)

(2)划分施工段。划分施工段的目的在于保证不同工种能在不同工作面上同时工作,为流水作业创造条件。划分施工段时,首先要保证工程质量,段与段的交接处最好落在建筑物的自然界限,如伸缩缝、沉降缝上;第三,施工段数目应满足流水作业组织的要求,即施工段数目应大于或等于流水线中所包含的工序(施工队组)数目;第四,施工段的大小应尽可能与主要机械的使用效率相适应。

(3)按专业分工的原则组成各工序的专业施工队组。一般每个施工队组的人数,应根据最小施工段上的工作面情况,保证每一个工人至少能够占有为充发发挥其劳动效率所必须的最小工作面,同时队组人数还应满足合理劳动组织要求,否则劳动力会降低。

(4)确定每段作业时间(流水节拍),并组织连续施工。队组人数确定后,就可以分别计算各施工队组依次在每段的作业时间,即流水节拍。为避免施工队组的转移耽误时间,流水节拍最好等于半班或其倍数。流水节拍确定后,就可把各施工段的施工时间依次排列起来,使其连续完成各段的工作。

(5)采用数列法计算流水步距,组织各队先后插入施工,形成施工流水线。即把它们合理的搭接起来,使各专业队组先后插入平行的连续施工,组成一条流水线。合理搭接,首先就要作到各队组都有必要的工作面,各在一个不同的施工段上工作;其次是保证流水线中各队组都能连续施工;第三,能充分利用工作面,使后一施工队组能尽早插入施工,合理缩短工期。

流水步距计算法比较简单的是潘特考夫斯基法,该法没有计算公式,它的文字表达式为: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其最大差。

(6)把各条流水线搭接起来,编制整个工程的综合施工进度计划,使单位工程在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合同工期指导下,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条不紊地完成拟建工程的施工任务。

2工程实例

洋河水库大坝加固工程中的粘土斜墙填筑工程,是在原有坝顶拆除后,对老斜墙顶部续接填筑。工程量为41607m3,工作范围为整个坝面:长1540m,宽度平均7m。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控制,顺大坝轴线方向划分为6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

大坝每填筑一层各工序作业时间如表1。

按流水作业法来组织安排施工进度:

(1)施工顺序。刨毛洒水卸料平土碾压取样验收。

(2)流水步距的确定。刨毛与洒水两队的开工间隔(K1),用数列法求解,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得:

按同样的方法计算洒水与卸料两队开工间隔K2=max{1,2,-2,-4,-5,-8,-18}=1(h);卸料与平土开工间隔K3=max{2,3,3,3,3,4,-17}=4(h);平土与碾压开工间隔K4=max{2,3,4,5,6,7,-12}=7(h);碾压与验收开工间隔K5=max{2,3,4,5,6,7,-6}=7(h)。

(3)将粘土斜墙填筑流水线进度安排画成横道图,如表2。

(4)把多条流水线搭接起来,成为初步进度计划。搭接方法与确定流水步距相同,只是把各相邻流水线,在前施工的最后一个队组与在后施工流水线的最先施工队组搭接即可,各流水线内各队组相对间隔时间不变。

篇(3)

1非开挖技术的特点

与其它技术相比,非开挖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20多年中,非开挖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开挖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都市铺设管道的施工手段,采用非开挖技术铺设管道具有若干得天独厚的优势。

非开挖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在国内也逐渐普及。不开挖地面,就能穿越公路、铁路、河流,甚至能在建筑物底下穿过,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的施工方法。

非开挖技术不开挖地面,故而被铺设管道的上部土层未经扰动,管道的管节端不易产生段差变形,其管道寿命亦大于开挖法埋管。

采用房下非开挖技术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动迁用房,缩短管线长度,有很大经济效益。

2非开挖方法

2.1技术准备

2.1.1地下现状管线勘查

根据工程所能提供的工程现场地下管网资料,对现场地下管网进行复查,准确掌握地下各种管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分布及埋深,为导向孔轨迹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2.1.2地形地貌测量

