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2: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档案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工作包括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以及提供利用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深入,电子文件已经渐渐完全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纸质公文、纸质文献等实体资料都在以逐电追风的速度被电子公文、电子文献等电子文档所取代。档案部门正在面临电子档案创建、接受、整理、保管、利用的新课题。以下让我们简单谈谈档案管理的作用、电子档案的要点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档案管理的作用
档案管理的基本性质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做好管理文档的工作,做好服务性档案管理的工作。档案管理不会凭空生产出物质或者金钱。档案管理中的档案不是由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产生的,也不能被他们所利用,档案管理是一种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专业,所以档案管理是管理性质的工作。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且它是所有社会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是一项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来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工作,这是不同于其他工作的特点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在社会中,档案管理工作都必须为文化、经济、政治服务,否则档案管理就不会存在,也难以发展。档案部门尽管会研究档案、也会进行编著等活动,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被社会所利用,是具有服务性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档案管理工作会体现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这被一定的统治阶级掌握着,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这个服务的方向集中表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质。
二、电子档案的要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深入,电子档案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创建电子档案管理的三大要点:一是要建立一个电子档案首先就应该先构建一个公共的、独立的、应用性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及支撑各类业务所需要涉及的,包括实体以及虚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来实现实体档案的信息化转变与管理以及电子信息的档案化管理。二是我们需要明白,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具有多种信息媒体的继承性,它涉及的“档案源”包括三种:一种是电子化的实体档案,一种是档案化的电子信息,还有一种是结构化的数据库等等。三是我们所创建的电子档案一般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或是作为法律依据的电子信息(如表证单书等)。并且,一定得具备档案的属性:能直接形成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明确的、清晰的固定化信息,或者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并且电子档案必须具有历史再现性或者文件的原始记录性。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谈谈电子档案管理的几大优势:第一,由于电子档案管理是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实行的,这便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现如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利用电子档案管理便免除了人们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等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电子档案管理使档案能保持得更加完整持久。通常情况下,纸质档案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保存得好,并且,必须靠手工去进行归档和贮存,这便存在着损坏纸质档案的风险,更加容易造成档案的缺失。但是电子档案不同,以上的工作都是靠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且电子档案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使得档案能够被保存得更完整,更久。第三,电子档案管理还能更好的保证档案的保密性质。保存电子档案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并没有感彩,只会遵照被设计的保密程序而运行,但是保存纸质档案的媒介是人类,人为因素很容易致使档案泄露。所以说,电子档案具有更好的保密性。第四,电子档案使得档案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传统的档案的质量管理是要依靠人去做的,因此,必然会有很多人为因素在其中,而电子档案管理是依靠计算机被设计的自动化程序来进行运营的,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电子档案的质量管理工作和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了电子档案的时效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是必然的,虽然档案管理工作会因此变得更加简单方便,但是这也要求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能够熟练地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做好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管理好电子档案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电子档案管理优势的最大化,来提升信息时代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欣欣.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J].科技视界,2015(05):199.
[2]蔡国庆.浅谈电子档案管理[J].黑河学刊,2014(03):113+138.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统方式下,档案管理工作面对较大压力,无法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效融合。电子档案在使用与记录方式下,都能发挥较大意义,从而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发展。因为档案中记载着变迁情况,具有原始性特征,也能形成不同的价值形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共性,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实现两者的融合性,无论在信息整理、归档、收集等工作中,都需要促进其长期保存,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维护其安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现代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规范。
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纸质档案具有较高的留念价值,将其保存后,当一些有意义的事物产生后,会对其有效利用,纸质档案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保存方式。一般情况下,纸质档案主要将纸张作为信息记录的一种形式。在事业单位中,使用的纸质档案都为公文图纸等,包括账目、工作记录等。但是,纸质档案不容易保存,容易被破坏,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保密工作。所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纸质档案的重要性,以认真的态度对其处理。对于电子档案来说,本身具备一定的保存价值,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进行保存的,与人们生活存在密切关系[1]。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特征。纸质档案需要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识别,在储存期间,存在一定的直观特点,是电子档案中不具备。但是,与纸质档案不同的,电子档案能够改变纸质档案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自由转换,还能对各个信息介质进行识别,对信息储存具备较高的容纳性,载体也更多样,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发展。
2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发挥的优势
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中,对档案进行处理期间,要促进原始数据完整性。促进原始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其价值的充分发挥。当档案数据产生后,其存在的信息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基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对比分析,电子档案比较容易更改,但纸质档案更方便阅读。而且,纸质档案中的数据信息也更稳定。当单位、企业内领导签字、审核后,对其无法更改,其存在的真实性也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法律特征[2]。
3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策略
3.1档案管理模式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技术还比较低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的特点和优势都处于独立发展地位。电子档案在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与开发过程中,实现了较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应用过程中,是各个媒体的集成化发展,具备全面性与直观性特点,与纸质档案相比,促进较大优势。如果电子档案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就要将纸质进行开发与备份保存。电子方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该阶段,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融合,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需要。在目前建设与发展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双套制与双轨制。双套制主要是实现文化归档的统一使用,该方式不仅能将电子档案制作成纸质进行备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同储存与使用。对于双轨制,主要是信息在生成、运转期间实现的相互依存,它们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而改变。该方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下能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对重复文件进行办理,促进了管理形式的全面化发展[3]。
