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6:59: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镇企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乡镇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一、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1.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乡镇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并没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
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很多还发展很不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长久以来,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乡镇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现实。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不进行培训,很多乡镇企业为了企业短期经济目标的是实现,往往只对企业员工进行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时间较短,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3.乡镇企业缺乏资金供应和技术创新
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中国乡镇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4.人才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成为当前乡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人才和技术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乡镇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人才。
一般情况下,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们必然会留住很多高技术、高学历的人才,使得很少有人才来到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农业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或服务业,使得乡镇企业缺乏基本的劳动力,处于对外吸引不了人才,对内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1.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乡镇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乡镇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
2.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乡镇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乡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3.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永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思路应是:首先,尽量采用适合乡镇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乡镇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很不平衡,采用技术应因地制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其次,搞好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尽管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市场行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但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乡镇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
4.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
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乡镇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乡镇企业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大胆引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惜花大代价;更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参考文献:
乡镇企业是在后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白手起家到有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的积累,从当年的社队副业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创业过程。乡镇企业的创始人也由青年人成为中老年人,由创业时一线到退居二线。由于乡镇企业是新生事物,国家没有投资,与国有企业比较起来,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发展的时间短、大部分企业还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在部分发达的地区部分企业率先实行了养老保险,但不规范、不完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投保的形式多样。乡镇企业养老保险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情况自行而定,形式多种多样,有参加商业保险、参加本村实行的保险、参加镇里组织的保险、企业自办保险,参加城镇企业保险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形式。
(二)投保人的层次不同。乡镇企业投保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的企业给全部职工入保,有的企业给部分职工入保,有的只给本村或本镇职工入保,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凡是参加保险的企业首先给技术骨干入保。
(三)缴纳保险资金不等。参加保险的企业一般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或参照周边的大环境缴纳保费。所缴保险费的比例也不等,各种比例都有。部分企业按国有企业职工比例缴纳,即最高受到每月基本工资的29%(包括工伤、医疗),每年交1000多元,最少的企业每个职工年缴纳48元,每月缴纳4元。其中个人每月缴纳2元,企业缴纳2元。
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多,中小型企业多,原始积累少,经济实力差,还担负着反哺农业的责任。目前企业普遍不景气,职工收入比较低,要普遍建立这项制度确实有困难。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山东省和江苏省中经济实力较好的乡镇。
(二)职工流动性强。乡镇企业有着灵活机制,企业职工有活就上班,没活就回家种地。哪家企业效益好,工资高,职工就往哪流动,也给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带来了困难,增加了保险的管理成本。
(三)改制后乡镇企业实行养老保险的难度更大。目前乡镇企业大部分已经改制,在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上,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是有矛盾的。在山东、江苏的调查中,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大部分企业厂长都表示企业困难,不愿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同时在改制前一直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改制后已形成缴纳制度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太积极,找出各种理由企图不缴纳养老保险费。末改制企业的厂长对缴纳职工养老费表现相对积极。
(四)领导不重视。由于国家对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没有政策,各地对职工养老保险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地方领导不重视,认为工作难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保险不积极。
(五)国家利息政策多变,群众顾虑较大,影响投保积极性。
二、对建立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不同看法
乡镇企业养老保险问题,是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老龄人口的增加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大家认识不统一,一般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承坦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工补农等任务,本身的责任和义务并不轻。乡镇企业与国有城镇企业在劳动关系、分配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出资上,国家对乡镇企业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完全以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人员上,乡镇企业职工绝大多数是拥有土地的务工农民,一旦遭遇市场风波就可以重返田野,如果让乡镇企业交纳养老保险费,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一些企业甚至会败下阵来,目前乡镇企业搞保险的条件还不成熟,缓缓再说。第二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不是养老保险。第三种看法认为:乡镇企业实行职工养老保险是发展趋势,不可回避,应该尽早着手建立,理顺关系。其理由:1、生产分配关系决定了企业经营者对劳动者的责任。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只要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一成立,企业经营者就要对劳动者目前的生活和今后的养老负有责任,因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不仅包含劳动年龄生活所必要的价值,也包含了退休后各种必需生活的价值。