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血管疾病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
许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做为保健医生,应当经常提醒老年人,使其认识到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十分危险因素,平时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多食瓜果蔬菜,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兔劳累,情绪稳定,消除疲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发病率低。
相当,也不可以配合一些健康有益的运动,但我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心血管病老人是不适合的,特别是饱食饭后两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对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避免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的一切运动练习,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脏病发作或脑溢血的发病。也不宜进行“晨练”与“苦练”,可以多选择一些轻柔、缓慢、匀速并带有节奏的活动,例如太极拳、散步、按摩、等中、低强度的运动,时间上以30分钟为好,感觉体力十分好时才可以运动1小时,可降血压、血脂、减体重,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除此之外,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老年患者要格外注意天气的变化,不止是天气寒冷容易发病,气温高、温度大、气温低的天气也容易发病,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家中自备一个氧气瓶,身体不适时马上及时吸氧,缓解症状。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常备保心丸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理有效地配合用药
1心理平衡
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宽容的心、快乐的心,保持平衡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是健康人生的保证。“身动心不动,事忙心不忙”是中老年人的处世原则。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急躁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切勿让情绪起伏太大。
2合理膳食
以素食为主,高脂肪、高胆固醇摄入过多是心脑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摄入过量脂肪会在心脑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是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异常时,脂质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观察结果显示:血脂中胆固醇每上升1%,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就增高2%~3%。相反,调节血脂水平后,5年内能使冠心病发生率下降34%。故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调节血脂是防病的重点。以素食为主的合理膳食是保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
3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以走路、慢跑、游泳等适合于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为主,是防止衰老的重要措施。中老年患者晨练不宜过早,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在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健身锻炼能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血流加速,进而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戒烟限酒
抽烟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抽烟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率就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相应升高,过量饮酒同样也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过量饮酒能影响脂肪代谢,可使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使血管平滑肌纤维变性,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发生高血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酒精可使大脑皮层萎缩、大脑功能障碍,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意识障碍等。戒烟限酒是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5季节养生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要十分注意保暖。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及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冬季进补要适度。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而中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正是需要进补的时候。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12]。
宝曲中独含的活性生物他汀成分,经大量临床观察,效果优于化学他汀,并且融合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一线用药,针对现代心脑血管疾病,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综合调理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探讨宝曲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理。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最新的医学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五大原因,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五者当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单独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要彻底解决心脑血管疾病难题,必需同时根除这五种病理基础。
(二)宝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的作用机理
1、宝曲对高血脂的作用
宝曲中独含活性生物他汀,经药理学研究证明,这种活性生物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弥补了以往降血脂药物效果单一(只降低某一两个指标)的局限。并且这种活性生物他汀来自天然红曲,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临床上降血脂药物副作用大的局限。
另外,宝曲含有的抗氧化成分(主要是黄酮),可以调节脂代谢紊乱,从而恢复正常的血脂代谢规律,从根本上解决血脂问题。
2、宝曲调节血压机理
血压的高低受血容量、血管弹性、血粘度等影响,平常降血脂的化学药物,只是单纯的扩张血管、利尿等,这类方法大多数只能通过降低血容量,起到快速降压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导致病人需要终身服药。
生物制剂宝曲中所含的三七总皂甙、银杏总黄酮等成分,能够起到软化、净化血液的作用,最终调节血压到正常范围内。是解决高血压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去除高血压的病根,而且不会产生低血压的危险。
3、宝曲净化血液、调节血粘度
形成高血粘的根本原因是血液垃圾过多、血液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宝曲中三七总皂甙能够清洁血液,清洗血管壁,银杏总黄酮能够抗氧化,活化血细胞。这些都为彻底解决血液粘稠问题提供了保障。
4、宝曲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等有关,宝曲能够全面作用于这几种病因,从而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对于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宝曲通过其中的皂甙类物质清洗血管壁,活性他汀、黄酮等物质可以有效软化血管,最终逐步恢复血管光滑、弹性。
5、宝曲预防血栓形成
人体内有两种血栓,即微小血栓和大血栓,正常人体内有一定数量的微小血栓,当身体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出血)时,微小血栓能够快速帮助止血。
当身体有三高或其中一两种时,体内微小血栓的数量就会远远大于正常人,这时,微小血栓便成为非常危险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微小血栓会突然聚集,形成大血栓,堵塞血管,发生心梗、脑梗。
宝曲通过控制三高,降低微小血栓的数量,从而降低形成大血栓的几率。同时,宝曲中的川芎嗪可以有效抗血栓形成,从而阻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宝曲对冠心病、脑中风的作用机理
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和心梗,心绞痛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突然收缩使得管腔狭窄或堵塞,使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心梗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冠状动脉被血栓堵塞,导致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疼痛。心梗往往导致局部心肌长时间缺血而坏死。
宝曲中的三七总皂甙、川芎嗪等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活性他汀、黄酮等成分可以提高心肌细胞的缺氧耐受力,从而改善冠心病的各种症状。
另外,宝曲的活性作用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功能,逐步修复梗死灶,彻底根除冠心病。
脑中风
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二者的最终病理变化只有一个;大脑神经由于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导致各种偏瘫后遗症。
另外,人体大脑有一个血脑屏障,本来是保护大脑免受各种物质伤害,但在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会阻挡药物成分进入,这也是以往很多药物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宝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受损的大脑神经,激活大脑神经的修复功能,使脑神经重新生长,恢复各种肢体功能。
(四)宝曲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宝曲不但有效解决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五大病理基础,而且对于已经发生的冠心病、脑中风,也有非常确切的作用,弥补了以往药物效果单一的问题,抓住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病理过程,能够全面而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
综上所述,宝曲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而确切的作用机理。宝曲的出现,为彻底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老龄人口健康问题编写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对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5.
