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10: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金融学结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金融学结业论文

篇(1)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生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而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67.15%的学生认为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不丰富”甚至“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文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一二,甚至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生明确表示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关注和了解金融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建立社会人脉关系网”、“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为完成学分”的比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生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40.14%的学生每学期接受过5-10次的实践教学经历,31.39%的学生接受过2-5次的实践教学经历,其中大三的实践机会较少,几乎都集中在大四完成。从学生的内心意愿上看,57%的学生希望一周中能有4-5次实践机会,经调查某些同学甚至大胆建议,“实践教学能像国外的实习工作一样,实践与理论的学时安排各50%”。同时71.53%的学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是“不太合理或很不合理”。

4.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实用性实践课程。

87.9%的学生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最实用的课程是证券实训,该课程的讲授教师经验丰富,能精彩解析股票操作实盘过程,并且利用教师自身资源让学生实盘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在61%的学生的心中,理想的实践教学是能够到金融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或者进行股票、外汇、期货等操盘培训,45%的学生希望增加银行、证券、保险等实务模拟操作训练,35%的学生希望能提供一些专业的项目分析与报告,或者采取模拟金融企业招聘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仅有18%的学生认为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培训金融计量方面的技能是比较合适的。

5.学院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较差。

83.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于,42.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教师能力“较强或一般”,而且目前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几乎没有。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案设计——以西财行知学院为例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中显示,学院金融实践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的同时,建议学院采用“试点试验”的办法,即从大学一年级招收的新生中,择优编制一个班,将其命名为“金融创新实验班”实施这套方案。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经系部选拔的“金融创新实验班”,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本专业的培养大纲保持一致,仅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试验。方案将设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大模块。将明确设计各学年培养目标和具体环节目标。把四年最终培养的整体目标具体分配到不同的学年当中,形成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又由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出来。基础训练阶段(大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的案例式教学和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计算机、英语相关培训,经济学和经济法热点话题讨论,金融业界专家讲座等;校外实践教学实施参观金融企业的认知性生产实习。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初步调查能力。能力提升阶段(大二):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英语口语能力、计量统计软件培训,金融、会计等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对银行、保险课程的实训教学,管理沟通能力模拟、战略模拟大赛等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银行业务操作竞赛、学生模拟家庭理财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银行、证券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自办金融学术报;校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到证券公司大厅观看考察、到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参观,并提交观感总结。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力深化阶段(大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股票外汇投资操作、银行信用管理、保险精算等实验训练,双导师指导的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模拟竞赛,学生模拟企业投资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会计、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发表学术文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采用针对金融热点进行社会调查,暑假期间进行到实习基地或金融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习。通过实验操作、实习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质。综合创新阶段(大四):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经典案例式教学,期货交易、银行风险管理训练,金融营销训练,创新实训教学等方式;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投资模拟竞赛,金融热点辩论,各类职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发表金融学术论文;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社会调查,做出实结;毕业论文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文、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通过完成各项综合性实验、实训、实习、论文,希望学生能对行业有进一步了解,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2.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设计。

2.1采用“择优录取、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新生在入学报到时,自愿申请进入实验班。系部需结合自荐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择优录取,并将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已实现方案期待的结果。进入实验班后,在培养过程中实行滚动管理、优胜劣汰。滚动式管理是指不断优胜劣汰,补充新鲜血液,让已获得优质资源的实验生也存在危机感,更加珍惜这些优质资源和机会。班内学生如果表现不佳,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淘汰,转入本专业其他班级继续学习。同时,其他班级若有表现优秀者,自荐并结合2位教师的推荐,经考核通过后可进入该实验班。

2.2实行双导师制,专业班主任跟踪管理。

班级特别为每位学生配2名导师,其中1名导师负责专业基础知识辅导,另1名行业导师负责专业的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行业导师的校外活动与事务。并且实验班会配备1名具有金融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跟班听课、听讲座、会议研讨,并负责与该实验班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可以优先考虑金融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给予提薪等激励手段。

2.3提供“毕业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的结业模式。

学生修完实验班的全部项目,成绩良好以上,学院除了颁发金融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外,还将给学生颁发“金融创新实验班的培训合格证”。结合学生在四年终将职业资格培训所获得相关“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在手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金融行业各领域,能迅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2.4360教学质量监督。

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质量监督,对实验班将采取学生评教、跟班班主任评教、主任评教等360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控制,随时反馈,随时改善。

篇(2)

专科学生比同龄学生更早毕业,更早进入职场,也更清楚现状对于在职人员的要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自身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职业取向与岗位需求,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是完全没有这些内容的教育。

