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6:5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就业前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主要课程:主干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统计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律制度、比较劳动法制(双语)、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国际劳工标准、工会组织与工会学、劳工运动史、劳动心理学、职工民主参与与公司治理。实践教学:本专业结合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争议、集体谈判等模拟,并且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
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一般来说,劳动关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岗位,企事业工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咨询、辅导、培训人员;劳动执法监察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及劳动司法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公司、民办非企业机构研究、认证、监察、培训、咨询人员;街道及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
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岗位,企事业工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咨询、辅导、培训人员;劳动执法监察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及劳动司法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公司、民办非企业机构研究、认证、监察、培训、咨询人员;街道及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教育/培训/院校;
5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2差距分析(战略目标)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实际做账能力。而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并不特别看重其学历或者毕业学校更看重是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实操能力。因此,对于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只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且考取相应的辅助证书,并且个人素质高,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一直秉承“团结、正气、文明、创新”的教育理念,所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具有着合格的财会素质的人才。那么首先要做的是订立“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而订立战略目标的过程就是差距分析的结果。差距分析就是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产生的差距就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战略目标,如恰当的待人接物、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辅助证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考取等。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数学、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用功且有志继续深造可以考虑考取会计学硕士。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志创业且上大学前或大学期间已涉足某些行业进行商业运作,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可适当引导或提供一定的平台和帮助,助其创业成功,那么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考取会计学硕士、创业成功就是他们的战略目标。
3n级计划分析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同样,我也认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应注意因材施教,前提或培养目标是让其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根据我所带班级(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14级本科四、五、六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将我的学生大致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一级计划者);第二类: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执行二级计划者);第三类:数学和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三级计划者);第四类:数学和英语基础一般但学习认真踏实倾向毕业后就业者(执行四级计划者);第五类: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者均差、不热爱学习、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执行五级计划者);第六类:有志创业者(执行六级计划者)。该分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
3.1一级计划分析。
新生报道之初辅导员会将其高中档案收回,其中包括其高考成绩单,辅导员可将其高考成绩誊抄成册以便查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了解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高考成绩中英语和数学成绩分数较高、基础较好,只是由于偏科综合成绩差,这部分同学是最有希望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同学。辅导员可通过与该部分同学谈话了解其大学生涯规划及其考研志向,若有考研志向则可以从大一开始让其制定详细的大学生涯规划以便计划的实施与跟踪评估。该部分同学的学期计划可以大致如下:首先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育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的前提下,可分考研和考证两条路径制定计划并保证实施,具体路径如下:第一,考研路径。大一、大二学年贯穿始终夯实数学英语基础,大三全力备战考研,初试通过之后准备复试,论文答辩之后进行社会实践。第二,考证路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要做到:大一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从业,大一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从业通过会计从业,大二上学期了解并学习会计初级,大二下学期熟悉并深入学习会计初级通过会计初级。考取英语四级要做到:大一到大二上学期夯实英语基础从词、句、篇、题层层入手,大二下学期全力奋战英语四级。考取计算机等级要做到:开设计算机二级课程学期认真学习计算机二级,学期课程开设之后趁热打铁报考并通过计算机二级。总之,该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二学期末要取得英语四级、会计从业、会计初级、计算机等级等证书,并将英语、微积分的基础打牢,大三一年全力备战考研。因此作为辅导员要让其明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并督促其制定合理的学期计划,再分解成周计划、月计划并形成正式的书面计划,以便辅导员后期鞭策,督促并以此作为依据和标杆。
3.2二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基础好或者英语基础好且学习认真踏实有志考研者,该目标人群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只是其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考查科目中有一门基础偏弱,因此其与一级计划的目标人群相比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自身的弱项,而他们的考研路径与考证路径与一级目标人群一样,在此不作赘述。
3.3三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学生。该部分同学需要执行考证路径,并在大三时着情涉足会计中级,虽然他们不符合会计中级证书考试的条件,但是可以涉足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加深会计学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在大四时,要进入社会实习接触帐务,掌握会计实操能力。
