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09: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手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教学课件手机化
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其功能扩充到现在丰富多彩,不论从文字、图像、视频都可以实现,因此手机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媒体的形式从简单文字文本发展到图像,动画视屏的丰富教学模式,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使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提供PDF的教育手册,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方面,方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下载学习。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达到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3手机终端教学化
无线网络的发展使手机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个终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图书馆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手机这个便捷的通信工具嵌入到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通过将真实教学环境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结合,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直观的、可操作的、交互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QQ等方式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更特别的是可以方便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手机作为课堂反馈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陈列,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受信息素养教学,还可以随时就某一问题与老师展开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费用不断降低,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将手机作为首选的学习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4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技术
手机二维码技术应用的特点有目共睹,图书馆在借还书,预约座位等诸多服务层面和业务管理上可以得到应用,图书馆只要将手机需要访问的图书资料,资源导航、信息编入到二维码中,读者利用手机摄像头就可以识读,或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读者服务在手机上的应用方便快捷。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的特点是可免去读者书写、录入的繁琐。还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讲座等信息编成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宣传页上的二维码来获取课程、讲座信息,并进行选课、预约讲座座位等。手机二维码技术,拓展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提升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能力,也将成为图书馆增值服务的标志。
5借助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素养教育知识
微信、微博是目前信息交流、互动访问量最大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向读者进行语音短信、视屏、图片、文字等信息素养知识的推送,这种信息素养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并随时可以与读者实施互动,讲解更加直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手机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二、信息平台技术实现与运营分析
该平台所需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语言开发环境业已成熟,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与业务流程并不复杂,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编程与网站架设等工作。本文中提到的高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后台数据库选用网站采用ASP.NET2.0技术的MicrosoftvisualC#.NET2005作为开发工具,MicrosoftSOLse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开发的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可以提供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环境支持。在管理层面,该平台由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技术维护;平台日程管理可以由大学生社团组织负责。本文给出的高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具备技术上的、经济上与管理上的可行性。该平台运行初期,考虑到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主要面向所在高校的大学生用户,随着平台用户的增加,影响力的增大,逐步吸引校内商家投放网络广告,靠广告收益购置新的服务器,提高服务器的服务性能,逐渐具备面向周边高校大学生进行服务的能力。随着网站运行的规模,远期有望为整个大学城内的学生用户提供服务,甚至与有关公司合作,具备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
[4] 问卷星.[EB/OL].http:///viewstat/257576.aspx
[5] 转引自 张次君.浅析校园短信文化[J].中国水运.2007(3)
[6]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新华网.2007-1-24 [EB/OL].http:///politics/2007-01/24/content_5648188.htm
[7] 郭丽君.工信部:构建和谐手机文化[N].光明日报.2010-5-2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en ts' Mobile Phones Dependency Issues Analysis
and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XU Yue, CUI Jiz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and cultural life, it also makes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widely used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phone, to "'mobile phone addiction study and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blems in teaching,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vide a valuable research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idea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据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在校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接近100%,其中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微博、微信,等媒体软件的推广,使手机成为大学生信息与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有研究显示:57.4%的大学生当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时候会感到惶恐不安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addiction)又称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症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一些学生沉迷手机游戏,陶醉新闻围观,乐于手机拍照。在如此情景之下,手机依赖症如同网瘾般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交流形式。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并逐渐依赖手机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手机依赖症”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亟需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以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分析为基础,以“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为立足点,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从理论上论证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必要性,为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提供具有价值的基础研究资料及建设性的意见。
1 大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的更换代频率的提高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使手机这一媒介工具所承载的只能和功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沟通和联系。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它满足众多人们的需求(图1),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的情况和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
图1 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讯”占绝大多数,占到87%,其次就是“浏览网页”和“挂QQ”,分别为67%和35%。“听音乐”占到25%,“看小说”占到15%,“玩游戏”占到5%。可见,手机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娱乐休闲工具。
从图2中可以明显地看出,62.75%的人在上课使用手机是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等来打发时间。28.1%的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这将近90%的人上课可能是经常地做“其他事”,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偶尔地做其他事,或者是偶尔地因为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使用手机。大学校园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就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可以玩手机的时间。
