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07:37: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抗疫医生事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细菌,在发生变化
1.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细菌可以产生一种破坏青霉素结构的酶,它能将青霉素的作用部位加以分解,使之再也无法发挥它那魔弹般的神奇效力。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还在于,自然状态下,这类产酶细菌十分稀少,把它和普通细菌混合在一起,它甚至不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当竞争对手们在青霉素面前落下马来时,它就成了培养基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肆无忌惮的繁殖生长。所以说,成就这些产酶细菌大业的,正是抗生素。
1.2 药物学家们想出了种种妙计来对付细菌的这些变化:给抗生素加上各种各样的抗生基团,改变化合物的形状使之更有杀伤力,针对细菌进攻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新化合物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天然抗菌物质等等。应该说,大多数方法还是能够奏效的,比如,现如今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中,虽然仅有1%左右能被普通青霉素治愈,但半合成青霉素、头炮菌素以及其他较新的抗生素对大多数细菌感染还是有效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松口气,然后心安理得享用抗生素带给我们的安全了呢?
来自于细菌抗争前线的消息并不支持这种梦想。对所以现存抗生素都“耐药”的细菌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由万古霉素筑成的对抗耐药葡萄球菌的最后防线也开始频频告急,对多种药物“耐药”的结核菌正不断蚕食全球50年来抗结核治疗来之不易的成果。
1.3 细菌的求生之道:何以顷刻之间问题就变得如此棘手?这还得从细菌的求生知道说起。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很多部位都有细菌生存,如咽喉部、胃肠道、泌尿道等等,这些细菌与机体之间呈现为共生关系,有时是井水不犯河水,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有所需求,如大肠杆菌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肠球菌可以分解膳食纤维为结肠提供能量等等。此外,它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而抗生素(尤其是作用广泛的广谱抗生素)不仅可以杀死致病菌,同样能消灭正常菌群。同时,非耐药菌常常与耐药性细菌共存,一般来讲,耐药菌都不占优势。因此,滥用抗生素的一方面杀死了对抑制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正常寄生菌,另一方面使抗生素座位一种选择压力持续存在,使耐药菌因而滋生壮大。
由于细菌生活周期很短,代与代的间隔小,因此,不用太长时间,一个原本对抗生素高度敏感的菌种就可以变得完全耐药。相比之下,抗生素变化的速度就太长了,从筛选化合物开始到正式进入临床,一个新药的开发时间长达10年,更不用说需要花费以10亿计的美元。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时间显然成为细菌的同谋,自然选择的天平也似乎总是倾向耐药菌的一方。
1.4 正确理解抗生素:那么,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细菌赢得最后的胜利吗?那倒也未必,说到底,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很好地理解抗生素的作用并善加利用。抗生素的益处体现在当机体自身抗菌机制已无法对致病菌感染加以抑制时,此时,合理的外来干预有助于控制局势,逆转细菌感染的扩散。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适时和充分地进行抗生素治疗。针对性使错杀无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掌握时机就能避免过度用药,而一旦开始即做充分治疗方可保证将有变异可能的细菌系数消灭。当然,有针对性的对抗生素分子加以改造,更深入地了解细菌作用的详细机制以设计更有杀伤力的药物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随着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我们必定会对感染及抗感染过程有全新认识,而由此将能在基因水平开发出新的药物。
但是,无论如何进行新药开发,牢记细菌所具有的优势仍然十分必要。如果无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最终的受害者仍将是我们。所以,虽然在所有药店都可以买到抗生素,但是当我们可能要用到它们时,最好还是上医院问问医生该怎么办。尤其当你感冒时,更要当心,因为那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75-03
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2002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 《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使学校和广大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标准》处于实践与摸索的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与不完善的地方。如《标准》所选取的测试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测试项目的选取在“全面性”方面具有哪些新的课题?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不但对贯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方法论建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对我校中学的五批共37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完成了对中学实施《标准》一般情况的了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范例性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标准》中学部分的测试指标