3.4四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均一般,但是学习认真踏实,毕业后倾向就业的就业者。该部分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会计证、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中酌情选择几样重要的有助于就业的证重点攻破。
3.5五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数学、英语有一门极差或均差或不热爱学习且对学习抵触大思想上怠慢者,作为辅导员针对该类学生需要首先让其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教导其要尽量修满学分不要挂科或少挂科。
3.6六级计划分析。
该计划针对的目标人群是有志创业者。针对该类学生可适当指引其参加“大学生三创大赛”,“创业课题”等有关创业的平台,也可多与其讨论,对其鼓励。
职业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根据学生将来就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笔者走访了多家行业企业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顶岗实习带教经验,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研究。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必须服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突显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需求;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就业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以会计岗位调研为起点,以岗位需求为先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以真实会计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开发为纽带,配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的课程开发理念。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流程
(一)确定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课题组教师首先对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走访了开滦集团公司、唐山北大医药公司等企业,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通过电话、邮件形式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会计职业岗位及其对知识能力要求、会计人才结构、会计发展趋势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主要的会计职业岗位群为三个: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主管岗位;次要岗位群包括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等岗位。继而,针对会计主要岗位群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二)归纳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系统化的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总和,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平台。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课题组对会计职业主要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归纳整合,确定出款项及有价证券的收付与管理、日常业务核算、总账登记与报表编制、成本核算与分析、税务办理、内部稽核、财务管理与分析七个行动领域。
(三)转化行动领域为相应学习领域,分解学习领域为不同学习项目
课题组教师对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与其相应的学习领域,具体为:出纳实务、会计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纳税实务、项目审计、财务管理与分析六个学习领域,并进一步将学习领域分解为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含具体学习任务,结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成果
会计硕士简称MPAcc,2009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25所院校开始培养全日制双学位会计硕士。但是因为会计硕士是专业学位,很多人认为是会计学硕士的山寨版,即使对报考会计硕士有想法的考生也心存疑惑。其实,从培养目的上,可窥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专业。会计硕士培养目的是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而会计学硕士主要以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人为主。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以下区别。
1+1导师制
会计硕士侧重实务实践,会计学硕士侧重理论教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授课方法上的不同。会计硕士在教学上偏向研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习,会计学硕士则是通过老师授课,个人课后理解并消化知识体系为主。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很多实务研讨课,关于实践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的解读课程也很多,比如财务与会计实务问题研讨、基于财务视角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以及纳税筹划等,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性。除此之外,学校会经常邀请经管类的实务人士做一些启蒙讲座,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而会计学硕士的课程则一般是以理论为基础,包括财务会计原理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整体要求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为此特意在每学期都安排了各种课题。
在导师方面,会计硕士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一名会计硕士的学生都会配有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学术方面和社会实习方面。通常来讲,校外导师来自于各个领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经理人,大型国企的财务部门主管和一些企业的财务总监,这些校外导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每个假期安排学生实习、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而会计学硕士只有一个校内导师负责科研和论文指导。会计硕士一般都采取自筹方式培养,上学期间奖学金偏少;而会计学硕士则是以公费和委托培养方式为主,自费情况较少,并设置大量的奖学金。在学制方面,会计硕士学制一般两年,会计学硕士三年的居多。
职业认证的“豁免”
国际上的一些注册会计师协会会给予会计硕士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被称为国际会计行业的黄金证照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给予会计硕士毕业生免考14门课程中的9门的优惠政策。另外,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香港会计师公会)对MPAcc有快速通道免考协议。该快速通道免试政策主要面向MPAcc毕业生和顺利完成第一年学习的在校生。申请人凭学位证书或学校出具的第一年课程学习的证明即可参加快速通道考试。通过考试者即可获得CIMA管理会计高级文凭,CIMA职业资格11门课程的部分课程免考和豁免部分考试费用。相对比,会计学硕士则没有相关的社会认证。
校外导师“照顾”实习
相对比会计学硕士而言,会计硕士对实习更加注重。会计硕士的培养方案意安排了实习学分作为考核要求,而且所占比重颇大。因为会计硕士是两年制,时间相对紧张,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完成实习。其中大多数实习机会是由上文所提到的校外导师提供的,另外一部分是学生通过社会招聘方式自己应聘的。作为会计硕士的学生,一般实习首先会选择一些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另外,也可以考虑一些内资银行和大型企业。一般而言,以普华永道为首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企都会选择在每年的6月、9月分别开始暑假和寒假的实习招聘;而更有吸引力的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例如摩根士丹利或者中信证券投资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实习招聘。
对于会计学硕士,实习也是必要的,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也没有校外导师提供便利的机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应聘得到的机会。
两科比四科好考?
