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7 19:0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量经济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量经济学

篇(1)

股票期权杠杆的相关理论研究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就业稳定性视角的户籍工资差异

中国工业行业间R&D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时变条件JohnsonSu密度的VaR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铸币税及福利损失的研究

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价格黏性对流动性过剩的内生化解释

政府投资会受税收收入波动“牵连”吗

新凯恩斯DSGE框架下经济动态效率研究

二元经济结构中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模拟分析

对前瞻性广义货币政策规则的非线性检验

大数据时代从商业智能到商业数据分析学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结构演进模型

基于一致性压力测试的极值风险度量

基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监管独立性研究

网络搜索数据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物价波动区制转换及持续期依赖特征研究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动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

我国物价波动和汇率波动关系特征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消费差距影响的时变特征

金融不稳定性能够预测未来的宏观经济表现吗

基于仿射模型的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检验

空间计量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杠杆效应与跳跃行为分析

DF模式下第三种单位根检验的Bootstrap检验研究

动态视角下“热钱”流动与我国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汽车消费异质性特征研究

政治关联与盈余质量: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金融不稳定的视角

外部环境因素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非平稳性与货币政策联动性的内在机制研究

OLS方法与Fuller统计量适用于非对称协整的估计与检验吗

状态空间模型在时变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的长期记忆性和“杠杆效应”检验

货币搜寻理论框架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综述

公司高管人员情绪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台湾经验证据

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动态优化模型

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中的货币因素和预期形成:铜市场实证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原因分解——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S市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篇(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资源的利用,包括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和活动,比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才能使得单位资源所创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研究显示,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研究个体或企业的资源分配方式,并分析这种分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经济部分主要包括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主要包括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括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够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实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准确可靠、有理有据。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慢慢融入到微观经济学研究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遇到的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自创立发展到现在,理论已经非常丰富,其研究的内容也很复杂。如果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个体决策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都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程度也不可轻视,所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1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许多种定理和公式,还有许多种经济模型和经济原理等,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对多种经济问题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是在研究这些经济学定理公式时,都是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将定理公式运用于其中。如果条件不符却强行使用,则会使结论发生较大的偏差,变得不准确。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经济情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备的条件太过复杂,无法完全满足定理公式的预设条件。有时候有部分条件满足,可以使用设置变量的方法,对经济模型进行改良,重新检测数据,但是这样还是会对研究的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有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非常抽象,一般人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理论投入到实际情况当中,很少有人能娴熟地运用,所以难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2]。

2.2经济理论缺陷的完善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还没办法完美地解释某些实际的经济情况,这说明微观经济学理论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理论的创新与完善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微观经济学中某些理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缺陷未被发现,所以缺陷被完善的过程就是理论发展的过程,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的经济行为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人们无法确定某一经济行为是否会发生,也无法预知该经济行为发生以后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对于该经济行为的发生概率、事件影响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实际经济行为进行研究时,永远只能围绕当前的研究目标展开,而无法确定下一个研究目标,这就使得研究进展受到了限制。

3微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微观经济学出现新的学科分支

在当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需求。经济数据分析是一项很精确的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对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做出保证。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经济问题时,可能会由于假设条件的不满足,使得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所以,需要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细化,创立新的学科分支,使其精确度提高,适应更多类型的经济问题[3]。

3.2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更广泛

随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微观经济学已经不仅仅研究经济学问题,还能对其他领域的问题加以分析,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研究,根据家庭每个成员的日常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来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做出合理的决策等。

3.3微观经济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计算机技术与微观经济分析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得微观经济的结论更加准确,且具有科学性。计算机在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期间会产生更少的错误,分析结果比较准确。

4结语

微观经济学发展至今,理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现代经济体系也是十分复杂,所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运用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新挑战,微观经济学家要加强学术研究,增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实用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喜峰.国内数量经济学研究前沿———兼述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福州)年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2):156~161.

