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8 18:50: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分析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分析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篇(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85-03

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按照某一具体食品出厂检验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食品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为食品的品质控制、出厂销售等提供必要的依据,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强化和拓展,同时加强了重点教学内容与实际检验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增强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在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特色,以实际检验工作岗位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综合实训的学习中感到充实,而且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相连,操作技能得到强化。通过总结近年在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对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考核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改革

(一)内容改革

结合中职教育的要求,我们改变了综合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学科导向的内容模式(如图1),将综合实训课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施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基础的职业导向内容模式(如图2),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按传统的学科导向内容模式,就要重点阐述其酸碱平衡的原理、滴定终点的原理等,但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如食醋总酸的测定、牛乳酸度的测定、食用植物油酸价的测定等,其具体的职业活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采样、样品处理、滴定操作、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食品检验项目繁多,涉及的样品与分析方法也非常众多,在实训教学中学生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方法和项目,有目的地选择实训项目尤为重要,学生只要掌握了类似的方法就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从而体现出职业导向内容模式的特征,即以能力为主,应用为本。

为此,我们优化综合实训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应用性、典型性、技能性。如2010级学生综合实训(第一周)教学内容(表1),采用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米粉的出厂检验作为综合实训内容。让学生根据实际食品的生产细则,学会针对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去查阅、解读国家标准,并依据检验方法标准操作,培养学生将食品检验典型操作技术进行组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胜任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并在工作实践中学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二)课时改革

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是在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集检验理论和实验于一体的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课程。学生在进入第二学年已经具备了部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理论教学主要以检验方法标准的解析为主。本着理论教学服务实验教学的原则,从解决问题入手,推动食品质量检验专业教学,使其能随着食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食品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食品质检人才需求而“变”的趋势,就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及相应的职业能力。我们重新调整了综合实训的课时总数,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由2006年的5∶1调整为2010年的1∶1,加大力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模式改革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综合实训周,综合实训周是专门增设一周或连续若干天的时间,模拟食品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场景,全面地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如以往实验器皿的洗清、仪器的组装、标准溶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员做的,而在综合实训课中,这些实验的前期准备就由学生来做,让学生体验检验岗位的整个工作流程;以往实验课只做单项的实验,如水分、灰分、酸度、菌落总数等,而综合实训是根据实际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中出厂检验项目的内容,将各单项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检验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的检验岗位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如“纯净水的出厂检验”综合实训,以“纯净水的出厂检验”为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如表2所示。

二、优化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着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发展,实训教学流于形式。一到实践性教学,就是“原理+实验步骤”,学生在实训课只是按照实验讲义“照单抓药”,程序化操作,严重缺乏对实验的思考,自主能力差,依赖心理强。针对如此状况,我们实施“理论讲解服务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改进,进行如下的改革尝试。

(一)增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食品质检相关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是生产一线的检验员、品质监控等岗位。根据这一现状,在综合实训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食品行业普遍进行的检验项目,如水分、灰分、酸度、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等项目的测定,还会根据具体食品的生产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来进行检验。如中秋佳节,月饼需要检测哪些项目,合格后才能出厂进入市场销售?我们将课堂移至市场,柜台上各种各样的月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把问题带回实训室,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性,引导学生从产品标签入手,找到产品标准,依据产品标准,找到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干燥失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再根据相对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动手实验,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月饼的干燥失重,什么是干燥失重?有的学生觉得没有学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其对应的检验方法标准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分的测定》,从检验方法标准可以看出,测干燥失重,实质就是测水分。

(二)理解标准,完善学生分析能力

对于实训,学生已习惯于到实验室后直接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操作步骤“照方抓药”,实验操作流于表面,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训中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实训项目找标准,如水分的测定,标准就有:GB 5009.3、GB/T8304、GB/T9695、GB/T12087、SB/T10018,如果测定鲜湿米粉的水分应该选择哪个标准?所选标准版本是否现行有效?而GB5009.3标准中,测定水分的方法就有四种:直接干燥法、减压接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选择哪种方法?这些都是要学生自行考虑的。

选择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检测,记录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许多学生对得到的实验数据都是机械地按照公式处理,不懂如何综合判断实验数据出具报告。又如在对鲜湿米粉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时,测得菌落总数/(cfu/g):36000,查看产品标准中微生物指标后,有的学生就直接判定该样品不合格,有的学生认为还是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对这种状况,让学生分组讨论试验结果,教师从中发现典型问题后在课堂集中讲解,采取“典型分析、逐级判断”的方法,让学生认真理解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如表3所示)。

