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日本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1: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日语与日本文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日语与日本文化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troducing Japanese Culture Education to Japanese Basic Teaching

LUAN Chao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555)

Abstract Japanes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ts soci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 The writ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Japanese basic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o introduce Japanese culture into it.

Key words Japanese; basic teaching; social culture; introducing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是共生的、互依的关系。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形式,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重要媒介。长久以来,我们在日语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多地重视日语单词、语法结构等语言形式的教学,认为在初级阶段只要打好语言基础即可,没有必要对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太多的介绍。这使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日语词汇和日语知识,能够写出符合日语基础语法的句子和文章,但是在同日本人实际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有些句子却往往用得不恰当。这促使我们应该从日语的基础教学阶段便重视日本文化教育的导入。

1 日本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 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字便传入日本,中国汉字字形成为日语的表记方式,相当一部分的汉语词汇不管是发音、字形还是释义均被日本人广泛接受并应用流传至今。可以说,中国的汉语为日语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中日两国语言的亲密关系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进行基础日语的学习时非常得心应手。很多单词和表达方式在两国的语言系统中都能够找到共通点,十分便于理解和记忆。但是,也常常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在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往往忽略了其文化背景教育的重要性。

毕竟中日两国的国情文化不尽相同,两国的语言虽有联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比如,“大丈夫”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指的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而到了日语里面,却成了没关系、不要紧的意思。又如,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常常会这样打招呼:“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啊?”日本人则大多会说“いいお天荬扦工汀保ㄌ炱真好)。如果在这里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问对方是否吃饭,要去哪里,就会显得很奇怪。作为中国人,如果不了解日本的文化,就很难正确恰当地和日本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长久以来,中国文化虽然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两国文化差异很大。这是因为,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源于日本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虽然积极吸取中国大陆以及西方社会的文化精华,但还是深深根植于日本社会,具有相当的日本特色。这些特色也深深影响着日语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日语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视日本文化以及日语中所隐含的文化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日语学习。

1.2 日语教学的要求

我们在日语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常常过分地强调日语单词的记忆和日语语法结构的应用,却忽略了日语与日本文化的内在联系,虽然也会在教学中导入一些文化因素,但也总是会局限于粗略的地理、风俗、传统文化等的简单介绍,往往忽视了日语的使用语境、日本人的思想心理等的深层次的讲解。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所讲的日语,虽然在发音、语法结构上无可挑剔,但常常不会根据特定场合灵活地变化。很多学生甚至会用中国式的思考和习惯来说日语,这样不仅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还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造成交际失败。比如:在教授日语敬语的时候,如果不从文化学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解敬语的产生、发展、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敬语的使用情境,而是单单从语法角度出发讲解词语的变形,让学生生搬硬套的话,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接受敬语,更无法体会日本人的文化心理,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敬语难学难用,从而产生怕用敬语、用不好敬语的后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想要提高日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日语的基础教学阶段积极导入日本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日语语言体系,了解日本文化,打好日语学习基础,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导入日本文化教育的方法

2.1 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全面的日语语言文化知识,有自如驾驭日语语言文化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并掌握中日文化的异同,拥有分析日语知识与日本文化之间深层次关系的专业技能。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在备课时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等途径,分析并精炼教学内容中的日本文化内涵,并努力找到一种简洁生动的方式给学生讲明讲透。

2.2 课堂实践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在讲授日语知识,进行单词语法学习的同时,浅显易懂地进行文化背景介绍,讲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结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思想特点与日语进行比较讲解,让学生在初级阶段便能够理解并接受日本文化,促使学生排除汉语的干扰,养成日本式的思维及表达习惯。在进行文化方面的讲解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知日本文化,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感性意识和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改变枯燥乏味的你听我讲的传统授课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必须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比如,在进行日语敬语教学的时候,在讲解完敬语知识以及文化背景之后,可以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或者创造性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设计会话,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之后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设计会话和表演的过程,正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设计、表演以及之后的互相点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和点评,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及其背景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纠正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达到更好更恰当地运用敬语的目的。

2.3 课下活动

在日语基础教学过程中,课下活动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小视。给学生布置日语语言文化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查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日本文化知识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日语演讲或日语配音歌唱比赛、举办日语专题讲座等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加深对日语知识及其相关文化的理解,提高活用日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积极和外教或者日本留学生进行交流,从日本人那里了解生动形象的日本文化,同时提高自己的日语交际水平。

作为日语教师,在进行日语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日本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积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日语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日本文化,从而使学生突破汉语的思维局限,在初级阶段逐渐学会根据不同场合需要,用日本式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灵活恰当地运用日语。这无疑将会给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日语学习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16-01

一、日本洗浴文化的历史

日本人的洗浴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狩猎时代日本人,那时的人们,一开始的洗浴方式是在河、湖、海里共浴。泡温泉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据日本最古老的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人们看到鹿、熊、鸟等动物把受伤的部位浸入温泉疗伤而受到启发,逐渐开始学会泡温泉。后来发展到农耕时代,人们开始群居在河边或湖边,沐浴就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日本人开始水稻耕作,从而使古代的日本人达到相对稳定的温饱。所以日本人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把能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水奉若神明。后又因佛教的传入,沐浴文化也传入日本。佛教认为沐浴可以除去身上的污垢,可以使身体清洁。可以说日本的洗浴文化和宗教有直接的联系。

