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医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1: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正高医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正高医学论文

篇(1)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1.1精神激励功能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个伟大胜利。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激励作用仍然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春风化雨,启迪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灵,激励人们前进;通过关怀体贴,信任理解,使人心灵得到慰籍,情感得以交融,精神得以振奋;通过设置激励目标,增强人的动力,激发人的奋斗热情;通过鼓励参与、鼓励竞争,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有效促进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精神激励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要通过这种精神激励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蓝图,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和凝聚力作用。

1.2信仰定位功能信仰的存在,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它体现着人对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凝聚或整合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以,理想和信仰不但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和勇气,而且它能塑造人的高尚人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愈益激烈和公开化,这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合理性的怀疑,由此导致理想信念上的动摇,心理上的离散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针对此种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对理想目标的认同和信仰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与方向上来。

1.3疏导防范功能保持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疏导,即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强制压服、简单堵塞,而是疏通开导、说服教育。采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可以达到使后进者感动、感化和感染的效果,使不同意见得到交流和统一。思想政治工作能发挥其预见性、预期性和预防,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样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所难以取代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1教育体系方面的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这种理想状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这个要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的科学体系。一是要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转贴于中国重点是要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强调德育首位;把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统一起来,建立起协调的、高效的德育网络,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之间的合力,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与全面发展。二是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把建立和谐的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中,关注学生中的各类弱势群体,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力量。三是建立和谐的育人体系。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以建立和谐的教学体系。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创新育人方式,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2.2教育内容方面的要求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其中,人与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这就对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进而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从而发奋图强,努力成才,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所在。二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三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和谐社会构建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篇(2)

1.2学校因素(1)教风有待强化。“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也是帮助学生成才的良师益友,所以教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风。目前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与学生交流时间甚少,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不闻不问,客观上也加速了不良学风的蔓延。(2)制度管理不健全。学校的制度建设是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学风建设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仅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难以形成持久效应。(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相脱节,没有及时更新,再加上不合理的专业设置、落后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4)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高校对大学生成绩主要的考核方式是考试,唯一的评价标准是成绩。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考核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所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1.3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阻碍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其学习不闻不问,导致了学生自由散漫、游手好闲,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犯的错误,从来不问事由,轻则痛骂,重则挨打,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首要原因。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虽然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给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人才质量下降致使大学生贬值、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等出现。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把进入大学当做一种生活形式来对待,对学习的热情有所降低,更有甚者完全丧失了学习热情,也失去学习动力和方向。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中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学习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

2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2.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思想。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意识等方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牵引作用,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自己,即对自己性格、专业、兴趣、爱好等爱好进行综合评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身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其个体的主体意识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风建设就水到渠成了。

2.2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历制度规范的强制,才逐渐进入自觉阶段的。所以,通过高校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言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学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用制度去规范学风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可操作性强,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教育,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要给与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制度建设,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篇(3)

2高校思政课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篇(4)

循证医学,作为目前最有活力的新兴学科,它汇集最新、最佳临床证据,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实施。循证性指南的“灵魂”是强调高质量的证据,因此证据的搜集与级别判定和推荐意见的形成是循证性指南制定过程的关键。证据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指南的质量,而严格的文献评价是对证据质量优劣分析的重要环节。严格文献评价,采用明确的评价原则和科学的评价工具,对已发表的临床科研文献从真实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进行批评性评价,找出被评价文献的优缺点,经过评价后的文献成为证据来源。这不仅体现了循证医学以“证据”为核心的思想,而且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学基础。有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文献报道繁多,鉴于目前中医临床医生对实用性及科学性较高的重症肌无力指南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现代文献进行检索和严格评价,借此抛砖引玉,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提供循证证据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证据产生的总体思路工作组

在确定小组成员、明确研究主题后,对相关的中文文献、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英文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评价。由工作组4名人员分别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2名人员采用背对背方式对文献进行逐一评价,遇到对同一文献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时,由2人协商解决,若仍不能解决时由工作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

