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1: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族体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因为有竞争性,人生同样有竞争性,而且体育运动的最终胜负,不仅包括体力方面的竞争,同时也包含了智力方面的竞争。这些既需要学生靠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判断力,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而踩高跷捕鱼,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当中,但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比在水中更难把握尺度,很容易摔伤,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教师在传授技能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就像侗族、苗族的抢花炮、上刀山下火海、瑶族的爬花杆等,都具有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2、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踩高跷作为娱乐活动,也有其的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改善其心理素质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把踩高跷捕鱼融入到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既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既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踩高跷传统体育运动给予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精神饱满,体魄强壮,情绪愉快,这是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进和普及,他们包含的挑战性、娱乐性、传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吸引力;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配合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技巧,因此踩高跷技巧动作主要还是通过身体活动来表现的。这些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2.民族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文化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变迁与发展,加之于世界体育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体育文化给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民族性,而是实现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这种变化直接造成了民族体育文化本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所受到的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体育界的广泛关注,加之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的推动,我们所肩负的民族体育文化未来发展与走向责任与使命也更加艰巨,在这种局势下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着与现代化体育接轨的重要任务,并逐渐将其推广为新时代人们健身娱乐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让我们的民族体育项目走向世界范围内更广阔的空间,并成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方体育文明的输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是并未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取代,我国传统体育的诸多项目依旧在传承与发展,如武术不仅实现了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作用,同时还具有深厚的内在文化价值,当前,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体育竞技项目仅有几十种,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体育的发展,我们应当将体育运动变成多数人的活动,让更多掌握着不同体育技能的人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广泛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真正实现传统体育与国际发展趋势相接轨,将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传承,使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不失其民族独特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体育文化发展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国未来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发展,以的现代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中并不是惟一模式,所以,面向未来就成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当积极努力的是汲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并总结与吸收现代体育文化优秀成果,从时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准确的把握两者各自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构建新型体育文化体系,具体来讲,还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2.1深刻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基础
摆脱体育视角及民族独特性的狭窄视野的束缚,将研究领域扩充到世界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动态发展。
2.2使其适应现代化体育文化变迁要求
在不改变其原有独特性的基础上,对现代体育文化成果吸收与渗透。
2.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当前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开发传统体育项目向群众领域的发展,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所提供的广阔空间与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
二、民族体育的视觉艺术传播路径
1.以图片、绘画和文字为主的宣传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与宣传部门或者是文化机构配合,对大型体育盛会和体育健康活动进行宣传。其中包括民族体育题材的活动标志、宣传画册和活动口号等,大部分都是利用各类报纸、活动手册、灯箱路牌和体育场馆设施等进行宣传。图像的内容有的是以文字为主,有的是以人物为主,有的则是以运动项目为主。图像上人物形象的塑造健康向上,动作的类型大都是田径运动项目。此外,像篮球、自行车、足球等普及范围广的运动项目在视觉表达上动感强烈,也适合作为宣传画。一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宣传方面花费时间较多,在历年的奥运会宣传画中也涌现出许多经典的艺术品。
2.以竞技比赛、影视剧目、健美表演为主的欣赏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中的图像都是动态的,且画面的动感十足,观赏性很高,视觉冲击力强,如体育运动中各种类型运动项目的竞技。很多运动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世界足球杯、NBA篮球赛和奥运会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表演性质的运动项目,如龙舟比赛、舞龙、舞狮子、健美操比赛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具有观赏性的。这种类型的民族体育视觉传播是即时进行的,也有网络视频、电视直播和转播的方式。
3.以3D摄像、高速摄影和科研图表为主的技术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是体育科技与研究的成果展示。3D摄像技术将民族体育运动更生动、形象地展现给世人。在很多比赛中,3D影像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已经成为了裁判员们裁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摄影可以记录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瞬间动作,便于裁判判断运动员的成绩和名次,如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冲刺的瞬间。这是高速摄影在体育运动中独有的功能。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图表的使用会使资料和数据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设计者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对图表的字体、色彩、布局和线条等进行精心设计。
4.以体育邮票、纪念品为主的纪念形式传播
有些民族体育文化是以收藏品和实物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体育邮票和纪念品。这种形式的传播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而更具人文价值。体育邮票不但数量大,设计水准也很高,而且使用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间接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精神面貌。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举办之前,相关的纪念品也会以各式各样的视觉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5.以体育广告为主的创意形式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内容,将人类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其中,使其更具创造性。如,体育广告主要是以体育活动、体育场馆和活动期间发放的宣传刊物作为宣传手段、传播媒体。
6.以体育绘图为主的教育形式传播
如今的时代是图像风靡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图片、视频被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如,体育项目图书中的动作分解图有的是真人图解,用具体、分解的形体定格动作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正确的学习内容。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武术、摔跤、射箭、射弩、秋千、赛马、赛龙舟、打木球、抢花炮、贵摔跤、珍珠球、放风筝、打磨秋、赛骆驼、跳板、打飞棒、波依阔、推竿、跳竹竿、雪地走、东巴跳、跳竹、抛绣球、踢毽子、斗牛、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特点
