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础管理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础管理学论文

篇(1)

现在,在多数较发达国家中,中学物理教材包括了力学、刚体力学、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振动和波、电荷和电尝电流和磁尝电磁波、量子物理、相对论和物质等内容。除第一、五、六部分外,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都是很明显的。有些国家仅是以某一个中学的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而我们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后再强化集训、补课后参加的。所以,尽管我们获得奖牌很多,但却不能认为我们就是教育强国了。而且,没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强国。

十多年来,我国基础物理教育在教学领域中的改革是有成绩的。但其弱点往往只是局限于教材的删删减减、修修补补,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一些革新。

说得苛刻一点,这不过是“删繁就简三秋树”,且有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之嫌。

如果要做到“领异标新二月花”,恐怕就要动一点大手术,在内容现代化上“动土”了。

诚然,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十年功夫怕是不行的。惟其如此,我们才应该尽早认识并行动起来。等到下个世纪再搞,怕是太晚了。

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受有关方面委托,在沈克琦先生的主持下,笔者正在参加为北京市重点学校编写高中物理教材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一次探索。自然,教学内容现代化是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新编教材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的超常膨胀和不适当的“拔高”。我们力争做到的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坚持编入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的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使他们能够学到比较有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同时,对一些虽在高中阶段不宜展开或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又是非常根本的、重要的,对开扩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极有好处的内容,也要开一个头,长一个芽。

基于以上的一些考虑,拟议中的教材在内容上与现行教材(甲种本)就有了一些区别。

1)?在讲授经典物理学内容时不回避它的局限性。例如在讲牛顿力学时指出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并给出相对论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在讲授惯性力时,也讲解引力与加速度的等效性。

2)?在热学中专辟一章“热力学定律”。其中讲授热力学第零定律,以便对温度和温标进行再讨论,使学生对温度和温标的概念科学化。也讲自然过程的方向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使学生对不可逆现象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其统计意义和它所反映的偶然与必然、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认识。这对于破除学生头脑中“决定论因果性”是唯一的因果律的观念,树立“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的观念大有好处。

又如,?在讲授气体时,增加了一节“真实气体范德瓦耳斯方程”。这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体会从理想气体模型到较真实的模型的一种修正方法,而且正是因为范德瓦耳斯方程是非线性的,因而气体的液化即相变才是可能的,而理想气体无相变可言。这也就为讲授物态变化“长了一个芽”。

3)?在波动光学中,增加了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夫琅和费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的讨论,以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下分析光的波动现象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头”。

4)?“狭义相对论初步”作为一章准备编入教材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时空观念有所发展,并对狭义相对论产生的物理背景、爱因斯坦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内容有所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增加一点科学发现的“悟性”。

5)?在讲述微观物理学中专设“波和粒子”一章。在这一章中,不仅通过黑体辐射规律的分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和观点,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提出和证实光子的概念和观点,而且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分析引出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设,使学生认识类比方法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同时还在分析微观粒子可能显示波动性的条件后,以戴维逊一革末实验为例,介绍了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并顺带讨论一下“宏观物体是否也具有波动性”的问题。我以为这种讲述与讨论是非常基本的(应该指出,基本不等同于浅显),但又较以往的教材要先进些。

篇(2)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已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0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收获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我国。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从中美两国社会人文课程的比较来看,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难度低,教学要求更低。这意味着,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的教育落后于美国,而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这方面的缺陷则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数学课程,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教学优势则不再显现。当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全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国学生由于深埋在智力游戏般的数学谜题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际生活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国的教育却极为重视。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介绍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显然,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西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非常细致的能力训练。

篇(3)