依据《标准》(试行方案),在中学实行的测试评价指标和得分情况见表1:
表1《标准》中学测试评价和权重
年级 评价指标 权重
初中学生 身高标准体重 0.15
台阶试验1000M(男)800M跑(女) 0.20
肺活量体重指数 0.15
立定跳远 0.30
坐位体前屈 仰卧起坐(女) 握力体重指数 0.20
表1中,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台阶试验指数、1000/800m跑,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50m跑测试的是人体的速度素质;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的项目:坐位体前屈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仰卧起坐测试则是评价腹肌力量和耐力的方法之一。
2、中学生对《标准》测试指标的评价
学生作为《标准》测试的具体参与者,他们对《标准》的每一项测试指标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我评价。如表2:
表2 学生对《标准》测试指标的评价
排序 好的指标(所占百分比) 不太好的指标(所占百分比)
1 台阶试验(48.20%) 1000m/800m跑(53.28%)
2 50m跑(25.53%) 身高标准体重(33.91%)
3 肺活量体重指数(26.27%) 坐位体前屈(12.81%)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台阶试验和1000/800m跑同为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却分别被学生列为好的指标与不太好的指标的首位,身高标准体重与坐位体前屈不太好的指标前三之列,通过对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认为1000/800m跑作为测试指标不适生,原因是:81.70%的学生认为太累,19.30%的学生认为枯燥。中长跑的强度对学生生理上的刺激是十分强烈的,是造成他们害怕中长跑的主要原因。
(2)有48.2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台阶实验指标好,原因是:73%的学生认为新颖,36.50%的学生认为不累。台阶试验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和旧式达标测试的枯燥、乏味,给学生以新鲜感,乐于接受。与长跑相比,台阶试验对学生生理上的刺激强度要低,只需按节拍上下一个40cm(女生用35cm)的台阶就完成测试,学生感觉不累,这种低强度的刺激也是促使多数学生接受台阶试验的原因之一。
以重要指示和总理重要批示为指导,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制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工作任务
(一)提高清扫保洁标准,消除死角死面
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做好村屯、公路、河道、城镇、集贸市场、水源地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夯实环卫保洁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措施,彻底清除垃圾杂物、残冰污雪,杜绝死角死面。
(二)全面清除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有序有力推进6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治理农户庭院脏乱差。着力解决好庭院私搭乱建问题,及时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搞好室内外卫生。
2.清理越冬垃圾。要组织乡村开展春季大扫除,将冬季积存下来的垃圾污物清理出去,将随意丢弃的各种生产废弃物和积存的残冰残雪清理干净。
3.整治卫生死角。主要是整治好村头屯边、公铁路两侧、林带壕沟、建制镇、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不易发现的小堆垃圾和散落垃圾,推进农村整体清洁,全面清洁。
4.清理散养户畜禽粪污。要通过引导教育、强化监督等措施,规范和落实散养户清理畜禽粪污责任,做到随产随清、日产日清,杜绝随意堆放、粪水横流,防止污染农村环境。
5.做好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要科学调度,统筹管理,及时组织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做到转运及时,不散落,不产生二次污染。
6.继续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落实村组干部包保河道保洁、道路保洁、村庄清洁责任制,明确农户门前包卫生管理、包路面清扫等“三包”责任制,确保治理效果。
(三)强化环卫设施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高标准做好公厕、垃圾收集容器、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车辆的消杀工作,确保各类环卫设施整洁、安全运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设备要坚持日常消杀灭菌,做到不消杀灭菌不使用,使用后必消杀灭菌。
(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做好相关防护。
重点做好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公厕及露天市场管理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各类环卫作业人员正确掌握病毒防控知识,作业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口罩,确保安全作业。确保露天市场消毒频次及消毒效果,杜绝现场宰杀及售卖活禽行为,市场业户必须佩戴口罩,否则严禁进入市场经营。
