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09: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脑音乐制作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成人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产物,也是音乐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普通高校成人音乐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本专科的函授、业余面授、进修为各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培养了大量各类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社会广泛的欢迎和赞誉。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校成人音乐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音乐理论的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探讨普通高校发展成人音乐教育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到新的教学模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推动成人音乐理论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脑音乐制作是主要以电脑为控制中心、以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语言、以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乐器为音频终端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使用这种方式创作出的音乐可以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和类型,人们通常称之为电脑音乐,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语言和美学特征。在旋律、曲式结构、和声、配器以及表演等各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区别于以往的其他任何音乐表现形式。从制作的技术角度来看,它涉及音乐声学、音乐编辑学、音乐录音学、乐器学、律学、电子学以及数字化的电脑技术等,属于音乐学的一个新型应用学科。
个人电脑的数字音频技术和MIDI技术等合为一体,真正形成电脑音乐制作这一方法体系或学科,只有十几年的光景。最早的电脑音乐追随到早期的电子音乐,它使用电子元件来制造,利用振荡电路产生不同波形,经过放大后形成声音,不同的波形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色,这时期的电子音乐还停留在对声音的创造与改变的实验阶段。,而近十几年的电脑音乐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而前进,在专业音乐领域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风格体系和强大学术影响力。虽然,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现在已经可以比较完美地模仿制作出各种形式的音乐,在商业音乐中有广阔的市场,被广泛地应用在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电脑多媒体等音乐之中,但是对电脑音乐研究和应用还不够系统化,对电脑音乐的教学还不够规范化。尤其是电脑音乐制作这一学科的发展相对电脑音乐的应用领域。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本文结合和声、曲式、配器、复调四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试论述一下电脑音乐技术的作用:
(1)在和声课教学中在现实的教学中,四部和声的讲解,由于教师受到钢琴水平和和声四个声部音域的限制,往往难v向学生展示四部和声及其进行的实际音响效果。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谱例,牢记一些和声声部进行的原则,而根本感受不到实际的影响效果,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学习“哑巴和声”、做“无声音乐游戏”的现象,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在电脑音乐技术引进后,教师可以在相应的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器软件等)上,课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课需要的任何难度的谱例。在课堂中,根据上课的需要,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学生就既可以看到谱例又听到音响了,而且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反复聆听任一谱例.。这样既减少了教师在课堂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又减轻了老师讲解枯燥谱例的难度,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上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致是按照一边听音响一边看谱例,然后老师讲解这一方式进行。由于受到音响设备以及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只能整首或片段地听谱例,得到乐曲的一个整体或局部的音响效果感觉。具体地在谱例中,各个声部各个乐器组甚至是某件乐器在奏什么、强度如何、速度怎样就很难具体感受到。对乐曲细致结构的分析,只能对着无声谱例进行。在引进电脑音乐技术后,教师可以把重点要讲解的谱例课前制作好,通过音乐软件的帮助,教师可以向学生拆分、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音乐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静音的方式,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如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从而淋漓尽致地分析每一首谱例。
(3)在复调课教学上在复调课教学上,.老师们所烦恼的是为了能让同学们多接触几个谱例、几种手法,不得不大量地在黑板上抄写谱例,极大地占用了上课讲解的时间,而且,这也只能是让学生看看谱例而已,仍无法让学生听到个个谱例的音响效果。如果运用电脑音乐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制作好谱例,通过电脑的控制随时播放。还可以通过音色的变换,在电脑上用同一个谱例,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可以是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可以是乐器组与乐队之间的,也可以是乐器组与乐器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谱例讲解,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谱例,并对谱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较全面地理解复调音乐的魅力。
(4)在配器常识课教学上在这门课上最大的不足是:限于教学设备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强的特点,光靠老师一张嘴、一套音响设备(即使是最高档的)很难把一部配器手法新颖、音乐色彩斑斓的作品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只通过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你听,这里运用了什么什么手法,这里作了个如何如何的和声处理”这一方式,学生只能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地听,往往是只能获得一点大致的感受,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在输人电脑后,通过简单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种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把音乐对学生作一个综合分析。电脑在作这些操作的时候,既迅速又准确,极大地节约了课时,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各个音乐领域的作曲者通过电脑音乐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因为电脑本身的技术含量就比较高,内容的丰富也是无法比拟的,其实这也正是电脑音乐能够影响传统音乐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音乐在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电脑音乐的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同时音乐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面临着更为艰难的挑战。在创作过程中,作曲者能够选择更多的创作方式。作曲家可以借助电脑音乐技术捕捉到瞬间的音乐灵感和信息,为音乐人在制作时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一、电脑音乐的基础概论
最早的电脑音乐在上世纪50 年代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它的发展在那个时候已经运用在美国和欧洲。当时的电脑是很少见的,人们在那个时候就认为它的价格永远是昂贵的、体积是庞大的、操作也不是很简单,人们觉得能够运用它的人一定要是很专业的。