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分别为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很多考生都觉得会计硕士考试科目减半,理所应当地认为会计硕士好考。真实情况是这样吗?这就需要详细了解管理类综合联考和英语二的具体考试形式了。管理类综合联考,是借鉴国外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的考试形式和核心理念来考查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测试,该科目分为三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值分别为75、60、65,满分200。这门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要求准确率高。需要强调的是逻辑这一科目,逻辑题旨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和周密,题目有信息量大的形式特点,这是新出现的考试形式,值得注意。
在此举例说明,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何为逻辑题。例如一道经典的逻辑推理题:某刑事案件,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谋;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谁是作案人员,谁又说了假话呢?
是否觉得很像智力测试题?逻辑题的特点就是这样,用模拟环境来考验逻辑思维。
至于英语二,是为了区别学术型硕士的考试科目英语一而命名的,前身是MBA入学英语考试。由于这样的背景,也就决定了考试中出现的阅读材料,一般都是关于管理、股市或者经济现象的,更加考查考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能力。
从2012年开始,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等几类专业学位硕士初试不再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而由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虽然这一调整将减轻考生的迎考压力,考生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准备中。但是对于考试变化,考生们应意识到,这意味着会计硕士的考研强调更多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只是会死记硬背。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那些围绕考研科目作应试准备的考生,所能获得的录取几率将越来越低。
由此看来,调整后,虽然考试的科目减少了,但是难度并没因此降低,只是和会计学硕士在考试侧重方面有所区别。
就业口径宽,企业均需会计人才
如今,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会计人才,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单位都需要,因此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相矛盾的是,我国的就业报告显示,会计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很多学生还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其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的稀少。那么,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如何?
会计专业人才市场供与求平行上升,但基础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科研院所都开设会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较多。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导致了一些院校并没有开设会计专业的能力就进行招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功底并不强,仅仅学会了会计专业的皮毛而已,属于低端人才。而这些年来社会上一直宣扬会计专业毕业生好找工作间接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生不愿进行深造,高端人才培养无法持续。高端人才的缺失引发了企业招聘的不满,进而恶性循环,近一步造成了低端人才供大于求、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短期内,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仍旧处于很高的水平,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一定需要会计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将要开启一系列新的计划进行经济复苏,更加需要高水平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
从上述情况看,会计硕士的就业前景相对乐观。由于会计硕士培养理念、方法的一些变革,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很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的就业方向如下。
1.国企或内资银行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又比较倾向较为稳定规律的生活,就业时可以多关注这些单位。在应聘时,个人实力和专业能力成为关键性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这些企业会有很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2.外企、外资银行或证劵公司
这类企业既包括像宝洁公司一样的外企,也包括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公司。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金融企业会更加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势必会增加,银行成为很多会计硕士毕业生的新宠。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银行里工作是一份很稳定很体面的工作。至于外资银行,则要求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足够强,且能承受足够的压力。
3.会计师事务所
不少会计硕士毕业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10年甚至20年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且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正所谓,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会计师的薪酬也是很可观的。
4.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经济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岗位空缺很大,对很多毕业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历来公务员考试都非常火爆,竞争激烈,考生需要谨慎考虑。
5.高校教师
如果毕业之后有志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考生可关注高校的招聘公告,但是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大家选择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初入职场时,待遇不必作为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才可以胜任。一般高校教师都要求有博士学位,甚至要求海外学习经历。从这一点看来,想要成为高校教师除了自身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外,教育背景也很重要。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素有“中国工商企业管理的摇篮”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教育和研究基地。商学院会计学科是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实践基础扎实。该校拥有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MPAcc项目的成功经验,同时该校与海外多所知名学府有密切合作,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又在苏州设立了苏州校区,专门成立国际学院研究生部,也对MPAcc招生,由于区位等因素苏州校区的竞争力相对要小一点。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是中国最为顶尖的商学院之一,中国商学院综合排名前五,也是京城四大(北大、清华、人大、贸大)之一贸大的工商管理学院,被称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管理学院,也是我国教育部第一批设立MPAcc学位的试点学校之一。学院长期坚持引进原版教材,且90%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用英语、双语和原版教材授课,教学特色突出鲜明。
3.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目前在全国高校中会计学科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有财经领域的“黄埔军校”美誉,在国内会计、审计和财务学科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双导师制度,在该学校得到很好发扬。