1.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开拓阶段

1978—1987年,通过在很短时间内的思想调整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迈进了新的开拓时期,不仅理论基础多元化,而且研究方法、结构体系、研究内容等也都有所拓展。(1)理论基础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欧美西方各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大量引进借鉴(如系统交流论、波普尔世界三理论、社会认识论、知识基础论等),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也形成了层次体系论、知识论、知识组织论、学科群体论、情报交流论、知识交流论等多种观点,由单一论转变为多元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范围被极大地拓宽。(2)研究方法体系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另一重大进展是初步构建了体系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从传统转变为现代。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图书馆学进行研究,如数据统计、观察、历史、调查研究、定性分析等;80年代以后,图书馆学的研究引进和采用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并探索挖掘了专门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我国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如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相结合。(3)结构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图书馆学不仅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结构体系,而且具有清晰的知识层次,如知识元素、学科分支、门类结构等。其中,每个知识元素又涵盖了规律、概念、范畴、原理等;每个学科分支与门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组成了非常完善的结构体系。(4)研究内容趋于多样。研究人员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开拓,满怀热情地开展对图书馆学理论各项研究,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比如常见的图书馆学方法论及图书馆未来等研究内容,都是这个时期开拓的新研究领域。

1.2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稳步前进阶段

1987年至今,图书馆学研究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极度繁荣,发展至今已趋于平稳,新的研究成果较少,价值取向有所转变,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1)新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个时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版的文章大都是综述、书评或专题评述,缺少对理论研究深层次问题探索与系统总结的文章,更别说相关的论著。(2)价值取向有所转变。更多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人员转向对市场经济与图书馆学、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的研究,研究模式脱离了教学型学科实际情况。(3)研究环境更加现代化。在现代化的研究环境中,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电脑储存技术的不断影响和带动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人员将研究热点转到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及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环境更加现代化。(4)研究视点更加实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范围应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从图书馆学研究客体的信息本质和文化本质两个角度重新构建了图书馆学理论这个体系,系统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力求图书馆学理论能够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5)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已被进一步拓宽,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研究,还包括了信息、管理、科学知识等很多的领域。

2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观点

2.1研究对象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进行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在我国,由于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研究角度,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形成了“规律说”和“交流说”两种研究方向,发展过程经历了哲学方面的全面改变。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图书馆学研究人员抱着很大的热情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激烈讨论,先后产生了相关学者提出的文献交流、知识交流、情报交流和知识学等诸多见解。图书馆通过“交流说”与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机地融合了图书馆与社会交流活动,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理论内容不断深化。

2.2结构体系

科学研究对象的集中反映与具体表现是学科结构体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图书馆学的结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领域引入了系统的科学理论,结构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有的学者将图书馆学划分成技术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与应用图书馆学3部分。与普通图书馆学相对应的是技术图书馆学与理论图书馆学,与专门图书馆学相对应的是应用图书馆学。有的学者依据图书馆事业角度,在横向和纵向上对图书馆学进行了划分,国际图书馆学、图书馆数学、比较图书馆学是在横向上的划分结果;图书馆协作学和管理学、高校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学是在纵向上的划分结果。还有的学者从图书馆学范畴出发,将图书馆学当做一个线性的、层次不同的网状结构。比如:图书馆学思想史、研究、教育是图书馆学绪论的3个主要部分;图书馆的结构、变化、性质、资源共享和职能是图书馆认识的5个主要部分;社会领域与图书馆的矛盾、用和藏的矛盾是图书馆的2个主要矛盾;文化变化发展规律、读者规律是图书馆规律的2个主要规律等。

2.3学科性质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完善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应用科学、综合性科学、管理科学等4种代表性的看法相继出现,社会科学和综合性科学是其中的主要观点。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有的研究人员则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属于应用科学,又属于社会学科,是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三者之间的结合与渗透;还有人提出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数学等这些学科交叉存在于其研究的内容中;同时,依据图书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有研究人员指出图书馆学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学。只有确定好研究对象的性质,才能将学科性质确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划分依据是研究对象所存在范围;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划分的依据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划分依据是学科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改变不了学科性质,但对学科性质具有反作用。只要研究对象的本质没有改变,就不会导致学科性质的改变。

