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0: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操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单一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在进行基本体操的教课时,更注重的是增强幼儿的体质,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基本体操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训练时,应更多地选择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基本体操,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在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单一的教学目标也束缚了孩子的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对幼儿德、智方面的教育,失去了基本体操的价值。因此,在幼儿教师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不应只是局限在体质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3)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基本体操的认识度不高,因而在对幼儿进行基本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影响了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基本体操的水平,带动幼儿的基本体操的发展。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普遍都是师范类专业,缺乏对基本体操的教学认识,甚至有的幼儿园没有体操教师,只是用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替幼儿基本体操的教学,局限了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体质的增强也没有起到一个有利的作用。[2]同时,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水平不高,普遍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熟悉教学器材,甚至不知道教学器材是用来做什么的,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基本体操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体操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要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的体操教学的发展。
(4)幼儿的基本体操课程安排不当。“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由此看出,教师对于课程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中,都忽视了对幼儿体操课的教学,根据对幼儿园一周课程的调查显示,在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只有一节或两节的体操课程,由于幼儿的体操课程的减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教师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较学思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幼儿体操教师要具有专业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先进的基本体操的教学理念,增强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体操的教学发展,在基本体操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基本体操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幼儿的体操发展。
(2)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幼儿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目标,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全面体操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体质增强的教学,在体操教学的目标中要增加兴趣教学思想、技能教学思想、终身教学思想、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体质、性格制定完善的体操学习计划,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体操的教学,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丰富幼儿的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丰富体操教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其他的体操教学器材,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教师要采取一器多用的教学方式,减轻幼儿园的教学负担,提高幼儿教师的体操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器材的转变,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性、科学性、健康性的发展。
(4)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载体,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幼儿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幼儿的距离感,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友谊。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与幼儿做好朋友,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幼儿教师的教学。
(5)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在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俗话说:好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因此,要加强幼儿园中对体操教师的队伍建设,创造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体操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体操教学具有强身健体、塑形美体等作用,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但是,体操对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要求、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提升中职体操教学的主要途径。
1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
体操教学中运动项目包含多种,其中单双杠中的支撑动作主要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要求学生上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的上肢力量较弱,在练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拉伤而影响技能练习,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性。而像倒立、前滚翻、侧手翻、列队技巧、广播体操等,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对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具有一定要求,学生的身体条件将决定这动作的完成水平,要求学生动作优美、力度适当、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广播体操、列队等练习表现较为松懈、动作无力。尤其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主要以文化课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体育练习,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测试不达标等。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使得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不得不降低动作要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
2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2.1学生因素
2.1.1身体素质较差
想要达到一定的动作要求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而由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达标,进而影响体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动作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身体条件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不同年龄段身体条件发生不同的变化,也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2.1.2心理因素
中职学校体操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引导,需要教师在开导学生心理情绪的同时,学生也要主动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一点,当遇到动作难度较大、复杂动作时,多数学生就会选择逃避训练或是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
2.1.3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导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在体操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动作较为单调、训练难度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甚至出现逃避教学的现象。在体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体操项目培养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习体操技能的催化剂,将决定着体操教学效率的高低。
2.2教师因素
2.2.1师资队伍
想要高效率地开展体操教学,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换句话说,师资队伍在教学效率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动作、技巧掌握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足,则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不能顾全整体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这也是中职体操教学效果平平的主要原因。
2.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
现阶段,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尽管体育院校毕业教师众多,但是仍然缺少复合型人才,并且教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新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慢,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创新思想,对教学起到消极影响;而一些年轻教师,尽管他们有着新的思想意识、身体灵活度较高、教学积极性较大,但是他们相对老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教学效率的影响,不能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
2.2.3教师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提升思想素质,完善人格,树立爱国意识、全新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明确政治方向,在教学中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平等;此外,教师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能够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主动投入到体操课题研究中,在教学中找到适合的方法与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场地、教学器材因素