其次,国内部分大学部分专业是完全和现实生活脱节的,专业不能对口,自己的就业压力就会更明显,在职硕士教育是针对市场需求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自己拿到硕士学位证书。

注册信贷分析师CCRA在职硕士正在招生

CCRA证书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直属机构--中国金融培训中心引进,美国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协会(ISOFP)推出的国际金融资格证书。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金融类专业的高校之一。金融学专业具有六十年科研教学历史,实战经验丰富,是对外经贸大学的优势学科。

篇(3)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年-2010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10-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2010-2013年:攻读研究生学位。

2013年-2018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

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篇(4)

项目来源:河北金融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路与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091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开发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创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大学生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或创造性的就业。针对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现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河北省某高校创业教育背景简介

该校是河北省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本科院校,现有在校生1万多人,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经济贸易系、管理系、法律系等九个教学院、系,以及社科部、基础部、体工部、外语教学部四个教学部,开设有39个本、专科专业。该校前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如学校管理系邀请保定创业联盟高校巡讲团到校进行巡讲,并成立管理系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法律系聘请校外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导师;经济贸易系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创建淘宝创业实验室;学校还成功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意识”专题讲座;管理系学生团队作品荣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铜奖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为该校创业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来看,该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筹规划,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学生中影响力度较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构想

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和其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现提出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构想。可以“两条线”展开实施:一条线是以各系部为单位,积极开展适合本系部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各系部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今后,各系部依然是重要力量,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需要继续加强创业教育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并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和丰富大学生创业内容;另一条线是成立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并以其为核心,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现针对后者具体展开阐述。

(一)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置。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专职机构的组织领导,该校应设立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如创业教育中心),指导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可挂靠在校团委或学生工作处,由学校党政分管领导挂帅,由专人(即专职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相关部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产学研合作处、团委、各系部等)负责人予以工作配合。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主任)和该机构中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应当接受过创业教育培训,具备一定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建议参加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讲师培训,KAB项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了师资培训基地,重点负责对KAB创业教育师资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参加该培训项目,学校教师一方面可以掌握创业知识、切实体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及特色,另外可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吸收借鉴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理论课程计划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2学时/周,学分2分)、《管理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现代商务谈判》、《经济法》、《税法》。以上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外,该校现已全部开设,可以以此为依托,要求选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毕业前必须拿到全部课程学分,才有资格获得创业教育结业证书。

由于该校创业教育刚刚起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所以教学规模不宜盲目扩大。笔者建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目前只针对二年级各专业学生开出,原因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经历,适应了环境,心智相对成熟,思考问题会比较理性、全面,在校时间较长,能够完成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课程使用活动座椅的多媒体授课教室(以便摆成U型教室),授课方式采用自我测试(学校可以购置相关职业测评软件,可供在校学生测评使用)、课堂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商业模拟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其余理论课程根据学校原有开课时间安排,由学生选修。待教学条件比较成熟后,面向全校学生,在每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2学分,可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社会科学模块)。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创业教育侧重于过程、侧重于实践的特点,学校创业教育必须包括实践环节,因此要从制度、活动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提供保证和条件。

(1)设立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设立创业论坛,邀请校内外创业典型、优秀企业家、知名校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营造校园励志文化和创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举办一场创业讲座。另外,学校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可以成立创业俱乐部,对于创业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定期讨论、交流,在思想交汇碰撞中获得启发,还可承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同时创业俱乐部可以吸收虽未学习创业教育课程,但已在进行自我创业的学生作为会员,大家在一起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需要为创业俱乐部提供固定活动场地。同时,还可以创办学生创业刊物、创业教育网站等。

(2)组建模拟公司、创业园。很多高校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松江校区把学校食堂三楼开辟成“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很多学生在这里成立了咨询公司、提供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公司、承办各类讲座的文化传播公司、二手交易市场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建立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超市,由学生进行运营管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由学院出资组建模拟公司,交给学生管理,其中学院拿出校内120亩地,分成7个农场交给学生种植经营,还有32家完全由学生“掌控”的模拟公司,经营着校内包括洗衣、超市、网络、休闲中心等业务。借鉴这些高校的做法,学校可以在校内成立模拟公司,以便为学习创业课程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周末影院、网吧、复印社、商店(网店)等,学校提供启动资金,由二年级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分组运营,各组会有1名创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时间为1年,1年后交给下期学生管理,模拟公司的收益归学校,学生不必自负盈亏。

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园,创业园是学校给予扶持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集体组织。对于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在校学生,可以向学校提交创新创业计划书,经评审通过后,由学校提供一定优惠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如免费提供场地、设施,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可提供无息贷款等。