向学生提出问题:所给的鲜湿米粉样品是即食类还是烹调后食用类?让学生思考、讨论,分级分步找出答案:若是烹调后食用类,菌落总数指标合格;若是即食类,有两种情况,出厂和零售,若是零售,也有两种情况,切粉和榨粉,从而可得出零售榨粉,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的结论,其余三种情况,即食类出厂切粉、榨粉、零售切粉,若菌落总数/(cfu/g):36000是不合格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多数学生找到自己对数据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标准的理解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中课程考核成绩大都以理论考试为主,综合实训课的考核不被重视,导致在实训课中很多学生态度不认真,不愿动手,旁观者多,最后抄实验记录的多。为此,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将综合实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设置为:考勤10%+实训报告20%+实训原始记录20%+实训技能40%+具体项目检验报告10%。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对实训检验项目的确定、检验方法标准的合理采用、实验步骤的记录。实训原始记录包括:样品名称、抽样数量、数据分析、结果计算等。实训技能包括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如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仪器设备、试剂的选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的处理,实验装置的组装、使用及维护等。这些都是考核学生综合技能掌握状况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另外,在实验报告中附加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让学生熟悉企业质检岗位的报告形式并懂得如何填写。

【参考文献】

[1]舒友琴,童岩.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刘杰,张添.食品分析大型综合实验是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有效途径[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谢主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篇(3)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4-02

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有助于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商检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掌握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各项技能,进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即可胜任食品加工企业和化妆品企业的检验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商检技术专业人才,开展综合实训,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检验项目,可以达到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的目标。

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

为了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充分体现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职业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的技能达到实习岗位的最低要求,综合实训教学应符合以下原则。

实践过程系统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去实践,并且这样的实践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部分内容去训练。而综合实训可以把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各门课程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训练内容项目化 选择市场常规性的饼干、调味品、酒类、罐头等多种食品的检验为实训项目,以检验指标为主线,以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为重点,在检验过程中接受全面的技能训练,进而使学生体会工作岗位的内涵。

实训评价多样化 综合实训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与行业评价标准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用课程内容与检验项目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实训过程评价与学生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最终给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训成绩。

实训过程连续化 商检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期末,这两个学期正是商检技术专业学生学专业课的时间。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后,立刻进行这样的实训,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同时可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实训的具体实施

综合实训指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制定出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案,简述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现代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中一般有专门的化验室或检验部门,他们都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实训,因此,本次实训采用小组为单位,与企业中的检验部门中的团队相似。(2)实行组长责任制。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一般实行检验部长负责制。组长相当于企业中的检验部长,规定组长和组员的责任。如组长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检查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结果,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实训汇报和总结。组员则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编制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协助组长完成最后实训汇报和总结,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小组工作任务。(3)制定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训项目方案、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训过程、学生实训结束后的汇报及总结等五方面的内容。

实训前准备 首先进行实习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综合实训的重要性,清楚地了解综合实训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并将每班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实训过程。之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的检验产品,根据检验的产品查找相应的产品标准,根据出厂检验要求设计检验项目,根据检验项目查找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检验标准并制定检验方案。同时,查找相应的卫生标准,作为实训结果的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的问题做详尽的解答。教师对其实训方案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经反复修改,确定实训项目方案。

实训过程 根据实训前制定的实训项目方案,学生开始进行实训项目的检验工作。首先,购买实训所需要的样品(食品);然后,根据实训项目和检验标准,找出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方法列出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清单,并计算各种检验项目所需的试剂、溶液的用量,在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准备实施项目检验。在实施实验实训的过程中,实验员负责对学生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及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记录在实训结束后给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卫生情况评价。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审查实验项目的设计,检查原始的实验数据及其处理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检验报告。其次,实训结束后,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结果,学生制作PPT并就实训过程做出汇报,指导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根据学生汇报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对学生汇报过程中的错误内容予以纠正,对整个实训过程及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最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训方案完成实验项目、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及汇报过程中教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实结。

实训后结果评价 实训成绩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训项目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项目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2)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实验员根据试训过程中对每组学生的考勤和卫生保持情况的记录,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3)学生的实训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是否标准、实验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实验报告的填写是否规范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4)学生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训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该部分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5)实训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结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经过此次实训,学生基本上能够系统地将这学期的专业课程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完成在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对产品的检验,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项目检验中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检验结果报告的书写。此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职业操守、应用写作等多方面素质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振凯,毕万新,熊丽华.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3):74-75.

[2]胡晓波,张一鸣,王艳芳.食品机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3]陈爱群.综合实训课程与高职教学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l5-17.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41-03

《宠物营养与食品》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为《养犬与养猫》《美容与训导》《临床诊断》《宠物寄生虫病》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实训内容包括:宠物营养状况观察与分析、常见宠物食品原料识别、宠物食品配方设计、样本的采集与制备及保存,宠物食品常规成分如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卫生指标如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指标分析与检测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实训及实习,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在提升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入宠物食品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的原料质检、化验、生产及相应的管理岗位打下基础。笔者探讨了《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以提高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11年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在校生有2014级、2015级、2016级近300人,已毕业的学生有2011、2012、2013级共200余人。《宠物营养与食品》作为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制定教学计划、大纲、课件、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结题到院级课题《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通过对近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探索与总结,对《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1 目前宠物营养课程教学现状