图2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
大学生在享受新的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被手机依赖症所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出现的手机依赖症状有:(1)暂时性的书写困难症状,当进行书写的时候,提笔就忘字,要依赖手机或者网络进行查询。(2)出现手机幻听现象,那就是手机放在兜里,总感觉它在响或者在震动,但等到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并没有人给你打电话或是发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幻听和幻震。“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大家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心因性强迫。(3)玩手机游戏上瘾,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手机游戏。有些手机游戏是主打轻松愉快,很适合消磨时间。还有一些是偏大型游戏,有剧情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练级。对于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游戏本来就有无上的诱惑力,再加上智能手机的便携性,这就使得许多的同学玩游戏上瘾。(4)集体活动玩手机,很多时候在大家聚在一起,闲暇时每个人都会不自主的摆弄自己的手机,或是发短信或是聊QQ或者是在刷着朋友圈,似乎人情味变淡了。当玩手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患上手机依赖症了。
以上的手机依赖症状,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变得单一化。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它已经几乎具有电脑所拥有的全部功能。极大的方便的大家的生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2)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3)性格内向更易得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缺乏自信,他们在面对各方面压力又找不到突破口时更容易让自己 沉迷于手机世界里 。(4)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这样就会造成课下休息不足,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或者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成绩下降等。
3 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1)学校加强对“手机依赖症”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益增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加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学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所反映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2)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校园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涉及到学术,文艺,体育,社会实践各个方面,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所擅长的方面。(3)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和课余生活的关心。大学生处在一个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性比较大的阶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采取积极的措施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心理老师或者是辅导员与学生心理交流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合理的释放,通过积极认真的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建立自信心,改变手机依赖心理。(4)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当大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手机依赖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摆正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消除盲目的手机依赖。其次,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范,尽量逐步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最后,大学阶段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4 总结
本文从大学生的手机实际使用情况出发,以“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为立足点,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分析问题的核心手段,分析“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带来的焦虑,忧郁,学习成绩下降等不利影响,并根据其不利影响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从理论上论证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必要性,为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研究资料及建设性的意见。
*通讯作者:崔基哲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智能终端规模数据[R].艾瑞咨询(传播版),2014.1.
[2]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4):48-50.
1 方法
1.1 调查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护理学院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该学院在校生主要为2013级至2015级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考虑到调查的可实施性和样本的代表性,该次调查从该学院的每个年级中均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251人。
1.2 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检,对无效问卷进行校正后逐一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以下、3~5小时、5小时以上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70(27.9%)、83(33.1%)、98(39.0%)。
2.2 上课使用手机的目的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课使用手机的目的分别为聊天、看时间、刷朋友圈或微博等、看视频或直播以及其他,其人数及比例分别是64(25.5%)、58(23.1%)、55(21.9%)、18(7.2%)、56(22.3%)。
2.3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因素
通过统计学检验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源地、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而与性别、年级、月平均花费、是否获得过奖学金、是否挂科等其它因素未存在关联。(见表1)
3 讨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以下的仅为27.9%,可见大部分护理专业大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手机上。另外,该研究还对护理专业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小学德育论文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是为了聊天、刷朋友圈或微博等与学习完全无关的活动。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一般都比较繁重[4],因此,这一不容乐观的校园现象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应当引起高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和3~5小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会比城镇学生更有可能远离亲人,也就更易感受到陌生的环境与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压力,由此而来的不适应和孤独等状态[5]可能是导致他们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手机中的原因。护理专业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越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5小时者所占的比例越高,这一结果与胡吴进等[6]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他研究者[7]也得出相似结论:手机依赖与体育锻炼相关,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学习与生活压力,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与主动性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防止他们过度沉迷于手机娱乐等活动中。该调查还发现,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5小时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干部。这也从另一角度体现了担任学生干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将精力投入到学生干部工作中,而不是将业余时间过多地投入到手机娱乐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关注护理专业大学生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宣教工作以鼓励更多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采取灵活的学生干部换届措施鼓励更多地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除此之外,还可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以尽力减少护理专业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含,金天星,王斐然,等.某医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习状况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1):57-60.