3.2档案管理流程
在新时期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以有效开展,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内部也建立了相关办公网络系统,促进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使用,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随着国家档案局对相关方法的推出,使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融合。在并存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也产生较大变化。对档案进行管理是,是档案整体周期中存在的管理活动过程,其中含有鉴定工作、整理工作、归档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在传统方式下,基层档案都是从外部、自身内部引来的,其中,纸质档案比较多。所以,在对其管理期间,电子档案中也含有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需要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管理,在执行工作中,不仅在归档工作中更统一,在鉴定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中都为更一致[4]。
3.3工作人员的能力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基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保证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使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不同,其中,最为主要是就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为电子档案自身一定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特点,所以,其中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与自身素质都需要提升,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计算机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5]。
3.4管理制度与标准
在新时期发展趋势下,为了应用新型档案载体,实现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管理,在对档案处理工作中,要求实现信息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质量与数据信息质量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要为数据信息格式设定相关标准。在新型载体档案得以广泛应用后期,促进业务管理各个方面更标准十分重要。如:建立统计标准、规则标准等。还需要为计算机数据库建立相关标准,促进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的转化标准,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多媒体设备都能充分利用。还需要为新型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实施制度以及法律制定等,其中,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储存工作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电子档案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存在较大限制,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出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
结束语
电子档案成为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含有的丰富内容能够为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实现长期的保存工作,需要在技术、使用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进行改变,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纪晓群,江媛媛,柳萍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2013(29):15-16.
[2]吴雨珊.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分析[J].商情,2016(28):144.
[3]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2012(7):38-39.
正如同志所说:“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事业是一项典型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目前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朝着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逐步的完善,因此加强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目前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的特征
首先,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较,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自身的特征,其不是可以直观看见的,都是以光盘、U盘、硬盘等方法进行存储的,因此其网络性、虚拟性程度较高,电子商务的活动中信息存储和档案管理相同,都是虚拟的,例如:支付宝、网银、淘宝等广泛应用,都不需要开出具体的纸质的票据。换言之,电子商务中档案文本的管理都具有智能化、虚拟化的特征。其次,由于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并不能够通过肉眼来定位,也不需要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和抄写,都是通过人工计算机智能模式来完成的,因此其存储形式、信息数字化程度都不同,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繁琐性、复杂性。最后,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集体性、系统性。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数据信息不仅集中于一种文字或者数字上,而是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储存,例如音频、音效、图表、视频、录音等。
3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方面,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相关文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归档,电子商务行业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行业发展重中之重,这样不但能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能确保其朝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因此在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电子商务行业要为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新型的沟通模式,让企业通过智能化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当前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这就要求电子商务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代接轨,改变过去单一老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朝着智能化趋势发展。电子行业必须及时变革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建设。运用智能化存储数据,满足不同的客户要求,将电子商务档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从根本上完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制度。在新时期下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子商务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今后企业和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电子商务行业要加快进行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重视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整体服务素质,使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纸质档案具有内容真实可靠、易于长久保存、载体相对稳定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文件形成时间长、整理费时费力、存储密度小、检索速度慢等缺点将逐渐被电子档案所取代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处于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交织的时期。
1.2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无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或者正处于电子档案系统的初步建立阶段。缺少电子数据库及计算机软件维护的专职人员段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且缺乏档案专业的系统学习次缺专业技术能力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于简单的整理建档而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在领导决策和事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33电子档案管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并行。电子档案因易于形成在企业各部门的电子档案多存于各自的计算机中,形成了企业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和各部门档案分散管理并行的模式。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实行电子档案管理软件致使档案管理部门和部之间分散管理无法同步,存在着遗漏存档和重复存档的情况,且部门分散管理易于删改和销毁不利于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目前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缺失