电脑音乐是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原理、采用国际化数字标准(MIDI 技术标准)最早的电脑音乐追随到早期的电子音乐,它使用电子元件来制造,利用振荡电路产生不同波形,经过放大后形成声音,不同的波形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色,这时期的电子音乐还停留在对声音的创造与改变的实验阶段。但是在最近的几年之中,多媒体成为了电脑发展的主要渠道,它在专业音乐领域中,风格体系和学术影响力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虽然,现在的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已经能够将一些形式的音乐比较完美的表现出来,在商业音乐中有广阔的市场,它在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电脑多媒体等音乐中都有着较为广泛地运用,但是还是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应用电脑音乐,针对电脑音乐的教学也没有很完善的规范机制。特别电脑音乐制作这一学科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异步串行方式,连接着若干电子乐器而组成的电脑音乐系统。电脑音乐制作主要以电脑为控制中心,以MIDI 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控制手段。整个MIDI 系统包括合成器、电脑音乐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 连接线等。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的声音处理技术极大提高了声音的保真度、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的音响质量和音乐构造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脑音乐制作起来很简单,只要在电脑上装一些软件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制作音乐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传统硬件的使用方法和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而且电脑音乐应用也比较广泛,不仅适用于流行音乐唱片的制作,还可以制作一些晚会歌曲、广告音乐、FlashMX 音乐、动画特效声音、多媒体演示特效声音,以及手机铃声等。电脑音乐的发展,给音乐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更给很多音乐爱好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二、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创作方式的区别
(一)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用传统的创作方式创作完成一首音乐作品,首先要把构思好的旋律写出来,接下来开始编写和声与配器,这个过程是既漫长又辛苦的。在编写和声、配器时需要写大量的总谱,这么大的工作量还必须创作者一个人独自完成。有时在华采乐段中由于乐器使用较丰富,需要出来的音响效果很宏大、壮观,那就更需要作曲者花大量时间投入精力去制作编写总谱,但是在编写时,作曲者只能借助以往写作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运用,或者用弹奏钢琴来听辨和声效果或测想音响的效果。当然,这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作曲家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对于一些音乐水平一般、没有经验的音乐者来说就较困难了。在编写完和声配器后,就要把总谱拿给演奏者练习,之后开始进行乐队排练。在排练过程中作曲者需要和演奏者不断沟通与交流以达到作曲者的音乐意图。当作曲者的写作或乐队的演奏出现问题时,还需要当场作出协调或进行修改,以便乐队的排练能够顺利进行。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就要开始录音了。
(二)电脑音乐的创作方式
在电脑音乐的创作中,首先将旋律创作完成之后,其中所需要的乐器音色是通过电脑和音序软件从音源中找出来,然后进行配器。通过对音色的选择、量化、调节音量、调节强弱、调节力度等这些制作的方法,这样的话,音乐制作也就完成了初步的工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作曲家对于乐器音色、强弱、快慢、长短、演奏风格的控制进行全权负责,这就将很多和演奏者交流共同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出来。另外,在电脑音乐创作中,首先创作完旋律之后,就可以通过电脑与音序软件从音源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乐器音色进行配器。
通过选择音色、量化、音量的调节、强弱的调节、力度的调节等这些制作方法,完成初步的音乐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所有的乐器音色、强弱、快慢、长短、演奏风格的控制全部由作曲家一手掌控,这样就节省了许多与演奏者交流沟通的时间与精力。另外,音序器软件就如同是一个优秀的演奏乐团,再困难的音乐乐段也会完成得很好。由于现在的音乐制作软件大部分都有精细、人性化的制作技术,所以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几乎都可以在软件中体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电脑音乐制作的创作过程与传统音乐的创作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电脑、音源、音序软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传统音乐创作过程中完成作品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三、电脑音乐创作不同于传统音乐创作的要求
(一)空间立体感
在纸上想要表现电脑音乐制作是完全不够的,完美的音响效果才你能够很好地将电脑音乐制作表现出来。(1)高低:在传统的音乐创作中,在纸上进行谱曲已经成为作曲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且之后的调整是要由指挥家和演奏家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的。(2)左右:其实就是声像,在传统音乐总,常规座位设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意安排是很少出现的,在音乐过程中产生变化的时候也是相对较少的。(3)前后:在传统音乐只能够这种情况一般不予以考虑,它在独唱、独奏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是没有任何变化的,而在电脑音乐中要知道音乐是好的,声像也要有疏密之分,要进行对比,要有宽度、厚度和高度,千万不可以出现随意的现象。
(二)清晰
电脑音乐的清晰包括:(1)配器功能的清晰;(2)声部和音色细节的清晰;(3)织体的相对独立性和可分辨性。
(三)均衡
一是配器功能的均衡。与传统音乐不同的是,电脑音乐的均衡完全是靠人为控制的,那么它所造成的音响混乱也比较严重,而传统配器能有一个自然的大致比例关系。要从听觉出发,寻求各功能之间的动态均衡。二是空间立体感的均衡。电脑音乐空间立体感的均衡主要是指:要把各轨的声像摆开;基本的声像分配主要是依照配器功能, 而不是依照乐器种类;要谨慎使用非常规之类的音响效果。
电脑音乐与传统乐队演奏的最大差别并不在于音色,而是在演奏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包括演奏方法和情感力度的变化。尽管近几年的电脑音乐软件在演奏过程中的人性化处理方面作了很多努力,甚至已经超过了一般水平的演奏,但是仍然无法和自然的乐器音色相媲美。其实,电脑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是可以互补的,两者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如果对于一位有传统音乐功底的电脑音乐制作者来说,运用传统技法,模拟乐队音响,用交响乐队的思维方式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是完全做得到的,也会做得更好。
四、电脑音乐相对于传统音乐创作方式上的优势
MIDI 技术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存储在电脑里的数据非常小,MIDI 音乐文件的数据占据空间非常经济,这说明它在乐器与电脑之间的传输数据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最低档的电脑也能运行和记录文件。通过使用MIDI 序列器可以大大降低作曲和配器的成本,音乐创作者可通过创作构思与音乐理论,再加入和声配器就可录音,而不需大乐队在录音棚花大量时间录音了。一首曲子的作曲、配器、录音等一整套工作也许需要一个人就可基本完成。MIDI 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大大降低了作曲的成本,节省了支付给演奏者的大量开支,缩短了录音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电脑音乐制作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演奏和制作方式,使更多的作品能够得以最终实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音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电脑音乐改变了沿袭数千年的音乐产生和传播的方式,置创作、表演、制作于一身,融作曲、演奏、指挥、录音为一体,能够真正实现作曲者的想象、演奏者的技巧和欣赏者实际聆听音响的统一。
总而言之,通过电脑音乐创作与传统音乐创作各个层次的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电脑音乐创作对传统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但电脑音乐的出现无疑是给音乐领域带来了一场新革命,给音乐者在创作思维上带来了新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在音乐创作中感受到电脑科技的魅力和它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舒泽池.三十二、电脑音乐创作的特殊要求[D].歌曲2002,(09).
[2] 赖春秋.电脑音乐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5).
[3] 杨德华.论电脑音乐及其对传统音乐创作的变革[J].孝感学院学报2001,(10).