1.1 实训教学内容不全面、滞后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参考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参照饲料行业和国家标准,尤其是食品中的水分、灰分、钙、磷、盐等指标的测定。另外,宠物食品配方设计中的试差法,缺乏具体的步骤和案例,犬、猫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更新较慢,宠物食品的制作没有具体实例等。此外,教材中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与实际使用的相比,相对落后,教师对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有待加强。另外,实验室设备、耗材的招标到最后的验收以及投入使用,中间间隔时间较长,对于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1.2 教学方法、手段需更新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的实训项目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很难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包括原有实训课时、内容。再加上验场地及设备的限制,每个班级人数大约40人,难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将每个实训从头至尾操作一遍,有时候光仪器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都得花较长时间,单纯的一次实训2个课时,1.5h,不要说每个同学操作,光是实验步骤、试剂配制和注意事项都得花大半时间,课后或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不会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教学任务也较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考核方式需完善 传统的实训教学考核模式采用理论教学考核模式,即期末考试时将实训内容也出现在考题中,因此很多时候对于实训没有设立额外的考核模式,或者通过收集实训报告、批改实训报告以及实训结果的准确与否来评定实训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不够积极,导致部分学生抄袭实训报告或者捏造实训结果,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实训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2 改革具体措施和内容

2.1 实训内容筛选 通过对2011、2012、2013级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跟踪、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统计,发现86.7%的学生选择了宠物医院,不到2%学生选择宠物食品企业、饲料企业从事化验员岗位、原料检测岗位、品质管理岗等,参加饲料检验员资格证考试的同学较少。因此,对于2014、2015级在校学生,进行该课程教学时有意将饲料化验员职业资格证融入该课程。此外,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我院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将该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筛选,例如,在授课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宠物食品制作,如猪肉松的制作、饼干的制作等,然后对他们制作的产品进行指标测定来评价产品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指标分析检测内容,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安排上,学院每天安排8节课,每节课40min,《宠物营养与食品》每周安排了4学时,总学时64,而课程实训内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2节课是很难做完一个实验的,因此,《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选择了一天中的3、4、5、6节课,外加中午2h,见表1。这样安排之后就解决了时间不充足的弊端。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2.1 教学方法 该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法、现场教学法、角色转换法等等。根据实训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进行宠物食品原料检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假设自己是饲料厂或食品厂的原料检验员,来了一批玉米,应该做哪些检测,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如何进行样品采集、制备、感官测定指标有哪些、留样等等;如宠物营养状况的观察和分析时,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找一些典型营养缺乏症案例,让同学们讨论并提出可靠的解决的方案。学习宠物食品加工设备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将同学们带到饲料厂、食品厂进行认知学习,一是对工艺流程、加工设备有了进一步认识。二是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关于岗位模拟,参与式教学,主要用于打破以往的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宠物食品水分测定,让学生通过样品制备、称样等操作,来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专业知识转化成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2.2 教学手段 关于实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实验员将仪器准备、配好试剂、准备样品,学生上课时只要到实验室进行试验操作即可,随后完成实训报告并上交。因此很多时候学生不清楚实训原理,不知道相关仪器的选用,不能全程参与到实验。而我们在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微信、QQ、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手段,在实训课程开始前一周进行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在一周中完成分组、任务分解、实验方案制定、仪器设备准备、试剂配制,了解重难点等,上课期间,老师更多是负责引导、解答与服务,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较难判断和理解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如视频、动画等更为直观、形象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此外,本课程也要求大家将自己实训操作制作成视频,后期将抽取部分视频给同学们观看,一是作为教学资源保存,二是让大家对操作进行评价并进行评比。从而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在2.5+0.5教学计划中,其中最后一学期,学生将有6个月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将筛选、组织了一部分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外加企业参与管理与评价,通过教师深入企业的带队指导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岗位能力、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及时了解企业、行业的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而对教材现有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制定、培养目标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市场、就业需求。顶岗实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转变角色,而且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

2.3 考核方式 《宠物营养与食品》实训考核应该遵循全过程考核、多元化、激励性、重能力、重素质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总共有6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32学时,占总课时比例50%。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评分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结合,技能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学生到课情况、实训准备情况、实训过程表现、实训报告提交、技能考核、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将实训的操作要点细分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完成的要点上进行相应评分,该评分包括老师评价50%、学生自我评价10%、组内成员评价20%、他组成员评价20%等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如对于宠物原料识别实训课,我们给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原料实物,老师作为组长,另选3~5名学生作为评分员,让学生随即抽取任何一种原料,现场回答该原料的来源、种类划分、外观特征、营养特点等等,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评分,以平均分作为该实训课的成绩。

3 改革成效

通过对《宠物营养与食品》实训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考核方式c考核标准的重新制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一定提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职业能力。毕业后,有部分同学将进入宠物食品行业从事质检和化验工作。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努力成为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创新性人才,让学生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王b|,王仁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4):266-268

[2]顾月琴.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设计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65-167

[3]刘佳,薛明姬.高职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改革与教学应用――以高职射线检测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2(18):54-56

[4]薛晓霜.《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训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15):77-80

[5]杨蕊,张文法.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仓储管理实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30):172-173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13-02

【Abstract】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base i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has a decisive role in improving schoo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bas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hospit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stitutions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bases provide accelerated learning methods, provide the impetus for the bas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Build