一些企业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忽视档案在企业中的作用致使缺少明确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没有可操作的规范和依据使得大多数企业的电子文件就是简单的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用文件夹加以分类对电子文档的特殊性和技术性没有充分认识,一旦计算机遭受人为或自然损坏企业将会承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2.2电子档案对载体的依赖性较大
传统的档案大多依赖于纸、笔作为介质易于保存出现变动的可能性较小。而电子档案多数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一旦出现软件和硬件损坏,电子档案极易丢失不可还原。
2.3企业人员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在大多企业中着遍采用电脑进行文书写作或表格制作来代替传统的手绘。但对已生成的文件往往经过打印和传递之后就被人忽视,文件并没有及时得到保存。长此以往企业电脑中的各类原始文档被不断的修改覆盖甚至删除失去了整理和管理的价值。企业工作人员对电子文件的保存几乎没有管理概念就连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其都没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知从为将电子文件保存在计算机内就算归档甚至还有企业出现保存电子档案的电脑可以随意使用文件经常在没有管理者的情况下被修改或覆盖。
3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完善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制度是保证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流程,明晰文件归档、分类、保存期限、保存方法等具体操作规范保证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3.2整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有特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将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趋势。为提升企业档案的完整性和利用率应注重整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将定稿的电子档案输出存档纸质档案扫描至计算机或软件系统备份对同一份档案采用相同的归档号码和著录信息以两种方式共同存档,既提高了检索速度,又有效避免计算机系统不稳定而产生的风险,同时也弥补了纸质档案侵蚀、损坏所产生不完整等劣势肩利于长期保存。
3.3采用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采用电子档案软件管理系统是电子档案管理步入正轨的有效手段。利用高科技软件系统使电子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势在必行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档案与部门电子档案的无缝链接。
3.4注重硬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为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和真实性就必须给电子档案一个健康稳定的硬件和网络环境。首先保证硬件设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升级服务器主机和数据库采用多种方式载体备份如光盘、移动硬盘备份等满足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需要淇次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手段防治病毒入侵,同时采用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确保档案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深入,电子文件已成为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课题。
1电子档案的概念及产生
电子档案是指单位或个人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近些年,无纸化办公和办公自动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办公成本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通过归档形成了电子档案,声像材料的形成采用电子化手段也丰富了电子档案的内容。同时,随着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大量纸质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得到的数字化成果也成了电子档案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它越来越多地替代纸质档案,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档案真实性的特质也存在缺陷,需研究与克服。
2电子档案的优点
2.1存储密度高
传统的纸质档案,占用很多的柜架及库房面积。而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这些介质的存储密度很高,小小的一张光盘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件电子档案。相当于纸质档案占用的若干套柜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还将继续增大,这样大大节约了存储的空间,可以更加充分地节省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2.2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
在传统的档案查阅模式下,找一份文件需要查看目录,根据目录提供的线索要素,查找有关文件,由于目录制作的水平及查找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往往查一份文件需用若干分或小时,有时甚至查不到。由于电子档案是以电子文档、音像图片等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因此,通过计算机的检索方式可以在数秒钟十分准确而快捷地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检索,查找到所需文件与类似文件。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在线检索查阅利用档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服务于机关、服务于社会。
3电子档案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
3.1设备依赖性
电子档案是存储在各类存储载体上的数据代码。电子档案的生成、检索、查阅的过程就是对电子文件进行编码解码操作,这个操作过程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否则不可能实现。就设备更新方面来看,就会使电子档案的长久保管利用带来很大困难,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几年就会更新换代,而光盘等存储载体可以保存几十年。若干年后就有可很可能出现虽然有保存完好的光盘,但是已找不到读取的设备。同时光盘也不如纸质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磁,会丢失所存档案材料。所以,重要的电子档案需打印成纸质来保存。
3.2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
纸质档案的墨迹、图形、符号是紧紧依附在纸张上的,内容与载体不可分离。而且是孤本,独一无二,虽然有的纸质档案可以复印,但很好辨别其原件与复印件。而电子档案的内容与载体是分离的,一台计算机上形成的电子档案可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而且能够在不同计算机上传递,能够突破地点时间限制。这样,一方面电子档案可广泛复制传递方便了利用,另一方面很难识别其真伪与原件,很难保密,很难维护作者、责任者的产权。对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造成威胁。
3.3电子档案的易更改性
纸质档案一般不易更改,若更改其痕迹容易识别看出破绽。而电子档案人们可以随意对其进行删改、增补、拼接、压缩、还原等操作,这些更改不会留有痕迹。而电子档案由于电子文件本质上是通过编码的数字序列,并且对电子文件进行的修改可以做到轻而易举,因此,如何判断电子文件是否被篡改已成为电子档案鉴定工作的一个难题。也给档案管理与利用造成困难。
3.4电子档案的多媒体集成性
由于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文字、图形、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均可随意组合、拆装搭配构成电子档案的内容,使得其信息量和结构要比纸质档案复杂得多。甚至会造成同一份电子档案的信息存在不同的载体上,这给电子档案保管带来很多问题。
4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4.1建立并严格执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安全高效地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安全可信的权限管理机制,并且要求所有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确保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更新和删除等所有操作,都必须由具有相应操作权限的人员进行,严禁不具备相应操作权限的人员对电子档案进行操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实行电子文件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4.2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修改复制
由于电子档案易更改和易复制的特性,所以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修改及复制操作,防止电子档案被篡改、信息丢失、失泄密等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电子文档设置为只读、或对电子文档进行加密,也可以将电子文档设置为禁止修改、复制、打印等,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3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①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严禁计算机接入互联网,避免由于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情况的发生;②对使用者的权限进行严格审核,对使用权限进行系统认证鉴权,注册登记,保证操作动作回溯可查,责任到人;③要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操作,确保电子档案的数据安全。
4.4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工作