[4] 赵宏丽.电脑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思维空间拓展[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5] 魏慧;魏莉.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电脑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将其纳入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已逐渐成为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广大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手段之一,也将成为今后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主流发展方向。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课件,可以拉近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听、学、唱等教学环节中能够接触到相比传统教学更为丰富的音色(传统教学的缺陷之一就是以钢琴为主要载体的训练所产生的音色单一问题,枯燥的纯技术训练也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运用产生距离),各种节奏类型,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种音乐风格。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能有效解决一般录音合成的多媒体音响材料中无法解决的实时控制分辨问题,在教学上对教学材料的运用和处理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拓展性,将两种现代音乐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几乎处于无真实音乐作品音响状态的弊端。因此,对视唱练耳这样一门音乐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在教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脑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在多媒体及信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开发的多种音乐制作、编辑软件以及专门用于视唱练耳训练的软件为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美国JoBrodtkord公司开发的音序软件《Musicator Win3.0》(简称MW3),是一款具有强大的乐谱编辑功能的音乐制作、编辑类软件,受到许多电脑音乐制作人士的青睐,同时国内部分专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也利用了其可以方便快捷进行乐谱编辑的特点,尝试性地进行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类软件中,目前在国内更为流行的是德国斯坦因伯格公司研发的CUBASE,这是一款多功能化的电脑音乐软件,集创作、制作、编辑、后期处理等于一身,通过软件调用逼真的软件音源制作出需要的音响,并生成可视化的乐谱,同样可以进行视听一体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通过软件,可以对用于课堂训练的音响元素进行个性化编辑以及可控制的播放,与传统的放音设备相比,其具有更多的可控制性,比如用实际音乐作品进行训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播放作品中的某一声部或者某一小节。
除了音乐制作和编辑类的软件外,许多传统意义上仅用于制作乐谱的软件,随着版本的不断提升,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如最新版本的“西贝柳斯打谱软件”,同样也具备了调用软件音源的功能。如此软件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乐谱,同样也可以通过电脑播放逼真的音效,达到与专业音乐制作、编辑软件几乎相匹敌的能力,因此也适合用于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课件的制作。
上述音乐类软件虽然可以为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所利用,但这些软件并非专门为视唱练耳教学而设计,而澳大利亚软件厂商RISING开发的专业视唱练耳学习软件――Auralia则是一款专门用于视唱练耳训练的软件,这在国内也是认知度较高的一款软件,其提供了较为强大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其辅助下,可以进行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和学习,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实时评判。Auralia的操作界面非常简洁,在当下电脑使用普及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有过电脑软件实用经验的人,都可以轻松地使用这款软件。该软件具有四个核心的训练模块: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点击具体课程,即可开始训练。四大模块中分别设有若干子模块(如点击音程与音阶后,就进入由音程比较、音程听辨、音程视唱、音阶、音阶视唱等内容构成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级别,由于可以提供实时成绩评判,软件的使用过程有点类似电脑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连续正确率,可以很快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即使出现连续错误,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建立学习信心。另外,软件中还设定了班级管理以及考试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为不同班级设定不同级别的训练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考核管理,十分适合学生课下进行自修训练。但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音乐或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环境来看,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专业视唱练耳训练软件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教学资源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构建一个有多台电脑构建的局域网体系,将软件进行安装后,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听觉训练系统,像视唱练耳这种跨专业方向的共同课,显然需要较多的教室资源、较为昂贵的教学设施财政支持,以及完善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但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确实是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二、国内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概述
大约从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电脑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逐渐提高,一些专业音乐学院在进入21世纪不久,也开始对电脑、多媒体、专业视唱练耳软件以及计算机作曲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中央音乐学院早在2000年就已尝试用可以变换音色以及简单音乐编辑的电钢琴替代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上迈出了第一步。200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易山教授就多媒体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做了专题讲座,并在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实用音乐听觉训练与乐理》,文章对如何实现视唱练耳的多媒体教学,在宏观上给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路和方案。该文非常实际地提出了两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二是学生如何在课下进行自觉有效的练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措施,实施这个措施的理想教学模式需要三个条件:1.建立网上全国视唱练耳、乐理信息储备中心;2.教室电脑备课系统的建立;3.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的建立,使用《Auralia》专业教学软件。在该论文集中发表的同类课题论文还有中国音乐学院许清教授的《分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发策略》、星海音乐学院杨晓老师的《音乐院校<乐理>课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沈阳音乐学院颜锐老师的《拓宽新视野 展现新前景――展望电脑技术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近年来,在各类音乐或人文类学术期刊上也不断发表了同类课题研究的10多篇论文,从中可以看,国内不同层次的本科音乐教育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对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但也应当看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如何介入,在国内教学中还未形成通用标准,很多地方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音乐系、综合大学的艺术系或音乐系以及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系因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使用的电脑或多媒体技术十分有限。
三、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掌握一定音频的制作、编辑软件、乐谱制作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专业音乐教师队伍中缺乏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而专业的计算机软件从业人才大部分没接受过专业音乐的训练,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自主研发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和训练软件事业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教材的出版物目前还停留在仅能提供mp3格式的配套光盘的层次上。
(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环境,需要投入较高的教学成本,这也是阻碍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在国内普及的因素之一。这种交互式的教学系统,需要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下设多个无盘工作站,工作站通过互联网络从服务器方便地调取教学和训练的资源,即使是初级规模的交互系统,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综上所述,我国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还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这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势必还有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当代及未来的视唱练耳教学队伍去开辟。
(注:本文为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技规划一般课题“多媒体技术在当今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浙教电传【2014】296号)
参考文献:
[1]李晓薇.电脑视唱练耳教学的应用实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3).
[2]陈希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彭佩玮.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M].湖南师范大学,2007.
[4]潘冀冬.Encore软件在电子版单声部视唱教材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07(19).
[5]邹联丰.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19).
[6]蒋琳,李梅平.音乐软件在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7(3).