1.2 文献检索

1.2.1现代中文文献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本研究内容和需求,以尽量查全为原则,工作小组分别依据病名:“重症肌无力、屡病、屡证”等主题词、针对重症肌无力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等方面提取关键词。以某些传统方药、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等均可作为检索词,如“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等;本领域或本行业某些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姓名也可作为检索词,如“吴以岭”“况时祥”等。

2)检索数据库:①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I}I)(时间:1980年至2015年8月);②选用维普数据库(时间:1989年8月至2015年8月);③选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I司;1978年8月至2015年8月);④百度、谷歌等网页中检索该病相关中医研究。

3)检索方式:以计算机检索为主。

1.2.2英文文献检索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研究内容和需求,分解研究的主题概念,确定关键词或主题词,确定检索词:Myasthenia Gravis ,MG,Myasthenia Grav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tine .

2)检索资源:通过Google , IOF等国际上专业学术网站进行有关重症肌无力文献检索;检索医学数据库如PubMed , Medli、等,最后按照本研究的要求进行筛选。

1.3 纳人标准

1)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类文献的纳人标准:①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③报告了研究对象来源(住院或门诊)和其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④陈述了研究目的;⑤明确了研究的诊断标准、纳人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⑥交代了随机的方法(简单随机法、数字表随机法等);⑦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⑧报告了结局测量,并解读;⑨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说明。

3)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人:①观察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波动期,稳定期,危象期)②有明确研究目的和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④报告了研究结局,并解读。4)基于中医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

1.4 排除标准

以“屡病”研究文献题目,但内容描述非“重症肌无力”文献;文献综述类文献;纯理论研究文献;纯西医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文献及动物实验类研究。

1.5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Meta

分析类文献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评价每个条款的评语选项有“是”“否”“不清楚”以及“未采用”,并给与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一4分为低质量研究,5一8分为中等质量研究,9一11分为高质量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a〕评价: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的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3方面情况。1一3分视为低质量研究,4一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

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采用MINORS量表[9〕条目评价,评价指标共12条,每条分值为0 -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前8条与后4条目一并作为有对照组的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最高分为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1.6 文献证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药的临床证据分级方法

按照“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中提出的“基于证据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参考建议”实施。

2 结果

2.1 检索CNKI,CBM、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

检索文献32 670篇,所有文献题录导人NoteEx-press软件,剔重并经过筛选后最终纳人43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1,病例系列112篇,病例报告197篇。

2.2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检索所得出的文献分类,研究小组应用前面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3。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分析或Meta分析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为中等质量。占绝大多数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类的文献质量评分也均在12分或12分以下。

2.3 文献证据

级别检索得出372篇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中,推荐级别为IV,104篇,推荐级别为V , 268篇。

篇(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依托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教学团队建设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和改革,维护其重要的地位,从各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看却参差不齐,总体上综合性院校最好,文科类学校为其次,理工类学校的大部分状态有待提高。

1.行政机构建制。教社科[2008]5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理论研究机构,又是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部分高校已经按照文件要求,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二级机构。但是,考虑到各种情况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依然持观望态度,没有实质行动,依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门维持在教研室的级别,有的学校虽然也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但都是所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而已。当然,有的理工类院校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南昌航空大学,由于其学校领导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不仅建立了学院,而且在建设经费方面也能够满足需要。可以说,只要行政建制一天不真正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就不可能得到维护和提高。为进一步落实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各省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并且要求没有按照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办事的高校,务必于2009年秋季开学前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独立二级机构。

2.学时保障。按照教育部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规定,高校必须按照各门课程的学分开设,不得随意变动,具体学时依据各高校的标准确定。大部分高校在学时保障方面还是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在学分和学时方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表面上学时和学分都有保障,但却随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时,导致理论教学学时变相减少,这明显违背了教社科[2008]5号文件规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学分为2学分文件精神,这种学时安排使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学时不足,只能够蜻蜓点水地抓住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讲述,很难系统讲述。

3.同工同酬。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应该不低于其他教师,甚至可以向其倾斜。大部分学校是能够实现同工同酬,甚至也的确有部分高校进行了适当倾斜。但是,有些高校,包括理工类高校,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总是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同工同酬,更不可能有所谓倾斜。