篇(3)

经济数学,是近年来经济学概念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分析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发展的技术保证,具有其一定的经济学地位,对于物流经济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为我国的物流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物流的经济批量

物流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顾客所需的物品从供应的工厂,向顾客要求的地点,准确及时运到,这种门对门模式的服务形式流程。物流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的。这种传统的经济运输形式主要是由物品的运输、配送包装、装卸、加工等环节构成,有着保障生产流程,方便客户与商家交易和服务于商业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网络购物也越发的火爆,物流产业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商业部分。现代的物流的目标是造就以最小成本达到顾客最大的需求全过程。其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方面,它和电子商务有着紧密联系,在其的运作过程中对信息、资金、和人才的需求都很大,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现今需求最大的产业重点。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物流对商品的包装标准和物流针对的对象也有严格的要求。

另外,所说的经济批量又叫做经济订货批量,是指消耗最小成本的条件下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求,即每批材料采购或产品的数量。因此,在此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采购费用和生产投入的费用和材料在运输和产品保管费。一般在采购物品中还需考虑相关的零件费用。总之,经济批量是物流最为有意义的部分。

所以,在物流管理中,加入经济批量的概念是一种较为有利的经济体系。这是现代物流使用较为平凡的运营方式,这种模式不但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批量的基本条件,就是制造最小的运营成本,对于设置仓库保管费用和进出货物时的总量都实现了最有配比。这对于物流的运营过程,在进出货计划中进行优化。实现运营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目标。

二、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通过细分,划分为微分学、线性代数、普通概率论和统计四个部分。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基础,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另外,对于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十分高,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能够很在好地金融证、投资、统计、保险等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建模设计等工作。经济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主要课程,是必备的数学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和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例如,通过实际的经济问题,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的运行成果,分析经济模式的分析与修改。另外,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相关程序,了解经济问题的核心原因。经济数学主要设有的课程包含很多,像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在高职学校,一般要求学生修满相应学科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从事了。

三、物流经济批量中的经济数学

物流经济批量是一个需要进行规划和配置的过程,所以往往是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等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的。只有通过经济数学对其相关数据的分析,才能达到其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效益的目的。其主要可以分为统计、分析、预测三个部分:

1.统计

在物流的运营过程中,会遇见许多的数据,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若是不能很好地今夕统计,往往会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效率降低。同时,这些数据是物流单位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物流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发展重心,从而及时地调整工作方向,造就收益。经济数学通过数学理论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后,便可以很好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企业的预测更加精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另外,物流行业的货物进出量极大,且受季节的影响,而这些因数往往可以再统计结果中分析出来的。为了达到物流配置最优化这个目标,只有通过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这直接关系到了物流经济批量能否实现的关键。

2.分析

分析是指利用经济数学的知识,对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是物流研究过程中主要的部分,通过经济数学中的概率论和函数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分析出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为稍后的预测提供材料。其中,函数部分是指通过统计的数据,进行函数上的总结,会出相关的函数图形,得出数据运营的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和趋势,推测出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再加以概率论的知识,按比值最后确定出真正的结果。这样做是比较客观的,同时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数据的统筹,避免了人为因素和主观想法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于这种分析方式也较为认可,其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存在着它的经济学意义。

3.预测

经济预测是指与未来有关的经济活动,和市场变化通过经济学的分析,预测其走向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过去,仅凭借这直觉与经验的预测方式十分主观,往往会因为人的状态影响,何况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呢。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分析出来的预测,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的数学手段,就是极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他不是主观臆断,不受个人思维的影响,而是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和概率走向的科学走势,是现代最为科学的经济学预测方式。

四、总结

物流经济批量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经济上的手段,将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制造的成本降到最低,获取的收益放到最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经济学终究提出了建立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分析系统。而经济数学便可在这个系统中很好地起作用,有助于提高数据准确率,预测的可靠性。总而言之,在物流经济中运用经济数学的知识,可以很好地为企业造就收益,这是广大学生必须好好把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瑞春,陈占靖.经济批量博弈的凸性[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

[2]徐建腾,张庆普.多供应商的动态批量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4):22-23.

