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1: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神经解剖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神经解剖学论文

篇(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547

国内刊号:61-1061/R

邮发代号:52-21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篇(2)

见习课是医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师的重要阶段。

临床神经病学是建立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之上的临床专门学科,教学内容多、抽象而不容易理解,寻找和探索切实可行而有效的良好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见习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尝试,充分利用PBL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采用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笔者将PBL教学法应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选择典型的病例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如典型部位的脑梗死、脑出血、急性脊髓炎。带领学生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一般以一个学生为主向病人及其亲属询问有关病史,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询问。由另一个学生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对于不规范的动作老师在一旁指点,遇到典型的体征,如帕金森病人肌张力呈铅管样强直,可安排多个学生体会,前提是与病人沟通好以免引起反感和不配合。如果学生问诊或查体有遗漏或错误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直到全体学生认为无遗漏和错误为止,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补充。

(二)问题设计

见习前一周的理论课上提出见习病种相关问题,如典型内囊损害、脑干病变的病例,提出内囊、脑干部位的脑梗死、脑出血主要症状是什么?并以此为线索,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其相应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什么原因能导致脑梗死和脑出血?本病例如何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如何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及其他相关性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将事先准备的病例资料及图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复习相关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知识,要求查阅资料并按病例中的问题准备发言。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三)病例讨论

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引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首先让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学生分别进行汇报,归纳和分析病人的病史与临床特点,提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拟定治疗方案。每位学生针对问题发言,并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各种相关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结合病例讲解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脑郜的血液供应及某一动脉分支血流中断所对应的神经系统局灶表现,进行简单的神经解剖学复习。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点,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模糊概念,对其中难点进行讨论分析。由于在预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病例大部分问题已能自行解答,对一些难点和不清楚之处带着疑问听课,容易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课前准备、课上讨论、重点讲解的过程,使学生在牢牢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初步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方法,强化了学生探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见习中的应用

临床见习以实践为主,不能等同于理论教学的细致和面面俱到。但对于刚接触临床的学生来说,要能一下子掌握定位、定性诊断非常困难。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呢?除了PBL教学外,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收益良多。

在平时工作,将对一些病房中少见病种的典型症状和体征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记录下来,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在见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再结合解剖模型、网络下载的图片和三维立体动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放映。特别是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疾病在病房很少看到,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篇(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633

国内刊号:31-1285/R

邮发代号:4-38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4)

1.2生物学知识心理学药师必须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必须掌握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知识。

1.3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一些心理疾病的评估技术和物理疗法需要物理学的先进知识和实践,包括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地的测量,受体结合的鉴定,疾病状态的体表标志,脑波记录,大脑成像技术和电惊厥的技术等也是心理学药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另外,还必须掌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

1.4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知识对药学心理学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药物治疗技术,环境和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学测试等知识及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效果时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同时,对心理学药师来说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把药物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心理学药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药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包括:①根据基础药学知识,如精神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结果的能力。②获取及传递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评价药学文献的能力,确定其合理性。⑤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⑥有效沟通的能力。⑦能熟悉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3心理学药师的作用

在不同的岗位以及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学药师的责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学和药理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加以解释,并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②对相关医学,药学文献进行评估,综合整理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加强沟通,以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④开展临床查房,与治疗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的有效沟通,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⑤从事学术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篇(5)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主权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篇(6)

学习人体解剖学离不开尸体,然而,由于扩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数大增,尸体、标本严重不足,很多医学院校的同仁们积极地进行了不同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校现有10多个专业,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了局部解剖学(局解)或系统解剖学(系解)等课程。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全力以赴收集尸体标本,扩大标本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局解教学中,就节约和充分利用尸体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拓宽集体备课内容