1.大学生与网络
因特网在校园生活中无所不在,并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科研和社交方式。近7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利用因特网查资料的时间要超过上图书馆。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讯丰富全面,便于检索。超过85%的同学都表示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借助网络,写的时候方便修改,打印出来清晰明了,老师评阅方便。
在人际交往上,网络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延及生活领域,不少大学生认为,网络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使人们有可能得以再铸生命的尊严。聊天室、BBS、电子邮件也好,琳琅满目的网页也好,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剂的角色。
同时,在上网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受网页上的广告和强制弹出播放的广告影响,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收获。如QQ上弹出的各类新闻,不经意间会让我们了解关于时政、体育、娱乐、等实况信息。网上有几个地方是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注意的。第一,校内和QQ空间里的新鲜事、留言。这里常常会包括一些和日常生活、专业有关的资料图片,还有一些新闻和好的广告、帖子。第二,一些游戏里的植入式广告,像QQ农场、QQ炫舞……这些广告都与游戏内容相结合,通过游戏奖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广告的信息。另外网上购物逐渐在大学校园风行,像淘宝网、当当网每天邮寄到学校的物品在学校门口可堆成小山。这种购物习惯的变化正是由于大学生与网络的“长期相处”引起的。
2.大学生与手机
手机是大学生接触第二多的媒介。大学生作为对新媒体传播手段有较强接受能力的社会群体,手机所表现出的互动、分众、及时、便捷等新鲜特性对大学生有着较强吸引力。其实现在手机正向掌上电脑发展,成为网络的第二终端。用手机上QQ、农场、浏览网页、玩游戏、看小说视频,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很常见。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频率较高,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平均每日都会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手机上网。但从其手机上网的日均时长来看,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黏性不大。大学生最经常接触的手机媒体形式就是手机QQ。手机QQ将传统互联网QQ聊天软件搬到手机上,实现了随时随地免费聊天,同时还引入了语音视频、拍照、传文件等功能,使大学生边聊边玩的多媒体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一些3G、WAP门户网站通过提供一系列全面免费使用的、多功能客户端软件,以及丰富的网站资源也逐渐吸引了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手机网民的接触兴趣。另外,不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这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报、手机飞信的接触频率则比较高。
经常使用搜索下载的大学生手机网民也有一定规模数量,另外,大学生还比较热衷于参与个性化、创造性的手机网络应用,通过手机上网更新自己的博客。
娱乐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一行动,但对于大学生手机网民来说,手机上网不仅限于娱乐功能,在获取各类资讯、获得生活帮助等方面也能发挥一些作用,其中有过半数的受调查者手机上网时会经常关注时政信息,有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手机上网还会经常点看生活、体育、社会资讯。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大学生普遍将传播信息、提供娱乐消遣视为手机互联网最为重要的两项传播功能,另外,手机互联网在帮助学习知识、传承文化、倡导思想理念、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一些大学生的初步认同。
但手机上网速度较慢,手机互联网内容不够丰富,且上网费用较高等几项因素也被大学生视为当前比较突出的手机上网问题。由此也反映出,手机上网的经济成本是影响手机互联网普及与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大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实现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比较薄弱。大学生参与手机互联网发表观点的欲望与需求不够强烈。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信任度还是比较理性的,并具有一定的戒备意识的。
3.大学生与其他媒体
其实除了网络和手机,大学生还有和其他的媒体有一些接触的。
由于英语等级考试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收音机。所以还没买电脑的同学可能会在午休和晚上睡前听一些音乐类、故事类、新闻类的节目。
再如校园广播,走在校园里,大多数人都会听。大学生比较喜欢广播媒介,并且收听时间一般较长,有着稳定的收听习惯。
虽然大学生对于网络接触率最高,但通过网络的广告传播的效果在这个群体中却受到了限制。相比较其他媒体广告而言,大学生对待网络广告的态度普遍倾向于消极。而他们对待广播广告的态度却倾向宽容和积极。同时广播是个人化媒介,在高校中拥有稳定的收听人群。若在校园广播里植入广告,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应该很高,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活动拉一些赞助。这是一个受众针对性很强,花费很低的广告方式,就是覆盖面比较小。
大学生收听广播的目的依次为“休闲娱乐”、“了解国内外新闻”、“了解各类知识、增长见闻”、“消磨时间”、“获取生活信息”。 从收听时段来看,有几个时间段特别值得关注,早上7:00~9:00、中午11:00~13:00(21.1%),这两个时段拥有较高的收听率。,从下午13: 00开始收听率逐渐下降,至16:30~17:30区间跌入最低谷(4.8%)。随后开始上升,至18:30~20:30区间基本接近早上和中午黄金时段收听率,为18.3%。22:00~24:00则达到全天收听率最高峰。 这和大学生的作息时间有关。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86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ve Behavior and Learned
Cognition on Today's Perspective
SUN Yongpeng, ZHOU Zi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variet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nd big data era of discussion, such as phone addiction, social media addiction,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game addiction, addiction browsesites, etc.,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is excessive behavior must not be used to bring undervalued, an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ing in all aspects of the body, learn, live, work, etc. are compromised.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previous research, expand forth from college students learned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on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ddictive behavior; behavior acquisition; cognition