会计学院于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所具有“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办学资格的试点院校之一。会计学院连续几年获得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会计学院长期同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英国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香港会计师公会以及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
该学校的会计硕士有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分别招收可以周一至周五上课的应届生,同时招收周末学习的在职人员。
4.上海财经大学
关键词:投资学;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82-03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40余所高等院校开办投资学专业,湖南省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怀化学院等高校开办了该专业,该专业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及我国投资市场的发展过程孕育出的一个新兴专业。近几年投资市场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加之该专业创办的时间较短,如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才首次招收投资专业本科生,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的经验不多,基本上嫁接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充分体现投资学的专业特征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与人才的教育培养有关的理念、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所有环节的总和,即“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几个重要问题[1]。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其发展状况。因此,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投资学专业是一门融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等各类投资决策和运作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是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的[2],在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该人才培养目标。
二、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情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投资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及部分毕业生,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为2015年5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1―2012级投资专业学生,第二次调查为2016年6月份,主要调查对象为2013级投资专业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在校时间长,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熟悉。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投资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教学质量以及就业前景的评价等。两次共调查了114名学生,包括2011级21人,2012级50人,2013级43人;男生46人,占40.35%,女生68人,占59.65%。
(一)专业教学内容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32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合适,70人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一般,同时有7人认为不合适,5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6.14%和4.39%。不合适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投资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教学内容应理论和实践并重。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热爱实践教学,很喜欢和喜欢实践教学的学生占总样本的85.09%,实践教学内容中63.16%的学生喜欢大概两个星期(2016年为一个月)的投资模拟大赛。但是目前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学实践环节相对缺乏。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虚拟投资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体现,其中社会调查、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由于教学条件欠缺,包括场地、配套设备等不足,这些环节多流于形式。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计划,但很难落到实处,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措施,对学生投资实践能力提高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课程设置
培养何种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受到课程体系的影响。投资专业教学计划中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不包括选修课,下同)的比重为51.43%,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为35.38%,证券投资学、项目融资、投资项目评估等专业主干课占总学时的比重不到15%。另外提供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投资组合管理等21门专业选修课,共720个学时可供学生选择。这一课程设置c学生的主观意愿存在一定差距,他们认为专业主干课所占的百分比应最高,平均为44%,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19%、12%。大三、大四学生对该专业各课程的相对重要性,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最具说服力,所以他们的意见应该作为未来教学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3]。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幻灯片、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工具、媒体或设备。投资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工具为黑板与幻灯片,这与学生的期望一致,63.16%的受调查对象希望黑板与幻灯片教学相结合。他们认为教学中幻灯片应是辅助手段,更希望的是教师能够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而不是把多媒体课件变成电子版教材。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师对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当前教师在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但83.33%的受调查学生希望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认为案例教学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启发很大的学生占55.26%,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多分析一些案例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可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又可分为必修的和选修的理论课程,各课程根据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不同。必修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绝大部分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选修课一般以提交课程论文为主,少数选修课采取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实践课程多采用交实习报告和实习作业的考核方式。调查结果发现,认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安排不够合理的样本学生分别占23.68%、28.07%。虽然50.70%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提升寻找资料的能力,25.35%的样本学生认为课程论文有助于理解课程知识,但30.99%的样本学生认为写课程论文效果不理想。样本学生也认为课程平时成绩的比重应有一定的提高,占总成绩的37%左右比较合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团体完成课程作业等课程考核方式中样本学生更喜欢开卷考试和团体完成课程作业,分别有50人、35人选择,各占样本学生的43.86%、30.70%。可见,目前该专业部分课程考核方式与样本学生所期待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五)专业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状况的满意度评价中,十分满意及满意的占54.39%,一般的占38.60%,5人回答不满意,3人回答说不清楚,分别占4.39%和2.63%,这说明当前投资专业学生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六)专业就业前景