篇(4)

一、高等数学与经济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把一事物、一现象或一概念分解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辨析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这一事物、现象或概念有更清晰、更本质的认识和把握。

1.统计分析法在确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确定性分析是指对那些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型,因而其质和量两方面都可以用确切的数据进行度量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主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离差率、协方差等。例如投资者同时向多项资产投资,要对组合的风险进行衡量。

例:某企业拟分别投资与A资产和B资产,其中投资与A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为8%,计划投资500万元;投资于B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为12%,计划投资500万元。假设投资A、B资产期望收益率的标准离差均为9%。 计算相关系数为+1时,投资组合的 。

W1=50%,W2=50% ,δ1=9%,δ2=9% ,ρ12=1

Cov(R1,R2)=δ1*δ2*ρ12=0.0081

2.模糊数学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模糊现象指由于概念外延的含糊不清而导致的再划分上的一种不确定现象。例如,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好坏时,通常用“很差、差、好、较号”等词来描述,在各关节点的划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某商场准备购进一批服装,需要事先对市场前景做出分析判断。

(1)确定评判因素。款式(x1)、质量(x2)、价格(x3),因素的评语:很欢迎(Y1)、比较欢迎(Y2)、不太欢迎(Y3)、不欢迎(Y4)。在小批量的调查中发现,对这批衣服的款式有75%的顾客很欢迎,15% 的顾客比较欢迎,10%的顾客不太欢迎,没有人表示不欢迎。于是得到:

x1=(x11,x12,x13,x14)=(0.75,0.15,0.10,0);

同理得到

x2=(x21,x22,x23,x24)=(0.2,0.4,0.3,0.1);

x3=(x31,x32,x33,x34)=(0.1,0.3,0.4,0.2)

Y1Y2Y3Y4

(2)确定三项因素在总评判中的比重,即权重W

W(w1,w2,w3)=(0.55,0.25,0.2)

(3)综合评判。将矩阵R 和权重W,模糊关系合成。

a=W*R

通过W与R 中各列对应数字先取消,后取大可得

a =(0.55,0.25,0.25,0.2)

经标准化处理:

0.55+0.25+0.25+0.2=1.25

这说明被调查者对这批服装的评价是:“很欢迎“的程度为44%,“比较欢迎”的程度为20%, “不太欢迎“的程度为20%,“不欢迎”的程度为16%。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比率最高的为44%,得出分析结论:顾客很欢迎这批衣服

二、高等数学与经济预测

预测是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 根据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运用适当的数学模型,预计所研究现象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现以回归预测为例探讨数学在经济预测中的运用。

某企业产销量和资金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2007年预计销售量为150万件,试预测2007年的资金需要量。

可得: y=40+0.5x

将x=150 代入上式,得出2007年资金需要量为:

40+0.5*150=115(万元)

三、高等数学与经济决策

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下面以产品销售决策为例研究数学的应用。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f(P),其中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设总收入函数R=P*Q,由于Q=f(P),则总收入可写成价格的函数 R=P* f(P)

当e

当时e >1 时,, 表明总收入函数是单调递减的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既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

经济学发展的趋势是精密化、科学化、数学化。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数学理论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5)

B,样本数据的收集: a,数据的类型b,数据的质量

C,样本参数的估计: a,模型的识别b,估价方法选择

D,模型的检验

a,经济意义的检验1正相关

2反相关等等

b,统计检验:1检验样本回归函数和样本的拟合优度, ,

2样本回归函数和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单个解释变量显着性即t检验,函数显着性即F检验,接近程度的区间检验

c,模型预测检验1解释变量条件条件均值与个值的预测

2预测置信空间变化

d,参数的线性约束检验:1参数线性约束的检验

2模型增加或减少变量的检验

3参数的稳定性检验: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邹氏预测检验----------主要方法是以F检验受约束前后模型的差异

e,参数的非线性约束检验:1最大似然比检验

2沃尔德检验

3拉格朗日乘数检验---------主要方法使用F 分布检验统计量分布特征

f,计量经济学检验

1,异方差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标准差偏误。检测方法:图示法,Park与Gleiser检验法,Goldfeld-Quandt检验法,White检验法-------用WLS修正异方差

2,序列相关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检验不可靠,预测无效。检测方法:图示法,回归检验法,Durbin-Waston检验法,Lagrange乘子检验法-------用GLS或广义差分法修正序列相关性

3,多重共线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标准差过大,t减小,正负号混乱。检测方法:先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再检验多重共线性的范围-------------用逐步回归法,差分法或使用额外信息,增大样本容量可以修正。

4,随机解释变量问题: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独立----------对OLS没有坏影响。随机变量与随机干扰项同期相关:有偏但一致-----扩大样本容量可以克服。随机变量与随机干扰项同期相关:有偏且非一致--------工具变量法可以克服