面对这种生存环境,要真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引起高校党委和行政的进一步重视,在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相关政策的扶持中,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的生存及发展环境,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为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学团队的差异性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立必须经过正常的程序,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进行,与其他教学团队共同竞争,并经专门机构最终认定。按照教高[2007]1号文件的精神,对教学团队进行培育、遴选和建设,对于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教学团队,必须终止建设。

1.遴选过程中的基础差异问题。理工类高校是以理科工科专业为重点、特色和代表的学校。一般来说,理工类高校中发展水平高、发展历史长、学科层次多和实力强的专业都是理科和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则都呈现出学科点少、层次低、办学时间短和实力弱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虽然时间也很长,但是,由于理工类高校一般没有本科专业做依托,其发展水平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如何在相对较低的基础上谋生存求发展,关系到教学团队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团队遴选过程中,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其他强势学科的教学团队在同样条件下竞争,将很难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资助。因次,高校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基础科学分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进行适当扶持非常重要。

2.运行中的扶持力度问题。教学团队通过遴选后,将在遴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着手进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不仅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会进行资助,团队所在学校也需要进行配套资助,校级教学团队则由学校直接进行资助。在确定资助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否需要进行倾斜、如何倾斜,关系到教学团队的发展。

3.考核标准的差异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关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必须接受主管部门的定期考核。由于身处理工类高校,教学团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与其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如何依据这些差距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考核的实践看,这个差异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高低问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依托的课程发展基础及速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差距,这是客观的现实,教学团队的考核部门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考核标准时不能太高,而必须低一些,以确保经过努力建设的教学团队能够继续获得资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标准的内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要求考核部门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确定考核指标时不仅标准要低,而且要不一样。考核部门必须实事求是,因课程而宜,体现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不能与其他课程标准一样,搞“一刀切”。

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融合问题

兼职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符合教社科2008[5]号文件的精神,是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紧缺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在任何一个高校都普遍存在,只是理工类高校表现得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理工类高校文科专业少,相当一部分文科基础的行政人员由于在职称评聘中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所以他们就以兼职教师身份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解决好专兼职教师的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6)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重新调整教学定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降低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的被动性、盲目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高中政治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主要是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不应当是统治性的,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神奇的货币”的教学中,每个高中生都在应用人民币,但是对于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比较抽象,对此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入“你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等问题情境,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问题进行趣味化的讲解,进而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魅力,在发现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整张网能捕到,“田忌赛马”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途径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政治课堂的主人,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的途径,在政治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丰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让每个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都可以积极思考和展示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成为高中政治问题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辅助手段,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集思广益,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哲学矛盾相关的Flas、寓言故事情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思各种矛盾的两面性以及转化策略等,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营造探究性的政治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表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同样应将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和进步的起点,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保持好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问和质疑,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很多政治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途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质疑和完善,不要总是开展“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这样更能保持好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发现热情,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7)

一、“提问艺术”的重要性

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可见,这种“问题教学法”具有三大鲜明而独特的基本教学特征: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必须重视“问题的设置”,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和“提问艺术”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从而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问艺术”的运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有效性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如检查式、固设悬念式、抛砖引玉式、引导式、创设情境式、反问式、扩展式、层递式、联想启智式。有效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适度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问题难度要适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应注意在不同的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所差别,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提问时机要适度。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多用疏导性、铺垫性提问,注意知识的梳理性,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每一框都有它的逻辑思路。再次,问题数量要适度,提问要适量,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师要抓住知识关键点、学生的兴趣点,注重突破重点难点,击破考点疑点,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道插主旨的就不绕弯子,坚决克服“问题战”“满堂问”的形式。

(三)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就是说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多向后进生提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多向尖子生提一些发展思维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四)鼓励性评价原则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对一个学生的积极成长,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鼓励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实事求是,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对那种“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之类的廉价而空泛的表扬并不领情,他们更想要的是充满真诚的、艺术化的鼓励。

(五)生活性原则

教学提问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教学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人,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领悟生活,进人社会,感受现实,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

