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1 15:30: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课程体育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课程体育教学

篇(1)

新课程的理念下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一、要创设快乐的体育课堂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上体育课总是要求有意思、好玩,要满足学生就是要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上课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想学、乐学。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创设一些与课堂相关的游戏来激发调动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学习的内容,即能使他们很快进入到课堂中来,又能够让他们初步的了解学习的内容,为以下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生也不会感到很枯燥乏味了。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

二、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体育之研究》)。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要培养学生成为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采用小组讨论。从又说又练,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下做到让所有的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学。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一个教师不能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望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有利发展。所以,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培养健身的能力。

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

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既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进行《急行跳远》的教学时,过去一般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式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在教法上改用模仿青蛙、小兔等动物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启示性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发现、实践,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的好的同学去帮助完成,练习时让学生采用游戏竞赛法。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四、要创设现代独生子女发挥的空间

篇(2)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1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表2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4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1~2课时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2~4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3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示例略)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篇(3)

一 、游戏比赛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甚至有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更有拳脚相向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要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创设和谐氛围 促进合作学习

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全体学生合理制定锻炼计划,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学会自我评价和体育欣赏水平,提高体育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于体育与健康意识差的学生首先提高其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小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练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再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篮球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更加具备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篇(4)

1 情景设置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设、引入或再现教学所要求的富于形象性和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能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把课堂内容故事化、情节化,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演练教学内容。如在《小蚂蚁搬家》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动,善于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并且结合运用动作示范、活动参与、表扬鼓励、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充分摆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运动兴趣,上课几分钟就把学生带进了充满快乐、充满童趣的游戏世界。如在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的头饰,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使课堂中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课堂中把学生当作小蚂蚁,教师扮演蚂蚁姐姐,富有童话色彩,水平一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容易进入角色;在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中,先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比赛,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都认为赢了蚂蚁姐姐(老师)那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所以,兴趣与积极性都很高涨;在学生之间练习中,输的一方绕赢的同学跑一圈,既有奖罚,距离又不远,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音乐,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调节了学生的身心,使他们充分得到情感的体验。总之,一个小小的游戏设计,既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重视兴趣激发的理念,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又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和发展了学生自由遐想的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计算机实时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跳远”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网上跳远地训练视频,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再详细讲解跳远的重难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跳远的技术特点;最后带学生到场地上练习,这样,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大大提高。再如学习新的广播体操,学生学完一节后,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感性地接触标准操。那整理划一,标准有力的示范,往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动作求知欲。

3 趣味融合教学法

体育趣味融合教学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游戏方法二者有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水平一至水平三的学生,它基本上符合学生的年龄与生理生长特征,学生很是喜欢,积极性也较高。例如:学生弯道跑,可以选择“圆圈接力”游戏。画几个小圆圈,让学生逆时针绕过每一个小圆圈,利用“跑道接力”这个游戏向基本部分过度,然后以“叫号接力”的形式在大圆形跑道上练习弯道跑。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弯道跑技术,同时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明确动作要点,便于更好地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动作。又如耐力跑的练习,学生都是比较怕的,不跑又不行。此时我们教师可以动脑筋,化枯燥为乐趣,可以进行“迷宫跑”,一圈一圈地绕进去,再一圈圈跑出来,一组下来也有四、五百米了,但学生他只是感到兴趣、好玩;也可以进行“Z”形跑,在一个比较小的场地里可以跑很多时间,但学生往往都在催促前面的学生快点跑,虽然有点累了,但也乐此不疲;还可以是“轮流休息法”,可以分成2―4组,先一组跑几圈,再休息一下,看下一组跑的怎么样,给他们任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感到疲惫等等。只要教师多动点子,化精力去备好课,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端正的,也会更喜欢你和你上的课!

参考文献

参考期刊

[1] 邢文华,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9(6).