根据市政管理部门审批的路由,按施工区域地形及路线定出钻孔轴线,沿轴线的地表走向标定地面有效标定点的距离和方位以及各个标定点的地面标高(或高差),为导向孔施工时地面跟踪监测提供准确依据。

2.1.3现场地质勘查

掌握钻孔工作区地层特征,为成孔工艺提供钻探参数。

2.1.4设计理论导向参数表

画出设计敷管路由图及设计敷管轨迹断面图,将以上勘测结果反映在图上,制订工艺方案。

2.2施工场地准备

2.2.1施工场地

文明施工,施工区域要安装防护围栏,施工机械、机具和材料要按规范安装和堆放,需占用道路或人行道的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施工安全标识,引导车辆和行人合理分流,夜间要设立反光标识和警示灯,施工区域分为机械作业区和下管作业区。

2.2.2作业工作坑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开挖入射作业坑及下管作业坑,同时做好作业坑的支护和降水工作。

2.2.3机械进场及安装

施工机械进场就位需调用汽车和吊车,通常要临时占用道路;吊装现场须设好临时路障等安全设施;钻机、动力站和施工器具就位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空间,合理布局;安装钻机的地基必须坚实、平整,对松软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后才能安装钻机,钻机安装在入射点处,调整钻机倾角为设计入射角后固定钻机;连接动力站,连接泵站。

2.2.4导航仪器标定

将探头装入导向钻探头盒中,将导向钻头放置在无其他信号干扰的场地内,打开导航仪,检查导航仪工作情况并进行标定。

2.3施工步骤

2.3.1导向孔施工

施工准备:将导向钻头安装连接,检查探头发射的各个参数是否正常,探头电池容量是否足够。

开孔:为保证入射角的准确和稳定,开孔时须保持连续钻进至少2.5m,同时宜采用低钻速、小泵量、慢进尺。

造斜钻进:调整钻头工具面向角至需要角度,钻机顶进形成造斜段,导航仪跟踪监控钻头仰角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土层,顶进结合钻进,勿使仰角的变化超过钻杆的最小曲率半径。

保直钻进:钻机匀速回转钻进,给进速度尽量快,使导向孔直线段更平直。

设计导向钻进参数表。

2.3.2回拉扩孔

孔径设计:根据敷设管道的直径和根数计算需要成孔的最小直径,既不能过大,也不可过小,成孔直径过大,敷设管道周围土层坍塌易造成路面下陷,成孔直径过小,会使拉管阻力增大,引起脱管或管道变形。

分级扩孔:各级扩孔分别为一级φ200mm、二级φ250mm、三级φ300mm、四级φ400mm、五级φ500mm等。根据设计的成孔直径,由小到大分级扩孔,直至扩到工艺要求的孔径。

孔壁加固:扩孔的同时通过扩孔钻头向孔中注入泥浆,泥浆的浓度根据不同的土层条件来配制。泥浆渗透到孔壁中,通过扩孔钻头的挤压和磨擦,起到对孔壁的维护和稳定作用。

回拉敷管:拉管过程中的回拉力要克服管道与孔壁摩擦力,成孔的质量与导向孔的曲线形状以及扩孔工艺有着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敷设PVC或PE管的回拉力不应超过5kN,拉力过大会造成管材断裂或变形。

3施工设备

非开挖设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导航系统:用于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头进行定位,以确定钻头的倾斜角度和钻进方向。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台、摇控显示器、电源等组成。包含有软件系统的导航部分,不仅能绘制施工图,还能对工程进行评价、分析、实时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打印施工资料等。目前雷达导航的非开挖高端技术在国内已有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已被普遍使用。

主机由发动机、液压系统、机载泥浆泵、动力钳、钻桿及其装卸系统等执行机构组成。它用于提供钻进、回旋的动力以及对钻进的控制。目前,国产的非开挖机在钻头100r/min的转速下,扭矩已达15~20kNm。