[7]但昭立.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3).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是一门综合知识性课程。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不仅有使人愉悦的音响,而且它有着自身的思维发展逻辑、情感表现方式和意义。而音乐材料和音乐规则是音乐欣赏建构的基础和媒介,它们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构成,影响着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的审美享受。
理论上通常将音乐欣赏按照欣赏水平的高低,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音乐的悦耳、好听;②感情的欣赏: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情感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等作知识性、专业性的赏析。因此,在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除了在欣赏过程中要有音质较高的音乐音响外,还要具备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赏者必须懂得一些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段、结构和技巧;二是教学中要有声音、文字、图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是教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用到多媒体电脑设备,但一般仅限在某些准备材料较顺手的课堂上或精心准备的观摩课上。在绝大多数欣赏课上,多媒体电脑设备只是起到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的时间也往往会浪费在繁琐的操作上。尤其在器乐曲欣赏方面,想单独听取或介绍某一乐器特色时只是反反复复听几遍音乐而已,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音乐欣赏课的“笼统性”和“表面性”,很难达到较深层次的音乐赏析。然而,随着多媒体电脑的发展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以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以往音乐教学中达不到的教学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MIDI制作与数字音频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两大核心内容,在音乐欣赏课中,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应用:
1.音源(或软采样器)的应用
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相当数量的音乐作品可直接下载到MIDI文件,供教学使用。有些MIDI文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块音源(或软采样器)中就有几百甚至上千种音色,使用Sonar、CubaseSX、MusicatorWin3.0等MIDI编辑软件就能轻松播放这些音色。
2.音频文件的应用
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样可以下载到各种音乐类型的音频文件,绝大数音频文件的音质是很好的,能直接供教学使用。mp3是最常用的一种音频格式,只要在电脑中装有相应的播放器或专业音频播放软件即可。音频文件可以选取任意时间开始或结束,并且每次的速度不会有区别。音频文件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均衡器进行调节,放大或缩小某些频段的声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音乐。
能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专业音频软件有很多,如:Samplitude8.0就是一款具有专业品质、功能非常强大并且能进行全面录音、音频编辑、混音的专业音频软件。
首先,Samplitude8.0有一个非常专业的CD抓取功能,能够把电脑光驱中CD盘上的音乐直接抓取到电脑中,保存为wav、mp3、mpg、wma、ra、aif、ogg中的任意格式,音质不会得到任何破坏。另外现有磁带中的音像资料也可以通过Samplitude8.0转录到电脑中去,保存为想要的音乐格式。
其次,Samplitude8.0的音乐编辑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切入到音频素材的任何开始或结束位置,也可以改变音频素材的开始或结束时间。Samplitude8.0自带了很多专业效果器,可以给音频素材加入各种不同的效果,编辑好的音频素材可单独输出为任何音频格式。通过使用Samplitude交叉淡化编辑器,能够把不同的音频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同样,我们也可以随意编辑MIDI文件。在MIDI编辑软件中,可以选取MIDI文件任意一小节的任意一拍开始或结束处进行播放,还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设置音乐的某一段反复播放。如果需要强调音乐作品中某些乐器或声部,在MIDI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某一个或几个声部独奏,并且可以单独调整乐器的音量、声像、力度、合唱与混响效果。也可以将一个快速MIDI音乐文件降为中速、慢速,比较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音乐形象差异,而且音质不受任何损害。专业的MIDI编辑软件都具有乐谱显示的功能,旋律线、和声、复调等音乐语言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分析。在音乐欣赏课中,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时,可以应用MIDI编辑软件中音源(采样器)里的音色,这样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我们还可以将只有乐谱而暂无音响的资料制作成MIDI文件,它可以是一件乐器,可以是各种风格的流行乐队,也可以是庞大的交响乐队,这种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强的MIDI制作的能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改革与提高的问题。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如果在教学中不断发挥教育创新精神,同时改进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那么这将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简介:张欣(1990―),女,湖北英山人,本科,主要从事音乐制作的学习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249-03
1引言
自古以来,技术的革新必然推动生产力的改革,同时也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而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传播的全新形式。互联网以完善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各种资源得以共享。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互联网音乐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对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计算机对音乐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电脑技术的发展,音乐的制作也可以借助电脑来进行。电脑在音乐的制作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在创作方面,通常都认为只有深厚造诣的作曲家。才可以作曲,其实不然,在高科技时代,运用电脑创作音乐已不是什么幻想了,电脑有很强的修改、仿真功能,对音质的协调、综合能力也很强。另外,在讲究视听新感觉的今天,电脑制作的各类动画,又将音乐这一抽象化的艺术变得十分形象,对于烘托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电脑音乐的产生让我们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可以预言,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电脑音乐将会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1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制作人的影响
目前,电脑和电子技术已经有部分介入了音乐的领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电子发声、乐器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乐器在音乐中的地位。现在的摇滚乐、电声乐队以及大量的电子配乐就是这类产物。电子乐器的音域可控制性和可复制性上的优点突出,它的大量使用,丰富了人们的听觉世界,除去发音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效果处理上也可以达到令人瞠目的效果,可以产生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完美听觉效果。由此,电脑所进行的音乐制作,不仅可行,而且是一种趋势。电脑控制的电子发声器,可以产生各种频率、振幅和音色的音响,提供了令人充分满意的声源,可以由特定的程序创造出优美的乐曲,电脑可以对以往音乐家创作名曲进行分析,提取其中要素创作,也可以根据听众人群的特点创作。如可以对听众的生理,心理反馈特点加以解析,创作令人听起来心情舒缓可兴奋的音乐。
(1)电脑音乐制作人必须兼具音乐与电脑两学科的综合知识,艺术修养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深度,电脑音乐虽然与现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它是建立在现场制作的基础上。因此要求电脑音乐制作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场制作经验,这样才能练就自己制作电脑音乐的深厚功底。其次对人体和音乐的感知和接受的生理构造应该全面了解。音乐结构是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和谐的综合,是将单纯的音符通过数学式的严密逻辑在空间与时间上进行组合形式的美妙结构,因此,电脑音乐设计人亦需要具有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联想进行概括和抽象并得到音乐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2)电脑音乐制作人要通过电脑来制作音乐,就需要高度的电脑方面的造谐,能够较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与人的生理特性满足不同观众的要求,会利用各种压缩技术,音频技术,创造高质量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制作人可以利用专业的电脑音乐的制作软件极其方便、快捷地进行采音、录制、修改以及绘谱等一系列工作,当脑中想到了一段旋律时,就可以通过电脑的音频输入接口,通过哼唱的方式把这段声音资料存入电脑硬盘内。接着就是要对这段声音信息进行修饰、润色、修改、初步定形。然后通过电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最后通过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从而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果对此作品不满意,可以把刻有此音乐作品的光盘输入到电脑中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电脑创作音乐只需轻轻打击键盘,便可进行编辑等一系列的处理。
2.2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制作上的运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否认,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可采用的素材与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众所周知,首先是电子乐的发展使音乐家们可以不再依赖乐器,而是使用先进的创作软件进行创作。著名的软件如Cakewalk,CooI Edii2000等,不但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来进行创作,还集成了MIDl接口,可以直接将电子琴等乐器的输出在电脑上转化成乐谱,而多媒体技术更是为作曲家提供了超越以往各种乐器的创作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与软件技术的结合方便地提供了多轨录音、混响、合唱、回声,失真及自动吐音等多种功能与音效,避免了使用昂贵而复杂的数字\模拟式多轨录音机及各种庞杂的效果器,使一套多媒体设备构成一个复杂的音效工作室成为可能。