二、日本独特的洗浴文化

日语中关于洗浴通用的说法是“风吕”。现代风吕分为三大类,即公共浴室、家庭式风吕、温泉。日本人的公共澡堂也称钱汤。“钱汤”的洗浴方式一般分为洗和泡两个程序。先在洗澡间用小桶盛水洗净身体然后到泡澡间浸泡。也有洗澡间和泡澡间合二为一的情况。这种洗和泡分开的方式一直传承至今,在泡澡池外完成搓、擦、洗、涮的程序之后再入池泡澡也是当今日本最重要的洗浴方式。上司和下属一起洗的情景也屡见不鲜,这是日本人培养默契和精神相合的独特方式。

明治时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日本出现了家庭洗浴设施,但日本的室内洗浴方式与我们的洗浴方式有所不同。日本的洗浴方式同样是先洗再泡的顺序,他们会选择在澡盆的外面先用水洗干净身体,之后再进入澡盆或浴池中。在浴池中的日本人也只是泡澡,而且我们最无法理解的是日本人居然会一家人用一盆水洗澡,一般日本人泡澡的顺序是爸爸、儿子、女儿、最后才是妈妈。外国人无法理解,会认为日本人不干净,其实则不然,日本人泡澡只是享受泡的过程,他们求的是精神的释放,工作一天的日本人最惬意的休闲方式也就是泡澡了。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频繁的地壳活动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无数温泉。有“温泉王国”之称的日本和我国同属亚洲,同受东方文化的熏陶,但日本人泡温泉的方式却与我们不尽相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泡温泉方式。日本人在泡温泉时全身,随身只带一条小毛巾,且小毛巾一般不放入池中。男性与女性共浴一池,赤条条无牵无挂,还可以相互搓澡,享受轻松洗浴的乐趣,没有什么害羞的感觉。这与国内人们穿着游泳衣裤泡温泉完全不同,在日本人的眼里,穿衣裤入浴反而不卫生,达不到完全融入自然的意境。

男女共浴一直持续到明治天皇时期。明治天皇提倡全盘西化,出现了所谓的“男女有别”观念,于是,男女共浴开始不被认同,其实变化也不是很大,也就是在男女中间挡上一块1米长的布帘,就算是分开了,有些地方仅仅象征性地挂根绳子而已。后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引入,外国人认为日本“男女混浴”有碍社会文明,向日本政府提出异议。于是明治政府于1872年禁止男女混浴,但是屡禁不止,到了现代已经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洗浴文化。如今的日本还有部分实行男女共浴的温泉,通常分别设有女性浸浴的专用时间段和男性浸浴的专用时间段,其余时间则是男女共浴。现今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洗浴方式像“沙滩浴”,“啤酒浴”,“鱼疗浴”等更是层出不穷。

三、试论日本独特洗浴文化的深层内涵

日本独特的洗浴文化来自于其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日本人称自己为“大和民族”,其文化讲究的是“和”。同大自然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和”,都融入其骨髓之中去了。日本的洗浴文化讲究泡澡,洁净观念的同时更讲究的是精神与自然的融合。古代日本人泡在江河湖海里是为了融入自然,感谢自然带来丰收,带给他们食物和一些生活用品,后来虽然修建了墙壁把人和自然隔离开来,但是精神上的沟通不能少。另一方面,日本人在钱汤里可以毫无顾忌的说笑,沟通,也是体现了“和”的观念,只有在澡堂里人们才可以脱去身上的一切束缚,把他们最原始的一面体现出来。不管你是士农工商的哪个阶级都可以平等对待,大家都是一样的。温泉的混浴也是一样,他们这里看到的不是男人女人的区别、不同,而是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平等的人,合为一体的。大家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没有区别的,正是“和”的思想带来的这一文化理念。

四、结语

篇(3)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88-01

日本的设计艺术常以一种传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力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有时它借助于鲜明的民族传统视觉符号,例如和服、茶道、和屋以及传统书法、传统绘画和传统民俗等饱含民族审美意味的图形,以典型的日本风格展现在世人而前。同时对传统的图案进行简化,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日本的设计艺术以符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和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姿态,去探索新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如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五十岚威畅的产品设计、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佐藤晃一的平而设计,都可以让观赏者从其设计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图像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这种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暖昧、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如同日本武士道一样,刚强与优雅、残忍与温柔并存,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白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而,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而。

禅宗在日本能够独立而突出的发展,是因为禅宗的自然观,符合本土的神道教义,崇拜自然的思想,加上中世纪的日本民族坚守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简朴的审美趣味一拍即合。尽管日本的禅是从中国所学而来,但演变至今却发展出不同的风貌,由于日本人重视普遍性地推广提倡,甚至于社会各界亦参与,并努力使其生活化。

禅,使得日本人单调的平常生活增添了艺术的趣味。试想,如果将禅从日本人的生活中抽掉的话,那么日本的文化艺术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的性格和日本的文化就是禅。