1.简便易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朴素的品质造就了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是教学的灵魂。
2.简单易学。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进而创新和发展。
3.简捷易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教师应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统一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
其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三个体育素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将体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4.项目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实际
体育教师除认真上好教材之外,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在本校传授之后,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以便使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对民族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适当改制,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5.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力度
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要通过举办各种观摩课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使体育教师提高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作到把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M].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1.前言
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是指在体育学习方面发生偏差、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把这一群体的学生教好、教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个体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并且对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体育的全面工作水平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塔里木大学一、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占据比例多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出4个班,共计200人进行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情况调查统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张查分析法;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特征并初步归类。
2.2.3访谈法;访谈有关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实际感受。
2.2.4观察分析法:观察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3.结果与分析
3.1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主要分类和特征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教学实践,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几乎存在于每个教学的自然班中,他们有着不同的体育弱势,表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归纳为;心里与行为弱势型、型态发育弱势型、运动能力与技能弱势型三类,其表现主要特征见表1。
3.2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弱势学生与实际教学人数比例关系,从塔里木大学大一、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占据比例较高的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进行体育弱势学生分布情况调查.每个班都有一定比例的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占全班人数的31.47%-40.46%,而且不同的类型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运动能力与技能弱势型所占比例最多为13%,依次为心里与行为弱势型是12%,型态发育弱势型为9.5%。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汉语水平比较差,体育课大部分都是教师用汉语讲解锻炼方法和技能,在加上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本身的自我认同和自信不高,缺乏运动锻炼的思想,所以长时间就会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较差的现象,也会间接导致其型态发育不良。
4.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存在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常常困扰着教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活动,普遍反映:汉语水平差,和教师其他民族学生交往困难。自卑心理严重,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对体育考试非常恐惧甚至排斥体育教学。同时他们也对体育优异的学生非常羡慕和对学好体育课的渴望。学生的反映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而且我们通过研究找到了其主要的表现特征,掌握了其分类,那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4.1使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充分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拥有其健身、键心、启智、情感发展、美育、娱乐等功能,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学业之外需要完善的方面。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自己的重视体育课、自觉的克服体育锻炼方面的各种困难,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耐心细致的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讲清楚、讲透彻,使少数民族弱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接受体育课。
4.2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体育弱势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当他们学习和生活在不同民族集体的环境中,他们缺乏自信,缺乏自我和彼此的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弱势方面和已有的优势,帮他们量身定做锻炼计划,并给予定期的指导和检查,使他们循序渐进,自信心使他们努力向上的动力,当他们努力有结果时,他们也看到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也会增强,也会促使他们和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交流,提高他们的认同感。
4.3体育教育要有充分的责任心和爱心
教师一般都喜欢教基础好、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的确,基础弱、水平差的学生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而把基础和水平差的学生教好、教会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爱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他们意见、正面引导、善于启发。对每位体育弱势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他们的缺点及时发现,正确的引导、改进。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必定会影响体育弱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旦他们接受了自己的体育老师,那么他们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课。
4.4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不同的班级学生体育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体育弱势的学生应让他们先打好基础,逐渐提高其运动技能,并不断的鼓励他们尽快的掌握技术要领,回归正常队伍。
5.结论与建议
5.1通过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主要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并统计其主要分布情况,为少数民族体育弱势教学生学实践的开展提高科学依据。
5.2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近2年(2013-2014)的教学实践测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他们中绝大多改变了对体育课的看法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3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存在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呈动态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类型和特征也随之变化,教学中应及时掌握其主要表现特征及形成原因,及时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措施,帮助体育弱势学生克服困难,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
5.4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即:肯定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把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
作者:杨伟林 单位:塔里木大学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0-158.