为加快我校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推进食品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推动我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实现从国人大粮仓到国民大厨房的跨越,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教材[2005]406号文件精神,我校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并经上级部门考察论证于2006年10月份批准在我校设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

一、基地建设

1.硬件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专门建造一幢5600平方的实训大楼为此次增购设备提供基础建设保障,近年来投入两千多万元装备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根据实训基地的基础建设、装饰维修、修缮维修和食品生物类实验实训室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加大自筹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地建设高标准一步到位;各个食品工艺实训室和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做到制度上墙,大中型实训设备每台标明操作规范和实训要求;经过设备选购计划的制定、公开招标、设备安装调试等系列工作,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于2007年11月建成,包括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乳制品工艺、饮料工艺、焙烤工艺、微生物检验、分析天平、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生物化学、食品感官评定等19个实验实训室。

2.软件建设

(1)管理机构设置建设。我们学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上注重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专门设立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与教务处为平行教学机构,各系部内不设实验实训室,学校的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及实践教学统一归属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由一副院长,下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科员三名。

中心主任协助主管院长做好实训中心的各项工作,负责实验实训中心全面的工作,协调实验实训中心内外关系;编制中心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及时传达上级精神,领导并组织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负责主持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以及实验中心的教材建设;负责实验实训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发展工作;搞好中心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总结汇报中心的工作,并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的考核工作。

副主任各分管不同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协助中心主任的各项工作并参与实验中心各项事务的研究和决策,分管实验实训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分管实验实训室所有设备、器件管理;根据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负责组织编写或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主持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实验教材,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原始实验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实训)室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为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对担任实验课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查评估。指导并检查实验室完成实验中心布置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贯彻、监督实施关于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有关规章制度。[3]

(2)加强中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训中心要科学、有效建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增强我校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力量,现有教师要向“双师型”转变,不断到企业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不断吸收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作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实训基地应是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多功能的实训场所,确保职业人才的质量,达到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的统一。

二、运行管理

1.运行管理

学院要加强对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1)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2)实训中心要督促各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仪器设备是实验实训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于易耗品、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4)实验实训室安全是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学院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实验中心主任―分管院长”的三级负责制,分别签定责任状:中心主任要狠抓安全管理工作,要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5)实训中心要统一协调各实训基地之间资源的共享工作,对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6)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4~5]

2.运行效果

我校采用的是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最大的优点是: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不但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科研;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社会;不但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也有利于增加学校创收。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生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它的最大难度是市场的开发及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6]

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学校食品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了食品专业学生实践课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学校创建重点特色专业、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广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实训基地成立了全市唯一的食品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食品加工和食品检验工种的中、高级培训和鉴定工作。近年来,该专业1万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技能培训,98%的学生通过鉴定,获得中、高级工证。同时,对漯河市食品企业的3000多名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训基地建成以来,立足漯河,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鉴于学校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在河南食品界的广泛影响,省教育厅依托漯河市食品工业学校牵头组建了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有30所相关职业院校(其中6所高职院校)、9家食品科研培训机构和28家河南著名食品企业。两年来先后为职教集团企业单位漯河双汇集团、汇通集团、澳的利集团、集团、中旺集团等企业进行在职职工培训4120人次。承担企业的产品研发、中试、工艺配方改进等产研项目20多项。并与职教集团企业单位集团、小帅才食品公司、叮当牛食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已有2200多名“订单”式学生经实训基地培训后上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借助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的东风,于2008年12月成功申办了河南省唯一的食品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实训基地建成后,学校非常重视设备的利用率,在满足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每年为学校800多名食品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工学结合的机会,为300多名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岗位,使这部分学生既在技能上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又使学生解决了经济问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赏。

三、展 望

实行实训教育资源共享,是盘活教育资源搞好增收创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各院校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省资金的有效措施,是构建节约社会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学分互认”,改革人才培养固有模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总之,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我校建成以后,大大改善了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做到了资源共享,为漯河地区其他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提供了实验实训服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章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24~125

2 廖 威、钟华锋、何飞燕等.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8(10):152~153

3 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37~40

4 李亚林.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1(2):75~76

篇(6)

作者简介:徐安书(1964-),女,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工艺与检测、微生物发酵等教学。

基金项目编号: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327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24-03

实践教学为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五:“大力推行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又是和传统普通高等院校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而实践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环节。过去的高职教育由于学校实践条件限制,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课时比例比实践课时比例大,有的几乎开不了实训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到企业后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顶岗。为了达到现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培养目标,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从2010年12月开始对涪陵及重庆周边几所高职院校和相关的食品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实践教学条件差,尤其是由中专转型的高职院校,大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黑板上进行实践教学;二是教材改革没有跟上,沿用过去的传统教材,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先理论教学,然后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培养成了纸上谈兵;三是学校忽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大都是教学型,模拟型的实验室,少有生产性实训车间,更变不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由于食品企业对车间生产环境要求洁净度较高这一特殊性,致使食品生产企业不愿学生去企业实习,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很难落到实处;四是校内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如微生物实训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等,功能单一;五是实践教师队伍素质差,大多教师是从学校 到学校,没有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践,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动手能力。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思路,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我们就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和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2]。