三、“提问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

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意味着教师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感悟。课堂提问贴近生活,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回答教师们的提问。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性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西方古代哲人所说的: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又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说:实践出真知。体验性学习使学生重新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体验性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陶行知先生说:“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原理。

(二)把握提问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必须关注教学中学生不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创新,及时关注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做“文章”,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前在判断是否是有效教学时,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考虑教学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应在此基础上更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

(三)用启发提问实现“撑杆跳”

孔子的“不愤发不启,不徘不发”告诉教师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瓤一在上个学期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先是提出问题:“田忌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然后层层诱导启发学生思考“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最后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必须做到三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强化。

(四)“金口”少开,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反主为客,答疑解惑,调节学生“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问题意识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导致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新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由继承然后创新。

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如果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问题性水平低,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备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高,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也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徒劳无益。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坚决避免“果子”挂得太高或太低,或学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或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减少“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提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清楚明白。

再次,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联系不紧密,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一思维一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一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体现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人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达欲望。这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同时,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二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8)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0L0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即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法。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让(Jean.Piajet1896-1980)的发展阶段学说。(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2)前运算阶段(2左右到6、7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3)具体运算阶段(从6、7岁左右到11、1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4)形式运算阶段(11、12左右到14、15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皮亚杰的理论的困境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

然而,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比格斯的同事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

比格斯对皮亚杰理论困境的回应,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事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从这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中区分开来。他们认为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无法直接去测量的,称其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而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称为“可观测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HCS是相对稳定,而且是不依赖于教学的,可用来作为学生的标记,并非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测试中的表现。而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而是关心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即寻找学生学习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SOLO分类评价理论被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SOLO分类法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

“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首字母缩写,意即:观察到的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学说,它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及其含义如下:

(1)前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所面对问题的简单知识,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没有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解答都很混乱,答案可能并不为大众所接受,所做出的回答是对于问题的重复,或者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题目。

(2)单一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理清问题的线索,明白问题的指向,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回答只能联系到一个事件,没有一致性。从这一点很快地就得到结论,因此有可能对于问题的回答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3)多元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点,但是不能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能够把握问题的线索和多个相关的素材,但是仅能联系有限的孤立的事件,很快做出结论,还没有能将它们有机整合的能力,不能深入地对各个问题之间做出联系。

(4)关联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或是在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和归纳。而且在给定的系统内没有不一致的问题,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但是只能在一个路径上做出结论,在系统之外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5)拓展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归纳问题以学习更多的抽象知识,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以此做出推论。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归纳和演绎,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允许开放式的结论以及符合逻辑的对于统一问题的不同的解答。这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新意识。

从上述分类法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针对“质”的评价与针对“量”的评价的确大有区别。例如,传统高考政治题目中的主观题评卷,我们就习惯于把答案细分为若干个采分点来打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其次,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从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一思想对我们政治教学的启发是相当大的。近些年来我们对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似乎演变成为一种口号式的文字游戏,大家都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来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比格斯给我们的启示是,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不可能离开具体的问题情境。

二、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政治问题

过去十多年,我们对政治思维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力的分类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考试中心颁布的十项政治学科能力要求,如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不失为研究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有利于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却无法确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层次,因此在评价上就难以拉开学生的差距。从历年的高考试题评价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报告只点明了本套试题涉及到了哪些能力项目,却无法指明这些能力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SOLO分类评价力求解决的就是能力的层次问题,其能力层次的划分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能力类型,也适用于所有的主观题题型。下面就分别以材料题和问答题为例,说明SOLO分类法是如何划分政治题目的能力层次的。下面尝试用SOLO的评价标准对今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分析。

(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综政治39题前半部分)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只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单一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1)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

多元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

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和“守旧主义”。答(2)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1)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反对“”和“守旧主义”。答(2)A.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应有所作为。B.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为政府应该有所不为。

(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综政治39题后半部分)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一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搜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3)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3)简单地把表格中的内容抄下来,不能说明其意义。答(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就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批判。观点的表述简单而且错误。

单一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如:答:(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答(4)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就是破除为主。

多元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3)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4)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