[2]武文杰.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模式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0).
[3]陈文健.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
当今社会最大的进步在于通讯手段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能够全面真实传播各种信息的电视将世界的物理距离大大缩短,使人们的眼界空前地开阔,接受新生事物的心理和能力极大地增强。体育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更广泛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使身居不同地域的人们都能接触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以“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为宗旨的奥林匹克,并逐渐地将其价值转化为民众的意识和行为。
西方体育的最大特点是规则明确、公平竞争、尺度客观、评价准确,因此被誉为“物理体育”。西方体育运动诱发人勤奋进取,以不同的技术、战术取胜对方,有效、合理地满足人的原始驱力——攻击性的宣泄,同时也造就、强化了现代人的竞争意识。西方体育最大的属性是群体性,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在集体协作的情况下完成的,由此极大地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和条件,成全了人性复归。西方体育的最大魅力是娱乐,它总是处于一种结局未卜,需不断奋争、时刻把握机遇的过程之中,这一切给人带来无限的刺激,使人产生不尽的感受,愉悦之情也油然而生。这一特性为西方体育文化成为全球体育文化的主体奠定了基础,使体育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人类的社会生活需要经历着从生存、发展到享受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离不开对游戏的需求。体育运动源于游戏,却又高于游戏,最终它仍将是以游戏为其主导。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人们格外喜爱体育。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生活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能还原人类的本性,通过体育人们能得到种种人性本质力量的感受。
通过体育生活人们还能切实感受到一种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精神,这就是竞争。当今是竞争的时代,是竞争的社会,竞争使整个社会的进程不断加速,使人类的社会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便显得十分重要。体育生活给予人类一个自然的环境,在规定的技术、战术、规则、方法的严格要求下,潜移默化地煅造人们竞争的品格,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成为全球文化的显现部分是必然趋势。
同时,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深厚的社会背景是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能量强大的文化广泛渗透,使接受方的生活方式出现趋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动还是主动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本土文化的能量,同时也应看到文化渗透往往是在各种有利于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逐渐发生的。世界文化趋向大同,形成文化全球化趋势,使文化组成部分的各个方面也趋于大同,西方体育文化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地渗透到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之中的。
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性的文化内容之一,还因为体育文化本身的通约性。体育文化是一种体能符号,它能使不同人群直接理解其中的意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由于体能符号是一种流动的、有机的表达方式,可得到直接的回应,产生长远的效应,文化流变均能在体能符号上留下印痕,使其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蕴,因此,体能符号的交流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交流。同时,它还具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功能,如中国曾成功地运用了乒乓球外交,举办奥运会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等,这使体能符号更易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文化的民族化
民族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文化市场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适宜的舞台。全球文化的形成实质上是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构建、相互融合的结果。
成长、成熟于各个区域的民族体育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更具有一些独具一格的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每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象征,如美国篮球、巴西足球、日本柔道、中国武术等。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民族体育的发展存在着地域封闭倾向。从历史原因看,不同地域的民族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均有自己的文化支撑,以此为支撑点逐渐发展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从价值观、意识到行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规范。从社会角度看,不同的社会其运行机制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强化着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和行为规范,使社会的习俗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上述两个方面都会制约文化的开放程度,以确保民族文化的特色。其实,文化在现今的交流更多的是以融合为本,也只有不断地交流、充分地融合才能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地域文化被全球文化认同。