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经费类型分为两类:一是科技文化类,二是创业类,现主要面向在校学生,随着基金运作不断成熟,学校可以扩大基金支持范围,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应届毕业生,以对自主创业毕业生进行鼓励。

(3)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创业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试验场和演习所,对于激发创业欲望,增强创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该校已经成功举办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还可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组织好学生参与省、国家一级的大学生创业赛事。这些赛事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竞赛中选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极有可能最终走向产业化道路,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创业氛围。

同时,学校各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等,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辟实践教学基地。

(三)创业教育师资组建。创业教育师资由专兼职指导教师构成。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应设专职创业指导教师,负责《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创业实践指导和创业学生管理工作。学校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以外,其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已经开出,相关任课教师可以聘为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对所教授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了弥补目前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学院派”,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缺憾,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咨询顾问、政府部门如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部门等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咨询。学校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座谈,针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业学生管理及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调整或解决方案。

(四)创业教育班级管理。鉴于学校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只选拔二年级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借鉴中央财经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学校创业指导教师可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选课前夕,开展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如制作宣传海报(网络版和纸质版)在网上和校园内张贴,召开宣讲会,介绍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鼓励即将进入二年级且有志于创业和修炼企业家精神的同学选修大学生创业课程,对于渴望学习创业课程的同学要递交个人简历、参加面试,经过选拔入选的学生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入选学生组成的集体称为“星火创业班”,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在二年级“星火创业班”将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并参加创业实践,一年的学习结束要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项目重点是学生创业团队商业计划书的演讲与答辩,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模拟创业团队,通过头脑风暴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产生本组的创业想法,形成创业计划书,进行演讲和答辩。“星火创业班”学生毕业前夕还要获得其余创业课程学分,最终综合这些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平常表现决定是否结业。对于有资格结业的学生,学校将颁发创业教育结业证书,以资鼓励。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构想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该校学科优势,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该校已形成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各学科专业交融互补,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本创业教育实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整合现有《管理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与新开设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已有教学硬件、软件资源得到利用,大大节约人财物支出。

(二)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提供真实创业环境,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个人,个人主动性的发挥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该方案中,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集体分享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把教师定位为“协助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力求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商业模拟游戏等多种方法。与此同时,该方案设计为学生提供真实创业环境,组建模拟公司,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突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亲自体验,独立思考。在参与过程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必要点评。这些方法和具体的环节设置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发挥。

(三)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课外活动。该方案设计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课外活动,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举办“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创办学生创业刊物、创业教育网站,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四)建设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该方案建议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其他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任课教师可以聘为兼职创业指导教师,为了弥补目前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学院派”,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缺憾,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咨询顾问、政府部门如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部门等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咨询。

(五)提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该方案提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如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校提供一定优惠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如免费提供场地设施、提供无息贷款等。在评价机制上,变革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让笔试、口试、实操等方式并重,论文形式可以是企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模式之探:多元并存

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地得到农信社在“战略”层面上的重视。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农信社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后,记者发现,如果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关键词切入,农信社人才培养的突出做法可归纳为 “六大模式”。

从人才培养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模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在高校内部设立金融班,大一起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主要教授金融学和与农信社操作事务有关的课程。入学之初,信用社与学生、高校签订“三方协议”,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农信社工作。如滨海农商行在天津财经大学成立的“滨海班”、吉林省联社与吉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农信班”。二是与高校合作,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集训”,时间一般为3~12个月。如江西省联社组织新进员工到江西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培训。三是与高校联合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如浙江省东阳联社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每月邀请大学教师到东阳联社为员工集中授课两天,员工结业后通过相关学科的考试、论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四是与高校联合举办研修班,组织高管人员去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进行管理学培训。此类研修班更侧重于管理能力的培养而非学位教育。

第二,“自主投资式”人才培养模式,指自主成立培训中心或商学院,逐步培养自己的内训师团队,对员工进行培训。如,浙江省联社专门另设大楼成立的“员工培训中心”,江西省联社、广东东莞农商行、浙江瑞丰银行等成立的商学院,多以国内集中培训和国(境)外学习培训为主要形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后备干部进行轮训。

第三,与非高校类机构联合培养模式。前两大类培养模式主要侧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农信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如,潞城农商行为使新招员工能尽快接受和运用微贷技术,在招聘之初就对员工进行相关潜能的面试,并聘请专业微贷技术公司对员工进行微贷培训;部分农信社、农商行还聘请专业礼仪公司,对农信社员工进行礼仪培训等。

