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0: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检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检测论文

篇(1)

目前,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酶抑制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其中酶抑制法操作更加简便,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测试仪、测试盒、测试纸等。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时,应利用系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一百五十种农药残留物,同时应采用苄嘧磺隆等七种农药单残留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1.2检测生物毒素、病原体

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是指贝类、藻类、真菌类等霉素,一般会采用ELISA试剂盒的检验方法。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主要是指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及猪水泡病毒等病毒,一般采用随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

1.3微生物致病菌的检测

微生物致病菌有很多种种类,不同的食品中,需要检测的微生物致病菌也会有所差异,目前,在食品中较为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沙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1.4重金属的检测

铬、镉、汞、铅、类金属砷等重金属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是食品中较为常见,这些重金属如果残留在食品中,会直接损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可以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光谱法、比浊法、电化学分析法、斑点比较法、光度法、色谱法等多种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性重金属。虽然重金属检测的方法多样,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重金属,应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当然每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也有很大差异。比如铅,如果采用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方法,则对对应的检出限是5;如果采用单扫描极谱法进行检测,则为0.085。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不同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及其检出限。

二、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检测控制的要点分析

2.1检测食品深加工过程中的使用要素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整个食品深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食品质量不合格事件中有49%左右是由于要素使用量不当所致,基本上比重占到一半,可见要素使用量违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深加工过程中关于要素使用量的质量检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营养性添加剂添加量严重不足。这种现象主要见于中老年奶粉、婴幼儿奶粉中没有添加足量的微量元素,或者是添加剂中掺杂了其他物质,导致纯度不够。②添加剂添加过量。其中添加剂主要指甜味剂、着色剂等,这主要是食品生产者为了使食品最终性状比较理想而为之。③防腐剂添加过量。这种问题比较常见,主要是为了能够使食品维持原滋原味,有较长的保质期。

添加添加剂在食品深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也是非常复杂、隐蔽的环节,因为食品的添加剂有很多种种类,而添加的方式比较隐蔽,加入的量也不会很多,因此很难识别食品中的添加剂。而且,很多加工车间由于企业、卫生需要等需要保密,有的添加剂会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场合添加。这些问题都大大增加了食品加工中添加剂的检测难度。其实,究根结底是由于质量管理不到位所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的行业运营环境,很多食品企业为了一己私欲常常会做出一些不正当行为。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出台一套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法制化,严惩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人以及责任企业,清扫食品市场,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和环境。

2.2检测食品深加工过程中的人员环境卫生

篇(2)

在岩矿检测中,具有很多种化学药品,由于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导致实验操作事故发生。常见有毒液体包括溴水、氢氟酸、三氯甲烷等,有毒固体包括汞、苯、砷、锰及化合物,常见腐蚀物包括硫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等,常见易燃易爆物包括乙酸、乙醇、乙醚、过氧化物等。

2)危害。

化学药品如果存储和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应的危害,侵害人体健康,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公共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要求,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3)侵害人体主要途径。

例如,体表吸收、误食、吸入等,进而侵害人体,影响人体安全与健康。

二、岩矿检测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预防的不足

1)人员操作不规范。

实验中没有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有毒或有异味物质没有在通风橱进行实验操作;怕光、遇热能分解物质在太阳照射地方实验;称取挥发性药品后没有及时盖上瓶盖,导致化学药品挥发。

2)药品性质不稳定。

岩矿检测实验化学药品具有可燃、有毒、易挥发等特点,性质不稳定,在搬运、存储、使用中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操作,容易引发腐蚀、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影响实验顺利进行和操作人员安全。

3)药品存储不恰当。

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药品存储,禁忌药品混放,存储室电气设施、静电接地等不符合要求。存储管理不到位,药品出现泄漏、抛洒等问题,部分药品存储时间过长,因潮湿、挥发等而导致药品失效。

4)仪器设备被损坏。

仪器设备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安装,实验中对仪器操作不当,导致药品反应不完全,不能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现象。

三、岩矿检测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预防的对策

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药品管理。

首先,应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了解化学药品特性,严格遵守《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对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并做好管理工作。其次,落实药品管理责任制。将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落实到管理人员,有毒有害药品应该由专人进行管理。剧毒药品严格执行双人保管、收发、领用制度,实行双本账,双锁管理。对一些特别剧毒的药品要实现三人以上特殊管理,以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最后,对药品应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保管、按需取用,确保化学药品采购和使用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要确保岩矿检测试验所需药品的数量能满足使用要求,允许具有一定量的库存,以备急需使用。

2)遵循使用方法,确保操作安全。

实验中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根据实验需要称取化学药品,实验前才配置溶液,溶液配置满足实验需要即可,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严格遵循实验方法进行操作,正确掌握仪器使用技巧,了解化学药品性质、反应条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促进实验顺利完成。运用具有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要求,带上手套,口罩或者防毒面具,实验后要对容器进行清洗与消毒。另外,在实验操作中要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当化学药品对皮肤造成损害时,能够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实验安全。

3)规范药品存储,确保药品性能。

库存房间应该具有良好的通风、避光性能,药品柜远离火源,在满足药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易燃易爆药品。药品仓库需配备消防器材,并按规定摆放和使用;根据药品性质、危险程度、禁忌关系、不同灭火方式等,选择合理的密封和存储方式,分类、分柜、分库存放,做好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清查和盘点。禁止性质抵触的药物混存,确保药品存储合理到位。为了确保药品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危险情况,存储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室内干燥,通风良好,确保药品存储具有适宜温度,液体存储温度不超过28℃,爆炸品存储室温不超过30℃。不同药品要分类存储,腐蚀药品存储要选用耐腐蚀材料作架子,爆炸性药品应将瓶子置于铺有干燥黄砂的柜子。性质抵触,或者相互接触易燃易爆药品要分开存储,避免混存。存储室内严禁烟火,采用隔离、封闭、防爆型照明设备,重视对危险药品检查工作,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储室要安置消防设备,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药品管理每一项工作。

4)控制物质排放,妥善处理废物。

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有害物质排放。要保证药品存储器皿与实验仪器的密封性,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溶剂、液体挥发;液体药瓶剩余的少量液体也应该做好保管工作,留给下次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对于过期药品应该妥善处理,可以使用的尽量使用,减少药品堆积和浪费。另一方面,对实验室生产的废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将实验中出现的有毒有害气体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实验使用过的仪器要及时清洗;废弃的固液和滤纸分别放在不同的废物缸内;化学及其废渣、废液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才能排放;药品容器和包装需要报废时,也应该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符合规范要求,不能随意乱放,防止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