钻具由钻头、回扩钻头、钻杆等组成。不同的施工需要和不同的地质要选用不同的钻头。非开挖工程使用的钻杆与地质勘探的钻杆有所区别,有很大的弹性、韧性和抗扭强度、耐磨损。钻具在航道钻通以后,还要对通道回扩和牵引管线,使电缆便于穿过。

泥浆搅拌系统可增加钻头的作用,降低钻进阻力和钻头的工作温度,提高管壁的强度等。泥浆还减小钻头磨损、软化地层、易于钻进以及利用泥浆的的流动性和粘结力使钻孔产生的岩粒、砂粒处于悬浮状态,以利于护壁和清孔,由泥浆罐和高压输送泵及高压连接管构成。该技术可用来铺设直径40mm至2500mm的各种地下管线,距离可达十几m至几km。直径2.5m的非开挖管线足足胜过常规的电缆隧道,在老城城网升压改造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该项技术与传统的"挖槽埋管法"相比,具有不破坏环境、不影响交通、施工精度高、施工安全性好、周期性短、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4管材粘接及安装

使用PVC管材须提前24小时将管材粘接好,以保证接头的抗拉强度。

下管作业要根据不同材质的特点做成斜坡,防止坑下管角度过大折断管材。

连接管材和钻杆的分动器安装之前要仔细检查,防止拉管过程中出现卡钻。

拉管时孔中须注满泥浆或水,以减小拉管阻力。

5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5.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沿管线土层变化频繁,所以在非开挖技术施工前必须了解土层的变化情况。此外对于要经过回填土地段,需要提前加固处理,以防非开挖技术施工后地表有过大的下沉。

5.2有毒气体的检测与防护

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地层一般会通过淤泥层,腐烂物、植物体会在地下形成有毒气体,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有人员在非开挖技术内操作的情况下,需要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气体含量,采用通风装置予以解决。

5.3超前探查地下管线

尽管先进的非开挖技术设备具有在施工的探查前进路线不远距离管线的能力,但是采用在地面提前查明地下管线仍是值得开展的,这对于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它管线安全运营,确保公众正常生活仍有必要。

5.4穿越建筑物时对基础的探查

非开挖技术在建筑物基础下施工时,需要明确施工路线上所遇到的基础类型,对于部分基础非开挖技术顶进前可采取托换、加固措施。

5.5顶进计算

篇(4)

工商管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各单位企业的管理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分析能力还有处理事件的技巧等。总而言之,就是工商管理的学生的就业目标是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我国的工商管理课程建立的体系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现有环境,没有满足现有的客观实际,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就是要将未来就业作为课程设置时考虑的重点,要结合市场的要求,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将职业的规划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不能彼此剥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调整:第一,教学时间制定时要侧重于对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讲解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与其他相关行业完全的的脱离,要注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课程各个所占的课程比例,不能单线发展,要进行融合,穿插,此外学校也要提供良好的时间平台,要让学生多进行接近真实的技能演练。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要常做更新。应用型人才的塑造要考虑社会整体以及经济模式发展的动向,要与时俱进的调整本专业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为主要教学方法,由教师提供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教学贴近国际化。对工商管理的学生进行国际化的教学,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或者小语种教学,这样锻炼学生的国际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外放管理的思维。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国际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以及精品教材。例如可以引用各个不同时期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时的原因以及相关举措,让学生从各个国家的领头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寻找漏洞和优越性,进行相关的对比比较,然后在由国外的案例进而引入中国的相似案例,这样在不断地分析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发散工商管理的思维能够为今后对与国外经济接触时所涉及到的管理知识进行铺垫和锻炼。

