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08: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书职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
①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如根据需求和现状将未利用地改良为农地或建设用地;
②对已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值,如对农地的改良、配套,进行集约化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对现状土地进行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支持经济建设,对污染、灾毁及破损土地的整治利用等。笔者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1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工程
非农用地是指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大、中、小城镇,工矿区,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我国非农业用地约占国土中面积的22.9%。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非农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对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积极整合、有效利用以及资源集中集约化发展,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土地工程。土地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在工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性、整体性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成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及水利配套、电力、林业、道路等内容。在土地开发工程中应兼顾国家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2.2建设用地整备工程
建设用地,是指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城镇村及工矿等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它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据土地所用权特点,建设用地整备工程,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清表、整治、平整并进行适度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和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从而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的过程。建设用地整备工程中的整治工程,主要指通过一定工程、生物或技术手段,使海域、沼泽或土质难以为建设用地所利用的土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例如,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填海造地工程,将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围堰、基槽清淤、基坑填沙、填砂等工程;沼泽地区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当作为建设用地开发时,要注意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2.3污损土地改良改造工程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和损毁,使土地完全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对污损土地进行改良改造区别于其他废弃地的改良改造,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损毁土地,并通过污损土地利用评价,使其达到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使用标准。
2.3.1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空气、生物、水体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影响的土地。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改造使其恢复到未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按地点可分为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和异位改良改造技术。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即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改良改造;异位改良改造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土地污染改良改造按操作原理主要分为物理改良改造技术、化学改良改造技术和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的物理改良改造是指通过物理过程的调节或控制,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或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的改良改造过程。主要的物理改良改造技术有客土和换土技术、蒸汽浸提技术、玻璃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热处理等。污染土地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沉淀等反应,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转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典型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有化学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溶剂浸提技术、施入改良剂或抑制剂等。污染土地的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依靠某些生物的活动和具有某些特的微生物,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清除或降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改良改造的目的。狭义的生物改良改造仅指微生物改良改造,广义的生物改良改造包括微生物改良改造和植物改良改造,有时也包括动物改良改造。
2.3.2损毁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损毁土地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造成土地第一生产力的丧失。损毁土地改良改造工程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损毁土地进行改良改造使其恢复成可利用的有效土地,包括生境建设和群落建设两大内容。生境建设是对地貌的重塑和土壤改良培肥,其核心在于“造地”,为生物群落建造一个良好的生境。群落建设则包括植被重建和引入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其核心内容是植被。对于凹型地貌的重塑,通常采用填充和客土的方式。对于凸型地貌重塑则采用土地平整、建梯田的方式。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对于矿山损毁土地的地貌重塑一般采用“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良性循环。
2.4低标准用地提升工程
2.4.1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高标准农业用地可定义为: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其他高标准农用地。低标准农业用地变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使其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水源覆盖实现方田化,灌溉实现节水化,秸秆实现还田化,耕作实现机械化,施肥实现配方化,种子实现良种化,田间道路实现沙石化,农田林网实现网格化,田间种植实现规范化,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
2.4.2低标准建设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建设用地工程。高标准建设用地可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合理布局各业用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监管,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对存量土地的各种投入,实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状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使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高标准建设用地建设最终是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完善。高标准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各业占地布局,严格控制大面积囤地现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标准农村建设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原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或消除农村大片闲置地,消除空心村,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旧工矿用地进行考证,对废弃区进行生态修复,拆并不合理采矿区,做好原矿用地生态修复工作。