篇(3)

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都对药品检验实验室提出了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绝大多数药检实验室也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质量管理体系。事实上每个实验室都有一定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作,否则实验室将无法生存。而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把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和规定如何运作实施流程等用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以一种有效组织合理沟通统一行动减少混乱避免低效和浪费的方式运行。

1文件的定义和形式

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提出,文件包括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

2文件的载体形式

文件的载体可以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并且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如计算机光盘或照片,或它们的组合。目前多数药检实验室发放给使用者的为纸张件。(一般为原始件的复印件,也有采用电子版的)传统的纸张件管理模式阅读起来比较直观,但是不便于查找,在文件变更时费时费力,还要消耗大量纸张。电子文件便于检索,文件变更、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信息及时传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发放电子版本的形式,应为只读文件且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修改、复制、打印。同时还应规定原始件、复印件、电子版本要保持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时以原始件为准。

有不少药检实验室存在张贴在墙面的文件,如仪器使用规程、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采用这种形式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受控:一是必须保证上墙文件现行有效;二是需要注明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出处。

3文件的结构

管理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件的结构,因为,文件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系文件总体结构;二是文件自身的结构。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员工素质决定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其体系文件的层次应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员工素质其体系文件的层次也不相同,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件的总体层次结构决定着体系的整体性、逻辑性,文件自身的结构决定着文件的有效性、操作性。用文字形式编制的程序文件其自身结构通常由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等几部分组成,以流程图形式编制的文件则以文字框和箭头体现其自身结构。

4文件的编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集并消化吸收外部要求,梳理、调整内部职责和工作流程的过程。工作流程是责、权、利的载体,如果责、权、利不统一,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合理、不清晰,是难以编制出简约明晰的体系文件的。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并充分体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单位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特点,从宏观出发,结构清晰,调取方便。

5文件的使用和控制

编制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体系能够真正按照文件的规定运转,这就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知道有哪些文件存在、理解文件内容、了解在哪里能找到文件,并且使用文件遵照文件的要求工作。对文件的宣贯非常重要,只有员工都能充分知晓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内容,体系的正确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宣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学讲解、集体讨论、宣传海报、板报等,其目标就是让员工接受、理解、熟记文件的相关内容,例如检验方法确认程序中有关标准变更后如何重新确认能力的文件。

文件的版本和控制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也很重要,在ISO/IEC17025等标准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详述。简而言之,文件控制意味着实验室及其员工知道体系中有什么文件,所用的每个文件有多少份,什么时候文件(即应该使用的版本和修改状态)、文件的存放地点或持有人等。

6文件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灵魂 质量体系文件形成后 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补充、修订和完善:

6.1文件的编写人员要保持常态性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补充文件的协调使用,使文件体系科学、使用方便、层级明显、责任分明、衔接顺畅。

6.2 通过收集、对照ISO/IEC17025、认证认可准则等各类外部规定及其最新变化,对文件的符合性进行持续性检查,使体系文件不背离法律、法规、标准、准则的要求,各类外部规定的所有要求都得到落实;

6.3 及时和各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检测文件的完整性,并对可操作性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测部门,更重要的是要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协调;

6.4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文件的有效性,还需通过内部的监督、评审、检查等方式,使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满足本单位的总体功能设计要求。

7检验方法的管理

检验方法也属于文件的范畴。根据来源,检验方法可分为外来标准和内部制定的方法两大类,检验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影响。药检实验室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收集管理各类方法,为保证外来标准的现行有效,还应由专人通过多渠道定期进行标准的查新。

当外来标准变更时,标准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修改,《中国药典》等标准常以增补本、勘误表等形式修订信息,对药典等的增补可以在原标准正文和目录上加盖“增补本”印章的方式进行,对标准的勘误则可以把勘误表相应内容复印后贴在对应的原标准附近,文件管理人员骑缝签名或盖姓名章并标明勘误日期。

当有标准作废时,标准管理部门负责通知各有关部门,单行本可回收销毁,合订本则可在目录和正文中均加盖“作废”章以防误用。

8 小结

药品检验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地、适宜地文件化,针对管理体系内各个要素,各项活动编制既符合外部规定和要求,又适应单位特点且能行之有效的体系文件,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实现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药品检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文件的体系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体系文件的完善途径,并对如何规范管理检验方法这一类文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品牌联合;经营战略;竞争优势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营战略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逐渐认识到,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品牌经营。企业要想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和主导地位,必须努力提高品牌价值和声誉,以高质量的品牌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企业在品牌经营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发展到今天,一种新型的、更加富有魅力的品牌经营方法正在产生,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品牌经营方法就是联合品牌。品牌的成长能力与企业的成长一样可以超越企业边界以合作的形式与其它品牌进行联合进行市场的拓展,甚至通过品牌合作进入新的市场和产业中。

何谓“品牌联合”?Blackett和Boad认为品牌联合是通过保留每个参与者的品牌名称,在客户基础上的两个或多个品牌的合作形式。合法的参与方是独立的实体,目的是立一个新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狭义的定义通常认为品牌联合是通过单个或多个品牌生成一个唯一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其中一种品牌可以借助于其他一些品牌来提高自己品牌的社会承受力,以实现“1+1>2”的效应,体现了企业间的相互合作。

品牌联合最早出现在酒店行业,由于联合品牌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品牌联合的使用开始向各个行业发展。1986年,在信用卡领域,大陆航空(ContinentalAidines)和内陆银行(MarineMidlandBank)首次推出联合品牌信用卡。1990年3月,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联合世界银行(UniversalBank)推出联合信用卡时,没人能预见它在信用卡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当人们还在质疑电话公司是否能胜任信用卡业务时,联合品牌信用卡却在9个月内赢得了5200万用户,之后引发了一系列选择联合伙伴发行联合信用卡的热潮。同年万事达(MasterCard)首次使用联合品牌。1993年,威士(Visa)和万事达两家的联合品牌信用卡已占领了美国信用卡市场的1/4份额,而且联合品牌信用卡还在以每年6o%的速度增长。从零售业到高科技的航空、计算机行业,品牌联合开始展露头脚。Intel更是凭借与各大PC厂商联合推出IntelInside的品牌战略,成为成分联合品牌(IngredientCo-Branding)的成功范例。目前,使用联合品牌的企业行为在美国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继联合品牌在美国取得极大的成功后,欧洲、澳大利亚的企业也逐步使用了联合品牌战略,以进行市场渗透或谋求扩张,联合品牌的使用逐渐呈现出不均衡的全球化趋势。近年,联合品牌不再局限于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使用联合品牌作为企业品牌的大型跨国公司,索尼一爱立信、柯尼卡一美能达以及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是使用联合品牌形式建立合资企业的典型代表。