由电脑及软件结合更是可以演奏出普通乐器演奏家们望尘莫及的音乐,如超快的速度旋律,复杂的变调或变音色效果。这些是普通的乐器无法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在后期的合成处理中轻而易举地完成。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电影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对当代的音乐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那无疑是会缺少竞争力。所以,当代音乐人除了对过去的创作模式熟悉外,更要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先进、更前卫也更有感染力的音乐。这是时代的使然,制作人必须把握时代的气息,了解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喜欢和关注的是什么,要在自己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中对这些内容有所体现。
3互联网对音乐的影响
音乐是这个声音世界的一部分,一种基于时间上的声音组织艺术[1]。音乐是感情生活的音调摹写[2]。音乐传播是指音乐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传播媒介来构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桥梁。可以说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萁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由于传播使得音乐从自己到他人,从个人到多人,属于信息的共有化过程,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3.1网络资源共享模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学术论文、创作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相比以往的传播方式。网络音乐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形式所没有的。网络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复欣赏、下载、复制、传送.网络音乐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互动性,音乐制作和传播的成本也较以往大大降低。
3.2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1)网络传播的高速、广泛和即时性,导致了音乐创作观念的丰富和前瞻性。互联网络为人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和信息宝库,使得艺术创作可以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迅速获得当今世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艺术信息和音乐作品。可以说,当今艺术创作者的视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开阔和广博。反过来,音乐艺术作品一旦问世,就有可能随着网络或其他媒体而传遍世界的角落。艺术创作者可以快收到受众的反馈评价,与他们展开双向的交流和艺术观念的碰撞。
(2)网络传播推进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自由化。网络作为一个自由空间,网络的创作和传播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并直接进行自由的传播。传播中的人为导向、人为干扰基本消失了。创作者也不必考虑某些组织、个人的肯定和爱好,其个性化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得到极大解放,从而创作产生大量不同特色、独具一格的网络原创音乐作品。
(3)创作观念的生活化、娱乐化。作为大众传播的强势媒介,网络传播在引导大众的艺术接受、消费过程中,促进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亲近,艺术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领地,而成为当代大众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对象。这种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直接促使音乐创作走向生活化、娱乐化。多数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调和趣味幽默、娱乐搞笑的歌词为主,表达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娱自乐,展现的是艺术的消费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从心灵审美到感官消费,音乐艺术的创作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3互联网对于音乐传播的作用与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成果,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的运用,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通过互联网,使更多更好的音乐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美好的音乐,使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杰・卡曼.音乐课[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是一门综合知识性课程。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不仅有使人愉悦的音响,而且它有着自身的思维发展逻辑、情感表现方式和意义。而音乐材料和音乐规则是音乐欣赏建构的基础和媒介,它们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构成,影响着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的审美享受。
理论上通常将音乐欣赏按照欣赏水平的高低,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音乐的悦耳、好听;②感情的欣赏: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情感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等作知识性、专业性的赏析。因此,在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除了在欣赏过程中要有音质较高的音乐音响外,还要具备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赏者必须懂得一些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段、结构和技巧;二是教学中要有声音、文字、图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是教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用到多媒体电脑设备,但一般仅限在某些准备材料较顺手的课堂上或精心准备的观摩课上。在绝大多数欣赏课上,多媒体电脑设备只是起到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的时间也往往会浪费在繁琐的操作上。尤其在器乐曲欣赏方面,想单独听取或介绍某一乐器特色时只是反反复复听几遍音乐而已,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音乐欣赏课的“笼统性”和“表面性”,很难达到较深层次的音乐赏析。然而,随着多媒体电脑的发展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以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以往音乐教学中达不到的教学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MIDI制作与数字音频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两大核心内容,在音乐欣赏课中,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应用:
1.音源(或软采样器)的应用
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相当数量的音乐作品可直接下载到MIDI文件,供教学使用。有些MIDI文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块音源(或软采样器)中就有几百甚至上千种音色,使用Sonar、Cubase SX 、Musicator Win3.0等MIDI编辑软件就能轻松播放这些音色。
2.音频文件的应用
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样可以下载到各种音乐类型的音频文件,绝大数音频文件的音质是很好的,能直接供教学使用。mp3是最常用的一种音频格式,只要在电脑中装有相应的播放器或专业音频播放软件即可。音频文件可以选取任意时间开始或结束,并且每次的速度不会有区别。音频文件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均衡器进行调节,放大或缩小某些频段的声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音乐。
3.音乐编辑软件的应用
能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专业音频软件有很多,如:Samplitude8.0就是一款具有专业品质、功能非常强大并且能进行全面录音、音频编辑、混音的专业音频软件。
首先,Samplitude8.0有一个非常专业的CD抓取功能,能够把电脑光驱中CD盘上的音乐直接抓取到电脑中,保存为wav、mp3、mpg、wma、ra、aif、ogg中的任意格式,音质不会得到任何破坏。另外现有磁带中的音像资料也可以通过Samplitude8.0转录到电脑中去,保存为想要的音乐格式。
其次,Samplitude8.0的音乐编辑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切入到音频素材的任何开始或结束位置,也可以改变音频素材的开始或结束时间。Samplitude8.0自带了很多专业效果器,可以给音频素材加入各种不同的效果,编辑好的音频素材可单独输出为任何音频格式。通过使用Samplitude交叉淡化编辑器,能够把不同的音频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同样,我们也可以随意编辑MIDI文件。在MIDI编辑软件中,可以选取MIDI文件任意一小节的任意一拍开始或结束处进行播放,还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设置音乐的某一段反复播放。如果需要强调音乐作品中某些乐器或声部,在MIDI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某一个或几个声部独奏,并且可以单独调整乐器的音量、声像、力度、合唱与混响效果。也可以将一个快速MIDI音乐文件降为中速、慢速,比较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音乐形象差异,而且音质不受任何损害。专业的MIDI编辑软件都具有乐谱显示的功能,旋律线、和声、复调等音乐语言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分析。在音乐欣赏课中,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时,可以应用MIDI编辑软件中音源(采样器)里的音色,这样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我们还可以将只有乐谱而暂无音响的资料制作成MIDI文件,它可以是一件乐器,可以是各种风格的流行乐队,也可以是庞大的交响乐队,这种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强的MIDI制作的能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改革与提高的问题。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如果在教学中不断发挥教育创新精神,同时改进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那么这将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03-01