0 前言
对于行为成瘾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在健康心理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术语,而关于成瘾行为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为科学而合理的界定。①之前的众多学者好像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吸烟、饮酒、药物的成瘾和滥用,这种被称为物质成瘾。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是当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依赖工具,尤其随着近几年来,3G、4G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型的工具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学生对此的过度使用已成为了社会性问题,也被更多的研究者所重视,我们把这种“非物质性成瘾”称为过程成瘾也叫行为成瘾。②那么关于物质成瘾与过程成瘾它们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又是否相同呢,我国学者李梦姣等人研究发现,行为成瘾与某些类型的物质成瘾也表现出了某些较高的共病率和相似的人格特征,并提示两者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共病的发病机制。③从我们生活中对此的了解,好像两者影响程度不同,前者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后者,但是目前研究者对大学生成瘾行为研究中更多的是过程成瘾,这也表明在当今时代下,影响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因素中互联网、新媒体等占主要原因。
1 大学生成瘾行为的现状及危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也渐渐变成了高校和大学生的噩梦,手机对于人们来说除了通讯之外已经是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8.9%的学生拥有手机,④其中手机成瘾者占29.84%。⑤杨海英等人的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成瘾者。⑥现在大学生的各种成瘾行为已日益增多,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图,左边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吸鸦片的成瘾者,右边是进入21世纪玩手机的年轻人,不得不说这幅图片确实是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其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恶劣,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手机成瘾这一行为没有被纳入DSM-5的诊断系统之中,但是它的危害绝不可小视,许多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或是手机没电,就会表现出焦虑、坐卧不安、魂不守神等特征。我们在公交车、教室、马路上等等各种场所都能发现大量低头玩手机的人,还有人不管到什么地方首先询问的就是有没有无线网,甚至有人因为过马路玩手机结果失去生命,司机因为开车玩手机酿成大祸,尤其是大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的手机上从而荒芜学业。
2 大学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于成瘾的研究已经有多种理论解释,包括人格和精神病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已经提出,它是基于一组有限制的假设和现象,如张力减少、应激反应抑制,自我设限,经典条件作用。⑦心理学对所有的行为都会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出发去解释、预测和控制。
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众多研究侧重于探讨大学生成瘾行为与某一单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成瘾行为与人格、孤独感、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健康、自控力等。这些研究虽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了解当今大学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所有研究结论相对而言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理论的整合。
美国哈弗大学成瘾行为研究所主任霍华德谢弗指出,众多成瘾主要是由于经历和行为,如最初的情绪化、重复体验等。这些行为重复刺激引起了神经系统的适应,使神经回路发生变化,得以维持了该行为的继续。而且物质成瘾和过程成瘾有一个共同特征,其中包括一些其它的心理疾病(抑郁状态,强迫行为)都与个体的自主控制缺失有关。
许多成瘾行为是由于大学生在空虚和压力下寻求一种解脱或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习惯性的使用智能手机是导致手机成瘾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更容易习惯性的使用手机,而成年人不太可能发展习惯性或智能手机成瘾。⑧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全面化、便捷化,这便成了大学生用来消遣时间和派遣孤独的首选途径。⑨而在刘红等人的研究中得出,孤独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从降低孤独感着手来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进行干预。⑩在韩永佳对手机依赖和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低自尊和缺乏客观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导致手机成瘾。Z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会更频繁且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行为。[使用手机的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出一种偏向于外向性和低自尊,但不是神经质,自我监控和孤独也被重新移植到成瘾行为的预测因子中。\其次,父母教养方式也是成瘾行为的主要因素,父亲的拒绝和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都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
3 未来的研究与展望
目前所有的理论和研究都是从单方面的角度去解释成瘾行为,为了充分理解手机使用者心理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展示这些成瘾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和手机使用的问题。还可以从校园文化着手,解读成瘾行为,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对个体进行的研究,而忽略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环境。我们要享受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方便,而不是增添时代的诟病。
基于所有关于成瘾行为的解释,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预防和干预成瘾行为,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水平:
(1)加强自我管理,首先大学生应意识到手机成瘾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应从多方面去提高自我管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多参加一些学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积极面对困难,善于人际交往,避免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