二、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改革实践教学为重点,以适应重庆市食品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3]。

(一)通过对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食品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查,确定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实践技能,选择符合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的实训实习项目,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符合行业需求,编写符合现在高职教育特点,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如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整合为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室、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我院现就微生物这块有基础微生物实验(训)室、包括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食品生产车间检验室等。

(二)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针对食品专业校外实训实习难的现状,通过教师下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学院的联系,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密切了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达到了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目前我们已建立稳固的重庆市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重庆桂楼食品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三)学院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了校内基础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车间,建立了两个食品生产车间、即一个食品分析与检测实训中心。实行“2+1”教学模式,各个教学系成立了教学科、实习就业科、教研室、学生办、督导室,实现了一个流程,五个分工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即可真正上岗。探索与食品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参照生产车间的布局模式,并将企业生产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入基地建设和实训实习教学中。我们与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乌江榨菜班”、“涪陵娃哈哈班”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成功实行了校企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在资金上采取学院补贴大部分,自筹小部分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学历提升等培训、下企业锻炼补贴等措施,利用暑假期间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至少达1个月以上,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目前我院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2011年底我院成功成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院校培育单位。

三、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访问、实践等方式对重庆市食品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掌握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动态,了解企业在员工培训、技术革新、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探讨双方的合作点,寻求适宜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我院食品专业与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每年培训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职业300人,职业技能培训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职工10人。

(二)对开设食品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周边高等院校进行了解,学习他们在实训项目开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材编写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三)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聘请了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重庆新桥医院营养学专家、涪陵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工程师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每学期教研会不少于10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实训内容的组织等进行认真研讨,课堂上减少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实训课程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可操作性、动手性强的实训项目。

(五)以校内现有食品实验(实训)室为基础,筹集资金,建立校内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体现企业车间的布局,体现车间与教室合一的效果,按食品行业标准和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取样分析检验等练习,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院现有焙烤食品生产车间、制水车间、发酵食品生产车间各一个。

(六)学校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由各教学系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室管理。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除了专门实训室管理员外,通过资金补贴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实训室管理的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实训室至少有两人负责。

(七)根据调研确定适宜的合作企业,并与企业洽谈确定实训项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和师傅等内容,校企双方达到教师即是师傅,师傅即是教师。顶岗实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必须要把对学生在校内的教学管理“搬到”企业,即进行“企业学校”式管理。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完成,我们精心设计了企业实习管理手册,认真拟定了与企业和学生的合作协议书,并设计了典型食品加工和检验案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案例最好是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的,这样可提高教学效果。 每学期都有学生到合作企业如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去参加岗位轮流实习一个月以上,并与企业签订实习(训)基地协议、企业实习管理手册、校企产学合作协议,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实行工学交替办学。大三学生在当年11月中旬至翌年6月,有7个月时间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八)对科研结果进行总结,对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理论提升,成果鉴定、验收并推广应用。

四、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双师”教师素质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鼓励在职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和深入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并获取“双师”资质,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技术和培训服务;选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建立“工学结合”机制。学院现有的食品加工车间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食品分析检验中心设备不齐全,不能完全适应“工学结合”的需求。应根据实践课程之需求, 加大饮料食品加工、发酵食品生产车间的建设、加大食品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建立食品生产检验综合实训中心,以满足学生“工”与“学”的需求,将技能训练与教学课堂合为一体,“教、学、做”融为一体,是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三)加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原有的先集中理论教学,后认识实习、参观实习、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2+1”实践教学模式。大一、大二各个学期均有一个月到企业集中校外生产实训,深入食品行业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食品生产操作技能、食品检验方法等。实训结束后,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大三从11月中旬至翌年6月集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的“零过渡”。

(四)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食品行业“安全、环保、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格和职业意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生产场景等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总之,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的责任;企业的选择是学校的目标;企业的评价是学校的标准;企业的发展是学校的追求。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C].教高【2006】16号文件.

篇(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中新发现的有害化学物质不断增加,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地沟油、乳品三聚氰胺、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越发引起人们对这些物质威胁的关切。“食以安为先”成为当下人们最普遍关心、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分析与检测是中职学校食品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该课程的理论内容集中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等课程中,技能操作就是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很高,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目前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食品科学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陈旧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陈旧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因此,有必要探索一套提高中职学生食品分析与检测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内容涉及化学检验、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食品法规等多门学科知识。此外,食品种类繁多,各种食品因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要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维,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及职业岗位需要进行整合。如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无机化学》《化学分析》《食品分析》部分内容整合,组建食品检测一体化课程。同时,为使教学内容能很好地贴近当地行业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不断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宁夏食品产业主要集中在清真牛羊肉、有机水稻、乳及乳制品、葡萄酒、枸杞及其制品等领域,学生就业也集中在相关企业的原料收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和检测等部门。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可将牛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牛乳掺假(掺杂)检测、葡萄酒理化检测、有机食品残留农药的检测理论列为首选内容。一方面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又紧贴当地产业需求,学生感觉到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效果