3未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使规划、设计、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信息、监测及标准规范等不同领域进行有效交叉和融合,通过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使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技术将向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土地整治生态变迁;土地整治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互操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向生态化、智能化、节水节地型和可视化发展;质量型和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将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和最优化;土地整治的景观重塑和恢复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监测将从注重数量监测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监测发展;土地整治的施工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1农田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土地整治因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支撑,导致农田路沟渠使用寿命短,土地平整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再加上因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对于诸如沟渠、道路设计强度、建设材料、成分配比、施工工艺、使用周期等要求均有明显差异,对一些关键景观断裂点的修复也缺少精细化的工程技术支撑,这些均影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研发新的适应农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提出专门的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自主研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材料、新产品与施工工艺,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育工程能力等领域将是未来农田建设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把复垦工程作为矿区开采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景观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土地复垦、复垦工程与周边景观协调以及复垦土地的跟踪监测与评价。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地表稳定与侵蚀控制技术、土壤结构破坏与污染的重构与修复技术、防治矿山生态灾害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集成技术等是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试或现场试验研究—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基本模式,修复基质由单一的土壤修复过渡为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治理,修复技术涵盖了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修复类型。因此,研发绿色可持续单一修复工程技术、多种修复方法耦合联用技术、研制专用修复设备和药剂产品是污染土地修复未来发展的趋势。
如果施工场地土层性较好,就可以应用桩锚支护方式,对于某些基坑深度较大的工程,就需要对岩土锚杆的参数进行固定,如轴向抗拔力需在600kN以下,应用二次高压注浆等。
1.2锚喷支护
锚喷支护方式是将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型联合支护形式,一般在人工填土和粘性土的施工场地应用较广,细砂层或卵石层由于含水较为丰富,所以不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支护。当然,该种支护方式必须要严格控制基坑深度,保证其在12米以内。
2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构成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深基坑支护结构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抗壁挡墙和支撑锚杆。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2.1深基坑支护的挡墙类型
如今出现了诸多的深基坑支护挡墙类型,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钢筋混凝土排桩式挡墙,它应用的是人工挖孔或者钻孔桩的方式,在孔内排桩。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如施工场地有着较好的地质条件,那么排桩密度就可以适当减小。施工场地有着较软的土质,那么就需要对排桩的密实度严格控制,对于水流冲刷,需要充分重视。另外是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搅拌机给利用过来。然后是旋喷桩挡墙,这种挡墙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的形成过程类似,首先利用钻机将钻杆钻孔,在孔钻杆从地基土里提升过程中利用旋转喷嘴将水泥浆固化剂喷入地基土,使水泥桩有效连接,这样就形成帷幕墙。
2.2深基坑支护的支撑
深基坑支护结构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挡墙和支撑,挡墙形式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支撑也同步发展,其中常见的支撑形式有圆形支撑、角撑以及对撑等。由于基坑在横竖方向上相对尺寸较大,为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支撑不能过长,需将柱子立于基坑中间,通常将较大直径的圆钢管作为支撑杆杆体,在基坑中间立柱的过程中,需保证立柱埋进基坑底部的深度符合相关要求,这样即使有较大重量的承载物存在于建筑上方,中间立柱也不会有下沉或者倾斜问题发生。
3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3.1重视工程勘察工作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之前,采取科学的勘查方法详细勘查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在勘查过程中,应用标准的勘查工具,保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收集准确可靠的勘查数据,要详细了解土层强度及地下水位的高低。
3.2对深基坑四周表面进行保护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基坑周围的地面进行严密保护,避免对基坑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地面水通过裂缝流入基坑内就会对支护结构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滑移问题产生,因此,必须注重结合地面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引流措施,严禁地面水大幅度流入基坑,力争将流入水量控制到最小范围。
3.3严格控制深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质量
支护系统中的材料选用、构造及结构性能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基坑支护的工程质量,从而整个支护结构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基坑支护工程质量较高,基坑工程施工就可以顺利进行。
3.4避免地下水的影响
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如果基坑出现地下水渗透现象,后果可想而知,轻则导致地基下沉、支护结构基础滑移,重则严重影响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如果条件具备,应立即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合理措施,减轻基坑支护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如果条件不具备,立即构建止水帷幕可实现挡水目的,确保工程质量可控。另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如支护结构和尺寸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可防;合理安装地下水控制装置,设置专人巡视、监测施工状况并做好记录可防。
3.5要将深基坑土方开挖原则严格贯彻下去
在施工之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挖土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确定,并且将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以及严禁超挖的原则给贯彻落实下去,并且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对于横向支撑设备,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合理安装,并且做好记录工作。深基坑开挖往往有着较大的面积,那么就需要分段开挖底板混凝土,并且在开挖的过程中,进行浇筑,在挖土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分层或者均衡的方式给应用过来。这样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并且基坑的稳定性也可以得到显著增强。如果有着较长的开挖时间,那么边壁不稳,会导致突然滑动问题出现,加上施工场地没有良好的排水措施,边壁的稳定性就更加无法保证。此外,还需要对基坑边缘堆料及时清理,这样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要对地裂和挖土之间的关系随时观察,如果挖土之后,有隆起问题出现,挖土工序就需要停止。如果有地裂问题出现,就需要对降水进行观察,查看其是否达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2.1早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变化是随着结构形式、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早期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2.1.1桩基础施工技术