二、

参数估计量性质的分析:a小样本和大样本性质

b无偏性

c有效性

d一致性

e Gauss-Markov定理

三、

A虚拟解释变量问题

a,加法方式:定性因素对截距的影响

b,乘法方式: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的影响

c,加法与乘法结合方式:定性应诉对截距和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

B滞后变量问题

a,分布滞后模型:经验加权法,Almon多项式法,Koyck方法---来减少滞后项的数目

篇(6)

以建设优质(精品)课程为抓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数学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水平,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当前,一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跟踪“经济数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把前沿理论和学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采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相应重点教材,组织编写高水平的教学辅助教材,及时更新教案、讲稿,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跟踪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抓好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改革,具体讲就是要在数学基础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把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教学引入课程教学,在打牢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教学,加强应用性练习和实验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三是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程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试题库,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实现由重记忆、重继承向重运用、重创新的转变。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靠教育,而教师队伍是教育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是构成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质量是构成教学质量的基础。一是全面加强教风建设。教风是学风的前导,引领学风的形成,没有好的教风,不可能有好的学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教风建设,促使每位教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价值观念,培养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甘为人梯”的良好教学风气。通过教风建设,促使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自觉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二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努力钻研业务,进行教育创新,探索教学规律,努力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落实岗位练兵计划,全面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教学正规化建设,规范教学设计、教案、讲稿、集体备课、全程试讲、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外辅导、考试和分析等环节。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开展经常性的评教评学活动,及时分析教学形势,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经济数学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数学就是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同时,数学的应用也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提示知识的产生背景,能使学生从前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思想方法,如微积分中的极限思想、微分法与积分法,概率论中的随机思想、数量化方法——对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还有代数学中的抽象化方法和变换方法等。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无疑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习经济数学,归根结底是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如不具备应用能力,那么只能在纯数学范围内平面式地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只注重纯而又纯的数学知识教学,而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经济应用。让经济数学名副其实地带上知识经济时代的烙印,如金融数学、保险数学等。当前,数学建模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一项教学改革,是强化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和数学结合起来,就不能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完善的地步。所以说,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给未来的经济人员讲授数学,最有吸引力的是让他们了解数学中那些干巴巴的数字和公式对以后的经济活动有多大作用,要体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学为用”的教学理念。为解决好数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恰当时机,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利用已学知识能够解决的经济活动中的课题,锻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比如,微分方程一章除了介绍课本中物理、几何等方面的应用题外,还可以插入经济增长模型等与经济领域相关的一些例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微分方程,并且求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逐步将数学与经济领域问题相结合的目的。

四、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究

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特别是高校教师,更应该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因为科研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服务教学,以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围绕《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数学的相关学术研究,参与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拓宽研究领域,跟踪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渠道,加强与兄弟院校、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横向合作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真正做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篇(7)

2、点击工具栏里面有一栏:统计数据;

篇(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他为国民核算体系的进步贡献了突出的基础性力量,并且推动了经验经济分析的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克曼和麦克法登在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微观数据进行统计并且能够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亨德里认为,对于计量经济的整个分析过程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数据生成的过程,上面这些研究成果都说明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统计学的发展带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反之,计量经济学的进步也有力的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方面。

二、模型类型设定对数据的依赖性

在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一旦确定研究的对象,也要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数据的确定。例如,研究人员进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的过程中,模型研究的对象就是表征经济增长结果的GDP时间序列;在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尤其是挂科情况研究,那么表征不及格的数据0、1、2等自然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研究农民的贷款方式的时候,农户借款的途径选择结果的离散数据0、1、2等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想要更加深入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深入研究,数据的类型决定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类型。我国的经济学家李子奈提出,要想更好的对计量经济学进行研究,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指出了一些建立正确总体回归模型的条件。在实际的研究中,应该根据最新的模型方法体系来建立总体理论模型,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经验实证。

三、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数据关系的依赖性

李子奈在研究中,使用图表达出了数据对于总体回归模型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下,对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恒常、明显的因素。怎样才能够说明这些关系是存在的呢?这些因素怎样才能够引入到模型中?显然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数据的支撑。可以认为,对于经济关系的确认,其前提条件为数据之间存在的统计关系,这也就是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于数据的依赖性,因此,在进行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研究的时候,必须要高度的重视数据统计的相关性检查。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的对研究对象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对行为分析的假设进行验证。如果只用数据关系来确定经济关系,明显不够严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经济关系存在的充分条件,只能说必要条件。