(2)实施校园教育,目前大学校园都充斥着一种自由散漫的氛围,导致很大一部分初入学的大学新生,面对与高中学习环境的极大反差,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不知所措,因此学校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包括课堂纪律与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实施就业与职业指导。
(3)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钟爱手机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校园生活无趣和精神匮乏,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禁止和惩罚,而是要从人文的角度教育和关注学生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成瘾行为进行干预。
(4)最重要的就是从家庭着手,因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父母在互联网上的角色行为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父母双方的情感支持会增加孩子的自尊,反过来又会减少他们沉迷于互联网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初始抓起,不忽视每一个发展阶段,提升全民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释
P Maddux J F, Desmond D P. Addictive or dependence?Addiction,2000.95:661-663.
Q Masters R E.Trauma.The Addictive Model,And Repentitive Criminal Behavior .Criminal Just-ice Offienders.Sage Publications.2003:141-161.
R 李梦姣,陈杰.行为成瘾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综述[C].2011.
S 周挥辉,党波涛,蒋永.手机对当代人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23(6):90-92.
TY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23(6):90-92.
U[杨海英,王从杰.高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分析[J].2010.20(6):410-411.
V Baker,T.B.(Ed). Models of addiction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J].1988.97(2).
W Deursen,AJAM.Henger,SM.Kommers,PAM.Modeling habitual and sddictive smartphone beh-avior,The role of smartphone usage types、emotional、intelligence、social stress、self-reg-ulartion、age and puter in human behaviors.[J].2015.45:411-420.
X 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59-6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网络也日益成为新兴的网络阵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截至2014年6月,我国成为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约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提升83.4%,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同时指出,大学生是所有青少年上网人群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最高的,约97.4%的大学生都使用手机来上网。以上数据显示,手机的使用己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其个人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1、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影响
大学生有非常充足的精力和丰富的情感,经过紧张的学习后他们需要为自己减压,此时人际交往就是最好的方式。经过人际交往活动,大学生可以获得友情,可以融入集体的生活中,更加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从而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因此,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个人情绪的影响
年龄在18―24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及心理都渐趋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发展也容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好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紧张等都会给其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对疏导和调节大学生不良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其个人的积极发展。同时,大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彼此,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二、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问卷的构成及设计目的
(1)问卷的构成。本次调查问卷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在发放、收回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调查对象即本文主体――大学生。本次问卷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论文主体即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对分析大学生的性别、年级进行分析,了解各个不同年级和男女使用手机的比例和基本信息特征,进而了解整个样本的特征。第二部分是本次问卷的重点,主要内容是问题的选择,通过对在校生手机使用过程娱乐、通讯及人际交往行为的使用频率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范围、方式和特征。进而分析手机对大学生人际圈的影响的认识。
(2) 问卷设计的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手机对其的影响和大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识,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同时分析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对进一步发挥手机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2、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分析
(1)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主要采取现实随机发放的途径,在兰州财经大学和平校区图书馆进行。共发放160份,回收157份,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6%,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
(2)样本特征 整理分析样本后发现,受访者年级、性别比例分布均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利于对整体在校大学生的研究,样本特征具体如下图:
图1受访者所在年级
(二)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显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经常使用的几种重要工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如下:
1、消除了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远距离情感维系
81.1%的在校生认为手机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面对面交流更方便。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社交软件,能在第一时间与好友分享信息,交流感情。由于经常通过电话、短信联系,通过社交软件查看朋友圈等,即使相隔多年没有碰面的老友也不会感到生疏,仿佛彼此刚刚交流过一样。
2、利于消除近距离的交往困境
鉴于大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发育特征,他们对于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了解不够充分,实践过程中更是缺乏经验,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困境。问卷数据显示,56.2%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交流是为了避免尴尬。正处于人际交往困境的双方,对于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产生排斥时,以手机为媒介的间接交往在此时是化解近距离人际交往困境的最佳选择。是维护彼此尊严,增进彼此了解,解决交往矛盾,促进大学生更深层次交往的一种好方法。
(三) 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出现严重的伪亲密性、人情淡漠化现象
自从手机介入人际交往之后,交往主体间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交心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手机的便捷取代了面对面交谈,问候短信代替了真心的祝福,也隔断了情感的交流。在方便的远程交流的同时加剧了大学生的交往负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情味锐减。
2、手机依赖成瘾,忽视甚至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享受到了手机所带来的便捷后,有的人几乎一天24小时和手机捆绑在了一起,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走在路上都有手机相伴,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更是常见。有上述行为的同学被称为“校园低头族”。手机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工具,确实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手机同时也集娱乐、游戏等一些附加功能于一身,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与手机的粘性。
3、沉迷于虚拟世界,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减退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在手机的便捷与多媒体功能不能自拔。其主动的人际交往减少,甚至逃避现实,出现轻微的“社交恐惧”,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使其人际交往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以后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
(四)培养大学生自身素质,减少手机的使用
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因而减少手机的使用是解决其负面影响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对手机网络、流量等手机使用内容进行适当的控制,加强自身网络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防止自己整日使用手机,过度依赖手机。不要把时间都用在手机的使用上,应多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在必需的时候使用手机,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健康发展,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北京.国际新闻界.2006.7.
[3] 朱海松.无线营销-第五媒体的互动适应性[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4] 佟西原.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2013.
[5] 李旦.碎片化语境下手机媒体的机遇和隐忧[J].2011.23.
[6] 刘瑜,王欢.手机媒介及时性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效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7.
一、手机成瘾的概念及表现
(一)手机成瘾概念的提出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指出, 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 约为2404.2 万。在网瘾青少年中60.4%使用过手机上网, 有关专家分析,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 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 手机上网可能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1。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机成瘾呢?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即使给自身带来了各种不良后果,仍无法控制。广义的成瘾包括各种依赖、癖习和迷恋。2而对于不恰当或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有些研究者把其称为手机问题使用或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同时,因为这些手机使用的不当行为会产生成瘾的倾向,所以也可以把它们归于一种新的行为成瘾概念,即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3
(二)手机成瘾的表现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手机依赖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手机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机依赖,关键是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机。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有它的好处,也有一个依赖成瘾的问题。他认为手机综合症的表现有: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二、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手机的多样性与多功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更新迅速,手机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无形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机的普遍使得许多中学生也用起了手机,手机不在像以前那样是一种奢侈品,目前的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功能各异。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现在的手机,除了接电话发信息之外,还可以听音乐,照相,上网,登QQ聊天、看电子书,功能齐全。因而很多中学生都沉迷于其中,手机随时不离身,甚至是不离手。
(二)中学生本身的特点