随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逐步展开,档案工作的对象已经从传统纸质档案逐渐向电子档案转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档案业务水平,同时还应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为了更好地将新思想新技术运用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4.5不断研究探索电子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
在电子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总结,遵循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产生发展的规律,勇于创新,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重视电子档案管理经验的学习交流,吸取和借鉴其他单位企业先进的制度及方法。
[参考文献]
[1]冉平.关于电子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5,(7):56~59.
[2]闫卫文.浅谈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4):197~198.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逐渐代替了会计手工操作,这样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此项工作成为现阶段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任务之一。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在我国档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指使用磁性介质的形式进行存储的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电子会计档案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依据。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电子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电子文件、会计操作说明和软件以及一些电子会计核算资料。电子化会计档案具有以磁性介质进行存储、依赖计算机硬件环境、对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信息处理方便快捷以及兼容性的特点。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没有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因为电子会计档案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档案管理人员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这样的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上没有任何的突破,有的甚至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为此,建立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任务。
第二,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将财务会计软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操作。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将以往的会计材料和文档进行总结和整理,一些会计资料和文档不能尽快的进行归档,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事业单位使用的时间尚短,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安排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筛选,这样的情况导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使用的技术等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效率非常低,与此同时,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能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只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四,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多数被记录在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中,如果管理人员对磁盘和光盘没有进行合理的保管,磁盘和光盘非常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资料和文档全部或者部分丢失,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备份,存储在电脑上的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容易被一些黑客盗取,这种情况使企业和事业单位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其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立卷制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记账等书面材料进行打印并且进行立卷归档。其二,对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选择质量较好的磁盘介质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同时需要保证备用磁盘和存储盘独立保存,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采取一些防尘、防潮、防盗和防腐蚀的措施,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其三,对现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借用制度进行完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查阅电子会计档案时需要经过财务部门领导的批准,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
第二,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进行明确。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有足够的认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易变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电脑系统中的会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增加操作,并且在更改后没有任何的痕迹,这种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容易出现自动更新和修改的危险;其二,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其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会计档案信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其三,当一些新技术应用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时,信息会出现丢失和变化的可能。以上原因增加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特征进行明确,并且对各个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从而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是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出现了一套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主要有: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磁性介质和光盘中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电脑打印的书面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有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与此同时需要将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和定点开发软件相结合会计软件的整套开发文档资料和会计软件程序等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和管理,从而使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为了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的形成、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确保电子会计档案完整、准确。
第四,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增强电子会计档案风险意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电子会计档案材料在归档完成和后期管理时,会出现意外删除和感染病毒等风险,所以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产生后传统的会计核算被计算机取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会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中,如果发生火灾和窃取的情况,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非常容易丢失,为了减少上述现象发生,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强化电子会计档案风险管理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材料进行及时的备份,在进行备份时需要对光盘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根据所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的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在每年的年末对本年的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且需要明确标明数据的内容和时间;其二,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工作,电子档案室需要满足防尘、防磁、防水、防潮和防震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在电子会计档案室内安装监控设备和防盗设备,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时在第一时间发出提示。
四、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就《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6(1):8-10.