四、数据质量对于模型估计的重要意义

在确立了模型并且设定了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总体模型的要求来收集用于模型估计的样本数据,样本数据的质量高低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的早期,研究的重点一般在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实际上数据质量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研究,这也就使数据质量有了众多的维度。李子奈通过対计量经济学数据的质量的分析,将它们分为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四个方面。一致性,指母体和样本应该保持一致,样本的来源应该是母体,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经常会有违反一致性的情况出现;完整性就是指包含于总体模型中的变量,其样本观测值的容量应该是一样的,这既是模型参数估计所必须要求的,也是经济现象本身应该具有的特点;准确性包含了这样的含义:数据应该可以体现出它所描述的经济变量的状态,强调数据本身的科学性;数据对于研究工作应该是准确需要的关系,也就是说满足模型对变量口径的要求。一般来说,后一个因素容易被忽略;可比性,其实就是数据口径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找出经济活动存在的客观规律,加入数据是不可比的,就会导致无法准确的的反映出实际的经济规律。

五、外生想定数据对模型应用的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致上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结构分析、理论检验、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如果要将模型应用在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中,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就不仅仅只需要正确的模型,想定的外生变量值或政策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将它们表现出来,被称“想定数据”。实际上,没有一个既能够用于预测又可以应用在政策评价的模型,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这种模型却出现了很多次。

六、结论

在上面,对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看上去没什么深度,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是目前非常值得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数据问题,对于计量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项计量经济学课题,大部分精力都应该放在数据上,否则就不能够体现出课题的价值。当然,在突出了数据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掉入数据陷阱,数据必须是客观的,这才能够表现出客观的活动规律,任何数据的来源都应该经过科学的前期调查,希望本文对相关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J].经济学动态,2009,08:22-27.

[2]刘丽艳.计量经济学涵义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02:69-83,221-222.

篇(9)

Godley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视对货币金融方面及存量流量关系的分析,其最新发展可归结为存量流量一致模型(stock-flowconsistentmodel,下文简称SFC模型)。简单地说,SFC模型的基本方法表现为:(1)建立宏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矩阵和资金流量表,并保持存量和流量的核算一致性;(2)既考察实物资本、金融资产和负债等存量,也考察国民收人和金融交易等流量,并强调存量流量之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建立各个宏观部门的行为方程和核算等式;(3)强调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包括历史时间、过程理性、货币金融方面的重要性和金融不稳定性等,反对主流宏观理论的逻辑时间、理性预期和两分法;(4)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经济实验。

 

SFC模型方法被认为起源于Copeland(1949)对资金流量账户的创设和分析,即使用四式记账体系(quadruple-entrysystem)试图回答“当国民产出的总支出增加时,这些钱从哪里融资”以及“当国民产出的总支出减少时,那些未花费的钱会去到哪里”等问题,并把经济中的实际流量(商品服务的买卖和转移流量)和金融流量(净借入或借出的资金)整合在一起,从而突破了原有的国民产出与收入核算的研究局限。此后,不少学者对资金流量分析以及存量流量关系进行了研究(Bain,1973;Davis,1987;Patterson&Stephenson,1988;Dawson,1996)。而实现存量流量核算一致性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相结合的是Tobin(Backusetal,1980;Tobin,1982),正如Tobin(1982,p.172)指出的,希克斯的‘IS-LM’版本凯恩斯理论有许多缺陷,他希望描述一个替代框架,以修补IS-LM模型的缺陷。他所建议的框架与标准宏观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1)正确考虑时间;(2)追踪存量;(3)多种资产和资产收益率;(4)对金融和货币政策操作建模;(5)瓦尔拉斯法则以及加总约束。这些思想为SFC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然而Tobin的模型仍存在不少问题。®SFC模型的真正发展应归功于英国新剑桥学派的Godley(Godley&-Cripps,1983;Godley&Lavoie,2007),®此外也包括一些来自剑桥大学、列维经济研究所(LevyInstituteofBardCollege)和社会研究新学院(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的非主流经济学家。以Godley为代表的这些经济学家在保持存流量核算一致性的基础上,引入许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比如历史时间、过程理性、货币和银行的关键作用、金融不稳定性等,其所发展的SFC模型,优点在于不仅避免了当前主流宏观经济模型缺乏考虑存量流量核算一致性的问题,同时还能对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性、金融危机等被主流宏观经济理论所忽略或其无法容纳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经济世界的分析框架。