禅宗也是日本设计艺术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如果你缺乏禅宗的意念你便很难读懂日本的设计艺术,自然就弄不清时装设计大师二宅一生“参禅”时,悟出的设计概念“皱的哲学”的含意;也无法弄懂书法巨匠井上有一“顿悟”后,挥舞出的颇具“禅味”的书法作品,何以能震撼国际艺坛!自然也就无法解读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为何将白然界的“光”、“声”、“水”等元素巧妙地纳入室内的空间中,创作出了水的教堂、光的教堂,而闻名遐尔。还有设计师佐藤晃一的作品,为何与日本的俳句一样,可以用纯净的日本语法节奏构成的,画而凝练而节奏跳跃,在空白处你都能感受到“空寂”的无穷魅力。

但是,当你一旦感悟到了禅宗朴实自然的美学理念,你就会领悟二宅一生的皱折服装和乞丐服装,其实是为了呈现出服饰在白然形态下的美感,和布料在撕裂状态下呈现出的不受拘束的优雅灵气,展示出的却是禅宗的灵性和朴实美学!而安藤忠雄的水的教堂和光的教堂,则是将人引入寂静的禅宗的自然境界,体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在为现代人打造一片灵魂的栖息之地的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难忘记忆的空间体验。这种对于水与石、光与影的思考,无论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在安藤忠雄的看来,它们都是整体建筑中自然而鲜活的一部分。

禅宗与设计的结合往往令日本艺术家们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并成为他们表现自己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最佳选择。因而,在他们的建筑、园林、插花、陶艺等设计艺术理念中,普遍认为“简单的优于复杂的,幽静的优于喧闹的,轻巧的优于笨重的,稀少的优于繁杂的”。所以在他们的创作中,他们常将那些江边暮雪、山村落日、渔舟晚唱、石幽水寂、山乡野趣等等,一些含有禅机的意象,巧妙地纳入自己用图形或形态构筑的白由王国,追求一种清远幽深的意境。在享受自然风物之美的同时,含蓄委婉地传达出白己的心性所在。

日本的设计艺术中,由于禅宗理念的渗入,而愈显灵性和深幽,因为禅意的设计艺术,始终表现出一种白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灵意境,艺术家们只有内心与外物合一,才能体会到空寂的禅意,方能步入禅宗的“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境。日本传统建筑中那空灵的格子窗所带来的幻象美,传统茶室里所透射出的空寂与简素气氛,还有古城京都街道所构成的素雅清静的朦胧美,其实都是在禅宗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形成的美学特征。

篇(4)

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项目:项目号(12YKZ016)。

日本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之一是汉籍和汉字的传入,而这也是日本人吸收儒学佛教的契机。其中对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的可以说是圣德太子。本文将围绕佛教在日本古代早期(飞鸟时代)的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一阐述。

佛教的传入

据《上宫圣德法王帝说》记载,百济圣明王与大和苏我稻目事前计划,于538年向大和朝廷派使者,带去了佛像、太子像、经纶,是为佛教的最初传入,此为一说。另一说根据12世纪史书《扶桑略记》的记载说,552年大陆移民司马达等首先在大和坂田原建草堂供奉佛像,此乃佛教传入日本之始[1]。

佛教在传入日本之初,信奉者只是限于一部分人,并没有扩大到很大范围。自从钦明天皇13年佛教正式在日本传播以来,围绕佛教问题由苏我氏和物部氏所代表的开明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停过。直到推古天皇即位后,皇太子圣德太子担任摄政,佛教才迎来了最初的黄金时期。

圣德太子对佛教传播的推动

圣德太子(574-622)本名厩户皇子,其祖父是最初迎来佛教的钦明天皇,母亲是苏我氏的穴穗部间人公主,可以说,太子是日本最早崇佛派的直系后裔。圣德太子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熏陶,师从高丽僧人学习佛教的知识,信奉佛法,笃敬三宝。作为日本皇室一员他自然意识到连东方大陆上的印度、中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都是佛国圣土,为什么日本不能引进佛教?当然,圣德太子积极地推崇佛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他当时之所以推崇佛教,旨在用佛教教义教化人民,使国家脱离政治纠纷,以求励精图治,国家安宁。

圣德太子登上政治舞台时,当时日本国内政治正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当时,中国隋朝正处于崛起时期,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安,与日本的关系也急剧恶化。国内,氏姓、部民制度各种弊端一一显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尤其是7世纪初数次征讨新罗的计划,或以失败告终,或者中途折腰,使得圣德太子严重地意识到革除旧弊、开创新风的迫切性。

圣德太子基于“世间虚假,唯佛是真”的谛念,在摄政不久,便借助天皇诏令“兴隆三宝”,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十七条宪法》在第二条提倡“笃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何世何人,非贵是法,人鲜尤恶,能教从之,其不归三宝,何以直枉”。[2]其意思是说佛教是一切有生命物体的最后依托,是万化终极规范,无论何世何人没有不尊崇佛教的,佛教能把极恶之人教化归善。他希望通过佛教和儒教等思想来实现他要建立一个国泰民安国家的政治理念。他强调贵族之间应以和为贵,对佛教要崇敬,对天皇要服从这一思想。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以道德训条的形式,号召日本臣民“笃敬三宝”,这一形式对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圣德太子创建了7座寺院,在他的推动和影响下,朝廷内外佛风渐盛,出家造寺成为时尚。至推古32年“有寺46所,僧816人,尼569人,并1385人”。[3]