(五)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对攻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限时整改,跟踪问效,并及时汇总上报有关情况,行动结束后,通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时间安排
自2020年1月31日开始,攻坚行动为期十天,此后转入长效管理阶段。
四、责任分工
(一)各行政村:负责本辖区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做好垃圾分类、归集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消毒处理。
(二)镇综合管理办公室: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时协调,及时转运中转点垃圾;检查各行政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情况;督促清运队伍及时清运各村垃圾;提出集中清运存量垃圾的建议。
(三)镇卫生院:负责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垃圾的收集与处置,杜绝医疗垃圾随意排放或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调度工作。各行政村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带头参与攻坚行动,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确保攻坚行动见实效。
1 补偿静态声纳值(ΔB)及补偿静态相位角(Δθ)
ΔB为鼓膜两侧压力相等情况下的鼓膜平面的B(声纳) 值,即补偿静态声纳值。连续频率测出的ΔB值连成的曲线呈下降型,当中耳处于系统共振时ΔB为0 mmho,即该曲线“跨零”[7] 。相位角θ是总声纳和与声导之间在矢量图上的夹角[8]。在单频声导纳测试时,由于劲度声纳随外耳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其与压力关系变化曲线随压力从-200 daPa到+200 daPa,相位角先下降再上升,当鼓膜两侧压力相等即中耳肌处于舒张状态时, θ值最小,Δθ为鼓膜两侧压力相等时鼓膜平面的θ值,即补偿静态相位角。随探测音频率的从低到高的改变,由于质量声纳和劲度声纳的消长关系,θ值由负变正,各探测音得出的Δθ值随频率增高而减小,至共振频率后又渐加大,而得出多频探测音Δθ曲线。正常人群的ΔB 及Δθ的曲线较平坦。而对于有中耳病变的患者,二者的曲线较陡,且不平滑。对于以质量为主的病变,其Δθ曲线峰值出现的探测音频率下降,与ΔB 跨零的频率变化一致;对于以劲度为主的病变,其Δθ曲线峰值出现的探测音频率即共振频率上升,幅值亦陡峭不平滑,与ΔB 曲线跨零的频率变化一致。对于一个听骨链硬化的患者来说,用中耳分析仪测试不仅可得到As 型的传统低频鼓室导纳图,而且可得到上述以劲度增加为主的多频扫描声导纳图形。临床上渐将此测试纳入中耳疾患诊断依据之一,尤其是在鉴别诊断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7]。目前对于ΔB 曲线变化的临床意义已基本得到公认,而对于Δθ曲线的意义现在尚有很多争议。在多频扫描声导纳测试应用的早期,认为ΔB及Δθ均有意义。而最近Namyslowski等[9] 的实验指出健康人群不能得出Δθ曲线值的正常范围,而Vlachou 等[10]的研究证明急性中耳炎能影响Δθ峰值大小,与传统的低频探测音结果相比较,用此项参数进行诊断的检出率增高。Kontrogianni等[11]对43例分泌性中耳炎与90例正常耳比较共振频率和相位角的变化,得出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学者曾就此作过研究[2],得出正常范围在8度到-58度,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Δθ峰值有较多交叉。所以在相位角变化曲线的应用上尚有待研究,以达成共识。
2 共振频率
中耳共振频率是指中耳的质量和劲度等于声导纳时的频率, 此时导纳的相位角度为零[12]。Valvik报道的正常值范围350~1 750 Hz,均值为1 049 Hz,标准差为261 Hz。Miani等[13]报道的正常成人共振频率平均值为1 085 Hz,标准差为244 Hz。共振频率正常值差异较大且与异常之间有重叠, 其原因可能是各个报道未进行年龄的标准化, 也可能是测试方法、仪器的类型和参数设置不同以及种族差异等造成的。
正常中耳具有一定的共振频率, 当中耳的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时其声学特性亦随之发生改变。当病变以劲度因素为主时(如耳硬化症) , 中耳共振频率升高, 共振频率点向高频移位; 当病变以质量因素为主时(如听骨链中断、分泌性中耳炎),劲度减小、共振频率减小。共振频率对鼓膜完整的中耳病变具有诊断价值[14]。中耳共振频率能检测到传统静态鼓室图检测不到的中耳微小病变, 尤其对鼓膜和听骨链系统的病变更加敏感[15]。Fradde[16]研究耳硬化症患者的共振频率,其共振频率均值为
1 230 Hz,鼓室图幅度88.32 daPa,声纳值0.63 cc,表明在耳硬化症其共振频率比正常人增高(正常组均值为1 132 .33 Hz), 中耳声纳减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耳共振频率对听骨链中断和听骨链固定的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价值。听骨链中断患者共振频率减小,外耳道静态声压对中耳动态特性的影响与正常人相比较小;而听骨链固定患者共振频率增加,外耳道静态声压对中耳动态特性的影响较正常耳大。两者共振频率的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刘志莹等[2]研究发现正常耳中耳共振频率为(1 041
±191.1)Hz;听骨链固定耳中耳共振频率为(1 217.5±199.5)Hz,较正常耳高;听骨链中断耳中耳共振频率为(622.2±153.6)Hz,较正常耳及听骨链固定耳均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共振频率为(427.5±139.1)Hz,较前三者均低。
3 多频率鼓室压测试法与常规鼓室压测试法的比较