完善的教学器材能够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简化学生练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愉悦心情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提供充足的场地支持,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施展空间。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学校场地、教学器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4其他运动因素如今,街舞、健美操等成为社会主流,风靡全球,而中职阶段,学生对健美操、街舞的追求更是疯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同中职学校开始设置健美操、街舞的社团组织,这对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
3.1增强学生体质
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具有一定的力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调整神经系统、肌纤维类型和收缩力等,提升学生身体力量;教师利用间歇教学方法、缺氧训练法等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利用拉长肌肉与结缔组织,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敏度、柔然度,如踢腿、压腿等。
3.2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可塑性较强,教师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练习就能够将其提升。但是怎样教学才能够做到兼顾,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笔者建议,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体质提升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展开教学,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特点等进行划分,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上肢力量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机械类体操训练;身体柔软度较高、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艺术类的体操练习。总之,取长补短是教学的根本。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质练习时,也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一些动作练习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兴趣投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趣味性练习,如通过游戏形式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身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不仅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需要扩大教师队伍,注重教师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第一,在原有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参照本校学生人数和年级配备同等程度的教师;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体操技能,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且引导教师能够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3.4体操教学拓展现阶段,学生对现代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那么,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根据体操教学情况,将舞蹈教学融入体操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发挥,拓展体操教学范围,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多样化发展。
3.5给予体操教学高度的重视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制订新型教学目标,以跟上现代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体育竞技体操的快速发展。同时,挖掘体操人才,着重培养;第二,确保教学安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安全为第一准则,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而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体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因为体操教学多为室外教学,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因此,容易发生教学事故。学校方面,在设置体操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与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课程,在确保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教学安全;第三,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学时,体操教学中需要确保充足的课时,才能得到技能的提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并且确保师资队伍充足,让学生在连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实现技能的提升;第四,定期开展体操竞赛活动,以班级单位进行评比,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影响教学的因素,提升中职体操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变;学校方面也要提高体操教学重视程度,为教师教学提供前提保障。本文分别从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和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董明辉 单位: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3).
[2]郑小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1).
[3]姜大潞.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
2探索新时期体操教学新思路作用和意义
2.1在身体方面
在新时期,我们努力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有助于帮助我国广大学生在教学中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柔韧性,提高自身身体的协调性,增加自身身体的灵敏性;而且更有利于帮助我国广大学生增强自身肌肉群的力量,尤其是男同学,更好地改善他们平衡器官的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更有助于帮助提高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帮助我国广大学生储备终身学习体育健身的基本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锻炼身体。
2.2在心理方面
我们都知道,体操运动本身就具有优美性和技巧性,所以总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去学习,但是由于体操本身有许多难度比较大的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学习困难,甚至还会给一些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我们体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这些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学生排除他们所产生的心理情绪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抗干扰的应变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培养坚强不屈的拼搏的精神;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一种遇事勇敢果断面对的心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自身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新时期我国体操教学的现状
3.1教学目标方面
目前在我国体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体操教学的发展,影响我国体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我国部分学校的体操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社会实际的具体需求相差比较大;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对体操实际实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关于体操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教学评价也不合理,一般都遵循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对象,忽视真正评价的依据是体操的教学目标。
3.2教学形式方面
无论是什么课程,学生都要以学习为主要过程,而且学校在教学中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但如今部分学校在体操教学的形式与创编中,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思维和自身创造力的锻炼,学校并没有通过教学形式方面不断更新体操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体操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3.3教学内容方面
就我国体操教学目前的现状来看,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国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或是一些高校,在体操教学内容方面仍旧存在着以下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对体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对体操基本动作的掌握;而且在具体的体操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体操现有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学的方法也缺乏创新,仍然沿用以前那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体操的兴趣。
3.4体操基础设施方面
任何教学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相应的基层设施,当然体操教学也不例外。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体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体操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而且各校在体操基础设施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基础设施对于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却十分的重要,而目前我国体操硬件软件环境无法更好地达到体操教学的需求,从而导致体操在我国部分学校中无法更好地得到全面开展。
4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
4.1加强学生自己对体操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新时期,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就是不断加强学生对体操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自己对体操理论知识的思考和分析,判断和比较,更好地了解体操动作要领,从而更牢固掌握所学的体操理论知识,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掌握体操知识,为学习体操动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4.2教学理念