圣德太子在积极提倡修建寺院的同时,还潜心研究佛教教义。他还亲自为君臣释讲佛经,上至天皇、诸王、王女,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太子讲经的观众,同时又撰成《三经义疏》。所谓《三经义疏》,是三部佛经注疏的合称。据《上宫圣德太子传补阙记》,三疏的撰年依次为:《胜鬘经义疏》(611年)、《维摩经义疏》(613年)、《法华经义疏》(615年)。[4]

圣德太子视当时的中国隋朝为“礼仪之邦”,为了使日本能够接受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在他摄政期间,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隋朝,恢复与中国断绝百余年的国交。于607年派小野妹子出使中国,求取佛经。第二年再次派遣小野妹子出使中国时,还带了一批留学僧。由此可见,入隋学法是圣德太子外交改革的重大决策,此举直接对后来的大化革新奠定了基础,为解读和吸纳先进文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622年圣德太子因病在斑鸠宫离世。此后20余年,日本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即“大化革新”。大化革新一方面继承圣德太子未竟事业以大陆文明为样板改造列岛旧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完成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得益于留学人员的加盟,即留学隋唐归来的僧人。这一举措使得日本佛教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大化革新虽然不是圣德太子直接发动的,但是蓝图是他设计的。圣德太子对日本文化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于引进先进的大陆文化,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为解读和吸纳外来文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9-50.

[2]陈凤川.圣德太子与日本早期佛教[J].日本学论坛,2003,(3).

篇(5)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在开展日语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辅助功能将会使日语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进展得更顺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对日语教学的辅助功能。

1高校图书馆应配合日语教学工作选购日语图书

虽然进行日语专业教学本身要购置教材,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选购与日语教学教材相同科目、不同出版社版本的其它教材来方便日语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同一科目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往往各有其特点,如果图书馆备有各种不同出版社的教材,教师可以采用其它版本教材的好的内容应用于教学、更好地讲授自己所负责的科目、提高教学水平,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更多地获得日语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日语自学能力。比如《日语翻译》课程的教材就有很多版本,每种教材所介绍的翻译理论和用到的翻译例文不尽相同,如果图书馆有多种教材方便师生借阅的话,教师可以用到更多的例文丰富自己的课堂,学生也可以了解更多的翻译技巧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地游刃有余。再比如《日语语法》课程的教材版本也很多、讲授侧重点也不完全一样,如果图书馆备有各种版本的语法教材,可以方便教师采用所需的理论观点、完善语法点讲授,也可以更方便学生从多角度、更深层次地把握日语语言运用规律,加深课上所学的同时培养自己研究日语语言的能力。再者,图书馆应购置教材参考书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参考使用,为日语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最大便利。另外,无论是日语专业的学生还是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的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参加各种日语等级考试的愿望,针对学生这一考试学习需求,图书馆应该购置日语国际能力考试、日语专业四、八级、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的书籍方便学生学习。因为在各类日语等级考试中,参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进行日语图书馆藏配置时,尤其要多购置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考试用书。在选购时既应该包括历年真题方便学生演练,也应该包括针对这一考试而出版的分项讲解图书(包括日语能力考试文字、词汇、文法、读解、听力等)方便学生全面复习。此外,大学中非日语专业的学生想学习日语的学生也非常多,图书馆应该为他们购置日语入门方面的书籍。在日语杂志的购置方面,图书馆既应购置一些日语学术类期刊方便教师查阅、了解科研动态,也应购置一些日语学习类期刊方便学生参考学习。在日语词典购置方面,应选购经典版本的词典(既有日语解释日语的,也应有汉语解释日语的词典)。购置外文图书时应选购一个版本的国语便览方便考研日语学生使用。另外,图书馆还应多购置一些有关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类书籍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2使用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活动

在进行日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日本文化展示活动来增进学习日语的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日语的兴趣。比如可以在图书馆举办日本风景、风俗图片展,使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图片展出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日本的了解。也可以举办日语假名书法大赛、展示,使学生提高日语文字书写水平并加深对假名来源的认识,使其更准确地书写日语文字。还可以举办茶道表演等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不同文化的联系与差异、进一步认识日本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另外,可以在图书馆的多功能厅定期播放日本经典电影,使学生通过影音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练习日语听力、学习地道日语口语。再者,可以使用多功能厅举办日语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有关日本文化、社会、语言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日语演讲比赛,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日语表达水平。另外,可以邀请日语教师就日语或日本文化的某个知识点给学生做演讲来提升学生对日本的认识水平。此外,在图书馆的讨论室可以定期开展日语角活动方便学生练习口语,还可以就图书馆的某本有关日本文化的图书展开讨论,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为学生自己以后从事中日交流的工作提供指导。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46