企业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2、建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企业和国家在职工养老问题上是有矛盾的。国家追求是社会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特别是近两年来乡镇企业从过去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后,这个矛盾就更为突出。尽管从目前看,乡镇企业中老职工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在山东和江苏调查中还是感到,职工和老板的关系很紧张,职工非常渴望尽早建立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如果政府不着手考虑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将来乡镇企业老职工必然要找政府,也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3、建立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靠人才,留住人才靠保障。乡镇企业职上流动性很大,如果乡镇企业不实行养老保险,不能做到老有所养,伤有所养,病有所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吸引力。4、在部分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实行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综合各因素,制定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势在必行。但不能照搬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搞一刀切”。在制度中既要考虑到乡镇企业的特点及其经济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乡镇企业职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分期分批试行。只有制定出合理的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笔者认同第三种看法。
三、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策和建议
制定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应考虑以下八条原则:
(—)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性质。1、强制性。从乡镇企业的情况看,一是企业和个人的实力差;二是改制后,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意缴纳保险费。因此国家要制定专门法律通过干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再分配强制实行,这是国际惯例。凡国家立法实施范围内的企业及个人,视为法定的被保险入,必须一律参加,无选择余地(经批准的企业,可以例外)。缴纳了养老费的劳动者,到了法定的年龄有权享受养老保险金。2、福利性。国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保证劳动者养老金的收入,职工养老金要体现国家福利政策,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浮动。3、优惠性。国家要在税收政策、利息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实行税前缴纳保费等。4、流动性。针对乡镇企业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允许流动,在乡镇企业之间能够流动,也允许在国有企业流动,形成全方位流动的格局。5、职工养老费的组成。养老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宜粗不宜细,不搞“一刀切”,各地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确定,也可以分期分批进行。乡镇企业的经济状况差距较大,从区域上讲,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差距;从行业讲,高科技企业和小作坊企业并存;从规模讲,大中型企业与个体、联户并存。对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
完善乡镇企业劳动保护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的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日趋严重,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因素。因此,提高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1 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使其功能、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
2 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
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许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体水质普遍是ⅳ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个别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都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
2.2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
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如果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国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3 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长势头仍然让人担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环保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环保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农村干部与乡镇工业职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对乡镇工业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通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
(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4 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各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克服与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系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与gdp的比重达到1%,进一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规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动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并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乡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乡镇供电企业还是我国整个供电企业行业的营销管理,都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意识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电力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电力营销,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由于我国供电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市场营销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思想上仍习惯于“靠上级、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来处理电力市场中遇到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无竞争意识、服务质量差、电力市场营销困难,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电力市场要求,严重制约着供电企业的电力销售,导致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能主动出击,处处受制于人,处于劣势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电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供电企业长期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政企不分,导致了供电企业常常以管理者的身份面对消费者,不能主动地为消费者服务,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设施不够先进。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拓展服务手段,由过去的管理消费者转变为服务消费者。这种情况下,若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工作中仍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服务意识将会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现阶段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系统来说主要分为三大类:(1)违规操作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指个别系统的操作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通过隐蔽性的技术手段,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人为的修改所导致的风险。(2)误操作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或者维护人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进行了误操作而导致的风险,例如经常发生的由于电价标准的设置错误而出现的电费误算现象。(3)技术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营销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安全漏洞,系统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或者不稳定因素,从而给黑客或者不法用户以可乘之机。