Wada等[14]研究结果显示:共振频率诊断听骨链中断和听骨链固定的准确率分别为84%和74%;而226 Hz鼓室图结果示听骨链中断患者仅有52%表现为Ad型鼓室图,听骨链固定患者21%表现为As型、32%表现为B型鼓室图。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学龄前儿童的好发病。在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期,静态鼓室图往往正常,不能检测到中耳的微小病变,而共振频率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期的微小病变更敏感。Ferekidis等[17]在检测了急性中耳炎患儿1个月后的共振频率和静态鼓室图后发现共振频率偏低,而静态鼓室图正常,所以共振频率能够检测到静态鼓室图不能检测到的中耳微小病变。临床上,对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恢复期的儿童,做中耳共振频率检测能及时发现中耳的微小病变。对静态鼓室图正常,但纯音测听有明显气骨导差的患者,共振频率的检测能明显提高耳硬化症、听骨链中断的检出率。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耳共振频率对中耳的微小病变比静态鼓室图更加敏感,在临床上,中耳共振频率正逐渐成为检测中耳的常规手段[18]。
Vlachou等[19]比较在86例患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的常规鼓室压测试法和多频率测试法鼓室压图,结果发现许多患过分泌性中耳炎或持久性中耳渗液的儿童,在随访中行常规鼓室压测试法发现有正常声顺值(A型或C型),此表示中耳的渗液已消退,而同时行多频鼓室压测试发现有不正常的或边界性的鼓室压图,此表示中耳渗液没有完全消退,这些结果表明多频率鼓室压测试法较常规鼓室压测试法可以检测出患中耳炎的中耳系统的更微细的变化。Paula k.Harris等[19]研究发现226 Hz鼓室压图与678 Hz、1 000 Hz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有10例被研究组在226 Hz鼓室压图中发现有3例为正常耳,但在用678 Hz和1 000 Hz探测音测试时提示为非正常耳,这可能是在多频率鼓室压测试法中测出的不正常鼓室压图可能为慢性中耳炎中耳系统的延迟恢复,或一些中耳的持久改变,这些在低频鼓室压测试中不能检测出。多频鼓室压测试法对中耳积液有高度的诊断价值,研究还发现多频率鼓室压测试法对正常耳的诊断率在678 Hz为87.5%,在1 000 Hz为100%。因此,综上所述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Katz J.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M].5th edAmerica Linppincott Williams,2002.185.
[2] 刘志莹,刘 辉,赵冀兵,等.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的诊断价值[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4.
[3] 金 晶,钟乃川.多频探测音声导抗测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3,1:4.
[4] 王海涛,钟乃川,张晓彦. 多频探测音多成分鼓室导纳正常值测定[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4:201.
[5] 吕建忠,范尔钟,夏文茹,等.正常耳不同频率声导抗测试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1,26:281.
[6] 柯国欣,顾能崇,沈平江,等.耳硬化症的声导抗测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4,2:119.
[7] Cynthia GF,Jamet ES.Tympanometry[M].In Jack Katz (Ed) 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1.175.
[8] 姜泗长,顾 瑞.临床听力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92.
[9] Namyslowski G,Kubik P,Misiolek M,et al. The evaluation of the phase angle in the tympanometric examination of the middle ear in a healthy population[J].Otolaryngol Pol,1997,51:64.
[10] Vlachou SG,Tsakanikos M,Douniadakis D,et al.The change in the acoustic admittance phase angle : a study in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a cute otitis media[J].Scand Audiol,2001,30:24.
[11] Kontrogianni A,Ferekidis E,Ntouniadakis E,et al. Multiple-fre-quency tympanometry in children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1996,58:78.
[12] Shahnaz N,Polka L.Standard and multifrequency tympanometry in normal and otosclerotiz ears [M]. Ear Hear,1997.326.
[13] Miani C,Bergamin AM,Barotti A,et al. Multifrequency multicom-ponent tympanometry in normal and otoscle2rotic ears [J].Scand Audiol,2000,29(4):225.
[14] Wada Hiroshi,Koike Takuji,Kobayashi Toshimitsu.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the sweep frequency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of middle ear diseases[J].Ear & Hearing,1998,19(3):240.
[15] Funsaka S,Kumakawa K.Tympanometry using a sweep -frequency probe tone and its clinical evaluation [J]. Audiology,1988,27:99.
[16] Jaisinghani VJ,Paparella MM,Schachern PA,et al.Tympanic mem-brane/ middle earpathologic correlatesinchronicotitismedia [J].Laryngoscope,1999,109:712.
