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
现行中职德育课教材涵盖内容广、材料新,对任课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时,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一个有很好信息素养的中职德育课教师,他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确把握与德育课有关的信息,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中职德育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职业指导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这些信息不仅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从这个方面来说,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比其他学科任课老师更高。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为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不断增进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信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建构过程。优秀的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提炼,对其教学观点、教学决定、教学行动与反思进行有系统地梳理。事实上,相当多的优秀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地搜集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实践知识,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只不过这些信息管理的质量还比较低,仅限于一般的文档、计划、方案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信息的使用和创新、交流和共享还明显不足。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掌握大量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获得一靠自身积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专家指导。可以说,中职德育课教师提升了信息素养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
信息素养的提升会推动教师工作创新。一方面中职德育课教师通过信息素养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持续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主动进行学习,探索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对自身知识的整理、利用、创新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也推动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所以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信息取舍增进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二者形成互动、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工作和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要真正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随着学校多媒体小平台的普及,大部分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扩充中职德育课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们据此开展了三种培训,一是网络式培训模式;二是协作式的培训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训模式。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
三、以技术整合为基础的网络式培训提升信息采集素养
现在,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它不仅极大地充实了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台,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在专业教学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师的热心帮助。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教师之间的切磋变得更加迅捷频繁。在线学习的网络式培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因此我校通过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QQ网络论坛、资料搜索和远程课堂等众多的服务内容,建立一个学习的大空间,给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这种培训方式没有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但是教师只要有心学习,心态开放,自我激励,在线学习便是一个更新专业知识获取持续成长的最佳学习途径。
目前,我校已经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校园网应用的基础。但如果教师缺乏将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资源,资源越多也就浪费越多。因此,加强对校园网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让德育课教师参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过在校园网设置“空中职业指导室”栏目,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指导;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室的设立将德育课的辅导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教研组网页建设,相关德育课程信息,集成资源库。为了提高教师采集运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四、以同伴指导为主导的协作式培训提升信息评价素养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例。中职的德育课程外延相当广泛,从“小德育”课程范围讲包括法律、经济政治、哲学、职业指导四门功课,从“大德育”范围讲还包括心理健康、体验生涯等功课。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和尝试利用各种技术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单元,并且这些单元会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在学校层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专题、定时间进行课例研讨。每位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分工协作,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在教研组每周的例会中进行交流研讨,评价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利用学生的反馈,评价信息的适切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投入地进行研究,进行对话沟通。学习技术工具的使用,学习各种创造胜的方法,参与者从各自经验出发,尝试、探究、学习、设想…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校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职德育新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评估方式、教学方法、技术、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实施。教师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的汇集和批判式评价,保证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真正能够发生,也保证了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有后续反馈、支持的学习,是有反思的学习。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从成功的同事那里学到成功的范例。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服务意识进行确立,重点强调语文课程中的服务功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转变,必须树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之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例如只有学习好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器专业知识或者财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行对电子电器或者会计专业班的语文教学。之后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些侧重点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适应,需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依据一些专业的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专业课的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进行突出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完善。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职业道德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进行树立,对于一些在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诚信敬业的精神得到培养,这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职教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点是对集体讨论思考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探讨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第二点是对于集体性作业要有计划的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采纳集体的意见去完成任务;第三点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课程进行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活动,通过集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对难点进行攻克,最终完美的完成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密切的进行关注,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受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在以后顺利的进行就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强、自信以及自立等精神的灌输,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缺陷或者不良的心理品质得到克服,让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代替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自卑、自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纳自我、了解自我,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永远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对于责任勇于的去承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困难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G71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而过去的教育就是主要教学生做事,却不是很好地教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可概括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两大类,前者又以文、史、哲为主。
如何才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建设
《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是面向我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的重要载体。所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大学语文”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