乡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对策
要始终坚持“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要采用快速化、简单化、保障化、多样化、情趣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向客户提供高效率、不间断、十分方便的服务,尽可能做到“只要您一个电话,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做”。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通过城网改造和户表改造,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服务承诺的兑现。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通过完善电网架构建设,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牢固树立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品牌的思想。
本文作者:成永贵工作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兴市供电公司
2企业项目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各高职的专业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即毕业就来学校支教,因而大部分教师缺乏长时间的企业运作、管理经验,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如果和对口企业建立长期、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整个项目的运作流、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和企业导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能学到很多以前不具备的实践技能并在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项目运作能力。
2.2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满意度
企业最关注的利益最大化,就招聘人才而言他们希望招到的人就能直接上岗操作并创造价值。很多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因为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企业和学校合作可以实行校企共建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高校中,既能在校培养员工又可以获得优秀人才,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如此。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电商人才,很多企业就选择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期间企业将岗技能以真实项目的形式植入到教学中,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操作从而节约了培训的时间和成本。
2.3校、企、学生三方受益
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校园进行运作,企业可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场地优势,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运营效果;学校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最大程度上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提升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学生在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了三方受益,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支持。
3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从2006年开始与阿里巴巴、上海珍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合作,先后开设了阿里订单班、珍岛订单班开启了电商专业校企合作的先河。2013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校企合作班。在所开设的几个订单的教学中均采用企业真实项目运作,教学效果良好。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在校内创业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为在校生提供了创业实训基地,有创业愿望、能力和好的项目的学生可以申请创业场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创业相对简单,老师帮学生从企业接来实际商业项目,指导下将学生分团队运作企业。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的氛围,能了解企业真实项目的运作流程和工作技巧。从而很快的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且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3.2与对口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班
校企合作市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学校教学缺乏真实项目的支撑教学就显得空洞无味老师教学大部分都停留在模拟和理论教学阶段,学生对理论学生毫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到企业还需进行上岗培训。对于企业而言想找到技能过硬的学生,但是大多学生到企业不能及时上岗还需进行培训,因此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教学从而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一举两得。我校与清华IT水木荷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网络营销学院,联合参与的企业有50多家。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武汉电子商务协会、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丰富的素材,保证资源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关联度。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为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2013年与清华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并进行实质性运作。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从清华IT引进九大实训项目助力教学,创业项目供学生实施,包括:搜索广告管理项目、搜索引擎优化项目、天猫商城运营项目、移动互联网推广项目、垂直电商平台运营项目、互联网品牌推广项目、网站运营管理项目、基于用数据分析的商业网络架构设户计与策划和SMO社会化媒体营销与推广项目。2014年学生创业项目已经启动,主要业务有:校园电商、电商外包和企业网站推广,目前运营效果良好,企业师资全程指导。
3.3科学合理的各阶段教学安排
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施,首先要遵循相关的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其中学习的技能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此使得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有阶梯式的提升。以图1为例,在学校的第一个学习的时候,通过开展淘宝实战。将所有的学生都纳入的到该实践体系当中,并通过和学分挂钩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而该实践方案的培养主要针对学生在商业方面的感知、把握的能力和利用网络平台创业的意识。第二、在学生实践后的第三个学期开始鼓励学生进行网点的装修和推广。由学生组成不同的项目组,分别承接社会项目,项目完成情况计入相关课程考核,与学分挂钩。旨在培养学生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选择营销渠道的能力及网络推广能力。第四、五学期,学校出面承接来自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这类业务包括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的整体方案与实施,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项目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及技能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不同的转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领者,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而在对项目的实施中,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社会中的实践岗位,从而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理解其中的知识;在项目结束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则教师变为了评估者,学生的角色有从社会实践着转变回来,从而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成了专业的岗位人才。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在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专业镇是我国农村建设的伟大创举。它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9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发展较快的专业镇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新阶段。专业镇是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首先发展起来,随后扩展到城镇乃至城市,从而产生“专业街道”。它是一个产业与城乡综合协调发展的镇级行政区域,有别于企业集聚(集群)和产业集聚(集群)等产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形式。它首先创办众多民营企业,并遵循企业――主导产业群体系发展规律而建设发展起来。