二、品牌联合的理论基础

(一)横向战略联盟理论

战略联盟是指通过与其它企业联盟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联盟是扩大范围而不扩大企业的方法,有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两种基本形式。纵向战略联盟是指通过联盟企业间的价值链的纵向链接(如供应商联盟或客户联盟)来创造新价值,获得竞争优势;横向战略联盟是指通过联盟企业间价值链的横向链接(如研发联盟、生产联盟、营销联盟等)来创造新价值,获得竞争优势。可以说,横向战略联盟将创造价值的重点从企业内部改革转向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外部联系,使企业越过了传统的组织边界,但又不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只是在程序和职能上加以整合创新。如各方开始关心联盟内它方的利益,并共同确保价值链末端顾客的利益;各方相互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以供单个企业制定决策时的整体思维;改变传统的企业间合作的单点接触思维,实现企业之间广泛的接触与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深入的链接关系,企业战略联盟价值链及价值系统成为一种更具效率与效益的整体,能够持续实现价值链接的较低成本和较快速度,创造更多价值及传统形态所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横向战略联盟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体现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品牌联盟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生产与营销的合作。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

品牌联合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网络模型上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就像一张网一样有许多节点这些节点有某种相关的联系连接着。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记忆单元,是记忆中用来表达每一条信息的固定点,如一个概念或一个范围。一种产品的类别、产品的名称或产品的属性都可以看作是消费者记忆的节点。记忆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如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名称、产品属性名称等等。联系就是各节点之间有意义的连接,当一个人在两个节点之间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时,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当一种联系形成后,联系和节点之间就可以被激活。激活就是一个节点或联系受到刺激而向其它节点表达其内容的过程,一个节点的激活可以向有联系的其它节点迅速传播。品牌联合过程中,每一个品牌的类别、名称和各自的属性都彼此联系着,这种联系使各个相对独立的品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正是人们所需要的。

例如在日本凌志汽车上使用美国BOSE音响,就可以诠释凌志汽车的豪华定位,也形成了成分联合品牌。索尼公司在相机中使用德国的高档卡尔蔡司镜头来标注自己相机的质量,这些联合是用户可以联想感知的价值。由于顾客的品牌联想,联合品牌中各独立品牌在顾客态度上的改变也会影响合作伙伴,如Intel的奔腾处理器的缺陷导致了戴尔等PC厂商品牌合作伙伴的反面品牌影响。图2简要示意了品牌联合的认知心理理论模式。

三、品牌联合效果评价模型

Rao和Mccarthy等的研究认为,选择一个拥有强大品牌资产的合伙品牌对于品牌联合成功的重要性;只要品牌联合中的一个合伙品牌拥有较高信誉,不管与其他合伙品牌是否匹配,品牌联合都可以取得成功。但是PARK等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其认为仅仅选择具有较高信誉的合伙品牌还不够,匹配性也是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联合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联合品牌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两个高价值(equity)品牌或者两个低价值品牌的联合,也可以是一个高价值(强势)品牌与一个低价值(弱势)品牌的联合。据Lance,Chiranjeev和Rajneesh的研究,三种方式都可能会产生比联合前更强的加强效果,即溢出效应。联合品牌对独立品牌的溢出(spillover)效果是建立在顾客感知的基础上。当顾客对产品的联合品牌无任何印象时,会将其关联到原有独立品牌,根据经验和信任,会认为其品牌价值及产品质量与原独立品牌的相似。每个品牌在顾客的记忆中都会有相应的定位,当这种定位信息关联起来,如果顾客感知到这种定位是互相补充的,则依靠原有记忆中对品牌的感知产生加强效果。企业针对顾客感知所做的品牌联合,就能做到产品属性的互补和企业能力的互相协同。

基于以上研究的历史研究,本研究提出自己的品牌联合效果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对于联合前各品牌的感知态度及熟悉度会影响到对顾客品牌联合整体效果评价,但相对顾客三种而言,熟悉度的直接影响水平较弱;另一方面,运用联合策略的各品牌之间的匹配程度总是会起到较关键作用,品牌匹配度作为影响联合效果的中介变量,在大量国外学者(Kevin.Voss&BasharsS.Gammoh,2004;Dickinson&Barker,2006)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进一步地对品牌联合效果的评价;对反馈到顾客对各参与联合的子品牌的感知态度。

四、品牌联合的机会和利益

对已经建立起的品牌来说,品牌联合提供了创造全新收入流或者推动现存产品销售的机会,对于新的品牌来说,它可能在多疑的市场中带来立即的可信性。品牌联合可以减少在瞄准新市场时必要的大量投资,或成为一种克服进入市场时存在的非财政障碍的手段,还可以为品牌赢得更多曝光率、降低风险、加速投资回报、进行价格-利润最大化,以及提供和市场交流的全新方式。品牌联合可以用来获取短期的战术利益,也可以为了长期的战略目的进行品牌联合,它的机会和利益主要在于:

(一)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益

品牌联合的成本费用由各合作方分摊,降低了各合作方的营销投入,同时却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和仅仅冠以一个品牌的类似供应品相比,增加一个联合品牌能够显著地提高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潜力。即使是知名的成熟品牌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得到巨大的推动。

(二)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

品牌联合可以帮助品牌所有者打入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可能是品牌所有者感觉自己没有能力进入的新国家或新区域,即使是那些大品牌也可能发现进入不熟悉的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是令人生畏的,于是,他们也会决定谋求一个当地知名品牌的支持来使成功的机会最大化。再如,把新产品投入市场总是一项危险的冒险行动,特别是在新的市场部门或不熟悉的地域。但是通过和一个已成功的选手合作,而不是和他竞争,可以降低失败的风险。不确定消费者对这个领域内出现的新品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还不是惟一担心的问题——已经存在的品牌有可能以某些方式反击新的市场进入者(例如通过重大的广告宣传或价格战),但是经过品牌联合后品质增强了的产品更加难以对付,因为人们通常会认为他所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比以前的质量更高,而同时保留了原产品的大部分优点。