 

二、SFC模型的主要特征

 

本节将重点探讨SFC模型的基本方法,包括存量流量一致性的含义、宏观经济部门的行为假设、历史时间与过程理性的方法论以及对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视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打算对数量繁多的行为方程和核算方程进行详细分析,®而主要讨论SFC模型的一些主要的方法论和理论假设,以突出SFC模型与主流宏观经济模型在这些方法上的区别。

 

(―)存置与流置核算一致性

 

存量流量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模型中的存量和流量需保持会计核算上的一致性,即某个部门的资金流人必对应于其他部门的资金流出,亦即资金运用必对应着资金来源,而没有资金核算上的黑洞(blackholes);与此同时,流量会累积起来并影响存量,而存量变动将在随后影响流量,存量和流量之间存在着动态相互影响。存量流量一致性可以通过宏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矩阵和资金流量表(包括国民收入和金融交易)来说明。本文把经济分为家庭、企业、银行和政府四个部门,只考虑封闭经济情形。为简化起见,假设:(1)央行合并到政府部门当中“2)政府债券价格固定为1;(3)居民是企业和银行的股东,因此企业和银行需要向居民分派股利;(4)固定资本没有折旧。此外,表中所有变量均为名义变量,表明的是货币量值的宏观变量。

 

而在企业部门内部,其资产是资本品PK,负债是贷款L,后者对应的是银行的资产;此外,政府部门的负债是政府债券和高能货币,其中政府债券发行总量为B,而央行以高能货币H购买政府债券Bcb。该表最后一行表示各个部门当期的净资产,其中最后一项表示整个经济体加总的净资产是有形固定资产PK。

 

描述的是各个宏观经济部门实物交易的资金流量,反映了国民生产活动中的收入分配(工资、税收、利息等)和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其中,企业部门区分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以用于核算固定资产投资,即出售资本品的企业的经常账户获得收入PAK,而购买资本品的企业的资本账户则形成相应价值的新增固定资产,由于该项目是在企业部门内部进行交易,因此加总为零。企业和银行均向居民分配利润。政府部门的收人为税收T,而支出则包括政府支出G和债券利息rbt-1Bt-1。

 

反映了每个部门用各自的储蓄进行金融资产交易,比如家庭用储蓄投资于银行存款和股票;而企业则利用未分配利润和银行贷款为资本品生产进行融资。各部门的“加总”一项为零,反映的是各个部门用于金融交易的预算约束。该表最后一行是每个部门期末的净资产,其考虑了存量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中家庭的期末净资产即为当期储蓄加上因价格股票导致的股票存量价值变动;企业的净资产则是未分配利润加上资本品价值变动(ApKt-1),再减去因价格股票导致的股票存量价值变动(ApeEt-1);政府的净资产为SAVg;而银行净资产假设为零。最后一行的最后一项是一个核算等式,整个经济的期末的净资产变动量等于总储蓄最后一列各项为零,意味着每个部门的资金流入必对应于其他部门的资金流出。表2最后一行表示的是每个部门当期的储蓄(或负储蓄),其中企业的储蓄是未分配利润Fu。而为了简化,这里假定银行部门的储蓄为零(即净利润为零)。每个部门的列加总体现的是各个部门用于实物交易的预算约束。

 

篇(10)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1995年5月,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的试验项目:“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是为了能培养出信息获取、信息与信息加工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个认识,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要端正思想,要有一个崭新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项任务既光荣,又十分艰巨,但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二 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基本的认知工具

我们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就要求他们用新的理念来对待新的事物,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是工具,我们一定要用足这一工具。学生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各中学,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第一,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后,就直接把作业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他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提出帮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还要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第三,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身的差距。有时,一些学生迅速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刺激,因此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对农村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CAI只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其他学科的(不包含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会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们让学生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来增加学生对硬件各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们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但是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型号、种类繁多,我们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就找到它们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今年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就有随课本发行的光盘,有许多是硬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助它辅助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信息技术的氛围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21世纪瞬息万变,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环境,尽可能地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向学生推荐好的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组织“信息技术沙龙”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5.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我们要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学生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上一篇: 物业前台接待工作总结 下一篇: 朱熹观书有感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