1.基础工具价值 “大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否则,学生既不易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传递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于直接影响其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素质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主要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可真正做到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3.德智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教师可采用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鉴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适当运用录音、录像、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参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特殊意义,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培养人的定位中是一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来说,毕竟还是显得单薄。如果缺少了人文修养,无论你有多么过硬的能力,总是接受了一种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必须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所必须的人文修养,作为提升“人”的品位的重要内容,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刚建立和整合时期,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可行性操作程序,许多问题,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都在探索之中.因此,对短时间不易见效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校园文化,往往就在紧张和忙碌中被忽略。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校进入规范化、有序运转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职业学校本身就存在历史短暂且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要想名副其实,学校的整合就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文化档次。同时,高职院校从生源状况来看,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除动手能力之外,人文修养也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其次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没有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塑造人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不可能的。这种情趣性的文化生活诸如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论活动、写作兴趣活动、歌舞演出活动、文化沙龙活动以及书画展示活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等,与课堂的理性文化构成一种完整的校@文化气象。可开展各种人文讨论,各种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和文化节等,以及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从而完成对学生丰富人格的塑造。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营造健康高雅、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举办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各类讲座,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英语、计算机大赛、模拟竞聘会、学习成才素质大赛等技能竞技活动,举办音乐绘画欣赏、联欢会、故事会、书评会、演讲赛、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竞技活动。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淡化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使教育与社会对人的要求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在校学习期间高分数的优秀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相应的工作,学得死、学得单调,成为他们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上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高分数低素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提倡“职业能力”和“人文修养”并重,两者都是形成学校师生员工群体意识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两手抓,相互协调,像鸟的双翼,飞翔并进,哪一翼出了问题,它都飞不远。总之,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除了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人文修养,只有让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高职学生飞翔的双翼,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人文专业教育的专业融合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计算机专业学习占有的时间比重非常大。如果将计算机专业学习和人文培养看成不交叉的学习个体,很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进一步加大计算机专业与人文专业的融合。既要在课程设置中,科学合理地将人文课程纳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也要在教学方法上,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暂的高职学习生涯中,快速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1.在课程设置上,用系统论原理[2]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人文专业之间存在的诸多联系,将人文课程科学、合理的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去,从而达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以计算机专业与管理学专业为例,在IT行业中,管理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何去管理团队,如何去管理项目,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因此,应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专业建设等过程中,科学地融入管理学专业相关知识和课程,使计算机专业与管理学专业有效融合,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才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2.在教学方法上,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性提问、团队协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主动性,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认可。鉴于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要求高、应用针对性强”的独有特点,学生所学的所有实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项目开发中去,才是真正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种特点正好符合项目教学法的本质要求。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未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项目的开发必须通过全体小组人员共同努力、协作才能完成,而这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际等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协调合作等人文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说明中职语文作为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既承载着培养中职生适应就业、交际和学习需要的阅读、写作、听说、说话的基本能力的重任,又为提高中职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了基础。中职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紧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在其就业后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其就业稳定。因此,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就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
1.确立服务意识,突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会计、电子电器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些基本的财会知识、电子电器等专业知识。其次要了解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侧重点。
3.进行教学改革,与专业课进行整合,依据专业特色,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完善职业素养,为学生迅速适应就业和创业服务。
(二)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中职毕业生除少数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和必要。基于此,口语能力的培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最明显、最有成效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除了课堂提问讨论外,教师还要尽力创造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操作中,可有效利用教材中每单元的“表达与交流”中的口语交际。例如,在教学《说话要文明礼貌》时,我联系电器专业的特点,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为“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合作,或由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或由学生互换角色,着重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活泼生动。
同时,还可以通过搭建语言应用平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中职生有非常充裕的课余时间,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科组主动与学校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搭建实训平台。如举办“国旗下的讲话”评选活动、辩论比赛、诗歌朗诵会、学生职业技能(语言文字类)大赛、各类主题演讲比赛及各类专业模拟应聘会等活动。另外每年的学校文化体育艺术节也是学生展示语言才华的大舞台,能让学生在众人面前用语言文字展现自我,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境教学。在具体教学时,可把职业素养与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实现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比亚迪营销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某天接到一人打来的电话,说想到公司看看车子,但不知道怎么走,这时候你将怎样告诉他;假如由你筹划某销售连锁店开业剪彩庆典仪式,那这次活动如何安排、庆典会场应怎么布置、仪式程序怎样拟写,然后把有关这次活动的计划、仪式程序形成书面文字。这样一系列的安排,把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进行人文熏陶,培养职业道德。
中职语文教师要从文本资源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特别要挖掘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培养学生以诚信敬业、团队合作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在语文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思考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增进友谊;二是有计划地设计集体作业,让学生用集思广益去完成任务;三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集中攻关,共同完成。诸如此类,经常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里锻炼,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培养职业道德的目的。
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语文的人文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把思想教育工作融于课堂教学当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在讲《项链》一课时我设计了讨论:路瓦载夫人的想法错了吗?总结时明确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想过上高品位生活无可厚非,关键是要走正道,凭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有一天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质量。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中职语文教师要以自强、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教育学生,使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品质和人格缺陷,逐步养成职业所需的坚韧自信、诚实守信、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品质。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训练自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自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永远对人生抱有希望;训练自己接受失败、挫折的能力,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解决困难。面对生活当中的压力与挫折,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将目标变为动力,学会放松和控制紧张情绪,提高应对能力。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培养共进,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广,黄志.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研究,2009,(3).