1、前言

语言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鲜活"生物"。与汉语相比,日语是一种相对多变的语言,而惯用句在提升语言交流的质量,促进交流双方对对方的认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语言研究中的重点。由于历史、文化、语言应用时的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当代的日语惯用句中,有不少已经跟古代、近代的惯用句意思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差异乃至脱节。对于大多数非母语的日语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这个问题往往会成为研究和学习上的一个障碍。已有的国内外各类日语惯用句的学习词典和著作,有各自的长处,但是均不同程度地收录了大量没有生命力的、甚至已经死亡的、不为大多数日本人所知的惯用句。这已经失去了"惯用"的含义。

2、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日语惯用句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焦点多放在惯用句的具体使用上,也就是说,实践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

(1)国外出版物以论著(辞典)为主,例如:

宫地裕,『用句の意味と用法,明治院,1982。其特点是以惯用句用法为中心列举大量例句。

国哲弥,『日本用・用小辞典,社,1991。也是以实践的误用分析为主要内容。

白石大二,『国用句辞典,京堂,1969。定义和例句都显得陈旧。死去的惯用句较多。

也有部分论著,例如:

国哲弥、「用句、『日本学第四第一号、1985。主要解释了何为惯用句,有借鉴意义。

森田良行、「用句、『日本学第四第一号、1985。分析了动词惯用句的用法。有借鉴意义。

以上出版物都存在同样的缺憾,就是对惯用语的界定沿用了过去辞典中的定义,收集了大量没有生命力甚至完全死去的惯用句,使用的例句大多为书面语,来自近代的各种文学作品。不少例句跟现代日常口语严重脱节,作为书面语使用于现代也显得佶屈聱牙。

(2)国内对日语惯用句的研究论文和辞典基本照搬国外的出版物,因此也存在无视死辞活辞,与口语脱节的问题。例如,在下列论文中,均未涉及对惯用句定义的修改。

甄琦,《含有「腹的日语惯用语语义阐释与日本文化》,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2期。简单探讨了此类惯用句与日本文化的关联,对初学者有指导意义。

吴宏,《日语「类惯用语的认知语义分析》,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04期。分析有深度,涉及的范围窄小。

王锐,《关于日语惯用语、谚语误用的现状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注意到了惯用句的误用问题。但是没有深究。

等等。

上述辞典基本上是将国外辞典翻译成汉语并略作整理,没有新的突破。

目前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日语惯用句的研究都还处于未能全面展开的状况,甚至留下了一些研究的空白领域(如对日语惯用句的分类甄别)。国外对此应用研究多于基础研究。国内的研究则集中在日语惯用句的具体应用上。如某个惯用句如何使用、某个惯用句中的某个名词应该固定跟某个动词搭配等等。

3、改革的出路

由于日语惯用句界定研究较为缺乏,我们在日常会话、撰写文章、编写教科书时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挚肘。在国内的教科书编写中,这个空白造成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特别是教学日语写作和翻译的教科书中,大量生僻的、甚至失去生命力的惯用句充斥其中。严格说来,失去生命力的惯用句已经不能称之为"惯用"的句子,然而,如果在教与学中,浑然不知地把它们视作"高级日语"灌输给大脑,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记忆这些大多数日本人都无法理解的惯用句,这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委实为一种十分可惜的资源浪费。笔者认为改革势在必行,其出路大致如下:

(1)对惯用句的基础研究,首先要正本清源,梳理出日语中哪些是活跃在日常应用中的"惯用句",并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界定。日语最常用的惯用句就足有2-3千条以上,而且由于日语惯用句的时代衍变,在各大辞典中界定不完善情况时有所见。因此,筛选并准确界定每一句日语惯用句,成为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

(2)要准确地界定日语惯用句,就有必要对日语惯用句的由来和衍变进行详细的探究,了解惯用句的发生和衍变。例如,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类型的惯用句在老一代人和年轻一代人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3)日语惯用句的文化内涵和应用心理也是日语惯用句界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日语惯用句的文化内涵和应用心理的研究,既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惯用句的准确含义而减轻学习负担,也有利于研究者把握各类惯用句的特质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分类研究。在何种文化环境和心理条件下使用某个惯用句,是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日语惯用句的分类与惯用句辞典的学习和应用,是目前惯用句研究中以及所有惯用句辞典编目中尚未涉及或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4、总结

有鉴于此,对日语惯用句的研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与时俱进。从单纯的应用研究上脱离开来,对日语惯用句的定义、由来、衍变、文化内涵、应用心理、分类、惯用句辞典的学习和应用等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唯如此,方能为应用研究铺平道路。也有利于使广大学习者能够真正学以致用,研究者能够有的放矢,不仅从宏观上,而且从微观上对日语惯用句的具体定义准确把握,使日语作为外语学习、教学、研究对象的人们准确把握日语惯用句的最新含义,避免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谬误。