局解集体备课除了备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技巧外,加强了备尸体和实验操作。课前由主备课老师向相关授课教师介绍本学期局解使用尸体情况,并到实验室察看尸体质量,对不同质量、性别的尸体制定出拟作他用的目标,在确保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解学习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为系解及其他专业解剖学教学的再利用提出要求。选用的教材是彭裕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根据我校教学时数实际情况,集体备课中强调主要的操作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如股前内侧区的操作,强调与切口有关的骼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胫骨粗隆3个重要骨性标志的摸认;强调自骼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切口及平胫骨粗隆的横切口,一定要掌握好深度,切口过深会切断一些浅静脉和皮神经;在修洁肌周围的深筋膜和结缔组织时,强调要尽量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以保证肌的完美;在解剖股三角时,强调约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寻找到股动脉,再寻找其内、外侧的股静脉和股神经;深部结构的解剖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钝性分离的操作尽量少用刀和剪刀,以减少损伤的可能性。根据局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局解教学指导》,本指导除了对理论部分提出要求外,强调了实践的具体要求,如对股前内侧区要求解剖出股前内侧区的皮神经、大隐静脉及5条属支、股三角及收肌管的主要结构;观察股鞘、股管和股环;点认出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穿动脉等。通过拓宽集体备课内容,目标更加明确,措施进一步到位。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2尊重尸体,对尸体进行保护性操作

在局解教学中的做法是:①授课老师在课前要向学生简短介绍尸体紧缺是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尸体是自愿为医学教育作贡献捐献的遗体。教师和学生有尊重人体尸体的义务,尊重人体尸体是人体解剖教学的基本伦理原则,在解剖操作中,不得嬉笑,不许随意切割;②要求担任主刀的学生在操作前上讲台脱稿陈述操作步骤和要领,促使主刀的学生课前必须充分预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和提高学生临场不乱的演讲能力;③强调局解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如同样一项手术,有的医生手术过程出血多,有的出血少,有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快而好,有的恢复得慢而差,这些与医生对手术区域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走行的了解、掌握有关,现在解剖的每一刀、每一剪都是为将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打下的基本功;④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系解时所用的标本,有的是利用以往局解之后的尸体材料制作而成,并向学生展示1一2件上一届局解课中学生制作的标本,希望同学们在学好局解的基础上,尽量为下届同学的学习多保留一些可用的材料和标本,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⑤操作中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保护好相关结构(如在修洁大隐静脉时,注意保护好伴行的隐神经,在暴露甲状腺上动脉时,不要伤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外支、在切断臀大肌的时候,注意观察与臀中肌的分界,不要将其一同切断等);⑥根据不同区域解剖操作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比例,有些部位按理论实验1:3比例(如胸部、臀区等)进行教学,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区域(如颈部)则按1:4比例进行教学,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时间,改变了以往由于某些区域解剖操作的时间紧,“大刀阔斧”、“草草收兵”的操作现象。通过提高认识和加强操作管理,保证了教学预期目标的完成。

3加大教师对局解操作的巡查力度

要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去,巡查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操作,还要监督和阻止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破坏性操作(如解剖暴露内动、静脉和神经通过坐骨小孔时,不要切断骸结节韧带;解剖腹腔干时,没有必要将肝切除一块等)。这样,一些重要的结构既被清晰地观察到,又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巡查老师对各组操作的主刀、助手的认真程度、操作技能、效果及同组其他同学是否认真观察、积极提示等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不够满意的同学进行随时提问,要求其点认出某些结构,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有效避免了以前主刀和助手操作,其他人可看可不看,甚至聊天及到其他实验室乱串等现象。操作结束时,各组主刀者带领本组同学将局解教学指导中要求点认的结构全部点认出来,如果没有暴露出所要显示的结构,或者损坏了重要结构,则按事先确定的扣分标准扣分。作为奖励,对解剖制作完好的结构,老师予以拍照,制作成课件在本届教学或以后的局解教学中使用,或将标本保存在陈列室(注明年级、班级及制作者的姓名),从而提高了同学的自豪感、荣誉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加强巡查力度,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完成局解操作的预期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人体标本陈列馆,服务于局解教学