中学生正是身体、心理各方面都快速发展,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出现了创造力的高峰 ,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类型的手机,他们也是十分的好奇,想要研究新手机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特意功能,因而他们常常会摆弄手机。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有强烈的“成人感”,自尊心也空前高涨,他们要求他人更多的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可是加上自己还有一些“幼稚性”表现,常常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与尊重,于是他们就躲而避之,不与他们交往,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
高中生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然而,目前的高中生,学业负担繁重,加上教师、父母额外布置的任务,使得中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与他人交往。于是,他们便通过手机上网、手机QQ等方式与他人聊天,向他人倾诉情感,宣泄情绪,满足自己的交往需要。
(三)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
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良或是父母关系不和谐使一些中学生经受慢性而又长期的心理困扰。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无人疼爱,强烈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很少与孩子交流,导致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太会与他人交流。于是,当一个人独处或是与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只顾自己玩手机。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父母有事的时候,常常让小孩玩手机,孩子长大后,无人陪伴的时候自然想起了手机。另外,与家庭氛围也有关系。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氛围越冷漠,青少年越倾向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情感补偿; 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则不容易产生网瘾。4
在学校学习压力过大,尤其是对学校生活适应不良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挫折较多,而产生情绪、认知和人际关系失调,他们就会借助手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舒缓压力,以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的甚至沉迷与手机QQ,在手机上与他人交流,相互说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说出来的话。
(四)趋同从众心理
中学生由于处于相同的文化氛围,有共同的生活选择,使得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青年逐渐形成大致相同的心态和行为倾向——趋同从众心理。手机——彰显个性、追求前卫的当前中学生必不可少一种全新的时尚型工具。在周围同学都有“手机”而自己没“手机”的这种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自我,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纷纷购买手机,更换手机,狂发信息。手机成瘾症导致了许多学生中出现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以及负债消费,从而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今,手机的娱乐功能愈发丰富,很多成年人都会对这种时尚物品上瘾,更何况自制力不强的中学生。手机五花八门的功能也容易让孩子在学习上分心,不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成长。5
三、中学生手机成瘾的教育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习观,正确对待手机
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人对事物的认识,面对着功能多样,设计时尚的手机,中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使用手机里面的新功能。让学生明白,手机再先进,也只不过是一种通讯工具,不值得大家沉迷其中,也不值得大家去研究。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据观察,很多手机成瘾的中学生都是那些成绩不好,对自己的学习感到不满意者或是那些有自卑感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才不爱学习,可是又迫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不得不到学校来。于是便到学校里来混日子,能过一天算一天吧,由于不爱学习,又无事可做,便迷上了手机,随时随地都是机不离手。因而,学校应对其进行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学生重拾对于学习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
很多中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够强,缺乏时间观念,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更不会处理学习与玩手机的时间。很多中学生常常一开始玩手机,就没完没了。如有的中学生拿手机听音乐,有时候上课都会偷偷的听,下课更是随时都在听。有的学生聊天聊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很没有精神,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这些,都是由于中学生的控制力不强,时间观念淡薄,常常玩过了头。因此,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时间管理教育,让中学生学会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把握好娱乐与学习时间。
(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两个 地方的环境如何,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多与孩子沟通。现在很多家庭,都是有几部电脑,几部电视机,孩子看孩子的,家长看家长的,互不影 响,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孩子无聊时没人说话,因此只有借助于手机玩游戏或是看电子书,或者是找同学聊QQ。另外,家长自己也要正确的使用手机,并教孩子学会正确使用。
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给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形成一种好学、乐学、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如果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好,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热爱学习,平日里爱玩手机的同学,在这种校园文化和风气的感染下,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当然,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体才是最重要的。班级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帮助那些手机控们学会正确的使用手机。
(四)交给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几代人的呵护下长大,是人人心中的“小皇帝”,这就使很多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问题。因而,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有一些小矛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安慰,很多学生便会沉迷与网络或手机,又不敢大张旗鼓的跑去网吧上网,便只好通过一些手机游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或是手机QQ,与他人在网上互相鼓励,互相倾诉。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与他人愉快的相处,共同帮助。那么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有人帮着分担,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来为他分忧解难,做他强大的后盾,他也不会在手机上寻在精神的寄托吧。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重要 的。