随着近几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音乐软硬件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在音乐教育、创作、演奏及商业音乐,各个层面都渗透了电脑音乐技术。它不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音色素材,而且对人们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脑音乐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音乐与视频同时进行,结合音乐设备、音乐软件与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音乐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完美结合理性与感性。无论在配置硬件系统、开发利用软件,还是网络传输方面,电脑音乐技术都日臻成熟,越来越接近和影响着而且改变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也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现行音乐教育体系吸纳电脑音乐教学,是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利用电脑音乐教学系统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1 电脑音乐的概念
电脑音乐,又被称为“MIDI音乐(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或者是“计算机音乐”。电脑音乐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音乐学科。作为一种进行音乐创作的音乐制作方式,“MIDI”音乐是利用一些专业电子音乐设备来制作音乐声音素材,而这些设备都是由如电脑软件和电脑来控制。电脑音乐一般是指通过电脑和与音乐相关的软硬件为制作工具而播放出来的音乐,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技术工具。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电子音乐设备,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声音脱节、内心听觉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 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1 电脑音乐技术在和声课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高校音乐院系里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黑板、粉笔、钢琴和音响唱片。和声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听觉与视觉难以沟通的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实施教学。例如:课堂讲授时可以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习作示范教学时可以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既能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和声审美趣味;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解和声序进中不同的排列方式。
2.2 电脑音乐技术在乐器课中的应用
传统的乐器课教学中,教师局限于介绍知识理论层面上,而乐器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常识。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乐器教学只能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仅仅依靠理解与想象进行配器,是不可能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电脑音乐技术不仅使学生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配器效果,还能够生动、形象和直观地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彩色图文资料,如外形结构、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等。教师可以轻松地利用Cakewalk音乐软件操纵相关步骤,通过直观的讲解获得以往传统教育模式无法达到的最佳教学效果。
2.3 电脑音乐技术在曲式课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专业技术理论中,曲式课程是必修课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一边听音响一边看谱例,然后老师讲解这样方式,学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听谱例去感受乐曲的一个整体或局部的音响效果[1]。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引进电脑技术后,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软件的帮助把重要课件向学生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并且通过静音的方式,学生可以听到任一乐器的独奏,从而可以淋漓尽致地分析每一谱例[2]。
2.4 电脑音乐技术在视唱课中的应用
作为视唱练耳教师,把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教学中时必备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传统听觉训练方式的效果,还能克服传统的听觉材料缺乏和风格单一的不足,增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采用电脑音乐技术,利用Sonar8等软件,我们可以自己按照教学需要随意编写不同长度、难度、速度的节奏或旋律,比老师自己弹或放CD更准确方便,更能提高学生练耳水平,且不会花费老师过多时间精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3]。
2.5 电脑音乐技术在复调课中的应用
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复调课是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复调课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分析复调音乐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复调课写作技巧是纷繁复杂,传统教学的双方只选择最基本的方法进行讲授和练习,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练习,加上教学设施有限,对于复调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理解。而运用电脑音乐技术,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谱例, 通过电脑的控制随时播放,还可以通过音色的变换,在电脑上用同一个谱例,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4]。
2.6 电脑音乐技术在课外音乐实践中的应用
电脑音乐系统不仅能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还能应用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如排练演出等等。音频编辑软件可以轻松地完成舞蹈伴奏音乐的剪辑处理。如利用MIDI功能和音频编辑功能为演出制作和处理伴奏音乐,能达到过渡平滑自然的效果,而不会损失音质。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音乐系统,利用五线谱或简谱打谱软件的文字和乐谱混排功能,印制包含乐谱的试卷和包含谱例的论文。
3 结语
在音乐教育中引入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还为音乐教育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革命。随着电脑技术的推陈出新、不断发展,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晓东.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110-111
【中图分类号】G640
电脑音乐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和音乐的艺术性,是随着上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执着迅猛,渗透于各类艺术之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发了音乐课程的一场创新性的变革。
1 我国高等院校电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也属于交叉学科,他的交互性、融合性、广泛性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便打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将音乐与电子科技紧密结合。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学都是传统式的"教师的滔滔而讲,学生的不绝倾听"。对老师而言,课堂的讲解以及音乐的抽象是很难达到一定效果的。这样,教师不但苦于教学,对学生正确欣赏和审美的形成很难起到积极作用,有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法国有位著名演员说过:"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估量的,而舞台上发出的一声叹息、一个背影也那么动人,那么让人回味。"。看来,音乐的流动,音乐的表演是多么重要。
电脑音乐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脑音乐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近几年才逐步建立和发展。但是涉及的教学层面不够广泛,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各种音响教材资料也不够全面,导致在教学方面、学术交流方面等都与国外电脑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定差距。尽管当今许多行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大部分院校涉及的领域、与学科间的交融性也没有得到融会贯通。 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可以说是电脑音乐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大概可分为三个层面,一种是初级的电子乐器演奏教育,如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另一种是较高级的计算机作曲实验室,如声音设计、数字录音等。第三种是中间层面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主要是与传统音乐学科的相互结合。而这方面的运用也正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涉及面最广、教学手段最直观有效的一个领域:但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教材不够完善等原因,各学科引入电脑音乐系统还需要一个有待开发的过程。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它将是各个高等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工作重点。
2 电脑音乐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在电脑音乐数字化系统中,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音源、调音台、监听设备、数字录音设备等。软件部分按照其功能应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音序软件、软音源插件、打谱软件、音乐教育软件。这些数字化工作平台无论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商业模式中都能发挥其最强大效用。所以构建与完善电脑音乐数字化体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1 音序软件
是一种作曲者在此界面上进行编辑制作,把MIDI键盘或鼠标传送MIDI信号分轨记录下来,将这些信号发送至音源,通过音箱发出声音。其编辑界面模式相当丰富而且便捷准确。这些软件主要负责音频编辑、录音合成、后期缩混、母带输出等。功能十分强大,可称之为"全能"。
2.2 软音源插件
这类软件可以代替价格昂贵的硬件音源,作为VST插件附着在音序软件上使用,音质精良、音真,功能应用十分强大。这些软音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带来了又一春天,促进了电脑音乐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电脑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 打谱软件 这类软件是专门为编辑并打印乐谱、出版而发行的,在教学中普遍实用。常用有:Finale、Overture、Sibeliu、TT等。用他们可以制作出非常专业的声乐谱、器乐谱及管弦乐总谱等。
2.4 音乐教育类软件