以上三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农信系统中普遍存在,且各有利弊。在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中,“金融班”培养的定向性和针对性强,但培养周期较长,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存在不确定性,容易产生学生违约的道德风险;“集中”训练的方式有利于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但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与高校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或研修班的模式,上课时间灵活自由,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之余提升自身水平,但此类课程往往课时费较高。“自主投资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设培训中心,并拥有一批自己的内训师,前期投入的成本较高。与非高校类机构联合培养人才一般更具针对性,但往往是局限于某个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的专业培养。

从人才培养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类别的培训。如,浙江东阳联社对中层管理人员,推出“赢在中层”人才培养办法,对新入职的青年员工则采取“春苗计划”。不同需求的员工参加不同种类的课程,提高人才培训课程的针对性。

二是流程培养模式,即为员工设立一套完整的从“雏鹰”到“雄鹰”的培养流程。一般情况是:入职之初,设立职业生涯导师,帮助做好员工近期和远期的职业规划路径,并每年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工作过程中,根据员工职业规划路径,有计划地对员工提供针对性培训;设立公平公正的晋升路径,保证员工自身成长成才后有更大的才能发展空间,实现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转变。

三是梯队培养模式。省联社根据行社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后备干部的具体情况,确定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培养锻炼渠道,不断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实施干部上挂下派管理办法,探索开展行社优秀干部提拔上挂任职,组织省联社青年干部下派基层行社学习挂职,形成了干部动态培养的长效机制。

反思之困:问题交锋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就像一剂强心针,为农信社人才注入了知识化、专业化的血液,提高了不同层次人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在掌握银行业务的同时,更加理解和融入农信社“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市场理念和文化理念。然而,面对资源、能力、财力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农信社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探索和创新阶段,农信社必须直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矛盾,正视问题的交锋。

交锋之一:培训与培养

人才培养是对人进行选拔、教育、培训,并给予其发展培育的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就目前农信社的人才培养来看,绝大多数的培养侧重于培训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从选拔、培训到发展培育的完整体系。

全国农信社几乎都会制定相关的年度人才培训计划,一部分农信社、农商行建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组织培训工作,对不同层次人才及不同业务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但是对于培训结束后人才在业务能力、综合能力上的提升及后期管理上却很少有明晰的规划。四川省农信社建立的“80后理事长、主任助理”机制、江苏沐阳农商行的“内部导师制”等一系列类似的在培训课程之外的人才培养方式值得肯定。构建一个课程培训、综合能力培养、职位晋升培养相结合的立体式、流程化、精选型的培养模式,对于农信人才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交锋之二:结果与效果

在农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结果往往通过鉴定报告、结业考试、操作测试等相关的水平考试来衡量,如此的衡量标准侧重于短期的结果,评估方式较为单一,且不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更忽视了其长期效果。目前,在农信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影响培养效果发挥和后续评价的问题。

首先是培训教材问题。在对江西省联社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与院校还是培训机构合作,培训教材的选择都成为一个首要问题。高校教材偏重理论,培训机构教材往往缺少严格的资质认证,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其次,培训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不够明晰,这也是合作双方发生分歧的地方,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短期效果和中长期效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于合作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效果控制的跟进不够及时。在进行专业培训后及进一步培养过程中,关注人才的后期发展及走向,加强对人才的人性关怀,是对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控制手段。能够在保证人才向着既定轨道发展的同时,防止人才流失。

发展之向:路在何方

“一个银行能否办好,取决于有没有好的银行家。”山西省联社晋中办事处刘海滨主任有着这样的观点。以往,农信社人才培养局限于战术水平而非战略高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信社认识到,人力资源是银行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因此,多位业界专家认为,农信社人才培养模式应开辟三条路径。

篇(6)

目前高校开展国际教育有两种形式双语教学,一种是与国外2+2或1+3的课程衔接、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升学的国内课程的体系;另一种是招收国外的交流生到中国学习。第一种情况,主要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第二种,只有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无论外国学生来自哪个国家。本文研究的情况是第一种情况下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开始,并非从国际教育课程开始的。早在2001年8月,教育部就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时,就"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问题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可见,象广东金融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双语教学,不但是教育部的要求,也是向国际接轨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院校纷纷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国际教育课程。本文探讨的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双语教学的特点、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国际教育的双语师资力量仍是薄弱环节

国际教育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而且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批改学生习作的工作量常常大于普通中文教学的课程的同类工作量,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教育课程中,主要由两类教师承担着双语教学的任务。一类教师是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对相关学科开展过相关研究工作的"海归"教师。他们显然非常适合双语教学的工作,但这祥的教师在国际教育中显得数量不足,将远不能满足国际教育双语课程的需求。另一类教师虽然没有在英语类国家学习和工作均经历,但他们能够站在自己的专业学科前沿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双语教学中也能扮演重要角色。