2016年大学毕业生有76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学生普遍认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要分专业来看,某些专业扩招规模过大,容易造成供过于求。对于投资专业,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持十分乐观态度和乐观态度者共77人,占67.54%,但也有32.46%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其中32人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有2人持悲观的态度,3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期待的就业单位,有13人希望是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有29人希望到银行工作,占25.44%;有41人希望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工作,占35.96%;有31人回答其他,包括媒体、企业的投资部门等。
三、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通过总结该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互相配合,只有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的加盟。社会对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可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首先,应加强高校内部学院(系)之间的联系。投资专业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范围较广,如需要了解银行、政府或者证券公司等组织的生产经营核算知识,因此需要加强投资系与会计系、数学系、工程系等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加强高校与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参与为期6―12个月的实体投Y规划、操作过程。最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与导师之间应是双向交流,学生将学习、实习当中遇到的难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建立创新科研基金,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互动式参与教师课题,提高实践和科研的能力。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术认证培训,如经济师、会计师、理财师等相关证书的认证,规定通过相关资格的认证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教育学分。
(二)完善课程设置
投资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包括:第一,构建层次清晰、紧密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二,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4]。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样本学生希望适当增加专业课的比重,以便能更深入地掌握投资学科的知识。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年度入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合理分配课时,减轻非必要课程负担,着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投资专业课程安排可以考虑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注重专业公共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入学后的第二年,学习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模拟训练。第四年第一学期,学生必须到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投资实践活动,至少获得6个月的投资实践经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某一投资类课题,他们必须具有解决某一实际投资问题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和专业技能鉴定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及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考评。最后一个学期就是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这主要是对实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或者对某一个项目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投资规划。
(三)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离不开多媒体、视频、音频、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段,并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适当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网络教学、慕课教学可以作为投资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将课堂上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放到网上,可以供学生学习、复习,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之间彼此批改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与投资学有关的课外内容,通过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选择题目,以团队合作或者个人完成的方式,查找资料,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对每一个学生的选定题目建立相应的教师评审团,学生成果展示后,由教师对相应成果进行补充或者评价。对于优秀成果,可以考虑投稿发表或者作为立项项目,进一步开展研究。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此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加入投资学方面的时事新闻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5]。
(四)实行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课程考核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无法考查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可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科学合理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应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个人表现等进行考核,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实践课程如投资模拟课程,可采用理论测验、上机操作、现场技能检验、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与平时学习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考核方式。选修课可采用课程论文、试卷考核、撰写调研报告等考核方式,也可适当采用开卷考试、团体完成作业(包括团队完成课程论文或者调研报告、团队制作一个多媒体等方式)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继坤,寇跃灵.国际化视野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2]博斌,曾伟.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寻[J].昆明大学学报,2006,(1).
[3]钟苏,牟小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问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4]匡远配,谢旭旭.台湾地区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4).
[5]吕佳.“投资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以吉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5).