改变传统“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组织上要强调轻“理”重“实”,在理论讲解上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任课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对于纯理论、公式推导等内容该删减就删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维,积极参与课堂研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以传统的板书教学相辅助,使教学内容更显生动有趣,学生易接受。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由实验员准备好实验用的各种试剂并配制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技能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分组实验教学法,由小组自行确定人员分工、选定实验项目、查阅参考资料、制定实验方案、样品的检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的撰写等整个检验过程。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溶液,自己处理样品并调试安装实验仪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做实验到主动做实验。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前要认真审阅实验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对于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要充分论证,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操作要做明确的提示和要求。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指正,规范学生操作。实训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数据,督促小组及时认真地写出实训报告,引导学生对实训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采用分组实训教学法,学生由被动做实验到主动做实验。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

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贯穿于整个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一名合格的食品检测人员应具备食品化学分析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具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教师要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执着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打好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综合评价学生

在考核方式上,根据本课程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要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核。注重动手操作能力考核,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成绩不仅仅依照实验报告,还要参考小组评价、操作过程等因素,使考核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客观评价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重视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等级考试衔接,将实践教学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工种标准结合起来,将课程学习考核与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证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该课程结束后,即参加食品检验工中级培训与考核。

总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食品分析与检测是中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极其重要的专业课,对培养食品行业一线操作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强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易艳梅,胡海星,刘颖,罗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

篇(8)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食品品质控制》课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也是食品类专业课中综合性较强,能够体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门课程。《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的教学对巩固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为食品专业培养适用型人才,我们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改革实验内容及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食品企业对品控类人才需求量大,且对品控岗位的从业者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状况,我们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并结合本校具体条件,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2],编写了食品品质控制实验指导书,制订了配套的实验教学大纲,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以长三角地区生产加工量大的几大类食品作为实验的主要对象,开设了食品品质控制系列综合实验课程。基于食品品质控制这门课程综合性高的特点,学生对食品品质问题的分析要以熟悉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检测技术为基础,并且要了解食品质量监管体系和现行食品法律法规,即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高度[3][4]。因此,我们在每个实验中设置了基础知识实践、现场综合实践、提高层次实践三大板块内容。基础知识实践通过让学生们在课后回顾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分组查阅资料,对长三角地区的几大类主要食品,如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的工艺流程进行分类讨论,熟悉各类工艺流程并分析该流程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锁定检测项目,分析检测条件的可行性,从而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拓展信息量,培养学生从知识层面掌握食品品质控制的基本方法的能力。现场综合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目的。在第一环节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生产规范的企业,对该类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进行实践,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品控环节,要求学生对各品控环节具有具体操作能力。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从原辅材料的采购、检测、验收,到仪器设备的调试和准备、药品的配制及产品的理化分析、微生物检测、感官评定、保藏实验等得到全面感性的认识。提高层次实践主要是模拟生产及品控计划的制定。学生通过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制定详细的品质控制计划,并在模拟生产中加以应用,检测产品的合格率。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食品品质控制实验初步形成了一个从低到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逐级提高的新体系。这种综合形式的实验,不仅仅使学生食品品质控制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同时也把食品工艺、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食品感官分析、食品安全、食品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单项实验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实验教学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除对原有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外,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例如过去实验课由指导教师事先准备好,学生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呆板的实验操作,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方式则由学生按要求进行理论知识准备与实验项目讨论、现场实践与分析、模拟环节与总结等。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预习、分析、讨论的内容,使每一个实验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

结果,而是一份包含着品控计划书、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的完整品控报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累企业经验

学校位于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三角地区知名食品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基于各大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与区内各大知名食品企业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设施齐全,集教学、实验、实习为一体的实训中心及专业教室,非常适合我们《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尝试“创设专业情境,实行目标教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室到企业再到实训室,这一“开放式实践教学”新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方案设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了职业经验,体验了工作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实验后归纳分析问题、自我提高的能力。

例如在瓶装饮料的品质控制实验环节中,学生划分实验小组后,按实验指导手册要求,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籍、应用网络查询资料,了解瓶装饮料的各类生产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各类生产方法的特点,学生们根据这些特点再结合课堂上所述的理论知识讨论这些生产环节的品控要点、对应的检测手段及检测方法。在这一基础知识实践中,要求各小组对所搜集的资料及所讨论的内容做详细的记录。在对瓶装饮料的生产及品控环节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后,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现场综合实践。这一环节在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康师傅顶津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大力协助下,学生参与了瓶装饮料生产各环节及现场品控环节的见习,从而对PET瓶装饮料的品控要点及所需掌握的检测手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从实践中认识到品控工作的全局性及重要性。现场综合实践要求学生按照见习的实际内容填写包括产品名称、企业名称、见习日期、作业图示、作业步骤、可能出现的不良点、检查项目在内的品控指导书。第三环节提高层次实践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设置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相一致的小型饮料生产线,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对其品控环节进行模拟,并以前两个阶段的实践为基础,结合模拟实训,创建包括危害分析表在内的完整的瓶装饮料品控计划书。这种校企合作的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们探索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零衔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改革实验报告内容