一、专业镇建设与研究意义
专业镇建设发展适合我国国情,专业镇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地理现象。专业镇在我国从形成主导产业发展到今天近20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有力地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农村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活动。
首先,专业镇是乡镇发展的高级形态,专业镇都是中心镇,主导产业突出,成为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区域。其次,专业镇推动县域城镇体系建设,城镇体系的发育程度和完善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前提。城镇体系中的各个城镇不同性质功能的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再次,专业镇促进县域发展,县域发展中产业经济发展是首要的,它是县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产业经济布局的县域协调发展。即产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镇发展和基础设施发展。最后,产业镇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的“新”的体现是调整农村和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农村增收和农村和农业增效问题,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包括经济建设,区域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五位一体的事先协调乡镇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石龙专业镇的成因分析
1.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
石龙位于美丽的东江下游北干流和南支流交汇处,东江穿镇而过,形成一河三埠的风水宝地。有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石龙,北距广州69公里,南临深圳78公里,毗邻港澳,交通十分便利,历来都是东江水运的重要港口。今全镇总面积13.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万人。
2.政府的正确引导
首先,“三来一补”是发展经济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初期,石龙与全国大多数城镇一样,资金奇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这时石龙镇政府及时把“三来一补”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向农村工业化进军”作为对外开放的具体目标,只要能使小农经济结构改变为现代产业结构,哪怕只有一分利的投资项目,当地政府都大力支持。同时,石龙注重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尤其是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使得前来投资的企业不断壮大,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很多项目是通过“以商招商”的形式引进来的,吸引众多中小外商来石龙投资,使石龙迅速完成了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基础积累。
其次,积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石龙加工贸易完成了原始积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竞争的日益激烈,昔日的优势逐渐消失。1994年,在市政府做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实施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策,镇政府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动了石龙经济的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
最后,城市经济的成功定位。在网络经济时代,石龙瞄准信息产业这条巨大的产业链,紧紧扣住“配套加工制造”这个独具优势的环节,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实行超越常规的赶超,时间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目前石龙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T产业加工基地之一。石龙配套加工制造环节的定位,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大厂商纷纷将加工或采购点设在这里,这是由于加工制造电脑整机的所需零部件的95%可以在石龙配齐。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配套能力,使石龙成为主要的IT业加工基地。
三、石龙专业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东专业镇经济的兴起,是广东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群众的创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产品档次低,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东莞石龙是接受国际产业转移而形成的专业镇,从产业类型来看,这类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也以出口为主。但这类专业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这些专业镇多承担的只是OEM和ODM的生产,是“一个区域性生产者角色,在外国跨国公司的严格控制下提供服务”,而不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自主生产者角色。这就使得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东莞电子信息企业18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电脑整机所需零部件95%可在东莞配齐,但境外企业在东莞设立的R&D机构几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要境外提供。
其次,就是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远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专业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是个体、私营性质,其中夫妻店、兄弟厂、家庭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面临着要从血缘构成的关系向契约、法律转变的挑战。
再次,市场体系、营销网络、信息交流传输缺少现代设施和管理手段。很多专业镇不仅是企业,政府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利用也仅仅是刚刚起步。
最后,专业镇的发展普遍存在城市规划不科学,生产、升华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各种人才严重缺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矛盾的解决,都要依靠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才能解决。
四、石龙镇产业结构调整的设想
石龙镇要遵循产业结构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东莞市产业规划的指导下,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客观需要和自身的优势,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推动生产力更快地向前发展。
1.合理确定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
根据石龙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要求, 制定“适当发展第一产业, 调整优化第二产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 并加强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由于石龙镇人多地少, 人口密度高, 不可能有充足的土地去搞传统的大众化农业,可以充分发挥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互补性, 所需的日常农副产品主要由石碣、茶山、石排和博罗石湾等镇帮助解决。石龙镇可以重点抓“三高”农业, 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道路, 按照城郊型农业模式来部署, 通过实施“星火”技术密集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向基地化发展, 向技、农、贸综合经营方向发展, 提高综合效益。如奥龙实业公司属下的石龙德星无菌培养植物有限公司由市农委挂牌确认为“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和由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就是成功的典范。但目前“三高农业”为数太少, 有待今后进一步发展。石龙工业的发展要着力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并培植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注意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一些行业, 不仅要注意发展传统的广义的服务业, 比如商品流通业及商品市场、金融保险业及金融市场, 而且更要注意发展代表知识经济新潮流的信息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 要使电脑、网络服务、视听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尽快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用得起的消费品, 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刺激需求。努力使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建成集约化经营、品种齐全、服务一流的第三产业, 使石龙镇逐渐成为人流、物流、财流汇集的经贸新城。
2.坚持走“科技兴镇”之路, 提高各产业的技术含量