本校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里有800余件制作精细、质量较好的标本,既往主要供系解教学使用,很少向上局解课学生开放,这些直观性最强的实物标本对局解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在学生动手解剖操作之前,先到陈列馆观看相关的陈列标本,做到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结构层次及毗邻心中有数,再去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随时进人陈列馆再观察,特别是一些断层标本,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断层解剖对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层次的显示更具直观性和立体感,能加速学生对局解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有时也将陈列馆的部分陈列标本(如腋区、颈前外侧区)搬到实验室的操作现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解剖操作的速度加快了,被破坏的结构少了,能更清楚地暴露和观察到相关的解剖结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篇(7)

企鹅出版社

1938年创立的美国凯迪克大奖被誉为最具权威的绘本奖,著名插画家戴维·斯莫尔曾两度获得该奖项。这本《一个很酷的朋友》是让戴维2012年第三次获得凯迪克殊荣的最新力作。书中充满活力的精致线条、令人目炫的奇妙视角、忍俊不禁的情节安排,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想要一只小企鹅做宠物吗?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精彩的故事!

Houghton Mifflin出版

合作伙件:当当网童书频道

我们的最爱书

《象与骑象人》

推荐人:朱正欧(Parents主编)乔纳森·海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喜欢这本书,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一是里面有大量实验案例,二是其理论观点不仅涉及西方从古至今的心理学,还随时引入对孔孟、佛陀理论的解析。书里引用普鲁斯特的话:“真正的旅程……不是造访异地,而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我想还可以加上:通过别人的思考来看自己。

《宝宝越玩越聪明的游戏》

推荐人:赵丹(Parents读者)

药志胜 著 河北科技出版社女儿出生以来,我们就一直致力于给她一个宽松优良的环境,这本书集合了0~3岁宝宝的各类游戏,并且按照每三个月为一个阶段,推荐适合宝宝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语言能力、动作训练和习惯养成五个方面的游戏互动活动。我跟宝爸尽量按照要求来给女儿有意识的练习,感觉效果很好呢。

妈妈书屋

《与孩子共享自然》

约瑟夫·克奈尔 著

中国城市出版社

自1979年出版以来被不断地补充与修订,为各国的环保组织以及广大读者奉为“自然教育圣经”,并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15部最具影响力的儿童自然读物”榜单。书中包括约瑟夫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快带孩子们出去玩儿吧!

《迈向健康的教育》

米凯拉·格洛克勒等著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Parents的读者一定对“华德福”这三个字并不陌生,华德福教育倡导的是关注心灵的教育,或者说,是身、心、灵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本书收集了十几位权威的华德福教育专家、学者及资深华德福教师撰写的20篇关于教育的论文,对于想要深度了解华德福教育的父母来说,是份珍贵的参考资料。

《关键教养报告关于孩子的新思考》

篇(8)

(一)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例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例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阙、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电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部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瘤、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一级椎体外疾病)的诊断、治疗机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阙、痴呆、晕阙、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地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小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症至少30个。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病、瘤性神经系合并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备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

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篇(9)

 

脑心综合征又称脑源性心脏损害,指并发于各种脑部病变(卒中、癫癎、外伤头部手术等)的心脏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ECG)复极改变,心律失常,血浆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心脏损害,脑卒中后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来自于心脏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复极改变,使易损期增加,而在易损期出现的早搏更可能导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可能是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初1个月内易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律失常常影响心脏功能,降低脑灌注,减少脑血流,进而加重脑原发病变,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研究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特征