参考文献

[1]白石大二,『国用句辞典,京堂,1969

[2]宫地裕,『用句の意味と用法,明治院,1982

[3]国哲弥,『日本用・用小辞典,社,1991

[4]国哲弥、「用句、『日本学第四第一号、1985

[5]森田良行、「用句、『日本学第四第一号、1985

篇(7)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1 、 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接触的就是教材,教材中对寒暄语的讲解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寒暄语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为例,重点考察其中有关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1.1、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 首先在书的开篇(第18页)就介绍了"常用寒暄语",并配有图片和汉语解释。分别从"时间上"和"场面上"介绍了10个代表性的寒暄语。

> 其次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

> 然后在课后的单词表中也有该课中出现的寒暄语的汉语翻译。如第31、41、77、87、97、291页等。

> 在第92页和第174页中对"すみません"的"搭话"功能分别作了讲解。

> 最后,在每个单元末的"使用场景对话"中也会出现一些常用寒暄语,并配有图片和汉语翻译,但是没有讲解。如第62、63、155、201、247、293页等。

1.2、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的整理我们发现,新版标日在寒暄语的讲解上比旧版以及一些其他日语教材要详细的多,不仅仅是在单词表里翻译汉语意思,而是有了详细的讲解板块,有些还从不同的对话场景出发进行说明。这就表明日语教育对寒暄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在发现优点的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几点不足:

* 讲解缺乏系统性

教材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只是因为课文内容出现了寒暄语,所以就该寒暄语进行说明讲解。而并不是按照"时间上"或者"场面上"等系统的分类去讲解。在书中第285页的【寒暄语⑥】中讲解了"分别的寒暄",虽然这个是按照"场面上"的分类来进行的,但是因为应用课文的内容是小李即将回国,与小野、森三人在机场话别的场面,这个场面要使用的是"预见到长时间不见面而话别"的寒暄语,仅仅是"分别的寒暄"的一小部分。过分拘泥于课文内容,会使学生在理解寒暄语上缺乏立体的、体系化的概念和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省略形与礼貌形讲解模糊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含义相同表达形式不同的寒暄语,主要体现在"省略形|"和"礼貌

形"的区别上。比如都是"谢谢"的含义,但「ありがとう是省略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是礼貌形,二者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教材中只是偶尔会提到省略形、礼貌形各是什么,但是却不讲解二者使用上的区别。如第26页。另外省略形和礼貌形介绍的也不够全面,如第92页中写道:"以还要返回该处所为前提,在离开家或公司时,要离开的人一般说「いってまいります(我走了)。「いってきます是「いってまいります的较为随便的说法"。可是比「いってきます更为随便的说法「いってくる却没有介绍。

* 对具有多个含义的寒暄语讲解欠缺

日语寒暄语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多个含义的词,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上下文来判断其具

体意思。教材中只介绍了「すみません的"对不起"和"搭话"的两种用法,其实「すみません还有"感谢"的用法。另外,教材第36页中写道:"「どうも用于加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所表示的谢意。但是略表谢意时,可以省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只用「どうも"。但其实「どうもすみません也可以省略「すみません只用「どうも,而这里的「どうも就表示"道歉"而不是"感谢"的意思了。

* 很少讲解同一场面中的寒暄语之间的区别

教材在第82页【寒暄语③】中讲解了「お疲れでした的用法和含义,可是在第

293页的"实用场景对话"中却出现了「ご苦的使用例。这两者都含有"您辛苦了"的意思,但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教材中对于这样的区别不做讲解,学生自学起来会很疑惑,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没有介绍相应的日本文化

日语寒暄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要素,是日本社会特征体现在语言上的一个缩影。

比如第92页介绍的「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いってまいります/いってきます这组"进出家门时"的寒暄语就体现了日本"内"与"外"的文化意识。另外寒暄语中省略形和礼貌形的存在也体现了日本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寒暄时要根据关系的上下、亲疏来选择寒暄语。在教科书中这样的与语言相关联的的文化介绍还是比较少见。

2、 日语寒暄语的教学对策

2.1、 从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了解、理解日本文化

一直以来日语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日本文化的,但是在很多学校跟日本文化相关的课程,比如"日本概况"、"日本事情"等都被设置在中高年级进行。其实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是依赖教科书或者日汉词典的汉语翻译,所以一旦教科书或者词典的解释不够全面就有可能误导学生引起误用。而且初级阶段记住的内容往往印象深刻,到了中高级阶段虽然意识到当初的内容有错误,但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的还是会用错,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仅是词汇和语法,还必须说明并使学生理解日本人交际中的规则、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等异文化要素。

2.2、 礼节教育十分重要

所谓礼节就是为了不使对方不愉快而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含着大量的日本所特有的寒暄语,为了使学习者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为了避免和日本人交流引发误会,把"礼节"教育正式引入日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话方式的礼节"、"用餐的礼节"、"拜访时的礼节"以及"赠送东西的礼节"等都是与日本人交流时经常会用到的。在现行教科书缺乏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就起着关键作用。

3、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寒暄语教学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的讲解,应该把寒暄语放到具体的场景中,细化使用者或者使用对象的说明,同时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中理解语言,并可以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吸收,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理解了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减少误解或摩擦,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篇(8)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10-1