日本的柔道正是走了一条交流、融合之路,它采取了竞技体育的形式,但核心内容却保留着深厚的民族风格。当然,民族文化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时期的封闭式成长过程,只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备受民族文化熏陶后才能孕育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民族文化只有在不断成熟中才能逐渐蓄积“文化反弹”所需的足够能量。中国现代武术推广工作步履维艰,究其根源是封闭内养时间不足,民族文化特质的锤炼还不到火候。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于每一种具体的民族体育活动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有许多都持续了几千年。在民族体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娱乐性和审美性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的民族体育运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全国和各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都会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这些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无疑在人类发展中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体育活动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娱乐也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一、民族体育的娱乐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要有较强的竞技性,还有较高的娱乐审美价值,才能被国内外人们普遍接受。
在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中,我发现,少数民族在生活的欢悦中出现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点:
第一,整个体育活动过程重在表现激情,而不强求体育动作的准确性或实用性。
云南大理凤仪地区的白族,栽秧农忙时要在田中举行抢秧旗活动。这种以“抢旗”为娱乐方式的活动,当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栽秧生产的进度,人们在抢秧旗活动中,输赢双方都不过落得一笑,从而在紧张的劳动中取到催人振奋精神的效果。这种比赛中,人们并不计较获胜的手段,或是讲求竞赛活动有否促进生产的实用性。
第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不含有功利性的目的。
在许多娱乐性体育活动中,人们追求的不是内心的祈求,也不是实际的胜利,或是实际物品的获取。整个过程及活动目的,都只是单纯娱乐。这是体育活动区别于劳动的重要特征,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人们已经超越了对物质结果和实际功利的考虑,成为一种超功利的活动。例如各个民族中都普遍盛行的掰手劲活动,虽是对抗性较强的竞赛,但却无实际的功利意味,人们在其中获得的,仅仅是一种尽力尽兴的愉悦。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为适应人类社会这种身心需要的心理趋向而产生发展的,并逐渐成为人们闭锁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调节人的心理情感,使人们的心理更加丰富充实,平衡而多层次。在欢快的活动中,享受体育文化的裨益,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价值。
二、民族体育的审美性
体育和游戏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二者的外延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我认为早期的“体育活动”有许多是从民众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而“体育活动”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游戏活动”中的规则和方法的程序化,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和程序性的活动过程。荷兰文化学家胡伊青加更是明确地宣称:人是游戏者。他的结论是:“仪式产生于神圣的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并繁荣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在源于宗教性竞赛的词语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表述;战争的规则、高尚的生活习惯,都是在各种游戏中被建立起来的。”他的话应该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概括。体育时常也给人美感与美的享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艺术的源泉。民族艺术中的舞蹈、戏剧、杂技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民族的现代文艺是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演变成舞蹈、戏剧。目前许多被挖掘、整理出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黎族的跳竹竿、景颇族的刀术、苗族的狮子上金山等,把竞技、舞蹈、娱乐、体育融为一体,既有娱乐、健身的作用,又有艺术欣赏的价值。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为现代民族艺术提供无穷无尽的发展源泉。
民族艺术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如苗族人民喜爱的跳芦笙,健美的动作,配合内容丰富的歌词和优美的曲调,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边唱边舞,边跳边吹,说唱、交谊、运动三位一体,既交流思想感情,又得到娱乐和健身。又如黎族的跳竹竿,击竿者,时跪、时蹲、时站,节奏越打越快,难度越来越大。跳竿者随竹竿的分合、高低、快慢,灵巧地跳跃其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势,美不胜收。参加者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巧,形成了高度体育技巧性同高度艺术性统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民族传统舞蹈是取得群众确认而流传下来的舞蹈形式,是由各族人民根据现实生活直接创作的,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情感和态度。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性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与体育共生共存,栖息相伴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种人体艺术文化、人体艺术形态。我们可以举出不少的实例来说明“舞中有体、体中有舞”的现象。我国的剑术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融舞蹈与体育于一身的艺术形态至今仍受到群众的欢迎。