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就要始终坚持体操普修课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学校的体操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体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中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学校在体操教学中要努力突出学生特色教育以及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在体操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就要在体操教学中重点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的设置体操教学的内容,尽量达到让学生满意;注重让学生保持充沛的体力,积极参与到体操实践课堂中来,能够主动向老师提出课堂上的质疑,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或建议。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就要在体操教学中,体操教师就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以综合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注重学生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通过竞争激发自己对体操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能力;坚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体操教学理念,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4.3努力树立健全的体操教学观念,完善现有的体操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就要做到在体操教学中,体操老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素质特性,设计相应的体操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该树立起健全的体操教学观念,相应地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体操教学体系,使体操教学内容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而且作为新时期的体操老师,应该格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理论,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体操技能和体操水平。
4.4努力加大体操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
新时期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就要不断提升体操教学的质量,而为了更好地提升体操教学的质量,学校就必须对加大体操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针对体操教学人才相对不足的学校,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高标准的体操教学队伍,学校教学工作是很难顺利开展的。而为了更好地加大体操教学队伍的建设,我国各学校要注重对体操教师的培养,加大对体操老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体操技能和水平,促进学校体操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水平,以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
4.5体操老师要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对体操的学习兴趣
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就要在体操教学中,体操老师始终做到引导教学,不仅要努力解决学生对体操专项问题和对体操知识掌握程度问题,同时还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对体操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始终是人们进行学习的最好的记忆助手,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由于体操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的一种,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塑造更好的形象,所以体操老师要十分注重塑造学生的健美体态,努力做到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4.6努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新时期探索体操教学的新思路就要做到体操老师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具体的体操教学,让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化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从而促进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4.7体操老师要合理应用相应的奖励机制
在竞争的环境之下,人们会产生努力奋斗的动力不断地拼搏,所以在体操课堂上,体操老师要善于运用竞争能促进学习的特点,在体操技能学习中引入竞争练习的方法,适当运用相应的奖励机制,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夸奖也好,使学生产生一种竞争心理,从而通过自身的学习,促进体操动作的标准化。
4.8建立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探索体操教学新时期的新思路,在体操教学中,体操老师在体操课堂上要努力丢弃那种呆板说教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学习体操,经常鼓励学生努力练习体操动作,以使动作达到优美的标准,同时要做到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后进同学练习一些比较复杂的体操动作,这样老师也可以省力一些,而且体操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绝不能歧视班级里的后进生,更不娇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体操课堂中来,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体操课的教学质量,保证体操课堂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比重、各个内容的课时比例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些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实行新课程标准后,在体操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没有原来的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在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前那套“跟我做”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改变原来那套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太多的讲解、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用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锻炼的方法,培养学锻炼的习惯,而不只限于教会学生某一项运动技能。另外,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1.3在教学过程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中心,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的和情感体验,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锻炼的时间。
1.4在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教学评价多采用成绩考核进行评价,以“优、良、中、差”来作为评价学生的等级,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但新课标是根据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新课标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还包括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有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既有期末考核评价又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2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
2.1讲解、示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上课时老师能运用浅显易懂,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述动作的要领与要求,学生就能对动作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就能达到节省时间,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能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还要能把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用专业术语的表述出来。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动作的做法、规格、要求等,所以体育教师准确、协调、优美及熟练的示范动作,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示范动作不规范、不到位,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个老师失去信任,也不会好好地配合老师。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不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示范能力。
2.2教学组织能力
良好的课堂组织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合理的队伍调动、正确的示范讲解、有序的练习以及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都是一个体育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体操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2.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所谓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准备教案,这是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教学设计制定得合理全面,对教学实施与评价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标准》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是非常灵活的,规定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和范围,所以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如健美操、技巧、山羊、基本体操等。选好教材接着确定教学目的,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编,以图文形式完成教案,并能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这方面,教师应细心进行指导,把好质量关。
2.4教学评价能力
以往看起来“公正客观”的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横向比较,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纵向比较,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达到考核的标准而使学习变成了精神上的负担,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不能全面的反应地参与学习程度以及自身取得的进步,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更不是真实评价学生健康状况。这种评价是体育教师操作容易,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的评价体系。