(三)借合作方品牌的知名度增加新的消费群

有的厂家把自己滞销品牌的折价券,放进畅销品牌的包装中或包装上,发送给消费者。对于那些不太知名的计算机品牌来说,通过把“内置英特尔芯片”的标识贴在产品上,就可以增大消费者的信任无疑是有着极大好处的。购买者可以立即识别产品一个重要方面的特性并对其进行评估,对产品有了更大的信心后再继续对其他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价格和性能水平等。当然,弱势品牌要想搭强势品牌的便车往往需要满足对方的一定条件。

(四)促进技术的共同进步

在许多高科技工业中,通过公司间的技术叠加来完成一个更理想的最终产品已相当普遍。在专业性较强或特殊领域,品牌联合的公司数量不断上升,将独立拥有和开发的技术或秘诀进行联合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致力于不断改善自身的技术实力以满足合作的需求,从而最终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除了上述优势,联合品牌的合理使用还能为企业和产品带来如认知度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及价格的额外收益等诸多好处。但人们也应对品牌联合可能造成的问题给予清醒的认识。

五、品牌联合的风险和陷阱

联合品牌固然具有诸多的优点,但也蕴藏着许多风险,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消极后果,其风险和陷阱归纳以下几点:

(一)合作对象选择不合适,影响企业利益

当合作的一方发现品牌联合的行动不能达到他的财务计划或其他目标时,就存在着仓促终止协议的可能,这样会为另一方造成尴尬和困难的局面,使他们独自应付失望的客户,这种的损失远远高于销售减少本身的损失。

另外,忽视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与冲突。企业都有其个性特点,可能处于不同的人文环境,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其他企业的个性并不总能适合自己心意。品牌联合成员之间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和你自己公司的大不一样,不能低估这种分歧在合作中造成摩擦的潜在可能。

(二)联合的动机及利益的冲突

与品牌联合相关的最大风险就是过分关切品牌联合表面上能够提供的即刻的金钱回报。应充分认识到品牌联合是对品牌价值长期增长有益的,期望实施有争议的冒险行为而快捞一笔,或者把现有的信誉转化为现金的方法对品牌联合来说是致命的。联合的过程中,联合各方所承担的费用有时难以划定,利益冲突使相互间的关系较难处理。

(三)合作一方丧失了其品牌特征的独有性

篇(5)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

篇(6)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消防产品主要指的是在发生火灾时,专门用于逃生、防护产品和扑救、预防火灾的产品等,能够在发生火灾时确保人民的财产、人身安全。因此,消防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消防人员开展救火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急需加强。

一、消防产品市场质量问题

(一)市场中存在假冒伪劣产品

目前,我国消防产品的整体质量不高,市场中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消防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个体企业,虽取得了国家质量合格证书,但产品生产技术较低,且为了获取市场利益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问题。同时,一些乡镇、个体小型企业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仿制的产品多,从而无法保障生产的消防产质量,使许多伪劣、假冒产品流动于市场中。在这种情况下,在面临重大火情时,消防官兵便会因为消防产品质量问题而无法顺利灭火,影响工作开展,并对消防官兵自身安全造成威胁。

(二)建设单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目前,一些安装、工程建设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些建设、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投资,降低对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消防产品质量的要求,甚至把消防产品安装当做形式工作,认为消防产品无用,因此而选择一些价格低、质量劣的产品。

(三)市场对消防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

市场对消防产品的需求量较多,从而较多产品流动于市场,一些厂商以此为商机生产劣质产品。虽然消防产品需要依据不同的市场标准进入市场,如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认可证书等。但是,市场对消防产品的鉴别能力并不高,缺乏产品法定手续的核实,产品抽样范围小,检查面窄,检查手段单一。

二、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现状

(一)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机制不规范

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制度、模式的出现形式是公安消防部规范性文件,对产品生产人员、资格进行规定。但是获得了生产资格并不能确保生产的消防产品合格,在产品流通、使用等环节,产品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大,管理不规范。例如,消防产品流通过程中,各省总队、基层支队、各地工商部门是监督管理主要人员,在实施监督中,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检查人员便无法准确判断产品的真假、优劣,因此监督管理粗糙、监督不规范。

(二) 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机构是执法主体。然而,在具体监督工作中,由于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任务繁重,如其需承担防火灭火、消防疏通等工作,因此在人员不足、工作繁多的情况下,其对消防产品的监督的执行不足,不能及时、全面、规范监督消防产品,易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工商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也是消防产品监督的主要部门,在工作执行中,各部门缺乏工作的协同配合,如公安消防部门无法在流通、生产流域执行工作,工作受限。

三、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消防安全重要性、消防产品宣传,逐渐提高人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并认识到高质量消防产品的作用。在具体宣传教育中,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通过知识讲坛、广播、电视、活动开展、小册子发放等途径宣传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并向产品生产者、购买者、社区建设者等讲解、介绍消防产品的作用、指导其购买合格产品。同时,加强群众宣传,提高群众的消费意识,从而加强群众监督,并及时向群众通报消防产品的检查情况,通报生产不合格的厂家、销售商,使群众对其监督。

(二) 加强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处理

加强对消防产品检查,并依据《消防法》严格处理、处罚使用生产、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厂商、建设单位,同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通报检查情况。而对于公安消防部门而言,其应根据相关规定处理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证书,认真梳理不合格消防装备的流向、数量,及时更换产品。在具体检查处理中,对于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企业,工商、质量监管部门对该企业的违法、非法产品所得进行没收,并依法吊销情节严重企业的营业执照,进行整改。对于非法、违法生产假冒、劣质消防产品的生产者,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对违法、非法产品所得进行没收。

(三)明确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提高部门人员素质

在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过程中,为了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可将专门的消防产品监督部门设置在消防内部,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从而规避各部门的信息不流通、相互制约及管理漏洞。同时,明确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职能,如使用单位加强验货,并对安装单位进行监督。此外,近几年,随着我国消防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消防产品在更多的领域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种类更多、更加复杂化,从而需要新的检测标准、判断方法。加强专业消防产品安全人才培养,对消防产品生产、使用、销售等人员进行消防知识、产品使用培训,使其掌握国家关于消防产品销售、生产的制度、要求。例如,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定期的防火岗位技能、消防知识培训,并向其培训新的消防技能、新修订的产品标准等。对销售单位,指导其掌握消防产品技术性能、产品标准等,确保销售部门选取高质量产品,并自觉抵制伪劣产品。