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3)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有利于促进公平,保障人民生活;E.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F.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答(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3)意义:A.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有利于促进公平,保障人民生活;E.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F.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DEF也可以为:D.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E.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F.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答(4)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

高考政治科主观题评分标准——强调“结构”: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判断;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简单的结论;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结论;第四层次:能发现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并进行解释;第五层次: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创新的层次。从评分标准这一要求上来看,和SOLO评价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1)SOLO评价法是“采点”和“采意”相结合,以采点为基础,以采意为归宿。(2)SOLO评价法的核心精神是追求历史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3)SOLO评价法的操作核心是按思维层次来打分,阅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把握考生的思维层次。(4)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拥有5个层次,有些问题低于5个层次,有些问题则高于5个层次。(5)SOLO评价法不但能转变我们的考试观念,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上可以看出:SOLO分类评价法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参照上述标准就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可以用于形成性的学生学业评价。另一方面,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又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从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反映出的情况看,我们的学生多数在第三、四个层次,只有极少数可以达到第五个层次。这使我认识到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训练学生的抽象结构思维以达到理论的高度去分析问题。

三、由SOLO分类法引发的思考

(一)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的优点:

第一,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功效。从传统的高中政治评价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是从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和书写等几个方面来对于学生的高中政治进行分项打分,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教师并不知道自己的试题答案组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也并不知道自己试题答案组织能力处在哪一个水平层级上,应该如何去提高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而SOLO分类法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诊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简单而准确地呈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欠缺之处,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以SOLO为代表的等级描述型量表对于等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所以用它来评定那些有着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开放性强的高中政治试题,其效果会比其他方法更好。SOLO分类法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与皮亚杰的阶段学说有很大的差异,SOLO分类法依据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皮亚杰的阶段学说依据的是学生的年龄段。而SOLO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它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SOLO分类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三,它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它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第四,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二)利用SOLO分类法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也存在一些局限:

SOLO分类法使教育评价深入到质的层面,这是该理论无可替代的优点,它可以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质量的有用信息。由于评价方式影响决定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所以SOLO分类评价法具有帮助教师诊断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采用深层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双重功能,这一点已为比格斯先生及其同仁在香港中小学所推行的大面积实验所证实。为使SOLO分类评价法更易于操作,目前他们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编制可供各科使用的SOLO题库。不久的将来,随着SOLO题库的问世,该评价理论将在教育评价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应当指出,如同其它评价理论一样,SOLO分类法也有其不足:依据该理论编制的SOLO试题其区分度就比百分制试题低,因而不宜运用于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

第一,SOLO分类法认为学生的试题答案组织可以呈现他们的发展,认为试题答案组织成果是能够被观察、分类和分析的,但南于有的评价者对于SOLO分类法层级划分在认识的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的分类在测量学习结果时,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性,因此对评价者的培训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对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又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利用SOLO进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在可操作性方面将面临挑战。

第二,用SOLO分类法来评价学生的试题答案组织,区分度比百分制要低,不适合大规模地选拔性考试。

第三,学习风格、焦虑及其个性特征、能力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高中政治也并非会完全归于这五个层次水平中,在两个相邻的层级也可能会出现过渡阶段的水平。这些行为表现从最优秀到勉强符合,呈现出层次性。我们可以对等级的标定做出这样的规定,用不同的字母来代表不同的等级:E代表前结构,D代表单一结构,C代表多元结构,B代表关联结构,A代表拓展结构。我们又可以把每个层级分出三个水平,水平1(一)为勉强符合某一等级,水平2为比较符合,水平3(+)为非常符合。例如,学生的高中政治若非常符合拓展结构,则评定为A+,若比较符合即为为A,勉强符合即为A一。在具体的评价中,每一个结构水平特点的界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母语的规律出发来确定每个结构水平的特点。例如,学生的组织答案被认定达到关联结构水平的高中政治假定为出自于一个高中生之手,那么按照SOLO分类法来进行评价可能只能被划分到单一结构这一水平层级之上。在对于试题答案组织进行评价的时候,在大规模评卷之前应该有一个试评的工作,确定在SOL0各个层级上学生在试题答案组织时所呈现出的思维结构水平,以此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虽然把SOLO分类法应用于学业评价仍然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但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手段,在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面确有独到的重要功效。我们尝试着用SOLO分类法对高中政治学业进行评价,希望广大教育同行对于这一理论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从而为我们的中学学业水平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度百科首页:词条搜索《SOLO分类理论》