此项技术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中的基础方法。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桩型,对单桩基与群桩设计进行全面的考虑,进而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并且,在设计群桩的时候,一定要对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考虑,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在进行预制桩吊运操作的时候,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吊运的控制,避免出现冲击与振动的情况,影响成桩质量;在进行桩基钻孔与灌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完善桩的定位放线、钻机垂直度校正、钻孔清土、灌注、混凝土搅拌、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成桩验收等工作,并且对成桩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进而达到预期的施工标准,保证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1.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此项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预制法与现浇法。预制法就是指在混凝土施工结构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应用,此方法具有性能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实际施工中,一定要保证预制膜尺寸的精准,并且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展开操作。相对于预制法而言,现浇法的应用要更早一些,此种方法主要就是在施工现场中进行支模,并且展开混凝土浇筑,完成土木工程施工。
2.1.3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此种技术手段主要集中于构件吊装操作中。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清理,并且开展道路修筑、装备检查、构件运输等基础工作,保证钢构件可以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有效的运输;对于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钢构件而言,一定要用具有足够支承面的木枕进行垫底,尽可能将其放置在起吊位置,确保钢结构摩擦面的干燥、清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在土木工程钢结构连接施工中,一定要选择最为恰当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接位置的精确,防止出现钢结构薄弱点,影响土木工程质量。
2.2创新施工技术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工程质量安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来,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出现了一些创新施工技术。
2.2.1深基坑支护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人防工程、地铁站等工程施工中,均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随着大量深基坑工程的出现,施工工艺、设计计算理论等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深基坑支护技术也成为了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关键。各种建筑物与地下管线都要开挖基坑,一些基坑可直接开挖或放坡开挖,但当基坑深度较深,周围场地又不宽时,一般都采用基坑支护,过去支护比较简单,也就是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一般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而对于深基坑已不能满足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基坑深度和体量的增大,支护技术也有了较大进展,按功能分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支撑系统。常用的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等,功能为支承围护结构侧力与限制围护结构位移;二是,挡水系统。常用的有深层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旋喷桩等,功能为阻挡抗外渗水;三是,挡土系统。常用的有钻孔灌注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钢筋混凝土板桩等,功能为形成支护排桩或支护挡土墙阻挡坑外土压力。
2.2.2新型预应力技术
一般而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新型预应力技术也可以称之为体外预应力,其具有预应力摩擦损失小、操作方便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交通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存在着施工裂缝质量问题,裂缝类型也比较多样,笔者就对这些裂缝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1.1 荷载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类型中,荷载裂缝是比较重要类型,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承受比较大的动静荷载,如果超过了道路桥梁自身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裂缝[1]。在荷载变化下也会引起次生应力产生次生裂缝。这些裂缝不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产生直接未接,但受压区的混凝土会出现起皮以及短裂缝,如果不能及时性对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就会对道路桥梁的结构稳定安全带来威胁。
1.2 收缩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类型中收缩裂缝是较为常见的,结合不同原因也有着不同类型,有塑性收缩以及干缩和自生收缩等类型。发生比较多的就是塑性收缩,在混凝土的养护中发生频繁。主要就是混凝土水化反应比较剧烈,骨料自重情况下出现吸尘,造成混凝土失水收缩,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沿着钢筋方向产生裂缝。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当中钢筋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约束作用,这会进一步加剧裂缝产生。
1.3 沉降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由于在施工中对道路桥梁施工要求比较高,在其承载能力的要求上就有着严格要求,在工程的基础对其承重要求不能得以有效满足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这一不均匀的沉降就会造成混凝土构件产生附加力。在这一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造成结构开裂,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
1.4 温度裂缝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类型中温度裂缝也是重要裂缝类型。这一类型的裂缝产生主要是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造成[2]。在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体积就会产生变化,混凝土变形会受到约束,在内部就会产生应力,温度的加剧变化在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候,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结合混凝土施工角度,造成这一裂缝的主要因素就是水化热散失比较慢,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就出现了这一类型的裂缝。
2、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应用
为保障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对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就比较重要,笔者就交通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应用提出了几点方法,如下所述:
2.1 加强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上就要充分重视,要在满足强度以及抗裂要求基础上,对水灰比要尽量小,减少水化反应的热量释放,这样就能减少裂缝质量问题出现。在对集料级配的选择方面也要充分重视,选择集料级配不能得以优化,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加大[3]。对粗细骨料的质量要加强控制,最大化减少骨料中出现杂质。对水泥的型号选择以及质量的控制要充分重视,选择水化热小的水泥材料。
2.2 充分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
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就要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加强重视,对混凝土浇筑方面要注重优化,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高温季节的施工中,就要采用符合要求的低温地下水进行拌和,并对碎石实施降温处理,避免阳光暴晒[4]。混凝土浇筑前要实施坍落试验,保障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可采用斜向分层以及薄层循环和二次振捣等工艺实施,混凝土浇筑每个分层进行布设两道振动棒,首个可布置在混凝土入模处,对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度要能保证,再个进行布设在斜向分层斜坡,对两层混凝土整体质量要能保证。
2.3 科学对混凝土施工养护工作实施