结语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消防产品监督工作需要加快改革进程,跟上科学技术发展步伐,解决产品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督水平。综上所述,规范消防产品市场秩序是消防产品监督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有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相互协同,加强对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处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从各个方面加强监督管理,进而形成一个完善、高效的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223-04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一)理论模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二)基于模型的一般营销分析与营销基本对策

第一阶段:介绍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第二阶段: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第四阶段: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管理者要想使他的产品有一个较长的销售周期,以便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在推出该产品时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经受的一切风险,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运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此外,产品生命周期也是营销人员用来描述产品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有力工具。

但是,在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泛泛地理解和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管理,事实上不仅仅是策略问题,更应该是战略问题。因而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就应该融入更多的全面、整合、关键点捕捉与应对的思考。

二、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

第一阶段:介绍期——不要期盼“一见钟情”,促销宣传的诉求重点是“认知”。顾名思义,处于介绍期的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一般会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然而由于某些企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忽视了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广告宣传表现为不切实际的,内容上的“洋洋洒洒”与受众上的“狂轰滥炸”。如某些企业为了使得消费者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产品,产品介绍过于烦琐甚至引用比较晦涩的专业术语。有些企业采用“名人广告”策略,在产品属性介绍中植入了大段的、抽象的、“圈内”色彩浓重的所谓“名人品格、名人气质”等。岂不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晓率很低。按照世界著名的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的著名定理“爱达模式”,人们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心理活动,应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引起注意、唤起兴趣、激发欲望、促成购买。这一阶段企业营销对策的重点,应该是使顾客“知道”而不是“了解”,更不是“喜爱”。过于复杂的广告内容反而会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因而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相反简明、“意想不到”的广告方式或内容,往往能给顾客强烈的冲击、记忆。国际知名企业宝洁公司,曾经把某款儿童香皂设计成中空的船型,可以漂在水上,这样婴幼儿在洗澡时可以“玩”香皂而比较“老实”。起初家长们听到推销员讲这个创意感觉很有趣,但是转念一想,孩子“玩”香皂时会不会“吃”香皂呀?面对这个很理性的质疑,推销员的举动是立即采取似乎非理性的动作,张开嘴巴把香皂咀嚼吃掉了。某家具公司的推销员曾经向顾客推销一款设计非常精巧的座椅,顾客询问如此精巧的线条设计,它坚固吗?推销员的反应是突然张开双臂可劲儿把这款椅子甩出了老远。心理学的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简介、明了、对方没有意识到的、突如其来的行为往往使得人们认知、记忆的最为深刻。“吉列”用直升飞机吊剃须刀,“西铁城”用飞机空投手表都曾经是业内脍炙人口的营销典故。中美史克凭借其史克肠虫清,“两片”的广告词,成为了当年最佳广告设计奖得主。诚然,以“认知”为诉求的广告之后,必然接续“理性”广告,但是知性与理性广告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逻辑使命是有本质不同的。

产品生命周期介绍期,无疑要强化产品或业务的促销宣传,而避免复杂庸冗,强调简明、出其不意的促销方式与内容,产生事半功倍的市场推广效果,应该是介绍期营销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二阶段:成长期——光练不说傻把式,营销管理的关键是启动“名牌战略”。下述的一个营销实训题目取材于某企业的营销实践。经过若干月的努力,某公司的产品销售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订单大量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跟风”迹象。在公司月度工作安排上出现了争议,销售科长陈述目前的销售工作压力很大,希望大家共同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希望各部门抽调可调度人员支援销售工作。其他科室没有意见,广告科室认为当前的良好局面,广告工作功不可没,广告宣传要继续加强,广告部门也不能抽调人手。销售科认为广告宣传应该暂停,否则销售将面临更大压力。问题:作为营销总监你该如何决断?

面对这个看似小事的问题,营销管理者该如何决断呢?理性的答案应该首选:广告宣传不仅不能停止,同时广告宣传的重点还应该从产品的推介转而调整为品牌建树。

上述答案的原理在于此时该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到了成长期,而成长期诸多营销对策的首选应该是启动“名牌战略”。

纵观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排除进入期和衰退期,只有成长期和成熟期是有可能“争名份”的。而在成熟期事实上已经是“军阀混战”,竞争企业产品或业务在市场纷纷亮相,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若想在“硝烟战火”中凸显自己谈何容易,企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而在成长期,特别是初期,领先的企业虽然已经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但往往竞争者立足未稳,市场竞争明显化,但并不十分激烈,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也是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唯一的机会,正如航天火箭发射中所谓“天窗”,企业必须抓住抓好这个良机。如某企业的产品经过了十几年的销售,早已经入了成熟期,局部地区甚至是衰退期,产品销售明显衰减,才急忙推出“我们是某某类产品的开创者”的广告词,已经大有亡羊补牢之嫌。况且某些竞争者很可能实施“上山摘桃子”的超越战略,产品后来,“品牌”居上。早年国内某VCD产品的研发者,当后起者产品俏销之时,该企业却破产倒闭的事件,就是典型的教训之一。而另一些企业的做法,如企业的“开创中国某类产品品牌”的广告,则与其产品在市场上多年的畅销一道,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稳固的市场认知主导位置。

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对策的实施,但营销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适时启动“名牌战略”,及早依靠产品的俏销势头,建树“厂牌”、“品牌”先入为主的市场地位,事实上这项重要举措的得以实施,也才能与“波士顿矩阵”中明星位置的获得进而转变为“现金牛业务”,形成良好的战略呼应。

第三阶段:成熟期——跟风入市为时已晚,打折降价切记要营销整合。成熟期是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如前所述的“硝烟四起”,在这一时期最应被批评的是某些被“战马嘶鸣”所惊醒的、曾经只拉车不看路的“营销近视症”的患者们。他们往往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性认知,因而缺乏早期的市场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当看到诸多企业在市场上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以为发现了当今市场的利基产品,匆匆跟风入市。当然市场上从来就不乏“后来居上者”成功的范例。但产品产生周期理论告诉我们,领先企业、领先产品的首轮生命周期此时的利润曲线,一般与表面的销售额并不同步,在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顶点前往往提前下降了。由P223图可知:这种现象也是产品边际利润递减的重要表现,一般而言,出于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往往要追求较高市场占有率,因而一般会采取加大促销宣传力度、适度降价的手段,而且很多企业人员的前期开支一般是延后支付,所以利润额一般不会与销售额同步增长,大多在销售额到达顶点时提前下降。所以在成熟期入市的企业将面临着总体利润下滑、竞争惨烈的市场考验,一般而言是营销管理之忌。