近年来, 科技进步已成为石龙镇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器”, 但1997 年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全镇工业总值的13%, 而87%的工业产值来自于一般工业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来料加工费, 这对于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石龙镇是很不利的。因此, 必须提高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坚持走“科技兴镇”之路。这需要镇政府和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 设立“科技风险基金”来鼓励企业不断的技术开发和更新, 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做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并且利用石龙镇建立“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影响力, 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招商引资, 将吸引外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通过“科技兴镇”战略的实施, 大力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含量。
3.做好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工作, 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规律, 要有效地防止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目前, 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以东莞市来说, 一方面各镇(区) 之间产业结构雷同, 另一方面又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结构有高度的相似性, 特别在食品纺织、服装、皮鞋、金属制品、机械、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建材等行业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似性更高。这种状况既使得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严重, 又使得许多行业的竞争对手过多, 竞争异常激烈, 受市场容量所限而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所以, 做好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对于各行业的日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递进,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石龙镇的产业规划, 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宏观产业结构,以及省、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进行, 以造就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4.大力推进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
石龙镇建立“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产业相对集中, 产业布局合理, 产业结构优化, 城镇建设现代化, 对周边有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的综合发展示范区, 促进地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核心是要发展规模经济, 实现产业化。这就需要改变“小型企业多骨干企业少, 企业个数多而企业个头小”“只见星星, 难见月亮”的状况, 要以支柱产业为龙头,采取联合、兼并的方式, 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 实现比较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型、低层次的经营格局向集约型、规模型、高层次的经营格局转变, 实现集团化、产业化。如果石龙镇能够出现几个产值或销售额超过10 亿元, 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技术领先, 品牌上乘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 那么石龙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又将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5.以市场为导向, 扶植发展名、优、特产品, 实施名牌战略
“九五”期间, 广东省委提出要实施“三个一批”的指示, 即形成一批支柱产业, 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创造一批名牌产品, 重点是创名牌。因此, 石龙镇应该以名牌产品战略来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促进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全镇的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石龙镇目前所拥有的真正名牌太少, 这对于产品的市场开拓非常不利。如何加速创建出较多的国内和国际名牌, 对于石龙镇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名牌产品, 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要依靠科学技术, 强化技术开发能力, 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一、前言
2004年教育部正式宣布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计划”),这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村一计划” 启动后,成为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重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村一计划”的重要专业,招生人数一直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前列,被众多农村学生所欢迎。本研究以浙江省40个教学点的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和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反思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以及课程的重新设置提供有价值的启发。
二、关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浙江全省来看,2014春、2014秋和2015春这三个学期,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注册学生有3164人,学生人数在“一村一计划”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成为其中最为热门的专业。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236份,其中47.46%的学生为男性,52.54%的学生为女性,50.85%的学生年龄在25-36岁之间。
由表1可知,目前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企业工作,他们或者在乡村企业,或者在自己创办的企业,或者在国有企业,仅有较少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他们选择就读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与其工作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上,这个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生活阅历,生源符合本专业的锁定人群,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课程设置时,应更加紧密结合他们的工作需求,提升其从业或创业的能力。
表1: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收入情况
(二)对于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问卷中对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占32.2%,比较满意占39.41%,基本满意占25.42%,不怎么满意占2.97%,不满意0%。这个结果说明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另外,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判断专业核心课,显示其对专业较高的了解程度。
(三)关于专业学习中的问题
在对乡镇企业专业的学生调查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谈及专业学习中的问题,但仍有70位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实践分离,太过理论;另外还有26位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5位学生认为存在与时代脱节、资讯落后的问题。
(四)关于教学改革的意见
1.教学形式
图1显示了两个专业学生对教学形式的偏好,相对于传统的面授课,大多数学生喜欢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等教学形式。
2.专业核心课的设置
图2显示了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选择。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偏爱实用管理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小企业管理基础、生产管理、初级会计学等课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从业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重新变革、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将显得尤为重要。
3.专题课
表2显示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专题课,从问卷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选择结合了自己的专业需要,有着较为集中的趋势。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倾向于信息技术、社交沟通、实用法律、金融政策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在这些专题课的选择上,显示了当代农民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及法律常识这些通用知识上的渴求,同时也显示了其在专业领域中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的需要。