一、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1土方工程中场地积水
一些施工企业在建筑场地完成场地平整后,场地范围内局部或大面积积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场地平整时,尤其当挖、填方面积较大或较深时,填土碾压密实度差,或填土的土质不符合要求,有的在平整场地时甚至用淤泥、冻土、膨胀土做回填土,遇水后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陷,低洼处造成积水;二是排水措施不当,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泄水坡度不合理,地势较低的建筑场地周围无截水沟;三是场地平整过程中测量人员不够重视,测量时误差较大,或出现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致使场地积水。
2挖坑槽时出现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主要原因:一是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二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三是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砖砌体组砌混乱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 ,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 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主要原因:一是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二是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三是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 打砖较费工时, 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砖, 用包心砌法;四是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
4地下防水工程的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沿预埋件周边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主要原因:一是预埋件周围,尤其是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二是没有认真清除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致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黏结严密;三是暗线管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由管内流出;四是在施工或使用中,预埋件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钢筋表面锈蚀呈鳞片剥落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主要原因是保管不良,现场存放时无铺垫,雨雪天气不采取措施,或存放时间过长,仓库环境潮湿。
二、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各部门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同时也建立质量责任体制,做到真正的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查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查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当发现其触犯到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归纳责任主体进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重视并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好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
2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达标,设备的安全运行
工程材料是组成建筑实体的基本单位,材料质量的微小差异,环境对材料的细小影响都会引起工程实体中的质量问题。因此,应严把原材料采购关口,采购员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在选购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价格和质量上多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施工企业要掌握全面的材料信息,了解其质量、价格及生产企业的供给能力,材料进场应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合格,一些材料需要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其次,加强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管理。作为建筑土建工程的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设备之间的配套,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实行定人、定机和定岗“三定”的措施。同时,加强日常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格的执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制度,维持设备始终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3保证施工全方位质量
建筑土建工程不同于其他一般施工工程,建筑土建工程关系到了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建筑土建工程质量成为了该工程实施的根本以及该工程实施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建筑土建施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系统并且具体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工程进行总结,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要求建筑企业自身必须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中坚持自身的原则,实施深化改革,进而将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提升,在实施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将建筑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在建筑土建工程实施施工的过程中,企业要对自身的施工劳务作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实施严格的控制,将现场施工照明、现场施工天气情况、项目安全防护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将建筑土建施工的进度进行及时控制,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都必须要在保证自身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资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向发包人、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
4提高施工企业应将施工质量控制作为重点工作,首先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方面抓起,主要包括:(1)展开由上至下的全方位宣传教育工作,让现场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树立起质量控制意识;(2)加强并落实一线施工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3)作为管理者应注重对下级员工的监督和引导;(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奖罚制度,一次调动施工人员的经济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管能用性。
综合上述,工程质量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设计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彻底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抓设计、抓施工、抓监理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督,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才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工程质量才会有一个更高的台阶。
1、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投稿、审稿、录用/被退稿、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我们操作的普通期刊正常审稿时间为1-7天,发表周期为1-6个月,学报另计。
2、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期刊品质的审核愈发严格,杂志社对稿件的要求也对应提高,在审稿及修改等流程上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3、外部出版环境变化剧烈,一批品质差的杂志相继倒闭,原本已经定稿的一批文章无法正常见刊,可发表期刊的减少,大批量稿件的转投,导致发表竞争更加激烈。
4、为了评审核心期刊,应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各类审核,多数想要寻求发展的期刊,不断压缩版面,稿件质量精益求精,这导致论文被退稿或返修的几率大幅增加。
5、面对年审等突发时间,杂志的刊期会出现突发变动,可能原本已经计划出刊的文章会推迟见刊,作者应为各种因素预留时间,避免因意外情况导致的延期出刊。
6、在整体出版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期刊的版面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高,这是不可扭转的大趋势,提前准备发表,不仅更放心,也更加省钱!