收稿日期:2016-07-11
二、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作为一门涵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行为管理两大方面的学科门类,他的主体课程范围也就十分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等,其中经济学就被细分为微观、宏观、西方经济学三个方面。就国内的高校而言,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学到的只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类似一些欧盟国家,他们是以修学分的形式来完成整个学业。举个例子,研究生毕业要求修满36个学分,每科4个学分,那么需要学生自己选择12门课去学习。这个选择当然会有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能力、时间安排和学科的难易程度为你提供方向性的意见,但是起码这个学起来自由度相对较高,程度由易到难,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做调整,这也就会比国内高校广开课、门门修的效果要好。一般来讲,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是作为主要科目,也就是必选科目,特别是项目管理,它按照难易程度可以被分为两个等级。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欧盟国家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选择的这种模式,首先,他会有一个难易程度的安排,可以先学到基础的东西再到深入的理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其次,以修学分的方式来学习更为灵活,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比较轻松的课程可以选在同一个学期修完,较难的一点的或者自己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单独用一个学期来修完,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年限,一般是本科3年内、硕士2年内修满相应的学分。
三、教学模式
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差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人口的原因,中国无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的大课堂的方式,40~50人一个班,人多就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偌大的教室老师只能尽可能的使愿意听课的学生认真听课,如果用更多的时间去纠正小部分学生的纪律就会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外国的课堂,一般皆为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这样老师可以认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及程度。所以,这就是硬性规定课程的大班教学的弊端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理论知识一直强于实际动手能力,中国的课堂也缺乏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各高校中,因为管理的原因,假如要外出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批准同意,手续复杂繁琐不说,带队老师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五六十个学生外出的安全问题确实必须要引起重视。因此这一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则鲜少在国内高校中频繁开展。但是,在相当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西方国家当中,频繁展开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活动是很普遍的。具体而言,就是老师对一个要讲授的题目,是以指导性的提问去引导学生探讨这个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老师除了要求你做好文字性的叙述之外,更看重的是来自真实数据与背景材料的支持与分析。作业和考试内容也不会是单纯的单选多选题,都是实际案例分析或是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描述。充分体现了“教育个体经验的累积、发展与改造”这句话。比如某“项目管理”的作业是关于某航空公司的项目计划,乍一看,连这个航空公司的名字都不认识,因为都是真实的案例,所以还需要自己去搜集有关这个航空公司关于这个项目的所有的数据,查找相应的资料,甚至是走访到这家公司做详细了解。最后相当于把整个航空公司和这个项目全部深入了解了一遍,最后一步才是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交作业。对条款的细致把握和复述可能中国的教学模式更能出成效,但是对于将条款运用在实践中去分析,这则是中国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弱项。到毕业论文的时候,中国学生更多的是文字性的精彩描述,但是在国外老师看来这些缺乏实际性。他们要求学生进入真正的公司去做实践,每周反馈、交流信息,在经过反复修改、数据统计之后得到毕业报告,当然,最后面对着校长及各科老师做现场演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国内的学生而言,我更多看到的是对书本的背诵,校园内并不充裕的实训室、鲜少的实训机会。不过,国内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则是毕业之时会有很多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供学生选择,这给学生们减少了求职的压力,另一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算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校外实践的机会,对提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近几年,在中职校园里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叹息声“现在的中职生真难教”。这句发自同仁内心的感叹不仅仅是无奈,也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中职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种简单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式早该被摈弃,只是一味叹息更不能改变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根寻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改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现状,为了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围绕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我对本校会计班的4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是入学动机调查,“你为什么要选择职业学校”,调查结果:分数低,成绩差。没办法的人数占到50%以上,想学技术的人数占到近乎40%,混日子的人数占到7%。二是学习行为调查,发现学习上的不良现象有:不听课、讨厌老师、上课不带书,经常迟到、早退,上课吃东西、随意进出,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MP3,抄袭作业、请人作业,不交作业、偏科,考试作弊等。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一半以上的学生最初选择职业学校的动机基本上是无奈之举。真正想学一技之长的人不到50%,当然只是来混日子的也很少。这些似乎可以启示我们,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活泼、冲动、热情,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第二,学习行为存在很大问题,忽视或者任其发展,情形必将越来越恶劣,具体分析如下:
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在分数决定升学的中考中,狠狠地摔了一跤。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他们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的后果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学习观,以如何激发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与专业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入学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个月里,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与其相关的个性测试与咨询、开展职业调查,制定理想档案。使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结合一些职校生成功事例,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树立信心,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二、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方向等情况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
2、公布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树立学习目标。由专业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学课程及教学进程,明确奋斗目标。
3、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在开课前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此外,每次课堂讲授完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
转贴于
2、运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这一过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分组完成、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或者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抓住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技能竞赛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会计技能竞赛,竞赛的内容有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会计凭证的编制和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问答,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在他人给予地认同感中,逐步找回自己,树立自信,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专业技能。