表2: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专题课
4.考核方式
图3显示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考核方式的偏好。通过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调查发现,更多学生倾向于理论课程开卷考试,其次则是选择实际操作考试。对考核方式的态度,反映了当代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诉求,他们更倾向于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5.综合实践
通过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偏好的调查(如图4),53.16%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并写调查报告的形式,编写专业案例、撰写管理方案及创业计划书或许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学生的偏好程度不高。令人困惑的是,仍有34.18%的学生选择撰写毕业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农民大学生有着较高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作业。只所以仍有较多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我们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此形式比较熟悉,可以借鉴的资料比较多,但并不表明此种形式适合学生。
6.职业资格证书
关于资格证书,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中,26.05%的学生比较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53.36%的学生认为资格证书对自己有帮助,36.97%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另外,在这些学生中,事实上39.08%的学生已经或者正在考取资格证书,79.41%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等级证书很重要,56.72%的学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很重要。这些数据显示了当代农民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关注,也表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三、关于教师的调查
本次参与调查的基层教师有64人,相当比例的基层电大教师有着本专业的教育背景或者相近专业的教育背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老师,其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省级电大应为基层电大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服务。
根据图5,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纯理论授课依然占有较高的比例,占45.31%,纯实训课程非常低,占3.1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占40.63%。从综合实践的环节来看,图6显示,大多数的教师比较认同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并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非常一致。
另外,通过电话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农民大学生工学矛盾的现实状况不容忽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平时作业形式对农民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挑战,特别是双及格课程的考核要求,对农民大学生来说更有难度,因此,基层电大教师更希望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减少双及格课程,增加100%形考课程,选择开卷、网考等易通过、易操作的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以实际操作为主,设置时间灵活的作业类型,例如调查报告、随堂小论文、网上作业等,改善因工学矛盾而产生的作业困境;在综合实践方面,农民大学生比较看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参观成功企业的运转,听取成功的个案分享,对成功样板的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求,希望农民大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能够得到宝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我们认为本专业教学改革应当围绕体现专业性、结合地方特色、扩大自由度和便于操作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专业核心课程的制定应进一步体现专业性。从调查发现,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源有着较大的特性,很多来自企业,因此,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进一步体现专业性,要符合学生从业所需。
(二)专题课的设计应结合时代需要和地方特色。从调查发现,对专题课的需求,学生有一定的偏好,如信息技术、实用法律等领域的专题,这些内容的选择符合农民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学生对专题课多样性的选择,使得专题课的建设变得较有难度,因此,可以更放权给地方电大,结合时代需要和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建设自己区域的专题课。
(三)综合实践方案的设计体现更大的自由度。综合实践方案应更多的选择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选择对成功样本的学习和研讨以及撰写心得的方式。当然,也可以给予基层电大更多的选择方案,结合地方实践基地条件或者其他社会资源,由基层电大选择适合的综合实践方案。
(四)考核形式的设计应便于操作。减少双及格课程,增加100%形考课程;尽量采用小组讨论、网上讨论以及学习态度评价等形成性考核方式;增加开卷考试、操作性考试,减少闭卷考试。
作者简介:
本文在对巨龙公司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才管理部门作用不够强;人才队伍结构与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任用机制存在问题。论文还归纳出巨龙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五大挑战,并明确提出了巨龙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的战略对策:发挥公司班子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建设;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和政策;培养和更新企业文化。
论文对于其他的中国环保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巨龙公司,人才对策,人力资源开发
ABSTRACT
Startingfromasimplemanufactory,GUDRAGONhasnowbecomeaninternationallywell-knownmodernenterprise.However,duetoseriouscompetitioninthemarket,thechangingofmarketenvironmentandallkindsofchallengesappearingin21stcentury,GUDRAGONhasexperiencedmanydifficultiessuchasmarketdeclination,profitdropdown,demoralization,talentslossandevennegativeprofitsintheyear2000and2001.ThethesismakesadeepstudyandanalysisofthecompanyfromtheHumanResourceaspectwiththeknowledgeonmanagement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aswellasempiricalresearch.
Thisthesisfirstlyintroducesthehumanresourcemanagementdevelopmentofnationalandinternational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hentheaccomplishmentsofHRdevelopmentofGUDRAGONandindicatestheadvantagesofGUDRAGONintheconstructionoftalentsteam:Goodmanagementachievementformsaneconomicalbaseforconstructionof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hasacomparablynormative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system;hascreatedacharacteristiccorporatecultureandhassetupagoodcorporateimage.
ThenthethesisstudiestheproblemsexistinGUDRAGON’s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hefunctionofHRmanagingdepartmentisnotstrongenough;thetalentconstructionandcurrentcorporatedevelopingstrategieshavesharpcontradiction;problemsexistintheutilizationoftalent,whichleadtotalentloss;theappointmentmechanismhaveproblems.ItalsobriefsthefivebigchallengesGUDRAGONisconfrontedwithinthe21stcentury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Exertthecoreeffectoftheleadingteam;Furthercompletethetalentdevelopmentplan;EnforcetheorganizationconstructionofHRdepartment;BuildandcompletetheHRcultivatingsystemsandpolicies;Fosterandrenewcorporateculture.
ThisthesisalsogivesadvicetootherChina’s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ownshipbusinesses.