[17] Ferekidis E,Vlachou S,Douniadakis D,et al. Multiplefrequency tympanometry in children with acuteotitismedia[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1:797.
>> 山区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如何对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探究 浅谈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民族寄宿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疏导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探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加强农村中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注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对农村学校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其调适对策 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述评 新课程背景下寄宿制高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三位一体共促农村寄宿生健康成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一寄宿生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初探 高一寄宿生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关键词:高一年级寄宿生 心理健康 心理调适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生生源的增加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小学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寄宿制对于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丰富学校生源、改善当前城市独生子女教育、解决家长工作忙而无法照顾孩子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而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国外有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高中生为 18.79%。国内也有不少调查发现约有 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心理问题的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对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44.0%寄宿制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中、重度占16.7%,高于国内对于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研究结果(10%~30%)。
一、高一寄宿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
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经历着个体向成熟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感受着生命中身心两方面的动荡。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看寄宿制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年龄越小的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寄宿制也不能代替母亲”。高中寄宿生通常十五六岁便离开父母开始了宿舍的集体生活。想念家人及从前的同学朋友,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学校食堂的伙食,住不惯学校的宿舍,不能融入新的班集体,无法处理好新的人际关系,感到孤独寂寞等,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再加上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少,家庭缓冲时间少,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二、问题存在的危害及我校寄宿生的基本状况
以往的调查数据及学校管理经验显示如果高一寄宿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对接下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严重者会产生情绪及人际等方面的障碍,出现成绩下降、厌学、休学和退学等状况。
我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在过去几年的教育教学、宿舍管理以及个体心理辅导中都发现高一寄宿生在高一入学后能否较快较好的适应寄宿制会直接影响高中后两年多的生活学习状况。
为此我校心理健康中心近两年来一直尝试对高一寄宿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活动,以期用积极合理的方法降低寄宿制带给寄宿生的负面影响,让他们能够尽快更好的适应寄宿生活。
三、我校对寄宿生心理调适活动的开展
寄宿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班级、校园和宿舍,他们接触的人群主要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年级同学。针对寄宿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尝试开展了以下的心理调适活动。
1、调整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教师的理念会引领他对待孩子的方式。考虑到每天与寄宿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老师和同学。我们首先展开了对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宿管老师的培训,目的为了让这些老师对寄宿生的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心理知识和养成心理学头脑,以便在课堂教学、宿舍生活管理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和帮助学生。
2、心理健康课堂和讲堂。
调整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和积极的对待心理课的态度;开设校园“十分好听”心理健康栏目,每月一期心理健康板报和心理讲座,让学生通过多个途径了解心理健康在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和强化学生有困扰找心理老师求助的积极意识;建立年级班级家长网络群,适时的就学生状况与家长进行交流,教给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与孩子有效沟通互动的方法等。
3、宿舍文化及管理
外地来的寄宿生都曾经是原来学校年班级的尖子生。新高一入学后由于失去了学习上的优越感,多部分孩子都会体验到深深的失落。我们通过心理课堂、讲堂及宿舍文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渐渐平复失落的情绪;通过自理能力训练、互助小组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安排每月一次的宿舍宣传板报和宿舍文化墙使学生的个性有自由展示的机会;各运动场,图书室对寄宿生优先开放。
4、心理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MHT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住校女生在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条目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的焦虑状况,我们在女生中开展了四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胆量、勇气、意志训练等专项指导,旨在增强住校女生的自信、勇气、意志力和情绪调控能力,降低其焦虑程度。团体辅导得到了学生好评,学生也希望今后能更多的参与这样的活动。