成熟期营销管理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折扣策略的规划与实施。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提及到了,降价甚至挑起价格战是成熟期企业常用的营销对策之一。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折扣策略往往在成长期后期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成熟期的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然而很多企业未能很好地把握价格策略与营销组合其他要素的整合关系,价格变动与营销组合其他要素脱节,因而使得企业大好的获利时期不仅未能产生应得利益,甚至战略管控失利。总结企业的实战经验,以4P组合为例,实施降价或打折策略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有:

深入问题:降价会导致规模效益下降吗?价格降低带动了需求量的上升,应该是管理者期盼的良好结果,然而,当需求量扩大到企业现有产能不足,要求企业扩张生产规模时,新增的设备设施必然存在一个最低开工常量(或商业企业的最低储运进货量)。很显然,成本并不会简单地遵循因生产数量上升而下降的道理,如果降价激增出的需求量小于最低开工常量,所有产品的成本会上升,因而企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在下降。所以,理论上的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价格的决策,并不是简单的“答谢顾客的厚爱”与“薄利多销”的问题,而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因素整合管理问题。

深入问题:降价会引发企业供应链管理脱节的问题吗?此种问题的表现之一是“偏差”。降价产品与原价产品的内部库存数量和销售数量的核算管理,加之某些企业的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一线卖场销售终端(人员)与企业二线部门之间缺乏整合,造成销售数据的口径偏差与数值偏差。表现之二是“脱销”。严格而言,脱销是一种营销管理的事故,脱销的表现不是简单的卖场售罄,而是出现库存充裕、生产充裕但卖场无货可售的现象,常常因进销存管理脱节所致。因而需要提醒营销管理者的是:企业目前的供应链管理是否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竞争者是否会因为我们的脱销而借机“捕捉品牌转换者”?企业的降价策略因此会暴露出战略方面的重大欠缺。诚然,此种时刻对某些企业而言也许会变坏事为好事,但激烈市场竞争的风险告诉企业,这种“刀尖上的舞蹈”还是越少越好。表现之三是“误判”。供应链中的利益攸关者被误导,有些情况下降价所带来的需求增长可能没有线性规律,既缺乏本地市场的连续性,也缺乏异地市场的可复制性。因而不论是本企业还是上下游的企业,都有可能因错误的加大投入而导致未来的损失。

3.Price 与 Promotion,浅层问题:降价的原因会不会被顾客曲解?随机的市场调查发现,八成以上的顾客都会认为食品降价的原因是过期或即将过期。同样的现象还有:当企业煽情地表示“为了答谢广大顾客多年来的厚爱”而降低价格时,顾客仍然笃信“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所以,打折降价不一定能够带来信任,正如科特勒所言:如何把价格卖给顾客(让顾客满意与信任),本身就是对企业营销能力的考验。为此企业应该科学规划完整的营销方案,强化价格与产品价值的整合功能,而非仅仅把价格当做是诱购的手段、伎俩。

深入问题:降价是否与企业战略背道而驰?波特的竞争战略模型给企业提供了根本性的竞争原则选择:总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中。而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价格策略,往往才是低价与薄利。相反实施标新立异战略的企业,恰恰以创新来降低顾客价格的敏感性,即通过产品创新来保持甚至提高产品价格。保持相对高价也是“声誉定价”、“优质优价”策略的惯常手法。对某些实施品牌延伸、品牌扩展的企业而言,某种产品降价的同时又往往连带着另一种产品价格的提升。如美国的科尔敦公司出色的营销案例:在美国伏特加酒的市场中,该公司生产的阿布诺夫酒在伏特加酒的市场占有率中达23%。此时,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伏特加酒,其质量不比阿布诺夫酒低,而每瓶酒的价格却比阿布诺夫酒低2美元。

按照惯例,科尔敦公司面前有三条对策可用:第一,降低2美元,以保住市场占有率。第二,维持原价,通过增加广告费用和推销支出与竞争对手竞争。第三,维持原价,听任市场占有率降低。但是,该公司的市场人员经过深思熟虑后,却采取了令人们大吃一惊、意想不到的第四种策略。那就是,将阿布诺夫酒的价格再提高2美元,同时推出一种与竞争对手的新伏特加酒价格一样的吉特酒和另一种价格更低的波尔酒。此举从产品组合与价格变化的整合出发,突破了单一的价格竞争思维,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格局,赢得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战略与策略整合的典范。

第四阶段:衰退期——尾货利润与撤退时机的把握,喜于“生”,也要善于“死”。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衰退期的描述常常是围绕着“老化”、“淘汰”,营销对策也常常是“清仓甩卖”等等。然而,实践中的问题却不会如此简单,值得思考的问题有:

1.竞争者纷纷撤出市场,残存的竞争反而相对弱化,残存的订单可能较大,尾货利润的诱惑可能大于正常时期,何时撤出市场是某些企业为难的选择,而贪恋地“坚守阵地”又导致了“利润变原料、原料变成品、成品变垃圾”的悲剧。

2.高调(涨价)撤出?还是低调(降价)撤出?某些企业发现低调撤出很可能既会引来新的订单,又会降低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进而采取了高调退出加“终止零配件供应(某些机电产品)”、“终止补丁升级(某些软件产品)”的做法。

3.“瘦狗产品”的价值可能有新的诠释。从“企业经营”变为“经营企业”,从靠产品或业务盈利到靠“购买企业”和“转卖企业”,是风险投资商与传统企业投资理念的差别所在。特别是在某些国有企业的“买卖”中,往往伴随着企业无形资产、声誉,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土地增值价值的买卖,因而当某些产品的退出连带着生产资源的变卖时,现行市价与资本运营价值的差别应该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4.当产品的退出带来了员工的下岗时,个体生存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企业早期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了企业的退出机制。解脱“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无限责任”曾经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个目标今天已经放在了所有企业面前,这个问题不能得以根本解决,衰退期的产品退出市场,可能表面上解决了产品的资金、资本占用,而实际上带来了更加重大的管理问题,市场营销的微观问题进而有可能演变成为了中观、宏观问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应该不难理解这一问题。那么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一问题的伤害呢?科学合理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换代波管理,固然是首当其冲的基本对策,但是善于把握营销策略与营销战略的整合关系,正确理解和投身参加社会保障、保险,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是当代企业家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赢得企业的长远竞争优势的根本举措。