Keywords:GUDRAGON,talentscountermeasure,
HumanResourcesDevelopmen
目录
绪论………………………………………………………………………………1
第1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综述…………………………………3
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
1.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3
1.1.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3
1.2与本文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4
1.2.1人力资源规划……………………………………………………………4
1.2.1.1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4
1.2.1.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5
1.2.2人员激励…………………………………………………………………5
1.2.2.1人力资源激励的定义………………………………………………5
1.2.2.2人力资源激励的方式和原则………………………………………6
1.2.3绩效考评…………………………………………………………………7
1.2.3.1绩效考评的含义…………………………………………7
1.2.3.2实施绩效考评过程中的职责分工…………………………8
1.2.3.3考评者的选择………………………………………………9
1.2.4人员培训……………………………………………………………9
1.2.4.1确定培训目标………………………………………………9
1.2.4.2拟定培训计划……………………………………………10
1.2.4.3选择受训者………………………………………………10
1.2.4.4培训的形式………………………………………………10
1.2.5薪酬制定……………………………………………………………11
1.2.5.1影响薪酬制定的主要因素……………………………………11
1.2.5.2薪酬结构…………………………………………………12
1.2.6企业文化……………………………………………………………13
1.2.6.1企业的物质文化………………………………………………13
1.2.6.2企业的制度文化………………………………………………14
1.2.6.3企业的精神文化………………………………………………15
第二章国内外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16
2.1国外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情况概述……………………16
2.2外国先进环保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实证研究…19
2.3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策略性研究……………………23
2.3.1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24
2.3.2我国环保企业和外国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差距分析…25
2.3.3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30
第三章实证研究巨龙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企业人才对策………………37
3.1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37
3.1.1巨龙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就……………………………………………37
3.1.1.1企业的人才素质逐年提高…………………………………………37
3.1.1.2企业人才结构渐趋合理……………………………………………38
3.1.2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利条件………………………………39
3.1.2.1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39
3.1.2.2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体系………………………41
3.1.2.3初步形成了有巨龙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43
3.1.3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43
3.1.3.1人才管理部门作用不够强…………………………………………43
3.1.3.2人才队伍结构与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矛盾突出……………………45
3.1.3.3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47
3.1.3.4任用机制存在问题…………………………………………………56
3.2巨龙二十一世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挑战………………59
3.2.1巨龙自己培养的中高级人才满足不了未来发展的要求……………60
3.2.2外来的人才供给越来越有限………………………………………60
3.2.3设备行业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61
3.2.4地区的环境条件使巨龙客观上存在对人才吸引力的不足…………61
3.2.5本地的人才政策存在偏颇……………………………………………62
3.3巨龙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的战略对策……………………………63
3.3.1发挥公司班子领导核心的作用……………………………………63
3.3.2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规划…………………………………………64
3.3.3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建设………………………………………66
3.3.3.1人力资源部门重新定位…………………………………………66
3.3.3.2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设置………………………………………66
3.3.3.3推进信息网络系统建设…………………………………………68
3.3.3.4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68
3.3.4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和政策………………………………69
3.3.4.1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人才引进政策………………………………69
3.3.4.2完善人才测评制度………………………………………………70
3.3.4.3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70
3.3.4.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80
3.3.4.5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和培养的政策和措施………………80
3.3.4.6完善任用机制……………………………………………………84
3.3.5培养和更新企业文化…………………………………………………85
3.3.5.1巨龙文化要体现中山人文特质…………………………………85
3.3.5.2结合“巨龙”实际,加强建设表层文化…………………………86
3.3.5.3锤炼“巨龙”个性,加强建设内层文化…………………………87
3.3.5.5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在广度和深度的发展……………………89
3.3.5.6建立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90
第四章中国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93
4.1中国乡镇企业政企不分带来的人事弊病………………………93
4.2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一蹴而就………………………95
4.3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落后状况必须改变……………………98
4.4入世后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100
4.5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102
4.5.1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102
4.5.2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103
4.5.3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104
4.5.4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105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107
5.1研究结论……………………………………………………………107“”版权所有
5.2展望…………………………………………………………………107
参考文献…………………………………………………………………109
江西省是中部地区六省(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之一,同相邻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省相比,经济发展很落后,但是由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得比较好,江西省90%的外出务工人员都集中在这三个省,经历了近20年的打工生涯的江西人不少带着在外务工获得的经验、技术,以及人脉,依托江西的地理优势,回乡创业,江西省政府也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倡“全民创业”。