这类软件是离教学实际运用最近、操作简单。它把音乐制作已经简化到了仅仅需要输入音符、和弦、选择伴奏风格等环节。如:Band-In-Box、Tonica。特点是它们均以人机互动的界面、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通常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直观,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实用。
3 电脑音乐技术融入传统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了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把电脑音乐系统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深入普及,即将使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崭新的变化,同时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学习途径。
传统的音乐课程包括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配器等,一直沿袭着封闭式的教学手段。电脑音乐技术的引入,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和声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钢琴单一音色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一般只能根据教师讲解或在钢琴上弹奏谱例,对和声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想象当中,不能够完全掌握。如果能够运用电脑音乐软件进行教学,把任意难度的谱例输入到计算机中,教师进行分轨教学,需要哪个声部就进行播放。学生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实时听到和弦进行的规律,同时又学习了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为钢琴即兴伴奏、作曲技术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复调教学模式中引入电脑音乐技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主旋律谱例。
电脑音乐系统不仅能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还能应用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如排练演出等等。音频编辑软件可以轻松地完成舞蹈伴奏音乐的剪辑处理。如利用MIDI功能和音频编辑功能为演出制作和处理伴奏音乐,能达到过渡平滑自然的效果,而不会损失音质。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音乐系统,利用五线谱或简谱打谱软件的文字和乐谱混排功能,印制包含乐谱的试卷和包含谱例的论文。
4 结语
电脑音乐是科技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脑音乐技术可以把传统哑巴似的乐谱,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科学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学习思路,把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互动式的积极教学,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将电脑音乐技术引入传统音乐教学课堂是大势所趋,也是时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课堂人数多,教学效率低。以笔者所在的沈阳音乐学院为例,每个班级的授课对象在40人左右,90分钟的授课时间内,靠钢琴和黑板来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内容。课堂中老师除了正常授课外,需要写大量的板书,占用了很多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教师检查主要以抽查为主,学生不能与老师一对一的进行交流,教学质量无法保证。钢琴作为唯一的教具,音色单一,听觉上很容易疲劳。而且很多重奏、协奏等实际音乐作品用钢琴来代替演奏,无法再现作品的原貌,限制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直接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产生听辨上的错误。此外,对教师的钢琴水平要求很高。所有视唱曲的伴奏都靠教师弹奏正谱或者即兴伴奏来完成,听音训练的全部内容也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且在每一次的弹奏中音准、力度、速度都要保持一致。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教师在弹奏复杂的节奏和旋律时会出现错误,学生的听觉思路就会受到干扰,影响技术技能的提高。
当学生与教师面前的困惑与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它直接反映的就是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视唱练耳的教学需要。这为高校视唱练耳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来,电脑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利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越来越便捷,现代教育将电脑技术作为核心力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逐渐引入音乐教学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和体制。多媒体本身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运用它来教学可以补充和完善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其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许多院校已经开始把多媒体系统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其中,已成为现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但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而且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教与学都得到全面提高。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课堂中钢琴的音准,教师弹奏是否准确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听音的结果,而多媒体音乐中的音高、时值、节奏等问题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发生变化,表达更为准确。教师只需要在课前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好听写的内容,课堂播放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不但帮助自己解决了技术上的困难,还可以更好的跟踪管理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状态、课程的进度,利用多媒体软件可以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如在听辨节奏时,随时放慢或者加快播放的速度,进行更好的训练。解决了钢琴音色单一的问题,电脑音乐中的音色丰富多彩,课堂上可以变换各种音色,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尤其在多声部旋律的听辨中,各个声部可采用不同的音色,避免听辨时声部的混淆,准确率大大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上课时,单一的听觉训练和枯燥乏味伴奏下的视唱训练让学生毫无兴趣。采用多媒体手段后,课堂上选用的听辨视唱材料内容丰富,储存在电脑中,随时应用于教学,尤其是一些实际音乐作品的听辨视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后进行听音练习的时候往往不能独立完成,而一些成熟专业,操作简单的听音视唱软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充分的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就有了延续性。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与视唱练习是最重要的内容。多媒体音乐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固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要做到实用有效。
一、在视唱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视唱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项综合性内容。通过视唱练习,不但可以很好的训练听觉,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各种音乐风格作品的理解,让他们的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视唱教学中,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分析视唱曲并做范唱,学生模仿并跟着钢琴伴奏来演唱该曲的方式进行练习,教师发现和纠正问题,最终唱对唱熟,这样的方式对老师的范唱要求很高,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和问题。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将一条视唱曲和教师的范唱分别录入音轨,课堂上直接播放让学生跟唱,直到唱准为止。课后教师将作业提前录好放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学生自己下载、听唱。也可以学习这些软件的使用,将自己演唱的视唱曲录入到电脑中,与教师的范唱比较,及时改正问题。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录音的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灵活掌握。目前,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是采用钢琴即兴伴奏的方式为视唱曲做伴奏进行教学,比较随意,和声进行的错误,音乐风格的偏差,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演唱结果。可以利用相关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和打谱软件来制作视唱曲的伴奏,不但可以制作钢琴伴奏,而且可以制作其他乐器的重奏伴奏甚至交响乐队的伴奏,大大丰富了视唱伴奏的类型。这种伴奏效果可以很快的使学生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提高演唱时的艺术表现力。对于一些选自实际音乐作品中的视唱曲,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通过视频、音频的播放,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来展示其创作背景、风格手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作品,更好的把握音乐形象,演唱时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在音乐听觉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课堂中的听写内容包括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教师可以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备课,将课堂中的听写内容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打谱软件来制作完成。课堂随时播放,节约时间,没有任何误差。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对作品中节奏的把握能力,是音乐听觉训练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用口来读或钢琴上演奏同一音高的节奏型来听辨节奏,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保证每次弹奏的准确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把任意一个曲调输入电脑,按照需要利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组合成富有音乐艺术的节奏,不但可以解决精确度的问题,而且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反复多次,放慢或加快播放速度,调整改变力度、节拍,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多声部旋律的听觉训练中,传统教学上只是用钢琴弹奏,容易产生听觉误差,特别是几个声部出现声部交错时,在钢琴上很难清晰的区分出各个声部的音响,学生在听写时感受到的是各个声部旋律线条混乱。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可在课前将各声部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制作出最佳的效果,由于各声部的音色不同,不论是同音、声部交错都可以清晰的听出来,还可以关掉其中的一些声部,具体播放某一部分或特定的声部,将听辨内容简化,使学生不感觉有太大的困难,提高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三、在课后学生复习中的具体应用