(五)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其个性发展
从众心理是一个群体里不可避免的,在大家都有手机的群体里,如果一个人没有手机,肯定会觉得自己会被他人耻笑的。中学生的自尊心正在高度发展,正是相当强烈的时候,自然不会落后于人,于是便会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攀比炫耀的风气,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也不一样,手机消费要量力而行。再说,一个人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赢得他人长久的尊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班会活动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个性。
总结: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不太会正确使用手机,尤其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容易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给我们的中学生带来了许多危害,也给我们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挑战。如何解决部分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状况,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OL]. ht tp : / / edu.qq. com / edunew / diaocha/ 2009w ybg.h tm , 2009
[2]百度百科
[3]王薇.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J].心理. 2011,07(下旬刊)
[4]马薇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潘长宝.手机对中学生成长影响之我见[J].健康干线,2010年12月号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方便舒适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生活中,WiFi在生活中所在的地位逐渐增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通过在达州渠县街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WiFi对普通居民生活的影响,给出相关建议,使大家更好的利用WiFi,同时让WiFi更好的运用于生活。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达州市渠县街头随机发放问卷给当地居民。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8.3%,女生占61.7%,男女比例略有差异。
(二)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情况下,自制问卷,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使用频率,流量需求,上网时间,覆盖率,依赖度,WiFi的利弊,对身体的危害等19个问题,再通过在随机分发问卷,队员现场指导居民们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及时进行问卷回收。
(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应用SPSS17.0数据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将数据进行百分比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
(一)渠县地区的wifi覆盖率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显示,75.3%的居民认为在生活的地区WiFi覆盖普遍,24.7%的居民认为只有少数地方才有WiFi覆盖。而49.9%的居民在选择一家餐厅时会考虑其有没有WiFi,50.1%的居民表示不会考虑。
(二)当地居民对wifi的依赖度
此次调查中,15.2%的居民相当依赖WiFi,54.4%的居民比较依赖,30.4%的居民表示不依赖。29.7%的居民认为生活已经离不开WiFi;34.6%的居民认为在没有流量的情况下离不开WiFi;35.7%的居民认为没啥变化。
(三)无线wifi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60.7%的居民考虑过WiFi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9.3%的居民完全没有考虑过。17.4%的居民认为长期在WiFi环境下影响睡眠;29.9%的居民认为会有一定辐射影响;5.8%的居民认为会精神不正,记忆力下降;3.6%的居民无法集中注意力;8.9%的居民认为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四)无线WiFi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66.9%的居民表示有了WiFi后,上网时间明显增多;29.1%的居民认为基本没有上网时间增多的表现;4%的居民上网时间减少了。在有免费WiFi的场所,47.3%的居民使用WiFi刷微博、微信、QQ空间;19.5%的居民选择与朋友聊天;1.3%的居民在线通话;21%的居民想起什么做什么,但不会闲着;2.1%的居民什么都不做。如果没有WiFi,20%的居民会安静的看书学习;40.5%的居民和朋友接触;14.2%整天都会无聊。
三、讨论
(一)普通居民对WiFi依赖度过高加重“手机依赖症”
由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WiFi过度依赖,甚至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生活已经离不开WiFi,并且约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外出就餐时会考虑选择有WiFi的地方,再加上现在WiFi的大面积普及,使上网时间大量增多,从而导致“手机依赖症”增加。“手机依赖症”是指在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使人焦虑、情绪失控、强迫甚至幻听等不良症状。WiFi的过度依赖严重影响大家生活。因此,积极的预防和改善手机的过度使用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认为1.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可以减少手机依赖。2.部分地区实行禁止使用手机,例如电影院,学校等。
(二)无线WiFi影响大部分使用者和朋友的相处
据调查显示,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大约一半的被调查者会和朋友接触或者看书学习,而在有WiFi的情况下大多数被调查者会刷微博,微信,空间或者想起什么做什么。WiFi的存在使的大多数居民与朋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变少。因此,加强合理宣传WiFi的正确使用,普及过度使用WiFi的危害,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尤为重要。
(三)无线WiFi增加了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风险
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中由于学生上网成瘾,无法自拔,而造成的荒废学业,走向迷途这个现象。WiFi的普及使上网没有了流量不足这一后顾之忧,对学校和家长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麻烦。因此,加强青少年上网管理,完善上网制度,增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对降低青少年上网成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艳娟.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表现及其影响[J].城市学刊,2016,(04).
[2]覃青.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