2戴自英,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1-426.
3陈开地,王学德,896例脑血栓血液流变分析.微循环学杂志.1994.4(2):28.
4路影,秦任甲,江世伟,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检测的价值.微循环学杂志.1994.4(4):27.
5朱炳武,徐君杰,戴宝珠,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学杂志.1994.4(2):31.
6吕恩武,祖梅,贺文详,等.九种中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2):101.
7施永德,梁子均,步燕芳,等.对50种中草药体外抗凝血作用的观察.中草药.1981.1(2):226.
8杨藻寰,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2-952.
9周晖,寇文榕.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中华内科杂志.1999,38:567-569.
10林辉龙,谢耀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外的临床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43.
11黄泉跃,赵水平.他汀类约物的抗血栓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2.
12高萍,贾汝汉.他汀类药物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24(1):878.
13ReddyR,ChahoudG,MehtaJLModulationofcardiovascularremodelingwithstatins:factorfiction〔J〕CurrVascPharmacol,2005;3:6979
14SteppDW,OuJ,AckermanAW,etalNativeLDLandminimallyoxidizedLDLdifferentiallyregulatesuperoxideanioninvascularendotheliuminsitu〔J〕AmJPhysiol,2002;283:H7509
15OuJ,OuZ,JonesDW,etalL4F,anapoliproteinA1mimetic,dramaticallyimprovesvasodilationinhypercholesterolemiaandsicklecell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7:233741
手足口病大都为肠道感染引起,Cox Al6型病毒感染多见,近2年来我国以EV71引起流行,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多见4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年长儿及成人也可感染,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亦可不发热[1]。因此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对410例手足口病的治疗经验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20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年均有发病,疫情期病人较多,但农村患儿多见。年龄2-6岁,男性1220例,女性840例,均为普通病例,部分患儿心肌酶有轻至中度增高,但肌红、肌钙蛋白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无肺炎及颅内病变等并发症。约有1/4患儿伴有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患儿皮疹主要表现在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药学论文,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在口腔内的破溃后成浅溃疡。皮疹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所有病例都有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但不伴腹泻。
1.2治疗方法与转归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特别心率快者,限制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食物。予康复新液含服,炉甘石洗剂中加入利巴韦林外涂皮疹。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0mg/k g),心肌酶高者予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治疗。对发热伴白细胞增高者选用针对G+菌抗生素治疗。疗效标准:(1)显效:用药24-48小时体温不现上升(<38℃),食欲明显好转,皮疹不增加,不出现呼吸、心率增快,血糖、血压瞳孔神志无变化。(2)有效:用药48-72小时内体温不再上升(<38℃),手足口臀部皮疹增多,但不出现呼吸、心率增快,血糖、血压瞳孔神志等异常变化,全身症状稍改善,但食欲仍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3)无效,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诊断标准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结果2060例全部有效,其中显效1708例(5天皮疹消退)。有效352例(7-10天皮疹消退)。
2.讨论
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2]。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变迁。从世界各国报导来看,七十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型逐渐增多。日本HFMD的流行,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但以某个型为主。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我国八十年代以CoxA16为主,1989年从成人HFMD病人分离出EV71型。1998~1999年HFMD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台湾、香港也是如此 。
利巴韦林为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MP)脱氢酶抑制剂药学论文,抑制IMP,从而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通过2060例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利巴韦林及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观察表明,利巴韦林及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同时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
康复新是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富含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生长作用的多元醇类和肽类(含EGF)、粘糖氨酸、粘糖酸等多种成分,它能有效激活溃疡面的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多性核白细胞等),快速促进伤面愈合。此细胞又可通过直接吞噬作用和释放自由基来杀灭微生物,或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来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巨噬细胞被受调理类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时,释放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细胞内起杀灭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故能达到抑菌、抗病毒、修复各类创面的目的[3]。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上册):807~808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关键词】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正式:目前,估计全国已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心血管疾病持续上升的患病率已经成为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药物护理为主,而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减少死亡率,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为了解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的优点,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查阅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和书籍,并将所收集的资料归类整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佳的思路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1.2.2逻辑分析法在了解患者需求和心血管内科护理目标的基础上,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以及运用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给予可行性措施。
2分析与讨论
2.1优质护理与护理的关系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可以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优质护理则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以患者为中心”指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2]。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3]。护理技术又可分为基础护理技术与专业护理技术。优质护理的实施一定是从多个方面入手,专业护理和基础护理缺一不可。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前提。患者入院后的许多细节都体现在基础护理中,如若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如瘫痪、外伤、昏迷、休克、术后、高热的患者,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去做,对护理的操作技术就具有一定要求,若达不到要求便会出现影响治疗、加重病情的可能。因此,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前提[4]。专业护理是优质护理的根本。基础护理技术做的好,专业护理技术不掌握,也不能被称为优质护理。如护士对患者进行观察,能在第一时间内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为救治争取时间,挽救生命,这便是过硬的专业护理技术。因此,专业护理技术是优质护理的根本[5]。
2.2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实施方案
2.2.1加强安全管理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管理规范、制度以及职责、护理工作标准等,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
2.2.2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心血管方面的专业技术学习,加强考核,使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士进行日常的礼仪培训,使“优质”无处不在。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断地进行改进。
2.2.4提高护理科研的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水平,鼓励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撰写论文,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作质量。
2.2.5完善绩效考核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如进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情况调查等,以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3运用优质护理的优势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而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可。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6]。优质护理可以让真诚关怀更加行动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呵护、行为上的指导。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真挚的微笑、关怀的眼神、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医院对其真诚的服务。
2.4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心血管内科常见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原发性疾病外,大多还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护理,也可对患者本身进行护理、疏导其不良情绪。优质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常采用的护理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同,监督患者按时打针、服药、检查等。②饮食护理:饮食给予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防止便秘。③生活护理:把传统的被动护理上升为主动护理,主动对患者嘘寒问暖,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主动进行关怀、体贴、疏导。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避免产生心理依赖。④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述心理问题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病情,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⑤关注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反馈。“患者满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所在[7]。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完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计划。