在国际教育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因此师资配置成为许多大学推进国际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正如广州某"二本"高校在对这类准备开展双语课程的师资培训时,发现这些教师虽然申报了双语课程教学任务,但是自身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欠缺,即便是师资培训顺利结业,结业证书也发下去了,但是如果真的让这样的教师上双语课程的讲台,而校方又没有更加有效的评核机制的话,则会造成国际教育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出现问题。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教育部门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不一定能指出国际教育师资的质量问题,也就是不太可能依赖学生评教来界定师资质量。即便是学生有所反映,按照现行的反馈制度,国际教育课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未必能很好地监控双语教学的质量。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肋。

诚然,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促进国际教育课程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双语任课教师出国研修,提高基础课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外语水平和授课能力,比如广东地区的东莞理工学院就每年都选派师出国培训。作为国际教育师资的职业再培训安排,学校在外派培训人员的选拔上,应该严格把关,对原先双语课程开展得较有成绩的教师进行培养;真正做到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语言能力,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技巧,回国后继续推动国际教育课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材的选用仍尴尬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较为雷同地采用(主要是美国)的原版教材的国内翻印版。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教师们普遍认为美国的教材行文叙述严谨规范,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反映了学科前沿动态。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能较为容易与国际接轨。不过,目前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影印本,虽然书价大大降低,但其黑白印刷也减弱了彩色图片的立体效果,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另外,为数不多的双语教师则认为,不论是原版还是国内翻印本,美国教材的英语程度远远超出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不能指望过分拔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果让其英语程度要求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国际教育课程中,为了2+2与国外大学衔接的时候,可能学生的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国际教育的初衷就无法达到,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因而,没有合适的教本,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国际教育双语课程的第二个软肋。

三、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在国际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从听英语授课,以英语回答问题,逐步进入英语课堂讨论,课外收集阅读相关的英文文献,最后用英语完成课业。不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可能需要区别具有较好英文基础的以及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分班学习,分班配置师资。

参加双语教学课程学习的学生最好,最好加强英语技能培训。从一些院校的实践来看,达到CET-4级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与钻研,就基本上能够顺利成学科学习的语言要求。如果进一步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刁,那么,就更加可以解决上课时专业词汇不足带来的学习困难,也是提高学救率的有效方法。任课教师们通过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认识到要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就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层次的困难。

四丶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教育双语教学的改进意见

首先,要解决好教材问题。尽量采用英语程度比较接近国内大学英语四级骗掣下水平的教材,例如,许多英国的教材明显比美国教材在语言上显得浅显,英国的许多教材能够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说明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例如,英国BPP出版社的出版的教材,就在文字上较为浅显易懂。选用国外教材毕竟与我们传统的教材有很大差距,因而在挑选外文原版教材时,要辅以其他的参考资料做比较,尤其应该与国外衔接的高校的课程进行比较。

其次,合理解决学生的课程成绩考核的问题。通常开课的班级,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考虑采用分班教学,打破自然班的界限,重新整[合教学班的组成。对外语水平好的同学组成的班尽量多地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英语水平稍次的学生,另外组成的教学班,可以前半程使用中文解释或者交叉使用中英文教学,后半程逐渐过渡到尽量使用外语教学,以求在期末考核时达到最终考卷同样用英文答题,两个班学生的成绩能够基本持平的效果。期末考核的方式,未必非要采用我们国内传统的期末的方式,而是向国外衔接高校学习、取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多种多样的考核体系。

还有,按照学校原意,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并且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他们的教学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取得预期效果,都涉及到教学质量评估的问题。如何评估双语教学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是否英语水平有欠缺?英语水平高的教师或许学科水平又逊一筹?专业老师可能达不到语言要求,而语言老师老师有可能达不到专业知识要求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急需在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考核中,引进客观准确的评估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后续研究。

五、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为国际教育带来新局面(代结语)

在教学意义方而,国际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包含着教学双方的文化传递,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又是任课教师与国外教学思想理念交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把正确的态度和精神传给学生,使他们在中西方教育理念不一样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宽广、公正的胸怀,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排外。

在知识传递方面,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接受国际教育课程应该获得的起码的收获。更为理想的状态是,利用双语教学学到的知识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中文授课的知识量。

在知识接受方面,经过双语教学训练的学生还能提高英英文水平,具有与国际学者交流的"共同语言",这可以称之为表象收获。但这也是很重要的实际收获。我们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时候,加强对国外先进教育方法的借鉴。