3提高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3.1讲解、示范能力
1.要求学生熟悉体操理论专业术语,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述技术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保护帮助的手法等。
2.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教学实习,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说课”的方法之后,可以进行分组练习。
4.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技能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动作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示范能力。
5.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在做一些徒手操时选择背面、正面示范体以及侧面示范。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或者分解动作示范。
3.2教学组织能力
1.让学生学会喊口令。在我们体操教学当中应把口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因为口令是体育教师教学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口令的好坏是课堂组织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随教师一起喊口令,每个学生在全班队伍前喊口令、带准备活动等,并随堂进行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2.让学生学会调动队伍。在每堂课的准备活动前由教师给一个学生规定实习最常用的一些队列队形练习内容,让学生整队调队,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并列为平时考核内容之一。
3.让学生学会带准备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编写准备活动部分实习教案,明确提出准备活动的任务和内容,并能指挥队伍和领操、做正确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操的讲解和示范。
4.让学生教普通系学生广播体操,指导他们课余训练。在新生入校之际由体育专业学生教全校普通系学生做广播体操。其次,在每年的校运会开幕式各院系都有相应的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表演节目,由相关的教师带领体育专业学生为参加校运会表演的普通系学生编排节目并组织他们训练,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又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开展,还能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地准备。
5.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到的意外事件。比如学生力量较差从单杠、双杠上滑落,崴脚、受伤等,还有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失误等。
6.作好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体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种历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1.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备实习教案,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这样在编写教学计划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2.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考虑课的量与强度、密度的安排情况、练习的效果如何以及采用哪些教法手段等。
3.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制定的教学计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4.要多方面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处理的方法及应对的措施。
5.在编写实习教案时必须和正式上课教案一样,应认真对待。格式要符合规范,层次清楚。字迹要工整,行距要清晰,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4教学评价能力
1.在体操教学中让学生彼此进行评价,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等。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多去赏识他人,鼓励学生。
1.2人才培养的现状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以甘肃、青海、四川,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12个省196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关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2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与结构效度的专家评价,其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合适”,其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r=0.90,其中、发放问卷196份,回收196份,检验剔除26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86.73%。
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3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查阅了有关文献及著作40多篇。
1.2.4访问调查法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访谈的形式直接请教了十多名体操专家及相关学科专家。
2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体操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西部地区从事体操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特长调查与分析
体操运动项目是中小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体操教学内容在初中学校体育中占教学总时数的27.1%~32.9%,在高中约占37.1%~38%。但是在对西部地区从事体育教学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特长的调查表明:体操师资明显缺乏,在读学位期间专修体操课程的体育教师仅占2.35%,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中小学校体操教学。
2.2西部地区贯彻体操教学大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在贯彻体操教学大纲总体上是好的,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占调查学校的71.76%,部分实施占调查人数的24.71%,而基本不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3.35%,其中,中学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的占调查学校的70.18%,部分实施占调查学的28.07%,而基本不实施的只占调查学校1.75%。小学完全实施体操教学大纲占调查学校的75%,部分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17.86%,而基本不实施的占调查学校的7.14%。从纵向看本区域内有较大发展,从横向看,仍摆脱不了中学好于小学的模式。如果说,学校体育的教育水平制约着西部地区中小学贯彻体操教学大纲的话,既与实际不符,也不科学,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评比及具体运作的措施。简而言之,就是不重视中小学体操教学工作,导致了贯彻体操教学大纲的缺损率。
2.3关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体操器械设施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体操教学、课外体操活动和课余体操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根据2002年下半年,教育部修订后的《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的体育器材设施中的必配类中的城镇中小学一类必配体操器械统计调查表明,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器械设施严重缺乏,达标率很低,不能适应中小学体操教学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中学的体操器械达标率要稍好于小学,有设备的学校达标率在0~37.5%,小学在0~34.12%,其中中学体操垫:大,37.5%,小,25.88%,小学:体操垫,大34.12%,小,30.50%,这与中小学校体操教学主要以技巧为主有直接关系,而没有设备的学校器材没有达标的比例最高竞达,中学40.00%,小学62.35%。这样的器械设施是没法适应中小学校体操教学需要的。
2.4体操教学环境布局是否合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体育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边教学。但是,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器材不能对应配套,不利于教学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基本合理的中学占47.37%,小学占50.00%,合理的中学占17.54%,小学占17.86%,不合理的中学占35.09%,小学占32.14%。同时,有些学校的器械设备的安全要求不合要求,如单杠(特别是高单杠下)虽有沙坑,但沙坑面积小,沙质板结,沙坑的边沿是由水泥砌成的高出地面与沙坑的水泥框,这样的沙坑保护作用极差。又由于体操器械的笨重、难以搬用、管理和维修等部分学校器械损坏严重,也为安全教学埋下了隐患,同时,调查也表明伤害事故和缺乏安全感是影响体操教学的直接原因,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学校的重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
3影响兰州市中小学校体操教学深入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体操教学工作深入开展因素调查中,追求升学率是第一因素,中小学分别占80.71%、92.86%,受影响的第二因体素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中学占调查学校的77.19%,小学占调查学校的82.14%,其次是体育经费与场地、体操器械缺乏,中学占调查学校的71.92%,小学占调查学校的78.57%,其中体操教学师资缺乏,教师缺少提高发展的机会也是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分别占调查学的56.14%、49.12%,小学分别占调查学校的60.71%、50.00%,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兰州市中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主要问题,不少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一块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广大体育教师改革的手足。
4结论
4.1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好,致使西部地区中小学的体操教学水平总体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2追求升学率,领导不重视,体操教学场地与器械严重短缺是影响西部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媒体录像教学对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学前调查,掌握学生对健美操的了解程度,再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专家进行访谈来确定教学内容及考评内容.(4)逻辑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演绎、归纳、类比、推理、图表分析、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5)SPSS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结论.