3小结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医疗护理的进步。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也具有特殊性。选择人性化、高效能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因此,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势在必行。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落实优质护理的工作任务,达到护理的工作目标;增强护理服务的举措,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加强护士岗位的管理,完善绩效考核的制度;改革临床护理的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让优质护理成为医院的常态化,让优质护理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做更多贡献。总之,运用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从刚入院时的恐惧、焦虑心理转变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可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恢复,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现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启艾,李爱芹.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涵与目标系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380-382.
[2]唐婉.手术室相关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调查.吉林大学,2013.
[3]冯斯特,刘素珍.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36-1338.
[4]胥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山东大学,2014.
[5]艾丽萍.浅谈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5):666-667.
“‘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通知消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经对外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访一开始,马依彤教授就率先介绍说;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下帷幕。
接着,马依彤教授便就“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相关背景介绍说:“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小,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区而言,交通也不太便利。以往,我们新疆的地、州、县、市医院的医师们,因路途遥远去北京等内地参加会议十分困难,这就为新疆地区的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早在2006年,我便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和胡大一教授达成了共识,约定每年在新疆召开西部长城心血管病会议,以此作为北京国际长城会的分会。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西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学习,以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诊断、防治新动向,掌握新进展、新技术,获取新信息,从而促进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完“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发轫背景后,马依彤教授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便在2007年举办了首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那以来,这个会议的规模由最初的500余人参会,诸届都在稳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千人盛会。参会专家由起初的50余人,突破到目前的1000余人;会议的主题也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到目前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些转变,无一不体现了西部长城会逐年的转变。到今年为止,已历经6年,一年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到今年的8月份,就将迈出‘第七步’,即‘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谈到这里,马依彤教授感慨地说:“这6年来,我们为了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可谓倾尽全力,风雨兼程。从已经落幕的第六届会议看来,我们这6年的执着追求,6年的辛勤耕耘,6年的呕心沥血,能有那样的盛况和成就,我想这离不开新疆地区内外专家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媒体给予的关注,也离不开大会组委会的辛勤付出……”
西部最大,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习惯上简称的“西部长城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个会议除得到诸多专家的参与和关注之外,已经被业内公认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学术发展的步伐。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依彤教授回顾起去年闭幕的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时详细介绍说:“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经过6年的锤炼,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练,的确如国内诸多同行评价的那样,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齐全、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会议更是得到了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领导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110余名。他们的莅临,使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又一次年度盛会……”
谈及去年“西部长城会”的课题设置,马依彤教授简单介绍说:“去年的大会安排在汲取历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设置上作了一定的调整。那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机遇,构筑人文、预防、整合、创新的西部长城’。这缘于胡大一教授等心血管专家一直大力倡导的‘预防为先’的科学理念。因此,‘西部长城会’立足于积极响应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未来的长城是人文的长城、预防的长城、健康的长城、医学整合的长城、创新的长城’的学科发展理念,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导下,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起构筑心血管预防和心血管健康的‘万里长城’。所以,那次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市、县、乡及各团场,之所以到会这么多的基层医生,旨在将防控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大医院转向基层和社区,培训、指导基层一线医生,真正推动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马依彤教授继续介绍说:“此外,那次大会还设置了主题会场及分会场。分论坛均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医学论文写作论坛、影像学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主动脉疾病论坛、护理论坛、青年论坛等,同时开放了四个分会场。这些举措,是那次‘西部长城会’特有的‘焦点’及‘亮点’……”
“实际上,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大,它几乎包括了医学领域的大部精神和宗旨。而目前,新疆心脏介入技术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技术操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州医院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医院对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指导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因此,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直是‘西部长城会’不变的根本宗旨。”马依彤教授归纳说。
因地制宜,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如同马依彤教授所言,就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与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相比,新疆有着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2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却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实时、同步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新疆创出的这一“学科第一”,也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新疆的地里地貌而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在该地区开展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上策之选,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所以,在采访中,马依彤教授着重介绍了此项工作在新疆乃至以“地广人稀”为“特色”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马依彤教授认为:“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各族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此外,由于各地区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距离遥远,造成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十分困难和危险,包括对实施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用药指导也很困难,而在临床上,病人的病情一旦有变化,是需要及时会诊和随访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随后,马依彤教授详细介绍说:“事实上,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2012年我们医院已先后于2月24日与新疆兵团医院进行了全疆首例心脏介入手术转播,由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主任手术演示,并实时向兵团医院转播了一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及血管内超声介入手术演示。于2月27日与巴州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会诊及远程手术指导工作,并在全国介入论坛上召开了新闻会。于3月27日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先心封堵术的术后3个月的远程随访工作。这一措施,为远在喀什的塔吉克族患者家里省去了两万元的随访费用。4月24日,我们又与巴州人民医院再次进行了远程对接,完成了全国首例急危重症介入患者的远程会诊工作,为一位60多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远程会诊,会诊内容包括远程支架术后造影随访、远程介入手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等数项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系列探索的成功,使‘远程诊治’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疆特色’,因此,到了4月25日,我们便召开了全国首家介入随访及质控网站成立的启动会……”
谈及能够实现这一具有“新疆特色”的远程诊治的学科基础条件,马依彤教授介绍说:“因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及新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疆心脏介入医生的培训和心脏介入手术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疆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和安危。所以,在今后,我们还将同新疆地区已经具备远程医疗条件和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除巴州人民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以外的兵团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富蕴县人民医院、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远程心脏介入会诊、远程介入手术指导、远程介入术后随访、远程心血管疾病床旁查房、远程继续教育、远程会议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工作。我个人相信,这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必将更好地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也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新疆地区三甲医院普遍床位紧张,患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而地州医院患者明显不足的地区差异,促进新疆地区心血管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部分程度上的切实解决。”