展望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教育的开展,双语教学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和必然手段。通过形式上的双语教学,我们追求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3]唐广阳;张丽.新形势下双语教育发展思路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篇(7)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克服同质化倾向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各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同类学校的会计专业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会计专业的设置方向、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验内容、毕业论文、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尽管形式上有差别,但在内容和实质上没有区别,既使内容上有差异,但差异小而不易分清,以至逐渐相互趋同而同质化。会计专业同质化倾向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建设特色专业是克服同质化倾向的重要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全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开始于2007年1月22日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迄今已批准特色专业建设点3 376个。会计学特色专业是指会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优异成就的独特模式,并获得社会较高声誉和认可的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很多高校纷纷设立会计学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但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理性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之间匹配程度矛盾凸现。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高速性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信息化、金融化和国际化为其基本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呼唤大批会计学优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本世纪初财务舞弊案频发以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迫使企业越来越关注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而相关会计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和审核课程几乎没有涉及。二是组织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同质性之间的矛盾。会计专业的设置方向、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验内容、毕业论文、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模仿,以至逐渐相互趋同而同质化。自20世纪末以来的高校体制改革,部属院校并转,有些原行业特色高校追求综合化发展,行业特色专业不同程度地被削弱。比如,嘉兴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有色总公司,会计学专业主要为冶金系统培养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当时会计学专业除了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开设相关冶金工艺方面的课程,学生在冶金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由于隶属关系的变更和行业服务意识的弱化,致使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资源出现匮乏。三是会计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学科的广泛性、交叉性与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矛盾。本科会计学专业已经从核算型会计发展到管理型会计阶段,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对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预测、决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会计专业人才所掌握知识的广泛性、跨学科性以及迅速更新性,然而,毕业生却不能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不能从事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工作。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高校专业的适应性。

二、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建设原则

(一)特色专业的内涵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特色专业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有他无”,即特有性或个性;二是“他有我优”,即杰出性或优质性;三是“他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

特色专业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具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嘉兴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决定特色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内部环境包括:培养对象、师资质量、办学条件、学校整体目标定位等;服务于地方,决定了特色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必然是浙江省乃至东南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经过积淀形成的,获得社会认同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

1.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核心,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协同。嘉兴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特色专业应首先体现“地方性”,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其次,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同时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力量。地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2.应用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普及导致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高校依据各自的特点确定各自培养目标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性本科院校既不能按照综合性重点大学模式培养研究型人才,也不能按照职业技术院校模式只是注重培养职业技能的操作型人才,而是要考虑毕业生择业需求和就业导向,结合地方或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前瞻性原则

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既要考虑当前行业及岗位对应用型财经人才的技能需求,又要从长远考虑,反映经济建设的先进理念,具有引领专业的前瞻性的知识结构。特色专业建设应通过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未来应用型财经人才能力需求,动态地、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相吻合。

4.示范性作用原则

特色专业应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创新意识。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均应有其特色,实现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之间的学习互动,真正显示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具有明显的特色。比如,嘉兴学院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10年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作用。

5.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原则

高等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但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进入具体行业必然会涉及到各行业从业资格的认定。对于会计学实务强的专业来说尤其如此,从业资格证书是对实践技能的一种认可,为了保证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适当地加强职业资格教育。

三、建设目标

根据先进的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理念,按照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会计学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是: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嘉兴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为指导,遵循会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培养“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具有职业判断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专门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长三角地区有影响、特色鲜明的会计学专业。主要有以下具体目标: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既不能按照精英教育模式为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培养研究型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也不能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浙江省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民营企业较为活跃,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咨询服务行业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据统计,浙江省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占了浙江省GDP的70%,而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超过90%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该目标定位充分地体现了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原则。而作为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成为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乃至企业家的基础知识结构。

(二)“动手能力强、岗位适用快”作为人才的基础优势

会计学专业作为嘉兴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经过近百年的凝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毕业生以“上手快”在有色行业享有盛誉。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工作早已超出会计核算的范畴,财务分析、财务控制、财务预测、财务创新等既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也是优秀会计人才必须具备的企业管理能力。因此,现代企业会计必须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即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将会计学置于管理学背景下,将会计业务融入企业管理系统,从会计技能教学入手,提高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会计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决策和纳税筹划、投资、筹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强调宽口径、厚基础

首先,浙江省民营企业比较活跃,家族企业占了较大的比重,由于成本效益的原因,内部分工不能太过细化,会计专业人才不仅具有胜任会计相关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其次,会计专业人才应对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比较熟悉,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能通过资本预算、业绩考核、战略管理、跨国投资决策等方法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风险规避;最后,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灵活,经营的业务不断地发生变化,新业务不断发生。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培养目标应该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为了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目的,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适时增加和调整相关课程,如增加开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评价相关课程,开展百篇经典阅读以及各种形式的专业竞赛、社会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