参考书籍

篇(5)

一、新课程改革与中学体育教学

1 新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人才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以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只重成绩轻视能力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党和国家审时度势,针对传统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存在的不合理方面,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改革要求,因此需要各级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响应,并且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落实。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强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要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能够应用这些技能。新课改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

2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体育教学长期以来服务于各级学校的教学实践,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基本科目,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放松身心,舒缓脑力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体育活动会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台后,社会和家长重新认识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与新课程改革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教学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为:不仅要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因此,体育教学的意义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1 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课改精神

新课程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定义的改变,以及对传统教学模式僵化提出的改革要求。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剔除以往只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教学观念,剔除以往“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观念,真正意识到自身教学思想的局限性。具体到中学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中布置任务的思想。过去,体育教师每堂课都有教学任务,比如,具体开展跑步、球类、游泳等任务,认为学生完成了这些教学计划,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观念缺乏对学生本身的关心。缺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心,难以达到加强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心,将教学任务作为开展教学的辅助,而非目的。

2 探索积极的教学模式

积极的教学模式是指既能符合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法,没有总结出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因此,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具体实践中,需要教师加强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对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批判地继承,比如,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田径、足球、排球、游泳等,这些教学项目都要继续开展,但是开展的模式可以进行改变。比如说,体育教师可以改变原先的讲解授课,改为让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然后教师订正学生观点不正确的地方,最后进行点评。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规则的了解和记忆,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这些规则。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中学体育实践中体会更多的乐趣。

3 加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改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在细节上进行把握。细节的改变可以使得量变引起质变。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习体育规则、提高运动素养。体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互动,增强自身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加强自己的实践意识,以另一种姿态投入到体育教育实践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科的兴趣,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学课要承担起新课改所赋予的教学任务。中学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地探索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实践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琨,新课改中体育教学方式探析[J],河南农业,2010(22).

篇(6)

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负有直接的和重要的责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制定出中学体育课程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课堂标准及训练计划。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无从下手,更加不知道怎样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课堂,这些体育教师缺少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因此,他们实施体育教育教学的强度比较弱。

2.学校未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本质上来看,中学教育仍然处在将考试作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非常重视那些应试教育的科目,中学体育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很多人都认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考大学主要依靠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文综或者理综的成绩,体育成绩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很多学校及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会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更有甚者会直接把体育课程改为文化课程。对于取消体育课的决定,有些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乐此不疲,很多家长也持支持态度。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作用以及价值,致使体育课程呈现萎缩的趋势。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1.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体育锻炼对完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加能够充分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体育锻炼,正确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提高自身在思想方面的认识,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最终促进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游戏教学法来提高中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合理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多元化的功能。

2.要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只有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才能够对中学生实施专业的体育教育教学。在教师开展体育课堂之前,必须要通过备课等方式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体育课堂进行具体规划,明确课堂上要采用的训练方式。另外,采取何种体育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怎样控制训练强度等都需要通过备课加以明确。同时,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道德水准,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体育教育教学课堂和氛围,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以及创新,进而真正使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才能实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多元化。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体格、智力甚至人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和中学体育教学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然后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以及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一、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当前,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仍有相当部分体育教师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学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侧重教法与教材的逻辑关系,忽视教法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因此,教师必须把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被动”向“主动”“学会”向“会学”的过程转化,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教育学生树立体育观、健康观,深刻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对新课程的认识

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体育教学新课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心态,对青少年人群影响很大,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具有一般体育课程的普遍特征,也有自身的相对特征和功能。

新课程提出了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但是《新课标》中“内容和标准”只是提供了以―个框架而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符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新课程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新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这就为体育教师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学校的体育教师积极开发利用体育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新的教学内容始终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在学习内容方面要有较强的健身育人的功能将推进体育课项目作为加强课堂运动技能学习的手段。要避免过分强调娱乐性、刺激性而偏离新课程思想,异化体育课的宗旨。

三、主题互动教学模式概念

所谓主题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上设定一个主题(具体的目标任务),以多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练习、互相竞赛、互相帮助、互相探索和研究来共同完成主题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在一定主题任务下进行互动。强调通过完成主题任务,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强调开放的、创新的多边互动。

四、实践分析主题互动

1.开放的主题

主题是教学的方向。只有主题的开放,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达到互动的目的,因而主题需要创新,主题需要多样,主题需要开放,在教学中主题的确定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把主题贯彻课堂的始终,师生有―个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势是主题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2.互动的主题

运动需要学生的参与。同样主题的确定也需要学生的参与,有了学生参与的主题,才是学生意愿的反映。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主题的确定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整合教材时,教师一般需要主动设计主题,主动与学生交流意向,让学生理解主题内容;鼓励学生配合主题互动,保证主题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运动技能,身心健康,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