基础日语是一门零起点专业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日语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日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上的难题,为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是一种既能让学生接受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的教学是一门零起点学科。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最后能否说的流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兴趣。当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感兴趣时,会投放更多的精力在上面。日语歌曲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朗朗上口、内容活泼并简单易懂、而且更接近现在的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对日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词汇的记忆,使日语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二)良好的语感的导师

要说一口语流利、地道的日语掌握其韵律和节奏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日语歌曲中的歌词靠近生活、自然、节奏感强,更贴近日常口语会话,适合学生练习口语。通过适当的日语歌曲欣赏和演唱,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日语学习气氛,并通过歌曲使学生体会阿尔泰语系的日语和我们母语的发音不同,并且经过反复练习后让学生将歌词说得流利、自然,也为以后高级日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日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每节课中进行歌曲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授课中可以安排一首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日语歌曲,歌曲难度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选用“あいうえおの歌(五十音图歌)”,再到“さくら(樱花)”再到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教学中我们采取将一首歌曲先听一遍,再了解歌词,最后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所学歌曲韵律,这时就会有学生跟唱,再到能够简单地吟唱歌曲,最后大家再放声一起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记忆一部分日语歌词,即时不看歌词也能听懂大意,并能了解歌曲的意境。在学生渐渐熟悉一首歌曲时,他们口语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时机成熟时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日文歌曲演唱的比赛或者举办日语文化节。当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例如:食品、动物、明星的相关词汇,从而再一次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运用歌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日语教授过程中必然要联系到中日文化差异。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日本文化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营造日本文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日语歌曲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所选的日语歌曲要被学生所接受

据了解现代基础日语阶段的学生全部是90年以后出生,这就要求教学所选歌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授课时就要挑选一些欢快、好学好记、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民歌《北国之春》,流行歌曲《后来》、《最初的梦想》、《小手拉大手》等都是由日文歌翻唱而来,可找出对应的日语原版歌进行教学,这样贴近它们的平时生活,容易记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充分发挥歌曲教学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歌曲教学法因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被学生所接收和喜爱,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工具时,反而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使用歌曲教学法,最好在三个阶段使用。第一阶段:课程导修时。课程导修是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的先行课,这时引入歌曲会使学生对日语更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阶段:讲新课之前使用。讲授新课内容前播放一首相关的歌曲,有利于学生通过歌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本文化,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用歌曲教学法辅助日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日语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增强语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日语歌曲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对日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凤麟.日语歌曲在日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56-157.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98-01

辽宁何氏医学院自2008年开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日语选修课,几年来教学效果良好,讲授日语基础知识,介绍日本文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我们在2012年的两个学期对选修日语课程的2011级和2012级学生做了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为“1.你为什么选修日语课?2.谈谈你心目中的日本。”调查调查人数240人(4月份80人,11月份150人),回收有效问卷213份(3月份72份,11月份141份),回收率为92.6%(3月份为90%,11月份为94%)。调查对象包括床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学、艺术设计、药学、市场营销学、应用心理学、动画、广告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2个专业选修日语课的学生。

从这几年调查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大部门学生对日本有某些方面的肯定

在这次调查中,明确表示喜欢日本和对日本有相对较好印象的共计153份,占全部有效问卷的71.83%。其中去过日本短期旅行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41%;想要去日本旅行、留学、生活的共计19人,占总人数的8.92%;对日本喜爱的63人,占29.58%;对日本有较好印象但心中厌恶的90人,占42.25%;对日本非常厌恶的有60人,占28.17%。在对日本的肯定方面,有一下几个特点:

1.90后的中国大学生非常喜欢日本动漫

在调查问卷和结课论文中,171名学生明确提到喜欢日本的动漫或者以日本动漫作为论文主题,从现在比较风靡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到宫崎骏的经典作品《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龙猫》屡屡出现在问卷和论文中。从这个数字可以发现,即使是在问卷中表示非常讨厌日本的同学,也对日本动漫很有兴趣。

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本身就是漫画迷的麻生太郎在演讲中说:“你们所做的事情已经抓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是我们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从这份调查结果和笔者与中国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明显体会到,日本“动漫外交”是卓有成效的,它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了日本。

2.大学生很关心跟自己切身相关的社会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127名同学提到的日本的优点都跟环境相关,比如“干净”、“美丽”、“食品很安全”、“环境很好,很清洁干净”.这明显受到了国内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大家在内心还是向往自己的国家可以更宜居更整洁,食品更安全。另外共同特点比较突出的是105名同学提到日本人“讲礼貌”、“谦让,讲秩序”、“守秩序”、“公德心强”这些也可以跟国内很多热点现象发生联系,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和有人乱扔垃圾等。另外有73名同学提到日本人“勤劳”、“特别能吃苦”、“很敬业”、“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

二、多数学生仍不喜欢日本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仍不喜欢日本,虽然下半年的调查为了相对客观,避开了9月份日本政府非法收购事件,把调查问卷安排到了十一月份,但是大部分同学仍对日本相当反感。学生反日情绪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1.日本曾经侵略中国,且不能正确反省侵略历史