从历史上看,远在先秦时期,在东北、内蒙地区的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岩画中的原始狩猎舞蹈。魏晋南北时期,西南僚人的铜鼓舞。明清时期,中南地区瑶族的盘王舞。民国时期,朝鲜族的刀舞等等都有上述的特点。民族舞蹈侧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述,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以健身及竞技取胜为侧重,形成现在这种有分有合、以分为主的状况,即民族舞蹈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形态,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形成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
此外,从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需要层次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实践,都是人类愉快、活力和自由的源泉,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参与身体活动的目的既具有健身性目的又具有审美性目的,既为了满足身体本身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心理和情感的需要,对身体活动的多目标追求将逐渐成为人们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这种“舞中有体”,“体中有舞”的融合形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将共同构成人们余暇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服饰共同体现各少数民族的特点。我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常常在佳节吉日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来寄托美好心愿,表达欢娱的心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又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形成了各具风采的民族节日盛装。这些民族盛装被广泛应用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它们在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乃至整体着装风格上,既涵盖了少数民族服饰的日常样式,又荟萃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因而具备了各少数民族服饰最直观的民族形象表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服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演变出全方位、多层面的形式,反映出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动作也无限变幻,难度高超。此时的民族服饰为了配合视觉效果,必须将少数民族盛装原生的装饰、佩戴及穿着体系打散、解构其中最具少数民族服饰风采的元素,诸如款型、饰品、图案纹样等,作为少数民族形象的象征,被有选择地用于或重新组构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饰的设计中,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饰变得艺术化。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设计的少数民族盛装,因其涵盖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日常式样,深受群众的喜爱,因而许多优秀项目经过多次的精选、提炼,世代传播,魅力无穷。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器具
由于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每个少数民族拥有不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游戏,而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别有不同的民族体育器具。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器具相互依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演和比赛与民族器具的使用密不可分。民族体育器具在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表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纳西族武术“东巴跳”,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集中了纳西族有代表性的传统武功。纳西族每当祭风、祭神、消灾、除秽、开丧、走荐、求寿等七种道场,都要举行盛大的“东巴跳”。典礼时,人们头戴五色飘带佛冠或鸡冠帽,身披龙凤小旗,腰系黑红彩带,穿着各种彩色法衣或兽皮服饰,手执刀、剑、弓、弩、叉、矛、盾等武器,以及板铃、手鼓、大鼓、铜擦、铜锣、海螺、楞锤、魔样等民族器具进行演练。如果没有民族器具作为道具,“东巴跳”就不可能表达出应有的感彩。因此,民族器具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民族器具的认识。多数人对哈尼族、普米族的“磨秋”和阿昌族的“车秋”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是通过各个级别的少数民族竞赛或少数民族项目表演等,人们就会认识到,“磨秋”是“打磨秋”运动的器材。“车秋”是阿昌族的“车秋”运动项目的器材,“车秋”形状略似纺车,有四根木柱分立两边作为支架,中间横担着秋辊,左右各用两根木柱交叉的镶在秋辊上,类似车的辐条,在顶端左右相连,挂着秋千绳。每架“车秋”可同时坐4人或8人,节日期间,阿昌族青年都身着节日服装,悠荡秋千,尽情娱乐。
参考文献:
2007年4月29日上午10时许,李长春在北京主会场朝阳公园宣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从“国人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学生身体被应试教育严重戕害”的讨论中“起而行”,引领亿万青年实现“动起来”;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关系到都市里几个虚弱的“小胖子”,也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医院,有高质量的生活,为民族的强大储备更强有力的力量。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1.2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1.2.1推广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民族体育,强身健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复兴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我们要把青春体育运动的阳光洒遍校园,把“运动丰富人生”的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学生心中。把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普及眼保健操、广播操和课外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提高他们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体育健身的技能。
1.2.2激活氛围、活力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利用快乐体育园地、大课间活动、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等,开展喜闻乐见、特色明显的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应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把活动组织好、落实好。要求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认真动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在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来,走到阳光中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春光,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丽,体会运动的快乐。
2民族传统体育
2.1特征
2.1.1地城特色浓郁
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在地理环境差异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必然反映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如北方游牧民族的骑马、射箭等活动,就充分展示出北方各民族纯朴粗犷、热烈豪放的性格特征;而南方水乡各族的跳竹竿、抛绣球等活动,却充分展示出水乡各民族的细腻、活泼的性格特征。
2.1.2文化内涵深刻鲜明
各民族具有自己的制度、风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定的文化氛围相联系。如武术,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武术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体系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而“刚健有为”在武术对抗性和套路练习之中,成为中华武术魂。还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骑马,均蕴含“刚健有为”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所以,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不无道理。
2.1.3纪念意义突出
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都会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人物出现,人们为表达对他们由衷的敬仰和热爱,往往自发创造出某些体育活动以表纪念之情,如中国汉族的赛龙舟活动,最初就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而创造的。再如摔跤,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由黄帝与蛋尤角抵的故事而产生的角抵戏,就是摔跤的萌芽。
2.1.4适应性普及性强
民族传统娱乐体育活动,一直是各民族最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从外形看极接近自然,或就是劳动动作的再现或是动作技术的升华,而且大多数活动自由随意、很少有规则约束,且许多活动动作形式、器材简单,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正是由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贴近生产、生活、自由随意,所以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应性普及性极强。
2.2价值
2.2.1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精神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模式和载体不断地去强化。民族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一定模式。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精神,潜意识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得到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从而得以传承,同时也对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也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思想。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诸如抖空竹、跳竹竿舞、长拳、太极拳、初级剑等引入校园,让学生陶醉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中,重温与父辈曾经玩过的“把戏”,少了些规矩,多了些想象,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使学校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结构进一步优化。
3阳光运动----民族传统
3.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简单,可实现“人人参与”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达977种,每一种项目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由于与他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符合本民族的活动规则与方式,也就越能被各族人民所接受。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从而逐步实现“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3.2简单----便于开展运动