一、江西乡镇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乡镇企业的数量从1998年的143.5万个增加到2006年的151.7万个,而从业人数从1998年的822.7万人降低到2006年的815.5万人,2007年暑假笔者走访了江西、浙江、福建和广东省的部分乡镇企业,四个省的乡镇企业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的流失,其中以江西省的最为重要,不少乡镇企业由于员工的匮乏导致生存困难。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经济比较发达,相应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等中介服务市场比较完善,流失的员工在短时期内比较容易补充。江西省的乡镇企业需要的员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员,或者是通过企业家自身的人脉联系到的员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员工是远远不够的,不少企业家花费高成本从云南、贵州等省市聘请员工,但是这些花好价招聘过来的员工在半年之后往往会相继离职。一家企业在半年内从云南招来的70名员工流失了67名。就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企业主一致反映的问题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员。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员工的严重流失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乡镇企业陷入了“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圈子。
本文主要分析江西乡镇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控制员工流失的对策。同时因为政府在江西省乡镇企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在分析江西乡镇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江西乡镇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1.政府行为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
(1)对企业缺乏有效监督。江西省的不少政府更多的是偏向企业主的利益,对于乡镇企业主未及时执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劳保防护用品不齐全。员工即使受到企业的不公正待遇也难以及时得到改善。
(2)对乡镇企业主管理观念缺乏正确的引导。乡镇企业主因为知识水平,以及资金方面的原因,在发展中难免有点短视,缺乏长期发展的打算,缺乏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对员工缺乏人文的关怀和正确的用人理念。政府对企业主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的培训。
(3)对本土员工缺乏相应的培训。本土员工是乡镇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留在本土的员工都是年龄较大,文化、技术水平较低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只有经过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单个企业往往支付不起高额的培训费用,政府集体进行培训的措施比较少。
2.企业自身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
(1)薪资福利低。薪资福利是员工最看重的,由于国家一些保障劳动者利益的规章制度企业主执行不到位,导致员工薪资福利低。企业内部的罚款措施很多,不少员工的工资一半被企业主以各种形式扣除,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2)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江西乡镇企业大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和个人出资建立,所以资金投入有限,企业作业环境简陋、劳保防护用品不全,员工发生工伤的几率很高。由于江西乡镇企业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机械化水平低,员工作业主要靠体力,每天工作时间经常在12小时以上,节假日也基本上没有休息,工作强度非常大。
(3)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江西乡镇企业人才激励手段单一,只强调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上,也只有薪资部分,且薪资水平往往也偏低,对外缺乏竞争力;对内,家族内外人员薪资水平相差悬殊,分配不公,难以实现内部公平性;结果员工业绩得不到体现和奖励,必然导致员工流失。
(4)员工缺乏被尊重感、归属感。由于江西乡镇企业主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和江西乡镇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员,导致他们不能摆正在企业中正确位置,不能公平对待员工和家族员工,使员工不能融入企业,总是感觉自己是外人。
企业主一直把员工当外人看,不少员工想多了解一点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信息的时候,往往会收到企业主的猜疑,办事积极性受到打击。
(5)缺乏培训和晋升机会少。大多乡镇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足,没有了培训员工也就失去了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不少年轻的员工离职率高都是因为在这个企业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术。由于江西省的乡镇企业需要的员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员或者是通过家族成员介绍的朋友,对于外来员工很难有提升的机会,很多企业都是任人唯亲。外来工作人员的能力强的经常受到排挤,使得外来工作人员职业发展上没有前景。
三、控制江西乡镇企业员工流失的对策
1.政府改善员工流失的对策
(1)政府应加大对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执行状况的监督、新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员工利益带来了一个更全更完整的法律保障,但是很多企业主根本不能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来保障员工的利益。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加大监督,对没有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主进行处理。
(2)政府应对乡镇企业主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由于江西乡镇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员,乡镇企业主在用人上往往存在错误的认识,政府对乡镇企业领导者进行培训,能提高他的管理水平,改变乡镇企业领导者的用人观念,让其明白不是任人唯亲,而是任人唯贤。对员工多点关心,而不是用惩罚制度来威胁员工。
(3)政府应对乡镇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的技术水平。江西乡镇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同时,各地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一般呈现出企业群落的趋势。比如说在江西省金溪县的乡镇企业主要有两大块,一是种桑养蚕;一是水晶加工。单个企业一般难以承受对员工培训费用的支出,政府则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费用平摊到每个企业就比较低,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2.江西乡镇企业自身控制员工流失的对策
(1)提高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严格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切实提高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企业为员工及时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福利,如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失业保险及社会养老保险等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赖。同时因为物价上涨的幅度大,企业应该的工资水平也应该考虑到物价的原因。
(2)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购置完备的劳保用品,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及时改善。
(3)改变管理者的用人观念。任人唯亲也是导致员工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江西乡镇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家族成员,管理者的用人观念如果不正确,往往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心里感觉不平衡。改变管理者的用人观念,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管理者能做到公正公平,使有能力的员工晋升到更好的职位,待遇也相应提高,这样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容易融入企业,与企业一起成长。
(4)完善激励制度。乡镇企业的要留在员工,完善激励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只有物质激励,没有精神激励,也不能只有精神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而应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使用。首先,在提供薪酬和福利等物质激励时,要调查市场薪酬,了解市场薪酬水平,据此制定出有外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同时,将员工的薪酬与业绩挂钩,通过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薪酬和绩效的公平分配。其次,乡镇企业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基础上,更要加强精神激励的价值,实现激励的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福利和利润分享,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进行精神激励创新,真正地尊重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目的。
总之,江西省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员工足够的好,才不至于导致招人难,留人更难。
参考文献:
[1]贺佳:重庆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D].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