[2]王庆东.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4(2):60-61.
[3]胡薇.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5(3):79-81.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19-01
随着国家《档案法》实施和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和需要,各级教育、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越发重视。如何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把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移到现代化的层面上来,尽快提高工作质量,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工作人员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教育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1.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1.1 传统的教育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往往会在档案利用中出现“死档案”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在利用档案的时候,明明知道档案室(柜)保存着自己所需的档案资料,但是查找时却因为检索工具不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去找文件甚至无从查找。使用计算机管理的人事档案就不同了,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全面、快速人的人事资料和有关数据。既可避免手工抄写出现的失误,又可使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益,对数据查询又快又准。
1.2 利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有利于材料的完整保存,除了在信息输入时需要用档案原件外,很少再接触原件,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1.3 利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可以把大量的档案材料存放在软盘、优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上,大大节省了资源。按传统的和理模式,要全面完整地保存好档案资料,仍需要改建的库房,增添大量的设备,这样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增加人力,而且仍难避免霉变、氧化、虫蛀和鼠类的破坏。
电子信息档案改变了传统纸质档案的弊端,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所以,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2.规避电子信息档案风险的措施
2.1 引进新技术
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2.3 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4 加强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防护
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3.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另外一种常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是转移策略。转移策略实质上是分散风险,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希望这样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4.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档案优于传统的纸质媒介,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确定的,还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增强警觉意识,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沈彦:《浅议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J],《企业导报》,2010(4)。
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企业信息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已经成为企业档案工作中必须要面临的工作问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难点也必须面对,需要在企业中得以合理运用。
根据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在此着重探讨分析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处理方法,抛砖引玉,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电子文件原始资料的保存
目前,在计算机上起草和制作文件,已是办公常事。往往文件一旦定稿打印后,作为草稿性的电子文件的保存就经常被忽视。许多单位对电子文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随意对其进行删改,不是被清除就是被新文件覆盖。使具有原始性的电子稿件面目全非,失去了归档保存的意义。
(二)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难维护
电子档案材料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储存方式的互换性,容易造成信息缺损。当前,电子档案储存方式主要有光盘、磁盘和磁带。这些媒介材料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容易造成电子档案信息丢失,使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很难保障,直接影响信息再现。
(三)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
电子档案存放位置的不固定性、载体的可转换性、信息接受对象的开放性以及文件内容的可分解性,造成电子档案与载体的可分离,使电子档案信息随时有被修改、窃取、销毁的危险。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电脑病毒和蓄意破坏的电脑黑客对档案存放载体形成威胁,载体一旦被电脑病毒感染或被黑客闯入,就可能造成信息数据无法读取或载体内所存信息的丢失,甚至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瘫痪。
(四)电子档案的接收格式问题
由于电子档案的应用尚没有全国范围内普及,档案文件在转手移交过程中,会出现因两部门存储档案方式不同,使用软件不同,而使电子档案在转交过程中出现困难。
(五)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性难实现
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但由于电子档案形成单位的不同习惯,所应用软件、媒体不同,对同一项目所形成的电子档案格式都不尽相同。电子档案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而互不兼容的电子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生成的电子档案,在电子档案利用时对信息的交换、显示会造成很大困难,导致电子档案打不开或无法显示而失去可读性。即使是互相兼容的电子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生成的电子档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数字压缩、解读等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档案在现在形成时所依赖的先进技术,在未来利用电子档案时往往是时过境迁,新技术已经不认识老技术了。所以,将最初形成的电子档案原始软盘、光盘等原件载体保存起来,也并不意味着载体实物上的电子信息能完整无损地、源远流长地被利用下去。
二、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则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要秉承规范性、可靠性、高效率的原则。规范性是开展档案信息电子化最重要的原则,也是确保电子化档案信息可用性的基本条件。要求所有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模式、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并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上网档案信息的组织与传递必须采取各方统一认可的规范与标准。可靠性问题,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国家制订必要的认定规范外,文件、档案工作中相应的制度保障也是十分重要。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确保归档文件和进馆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必要的备份等,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而高效率,应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档案信息电子化方案和最高效、经济的电子化加工系统设施。合理的技术方案的确定,是整个电子化工程成败和效率高低的关键,而优良的电子化加工系统,是档案信息电子化工程的助推器。
(二)规范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是由电子文档管理软件预先内设的元数据需求确定的,所以说电子文档管理要落实到以软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上,制定相关元数据规范,自觉创建对软件功能进行规范的平台。以此为指导,研制有利于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通用元数据标准,建立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相关的配套标准体系,显得非常必要。解决电子档案管理的难题,涉及宏观政策、信息管理、相关法规以及系统设计等问题。除考虑到电子公文归档的需求外,还必须顾及电子文件核心流程层和特定流程层流转的诸多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而标准又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不能永远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因而,仅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个部门研究远远不能适应需求。而无政府盲目竞争,自由创建信息孤岛,重复设计、各自为政、五花八门、互不兼容也是不行的。要解决电子档案管理难的问题,与世界电子文档一体化接轨,就必须建立一个顶级一元化技术权威机制,统一组织协调诸多相关机构联合攻关,统一全国的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规范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以保障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需求,已成为解决电子档案管理难的明显发展趋势。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信息保护措施