2.4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的研究方法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实现了初步的构建。由于思想观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大量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不同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学者将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概括为4方面:一是课题研究的方法得到了筛选;二是研究信息大都采用试验、观察、数据统计、调查等多种方法来获取;三是采用比较、分类、分析、类比、综合等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四是采用综合方法对图书馆学开展研究和探索,大体上采用了哲学方法、系统方法论、信息方法、移植方法、控制论方法等。当前,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采用较多的是数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和实验方法。数学方法促进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系统工程方法为深入探究图书馆学实践活动的规律提供了技术手段。时展到现在,在图书馆学领域图书馆学有无专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判断标准等观点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研究人员的观点是,既然图书馆学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存在着,研究方法就必然是一个专门的图书馆学方法,因此,构建专门的研究方法就成为方法论探究的关键核心,对专门方法进行研究时要结合哲学方法等。

2.5理论基础

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这一学科的基石,对方法论和学科的观点进行着指导,有很多研究人员对之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探索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学者将“波普尔世界三”理论引入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成,但同时也存在反对的声音;接着,我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情报交流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不久又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应是知识交流。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的观点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学科群。但对这个观点,还存在不一致,有的学者将这个学科群概括为一个综合群体,主要包括了哲学、数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这么多学科,应把上述的各个学科都当做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学科群有层次方面的不同,称为层次体系,理论基础的第一层次是哲学,第二、第三层次分别是列宁关于图书馆学的思想、信息论;还有其他学者将哲学当做理论基础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知识学、社会学、文化学说、传播学、信息科学,类现象学说是第三层次。

篇(4)

2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有效控制措施

2.1强化工作人员选拔、培训与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企业要严把人才选拔的质量关,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坚决反对“走后门”和鱼目混珠的现象,所有的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才能分配到各个岗位上。这些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要接受岗前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也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同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此外,企业还要不断培养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合理运用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员工还要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步骤进行操作,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2.2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使用了劣质的、未经检测的施工材料,就会导致工程延期,影响工程质量等。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企业应当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检测办法和流程,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都应自觉遵守这一规定,采取抽检和普检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并开具检验证明,交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施工单位要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到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逐渐消除施工材料质量给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此外,验收与检测合格的施工材料也要进行再进一步的取样实验,以保证其质量达到施工标准。

2.3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文件的审核、审批制度,通过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以及指导,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注重技术人员与质量人员的巡检工作。

2.4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周密的施工计划,控制好工期为了避免盲目赶工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危害,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水利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因素和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缩短工期,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就要进行合理的造价预算,在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按照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气候、地形、地质等条件对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尽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进度计划、人员、料物以及各部分、各工序、各阶段的监督与审核,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责任制。

篇(5)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我要吃饼,我要吃饼。”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篇(6)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篇(7)

二、网络教学管理研究的操作措施

1.教学情况分析以及实行网络教学管理的可行性条件第一,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具拥有官方网站,但基本情况是,官网只有学校信息的功能,还没有把某一课程的网页纳入官网。需要进行网络教学管理的课程可以单独设计网页,合并在校园官网内。第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提供无线网络服务,但基本情况是,学校网络系统不成熟,网络信号覆盖率不高。而国外高校在图书馆和教室内可以保证高速上网。第三,国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普遍使用电子邮件。我国的基本情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固定的信息传递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QQ等软件在师生的信息传递中起到很大作用,电子软件的信息传递将是大势所趋。2.寻找适合我国的网络教学管理体系(1)以二维设计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看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管理的关系第一,随着艺术类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进,选修某一门课程的权利将交给学生。学生修满足够的学分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上网填报的选课方式目前已经实现。第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向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知识点的有课堂和网络两个阵地,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在网络上查阅相关知识点和作业要求。第三,学生递交作业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保存和。第四,教师转变批阅作业的形式,可以在网络上收取电子文件,分类打分。第五,教师公布作业成绩渠道的转变。学生在线查阅作业成绩,课程的过程和结果更加公开和透明,有利于教学。这种公开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际的。(2)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案目前,二维设计基础课程已经设计了专门的网页,设置了四大主要功能模块: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学习社区、课程点评。“视频公开课”模块录制了基本单元的教学视频。“资源共享”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和学习指南,主要有五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为二维设计基础概论,第二单元为二维设计电脑基础,第三单元为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第四单元为色彩的感知与构成,第五单元为图文编排设计试验。“学习社区”模块主要展示学生的作业成果,以及提供与教师的交流平台。“课程点评”模块中有教师点评学生作业单元、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单元、特邀评委评学生作业单元、特邀评委评教师教学单元、学生评教师单元。