视唱练耳的进步与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复习,课后学生自己很难进行听力练习,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这样非常的不方便。学校可以组建现代化设备完善的视唱练耳教室,便于学生课后自修。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练习的内容输入电脑储存好,学生根据练习的需要反复多次播放再记写下听到的材料,再与电脑中的正确答案做比较,改正错误,这样练习听力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
四、关于视唱练耳考试的相关方法
视唱考试时,学生可以随机抽取一条视唱,将演唱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录音,录好后保存在电脑,教师进行检查。听音考试时,随机抽取一套预先制作好的听音试题(设置好播放的速度、间隔时间),按顺序播放,避免了钢琴以及人为演奏时出现的误差。这种考试方法解放了教师,而且更公正便捷。
多媒体系统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最终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虽然各高校已经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有的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组建实用有效的视唱练耳多媒体教室
学校应组建视唱练耳听觉教室,不但要配备功能齐全的硬件,还应当选择易于教师与学生操作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软件。在教室中,教师可以进行备课与授课,学生课后也可以到视唱练耳多媒体教室练习视唱与听音。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技能
为了能把多媒体技术顺利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任课教师必须要熟悉电脑系统的操作、硬件结构和系统维护,掌握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尤其是一些视唱练耳课程软件的操作更要熟练掌握。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否则多媒体技术用在视唱练耳教学就会变为空谈,无法良好的发展下去。
(三)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互联网便捷的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信息储存到一个可以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是视唱练耳理论研究上的论文、教材、资料等,也可以是教学视频、音频等。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内容丰富,来源广泛,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下载,还可以随时交流讨论。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收获都会很大,对于提高全国各高校的视唱练耳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编写多媒体教材及自主开发视唱练耳教学软件
目前,教学中的视唱练耳教材形式比较单一,基本是书本加光盘。各高校教师可以组建一个团队来编写内容丰富的网络教材,这种教材与纸质教材不同,它的内容可以不断的扩充、更新。同时可以立足教学实践,自主开发适合我国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软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转变了原有音乐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观念,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全新教学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动下,作为输送合格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乐教育院校,提出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音乐教育理论,广博的音乐教学及相关技能,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其新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师音乐实践课作为突破口,我们将对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这将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实践课包括实践性课程与实践环节两个板块。回顾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与高师培养目标,从当前高师实践课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实践课教学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训练,忽略教学“育人”的本质,强调教学性,忽视教育性。
其次,实践课教学内容脱离现实。教学中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自身内在的严密与完整,灌输给学生的也是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将来向专业发展的观念,②导致高师实践课教学内容失去“师范性”特征,转向“专业性”培养。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不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实际问题。
最后,实践课教学模式较陈旧,不利于知识有效、长期的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远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人才的要求,阻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高师音乐实践课改革的有效途径
高师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音乐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加快高师课程改革的步伐,应采取整合、增设、量化、渗透四个途径,对音乐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革新。
1.实践课程的相互整合
通过整合一部分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实践类课程的多样性与实践环节的充裕性,加大实践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例如,歌曲写作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方法,具备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歌曲的创作能力。歌曲写作教学提供了学生自行创作的素材,通过电脑音乐制作完全可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写作与电脑音乐制作两门课程是可以进行学科整合的。通过整合节省出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根据中小学对音乐教师钢琴水平的要求,可将钢琴教学与钢琴伴奏教学进行整合。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采取分层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小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竞争意识得到加强。
2.实践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增设
首先,应当在原有高师课程设置中大量增设实践类选修课程,如创作表演课程、舞台动作设计课程、简单器乐(道具)排练编配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课程等。改变目前实践类选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的比重,加快实践类课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师培养最大范围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和特长,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其次,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必须添加人文素养教育,使实践课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性问题,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方法,即认为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③
3.实践环节的量化工程
当前实践环节包括教育实习、音乐活动实践、毕业论文三个部分。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学计划与课程简介一览》,该校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的学时数为六周,仅占到总学分比例的3.4%。④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实习基础上,增加教育实习的周数,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在音乐活动实践安排上,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性课程。学校还可以考虑写作学期论文。学期论文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心得,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科研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思考、解决,有助于今后学习更具针对性。
4.实践教学的全面渗透
在不改变原有课程时间分配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科内部及外部的交叉综合,以达到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类课程包含钢琴课、声乐课、合唱指挥课、钢琴伴奏课等。以声乐课为例,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还应穿行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传授学生一定的舞台技巧与经验等,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诸如钢琴、声乐、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专业实践类课程都可相互渗透。
中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复调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专业理论类课程中。上述课程的授课方式普遍采用一对多的大班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作为信息的接受器、存储器,由此,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实践教学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积极参与实践,主动性得到发挥,改变了原有的被动局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组织教学获得的间接经验。唯有如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厚积薄发,肩负起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释 :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