五、主题互动对完成《新课程》课程目标的作用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主题任务下进行互动,而主题的设定是多样的,如果把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组,每组的学生进行互动学习,通过互相帮助,也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主题互动教学模式能使每位学生在互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许,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更能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服务。可以说,主题互动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落到了实处。

六、主题互动的运用原则

1.主题必须是《新课程》课程目标的细化

篇(8)

一、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体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一般的课程设置需要注重“知、信、行”三者的统一,为了实现行为目标,必须是受传者做到“知”和“信”。而我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忽视了“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程设置较少,占据的只是一小部分,个别学校甚至存在不开设基础理论课教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采用现行教材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培养一种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行为习惯。

2.不同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学失衡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只是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虽然体育老师对现代教育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非常支持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认识偏差不同学校执行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长期不接收新的信息和观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体育教学观念,因此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速度比较缓慢,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难度较大。

其次,部分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一些课程的安排突破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束缚,部分学校无法正确的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不能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对于有效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困难。比如,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改革专家已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体系中。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多数中学认识不到体育课程对地方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这不利于发挥地方传统体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个地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能够反映这一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甚至可以反映整体教学水平。而我们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师学历较低,以大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学技能欠缺,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要求。这种情况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说明了中学体育教师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要不遗余力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结构比例。

二、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观认为将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导致“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将学校体育教育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必须坚决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要根据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研究适合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规律,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过程。其次,教学方法上要进行突破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由过去的“重视讲授”向“重视学习”转变,通过联系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为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次,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变,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2.推进区域间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目前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缺少经费是制约其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我校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专项资金,并且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另外,学校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校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渠道筹集体育经费,改善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自主开发体育器材,加强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由于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个别地区财政资金确实比较紧张,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教师按照国家对体育设施的要求,进行自主制作,并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另外,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比,达不到标准的学校需要进行整改,以此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

3.构建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培育长效机制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提升自身各项技能,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一方面,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学科的实验和研究,克服传统教学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紧紧把握改革方向,勇于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标准。面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时,要认清体育课程的性质、把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以及体育课程的实用与娱乐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课程改革不偏不倚,正确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入职以前和入职以后的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新课改,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一是体育师范生在学校就读期间,要系统学习并了解课改的内容和精神,并且要持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每个地区和学校都要长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理解改革的内容,并且通过交流学习分享各类成功经验,不仅可以增强体育教师课改的信心,也可以为课改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叶涛,谭月华,张艳云.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2]孙亮.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转变[J].学周刊,2014,(5)

篇(9)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3.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篇(10)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学会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生涯,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一、情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体育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应该从情境教学入手。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情境,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促进体育教学。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在“健美操”教学环节中,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因此,本人选取了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伴奏,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健美操方式表现动作设计和流畅的过渡动作。而且,成套动作必须显示身体双侧的力量和柔韧性而不重复同一动作。这样在教学中体现“健美操”教学风格和难度动作的均衡性,以及平衡、柔韧、爆发力、跳跃、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踢腿等动作,深受学生喜欢,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锻炼。在体育合作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立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和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许多练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结成伙伴练习。如,在教“跳远腾空技术”环节时,由于平时的相处有了较深的了解,在体育技能的练习中,学生合作得很好,互相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彼此都能为对方较准确地完成动作而由衷地喝彩。又如,在“接力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当第二棒成功接过第一棒时,其他学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同伴的祝贺。这样的体育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和指导的互动性,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体育课上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也使竞争意识得到了强化。本人更加认为,中学体育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育教学方法,学生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为争取好成绩而共同努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它可以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体育游戏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合理运用,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对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上体育课做准备活动时,本人充分利用器材或结合器材的发放、分配,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如,球类教学中可以选用“传球触人”“圆圈接力”等游戏,通过不同方式的传递球,使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活动肢体,快速有序地分发器材。其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体育游戏的运用应紧紧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使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身体机能的能力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中力争保护好自己的运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提高了控球的能力。最后,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一节体育课的结束前,要让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平稳状态。本人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如“器材归位”“模特持球走秀”等游戏,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上一篇: 中学安全教育论文 下一篇: 第一书记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