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年龄70~80岁,平均74.5岁,其中桥脑出血2例(1.5%),丘脑出血41例(30.1%),小脑出血8例(59%),内囊出血57例(41.9%),其他出血28例(205%);死亡42例(30.8%)。

2早期观察与护理

2.1正确观察瞳孔和眼球活动变化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1~3]。例如:(1)桥脑出血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及眼球固定。(2)丘脑出血时两眼球向下方或内下方注视,亦可出现病灶对侧或同侧凝视麻痹,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3)内囊出血时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症”和“三偏症”,即偏瘫、偏感觉障碍和偏盲。(4)小脑出血时眼球震颤或瞳孔往往缩小,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5)小脑幕裂孔疝早期病灶侧一过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如病情加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6)枕大孔疝瞳孔缩小后散大。如果有脑疝发生瞳孔变化最早、最快。因此必须认真观察,大约5~10min观察1次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为抢救争得时间,但须注意老年患者有青光眼、白内障者可影响观察须注意鉴别。

2.2早期观察意识变化意识变化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脑出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如小脑幕裂孔疝可表现为清醒躁动嗜睡朦胧昏迷,而枕大孔疝很快进入昏迷。在脑出血急性期意识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且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对延长一定的抢救时间,但是老年患者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低下,应激状态的耐受性降低,对老年患者更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2.3准确记录血压变化脑出血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压,血压越高越会加重脑出血及发生脑疝的可能性,必须及时观察血压,也不可忽视低血压。一般监测血压1次/2h,并做好记录。

2.4注意呼吸改变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脑组织缺氧、脑水肿使呼吸发生改变,病情危重时常常出现潮式呼吸、库氏呼吸、双吸气、叹气样下颌呼吸。尤其应注意脑干出血压迫延髓导致呼吸骤停。

2.5观察体温丘脑下部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丘脑大量出血时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预后更差,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高热的护理。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不明显,物理降温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老年患者肢体活动不灵活、末梢循环不良,用冰袋、冰帽时须防止发生冻伤。

3急性期的护理要点

3.1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

3.1.1迅速降低颅内压快速输入20%甘露醇和其他脱水药是预防脑疝发生的关键。

3.1.2静脉补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均应禁食水,给予静脉输液,但是高龄患者多具有多种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梗、肾功不全等),如果液体输入过多过快,会因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快心率使患者躁动而加重出血,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量并做好记录,为合理用药,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提供依据。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3.2.1取出义齿70岁以上患者多装有义齿,当意识有改变时,易松动、脱落而使呼吸道阻塞,因此首先要把义齿取出。

3.2.2吸氧吸氧能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但应注意掌握吸氧的浓度,防止高浓度氧引起氧中毒。

3.2.3吸痰老年患者痰较多不易咳出,为防止痰阻塞呼吸道应及时吸痰,这对防止肺部感染非常重要,吸痰时动作要轻,吸痰管一定要插到位,做到有效吸痰,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3镇静和抗惊厥脑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对预后是不利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安定和苯巴比妥,但静脉给安定时速度一定要慢,因安定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高龄患者反应迟钝,用药更应慎重。

3.4卧位在急性期一定要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人本身机体的抵抗力弱、耐受力差,加之卧床后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很易发生褥疮。所以在急性期也要做好皮肤护理。

综上所述,老年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如得到及时治疗、做好早期护理及观察、采取相应对策,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预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生只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然而,近几年来,根据教学观察与问卷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最大动力来自于计算机一级考证。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太大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高校使用教材与现实教学环境不适应