5、个体心理辅导
鼓励情绪困扰感较重的学生自愿选择以个体心理辅导或沙盘游戏的方式做心理调适。
三、高一寄宿生心理调适的结果
1、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MHT)的调查统计
表1 心理调适活动前寄宿生和走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 心理调适活动后高一寄宿生和走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住校与否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伴随性概率P
学习焦虑
住
86
4.000
1.970
0.368
非
92
4.250
1.726
对人焦虑
住
86
4.047
2.180
0.268
非
92
4.413
2.215
孤独倾向
住
86
2.465
2.304
0.153
非
92
2.989
2.553
自责倾向
住
86
3.442
1.719
0.145
非
92
3.793
1.479
过敏倾向
住
86
4.209
2.081
0.045 *
非
92
4.826
1.998
身体症状
住
86
4.605
2.240
0.099
非
92
5.152
2.158
恐怖倾向
住
86
4.337
1.766
0.791
非
92
4.261
2.043
冲动倾向
住
86
4.500
1.890
0.005**
非
92
5.304
1.868
测验标准分
住
86
31.605
11.090
0.038*
非
92
34.989
10.500
注 * p<0.05, ** p<0.01 *** p<0.001
2、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
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这也是近年来肺结核在世界一些国家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我国是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最新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补充益生菌益处多
益生菌(主要指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健康潜能为人所知已有约100年的时间了。正常成人身体有至少500种100万亿细菌存在,是人体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中的大多数在医学上被称为友善、或至少无害的,也称为益生菌。它们为其宿主提供大量生物功能,有些帮助消化,有些和有害细菌奋战,有些促进免疫功能,也许还有其他未知的作用。
至今,研究已表明,益生菌在防止或控制孩童食物与皮肤过敏、细菌性阴道炎及怀孕妇女早产分娩、肠炎疾病、复发性耳炎及膀胱感染、蛀牙、慢性腹泻和旅行者腹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也许还能帮助降低血液胆固醇,并通过分解致癌物质来避免某些癌症的发生。实验显示,动物肠内缺乏细菌是不健康的。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实验动物通常不健壮、免疫系统严重发育不全并且肠道容易受伤。人体也是如此。人的消化道在出生时是无菌的,但很快会获得细菌,首先在肠内建立的菌落将主导整个系统。喂母乳可引入有益的细菌,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婴儿过敏概率较低的现象。
滥用抗菌药物可能杀死益生菌,对人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破坏,再加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可能严重影响健康。注意及时补充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可以抑制或杀死致病菌,预防或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同时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医疗单位是临床使用抗生素最聚集,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耐药菌株感染者及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目前的抗生素品种多,更新换展快,临床使用广泛。因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抑制耐药菌株的产生与形成交叉感染、二重感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制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对抗生素的分类管理,规定限制处方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种数。为防止滥用抗生素,必须医药双方齐抓共管,行政手段的介入,才能遏制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性
病原体的快速变异:由于抗生素进入人体后,不论其作用机理如何,其结果都是杀死病原体或者是抑制它的繁殖。在与病原体的较量中,最终的结局是导致病原体的变异,目前疾病谱的不断增加就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病原体变异的结果。
耐药菌株的增加: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广泛地用于临床,有很多人是自行使用抗生素,因此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或者失去敏感性。
人类痛苦增加:为了对付耐药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病原体的较量的结局是人类的惨败,人类的负担加重、痛苦增加,受伤的最终还是人。首先是医疗成本的增加,其次是人体功能的受损,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折磨。
不能产生免疫物质而且抑制机体免疫机能: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很快被破坏或者变异,组织细胞不能和病原体持续作用,也就失去了产生免疫物质的条件和机会,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对其识别而不能及时产生相应抗体,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不能清除已经被杀死的病原体:抗生素虽然具有杀灭部分病原体的能力,但没有清除能力,抗生素不能作用的病原体,及其被杀灭后形成的碎片、释放出来的毒物,仍然需要依靠机体的自身作用将其排出。
损害组织器官:抗生素对人体组织的损害非常明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病原体破坏后产生的碎片和释放的毒物对人体组织的损害作用;表现为组织间隙内的毒物不断增加,并不断地被吸收入血而造成毒血症。②抗生素自身对机体组织造成的直接损害;最容易受到抗生素损害的器官是肾脏、肺脏、肝脏,还有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的毒害作用在临床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菌群失调:人体的一些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存在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长期生存于人体内,它们之间、它们与人体之间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形成一种彼此共生、共存的统一整体,如果某一部分的力量失衡,疾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抗生素就是破坏这种平衡的罪魁祸首,常常会造成人体内的菌群失调。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皮肤、黏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黏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及其意义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①混合感染。②严重感染。③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④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⑤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总之,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4种效果。