1.3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安徽省某高校12会计专业60名学生(全女生),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前准备时间:2013年3月~2013年5月.实验时间:2013年5月~2013年7月(8周).实验地点:多媒体教室及体育场.实验假设: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水平.实验步骤: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以熟练掌握录像机的操作,并在正式实验的前两周要完成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大众一级套路动作的前两个组合动作的教学与复习.完成实验前的测试,用以了解学生实验前的技术水平,再施加实验因素.
(1)课堂教学前.
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大众健身操成人一级套路动作的演示视频,并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动作重难点讲解.必要时,对视频进行慢放或重复播放.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课堂教学中.
教师再次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及讲解.学生对动作要领初步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让学生对健美操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讨论.在学生统一练习时,教师用摄像机将其练习情况拍摄下来,并对学生进行即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动作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再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针对自身情况调整练习重点.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后学生跟学、分组讨论学习与组织统一练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后测.
在实验的最后一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实验后测,获取两组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变化.并发放实验后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健美操认知水平的变化.
(4)实验条件的控制.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健美操教学的课程标准来设计.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工作均由笔者来担任.两组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教学时数、测试内容、器材的使用上都保持一致.为避免对象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实验效应,采用班间单盲性原则进行教学.③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分别放在实验的前一周和实验的最后一周.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成绩评定由3位专业的健美操教师采用单盲评定的原则进行,并对3位教师的评定结果做非参数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1)3位教师的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如(α=0.05)表1,P=0.896>0.05,接受假设,即可以认为3位教师对30名学生技术水平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是一致的.(2)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为了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提高实验的效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前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及节奏感上的配对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的技术动作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来自同一整体.这也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做到了同质比较,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3)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水平检验结果.通过8周的实验教学(实验组按教学流程、对照组按常规的教学流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再次进行了技术水平评价.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及节奏感上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动作的表现力、正确性及连贯性上P<0.01,表现出高度的差异显著性.这说明原假设成立.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对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优于常规教学法.
2.2分析
(1)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对技能认知影响的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应包含接收、编码、储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以及使用这些过程,并把它们归纳为感觉、记忆、控制和反应等四种系统模式.强调对人的行为和当前主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再根据事物的多种形状将认知对象分别储存在人脑的3个不同位置,最后可以用声、形、义3种不同的途径来检索这一记忆.而多媒体教学正是把声、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和加速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加快认知过程的形成.反馈教学法的创立者刘显国先生提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创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在互相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的学习,强调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是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回路,从而达到及时调控教与学,获得最佳教学的效果.录像反馈教学正是通过录像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动作、表情等特点再次对其进行反馈.通过慢放、定格、重复等方式控制录像,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而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即使在镜子面前看到了自己的动作也只是一闪而过,所以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般只有等教师在纠正问题动作时才能被动地发现.
(2)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与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分析.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第二,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第三,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正是运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从而加快正确动作表象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的质量,建立动作动力定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录像把学生的动作再现给学生(教师必要时给出相应的提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已成形的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次展示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让学生掌握其用力的方法与技巧.