篇(9)

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建设的日益重视,投资力度也在逐步增加,这为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对于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科研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多数属于国外进口设备,如果不谨慎购置,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充分做好购置论证,是确保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1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的意义

1.1 明确购置目的,完善采购决策

采购大型仪器设备首先应明确购置目的,根据购置目的判断所选设备是否满足教学科研使用需求,是否符合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而决定是否购置该大型仪器设备。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即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明确购置目的、完善采购决策的作用。这要求购置设备申请者在召开论证会前对所需仪器设备从技术指标、具体用途、使用特点以及水平档次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在研究领域中起到的作用,全面论述该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在论证过程中,专家组要充分分析该仪器设备是否能够实现申请者的购置目的,并给予客观的建议和论证意见。决策者应参考申请者的需求、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1.2 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使用效益是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购置论证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购置论证中要对大型仪器设备所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使用时机有明确规划,以有效避免在购置后出现仪器设备承担工作量少、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也需注意重复购置的现象,明确校内是否已有同类设备及其使用现状。凡是重复购置的,必须充分说明情况,谨慎购置,鼓励已有仪器开放共享,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

1.3 做好资金规划,降低购置成本

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占高校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降低购置成本,合理利用好大型仪器设备资金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可以起到做好资金规划,降低购置成本的作用[2]。申请者通过购置论证对所购置设备进行初步的价格调研,对不同厂商的同类产品进行价格比较,从中选优进行重点调研,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降低购置成本。决策者则需要对学科以及实验室发展进行明确定位,优先购置急需发展的学科或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合理安排资金,分层次、有选择地购置。

2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的主要内容

2.1 仪器概况

主要包括名称、数量、预算金额、资金来源、产品的国别、厂家和型号、用途、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仪器设备的组成、精度、使用范围以及分辨率等)以及安装使用环境和设施条件等情况。另外还特别要对该仪器设备的附件、零配件、软件的配套经费及购置后的运行、维修费用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关注。尤其注意的是有些大型仪器对使用环境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核磁共振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设备需要相对独立的房间,在购置之前必须明确安装地点,避免购置之后无法顺利安装使用。还有一些电子类大型仪器设备对电源有严格要求,因而在购置该类大型仪器设备之前一定要明确购置相应的稳压电源等配套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可以安全使用。

2.2 申购理由

在申购理由中,申请者对使用效益的分析应该以教学大纲或科研项目作为有效支撑,结合学科发展方向,论述该仪器设备在本学术领域的适用性及其用途特点,并重点强调发挥的作用以及预期效益。例如该仪器设备的购置可以弥补新领域实验研究的空白;可以进行高水平实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可以为承担高水平项目研究提供实验条件;可以为培养优秀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等,从而突出购置该仪器设备的必要性。

2.3 选型理由

在设备选型中,申请者要对所选仪器设备的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调研其他厂商同档次仪器设备的型号、价格,说明未被选用的理由。申请者要结合自身需求,选定适合的仪器设备,并充分了解本地区该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特别是了解厂商的售后服务,避免出现后期维修和维护困难,使仪器设备具备长期正常运行保障。对于同类产品也要进行认真对比,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选型片面。

2.4 使用效益分析

对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论述,需预测年工作量。年使用机时是衡量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年工作量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客观地反映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只有年使用机时达到相关要求的仪器设备,学校才鼓励购置。对于重复购置的仪器设备,更要注意核查原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原有仪器设备使用处于饱和或仪器本身限定不能开放共享的,才进行重复购置,以避免重复购置导致的资源浪费[3]。