抗生素滥用原因
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生,次要原因是患者:①部分医生对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不够了解;②缺乏人体是一个整体而独自分割,不注重原有疾病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基础;③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不够重视;④不掌握疾病病程,对疾病的转归操之过急;⑤主观臆断加大药物剂量,更改给药方法;⑥部分医生医德缺乏,在利益的驱使下,随便应用新、特、贵抗生素。⑦部分患者点名要药,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心里,不掌握原则。
总 结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已经到了非强制执行不可的地步,在国外使用抗生素有的是已经立法了。医院对抗生素已经实行了分类管理,并规定一般使用抗生素不得超过3种。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尤为重要的是,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抗生素的临床药理、应用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抗生素的应用原则,有条件的医院要开展药敏实验,才能对菌下药,当病情可用可不用时就不用,一种抗生素有效时,就不要应用两种。
今年54岁的朱国喜出生在叶县常村镇的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为乡邻行医,耳濡目染了父亲在乡村医治病人的点点滴滴。受父亲的影响,朱国喜志向将来也像父亲一样当个医生,为群众医病。大学毕业后,他便把医生这个职业作为自己理想的崇高追求,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时起,便真切地感受这个职业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30多年来,朱国喜始终坚守医疗战线的最前沿,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实践之中。朱国喜始终坚定一个行医宗旨: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妹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用自己温馨专业的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对每一个患者,朱国喜总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耐心解释病情,不厌其烦。无论哪个层次的病人,对病人的痛苦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得到最好的治疗。
加强学习传承中医文化
朱国喜家中医传承三代,擅长内科、癫痫等科,朱国喜在祖父的亲传教育下,苦读医书,熟背汤头,勤学苦练,小小的年纪就有了一些名气。
朱国喜既不盲推出中医,也不盲目否定西医,他是兼容并包,取中西医结合的态度,这是他坚持至今的理念。多年来,朱国喜一方面潜心研究家传的古药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古方并加以利用。另一方面,他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先后到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向老中医学习。他每把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撰写的《伤寒论胸胁苦满与大小柴胡汤临床定位应用探讨》等30余篇中医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其中2009年2月朱国喜被中华医药医学委员会聘为中华医药医学研究会、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并被授予2009年中国中医药创新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荣誉称号。
在传承中医文化的同时,朱国喜非常注重传帮带,坚决不会带徒弟不会“留一手”。如今,他带出的学生已开门行医,医治病人。朱国喜说:“中医是我们的传统,只有传播开来,互相切磋,才能更好传承下去。”
投资千万元建立叶县万聚堂中医院
随着医术的越发精湛,找朱国喜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的卫生室已经满足不了病人的需要。2013年,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下,朱国喜投资近千万元建立叶县万聚堂中医院。
作为院长,朱国喜的担子更重了。他常对医院里的医生说:病人有钱能看病,病人没钱也要治病,他要求不能收病人诊费,即便是三更半夜出诊,也不要诊费,对特别困难的病人,残疾人等,他还经常给病人免费治疗。他把这种行为做为自己积德行善的为人之道。
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李丽在很小的时候,受到父亲的熏陶,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因父亲是一名乡村保健员,从小看到父亲经常半夜三更穿梭于乡间小道,为生病的人看病,父亲常常教导儿女: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念。耳濡目染下李丽从小在心中种下一颗成为医生的种子。长大后看到了农村由于极度贫穷闭塞,经济极为落后,村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于1998年9月,为了实现这一信念,她用三年时间参加了县职中开办的卫生函授班。在学习期间,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地多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2004年,她到乡卫生院实习,实习期间,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卫生院的老师们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发奋,先后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和乡村医生执业证。
情系群众一心一意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2016年10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丽刚刚睡觉。突然间,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来电称果园组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哮喘病发,病情十分严重,急需救治。李丽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备齐药品,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出发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她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三年来,她共接诊病人两万余人次,出诊几百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这十三年来,李丽跑遍本村和周边民主、新建等村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熟悉了本村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2017年云南省开展健康扶贫以来,谁患过哪些慢性病、哪些重大疾病,谁家有几个小孩,在她心里一清二楚,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李丽坚持每年4次面对面随访、至少两次家庭随访,对于病情控制不满意者及时进行转诊治疗。由于工作繁忙,她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完整的节日,常常端着饭碗,接到病人的电话就背着药箱出门了。
签约服务落实到位
作为一家国内医药企业,康弘与获奖的其他跨国医药巨头相比,看待公益、投身公益的角度有何不同?带着这样的疑问,大会主持人在现场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康弘副总裁殷劲群先生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康弘凭借“朗视界,沐光明”公益项目荣获第四届公益节最佳责任品牌的殊荣,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朗沐这个产品和以之命名的这个公益项目的详细情况吗?