五、关心爱护学生,与他们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排除厌学情绪。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爱学生,用心与他们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些微笑、多谢赏识和赞许,多沟通、多了解,把爱传递给学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会把关爱化成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弱势群体,教师不可能使人人成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教育规律,一定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初级技术人才,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颁布了很多文件及政策,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是否能顺利实现办学目标,也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符合目前社会的需要,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教育发展之初,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推行“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感觉到“知识本位”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由“知识本位”转移到了“能力本位”,逐步形成现在多数学校采纳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四大特征:一是此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两种学习,即在学校进行的学习和在企业实践工作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校学历教育的知识,又能让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职业资格的相关培训。二是学校与联合企业的合作关系相对长久、稳定,两者之间的合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两者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好处,共同发展。三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都是学校精心挑选并且耐心沟通过的,因此,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工作岗位都是经过学校开发或学校认定的,这种环境比较适宜学生适应以后的专业工作。企业有权利录用适合的学生,学生也有选择是否留在企业的权利。四是由于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学生,企业一旦录用学生,该学生即成为企业培养发展的对象。
二、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各种渠道的调查显示,除了营销类专业需求量略大于会计类专业需求量之外,没有其他专业的需求量能超过会计类专业。可见,会计专业还是大有需求的,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不错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显出了蓬勃的生机,需要大量的初级会计人才工作在一线的会计岗位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抓住契机,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大大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教材比较结合实际不够;教师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都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三、改革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国的国情,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点要从“教”转向“学”;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笔者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如下相应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若要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学校要放下架子,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内部,找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到培养的方向。同时,应该邀请企业中的专家来共同制订专业计划、安排教学计划,甚至编写教材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企业中的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
2.教育部门起到主导作用,作好舆论引导,改革创新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了支持其持续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控制普高扩招规模,让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招生比大体相当。在给职业教育留足生源的同时,在招生制度方面也给其适当的自由,防止恶性竞争、高成本竞争,给一个同等的平台,让职业学校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也满足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需求。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中职学校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技能过硬,这也是中职生和本科生及高职生最为不同的地方。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技能水平真正过硬,从而达到毕业即能就业的目标。通过与合作单位的深入合作,一起对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打造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训练软件,强化学生的技能。
4.做好学生毕业之后的衔接工作学生毕业之后是就业还是升学,也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之后即成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因此,需要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中,为学生的就业过程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若学生不满足于就业,那么毕业之后的升学也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普通中职生升学一般去向高职学校,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选择升学途径进行相关的指导。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理论教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职业实践上。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教学生也就是纸上谈兵。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也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是时间短不成系统,二是教师未必认真完成下企业锻炼。形式上的“双师”好当,实际上的“双师”很难。因此,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支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较高的技术职称、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及学习,大力奖励积极参与学历晋升以及考取高一级别职业资格的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吉林省不同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陈永强.校企合作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14-2
一、前言
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应该立即或按照计划执行,却自愿推迟,以致没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产生主观不适感的行为。学业拖延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多个方面。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学专业设置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或名牌专业,这些专业往往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也是大部分学生专业选择的目标,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而有的专业却是新兴专业,设置较晚,且实力较弱,这些专业往往不能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只有较少的学生会选择这些专业,甚至部分学生被调剂到该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较差,即本专业受到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程度。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考察如下问题:1、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2、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现状;3、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业拖延的关系。从专业认同感角度提出改善学业拖延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以某大学四个专业的学生为被试,每个专业各抽取两个班的学生,共400人。发放40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为74.75%。有效问卷中,男生94人,女生205人,金融系89人,会计系87人,劳经系56人,应数系67人。在该大学中,金融系和会计系是重点专业,而劳经系和应数系是新兴专业。