2.重应用实践的课程安排,是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塑造的必要保证

教育的实质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工商管理的学生如果想在社会残酷竞争中,行业激烈竞争中走得长远一定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合作意识还有创新的思维。第一,开启实训模式。工商管理类的活动实践起来需要专业的、特定的实验室,具体可以分为:模拟、单项、学科综合等各层次的实验室。学校还要适当进行网络资源的投资,可以利用仿真等技术做一些模拟演练,案例讲解,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模块也带动了学生对管理专业的积极性。第二,丰富相关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的管理企业进行采访和观摩,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当面请教相关的人员,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不仅加深了学习的相关知识,也是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模拟训练,学校里的工商管理的学生和实际岗位的工作人员用一种类似辩论的模式进行一些问题的深入探索,这样有碰撞有冲突的记忆模式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工商管理工作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意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的努力,辩论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但是这里也建议我们的组织者尽量选择近期比较有针对性的课题进行辩论,更具冲击力。学校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和相关平台邀请一些国内外工商管理行业的成功人士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里做专题演讲会议,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第三,评估体系要健全。之前大部分的教学评估尤其是实践性质的都是由教师进行单独评估,由于教师侧重的方向不一,评估的结构并不能很好的作为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健全的评估体系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完善统一的考核准则,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二、关注地方性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关于地方性的落实已经在工商管理的教改机制中多次被提及。伴随我国的飞跃式发展,经济跨越迅速,各个行业对于管理岗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工商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各所学府开设的专业。而对当地经济的扶持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基于这个因素,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本区域的特征、优势和当地特色的单位联合教学,成立互助式人才输送和培养目标。发展区域特色的工商管理教学,这样因地制宜进行人才培育,也是基于应用型塑造的本质含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院校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政府和产业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动组合。

1.以学校定位为核心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院校以培养通识人才,进行通识教育为主,学校在判断其定位后,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地方对人才的需求。

2.建立课内外整体创新模式

以科技活动为依托,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必须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在创业教育中,应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搭建学生科研平台,实行教师课题学生参与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篇(5)

高校公共用房特指由国家投资建造或经批准自筹资金建造的,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及行政办公,其产权属于学校,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占绝对份额。高校的房产资源尤其是教学行政用房是办好学校的必要物资条件,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科日益丰富,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一个崭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公用房管理机制。

1高校公用房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公用房由学校根据需求建设,建成后按需分配,分配后由学校各部门无偿使用,由资产管理部门代为管理。由于学校扩张速度加快,人员增多,导致了今天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1)公用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公用房使用效率低下。目前高校公用房管理依然沿用旧的模式,公用房分配长期以来采用行政手段,实行无偿使用,导致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不高。校内各部门因为各种需要不断向学校申请用房,却从未将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房屋主动退还给学校,学校职能部门对公用房不能有效地进行调配,部分单位因为实际需要向学校提出的用房申请却不能得到解决,影响了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公用房管理缺乏政策的研究和理论的指导;缺少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各学院、单位对公用房的使用管理缺乏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机制;公用房管理部门则缺乏对房产资源绩效评估和监督的机制。加之多元管理、经验管理、长官意志、偏重人际的现象较为普遍。

(2)公用楼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理困难。由于高校公用房资源紧张,大部分高校公用楼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同一部门教学办公地点分散,同类型房屋没有集中,管理过程中弊病较多。如一个学院可能分布在几个校区;同一类型的实验室分布在几幢大楼之中;同一幢楼中可能有办公室、实验室、教研室等多种用房;还有可能同一幢楼中存在多学院使用,而且使用房屋交错分布。这样就很难使学校的人、财、物资源达到共享,科学管理也就很难实现。

(3)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用房管理需求。近年来,高校在师资、招生等各方面的规模都在扩大,伴随而来的是学校的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这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各种公共用房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校园公共用房管理系统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善办公效率。

2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2.1理顺公用房管理体制,完善公用房管理机制

公用房管理应做到权责明晰,应有专门机构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并对所有校属房屋的管理实行统一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基本建设和公用房管理机制,作为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规划建设,在公用楼建设前依照图纸确定房间的功能和用途,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公用楼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管理混乱问题。

2.2统一管理、科学调配

对学校所有公用房实行统一管理,以避免因不同主管领导审批调配而造成的公用房冲突、浪费问题。尽量将相近学科,尤其是课程交叉学科调配在同一所公用楼,不但方便教师教学,更可将不同学科,同一课程的实验室设置在同一地点,节约了学校公用房资源,也节约了学校重复购置实验设备仪器的资金。