马依彤教授还认为:“以上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既是为了全疆各族心血管疾病患者造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及心脏介入术后随访以及心血管患者健康的管理水平,保证心脏介入工作的质量,提升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对未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及随访工作模式的转变,甚至对心血管医生的工作模式改变,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我相信,随着远程心脏介入会诊、手术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的开展,必将对新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健康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造福全疆广大各族患者的同时,还会对全国心脏介入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由新疆科技厅资助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在马依彤教授主持和带领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并于2012年度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大课题项目的完成,在促进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断及防治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谈及这一课题的详细情况,马依彤教授首先介绍说:“近20年来,新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个体的各级医院的二、三级预防及治疗,消耗了巨额的卫生资源,并且难以在人群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治,增加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负担。为了实现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降低发病率,减少慢性心血管疾病诊疗费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
介绍完这个课题项目的背景之后,马依彤教授继续说:“这一项目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结束,一共历时6年,才得以基本完成。我们对新疆不同民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横断面做了系统调查,共调查了8个地市,做了36个调查现场;调查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从1岁到101岁的人群、共计22000余人,完成了8个项目、227个独立指标的检测。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获得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0余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的基线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开展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易感性分析。发现了6个和冠心病相关的新位点,研究了10余种冠心病的候选基因。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携带易感基因情况开展了冠心病的个体化诊疗工作。”
马依彤教授认为:“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们现已掌握了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和趋势,掌握了目前主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底数据,初步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为以后开展各项心血管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遗传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和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初步分析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与SNP变异之间的关联性,筛选了候选基因,探索了冠心病相关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异质性及民族差异性,以为其寻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并在试点医院开始推广应用。这对于未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防治策略,降低慢性疾病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调查,对于了解上述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时制定防治策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加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马依彤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他领衔的课题组除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印制了少数民族语言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万余份,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培训当地医师,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对受试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每到一处,他们还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并参与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200余例,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出具体检报告,对受试者后续治疗和生活方式控制提供指导。
由于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马依彤教授还认为:“课项目调研结果显示的新疆少数民族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及改革,对于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干预策略,将会成为国家政策层面上新的导向,从而造福于边疆的各族人民群众……”
采访到最后,马依彤教授又提及了即将于今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七届“西部长城会”。他简单介绍说,这届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预防心脏病学、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相关学科等;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全面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学科的预防、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1 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1992年由Guyatt领导的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教学组首次在JAMA上提出循证医学概念[2],随后由被称为“循证医学之父”的David L Sackett 教授在《怎么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这样定义的,循证医学指的是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能够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3]。这就明确了在临床的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应当和当前系统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考虑患者的自主的权利,通过以患者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然后再通过对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把最好的证据运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中。
2 循证医学的特点及优势
①首先,循证医学的证据主要强调临床的人体试验结果,而传统的医学强调动物实验、实验室的研究。② 其次,在证据的收集上,循证医学强调系统的全面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仅限于时间和条件上,总的来说并不够系统全面。③传统的医学模式并不重视证据的评价,然而循证医学却很强调。④在医疗模式上,传统的医学强调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而循证医学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⑤对于疗效的判定,传统的医学并不重视患者的最终结局。⑥在临床的治疗中,传统的医学模式注重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推论以及个人的临床经验,然而,循证医学则更强调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临床证据。⑦传统的医学依据零散的研究报告,并未让患者参与选择,而循证医学更多的是考虑患者的选择权[4]。
3 当前循证医学在与心血管病急诊的应用现状
在近年的研究当中,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以及其分析结果都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试验当中,其中,也肯定了有些干预手段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然而,也否定了某些传统无效甚至是有害于患者的干预手段和药物,为某些并没有确切证据的干预手段提出了更深入的研究方向。在临床的实践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循证医学也为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减轻甚至是减除痛苦。
4 方法
制定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按研究方案归档,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其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内接受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宣传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56人,接受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的患者250人,利用双盲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5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急救,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方法。经过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后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完成论文病例收集工作,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V13.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5 结果
2010年至2011年两年期间接受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宣传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256人,接受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的患者250人,利用双盲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5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急救,急救有效的共有123例,有效率为984%,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2例,发病率1.6%。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方法,急救有效的共有65例,有效率为52%,发生心源猝死的患者共55例,发病率为48%。实验组的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6 结论
从上述结果中,经过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病急诊抢救共有125例患者,急救有效的共有123例,有效率为984%,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2例,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为1.6%,证明了通过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心血管病急诊的抢救成功率。总而言之,对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它不仅代表了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也代表了现代医学的不断前进的方向。由于心血管患者精神紧张、抑郁、悲哀、焦虑、愤怒形象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一时间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院前提高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率。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可以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提倡将医生护士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用最正确的诊断、用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个心血管急诊患者。也正因为如此,循证医学在近年的临床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并迅速受到广泛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7576.