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档案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电子档案上网后必须从入口、传输、使用三个方面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目前,为防止档案信息被窃取、删除和修改,防止网络??黑客的进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签署技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防写、档案备份、专机专用、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这些技术措施对于证实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确保电子文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防范对电子文件的非法访问和随意删改,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应当不断改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努力提升馆藏档案的安全保护水平。
(四)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管理要加强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又一次颠覆性技术革命,在短短的时间内广泛地影响甚至颠覆着各行各业。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将大数据定义为一种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由于大数据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有意愿主动地去学习、运用这一新技术和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各类管理中。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模式,给各个行业、产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样也给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本质上,档案是对文字、图片、影像等原始性符号的记录方式。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在不停地增长中,因此,档案足以称之为大数据。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数字的存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及完善,减少了数据信息资源保管的成本。近几年的档案资源较多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更方便于保管与维护。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一)保证企业档案存放与保存的完备性。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的管理的要求大有不同。从存放上来看,传统的档案大多是纸质的、胶片的,种类单一,保管起来比较容易,而大数据往往带来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形式,丰富了档案的类型,包括音像、光盘、电子软硬盘到数码缩微档案等。这些电子类档案除了对基本保存的条件和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外,音像档案要远离磁场,光盘要防磨损,硬盘要防震,电脑要保持电源稳定,同时还要引入专用的设备来保护类型各异档案的安全。从收集上看,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材料种类较为复杂,各档案资源的价值也参差不齐,给收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都面临着因载体、格式、计算机技术的滞后以及保存标准规范不完善等带来的潜在威胁。而大数据材料更新速度快,内容和技术复杂这些特点为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归档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档案馆馆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
(二)保证企业档案的信息内容安全性。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是指防止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被非法的泄漏、篡改甚至破坏,给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往往产生很多数字化的档案,数据越多,共享程度越高,就越难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企业档案大部分保存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误操作、信息失真等因素都会造成档案信息丢失,这些信息安全隐患可能使企业档案信息化为乌有,从而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根据有关安全管理的专家所称,近百分之十的局域网遭遇到非法访问的情况,目前的防火墙技术十分有限,难以阻挡黑客的入侵。假若某一局域网只是在逻辑上对档案进行归档,并未充分考虑到物理归档的重要性,假若这一网络遭遇到破坏时,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遭遇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保障对档案保管的完备性、安全性、保密性是未来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准。在大数据档案管理中,技术作为档案管理的基石,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推进时,由于存在着技术上的限制,使档案管理工作偏重于档案的保管,未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档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对其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加大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各类数据库为代表的大数据云服务器,能够为档案管理带来较为强劲的索引及导航服务,加大了关系数据库的运用,促进档案管理将重心放在索引的优化、非结构化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等方面。
二、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思维转变过慢。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大数据时代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完备性、安全性、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这种思维意识。档案管理存在的重心应当及时从保管到利用转移,即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原始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及时进行开发、再次利用,注重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及时改变思维模式,努力挖掘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所蕴藏的重要价值,从原先的粗放式信息保管向精确管理进行转变。
(二)数字化档案归档和存档存在着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档归档问题也更加复杂。伴随着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档案资源不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存在,还包括了语音等其他非标准化信息的方式存在。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如果离开了一定的特殊环境就失去了可读性,增加了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归档和存档的难度。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未有统一的执行标准。由于各档案馆以及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及管理软件参差不一,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法进行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就无法发挥出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用。目前,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未能有地的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执行,档案管理功能较为单一,标准化水平较低、数据信息资源不尽完善。若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会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一)建设大数据资源信息平台,实现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各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联网,实现资源的互通互用。为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应当构建以省为单位的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检索服务。通过这种数据库的检索,涵盖了省内各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向各级机构提供服务,最大程度上提升检索的效率。此外,此检索中心的建成,也会有利于避免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重复构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各档案管理部门通过这种检索中心能够借阅、审批及利用档案资源,这些部门只需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归档即可。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亟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提升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技术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大数据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扩大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利用范围。
(三)健全及完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构建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及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提交人员的操作软件平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需要不断改进及完善档案管理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使其能够拥有大数据平台;第二,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将档案管理的相关业务与其进行深入整合,不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第三,在不断提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严控档案管理部门的内部制度,保障档案管理部门的安全性。
四、小结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势必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之间是并存关系,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学数据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将会不断获得新的突破,使其蕴含的巨大价值得以有效开发及利用。
【参考文献】
[1]董凌峰,,吴真玮.政务云平台信息共享的三方博弈模型及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9):49-53.