2.3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超额收费

贯彻分类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超额收费的管理原则,即通过向使用单位收取房产资源占用费,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建立公用房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房地产资源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2.3.1根据部门人员、工作性质、所承担教学任务等情况进行定额分配,对于相关单位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实际使用面积未达到定额面积的单位,学校可在条件允许时对其用房予以调整,使之达到定额面积。对于房屋实际使用面积超过定额面积的单位,学校将收回其超标使用的房屋或对其收取房产资源占用费。具体分类定额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学校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用房定额面积,按照学校人事处确认的各单位事业编制人数核算。学校党政机关除有特殊职务需要外,不单独设立会议室、接待室等办公辅助用房。学校按照办公用房分布状况设立若干公共会议室供各单位使用,或根据有关单位的需要单独审批设立。

(2)教学、科研单位行政办公用房,指该单位用于党政工团办公、教务办公、会议等用途的公用房,其定额面积按照学校人事处确认的各单位事业编制定编数进行核算。

(3)学生教学、实验用房定额面积按照学校教务处确认的各单位承担的教学实验任务核算。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性质将此类用房定额面积分为以下部分:

公共实验室用房面积,以现有实验设备和实验学生人数为标准,经教务处和使用单位共同确定教学计划后,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最终确定;

专业实验室用房面积,以现有实验设备和实验学生人数为标准,经教务处和使用单位共同确定教学计划后,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最终确定;

学生学位论文(设计)、专用教室用房面积,以每年级实际使用人数或参加论文设计的实际使用人数为标准,由教务处统一进行安排。此部分不收取房产资源占用费。

(4)科研实验用房定额面积,按照学校人事处确认的各单位教学、科研编制人数核算,不包括技术编制,根据不同学科科研用房的不同需求,参照国家教育部的专职科研用房指标,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最终确定。

(5)教学科研专项补助用房特指大型(每台、套占地面积超过20平方米)仪器设备和装置所占面积及某些特殊用途用房的面积。该部分面积由使用单位书面申请,经产业与资产管理处会同科技处及教务处核定批准后,按照最后确定的补助面积分别计入学生教学实验用房或科研用房面积中。该部分面积不计入超定额面积。

2.3.2推进实验室、有偿使用、管理,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针对教学、科研单位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对实验室进行定额分配;推行教学科研用房的有偿使用,引入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弊病,其目的不在于收钱,而在于调节用房,增加房屋利用效率,合理分配房屋资源,保证确实有需求的院系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房源供给环境和条件。

篇(6)

前言:边角后方交会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工程为一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一型、设计洪水位标冷为100年一遇,抗震烈度为6度。该工程是一座以航运、发电和改善哈尔滨市水环境为主,同时具有交通、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功能的低水头航电枢纽工程。

问题的提出: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施工控制网加密过程中,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首级控制网点之间相互不通视或通视条件不好,为此笔者采用了后方交会的办法解决了施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观测方法与基本原理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了加密控制网。根据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厂房、泄洪闸、船闸土建工程所处的施工部位,本着便于整体控制,易于保存的原则,以首级控制网为基础,在施工区周围布设了JK01、JK02、JK03、JK04四个加密点。这些加密点,分布均匀,通视条件好,地基稳定且不易被破坏,对整个施工区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加密控制网布设原则以首级控制点为基础,并按二等的施测方安案做了一条闭合导线。

由于首级控制点江南SN01、SN02、SN03、02-1之间互不通视,江北SN04、SN05互不通视。受地形、通视条件的限制,采取边角后方交会的方法,加密了JK01点、JK02点,再由SN02-Jk01起算,复核JK02,在布网过程中,为了保证精度,在不同的测站使用不同仪器和由不同人员观测,采取了增加多余观测、增加测回数、强制归心等措施,后视SN01、SN02、02-1,使用徕卡TCR1800全站仪,观测9个测回,经过计算JK01点的误差为2.3mm,达到二等的精度要求。JK01与JK02、JK03、JK04、SN02构成一条闭合导线。