那么,应提前多久准备?
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6个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创刊较早,认可度更高的热门期刊,来稿量较大,发表周期可能就会更久。提前准备,意味着杂志的可选择性更多。
核心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15个月准备。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准备。
核心期刊论文是自己说明论述内容最真实的反馈,要做到实事求是。即使与预期不相符的研究结果都要明确道出,数据、缘由等信息,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精准绘画,不能夸大实验结果博眼球。随意撰造虚假信息是不可取的行为。核心期刊又有哪些呢?
第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五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 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已于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第二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与美国的SCI接轨,用于分析国内科学技术活动的整体状况,帮助科教决策部门科学地评价我国科学活动的宏观水平和微观绩效,帮助科学家客观地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进行评选一次。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的期刊。
第三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1.25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电气职称论文范例欣赏: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低压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中基础性设施,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低压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工期较长、工序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低压电气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低压电气;安装
近年来,我国电气化安装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比较复杂,专业程度较高,施工中还涉及到多种交叉施工,因此,做好建筑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特点的概况
重视预防工作,严把质量关。由于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每道工程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因此要重点加强预防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安装质量达到工程要求。影响因素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具有工种繁多、工期进度长等特点,也就决定工程必然面临着影响因素众多、施工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问题。工期长工种复杂。施工之前,要做好接地网、管线铺设等前期土建工程,并开展焊接工作;该工序完成后,进入到设备试机阶段,全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电气系统进行总调试,再由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竣工检测验收。该工序阶段要涉及到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验收等多个工种。
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2.1充分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
施工图纸是保证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充分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够组织有效的施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促进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一般而言,电气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设备和管线配置。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图纸的审阅工作,尤其是设计中的变更部分,要逐一进行扫描。
2.2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安装技术
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事项:(1)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时,不仅要对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要确保内部线路的正确连接,从而保证整个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2)在制作电柜、电箱和配电盘时,要选用不可燃材料,保证安装牢固,各类技术参数指标处于正常状况。(3)箱内元件的分布要按照图纸结构而定,严格进行各个相序间的划分,线路界面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操作。(4)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要确保接地正确,设置相应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要选择裸铜线连接,同时配备相应的电击保护,抽出式配电柜推拉需要保持正常动作。(5)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内线路整齐没有交接无序现象,导线间应紧密连接,没有断股和伤芯线现象。(6)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设置合理,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3管件预埋的安装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的重要内容,管件预埋和焊接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容易发生错埋、漏埋或者是没有安装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管件的制作埋设。具体说来,管件预埋的施工技术包括如下方面:现场施工人员要对预埋件敷设的部位、数量、规格型号等与图纸进行认真核对,仔细检查钢管防腐、管口处理和焊接等;管间的连接、弯扁度、弯曲半径、过线盒和接线盒要符合相关规定;对设备基础、接地装置和接地网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位,采取增加接地极数或其他补救措施。
2.4接地装置的安装技术
要按照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施工图纸进行接地装置的分布,接地电阻值应该符合标准的设计要求。埋设防雷接地的干线时,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要大于1m,同时在管道上方敷设沥青。接地模块顶面埋地深度要大于0.6m,接地模块间距大于模块长度的3~5倍,其埋设基坑通常是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并且在开挖深度内做好各项指标记录。接地模块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就位,同时把握好各个上层间的接触距离。对接地模块的引线进行集中处理,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要保持一致。当进行暗敷操作时,在抹灰层内的引下线设置固定装置,明敷操作时引下线不能弯曲,要尽量实现平整的放置,用油漆做好支架焊接位置的防腐工作。