三、结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不能是简单的产品营销手法问题,基于产品生周期的营销管理更需要与营销战略有机整合,对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突出问题的捕捉与营销对策规划,更需要着眼于全面的营销策略整合与实施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英]马科姆·麦当娜,马丁·克里斯托佛.市场营销学全方位指南[M].张梦霞,解永秋,等,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样品是检测工作的对象和载体,人、机、料、法、环等各项质量保障措施也都是基于样品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只有检测的样品得到良好的控制,确保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测工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检测结果才有可能真实可靠。因此,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一、样品控制的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5.6款抽样和样品处置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5.8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分别对样品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结归纳如下:

1)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样品的完整性。

2)实验室应具有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在实物、记录和文件中混淆。

3)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尤其对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4)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置样品,有程序避免样品发生退化、丢失和损坏。

5)实验室应保存样品的流转记录。

6)样品抽取过程中应注意样品存储、运输条件的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样品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样品的抽取

抽取样品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抽样人员承担。抽样程序、抽样方法、抽样工具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及技术文件规定。样品抽取时应注意样品是否满足抽取和检测的要求,同时注意详细填写抽样信息,必要时索要产品执行标准等必要技术文件。

样品抽取后应根据样品自身的特性、样品量的大小、运输路途的远近、抽样季节气候,选择适当的保存运输方式,以确保样品抽取过程中不发生丢失、变质和损坏。

常用的保存方式有塑料周转箱、泡沫塑料箱、便携式冷藏(冻)箱和箱式冷藏(冻)车等。

(二)样品的运输

委托样品的运输由委托方承担,抽查样品的运输由抽查方承担。运输工作的承担者应确保运输过程中检测样品的各项安全,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当标准对检测样品的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时,抽样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应采用按标准规定的包装和运输设施,检查包装和运输设施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制定检测样品的运送方案,确保检测样品的运输安全,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样品的接收

业务接待人员接收客户送检的检测样品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对照检验委托书或抽样单填写的检测样品信息是否与实物相符,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数量、包装物、包装状态、样品形态特征(形状、颜色、气味等)、规格型号和等级等。对于抽样的检测样品还应特别注意签封是否完整。

2)以及对存放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检测样品存储方式,应在检测委托文书中注明。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3)确认检测样品实物信息与检验委托书或抽样单信息一致,并协商确定检测完成后样品的处置方式等检测约定后,方可在检测委托文书签字认可。

4)在接收样品时,必须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中所述正常(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测存有疑问,或者样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者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不够详尽时,负责在工作开始前询问客户并得到进一步的说明,记录下讨论的内容。

(四)样品的登记与识别

样品唯一性识别体统由样品编号和样品标识卡组成。

1)样品唯一性编号由业务接待人员在进行样品登记时给出。一个批次检验任务的检测样品对应一个唯一性识别。所有与该检测样品有关的文件和记录,都应标明该检测样品唯一性识别,以便溯源和归类。例如:样品唯一性编号JSP2010SP00001代表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10年承检的00001号食品检测样品。

2)样品标识卡是样品唯一性识别系统的载体。样品标识卡承载着样品唯一性编号、存放状态信息和实验状态信息。业务接待人员在样品进入实验室登记后应立即将填写完整的样品标识卡黏贴于检测样品的适当的、明显的部位。

样品标识卡中检测样品所处存放状态,分为:“备用”、“检测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标识卡的颜色加以识别;按所处试验状态,分为“未试”、“在试”、和“已试”,可在样品标识卡中明示。

3)检验人员应对检测过程中的所有检验样品进行唯一性识别的传递,保证检测样品唯一性编号在流转过程中的完整性。

(五)样品的领取和分发

检验人员依据检验任务指令文件如检验任务流程卡,到样品管理部门领取与唯一性标识一致的检测用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如需其他部门协助检验,由主检部门填写实验室内部委托检验卡,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向协助检验部门分发样品;主检部门和协助检验部门应负责检验样品的唯一性识别传递,保证检测样品唯一性编号在流转过程中的完整性。

(六)样品的保管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样品室,由专职的样品管理员负责保存备用样品;检测样品由检测人员负责保管,存放于各检验部的样品室中。

样品室应配备样品柜、样品架、样品车等存放运输设施,以及冷藏、冷冻等环境设施,以确保备用样品的存放环境符合标准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做好环境监控记录。

样品室中的检测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保持样品实物、标记、登记记录的一致性。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七)样品的处置

1、备用样品保存期限

备用样品保存期限一般为保存至报告异议期后,若样品保质期不足异议期的,保质期满后即可申请处置。免费论文,食品安全。免费论文,食品安全。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各类抽查检验备用物品保存期限一般为报告发出后3个月。特殊情况的依据双方约定的时限保存。

2、样品的处置方法

1)客户要求取回的样品,保存期满前3天,由样品管理员书面通知客户取回样品,协商取回时间方式等具体事宜;客户逾期未取回的,报批后由样品管理员按报废处置,并做好记录。

2)报废的样品,由样品管理员填写样品报废审批单,经批准后处理。注意处置时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污染环境或造成潜在危害。

3)特殊情况依据双方约定的方式处置。

(八)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样品管理人员严格遵守保护委托单位技术所有权和机密的声明,以及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客户的检测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的要求。留样期内的检测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样品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内务管理规定,确保样品室内环境的整洁卫生,做好防盗、防火、防虫蛀工作,确保检测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或损坏。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对于贵重的检测样品和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储存或处置的检测样品,由样品管理员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存放,必要时应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检测样品存放满足规定的要求。

三、结语

食品样品的流转及有效控制与实验室能否出具科学公正、真实有效的检测数据紧密联系,可以说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程度直接关系到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社会形象甚至法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管理者应不断完善样品流转及有效控制的制度和手段,确保食品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准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篇(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小作坊劣质食品的层出不穷,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同时还将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据权威部门统计,10人以下的小作坊占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总量的70%以上。但是由于小作坊在我国的特殊性,所以小作坊在近期内是无法取消的。“如何提高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呢?”这是摆在质监部门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2007年下半年,历时3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地的质监部门已查清各地的小作坊数量、生产产品、生产地点、生产环境、进销货渠道等相关信息。其中主要检查了生产环境卫生、原材料进货及产品销售台帐、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剂、是否和当地质监局签定了承诺书、是否向社会公开承诺等项目。经过普查建档、提整改要求、发放《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条件》、《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资料,并就相关资料进行培训、督促落实整改要求,经过专项整治,小作坊的环境卫生、进销货台账填写已经比较规范,这些项目也相应的比较好监管。而最主要的就是食品的检验问题。