1.1 心电图复极改变 心电图复极改变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脏异常。最近,Khechinashvile等(1)对来自29个研究包括1844例心电图改变研究作一系统回顾,结果发现76%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出现ECG 异常,与既往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无关,提示其ECG改变由SAH直接导致。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出现的 ECG 异常可能不是特异性的,而很可能与患者卒中发病以前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包括无症状性)有关。鉴别卒中后的心电图异常是由卒中直接产生还是因为同时伴随有心脏疾病非常重要医学论文,若误认由心肌缺血所致的ECG异常为由脑病变产生,可能导致不必的甚至有危险的干预,如甘露醇脱水治疗加重心脏负担,而由脑部病变所致的ECG 缺血样改变被误认为心肌缺血所致,则可能影响对卒中的治疗,包括运动和康复的延迟及SAH的手术治疗。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2 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变化 反映卒中相关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包括CK、CK-MB、LDH及cTnI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正常情况下,CK、LD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卒中后由于神经细胞、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另一方面,发生卒中时导致支配心脏的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在心脏内积累,使心肌受损,也可造成心肌酶增高。研究发现岛叶梗死组较非岛叶组更易出现心肌酶的增高,而cTnI明显增高,而Mb却未增高。提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对心肌酶影响较大。岛叶梗死使位于岛叶的控制心脏活动的中枢及与岛叶皮层存在自主神经联系的神经结构都发生损害,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明显的增高。Barber等研究证实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肌蛋白1的增高与肾上腺激素的增高有密切关系。

2 超声心动图改变特点 超声心动图提示急性期脑梗死更易发生左房内径增大,但由于梗死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检查超声心动图,而患者的左房内径增大不可能于一周内发生,因而我们认为左房内径增大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之前就存在。

3 病理学表现 Greenhoot及 Manning对死于SAH的患者进行尸检,没有发现任何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栓的证据,但发现“肌细胞溶解”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心肌灶性溶解、肌原纤维变性、散在的出血点,伴有单核细胞浸润及脂色素沉积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增加交感神经的活动或注入过量儿茶酚胺可出现极其相似的心肌病理改变,而β阻滞药或其他交感神经阻滞药可阻止这种变化。有趣的是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心内神经末梢而非血管分布,离心内神经末梢越远病变越轻,而在离这些神经末梢2~4mm处通常完全正常,提示卒中后的心脏改变为神经源性核心期刊目录。

4 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卒中后心脏损害的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一些证据支持在大脑中动脉支配区域内存在“心脏的皮质节律控制位点”的假说,此区域若发生血管性损害,将失去抑制性调节而导致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神经解剖学和电生理学显示,岛叶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高级中枢,岛叶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压、心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事实上,岛叶对心脏的自主调节存在偏侧性,交感活动主要由右侧岛叶调节,而副交感活动主要由左侧岛叶调节,一些研究已证实累及岛叶的卒中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此外,岛叶和边缘系统、下丘脑、杏仁核及其他涉及自主神经控制的区域有着广泛的直接或交叉的联系。目前推测,介导卒中后心脏损害效应的部位可能即起源于或路径以上区域。

脑源性心脏损害的周围机制也证实了卒中患者交感和副交感活性的不平衡,包括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医学论文,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等。最近的证据表明,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也存在不对称分布,交感神经的分布主要影响室性心肌的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分布突出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右侧迷走神经主要影响窦房结,左侧迷走神经主要影响房室结。此外,左侧颈胸神经节或左侧交感活动较右侧有较强的促进心脏心律失常的潜力。

Samuels(1987)提出了卒中后脑源性心脏损害由“交感超载”导致的假说。认为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大量释放,通过激活Ca2+使心脏肌纤维异常收缩,导致心电图改变。若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及/或心肌持续缺血(心肌长时间收缩所致)后又发生再灌注,则自由基释放,心肌再灌注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5诊断 卒中并发心电图复极改变常见于前外侧壁和下侧壁导联,可通过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则可通过新持续监护或Holter心电图检查发现。需要强调的是应进行多次或连续的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发现心电图异常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可能发现既往合并和未合并有心脏疾病的卒中患者之间的ECG之间的区别,提高预测危险性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肌损害的严重性。此外,可通过HRV分析来评价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及时识别发生猝死的危险性。

6展望 由于脑心综合征是卒中后猝死的重要原因,其危险性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今后应进步研究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预测脑心综合征严重程度和特异性指标,对FNS改善HRV的防治作用值得在高危人群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生理心理学”的教材为沈政主编的《生理心理学》[3],内容翔实,但缺乏先进性和系统性,原来的课程大纲为如下内容: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生物信号的传递机制、感觉的生理心理学、知觉的生理心理学、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理心理学、睡眠与生物钟、性生理心理学、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教材内容很多、缺乏系统性,而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近一半是文科生,他们的生物基础相对较差,要求在32学时内理解和消化本课程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实验内容也存在着问题:实验课为8学时,时间较短,加上实验受设备的限制(大脑最新的结构模型、生物实验条件的缺乏等),有些实验无法演示和进行,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上训练不够,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深度,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有“三轻”