踢毽子、跳房子、抓羊拐、斗鸡、打弹弓、推铁环、弹球、抖空竹、跳皮筋、投沙包、抽陀螺、踩高跷、丢手绢、找朋友、捉迷藏、拍洋画、拔河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几乎不花钱,但是却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放松和身体上的健康。
稻作农耕文化是植根于广西特定地理环境下的稻作农耕文化。由于水稻娇嫩不易种植,各种自然环境和虫害都能影响其生长和收成,需要人们细心呵护并求助于神灵巫鬼的庇佑。在求神祈巫鬼活动中,以铜鼓伴舞的祭祀仪式舞蹈最为广泛经久,是广西漫长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化传统。各种铜鼓舞蹈艺术大都是源于稻作农耕文化,漫长的稻作农耕文化对广西世居先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社交、民族性格和心理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娱乐性节日大都与水稻生产有关,其过节仪式都纳入了稻作文化体系。数千年来,铜鼓文化以稻作文化为基础,成为广西各民族文化互动的载体,满足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精神需要,已成为这些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在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互动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族群之间也有摩擦、碰撞、冲突,甚至战争等恶性互动的一面,但并没有成为广西世居民族关系的主流;而由于稻作耕种需要的人畜、生产工具的不足形成的不同村寨、族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等良性互动,长久以来成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关系的主流,这就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稻耕文化磨合认同的内涵。说明稻作农耕文化认同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学基础。
(二)自我概念决定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实现的程度
原始社会,生存是头等大事,这通常都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但在这些世居先民们的生活中,是仅次于觅食的一件大事,觅食是为了生存,则是为了繁衍。为了得到异性的青睐,这就需要个体不仅要具备强壮的体魄和劳动能力,还要在生产劳动、社交集会、游戏娱乐以及祭祀仪式中展现良好的智慧与知、情、意的高度统一。另外在推举狩猎的头领、族群的勇士、英雄、部落首领时,更看重个体的智慧、能力、气质、性格、爱好、信念与习惯等内涵,这些都需要个体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体育的价值按其作用可分为健身、娱乐、医疗的生理价值以及教育、艺术、审美、道德的心理价值和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社交的社会价值等等。这些体育价值反映的都是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标准,实现这些体育价值的深度与广度,既取决于客体本身的构建,也取决于主体社会活动的水平。由此可见,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价值实现的程度。
(三)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加强了对体育价值的认同
原始社会里,不管是生产力的提高,还是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人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性的。在狩猎中追逐牲畜、与之搏斗和角力,避免不了有损伤甚至殒命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人们认识到,除了依靠集体的力量,还必须要有比牲畜更强的奔跑能力与力量。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们经常受到毒虫猛兽、瘟疫疾病的肆虐,通常是那些体质健壮、免疫力强的个体能存活下来,这些人通常也喜欢参与族群里开展的角力竞技、祭祀仪式、娱乐游戏、技能技巧训练等活动,自然,这些人也更容易受到异性的青睐。这些事件使个体和族群对体育的认同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影响,因为在上述造成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中,个体身心承载着社会赋予人类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相应的生命意义和符号,而在此过程中,个体对体育价值的认同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因此成为个体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
二、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概述
从远古时期开始直至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体育从来没有离开人类生活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以人类的文化生活状态呈现于世人。广西世居民族传统体育,与广西世居民族的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民主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深厚的联系。通过梳理归纳广西世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历程,尝试对不同时期广西世居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如下分类概述。
(一)反映生产、生活技能技巧的体育文化
在原始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强健的体魄往往能决定生产收成的丰歉甚至是生存所具备的基础条件,这种客观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体能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瓯、骆的先民们在狩猎中都离不开奔跑追逐、攀缘、跳跃、投掷和射击,甚至经常要与野兽进行搏斗、角力,由此产生了赛跑、射击、射弩、摔跤、投掷等根植于生产、生活的体育活动。一些体育活动产生于劳动,起源于生活,世居先民在生产获得丰收时,自然有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的庆祝活动,熊舞、猴舞、挡虎舞内容实在,动作粗犷有力,所反映是古时欧骆先民的狩猎生活。在长期的稻作农耕生产中,先民根据稻作农耕等农事生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舂堂舞、戽水舞、木槽舞、扁担舞、踩风车、采茶舞、春牛舞等,生动再现瓯骆先民稻作农事的各种生产情景。