我们要求食品小作坊建立进销货台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要求食品小作坊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要达到要求,要求有技术文件、贮存运输条件,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了产品质量安全。但是产品质量安全怎么知道呢,小作坊没有检验条件、而质监局进行检测又是要收费的,而且费用还不低,不是小作坊所能承受的,这怎么办呢?难道要等出了问题才去进行产品质量治理吗?小作坊能陪得起吗?这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呢?笔者认为,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应当依照“统一规划、集中检测和分级检测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食品检测机构的建设力度

(一)集中食品检测机构,加强省级检测机构的食品检验能力提升

省级检测机构是食品检测检验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全省食品检验的任务,是全省进行食品检验的主要部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测项目不全、检验速度不够、检测费用偏高,比如说贵州省奶粉的检验主要是由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完成的:2元一斤的散酒检验费用却需要500元左右。而这些检测机构又大都设在省城,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检测的运输成本,而质监检验项目的不全,又增加了检测的流通环节和检测成本。所以应当采取合并或者其他方法加强省级检测机构的食品检验能力,将食品检测尽可能全部集中于质监部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食品检测流通,便于快速的对小作坊食品安全作出反应。

(二)建立县级和在部分重点乡镇建立食品检验机构和流动食品检验机构

小作坊大都分布在边远地区,而我们的检测机构主要设立在省级,只有个别县级设置了检测机构。这对检测数据的及时传递、检测信息的及时反馈、产品质量好坏的判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县级和在部分重点乡镇建立食品检验机构和流动食品检验机构

实行食品检验分级管理制度,检测难度小的和检测周期短的可以交给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和流动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难度大的和检测周期长的交给省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递。保证对食品安全作出快速反应。

二、从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

小作坊不检验的一个原因是自身没有检验设施,另一个就是检测费用过高,不愿检测,而且不检测也可以出售,因此造成了小作坊食品检测率过低。在小作坊暂时无法取缔的情况下,根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可以采取中央拔款和地方配套的措施保证工作经费,具体数额可根据食品小作坊的数量、生产品种、生产周期、检验次数等来决定,小作坊只象征性的交一部分。另外,必须明确规定,未经检验的和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准上市,而且由质监局执法人员马上将其销毁,这样可以做到应检尽检。

三、灵活机动的培训小作坊业主

既然检验,就只有不合格和合格两种情况,一旦不合格不准上市后必然会影响小作坊业主的经济效益,所以小作坊业主是非常关心食品质量的。因此,检验机构可以就检验结果,特别是不合格产品食品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预防和改进的方法,适时的向小作坊业主开展相关培训,小作坊就能很好的改进生产工艺、把好进原辅材料的关口、增强食品的品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071-03

作者简介:刘辉,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法是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是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它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笔者在200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应用了研究性学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应用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是研究性学习法的哲学基础

实践出真知。研究性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主旨,这就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了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了教师“教”的外因作用。

2.大学生创新思维是研究性学习法应用的思想基础

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与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应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变以往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法,才能加强参与、体验和自主性学习。

3.国内外可借鉴的研究性学习法应用成果

研究性学习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在国外教育已非常流行这一方法。在国内,它虽还属新鲜事物,但也有不少大学已予以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果。研究性学习法必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实施办法

1.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问题的提出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针对性,要符合教学目标。要针对让学生学什么、发现什么、掌握什么、发展什么来选择。

(2)难易适当,内容应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3)要具有实用性、创新性。通过这些素材,也可使学生更广泛地理解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问题”是应用研究性学习法的核心和灵魂。“问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应是开放式的;问题要有综合性,要清晰,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根据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笔者设计拟定了以下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①影响食品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的测定方法有哪些?②利用所学过的分析方法,可应用研究于哪些食品样品成分的测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一进行探讨学习。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1)合理分组。公布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课题。选相同课题的学生按5~8人分为一组。分组时,原则上是学生自由结合,但教师要把关,根据学生性别、学生成绩、素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适当调配。各组要确定一名组长。

(2)讨论问题、设计方案。分组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课题展开讨论,拿出设计方案,列出完成任务的详细条件,明确分工。方案设计负责人负责查询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采用如何采集和储存样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具体分析条件的选择等;实验准备负责人负责实验安排、器材、样品采集及试剂配制;实验操作负责人负责样品处理、测定和原始记录;论文撰写负责人负责数据处理和撰写论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担当某项负责人,各实验环节的工作由负责人牵头,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3.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实验准备和进行实验两个阶段。实验准备过程从试剂的配制、容器的选择、仪器调试到蒸馏水的质量,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因此,要求精心准备,不可大意。进行实验包括样品处理、测定过程和数据记录。通过实验,修改假设,形成结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写出工作总结,包括工作内容、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及体会。然后,小组内各成员进行交流,形成共识。最后,根据研究同一课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大组发言。大组发言只要求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实验的情况进行汇报。汇报一般采用答辩形式进行。如果各组实验结论相同并正确,教师即可作出最后结论;如果各组情况不同,要求学生再进行实验直到结论相同并正确无误。最后,每个学生写出论文。

4.成绩评定

(1)评价方法:采用三种评价方法:①自我评价;②同学互评;③教师评价。

(2)评价原则: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要综合学生个人的探索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及与教师的交流情况。

(3)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见表1)

三、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应用课程。在应用研究性教学法时,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仍应正常进行,系统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为研究性学习法的应用奠定基础,二者要相辅相成。

2.高度重视研究选题

选题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符合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问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的实施贯穿整个理论教学过程,让学生边学边用,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法应用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综合应用资料,学会规范撰写论文;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实验;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不仅要能对解决问题中的基础知识胸有成竹,还要尽可能熟悉掌握有关文献资料,能及时处理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熟悉问题,准备教法。整个实施过程,都要紧跟学生,密切注视每个学生的工作,切不可因工作忙而放松指导。

四、应用效果和体会

1.学生评价

学生根据自身体会,都非常赞同研究性学习法这种新的教改尝试,认为值得推广。学生在工作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①初步掌握了查阅文献、搜寻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②增强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③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创新中丰富了理论。④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树立了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信念。师生都认为,这次教改是学生难得的一次历练,受益匪浅。

2.教师评价

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总体素质。具体讲,达到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能够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课程所要求的主要仪器的原理及使用的方法。②使学生辨证和客观地认识到每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且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仪器及其恰当的方法。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自学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④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⑤促使教师教学相长,再学习,再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小学教育论文 下一篇: 企业监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