2.5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安装技术
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施工要点包括:金属电缆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或者是接零可靠。钢导管和金属线槽不能够熔焊跨接接地线,连接处需要使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并且两卡间铜芯软导线截面大于4mm2。非金属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两端跨接接地线。防爆导管不能使用倒扣连接,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当绝缘导体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要采用强度等级大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并且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室外埋地敷设电缆导管时,埋深要超过0.7m,并且壁厚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应该埋设在室外土壤内。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缆和电线后应该做密封处理。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金属导管内外壁应做防腐处理,埋于混凝土内的到管内壁应做防腐处理。暗配的导管,其埋设深度和建筑物表面的距离要超过15mm;明配的导管,应该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并且安装牢固。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该设补偿装置。
2.6低压电气安装的协调施工技术
如前文所述,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中涉及的工序较多,各工序间经常会交叉施工,因此在进行低压电气安装前,应该做好各专业施工顺序的协调,正确权衡不同施工顺序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安排不同施工工种的进度。如建筑工程低压电气与土建、给排水施工间进行协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会影响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因此在对两者进行协调时,要做好主次的把握,实现以土建为主,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全面做好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与给排水工程进行协调时,首先要认真比对和研究两个工种的图纸。由于这两个工种的图纸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低压电气安装的线管道与给排水作用的排水管道存在冲突时,一定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管道的安装工作,确定好安装顺序,然后再进行安装。
3.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调试和运行技术
当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结束后,需要对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内各个元器件的运行进行考核,确保低压电气安装的有效性。具体说来:(1)成套配电(控制)设备的运行电流和电压要处于正常状态。(2)电动机应通电后观察其转向和机械转动是否正常,并且空载试运行的电机时间为2h。交流电动机在空载状态下持续启动两次,两次的断开时间在5min以上,确保电动机温度正常后方可再次启动;空载运行时,要记录电流、电压、温度和运行时间等参数,确保达到电气动产要求。(3)照明系统通电后,灯具回路控制要和配电箱回路相同,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也要逐一应对。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总体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意见,切实提高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教师方面,自认身处避远农村,职业竞争不强,无失业忧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学习,不去读专业方面的书籍,致于文学书籍更是读得更少。教学上,不去探索新教法,知识陈旧迂腐,教法涛声依旧,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对继续教育搞形式、走过场。由于不读书不学习,工作计划、总结、论文写作等教学材料不会写或懒得写,上网下载,应付差事,投机取巧,结果评职称论文因下载被取消的事屡见不鲜。教学质量低劣把罪过推给“两基”。教师自身阅读和读书尚且如此,学生读书阅读又如何养成习惯呢?语文阅读教学的土壤在何处?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需抓好以下几点: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是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读书环境,创建书香校园。我国古代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环境育人,环境成就人。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学校书香氛围的大环境绝对不能缺少。如果校园读书氛围尚未形成,学生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的。学校教师在营造书香校园上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师生共创浓厚的书香校园。学校要出台规章制度,规定教师每个月每个学期读书的数量,并检查读书笔记,还要求写随笔、写论文,将读书作写作活动列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作为评优选模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用制度鞭策教师学习。同时,推广教师公开学习,在校园读书长廊、读书亭、花前树下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将教师的读书经验推广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与教师一同读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二是要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提高图书借阅率。
随着“两基”的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图书配置也相当丰富。可是,许多学校和图书只作摆设,没有发挥作用。学校要设法动员学生借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图书借阅方面要创新方法,免去繁琐的登记、签字等手续。可在班级设立借书小组,由小组统计学生需要借阅的图书书目,然后统一到图书室借书给学生读,简化借书手续,给学生读书提供方便。
做好这两方面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解决了无书读的问题,为学生阅读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引导了。
三是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有计划、有目的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求知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感悟文本的良好习惯。
2.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用、多比较,语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