[Abstract]The major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ngiocardiopathy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CWM) during the last three years in Chin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hich describ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heart failure, dyslipidemia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attern of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ome of modern diagnosis,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study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hen we contrasted the current domestic situation of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at of abroad. At last, we submi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n the research of angiocardiopathy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giocardiopathy
一、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全球疾病状况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9%。在我国,26%的人存在心血管病高危风险,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为250万至300万。随着对心血管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规范化治疗指南相继出台,各种新药物的开发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展,为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颇具优势,其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的特点在心血管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特色,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对象和论治的依据,对心血管病的中医证候认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指导临床用药;治法及药物的作用是否有效只有通过疗效才能证明。本文旨在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近几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进行概括。
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近况
冠心病领域:1、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邢雁伟等[1]收集了1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内在联系,以期知道中医冠心病诊疗。研究结果显示:冠脉硬化组中与中医证候要素最密切的是气滞;冠脉A型病变(特征:长度≤10mm,局限无钙化)与中医证候要素最密切的是痰浊;冠脉B型病变(特征:病变长度10~20mm,中度钙化,或完全闭塞90。)与中医证候要素最密切的是血瘀。即:随着冠脉病变加重,气滞、痰浊、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证候之间的组合趋于复杂化。王阶等[2]提取了8个冠心病心绞痛最主要的证候要素,并将这8个因素和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变化规律。最后得出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阳微阴弦;其病机随着冠脉程度和范围的变化成规律性变化。管恩泽等[3]观察了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和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冠心病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造影结果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发现其规律所在。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炎症反应标志物等的关系研究方面,顼志兵等[4]将152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病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后提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在治疗方法上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治宜补虚;而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则治宜祛邪;朱青霞[5]做了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气虚血瘀型患者sICAM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痰阻心脉患者slCAM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提示我们sICAM可作为我们辨证分型的一种参考,同时提示我们中医辨证分型可反映冠心病患者体内的炎症程度,为其预防治疗提供依据,并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2、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林桂永等[6]对丹参、香丹注射液干预与冠心病血瘀证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丹参液、香丹注射液是通过改善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增殖等发挥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作用的;李霁等[7][8]总结了细胞凋亡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同时指出,活血化瘀药物对冠心病中多种细胞的凋亡影响是通过其多靶点多途径实现的。
3、对临床疗效的观察:气滞、痰浊、血瘀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武宇洲等[9]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超声心动图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周端风[10]观察了益气化瘀祛痰方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95%;童文玲等[11]观察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其总有效率达81.2%。
高血压领域:1、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探讨:中医证型与临床证候、诊断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提示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李莲静等[12]收集了739例高血压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证实私分析,得出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当分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郁气虚及痰浊壅盛5个证型;林晓忠等[13]又对3155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辨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气虚型,且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例相对较高,中青年组则以肝肾不足相对偏高,肝阳上亢证型中老年住院患者比例相对偏低,符德玉等[14]检测了409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易损性危险因子,探讨其与高血压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提出中医证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痰湿、血瘀即是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高血压心血管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有更高的危险性。
2、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属“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范畴,因此,近几年的研究围绕着镇肝熄风、清肝明目等药物进行。李承德等[15]探讨了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制,认为地龙降压蛋白可能是通过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肾脏的醛固酮水平,同时升高6-酮-前列腺素-F1α发挥降压作用的;张晓凤等[16]发现菊藤胶囊可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性降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3、对临床疗效的观察:现代中医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表现,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用中医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压,同时还发现中西医结合具有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调节相关代谢障碍,发挥靶器官保护等优势。余军等[17]对清眩降压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与西药合用具有更好的降压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轻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趋势;方伟等[18]发现,患者在口服络活喜和洛丁新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可以使患者晨起血压较单纯口服西药下降,有效率为95.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控制高血压晨峰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心力衰竭领域:1、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探讨:近几年围绕着心功能分级,心超EF数值等方面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朱红俊等[19]研究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的可行性。发现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浆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显著相关。各证型之间血浆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与证型轻重演变顺序基本一致;冯小平等[20]研究发现,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气虚证一兼阴虚证一兼血瘀证一兼水肿血瘀证逐渐升高。
2、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在理论和临床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率高,不良反映小。孙元莹等[21]对比参乌合剂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E/A值,结果参乌合剂合西医常规治疗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为优,并可改善舒张末期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功能;另外,中医药可发挥整体调节的特色,在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网络方面发挥作用治疗心衰。