(四)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提高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四年不断线,各课程按照“点、线、面”教学法设计实验内容,利用高度仿真的实验材料组织实验教学。“点”实验是帮助理解概念和消化课堂内容。“线”实验是有针对地、系统地对某一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练习。“面”实验是指在主要专业课结束后进行的专业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力。“点、线、面”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规范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组织等,明确实验各环节的责任和任务,以改善实验效果。同时,实践了“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每位在校生配备两位导师,大二配备校内导师负责其专业学习,大三配备校外导师负责其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其目的是:把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课堂训练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双导师制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使学生从大三就可以接触社会实践,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零距离培养。通过校内导师着重进行专业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校外导师注重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资源互补。

四、建设思路

(一)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培育专业特色

首先,专业特色应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吻合。现在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办学特色的探索,而会计专业办学特色更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特色,要善于挖掘本校的办学特色,注重突出特色项目,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有我优”的思想。其次,会计专业的特色需要积累和凝炼。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学校才能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线,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突出专业定位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依据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泛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充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前瞻性的基础上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切实考虑到客观实际,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以科研反哺教学

“双师型结构队伍”是指教师既能完成实务教学任务,又能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学术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科研,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科研型人才,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目的是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财政、税务、咨询、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应注重于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并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意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实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校应鼓励那些应用型强同时能够体现地方特点的科研成果通过专题讲座或专业班研讨会的形式,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相关学科的动态。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实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前提,为此本科院校制定专业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和国外做访问学者,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学内容。

(三)建立柔性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的主导思想是倡导先进、鼓励后进,注重团队合作与专业发展,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应建立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制度。比如,在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方面,结合不同实践方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验收及考评机制;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应依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撰写案例分析论文的情况;会计模拟实验的成绩评定则采取了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考核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自主学习情况,实验成绩集中在对实验成果的验收与考评;校外实习成绩的评定应主要依据学生撰写的实习日记和调研报告等实习成果的质量。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包括考核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包括教师在会计理论授课中对学生实践认知启发、专业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敏锐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客观评价和学生实践教学成果的质量等方面。

(四)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控制

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应经过确定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特色专业建设和运行、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与监控等若干个环节。

1.确定专业特色

首先,应进行充分的外部条件调查,主要包括市场人才潜在的发展状况、相关高校本专业建设情况、本校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毕业学生的意见反馈等,做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其次,要对学校内部资源和优势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特色专业的内部条件;最后,根据内外调查和分析,结合本专业现状,确定专业的特色并加以凝炼和提升。

2.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学科发展规划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与目标,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经反复讨论确定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3.特色专业建设和运行

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按照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不断充实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修正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确保特色培育的有效性、实时性和稳定性,保证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

4.特色专业评估与监控

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专业建设机制,对于特色专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其色专业评价与监控制度应是一项基本制度。特色专业的评价和监控可由学校内部和校外两部分构成,评价和考核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以便做到客观公正,监控应尽量做到实时,以便及时修正和补充。

五、建设方案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在师资队伍、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成果考核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和整合。

(一)建立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第一,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将现有的教师队伍根据研究方向划分教学和科研团队,按团队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管理以及年终考核以团队为基本单位。第二,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按照“汇聚人才、培养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略,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第三,注重实践能力。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第四,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鼓励团队成员从事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研究,定期给学生开设讲座,充实教学内容。总之,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敬业奉献精神、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围绕专业特色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定期组织老师和相关专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例如,自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多处涉及到实际利率法,而实际利率法的基础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的内容属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又迟于《中级财务会计》,这就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考虑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之前补充一些货币时间价值的内容,或者在编写《中级财务会计》时,增加货币时间价值的内容作为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预备知识。

(三)强化基础,建设高水准、富有特色的课程群

课程建设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

1.以专业特色和人本理念为主线建设人文素质课程

首先,以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重点课程为核心,带动课程群的发展和课程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展管理学、经济学、内部控制学、金融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设计交叉性强的课程。此外,开设反映会计学建设特色的系列课程和专题:

(1)内部审计学。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较快,内部管理对规范性运作的要求日益强烈,大多民营企业积极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内部风险。随着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这正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考虑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前瞻性,有必要增设内部审计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2)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务筹划。《小企业会计准则》即将,该准则从税务的角度披露会计信息。据不完全统计,90%的企业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必要开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课程或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会计准则的区别及要求。有些地方院校虽然是面向全国招生,但是生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本地区,而且将会有更多的学生留在本地区工作,浙江省的民营企业特别发达,以小企业为主,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就是简单实用,从核算成本和经济后果来看,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税务筹划课程更加有利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应用分析专题。实务中大多会计人员习惯于以前的会计制度或者现行的会计准则讲解,不能真正领会准则的精髓,一旦遇到新的业务就会手足无措。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方式比较灵活,经营的业务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另外,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过程中,相关的准则内容尚需不断完善。考虑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大四的学生进行相关准则应用分析方面的讲座,配合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相关内容追溯到具体的每一项会计准则(溯源式分析),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处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准则,更好地灵活运用准则。