3.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授与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而已,课堂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语文课的课时,应拿出若干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作、名著,从书中去打开眼界,扩展胸襟,造就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精神。
4.在读中思考,感悟欣赏,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如果缺乏思考,就无法将书面死知识转化为被吸收了的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要从纵横、从生活、从时空、从宏观、微观等角度思考,将书本知识活化为自己的知识。还要将知识进行感悟欣赏,让它完全被自己吸收,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四是要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爱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而兴趣又往往是在一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必不可少。如: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语文活动,学生要完成好,之前事必要精心准备,写演讲稿,故事搜集,朗读材料搜集,还要将它们理解透彻,有感而发。要完成好,就必然缺乏不了阅读的过程,并且要精读。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兴趣,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一、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的作用
(一)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众所周知,无论是建立图书馆,或是建立档案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比较多,再加上建成后运营期间的维护工作,属于一项非常大的“工程”,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源,而且成本也比较高。不过,图书档案协同管理后,通过共享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相关资源的共享程度,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便利读者,既能满足其借阅图书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其查询档案的需求[1]。此外,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后,可以避免单一管理中的重复工作,有效的节约成本。
(二)全面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提升,人们获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此种背景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之后,通过相应平台的建立,读者可以依赖于网络技术及网络平台,按照自身的需求去查询图书或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促使读者需求被充分满足,而且与读者的多样化要求也相适应。
二、新形式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的方法
(一)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
开展一体化整合工作过程中,完善管理制度的构建为首要工作,以全局立场作为出发点,对信息时代中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准确掌握,建立顺应其发展的管理制度,整合各部门间的资源,并对资源做出合理的配置。同时,管理层应充分的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正确的、科学的做出各项决策,并保证决策的可实施性,为一体化整合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时,应将实践结合理论的理念贯穿始终。结合图书馆与档案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出合理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为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该平台建立之后,能够有效的中图书档案管理资源,提升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逐步的实现一体化管理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2]。
(二)制定图书档案管理统一的标准
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形成充分的认识,并在逐步的实现,但由于统一行业标准并未形成,导致实现步伐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与真正的一体化管理也存在差距,基于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范,以能充分的共享图书档案管理资源,并真正的做到统一调节管理图书管理的相关部门资源,达到在互联网基础上管理图书档案共享资源,切实的统一开展图书档案管理工作[2]。统一标准制定后,以其为中心,依托于相关的部门,建立健全的信息集成系统,规范化管理各个相关的部门,提升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果。此外,还应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整合中,在此种技术的作用下,实现检索方式的智能化,以对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做出丰富,促进一体化整合的早日实现,促进该项事业更为繁荣的发展。
(三)构建共享数据库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重要内容之一即为构建共享数据库,属于根本性的措施。共享数据库构建时,可以购买、引进商业化的数据库,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途径扩充、丰富信息数据库资源。建设图书馆数据时,可以高校图书馆作为参照,建设具有学科特点的数据库,并具备专题性,如职称论文数据库、外国文学数据库等,并尽力建立各种文献资料的全文数据库,便于读者的使用,而建设档案数据库时,因其客户群基本相同于图书馆,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选择具有互补性的信息资源放置在数据库中,提升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以能充分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真正的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工作[3]。
(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腾讯QQ的发展改变了数以亿计用户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在人们生活中实践着各种生活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及商务应用功能,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创造着更广阔的互联网应用前景,也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QQ的功能
1.1文件传输QQ传输文件的速度惊人,是QQ最具口碑,也是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几乎全方位满足了用户传输文件的需求。QQ还提供了断线续传的功能,即使在传输过程中意外中断,用户仍可从断点处重新开始传输,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带宽资源。