(3)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反复模仿技术,进而掌握技能,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甚至体育项目产生厌恶的心理.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方法领域属于比较前沿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其把形、声、图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其大脑储存区产生深刻的动作影像,进行动作表象的形成和动立定型的建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技能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使学生能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练习时能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总之,多媒体录像教学法既具备了多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又结合了反馈教学法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互学、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8周实验准备阶段的学习和8周实验阶段的学习,得出了表3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录像反馈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议
(1)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媒体反馈法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建议各校健美操教师能应用于教学中,同时建议学校能保证相应的教学环境.
(2)多媒体反馈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其他专业体育教师能在教学中试行应用.
通用性体态语言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共识性,不受语言、空间限制,不必通过双方预先约定和沟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即可以相互意绘的体态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都属于通用性的体态语言。通用性的体态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健美操教学中,因其所传递的信息简约明确、表达的情感充分到位,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健美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类语言向学生发出使学生能准确捕捉的体态信息,当学生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的动作时,教师用流露出的满脸笑意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听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时,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表达对学生的提醒和警告。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通用性的体态语言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目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专用性体态语言
专用性体态语言不具有日常的通用性,是指专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应用的一整套体态语言,一般具有固定的模式。健美操教学专用性体态语言包括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如对教师健美操特定动作的示范即为示范性体态语言,而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约定并遵守执行的某个代表特定含义的动作即为示意性体态语言,例如在健美操课上当教师想结束学生自行练习,集合整理队伍时,会将双臂上举过头顶,双手击掌其中一只手握拳举过头顶,以此来示意学生结束练习,列队集合听从教师的下一步安排。
2、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2.1、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体态语言作为在健美操课堂教学的一种辅手段,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直观着传达着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体态语言在特定的情景条件下,可以不依赖于语言表述而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这种传递往往比语言教学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更直观。在健美操课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其实践部分的课程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体态语言,以动作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形成边讲解边示范的直观教育展示。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准确的示范性体态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活标杆,以直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健美操分节动作展示一目了然,快速的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及不同的特定情境要选择恰当的体态语言,准确选择体态语言是准确传递教学信息的前提,特别是通用性体态语言,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运用,以避免引起歧义和误读,造成信息传递障碍。
2.2、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体态语言是人内在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因此人们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能够从体态语言中解读出彼此所抒发的真实情感,当人的内在情感、愿望转化为外在行为表达时,这种情感信息才更容易被对方所接收到。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向学生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融洽交流的前提是教师必需管理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只有当教师将内心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与外在动作结合表达时,学生才会真正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接收到积极正面的交流信息,反之如果教师内心情感虚伪消极,通过其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负面解读,甚至会引起负面效应,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能起到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通过体态语言输出的情感信号强弱不同,教师要想在健美操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应用体态语言,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要注重体态语言的准确表达,平时加强练习,扎实功底,才能在健美操教学中游刃有余的运用体态语言。
3、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应用
3.1、通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表情语。
表情语言是通用性体态语言中较为直接和简单的,最简单的表情通常最能准确表达教师的思想,表情语最能充分反映教师的心理状态,学生们往往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观察教师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微笑和点头这类表情语言中读出赞许和满意,在皱眉和摇头中读出失望和不满等。
(2)手势语。
手势语是能过手势动作表达教师的思想,手势语在健美操教学中既可以传递教师的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手势语有助于教师表情达意。例如:当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动作练习时,教师会以手势表示OK;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会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和鼓励。
(3)眼神语。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眼神来传递信息,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眼神语言是教师常用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例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当讲解或示范到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会边讲解边用眼神征询学生是否听懂,等待学生的表情语言或眼神语言反馈。有时教师也用眼神来提醒溜号或搞小动作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制止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3.2、专用性体态语言的运用