[2]赵彦昌,段雪茹.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SWOT分析[J].北京档案,2016(11):9-11.
[3]胡树煜,孙士宏,金丹.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5(35):134-135.
[4]汤亚男.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2):113.
[5]赖娜.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4(06):69-71.
[6]吴青霞.论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价值链"的生成[J].档案,2016(6):51-54.
[7]董凌峰,.基于云计算的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数字福建"为例[J].现代情报,2015(10):76-81.
[8],董凌峰,吴真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务信息共享博弈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01):35-42.
根据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管理者与档案工作者可以在文件连续运动的任何阶段对文件进行管理,以达到他们各自的、但又是协调一致的目的。这样档案工作者就可以提前至文件连续体的前端,即文件创建的起始端,对文件进行管理,如档案工作者在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时就介入工作,在文件创建时就对文件进行鉴定,在确保文件能够长期保管的条件下对文件进行保管等等,以保证文件在它们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得到适当的管理。这种管理其本质就是前端控制管理,对电子档案管理来说,尤其需要这样性质的管理。
电子档案是需要前端控制管理的。这是因为电子档案如采用后端控制的管理,那么从电子文件的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只是进行了半程管理。因为在后端控制管理情况下,电子文件是在其移交到档案部门后才对它们进行管理,这实际上就是沿袭纸张档案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根据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设计的,但将这种后端管理模式用于电子档案管理,在实践中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电子档案的凭证性的问题,因为电子档案特点之一是载体与信息的可分离性,因此,其信息很容易在载体上被删改,这样等到电子文件归档之后再去控制管理,那么在这之前的电子档案在文件阶段是否被篡改过,其在文件阶段的处理、运作的背景信息是否完整等这样具有凭证价值的信息就很难确定,很难控制,由此,运用这种后端控制管理模式来管理电子档案,也就很难使电子档案具有凭证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要让位于当代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原因之一。
而依据当代文件连续体理论对电子档案采用前端控制管理,就可从档案管理的要求出发,对电子档案的控制与管理提前到电子文件的设计与创建之时,即在电子文件起始端就对电子文件进行控制与管理。这样就可由电子档案后控制的半程管理扩大到全程管理,即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这一管理模式后,电子文件从其产生的第一步起至以后文件运行的每一阶段都可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去对其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电子文件在归档时是能够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使电子档案具有原始性并具有凭证价值。
从国际档案理事会的电子文件管理策略看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调研了世界上国家级和省级的100多个档案馆后所制定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1997)中提出了四项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策略,应该说这四项基本策略是比较全面的,它是把电子文件的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电子文件设计阶段、创建阶段、管理阶段和利用阶段,然后,分别提出管理策略:
1.电子文件设计阶段的管理策略:即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应该介入电子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以确保电子文件产生和保管符合可靠性、凭证性和可保管性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档案部门“应该介入”并不是指档案部门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对涉及有关电子文件的所有行为负责,而是指要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推进电子文件的标准化管理和实践,也就是说,档案部门的职能要扩展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
2.电子文件创建阶段的管理策略:档案部门应该确保电子文件的创建者所创建和保存的电子文件是可靠的、具有凭证价值的和可保管的性能。
这条策略并不是要档案部门包办文件创建人员的责职,也不是指文件创建人员不能胜任管理文件,而是指档案人员应该就如何创建符合档案部门需求的电子文件对文件创建人员进行指导、传授方法。
3.电子文件管理阶段的策略:档案部门必须管理电子文件的鉴定过程并对电子文件实施智力控制,即对电子文件实施有效的著录。
4.电子文件利用阶段的策略:档案部门必须明确地提出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的需求,以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利用性和可理解性。
从以上这四条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策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要能够成为电子档案,档案部门就必须将其职能延伸至文件部门,与文件部门共同对电子文件进行前端管理、全程管理和文档一体化管理。
从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看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
虽然20世纪80年代有了文件连续体理论,20世纪90年代又有了电子文件管理策略,但它们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方法与工具。如在实际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部门如何将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成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文件管理系统,这便是一个关键问题。