3、对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还处于辅助地位,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过整体的辨证,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调节。王玉英等[22]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辩证施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血脂异常领域等其他领域: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和与心脏瓣膜疾病研究领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如中药方剂对血脂的影响[23]、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中医证型及对相关纤溶指标的影响[24]、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疗效等的研究[25],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探讨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更新了心血管病的临床概念,心梗新定义的出台、“降低血压”和“降压达标”之核心理念的提出,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等为心血管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中医在心血管病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以活血化瘀、通络益气等治疗原则为指导的基础研究在内皮功能、易损斑块、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左室重构、血管重构、血管新生以及微循环等热点领域广泛开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更加重视中医的辨证分型与西医诊断依据、辅助检查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但是扔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及治疗标准。
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心血管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更加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的评价,强调心血管病的分级预防,这点与中医倡导的“治未病”不谋而合;近年来,循证医学的方法逐步开始应用于中药的临床研究,使得中药的临床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血脂康、通心络等中成药进行了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带领中医药走向循证医学之旅。其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然而,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存在着研究相同水平的重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缺乏规范化,中药方剂药味复杂,成分多样,作用机制难以阐明等问题,使得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难以最大发挥,中医药目前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的辅助手段。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任重道远,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四、展望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整体观念的优势及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但是,其在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略显不足,这使中西医结合面临着现代医学的巨大挑战。运用生命科学带来的先进技术,研究传统医学理论与现象;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推进中医药证候与临床疗效研究;中西互补,交叉创新将成为21世纪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邢雁伟,李尊,王阶,等.冠脉病变特征和中医证候要素关系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36-38.
[2]王阶,李军,姚魁武,等.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的Logistic回归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09-1211.
[3]管恩泽,朱萱萱,王广基,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49-2251.
[4]顼志兵,贾晶莹,高志平,等.冠心病中医证型血清Hcy与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lα相关性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805-807.
[5]朱青霞.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1):842-843.
[6]林桂永,王子健.丹参、香丹注射液干预与冠心病血瘀证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探.陕西中医.2007,28(6):647-650.
[7]李霁,王阶,王师菡,等.细胞凋亡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活血化瘀药对其干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691-693.
[8]李霁,王阶,王师菡,等.凋亡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活血化瘀药对其干预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80-282.
[9]武宇洲,李淑琴,祖秀光,等.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中成药.2008,30(1):16-18.
[10]周端风.益气化瘀祛痰方治疗心绞痛6O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7,25(3):58-59.
[11]童文玲,孙全格.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8,48(4):102-103.
[12]李莲静,陈晓虎.高血压病中医四诊信息CFA分型研究.江苏中医药.2008,40(2):26-27.
[13]林晓忠,欧爱华,任毅.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医辨病、辨证分布规律初步分析.新中医.2008,40(3):63-65.
[14]符德玉,王世红,祖亮华,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易损性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2008.9
[15]李承德,康白,毛淑梅,等.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5):450-452.
[16]张晓凤,王长海,李军昌,等.菊藤胶囊对应激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7]余军,徐凤芹.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2008.9
[18]方伟,祝光礼,魏丽萍.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2008.9
[19]朱红俊,龚少愚,邹逊,等.脑利钠肽与中医证型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385―386.
[20]冯小平,王临光,经先振,等.应用心功能指数与血浆水平变化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中国微循环,2005,9(6):430―432.
[21]孙元莹,郭茂松,赵新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6O例对照观察.山西中医,2007,23(5):37-39.
[22]王玉英,霍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6,22(1):27.
血管衰老是老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血管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变,出现血管内壁增厚、血管硬化和动脉血压改变等现象[1-2]。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会引起心脏及血管病变,病变过程是渐进的。有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会加快血管老化。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血压和血管老化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均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标准。病例纳入标准:确诊高血压、年龄>40岁。排除标准是继发性高血压、患有肝肾原发性疾病患者。收集健康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检查物理指标:脉压差、脉搏速度。肢体动脉测量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完成PWV的测算。采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颈动脉RI进行测量。采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中AGEs和MMP-9的水平,具体操作按照ELISA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比较:两组比较,研究组BMI和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比较()
组别
例数
BMI(kg/m2)
脉压(mm Hg)
研究组
120
30.65±2.85
60.68±12.52
对照组
30
24.68±2.58
42.38±9.48
P值
<0.05
<0.05
2.2 两组PWV、MMP-9、AGEs的比较:两组比较,研究组的PWV、MMP-9、AGE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WV、MMP-9、AGEs的比较()
组别
例数
PWV(cm/s)
MMP-9(ng/ml)
AGEs(μg/ml)
研究组
120
1 620±286.85
412.57±30.78
38.86±5.87
对照组
30
1 382±271.92
125.79±10.86
30.16±4.95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血管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对人体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较大。据文献报道,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病变与衰老引起的血管老化类似,可见血管扩张硬化、血管壁增厚等现象[3]。本研究通过脉压和PWV评估血管老化速度,通过测定血清中MMP-9、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指标判断高血压对血管老化的作用强度。
PWV是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速度越快,表明动脉硬化程度就越大,顺应性就越差。AGEs可以对动脉硬化起到加速作用,通过改变糖基质的成分,使血小板产生凝集,进而血管弹性和顺应性均降低。并且AGEs会产生一种异常蛋白,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研究报道,AGEs对心血管的影响是多途径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胶原交联[4]。MMP-9称为明胶酶B,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内皮细胞,刺激平滑肌,产生大量的MMP-9。文献报道,MMP-9该物质可以降解血管细胞外基质,导致血管重构。目前多数据显示MMP-9参与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变化。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与血管老化具有很大相关性,研究组的BMI、脉压、PWV明显增高,同时MMP-9和AGEs也增高,表明高血压是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造成血管损害从而导致血管老化。
4 参考文献
[1] 陶丽丽.益气活血中药延缓增龄与高血压所致血管老化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科学博士论文,2011,30(1):5.