2.5 学校具体条件

主要包括学校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硬件条件主要指安装场地、使用环境、环境保护及各项辅助设施的落实配套情况及安装完备程度等方面;而软件条件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和规章制度。对硬件条件的论证务必实事求是,确保仪器设备具备安装运行条件。软件条件需要申请者进行详细规划,确定仪器设备负责人,明确操作和维护人员,按照要求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维护准则,建立开放共享制度,制订详细的开放计划,明确针对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预计开放机时,并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制度制约以及业务培训等措施保障开放共享机制的顺利实施,使得仪器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2.6 专家组论证意见

专家组成员要结合书面论述材料,认真听取申请者的汇报,详细了解申请者对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规划,仔细审核购置理由是否充分,选型和使用安排是否合理,特别要关注学科和专业中的哪些研究和教学领域需要所购仪器设备,有没有充足的科研和教学经费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要求申请者对各种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提出质疑和建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客观明确的论证意见。

3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申请者要充分做好论证准备

在论证工作中,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该项工作的态度。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发现申请者对论证工作的意义重视不够、态度不严肃,调研工作走过场、不充分或仅片面考虑自身使用需要[5],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不能完全得到使用或者忽视仪器的功能开发利用,使得许多大型仪器设备只是单一进行某一种或几种实验,使用不合理[6]。

3.2 专家组的组成人员要科学合理

论证工作专家组人员也需要慎重选择。若专家组成员对论证设备不熟悉,在论证过程中会出现给出的论证意见不合理,最终导致购置失误。在专家组人员选择方面,尽量选择既有高职称又了解该领域仪器设备的专家,同时可以考虑邀请从事采购工作的专家进入论证专家组,提高仪器设备实施的可行性。

3.3 决策者要高度重视论证工作

论证工作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者要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充分尊重专家论证意见,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论证准备、过程和专家的论证建议,从学校整体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全方位掌握仪器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情况,做好决策。

4 讨论

4.1 建立论证责任制

对大型仪器设备申请者要建立论证责任制[7],并要求审计部门参与到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中。使设备从申请开始就强化责任管理,要求申请部门负责人担任责任人,组织人员对申请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价格、性能、售后服务、维修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审计部门要全程参与论证工作,其书面材料由审计部门通过后方可上报。如果购置的仪器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适用性不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情况,则应对有关责任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4.2 进行分级论证制度[8]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应由院系、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逐级进行,并按照价格的不同进行分级论证。所有10万元以上的设备均先在院系进行初级论证,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校级主管部门。校级主管部门进行二级论证,组建大型仪器设备论证领导小组,对需购置的设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专家与用户进行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方面论证购置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校级论证通过后,正式填写大型仪器设备论证书,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对一定额度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专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下达审批意见,学校按审批意见执行。

4.3 完善专家库制度,并引入新思路和新技术

对论证专家不能只看职称,而要重视专业能力,深入了解各位专家的特长,建立好专家库。大型仪器设备论证需要引入新思路和新技术,使论证工作更科学、更可信。可以召集用户单位各方代表、相关仪器设备技术专家、潜在的仪器设备供货厂商技术人员和学校纪检审计部门代表对设备需求单位根据所需仪器设备功能草拟的技术参数进行平等磋商,利用路演法对仪器论证进行有益尝试[10]。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将原有同类大型仪器设备计算智能化使用效益评价的意见,作为购置的重要依据[11];也可以通过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化平台,公开征求论证意见。

5 结束语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性依据,并可以有效保障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笔者希望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从制度、方法、程序上进行有益的思考,逐步完善论证工作,使大型仪器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为高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苟在康.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3):135-144.

[2]宋玉厚,朱榜芹,乔威.基于ERP管理思想,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49-251.

[3]高红秀,金萍.大型仪器设备现存的问题及提高仪器使用率的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47.

[4]许溯伦,卢青兰,施岱松.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170-179.

[5]沈铭,黄平.高校仪器设备论证、招标与验收工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6-7.

[6]高建丽,高建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25-26.

[7]逄冬梅,张勇,陈晓兰.加强贵重仪器设备购前论证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130-133.

[8]李海燕.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申请责任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7-98.

上一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下一篇: 模具制造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