2.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在高质量地完成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再成功申报1至2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审计学》、《计算机会计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以案例课程认知会计实务――以校内模拟实习培养动手能力――以校外会计岗位锻炼岗位适应能力。这几个环节互为补充,构成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案例获取较难,相关教材太少,因此案例教学应用较少。本院打算组织教师利用带学生实习和组织会计信息大赛的机会,收集相关资料自行编制案例。

2.校内实验室模拟实验

校内实验室主要是以短学期和开放性实践教学为主教学基地。模拟实验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即掌握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帮助消化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

3.校外专业实习

校外实习是以短学期、毕业实习并结合平时到校外导师单位进行的实战训练。在经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和模拟实验之后,安排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地实习,通过观摩和亲自操作将校内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务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务的对接。校外实习使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改善情景教学条件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逐步发展和实现课程的网上辅助教学。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平时从课本中难以真正领会具体会计流程,例如相关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以及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课本讲解比较枯燥,不易记忆。实践证明,中财课程实验和会计虚拟平台实验软件,以游戏的形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建立联动实践教学实验中心

由于会计工作涉及企业各个部门,设想通过ERP系统模拟一个企业的相关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短学期共同参与完成从产品设计、制造(加工)、贸易、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金融等业务仿真实验活动。这种实验不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而且可以学习团队协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的理解。

6.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特色优势

双导师制是嘉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二年级开始为学生配备双导师帮助学生的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提供指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校外导师的作用并没充分发挥出来,在校学生不够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改善双导师制运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校外导师资源,实现零距离培养。

(五)进一步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

1.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在美国和英国,考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报告等。许多课程还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演讲。此外,考卷中相当一部分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对整个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性的把握程度来评分。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改革按照公平评判学生的原则独立命题和考核,题源不仅应包括教科书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包括目前会计实务的变化。题型应多样且考察面广,可以增大案例分析、自由问答或小型论文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性的多重评分标准。

2.严格平时考试成绩

目前,老师给学生打平时成绩基本是根据印象,由于合堂班上课,一学期下来老师对很多学生名字和人根本对不上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印象。平时成绩只是一种随机的行为,有时平时成绩只是期末老师用来调节学生期末成绩的一种手段,失去了平时成绩的真正意义。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才能科学公平地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一些非考试科目也存在成绩评定随意性较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规范期末成绩评定

有相当科目的考试在期末存在教师划重点的现象,教同一门课的老师所划重点又不尽相同,学生通过对不同老师所划重点的比较猜出试卷的内容。期末过分的划重点,一方面,使学生形成依赖,增加了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年级的学生又会将他们所谓的经验传授给新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期末考核。例如,每次考核只能提供考试大纲,大纲中只能有掌握、重点掌握、了解、一般掌握等字样,不得涉及具体内容,同一门课的考试大纲应统一。目前学生的学习风气与当前考试制度不无关系。

4.引入柔性考试制度

在规范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柔性考试制度。每门课程结束都要进行结业考试,这个成绩就作为学籍档案成绩,这有点一考定终身的意思。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失去了弥补的机会,影响持续学习的动力,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柔性考试制度就是每门课程结业以后,学生如果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就可以随下一级学生一起学习,参加下一级考试,最终在学籍档案上的成绩就高不就低。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永生,等.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8):15-17.

[2] 陈小林,高滨.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未来发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8(10):88-90.

[3] 余鹏冀.会计学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为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6):111-114.

[4] 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思考――兼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特色[J].会计之友,2010(3):115-117.

[5] 郝春虹.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目标、思路、方案与成果预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3):1-5.

[6]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课题组.以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特色――国家特色专业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建设实践[C].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

[7] 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8] 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11-17.

[9] 王永霞,张卓.关于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198-199.

[10] 潘煜双,张惠忠,刘勇.会计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9(12):85-90.

潘煜双教授简介

潘煜双,1964 年10 月生,会计学教授。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6 年任职于嘉兴学院,现任嘉兴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2010 年入选浙江省教学名师,2009年入选浙江省先进会计工作者,2008 年入选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07 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 年入选浙江省精品课负责人,2007年入选校级会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等。

上一篇: 少儿舞蹈教育论文 下一篇: 音乐学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