目前“生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三轻”:第一,重讲授、轻研讨,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的思考和讨论;第二,重知识、轻思考,教师授课侧重于各种心理过程的生理和脑机制的介绍,缺乏系统性、前沿性和逻辑性的思考,也缺乏与其他心理学课程的联结;第三,重机制、轻应用,教师侧重介绍心理活动的生理和脑机制,而缺乏用应用机制解释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生理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着重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精神药物学、神经病学及行为遗传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已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方法,突显出其自身与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4]。目前,生理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整合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行为而产生的大脑结构和大脑运作机制,随着研究技术的突破即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大脑功能的变换能够被直观地“看到”,这项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渗透应用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等。本课程教学目标有3点。①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及最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生理心理学实验课的操作和观摩学习,使得学生理解生理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通过科研实践学习进一步巩固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②科学思维的培养:课程教授过程中,通过制作文献卡,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批判和创新的精神。③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肃的科研态度、严谨的科研思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倡有共同兴趣和目标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起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步骤

第一,应建立课程教学的内容模块。教师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材,整合性地建构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重新建立考试模式,更新现有的试题库,使得新的试题库既能满足本科教学,同时又能满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要。第三,要增加期中考核环节,因为理论知识的内容很多,分阶段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知识的稳固性有所帮助。第四,可以运用网络教学的交流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细化与理解。第五,应增加文献卡制作和报告环节,要求学生查阅最新的生理心理学研究论文(尤其是脑成像技术的应用),按不同研究领域分成小组,做报告,从而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

生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模块的建构,应以系统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原则,逐步确定教学内容体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笔者在对比和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时,发现NeilR.Car-son教授主编的《生理心理学》第六版被美国众多高校采用,近几年也逐渐为国内高校所采用,是世界上最经典的生理心理学教材之一[5]。笔者参考该教材将课程内容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分为5个模块: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神经系统和细胞的基础及功能、精神药理学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输入模块(感觉和知觉系统);第三部分为“动机或本能”的生理机制(睡眠、生殖、情绪和摄食行为);第四部分为学习和言语交流模块;第五部分为神经学和心理障碍模块。首先,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这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其次,课程内容将整合神经科学和生理心理学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跟进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再次,课程内容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每章内容都以案例形式导入,结束时给出相关障碍的生物学病因和研究成果,而且第五部分的模块涉及各类神经系统失调和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用性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再对内容体系进行修正和补充,将讲授者的教育方式与学习者的需要更好地进行整合。综上所述,重新建构后的教学内容在理论系统性、学科发展前沿性及实践应用性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林文娟曾对国内外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反复提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正密切关注21世纪最令人关注的心理卫生课题———各类心理疾病的基础研究[4],其中涉及的心理应激、精神疾病、抑郁症、成瘾问题研究成果可以与第五部分教学模块相结合。认知、情绪、学习记忆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则可以与高级心理过程的模块相结合。而林文娟在概述中提出中国生理心理学发展方向应集中在行为与脑的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研究上,关注心理行为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这将使得生理心理学与心身健康、与生活拉近了距离,使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更为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也会对生理心理学更有兴趣。目前有许多生理心理学研究成果正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周芸将生理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在人才选拔工作中[6],以激素水平学说为依据,阐述了性激素对性格与能力的影响及激素知识在人才选拔中的具体应用。此类研究能激发学生对激素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且了解自身激素水平对于认识自己的个性、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更具有指导意义。此外,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如心理测试技术和脑电波心理测试技术在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有学者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概述[7]。这部分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论知识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加深学生对于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在条件允许时便可开展研究活动。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上一篇: 化学类毕业论文 下一篇: 边坡支护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