传统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地将实验目的、步骤、内容、结果进行反映。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正确的实验结果,而轻视实验训练过程,实验报告中缺少真正的分析与讨论,这就导致学生照抄实验讲义或他人的实验结果,甚至编造实验结果[5]。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体现为一份完整的品控计划书和品控报告,涵盖了《食品品质控制》实验中基础知识实践、现场综合实践、提高层次实践三大环节。在这份实验报告中,我们强调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估考核标准

实验课的考核机制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能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对学生实践课的考核内容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书面形式提交实践报告;计算、分析实践数据;设计产品品控方案;小组答辩,等等。合理分配实验成绩,基础知识实践部分包括文献查询、分析整理等占15%,现场综合实践包括在企业实践表现、品控指导书的完成情况占35%,提高层次实践包括模拟实践的完成情况及品控计划书的制定占35%,所在小组的完成情况占10%。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或实验前后,指导教师抽查学生对所做实验的了解程度和对实践技术的掌握程度。这样评定成绩,可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并督促他们认真对待实验,切实通过实验课的学习牢固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高等教育研究,2008,29(6):49-55.

[2]陈平,刘晓青.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7,(2):151-152.

篇(9)

关键词 : “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食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4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编号:51067)的阶段性教学成果之一。

食品检测专业培养从事食品检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营养指导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动手性很强。针对高职生特点和社会岗位需求,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的“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以食品检测专业为起点,探讨“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一、“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作为与世界产业竞争的主力军,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到岗即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习与复习的方式;技能课程多为教师现场演示,学生模拟教师动作,整个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从教学内容来看,并非以学生需求的技能为中心。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自己不善于思考,不去发现问题,缺乏主动性,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

二、 “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食品检测专业中的应用

1.课程体系的设立。依据“工学结合”原则,按照食品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对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食品行业品质控制、检验等工作过程,归纳出在食品检验等岗位上的主要工作任务与应用技术。以职业核心技能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点按照“条块结合”的网络模式,重新构建“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职业基础素质”、 “综合专业实践”五大学习领域(课程群),如图1。

食品检测类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对职业技能需求而设置的应用性或技能型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改变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分离开来的现状,将专业理论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合到互相渗透与交融的学习领域中,强化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贯通,更有利于“学”、“做”、“用”的有机结合。

“条块结合”网络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有利于学校按照食品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针对不同的食品类专业(方向),灵活选择课程、科学组合条块课程,实现培养目标。

(1)课程体系实施——核心课程在“学、做”模式下的运行。根据食品检测专业所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结合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确定“学做一体,双能导向”的人才培养内容。例如,按食品检验工的实际工作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在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与检测中心等监管检测机构及食品生产基地等企业合作,一起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以及在不同微生物检验岗位的检验任务。此外,将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选择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载体,以项目来构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对课程的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均进行颠覆性重构,融教学做于一堂、课堂与实训场地为一体,如表1。

(2)实训课程在“学、做”模式下的运行。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师示范、操作、讲解的传统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践、总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化学检验技能实训》实训教学设计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心,按照化学检验的工作过程分解任务,把理论教学融人每项任务,合理确定每项检验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目标,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检验仪器装置的操作技能,熟悉检验操作的基本程序。化学检验技能任务项目安排由单一到多样,技术含量由简单到复杂,理论由浅到深,学生经过螺旋式的反复训练提高,最终在课内实现化学检验“操作核心技能的分项培养”。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项目课程不同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实训技能训练——模拟与竞争教学法。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学生自主竞争考官职位,由教师考核,担任考官的学生在分数上给予奖励。考官对其他学生的单项操作进行考核,不仅可辅助教师,还能培养学生能力,避免学生多教师指导不到位。

(2)技能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四步(阶段)教学法。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的的实践型职业技术课程,化学检验技能基本功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操作是否熟练等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将过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观察、验证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实验项目,改为以单项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训项目,将实验的结果目标转变为实训的过程目标。采用行动导向的“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练习”四步(阶段)教学法。某一次实验或实训并不能检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必须通过不同阶段的反复训练,才能够达到目的。检验过程中,每项操作技能都必须是标准化的规范动作,否则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SOP多媒体课件,从不同视角将特写画面和分解后的连续操作过程给学生反复演示,以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

(3)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结合——项目教学法。课程以化学检验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化学检验的方案设计程序,根据食品安全标准确定化学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国标检验方法,制定详细的抽样、检验方案,学会被测样品的处理方法。此外,还应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按技术要求将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完成检验操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或判别得出检验结论,编写检验报告。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

(4)基础知识学习——案例教学法。收集在食品生产、流通、储运中化学检验或监控的实际案例资料,如定位不同食品类别的化学检验案例。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收集、选编分析案例,借助课程论坛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10)