2001年9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实施的国际上第一个关于文件管理的标准――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就在国际层面上为各国政府部门的文件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步骤、方法与工具。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在国际上引起极大的反响。目前该国际标准已被采用为国家标准的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
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如何系统而有效地对文件进行管理的宏观框架,文件管理的要求和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等一般的规定;第二部分提出了如何将第一部分内容加以实施的详细的指南,例如如何建立文件管理的政策和进行职责分工,如何进行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如何对文件进行处理、控制、分类、存贮和利用等等,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际指导。
在该标准的第一部分,首先提出了作为文件应具有的如下特征:
1. 文件应该正确地反映所要传达的内容、所决定的事项和所采取的行动,文件应该能够满足相关事务处理的需要,并可用来作为说明与解释的依据。
2. 文件的内容应始终与记录下来的事务处理的元数据相链接,如文件结构元数据、背景信息元数据及相关文件元数据。
3. 文件应具有真实性,其能够证明文件中所记录的事务处理,能够证明文件形成的责任者,以及文件形成的时间。
4. 文件应具有可靠性,其内容应是可信的,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其所证明的事务处理、事务活动和情况。
5. 文件应具有完整性,其构成部分应是完整齐全的,而没有被非法篡改过。
6. 文件应具有可利用性,可被查询、检索、显示和解读,并能够在事务活动和机构职能背景下能够被确认。
很显然,文件的这些特征与档案的凭证性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份文件具有了如上特征,就可以认为这份文件具有了档案的凭证价值。也正是由于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档案的要求,所以引起了许多国家文件管理机构和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份报告《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这份报告从保存人类遗产角度专门强调:根据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所提出的文件的特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在电子文件产生之前参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以保证电子文件应具有的档案的凭证性。
美国国家档案局在2003年7月提出的《美国国家档案馆战略发展指南》中也强调了在政府文件管理中实施《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美国文件管理重新设计方案》。
澳大利亚档案馆则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在设计、开发文件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标准,并按该标准进行实施。
英国档案馆则正在进行一项为期二年的研究项目:《ISO 15489 对文件管理的影响》。
可见,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实施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这已成为文件部门和档案部门的共同认识,其实这不仅是文件部门与档案部门工作职责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保存自身历史遗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则为实现这一点在国际层面上提供了实施的规范与技术。
关于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关系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关系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电子政务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源头;
2. 电子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的效率所在。
由于有了以上两点,因此:
3. 电子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4. 电子政务建设在本质上涵盖了电子档案的管理。
所以,任何在理论或实践上将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隔裂开来都是不科学的。
由此,为了实现在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档案管理,从电子政务角度讲应该:
1. 在电子政务的系统设计时,应有电子档案管理的设计;
2.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时,应有档案部门人员的参与;
3.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时,应有档案部门人员的指导。
而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讲:
1. 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扩大职能,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
2. 档案人员应更新知识,从而有能力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
3. 档案标准的制定应能适应电子政务的需要。
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档案管理关系上看:
1. 在理论上,研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跟不上我国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实际,差距还很大;
2. 在实践上,制定的标准还很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如2002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还只是一个电子文件后端控制管理模式的标准,不能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档案前端控制管理模式的需要。
3. 对国际标准《ISO 15489 信息与文件 文件管理》还少有研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没有引起重视,而该国际标准的颁布在国际上却掀起了一股风暴,引起极大的反响。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档案部门还只是形式上参与,而在实践中却很少参与,可是,我国每年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却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在这样情况下,又怎能保证这样的电子政务建设其文件管理是能够符合电子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