学术盛会,让西部地区青年医师获益
据记者了解,自2006年起,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已先后在成都、西安、重庆举办了五届,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因此,采访一开始,黄德嘉教授首先向记者简要介绍了在成都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盛况。
黄德嘉教授教授说:“第六届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全国同道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于今年7月5日在成都开幕。国内著名专家高润霖、胡大一、霍勇、Yean-Leng Lim(林延龄)、王方正、张澍担任名誉主席。朱国英教授、霍勇教授、张澍教授、林延龄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而在会前培训中,除传统的电生理和冠心病介入培训课程外,我们在今年还增加了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课程。大家都知道,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考试、资格认证和准入是卫生部医政司领导下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提高专科医师医疗技术水平,严格准入而达到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目的,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措施。负责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的两位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北京阜外医院张澍教授都出席并指导了这一培训课程。中西部地区心血管内科的青年医师们在会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反映,他们从这一培训课程中获益匪浅。”
黄德嘉教授继续介绍说:“在会议首日备注瞩目的中心发言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就‘探索中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修复破碎的医学服务链’,霍勇教授围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张澍教授就中国心律失常年度报告,林延龄教授就‘冠心病介入治疗热点和新概念’,葛均波院士就‘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历史、现状与展望’等核心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们在亲力亲为的践行中,分别就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发展建言献策。”
黄德嘉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会议开幕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6日上午举行的的高峰论坛上,国内外最著名的专家,包括胡大一、霍勇、林延龄、张澍、张运、葛均波、黄从新、吕树铮、杨跃进、马长生等多名教授,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重点和进展做了精彩的讲演;接下来的2天半会议中,按照计划分为临床热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与心衰及TAVI论坛有序地进行着。这些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到会讲演。因而,多场次的病例讨论也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和高血压论坛分别安排了各自领域内结合不同专题的临床和介入病例讨论;在TAVI论坛安排了病例录播和讨论;在临床热点论坛安排了针对普通内科医生和非介入心内科医生的临床病例讨论,并邀请临床经验丰富、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著名专家作点评。病例讨论这一形式为同道和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展示自己临床决策、处理方法的高超水平和风采;同时,这一形式也是同道们交流、切磋、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黄德嘉教授认为:“本次大会将继续秉承以往五届会议‘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宗旨,以基础培训、专家讲座、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就心血管内科的各种临床诊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突出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广泛’的特色,会议内容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办成了一场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学术盛宴!”
而据记者此前了解,黄德嘉教授在会上就曾经对这次会议做出了一席客观准确的总结,他当时说:“通过本次会议,我们不仅希望将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诊断和治疗的理念介绍给与会者,更重要的是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决策,心血管病人的长期管理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等重要问题,相信在国内外专家和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将对中西部地区心血管学科建设,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聚焦热点问题,修复破碎的医学服务水平
谈及这次学术盛会的具体情况,黄德嘉介绍说:“在会议期间,教授胡大一教授在发言中指出,2011年我国的介入手术达到33万多例,但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基本是空白。这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由于存在‘只治不防不管’问题,大量医疗资源用于疾病终末期的高成本救治,患者反复住院,再支架,再手术,出现心力衰竭后,使用极高成本的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埋藏式自动除颤装置和心脏移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越来越大,而病情却每况愈下,这也是产生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医疗模式是对患者‘大修’,而不是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平时,我们买汽车的同时要付费买保修,对人的保健还不如对汽车的保养。而要有效遏制这一趋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是关键策略之一。”
黄德嘉教授继续介绍说:“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也成为了大家十分关注的项目。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说,早期积极开通心脏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再灌注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患者症状发作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时间越短,效果越好,患者的远期预后越佳。STEMI患者有4种就诊途径,包括院外发病自行就诊、急救车从发病地点转运、急救车从外院转运、院内发病。我国STEMI患者以更加依赖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体系密切衔接的前2种就诊方式居多,因此建立24小时开放的‘胸痛中心’接诊STEMI患者极其必要。”
“同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在心律失常年度报告的最后,还给大家构建了心律学科未来的宏伟蓝图。”黄德嘉教授继续介绍说,“在阐述心律学科的未来蓝图时,张澍教授认为,2011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接下来我国心律失常学科的战略目标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加强心律失常疾病的防治;二是继续保持繁荣的学术氛围,实施并认真完成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三是充分发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的作用,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律失常介入医师,培养新一代研究型学术人才和团队;四是完成多个国内指南和共识,延续国际学术精神,让更多的代表性专家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的心律失常学科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更多中国医师走上国际舞台, 发表更多高质量的SCI文章。”
接着,黄德嘉教授又陆续介绍了其他几位专家、学者在这次会议上的核心论点。他介绍说,作为国际上广为尊敬和推崇的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林延龄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更有益,因为潜在的致命或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NSTEMI)的影响远远大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比起采取溶栓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STEMI患者(药物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仅为12小时)采取直接PCI恢复冠脉血流,将提高患者短期或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林延龄教授强调,对STEMI患者的直接血管成形术治疗需要规范化,现如今有效的机械性再灌注是治疗STEMI的最好方法。但是,对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冠心病,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理论、技术、策略、器械和抗栓药物,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上海的葛均波院士在发言时呼吁,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不要落的太远了。葛院士认为,长期以来,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手术风险高,大量患者因高龄、左心室功能差、存在严重的合并症、恐惧外科手术而放弃外科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VAI)为这类患者带来希望。