1前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立足与社会需要从而培养优秀的具有某方面技术,同时具有一定职业修养人才[1]。从企业对从事“功能性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掌握的知识结构及发展需求来看,《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目标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在保健食品行业能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加工、质量管理以及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的能力,同时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功能性食品》是一门与产品设计生产、市场营销等知识联系紧密的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2]。而目前的教学课堂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课堂实训以及参观实训基地来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效果不理想,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处来的学生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构建课程的新教学体系势在必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按照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设置学习情境,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的一种教学方法[3]。“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丰富,包括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4]。本课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功能因子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功能特性及生产方法,熟悉功能性食品的质量管理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在提高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2.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专业能力目标包括:掌握常见的功能性因子和功能性食品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方;熟练的掌握常见五大类功能因子的提取、分离、生产等操作;了解功能性食品开发、设计、加工、评价、申报、营销等过程。方法能力目标包括:会查询、收集、整理信息;能制定和组织实施各类常见功能性食品加工方案;能发现和分析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评定产品质量,提出合理建议;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食品生产方案优化与创新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包括: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沟通、协调能力;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遵守劳动纪律,有责任感;树立生产规范和安全意识。

2.2教学内容设计

按功能性食品生产和开发的工作流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产品原料-产品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营销的工作流程,以“功能性食品企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为核心重组课程内容,以功能性因子的制备和加工为主线,根据市场常见的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和研发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找涵盖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中主要的核心技术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3教学设施设计

本课程配备功能性食品加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一间,包含有超声波提取机、冷冻离心机、小型压片机机、分离纯化装置、回流提取装置以及常规提取分析等设备仪器,可供学生进行方案的讨论及小试产品的制备及检测,课程同时配备有分离纯化中试生产线,软饮料中试生产线,油脂中试生产线、逆流提取中试生产线各一条,可对较成熟的产品工艺进行扩大生产,使课堂更接近企业的真实场景。教学模块及项目实施设计见表1。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六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各自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及学生在各模块中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使得教学情景更贴近真实的企业。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内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

2.4课程考核方法

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占60%)的方式进行,由师生共同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教学效果的评价与项目计划、实施、评估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相结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各小组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进行检查评分,共同讨论、谈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整个项目工作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边学边做边思考,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实例

以模块二“常见功能性食品制备方案组织实施”为例,将常见功能性食品制备方案组织实施作为一个行动导向的模块,通过企业调研及市场分析,模块中设置了“香蕉皮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制备”“牛乳中酪蛋白磷酸肽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制备”“大豆卵磷脂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制备”“维生素功能饮料的制备”四个项目,主要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现以项目“牛乳中酪蛋白磷酸肽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制备”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法在《功能性食品》教学的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教师引导阶段、学生实施阶段、训练总结阶段和知识拓展阶段。

3.1准备阶段

通过设问引入本项目,教师提出“牛乳中酪蛋白磷酸肽及其功能性产品的制备”的项目任务设想,分发学习任务书,在学习任务书里明确了学生在本项目的主要工作任务:(1)能熟练操作等电点沉淀,酶解,乙醇-钙沉淀,冷冻干燥法制备酪蛋白磷酸肽。(2)能应用乳饮料生产技术生产低糖补钙保健乳饮料。同时把具体的工作步骤及要求,以及项目学习的要求和项目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的学习成果材料(生产实训记录,考核评价表、项目学习报告)具体标示在任务书里,为下一个行动过程做好铺垫。学生分组阅读任务书,最终明确项目目标与任务。

3.2教师引导阶段

教师从企业生产角度(技术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对各组设计的工艺及配方进行合理性评价,提出修正意见,意见鼓励技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熟练和准确对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分离技术、饮料技术生产活性多肽功能食品的工艺要点进行提示和引导。各组同学用简单明了的PPT对各组方案进行阐述,分析教师对该项目的引导内容后开展讨论,完善工艺设计和生产方案。

3.3学生实施阶段

本项目中涉及的大部分技能点在食品分离纯化技术、食品工艺、食品检测等课程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有一定的实操基础,教师在学生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计划、按标准、按规范实训,教师在此过程中的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更规范,更标准。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生产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设计产品标识、编制产品说明书。通过实施,学生能熟练操作等电点沉淀,酶解,乙醇-钙沉淀,冷冻干燥法制备酪蛋白磷酸肽,能应用饮料生产技术生产保健型饮料。

3.4训练与总结阶段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按照考核评价表的具体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进行项目总结,小组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总结项目的完成效果,教师再对各组的实施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各占50%,总结点评完毕后各组填写考核评价表并上交,考核评价表见表2。

3.5知识拓展阶段

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入、讲解活性多肽、活性蛋白质的来源、类型及其制备工艺;讲解活性多肽及活性蛋白质类常见保健食品的生产实例和类型。学生通过项目学习能叙述出其他常见活性多肽的类型及来源,列举不同的活性多肽的生产实例,说出活性多肽保健食品的其他产品类型。

4结语

通过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功能性食品》的教学实践中,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参与性变得更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将来适应企业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山花.关于高职物理课程设计中行动导向法的实施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4,3:38-39.

[2]孙涛,肖灜,田怀香,等.《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86-387.

上一篇: 高考状元学习经验总结 下一篇: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