二、了解行业污染特征,细化工程防护理念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通过污染源调查,可准备获取企业污染物产生总量、回用、削减量,并筛选出企业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从源头消减污染,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控制减少污染提供依据。但行业不同其生产流程、产品及污染物都各不相同,学生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业见习与参观,了解不同行业污染特征及防护对策,初步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环境类人才要具备专业意识,能够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找出与环境现象、环境问题及人类环境行为相关的理论原型或依据,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这种专业知识是普通公众或非环境类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三、培养环境专业意识,激发专业使命感
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专业意识的渗透,专业责任心的强化,通过生产一线的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与需求,感受环保的迫切性,必要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建立品质意识、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意识的激发下,通过专业知识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及相关人类环境行为的思路方案和优化建议。这种专业能力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学习和实习所形成的、环境类人才所特有的优秀专业素质,提高金工实习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树立学生环境专业意识。
四、了解专业现状,校准职业定位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元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激烈的岗位竞争等,无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起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和心理失衡。目前,大学生毕业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尤其淡薄,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参加金工实习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工厂,拜劳动者为师,向工人师傅学,并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同时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他们将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通过在生产车间的实地实习,培养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从而实现学习工作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很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大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奋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理工科的金工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日益重要,金工实习内容也迄待改革:首先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控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塑料成形、电极氧化等新工艺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应该在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实践基础上,增强创新设计和先进技能训练。即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代机械制造过程及水平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实习对学生的培养面过窄,学生实习对工程实践过程中相关环境要素及环境污染来源缺乏深刻印象,应扩大认识实习教学的比例,积极拓展机会组织学生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不同行业部门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有更多理性认识。另外,实习中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发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讲演。讲座、讲演内容包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修养,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方法,追踪前沿科学的新进展,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介绍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发展机遇等等,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系列课外读书学艺活动,向学生推荐应读、应知、应看的中外各类名著、名曲、名画、名剧等目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形势政策、道德修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踊跃参加,积极接受英语交际应用的实践锻炼,如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节日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在观看英语方面的电视、电影、录像等娱乐节目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组织与第一课堂有关的其他英语交际应用的互助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而在有形或无形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加强校规校纪建设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英语教育的责任之一。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主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再学习、再深造,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往来、教学经验互补,学生教学、管理等工作研讨等),利用一切机会,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渗透综合素质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仅把扎实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以及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生活态度、优良的道德品质传授给学生。作为高校教职工,要努力为“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做出贡献,努力为每一个在校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总之,加强我国护理教育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加强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未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和英语两大主体素质的提高是根本的解决途径护理专业素质是其首先要具备的,而英语素质也是新世纪护理事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只有将其英语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使其随时了解国外护理事业的发展态势、紧跟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而在英语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和英语课程的教学的相互结合又是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1卷16期.
[2]李金奎,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英语辅导报,2003(7).
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寻找经济增长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反思自己管理弊病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组织管理文化的概念,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即观念(具体凝结为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感情共流和命运共担。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概念于1986年正式提出。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讨论,主要有“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学校准文化说”“校园精神说”和“规范说”,还有的将校园文化分为“硬文化”(校纪、校誉、校貌)和“软文化”(目标、信念、人心)等等。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三)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就企业文化的本质来看,它宏观上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使企业得以存在与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激发师生员工为责任感和创造性,培育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培育全体师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整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围绕“管理”与“氛围”,从而形成奋斗、爱岗敬业、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点,就是他们的主体都是生活的人而不是机器,这就要求在二者的建设中要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程度专业知识,同时兼具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或者说,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目前,在社会上形象地称这类人才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因为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目标,面向就业市场,面向生产第一线,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的放矢,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生的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如何让这些“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毕业后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然地融入现代化企业文化之中,并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优秀倡导者和建设者,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的平稳、快速,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学生素质教育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团结
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一个团结合作,默契配合的集体,这个企业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凝聚人气,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例如TCL集团的八字企业精神中,“协作能力”对融入企业的重要性。学校要多给学生一些内容新、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质量高的活动,可以展开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各种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注意各种学生团体的协作,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吃苦耐劳
企业的员工往往为了一个产品的研制而要长期加班进行公关,废寝忘食,这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荣传统,是备受世人推崇的优秀品质,也是应该弘扬的优秀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也应该继承这样的美德。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实干精神,吃苦耐劳,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而在现实的学校里,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吃过苦,也没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将家中养成的习惯带到了学校,有事就去找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解决,觉得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绝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阻碍了其办事能力的培养,将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退化”。要力争多给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不断的交流中,这些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建立校园文化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些成功的企业人艰苦创业史也将深深地教育着学生。通过这些,学校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际生产,看到严峻的实际问题,使其认识到坚忍不拔的品质的重要,理解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