介绍完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后,黄德嘉教授再次强调说:“通过本次会议,我们不仅希望将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诊断和治疗的理念介绍给与会者,更重要的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决策,如何解决心血管病人的长期管理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等重要问题。
引领西部学科发展,
无愧全球“单点规模最大”
据了解,近些年来,在中西部广大医师的努力下,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和临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而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也是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在这样的语境下,黄德嘉教授剖析了西部地区的心血管诊疗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想比之下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他本人的研究方向,详细介绍了未来一个时期,西部地区在心血管领域最迫切需要提高和加强的问题。
涉及这个话题时,黄德嘉教授首先谦逊地说:“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级医院的心内科在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与多年来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大批专家一如既往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与东部地区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与医疗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明显差于东部,在边远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较低,县以下医院医生缺乏继续教育、更新的知识机会。心血管急诊、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有待提高,适合于西部地区现状的慢性疾病如:心衰、高血压、房颤等的规范管理模式有待建立。”
谈及自己所供职的医院,黄德嘉教授继续说:“华西医院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因而,提高区域内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改进心血管疾病治疗、管理模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根据这一宗旨,我们在2012年开展了以下几个项目——一是四川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网络建设和基层医疗培训。我科现已与四川地区40多家县级或县以下社区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我科负责培训基层医院医生,以提高他们诊断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能力;并通过互联网对他们处理的实际病例进行实时或事后指导和处理建议反馈。经过一年的多次培训和实际病例处理指导,希望提高整个区域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水平,特别对远离城市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规范的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治疗,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目前这一项目已开展,而且进展顺利。二是高血压、慢性心衰病人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通过培训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定期到社区举办讲座,查房、辅导等方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病人管理模式,真正达到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减少社区病人到大医院就诊的人数和频次。目前我科已与成都市2个社区建立了固定联系。三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新技术开展,目前我科已完成3例,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三个项目也是我科2011年申报卫生部重点专科建设的项目。这个项目预期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完成。”
基于如上情况,黄德嘉教授分析道:“对西部地区而言,在未来一个时期,心血管领域迫切需要提高和加强的有两个方面:其一,对县以下基层医生的培训,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远离城市,提高基层医生心血管急诊的救治水平,包括心肺复苏的操作、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处理以及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衰、房颤的长期管理等,这对提升整个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至关重要,大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当承担起培训的责任。其二,对已经掌握现代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的大城市医院来说,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的拓展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应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决策和服务规范。临床数据库的合作建设对区域学术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领衔“十二五”支撑项目,
全国六十余医院参与
目前,由黄德嘉教授牵头负责的“十二五”支撑项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正在开展中。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希望黄德嘉教授介绍一下此次“十二五”课题的临床意义及目前的进展情况。
对此问题,黄德嘉教授首先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植入性器械治疗(ICD或CRTD——记者注)是目前经临床试验证实最有效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式。但我国目前在ICD/CRTD植入适应证还缺乏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基于此方面的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计划于2015年完成。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508万的研究经费支持,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全国有60多家医院参加。西方国家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慢性心衰患者如果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5%,猝死风险高,植入ICD为Ⅰ类适应证。但日本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日本心衰病人猝死风险低;而香港的一个小样本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此研究发现香港心衰病人猝死风险与欧美国家相似,应植入ICD。我们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用于评估中国心衰患者猝死的风险。对今后制定我国心衰治疗指南,合理使用器械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德嘉教授接着说,“这个项目从今年5月开始入组病例,目前进展顺利,入组病例速度达到了预期要求。”
据记者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4年,原为四川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血管组。在上世纪60年代,即确定了心内科在西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中心地位。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97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90%的医生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85%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自改革开改以来,该科已有22名医生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一到五年。目前,每年有12名至15名医生出国参加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及时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来为病人服务。华西医院心内科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家大学医院心脏科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高素质、高学历、保持了华西近百年优良传统的医护队伍,使心内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因此,在简要介绍了上述由黄德嘉教授牵头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黄德嘉教授谈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的学科建设情况,他介绍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中处于中心地位,为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科室目前是卫生部认定的四川省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11年我科完成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和经导管射频消融病例数均位于全国前五位,冠心病和先心病介入治疗较2010年分别增长41%和23%。2011年全年发表SCI论文20篇,影响因子合计88.483,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总经费600多万元。今年我科开展了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的新技术,并获得成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