精度指标严格执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中二等控制网的技术要求。Mb<1.0”、Mp<(5~7)mm(注:Mb:测量角中误差;Mp:平面控制网点的点位中误差)。

使用仪器及观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瑞士徕佧TCR1800系列全站仪,新建控制点采用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水平角观测采用测回法,施测9个测回,同测回盘左、盘右所得角值较差小于4”,半测回归零差小于6”,同方向各测回互差小6”;2C值互差小于9”,距离观测采用电磁波测距(往返测),并进行了温度和气压修正。

二、精度计算与分析

1、平面部分精度计算,边角后方交会法测量测站点的精度估算公式为:

{[1+(sin2β)/(K2-sin2β)]m2s+[1+(cos2β)/(K2-sin2β)]2(s2m2β/ρ2)}

=±2.3mm<±(5~7)mm

其中:MpJK01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

β=27”06”11.4722”

K=363.9389273/363.9341726=1.000013065

ms=0.0012855m

S=652.166462

Mβ=0.0392

ρ=206265”

由于规范标准主要以点位中误差来稀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因此,通过上式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规定的相应控制网等级相比照,得出计算结果的中误差达到二等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2、控制网中导线点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

MpJK03=±√{m2s+[smp/ρ]2}

=±2.4mm<

其中:MpJK03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

ms为测距中误差ms=0.002m

S测距边边长(平距)S=652.166462

Mβ=2”

ρ=206265”

MpJK01与MpJK03的值均在二等平面控制网点的点位中误差限差要求;±(5~7)mm的范围内,所以平面控制网精度达到二等的精度。

3、高程部分精度分析: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表一)

方向

直觇高差(m)

反觇高差(m)

差值(mm)

三等限差

±35√s(mm)

SN02至JK01

-47.6403

47.632728

7.57

±28.3

JK01至JK04

-11.565461

11.558404

7.06

±23.48

JK04至JK03

-1.083775

1.080118

3.66

±12.78

JK03至JK02

12.017591

-12.01619

1.40

±20.87

JK02至SN02

48.254082

-48.271076

-16.99

±29.15

环线闭合差Mh=h1+h2+h3+h4=-0.923

环线闭合差限差:Mh容==±18.13mm

则Mh上述所有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均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的限差要求:±35√Smm的范围内,环线闭合差值也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环线闭合差的限差要求:±12√Lmm范围内,所以高程控制精度达到三等精度。

三、结束语

篇(7)

理论界对公共关系的表述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就是研究企业和公众如何构建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关系的。企业从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入手,到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最终达成企业与公共关系的和谐。但对企业来说,“和谐度”指标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企业与公共关系和谐了,才能完成企业在整个是系统中的角色体现,才能完成企业美誉度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扩展。纵观许多资金雄厚、名声响亮的海外品牌在进入我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不急不躁,重在追求“和谐度”的公关操作。如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重返我国大陆市场,其既不炒作,也不以广告来赢得知名度,却是以赠送生产流水线、免费让消费者品尝等公共关系方式来取得与合作商、消费者的和谐,这就是对公共关系追求“和谐度”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公共关系协调对象——公众关系

公众要素在企业管理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要协调好公众关系首先要了解企业面对的公众类型及公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公众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大类。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涉及到的企业内部公众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公众。这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内部公众关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间管理层公众。他们往往是部门的权威和带头人,又是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必经环节。三是普通员工公众。这些人是内部公众的大多数,同时处在企业活动和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或者直接与消费者公众接触,因此,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队伍和基本层次。由内部公众的分类决定了内部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横向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企业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的外部公众主要有:消费者公众、供应商公众、政府公众、媒介公众和社区公众等,这些公众都与企业有着紧密或松散的关系。外部公共关系的强化,有利于企业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关系,使企业创建有利的市场环境。