殷劲群: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不被很多人了解的疾病,但危害很大,是世界三大致盲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患这种疾病的几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10%,患者高达几百万。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AMD是一种由眼底新生血管病变引起的系列疾病,由于疾病部位在眼底,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长期以来无药可治。此前中国市场只有一种进口的抗VEGF药物,价格昂贵,让很多患者望药兴叹。康弘经过十年的研发,创新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治疗药物――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商品名朗沐。给无数中国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我们谨记初衷,“创新,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通过和国家民政部4A级公益组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搭建“朗视界,沐光明”公益援助项目,通过免费赠药等多种方式,对经济贫困的患者予以帮助,减轻社会与家庭的医疗负担。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宣传、义诊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筛查和疾病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并重视AMD,并了解到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维持有效的视力。
主持人:通过现场的颁奖VCR我们了解到,作为中国罕见的原创新药,朗沐这个产品康弘历时十年研发,投资近10亿。为什么产品上市不到一年,还没有为企业带来任何投资回报的时候,康弘就要投入数千万的资金开展这个公益项目?
殷劲群: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它能为社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制药企业,研发出疗效更好、更安全、更经济的药品就是最好的社会贡献,尤其对于那些目前医疗负担沉重、治疗满意度低、甚至无药可治的疾病,企业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以朗沐为例,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生物Ⅰ类新药,我们立项时全球对于这种疾病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国的医生和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更是非常有限。
我们清楚自主创新的风险,但与中国成千上万患者重见光明的渴望,以及沉重的社会医疗负担相比,我们责无旁贷。朗沐上市前,国内治疗眼底黄斑变性的药物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大多需要每月注射给药,对于多数患者而言,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无力承受。朗沐作为新一代100%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与国外单抗类产品相比,具有多靶点、亲和力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在疗效方面,初始3个月每个月给药1次,绝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后续治疗中无需每月给药,每三个月给药一次,也能维持提高的视力。这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风险,更极大的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朗沐的成功上市引起了全球眼科界的高度关注,熟悉朗沐的中国临床专家频繁受邀参加国际顶级眼科会议,不少跨国制药巨头也主动联系康弘洽谈国际合作事宜。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我们完全可以定更高的价格,也不需要做公益,因为很多患者都在翘首以盼这样的药品。但在朗沐疗效比进口的上一代产品更好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了薄利多销的定价,年度治疗费用不到进口的上一代产品的40%;对于符合要求的贫困患者,“朗视界,沐光明”基金还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治疗药品。这也许不符合商业利润的追求,但却符合康弘的企业宗旨和研发朗沐的初衷――“康平盛世、弘济众生;创新,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主持人:康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让人敬佩!您预计“朗视界,沐光明”项目的成功开展,将带来哪些积极的意义?
殷劲群:以AMD为代表的一系列年龄相关性眼底疾病,在国内目前存在三大治疗障碍。
第一是不了解,很多人包括老年患者本身认为眼睛衰老是正常现象,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下降或丧失。我们希望通过系列科普教育、公益义诊,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第二是不重视,中国的老年人节俭了一辈子,认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没多大事,即使检查出是得了病往往也不愿意去医院就诊,认为花钱看病不如给孙子留着钱读书。但患者却不知道,这种疾病进展非常迅速,最终可能导致失明,对患者家庭与社会医疗将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我们通过拍摄系列公益视频、微电影,呼吁子女应当主动关注这些老年人。对比小时候我们生病时父母如何对待我们,反思如果父母的未来数十年生活在黑暗当中该是何等的痛苦!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说服他们接受治疗。
第三大问题是看不起病,进口产品价格让很多老百姓无力承担,朗沐通过“朗视界,沐光明”基金对贫困患者免费赠药,我们希望把光明的希望带给更多的家庭。
主持人:康弘除了眼科领域公益项目外,还有涉及到其他的公益活动吗?
殷劲群: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帮助,社会的和谐进步也需要企业的参与。20年来,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扶贫助学等方面,都能看到康弘的身影。从整个社会来看,中国疾病负担首位不是肿瘤和高血压,而是精神类的疾病。预计到2020年精神类疾病将占社会医疗负担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有上亿的精神疾病患者,重症患者超过1600万,但社会大众对这类疾病的了解还相当有限,因为未能及时就诊,也因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敌视,造成了很多社会悲剧。2013年,由康弘参与拍摄的中国首部精神卫生领域公益电影《心灵解码》在全国公映,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国产首部关注精神卫生领域电影上映”为题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以“关注我们身边的精神疾患”为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健康报》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唤起关爱”为题进行整版报道,2014年《心灵解码》被授予中国人口文化奖……我们在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不仅仅希望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也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提升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共同推进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您认为做公益和企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