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日本,“从小在历史课上就知道日本是一个残暴、怕强凌弱的国家,恶劣形象不堪入目,日本人的坏形象早早在心中扎根。”、“看到日本就想到他们曾经侵略过我们,现在还不认账。”、“日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让人讨厌的地方,无论如何,一想到过去,他们对中国人那么残忍,我就怎么都不会喜欢日本。”……

2.日本右翼活动猖獗

因为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事件,下半年的调查中,学生提到这点的明显偏多,“日本很差劲,是自己的东西他要,不是他还要,就像”、“我对日本人没什么好印象,毕竟他们总跟中国找茬,比如、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什么的。”

在调查中,11月份问卷对日本有负面评价的占76.6%,高于3月份的70.8%。可见日本政府罔顾两国利益,非法购买,让大学生对日本的负面评价增加。

三、对日本的正面负面态度,跟学习成绩关联不大

在问卷调查“为什么选修日语课?”中,多数同学表示“想多学一门语言”、“想多了解日本。”,很多对日本有负面态度,甚至反感日本的同学仍然选择学习日语,“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日剧里他们那么有礼貌,但是对我们那么残忍没有人性。”、“正是因为事件,我更想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明明做错了,还那么理直气壮。”从平时练习和考试的成绩来看,很多对日本反感的同学,学习十分认真,成绩也很好。

可见,某些负面态度,反倒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授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介绍相关日本文化的知识,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本。

结语:

“九一八”之后,王芸生在《大公报》专栏“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中写道,“然回顾古代,日本受中国文化之提携陶熔者,两千余年,中国施之者甚厚,而彼之所以报我者甚酷,此固日本之非,而炎黄子孙受凌至此,岂不愧对先民哉?”向学生介绍日本文化和相关历史,并非是要培养“哈日族”和“仇日愤青”,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知日”,对日本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了解在战后数十年间,中日双方的有识之士为了促进中日友好不懈努力,中日两国关系发展也基本顺利,矛盾并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因为中日友好是有利于双方国民利益的。更要让学生在自我思辨中了解自己的使命,提升自己,强大国家。

篇(10)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牛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日语教学应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高职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问题。

1影响日语听说能力的因素

1.1学习兴趣不高,不够重视

学生学习兴趣不大、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只注重精读、语法、阅读等课程的练习,认为听说只是外语学习中的较次要的一个科日,从而人人减少了对听说方而的兴趣。并且咋一听都是学过的语法和单词,没什么可新鲜的,认为自己已经会了,只是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才会听不准,说得不够灵活。

1.2语言基础不扎实,对文化习俗了解少

人多数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词汇、句型和语法,却不能灵活运用,听不懂完全日语式的会话,以至于影响了听说能力。词汇量少,而造成对此单词的错误理解或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听力无法准确和顺利地进行。在语法方而,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日语的语序、暖昧表达,以及授受关系、敬语等的使用。除此之外,对文化的理解和渗透也是造成听说能力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必须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学日语要多了解一些日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

1.3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乏味,训练不足

传统的听说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使其成为单纯的接受者,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听说课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单调、乏味,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而且听说课的课时较少,单纯课堂上的训练和练习远远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2日语听说教学中的方法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日语语言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日语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日语学习环境,坚持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选用实用性、应用性教强的,比较生动、有趣的音频、视频内容,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享受到日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

2.2增强学生对日语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日语听说能力

大胆开口讲日语是提高日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自卑的心理。教师应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要巧妙地对待山于紧张、粗心引起的口误和小影响理解的错误应少纠正或小纠正,那比较严重,小纠正就会影响理解的错误应采取委婉的方式,小能打击学生开口说的积极性发现有严重地方口音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听说练习。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和识别能力后,会不断地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听说能力是日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衡量一个学生日语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掌握了听说技能,刁一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如何掌握听说技能,首先要学会一些必要的语言知识,积累一定的词汇惯用句型,这需要大量的记忆、反复地模仿、练习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坚持晨读,背诵课文,坚持收听NHK的广播以及日语相关的音频内容等,积极参加第一课堂、外语角以及朗读、演讲比赛等日语有关的各项话动,从而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日语

2.4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常用的惯用句型,培养学生的听说技巧

决定日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掌握词汇量和惯用句型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听说能力的好与坏因此,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惯用句型越多,听说能力就越快越好,也能与日本人进行正常交流,所掌握的词汇和相应句子会脱口而出,并且学会多种听说技巧也很重要。听力练习可以分为精听和泛听,这两种方法是听力练习的根本。精听练习时给应用型本科学生不同题材的会话,要求学生们捕捉到每一个词、每一个惯用语,没有任何疏漏和不理解之处之后设定特定场合,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泛听锻炼的是学生对日语的总体把握的能力,培养日语的语感,从严格意义上说泛听能力是建立在精听基础之上的

2.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日本文化知识

在提高听说能力过程中,仅依靠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即使听清了素材中的所有单词,也并小等于真正理解了素材内容的含义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应加强导入有关日本文化知识。教师叫一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各种有关日本风俗习惯、生话知识方面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增加必要的日本文化知识,使学生同时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内容而且通过日本文化知识的导入,小仅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 俄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 科技展望. 2016(03)

上一篇: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 下一篇: 酒店财务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