(二)用于增强军事武技训练的体育
自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或种族之间,为掠夺财产、抢夺生产资料、获取祭祀牲畜以及复仇等原因,经常产生争斗。不管是入侵的还是防卫的一方,为了本族的生存和利益,与异族时有争斗,一些劳动、生活技能和工具被当作武器经常在战斗使用,如射箭、射驽、角力、武术、摔跤等。随着氏族、部落和种族之间争斗规模的发展,增强军事武技等战斗力的训练活动也逐渐萌发出来。据资料考证,抛绣球活动的“绣球”最早是一种青铜铸造的兵器,用于甩投,人们称之为“飞砣”,大多用于作战和狩猎;而在广西民间广泛开展的“板鞋竞速”,最早是瓦氏夫人用来训练士兵抗击倭寇而形成的传统体育活动。另外如双刀舞、棍舞、剑舞、拳术、旗舞、棍术、同填、同顶、抛沙袋、同拼、顶竹杠等练力的锻炼方式,都是反映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增强军事武技能力、锻炼身体、提高抵御外侮能力的传统体育项目。
(三)纪念祖先或英雄人物的庆典体育活动
新石器时期甑皮岩人的丧葬制度是广西世居先民“灵魂不灭”或“祖先崇拜”观念的一种载体,反映出西瓯、骆越人的祖先崇拜、灵魂不灭观念、氏族观念以及祈求祖先神灵庇护的功利意识。广西世居先民认为祖先的灵魂具有一种非凡的魔力,可以控制氏族、部落和个人的命运,既能庇护子孙后代繁荣兴旺,为子孙后代消灾降福,也能作祟祸害子孙。因此,滋生出对自己祖先虔诚崇拜的思想,祭祀舞蹈便是他们用来与祖先灵魂对话的神圣工具,他们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就能跟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能得到祖先的庇护。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在举行祭祀、朝拜祖先的活动中,基本都是通过各种铜鼓舞蹈仪式来祭祖,由此产生了各种庆典铜鼓舞蹈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以铜鼓伴舞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打嘎是古代彝族人向死者致哀跳的铜鼓舞,端节是水族为先祖父祖母逝世及吊丧所跳的铜鼓舞,“跳弓节”是那坡县彝族祭拜祖先的铜鼓舞,“龙虫舞”是瑶族人为亡故老人“出灵”所跳的铜鼓舞,瑶族的达努节最庄严隆重的活动是打铜鼓和跳铜鼓舞,是纪念创世大神密洛陀的节日。苗族的“打牛”是祭祀苗族英雄蚩尤的舞蹈;瑶族的盘王节、“打长鼓”,以及苗族的“爬竿”等都是为了纪念瑶族先祖和英雄而创作的体育活动项目。可见,祭祀舞蹈成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纪念祖先和英雄成为鼓舞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斗志和宣泄情感的常用手段或形式。
(四)反映民族风情和社交习俗的体育文化
经历几千年的积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节日,既调剂着民间的生活,也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与精神修复,这些民节俗庆为传统体育提供了表演的机会与舞台,而民族传统体育则丰富了这些民俗节日内容,彼此协同发展。具有“东方橄榄球”称谓的三江侗族抢花炮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燃放花炮招徕顾客,抢得花炮者,除了荣誉,还可以得到酒肉蛋等物质奖励,年复一年的沿袭,形成了传统的花炮节。壮族人的高脚球比赛,惊险刺激,是由南丹人以踢柚子为游戏,并且每年中秋都举行踢柚子比赛而形成的;背篓球最初是流行于南丹传情的一种活动,后演变为体育项目,有民歌传唱为证:“二月吉旦好风光,布农布衣喜洋洋,龙狮对对当天舞,背箩球赛满歌场。一个锦球似哥心,哥投锦球引妹唱,妹不嫌弃哥家苦,哥妹一同上锦球。”原始社会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女性择偶特别看重男子强壮的体魄与劳动能力,而体育竞技则给男性展示智慧和力量,以此来获得姑娘青睐的机会,这符合古代民族崇拜英雄的心理和性选择的需要,也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广西大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与青年男女的社交有关,甚至是专为两往提供机会而展开的活动,如布依族男女青年的浪哨、赶查白,壮族的绣球舞、捞虾舞、抛绣球,彝族的打磨秋,京族的竹竿舞等,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来谈情说爱,开展社交活动。
(五)娱乐健身休闲的体育活动
由于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大都居住于边远偏僻的山区地域,各族群之间很少交往,缺乏交流与互动,为了调节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创造了许多用于娱乐健身休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追求很强的竞技性,而是以强身健体为目标,把体育寓于娱乐中,娱乐性成分较高,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娱乐和充实民族内涵的主要途径。据研究统计,属于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共有272项,其中壮族有134项,其他10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合为138项,而且大部分是属于口传体育。
(六)反映巫鬼信仰和神灵崇拜的体育活动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多信巫鬼与神灵,巫舞在原始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各个民族都有相关的巫术舞蹈,巫鬼信仰和神灵崇拜是骆越文化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瓯骆先民前辈的经验和自己的经历使他们确信,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神灵巫鬼的世界,这些神灵巫鬼具有的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庄稼、牛羊或人类多产,就必须去祈求、取悦这种力量。因此,对各种自然物均冠以“神”的称谓,如“山神”、“树神”、“水神”、“雷神”等,对其顶礼膜拜,人们通过各种祭祀仪式来敬拜和求告,将神灵巫鬼的“异己”力量转化为“助己”、“顺己”的力量,由此创造建立了神灵崇拜和巫鬼祭祀仪式舞蹈。并不断向后代直接或间接地传授有关这种神秘力量的知识以及取悦这种力量的方法,以保证后代生活的安全和富足。祭祀舞蹈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舞蹈起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当人们稻作农耕获得丰收时,自然欣喜若狂,共同欢呼跳跃;当人们举行集体祭祀活动时,必须欢歌狂舞,以娱乐鬼神,祈求功利,并且以歌舞宣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