高校使用的教材大约是5年左右才更新一次,教材的编写更新频率也差不多是5年一次,教材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不再单纯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而是转为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的,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授课。

1.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知识管理

我国邱均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概念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含对知识进行创新、对知识进行获取、对知识进行加工、对知识进行存储、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对知识应用进行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概念不仅包含对知识自身的管理,还包括对和知识有关的无形资产和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内容。

3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状态的新路径。

3.1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授课模式会造成知识匮乏的局面,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集合起来,而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类管理使学生较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

3.2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管理需求

课堂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是个性化的,因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加强学生知识管理的关键。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内容。

3.3注重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应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知识共享环境,让学生与教师能够无障碍地相互分享个人的学习看法、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

4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知识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包含人、知识、技术以及共享文化,所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应当建立四维的知识管理策略。

4.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中,学生在知识交流部分表现越活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越较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时应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交流情况实施具体的策略。

4.2以知识为重点的知识管理客体

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以知识的教授做为教学重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4.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知识管理质量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

4.4以知识共享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衡量指标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共享、交流和创造。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力求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课堂的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篇(10)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39

在国民日常物质、文化生活中,水资源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能源基础。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日益注重工业发展,从而忽略了对水能源的管理,致使国内大面积出现水污染的问题,不仅对国民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还对国家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对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进行有效分析,是国家有效解决水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1 国内当前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

1.1 起吊装置设计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的整体设计中,必须对起吊装置的设计工作充分考虑到位,主要是由于泥污泵站与进水泵房的体积较为庞大,重量上也非常大,因此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会用到起吊装置,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会很多。安装起吊装置前,要对起吊的高度和吊车安装的高度进行合理、准确的确定,避免由于钢丝绳过短而无法吊起水泵的现象,更要考虑到由于水泵的体积较大,在安装的位置方面需要更大的空间。在起重装置方面,电动装置是首选,可以在水泵起吊的过程中,对紧急状况进行及时解决和处理,保证水泵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水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对水泵进行大修甚至是返厂维修时,电动装置也可以为水泵起吊提供一定的便利。

1.2 搅拌装置的设计

在国内众多污水处理厂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发生池内积泥的现象,积泥的堆积现象主要出现在生物池的拐角处以及贮泥处,然而这些污泥的堆积不仅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效率,而且致使池内的容积出现越来越小的情况,因此国内污水处理厂应提高处理技术工艺和加强对出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其所产生的影响高度重视。经实践与调查得知,导致池内出现污泥堆积的现象的原因众多,其堆积现象主要出现在池内搅拌器的位置设置和其搅拌器的型号选择上不合理,因此造成池内没有完全混合,进而使池内搅拌器搅拌不到死角出现的污泥堆积。

加强对构筑物的池型和其深度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充分了解该池内的容积大小,从而进一步保证该构筑物选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对池型进行有效优化,是实现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污水完全混合最为有效的办法。可以将厌氧池和缺氧池设计成为具有循环流动的池型,并在两个池子中间设置隔墙,防止发生厌氧池和缺氧池混淆的问题,以此作为搅拌顺利进行搅拌的坚实基础,在进行搅拌时可以完全带动沟内的循环流动,使池内死角的污泥跟随循环流动的污水进行流动,这样就不会让拐角或死角出现污泥堆积的现象。对矩形的构筑物可以采用高速小叶轮搅拌器进行搅拌,也可以有效防止污泥堆积的情况发生。

在搅拌器型号选择方面,要选择搅拌范围大、机械混合搅拌功率强的搅拌器,因此在选择前应加强对搅拌设备进行专业软件的计算,从而进一步保证搅拌设备的科学性;加强对污水搅拌设备的优化,对水量不足和进水污染物不足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加强对构筑的池型、容积大小的考虑,从而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水的效率。

1.3 放空管和集水坑的设计

国内众多污水处理厂建设各种构筑池已成为普遍现象,而构筑池一般都是用来盛水的,因此污水处理厂对构筑池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要对池内的污水进行排空,这其中就关系到污水处理厂放空管和集水坑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型的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对污水进行放空有两种不同方式:

1.3.1 将放空管在池壁的底部弯贯穿至池外,而不需要设置集水坑。由于污水厂的污水处理管道预埋的深度达都很深,在对管道整体性进行设计时,需要针对放空管的混凝土进行满包防护措施。

1.3.2 放空管是从池壁底部贯穿出池外,一般情况下池体底部的结构都设有腋角,为了防止防水套管切断钢筋,要以腋角为设置高度,对放空管进行放置;造成放空管与池壁之间有一定距离,池内的水不能完全排净,因此可以在放空管附近设置集水深坑,这样就可以把池底部的污水进行强制排出。该方法只适用于小型的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构筑池,同样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底部污水需要水泵进行提升,从而增加了电能的损耗。在构筑物埋设深度较深的情况时,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不足以进行自然防控,应在构筑物内设置集水坑,从而有效地将池内污水排放至厂区水管内。在对放空管和集水坑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放空管管径、厂区污水管坡度、构造物内壁压力以及污水搅拌流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避免由于流速较慢而引起的污水管道内壅水的情况发生。

1.4 止回阀、手动阀门的设计

为了有效防止介质倒流,要加强对止回阀、手动阀门的设计,在污水处理厂水泵及鼓风机的出水口上面设置止回阀,在止回阀旁边设置手动阀门。在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止回阀故障的问题,由于其运行启动过于频繁,导致止回阀需要经常维护和检修,在进行维护和检修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手动阀门关闭,从而有效组织管道中的任何介质,进一步保证不会因止回阀的正常维护和检修导致管路泄露。其中手动阀门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工艺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在对污水处理厂整体污水处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手动阀门的设计及安装位置的控制,从而保证其他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得以正常工作运行。

2 污水处理生态学问题

国内当前污水厂处理生态学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和蚊蝇控制方面。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降低水损耗,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人类共存,国家污水处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周边环境及其厂区进行生态化管理,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三维绿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消能,控制和有效利用土地有利于国内污水厂处理的长远发展。

2.1 提高污水处理厂绿化覆盖率

土地是绿化建设的载体,在污水处理厂规划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将整个厂区纳入生态环保建设的考虑范围,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合理布置污水处理厂的建筑、道路和工艺设施,并按照生态绿化标准预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加强污水厂周边的生态林建设,利用地形、山石、水体、植物等园林要素,并且依托自然环境,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并实施布置,使生态绿化与污水厂处理的各项处理设施协调融合。坚持“发展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的基本污水厂生态建设基本理念,将立体绿化与污水处理厂形成一体,不仅可以为污水处理厂增湿降温,还可以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水的效率,提高污水厂经济效益。选择喜光、温、矮状、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的植物,对污水厂周边进行生态绿化,从而有效控制蚊蝇的问题。

2.2 加强污水处理厂复层植物群落构建

加强污水处理厂复层植物群落的构建管理,并遵循地带性植物生物学的规律,选择生长比较稳定、健康的组合对污水厂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模拟,由于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以及各个构筑物之间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小且较为分散,再加上地下管线较多,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频繁的启动,会需要维护和维修,不利于形成立体多层植物群落,同时污水厂处理排除的污染物浓度也是特别的高。因此在污水处理厂植被生态绿化覆盖方面,应主要选择灌木丛,地被铺草皮,灌木群植,可修剪成整形树,其中适合的树种有龙柏、山茶、海桐、苏铁、棕榈、丝兰、女贞、竹柏、石楠等。国内众多污水处理厂应加强乡土景观元素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提升生态防护标准,借用自然环境,更快地形成污水厂园林景观。遵循生物学的原则,选择光合作用效率高、抗性强、芳香性、本地型的植物,对污水厂进行绿化覆盖,并且选用敏感植物做污水处理厂生态污染报警器。

3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项资源的索取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从而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水损耗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对污水处理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对污水处理的细节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在污水处理的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在污水处理方面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1] 范旭红.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D].东南大学,2006.

上一篇: 副高医生论文 下一篇: 管理类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