(1)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健美操是将大量独立的形体动作串连成为成套的动形体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健美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亲自进行动作示范就是最直接的示范性体态语言的运用。首先由教师对单个独立形体动作进行逐一的直观展示,辅助用语言讲解动作要领,教师的动作示范就是运用示范性的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通过体态语言的直观展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加深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示范性体态语言对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形体动作展示更加直观,对于复杂动作的讲解,这种体态语言形式表达的直观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清晰、连贯、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可以将复杂动作分解展示,同时又不失动作的连贯性和统一协调性,同时还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示范原地连续跳转动作时,除了示范跳转动作外,还示范了如何将第一个跳转与第二个跳转动作相连结,并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别进行了示范,以便使学生能够看清楚身体在空中转动过程中不同角度的姿态,同时引发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示意性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
示意性体态语言是表达特定含义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能够保证健美操动作练习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保证练习意境不被语言所破坏。示意性的体态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应用极为普遍和广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或成套动作的领做练习过程中,通常会跟着音乐不止一次的反复对某套动作进行循环练习,教师为了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练习气氛不至于被破坏,教师多采用示意性的体态语言来发出指令,例如教师会在第一组练习结束前,陪随音乐做出“两臂上举,两手指尖靠拢,同时两掌心向下,双手指尖碰触头顶”的动作,这个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就是重复前一套动作的意思,学生收到信息后会在整套动作结束后继续重复做一遍整套动作。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恰当的运用示意性体态语言,使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心神领会,对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教学准备中
健美操是一个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在做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率会明显加快,学生的心肺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将健美操运用到小学体育的课前准备中,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意义。课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在三到五分钟之间,做两分钟健美操,就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对准备活动的形式进行转变,在每次上课之前安排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热身,用韵律操的方式开启一节全新的体育课。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轮流值日,每堂课都有一个人在前面带领大家跳健美操,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主体感。在每一次热身结束之后,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对这位领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他打分。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大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选择长跑作为课堂的开始。其实,健美操也可以与长跑运动进行结合,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一些健美操动作,并在长跑之后做这些动作,不但可以进行长跑后的休息和调整,也可以防止因长跑突然停止而造成的身体不适,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长跑就轻松了很多,也可以更加快乐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课外运动中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健美操,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的事。体育教学不要限制在体育课堂时间内,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在小学的活动课以及大课间这样的时间,如果小学生还愿意进行健美操练习或者做一做健美操,那是对体育中健美操教学的一种肯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健美操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结合,让小学生愿意将健美操带出体育课堂,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创造空间,让小学生成为健美操的创造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一段音乐,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去创造。教师引导小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及音乐中的情绪,随意起跳。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育课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活动课或者大课间时听到操场上响起的音乐,就会主动起舞,去跳他们自己编制的健美操。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当小学生能够自主去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健美操教学,其教学的意义都能得到很大的发挥,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2.艺术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的具体措施
2.1合理运用音乐,提高艺术体操教学的效果
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音乐,实施教学活动[2]。首先,教师应该在艺术体操训练教学之前,完整地播放一遍音乐,并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简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音乐伴奏的轻音和重音落在哪些音节上,并且这首音乐伴奏应该配合哪种艺术体操。其次,学生在整体感受了一遍音乐之后,再让学生感受一下艺术体操的相应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体操动作演示,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艺术体操讲解的指导。再次,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艺术体操和音乐结合的效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结合艺术体操训练所需要的音乐,用手打拍子,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更深的体会。以艺术体操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体操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在配上音乐之前,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对所要学习训练的艺术体操进行基本脚步和动作的联系,让学生熟悉艺术体操应有的步伐和动作。而艺术体操教学的最终环节就是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配上相应的音乐伴奏,让学生在音乐节奏下,进行艺术体操的训练和表演,是学生艺术体操的动作和步伐能够紧密融合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当中,达到和谐、灵动、优美的效果,充分表达艺术体操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
2.2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在进行艺术体操的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此次艺术体操教学的相关教学视频和音乐,让学生对这次的艺术体操教学的相关动作和音乐节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于艺术体操的学习和训练来说,音乐节奏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学生在艺术体操表演过程中,情感表现的主要载体。同时,在聆听和观看音乐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基本的音乐节奏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学会用手打节拍。当然,在选择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伴奏音乐,过于复杂的音乐不适合让学生进行练习。
2.3加强学生与音乐的融合程度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开始播放音乐时,要充分注意让学生结合音乐节奏,使学生在艺术体操的训练开始阶段能够与音乐进行深度的融合,这对学生后面的练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艺术体操的动作不能够和音乐的节奏旋律做到完美的融合,那么在优美的体操动作都不能完整地表达艺术体操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配合音乐伴奏,使表演的动作充分地融合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当中,做到深度的融合。这就需要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和认知。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艺术体操的训练过程中,根据伴奏音乐加入自身的感悟,倾注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艺术体操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