(二)研究工具
1.学业拖延量表
采用Laura J.Solomon&Esther和D.Rothblum(1984)共同编制的PASS(学业拖延)量表,其中包括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填表格、选课、登记注册等,列席性事务:辅导员(班主任)开会、与老师见面等5部分内容,共15个条目,该量表的信度为0.832。计分方法为每一部分的前两题相加得到的分数为该被试的拖延总分,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50分。其中10-20分为低拖延,20-40分为中拖延,40-50分为高拖延。
2.专业认同感量表
根据古南辉对专业认同感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关系以及李国珍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的研究,结合被试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整合成专业认同感量表,包括对所读大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在学习本专业时的状态,以及本专业对自身影响等4部分内容,共18个条目。量表信度为0.778。计分方法:其中,专业认同感总分为各题得分的加总,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90分;专业满意度总分为量表中第16、18、19、21题加总得分,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20分,其中4-8分为低认同,8-16分为中认同,16-20分为高认同;专业认识总分为量表中第22、23、24、25、26、27、28、29题加总得分,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40分。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认同感及学业拖延现状
研究表明,现今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为中低程度。其中,专业满意部分的平均得分金融系为12.82,会计系为12.69,劳经系为13.21,应数系为11.23,相对来说,应数系的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认同感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不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
从总体上看,各系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均不算太高,处于中度水平,金融系为26.11,会计系为26.52,劳经系为26.50,应数系为28.34,相比之下,应数系的拖延情况较其他系别稍显严重一些,只有一小部分为低拖延。
(二)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对专业认同感量表中的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分别与学业拖延的总分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专业认同感总分与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存在较显著相关,撰写学期论文不存在显著相关;(2)专业满意度总分与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存在较显著相关,与撰写学期论文、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不存在显著相关;(3)专业认识总分与复习迎考存在较显著相关,与撰写学期论文、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不存在显著影响;(4)专业认同感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专业满意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
(三)系别、专业认同感、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识总分对学业拖延的预测作用分析
以系别、专业认同感、专业满意以及专业认识为自变量,学业拖延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体来说回归模型对学业拖延的预测效果均比较好。其中,(1)系别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17,表明约有1.7%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3.758+0.749*x,从相关分析结果(t=2.260)可以看出系别对学业拖延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5.107,sig=0.025)可以看出系别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2)专业认同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39,表明约有3.9%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34.433-0.152*x,从相关分析结果(t=-3.417)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11.678,sig=0.001)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3)专业满意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21,表明约有2.1%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2.253-0.300*x,从相关分析结果(t=-2.480)可以看出专业满意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6.152,sig=0.014)可以看出专业满意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4)专业认识多重测定系数R2=0.014,表明约有1.4%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9.361-0.149*x,从相关分析结果(t=-2.064)可以看出专业认识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4.259,sig=0.040)可以看出专业认识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
四、结论
(一)系别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业拖延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系别影响专业认同感,新兴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而重点专业中,学生的认同感较高。这和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李国珍等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研究发现,自愿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愿意再次选择本专业的要比其他情况的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被培养起来的学生认同感会更高。古南辉在研究中也发现,专业认同感、专业吸引度和专业期望值都是大一的新生最高,所以说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在形成专业意识之前进行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感强化训练,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或者通过不明显界定名牌专业与边缘专业,提升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另外,学生也比较关注自己所学专业能否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在学生未清楚了解自己专业之前,学校应该也有义务告知学生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以鲜明的数据呈现就业是否可观。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系别影响学业拖延程度,新兴专业中,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较高;而重点专业中,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较低。从总体上看,各系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均不算太高,处于中度水平,而在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列席性事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等方面,大部分学生存在着较高的拖延程度。本研究和前人研究(王娟硕士论文)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针对拖延性较高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行为改进及教育。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总分,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相关,对复习迎考的相关性表现最为显著,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也显示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都是呈负相关的,从而可知,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复习迎考的拖延程度,若学生表现为高认同感,则在复习迎考上的拖延程度表现为低拖延。因而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也可以减少其在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列席性事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上的拖延现象。这说明,若学生对就读的学校满意程度较高,则拖延相对较低,所以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应选择自己喜欢的、满意的学校,并且在选择专业时,应选择自己相对了解的,喜欢的专业,因为被调配的专业也许学生完全不了解,也不喜欢,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而引发高学业拖延的现象。即使很不幸的被调剂了,学生也应该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专业的高认同感可以帮助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灵芝.中学生学业拖延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7.
[2]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