1.2群组聊天群组聊天是网民最喜爱的QQ功能之一。有接近七成的QQ用户,每天都在使用QQ群组聊天的功能。QQ群是QQ独有的一项功能,是按照某种人脉关系、某种特别兴趣或话题而建立起来的职称论文。
1.3语音视频宽带IM时代已经来临,语音与视频已经是IM软件不可或缺的“标配”之一,QQ更是把语音视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为QQ用户提供更清晰更流畅的语音视频,更好地满足他们与好友、家人,乃至商务领域的面对面的沟通需要。
1.4截屏截屏是一种截取图片或文字的途径,也是一种计算机运用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从网上或本地计算机截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或文章供自己使用观看,这是很方便的一种途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理解、使用或传播知识。QQ屏幕截图功能更强,用户可以在截屏时调整图片大小,从而精确地截取图片。
1.5个性展示个性展示是QQ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一直以来,QQ都力求将最新鲜的创意性元素,迅速地应用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这样的理念,QQ陆续推出了QQ秀、个性签名、个性头像等个性化元素。
1.6远程协助这种远程协助是在网络上由一台电脑远距离控制另一台电脑的技术。QQ的远程协助功能方便用户浏览或者控制好友的电脑,帮助好友解决问题。
1.7异步通讯基于异步通讯的QQ离线传文件功能,无论好友在线离线,想传就传,让你尽情享受离线传文件带给您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网络生活。当好友上线后,还可以及时收到提醒,绝不错过任何关键文件。新开发的QQ离线文件传输功能更是在实时断点在线传输的基础上,通过异步传输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办公环境下大文件传输双方必须同时在线的问题。
二、QQ的特点
2.1实时性通过QQ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QQ群)的实时交流。只要双方或多方同时在线,就可以实现即时信息交流。
2.2交互性QQ软件具有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功能,能够有效地发挥交流双方的交互作用。
2.3灵活性QQ软件使用非常方便、也非常普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联网机算机都预装了QQ。QQ软件具有电子邮件的易用性和全球的通用性,用户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咨询。手机QQ的推出以及留言、电子邮件等功能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交流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4广泛性腾讯QQ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IM软件。从1999年QQ的诞生,仅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3月5日,腾讯QQ已经拥有10亿注册用户、1亿在线用户的空前规模,QQ用户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使用者几乎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知道对方的号码,就可以申请将对方加为好友,请求咨询服务。
2.5匿名性利用QQ进行交流时,交流的双方多采用昵称。因而交流双方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利于消除咨询者顾虑,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匿名聊天方式便于双方的沟通。
三、QQ在信息咨询服务的应用
根据以上对QQ的功能及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在QQ和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之间找到许多结合点,将QQ引入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中,更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1实时咨询服务实时交流是QQ最常用的功能。当上线以后就可以接收读者发来的信息或者向读者发送、回复信息。咨询馆员可以利用QQ的这种即时交流功能,开展常规的在线咨询服务,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也能借助网络向在线馆员咨询问题,使读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更好地避免了E-mail、BBS等服务的滞后性。图书馆利用QQ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有三种模式:文本模式、语音模式和视频模式。
3.1.1文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读者可以直接点击咨询服务人员的头像,进入聊天界面,直接在聊天框内以文本的方式,输入要咨询的问题,然后按“enter”或者点击鼠标发送就行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对方不在线的情况下,也可以给对方留言或呼叫,只要对方一上线就可以看到。另外,还可以把聊天记录保存下来,以便查询和翻阅。缺点是,如果双方或一方打字速度太慢的话,会影响咨询的进行。
3.1.2语音模式腾讯公司最近几年的QQ各种版本都有语音功能。只要对方在计算机上安装声卡及其驱动程序,并配备耳机和麦克风,就可通过点击聊天窗口中的语音聊天,向对方发送连接语音交谈的请求。对方确认后,便可以进行对话。QQ的语音聊天功能在使用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效果跟电话差不多。对读者而言,无需拔打电话就可以在线咨询,非常经济、快捷和实用。图书馆利用这项功能进行咨询服务,可以避免文本聊天模式下打字速度太慢的弊端,增强网络咨询的活力,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但语音模式也有它自己的缺点:一是双方需要声卡、耳机、麦克风等设备,二是聊天记录难以保存,不便以后的查询和翻阅。
3.1.3视频模式视频的使用跟语音有些相似,优缺点也很相近,除了语音聊天需要的设备外,还需要摄像头及其驱动。在这种模式下,读者与咨询人员能相互看到对方,将读者需要的信息通过视频展示给读者,双方交流起来更加贴心。但如果有一方网速较慢的话,最好不要使用视频模式。
3.2文件传输服务利用QQ文件传输功能可以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可以将其所要咨询的问题及各种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传递给咨询馆员;咨询馆员可以将代查、代译的电子文献传递读者。QQ的这种文件传输服务有三种方式:直接传递、通过共享硬盘和通过QQ邮箱。
3.2.1直接传递当读者和馆员都在线时,利用“传递文件”功能,选定要传送的文件,点击“发送”等待对方接受请求即可。这项功能是在实时的情况下完成的,比E-mail传送文件更即时、更方便。图书馆可以利用这项功能为异地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使读者能够即时获取原文。利用这种方式传递文件,优点是能即时传递;缺点是要求双方同时在线,而且太大的文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3.2.2通过共享硬盘传递在QQ中通过共享硬盘传递文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QQ的网络硬盘(QQ2OO4以上版本)功能,直接与对方共享网络硬盘中的文件,这种功能的限制是需要会员才能使用这种功能。另一种方式是通过QQ群中的【群共享】,咨询馆员可以将电子文件上传到共享硬盘中,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下载,从而避免了直接传输中需要双方同时在线的弊端。缺点是,普通群的共享空间有限,最多仅能存放总计16M的文件量。
3.2.3通过QQ邮箱传递进入QQ聊天模式以后,点击“发送邮件”,就可以直接给对方发邮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