3.公共关系的利益观——互惠互利

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最显著的标志,一个企业的利益的得失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公共关系以互惠互利原则来处理这一问题,公共关系不再把追求片面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作目标,而是把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企业的工作都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完依据,互相合作、服务,共同分享利益,企业公关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依赖,让利益相关公众的利益进入管理视野,做到“双赢”。甚至在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可以放弃一定的短期利益。这种先与人利,我才得利,互惠互利的观念,就是融入了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思想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二、运用公共关系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企业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前提,所以企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公共关系的原理以技巧运用到企业的营销中去,如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自身优势和特长何在?这样可以权衡利弊,决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传播沟通以营销攻关,了解公众的喜好,然后进行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向公众显示本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这样可以建立起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和谐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元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要把众多的职工团结起来,只靠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信念。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决定着全体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并能够激发职工的士气,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对共同价值的认可,会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要建立起现代企业文化应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人为本。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一切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资源、物资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把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建设和谐企业转变,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企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已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要引导职工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效地提高员工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科技、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调整员工的利益关系,要关注员工对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

(2)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团队精神就是精诚团结的文化表征。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地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丰田”在其内部员工的小孩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我是丰田人”的教育,所有丰田人都为做丰田人而骄傲。

(3)开拓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敢于组织创新竞争、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使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变成实际运用。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了一个建议制度,丰田工厂到处都挂着“好产品、好生意”的大标语牌,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从1968年到1980年的13年间,丰田公司征集到的建议有430万条之多,仅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间,就为公司节省了40亿日元,其中建议每月就可为公司节省200万~300万日元。

3.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

(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如媒体报道、大型庆典、公益活动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推介,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发展双方良性、互动、和谐的关系。

(2)全员公关,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

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需要对全体员工实行公共关系管理。这是一种让全体员工高等重视企业形象,自觉创建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公关达到人和境界。一个企业要创造人和的公关环境,从内部来讲是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与团结,使每一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心企业的发展,人人重视企业的利益,人人珍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地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从外部来讲是促进企业与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公众间的相互了解,协调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声望和形象。

(3)以“和”为中心,转变竞争方式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

篇(8)

    由于我国的施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加之其面临的特殊的竞争时期和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需要采用管理会计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9)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人才类型,包含高科技应用型,研究开发型,工程应用型等不同层次。高科技应用型和研究开发型人才培养主要由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本科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管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于本科工商管理类教育来说,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明确提出“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质量考察体系。

知识包含基础文化知识、相邻专业知识、本专业知识等。前两者构成基础知识,后两者结合构成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知识传授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适当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增强适应能力。

能力方面,大学生应当具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训,强调工程实践能力。

素质的内涵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高的素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处于核心位置。

二、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一)优化师资结构,提升综合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水平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一,引进高水平师资。要积极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请进来,邀请他们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第三,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让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工商管理实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这是国际上流行的做法。第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施加压力。从制度人手,鞭策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重奖与高压并施,推行顾问教师制度,提倡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提升师资实力。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定期开展说课活动和科研竞赛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中国工商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却相对落后,明显不能满足客观实践发展变化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各高校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学到“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并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知识技能的配置。与此对应,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应侧重于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制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该计划建立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要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联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适应的教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指导和监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第二,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更要强调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和要求,有预见性的灵活调整和改变教学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和社会需要紧密接轨,应经常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市场发展动向,及时的做出适当合理的教学调整。

第三,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工商管理专业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以致用的水平

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重在“应用”二字,我们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实践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实践的需求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教育将不复存在,所以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来完成。基于传统实践教学的缺点,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一,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习实训室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还要投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第二,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环节。学校应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到著名的工商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论文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第三,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传统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老师完成,标准由指导老师制定,不同的老师评价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篇(10)

高校公共用房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它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用房的总资产量占据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2007年资产清查统计为例,公共用房资产约占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对高校公共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上一篇: 建筑防雷论文 下一篇: 药品电子监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