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情景式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情景式教学法论文

篇(1)

一、由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在上化学的第一节课时,我以“魔棒点灯”、“空杯生烟”、“烧不坏的手帕”、自制“葡萄酒”等趣味实验,作为开场白,一下子让学生喜欢上了化学学科的学习。再比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学习的兴趣立刻高涨。

二、由生活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回忆一个熟悉的怪现象:烧开的水不小心泼在煤炉的火焰上,炉火不但没有减弱,反而窜出一股火苗使得燃烧更旺,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如,在学习溶液的某些性质时,可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会结冰,这是为什么呢?例如,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时,教师问:“新买来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三、由趣闻轶事创设问题情境

每一种元素的发现,每一种物质的得到及推广应用,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动感人的故事。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史,化学家轶事,引人入胜,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思维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介绍居里夫人与镭等,再如:讲解磷的性质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二战期间盟军为了炸掉德国军队一个戒备森严的军火库,在人不靠近的条件下,就无法炸掉,这时盟军就利用了在老鼠身上涂白磷的CS2溶液,让不起眼的老鼠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听完故事后,兴奋,一方面为设计者的聪慧而惊叹,另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因势利导,传授相关的知识,效果特别好。

四、由多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思考题。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避免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篇(2)

二、创设课外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

物理知识是很多科目中最贴近现实生活的科目,物理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自然规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牢牢地记住这一特性,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彩虹虽美但它也是一种物理现象,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星星会闪烁也是同样的道理。物理课堂如果可以逐渐转变为课外课堂,就可以让学生慢慢习惯将理论转变为现实,再将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转变为理论。学生通过实际感知掌握的知识,要比单方面接收讲解的知识记忆更牢固,同时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未来的生活和学科考试中,要更好地利用和拓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十分有好处,同时能帮助学生拓展在传统教育之中最缺乏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

篇(3)

比如,讲述一个小动物的历险记,一只小猫cat在乡村country散步,多运用一些童话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可以对故事产生一定的欲望,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的兴趣,当他们理解了英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之后,心中的成就感也会随知识含量的增长而增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多媒体设备,直观多样情境设计

新时期不论教师怎样进行情境教学,都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教学,学生听讲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非常乏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改变这一不良的局面,教师可以把故事的口头讲解转变为动画的播放,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对所要学习的单词进行观看,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个高涨的情绪,积极地听教师的讲解。小学英语是一门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自己,加速学生的发展。

另外,网上有很多优秀教师针对课本进行专项设计的教学课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改动,以此来适应班级学生的学习节奏。这种教学的方式节约了很多准备时间,可以推动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去。

篇(4)

2情境教学法与《高职实用英语》相结合

创设情境就是使课堂生活化的一种途径。通过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抽象、枯燥的教学形式中解放出来,对教材中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1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景

2.1.1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与教材单元相关的话题导入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通过一个新闻报道、讲述一个故事导入教学内容。如在《高职实用英语》第一册Unit4Shopping,教授此单元的时间恰好是双11前后,这时是网络购物与实体商店优惠火拼的高峰,教师在把学生导入教学内容前,可做如下提问:Areyoucarefulwithyourmoney?Doyoucollectallkindsofcoupons?Doyouoftenlookforgroup-buydealsifyoudineout?Don’tyoubuyclothesunlessinasale?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索欲,从而使之集中精力。

2.1.2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对话,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提前设计情境对话范例,让学生按照范例改写和排练,然后进行课堂模拟对话。这样的练习使学生陶醉于英语学习的同时,自己的英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如Unit4Shopping,可提供一些商家常用的优惠方式,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情境对话;Unit5Food,可将课堂设置成餐厅,让学生模拟点餐,或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食物。将所学融入实际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渐长,接近现实生活的情景对话和反复的课堂实践令其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掌握了语言交流技巧,同时创新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交际互动能力也顺势得到了培养。

2.2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情境

现在的教学已普及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影音教学能巩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学生在这种英语语言环境中体验到英语的实际运用,教学也变得生动。从英语的静态学习飞越到动态学习,学生的学习乐趣得到激发,提高了学习的斜率。《高职实用英语》第一册Unit10Fashion,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根据内容收集视频、图片和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制作出幻灯片。学生自己参与创设情境来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课堂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主导了,变得生动直观有趣。

2.3创设活动激活情境

创设一些活动作为英语课堂的载体,能让教学情境得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1设计角色扮演,激活情境

例如,《高职实用英语》Unit2OneHour一文,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父亲和儿子的角色,演绎父子间的对话,来生动展现父亲由于带着工作的情绪误解儿子以及儿子希望父亲能多陪伴他的生活场景。成为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的学生完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这就是移情。移情的作用使学生情不自禁的按角色身份去思维,身临其境的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表述出确切的语言。全体学生都不知不觉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高职实用英语》是自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提供了丰富的日常话题和精读课文进行听说训练。学生在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材料,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2.3.2通过辩论赛激活情境

辩论能让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学会英文思维。在《高职实用英语》第一册Unit3Internet中,可让学生以“AreInternetbeneficialforus”为题展开分组辩论。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收集资料,积极思考,组织语言。学生的语言虽不完全准确,但锻炼了英文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次,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训练其英语会话能力,就能够使之轻松自然的参与到教学中了。

2.3.3利用游戏激境

教学中适当设计游戏环节,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厌倦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在游戏这种自然的情境下,学生能很好的内化和深化所习得单词、句型等语言材料。

篇(5)

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而且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可以将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而且在情景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自然会大增,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2课堂学习生活化,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应对考试为目的,主要强调英语的读写能力和语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开口说英语,学习到的只是“哑巴英语”。素质教育方针要求英语教学应当以教会学生熟练使用英语为最终目的,英语的使用则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情景式教学法让课堂学习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听和说英语的平台,是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会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2.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还处于半幼稚的状态,上课内容如果枯燥无味,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创设情景时,应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熟悉且趣味性十足的场景。比如在介绍ourthings时,教师可以尽可能选取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为学生创造具有生活气息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pencil,sharpener,eraser等文具,或是sweater,blouse,shirt,dress等衣服,都可以让学生在看到实物的情况下理解词汇。再比如,在介绍Pets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养过或特别喜欢的宠物,然后通过展示图片或小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优化教学方案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中途要因素,也是情景教学法是否能够得到合理运用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合理的情境。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3运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生活各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对于情景教学来讲,多媒体也是非常合适的一类载体。多媒体能够把英语教学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传播,能够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的优势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所表达的内涵。比如在学习“Wherewouldyouliketovisit?”时,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来创设美国白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等场景,引导学生回答“Doyouknowthenameofthefamousbuilding?Doyouknowwhereitislocated?”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国家名称和风景名胜的名字。教师接着可以选择播放旅游景点的影片,从视觉上带领学生进入旅游的情境之中,通过录音资料增强所学课文的语境。

篇(6)

所谓教学情境,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所设置的一种氛围环境,也是给人以乐趣、以兴奋、以追求的一种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求、去认知,也可以激励学生自我主动地积极地向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新的调整,教育改革要求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小学蒙语文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情景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死板机械,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引入到生动的活动场景中,学生们通过对情景的感知和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掌握一定的蒙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当下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应大力推广情景教学模式。

一、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蒙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蒙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蒙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2.情景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蒙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蒙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蒙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开展多项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去编排游戏活动规则,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了大脑的运作,协调了身体的不同部位协调工作。

三、营建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宽松、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着眼于学生的个性,重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范例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去打开思路,拓展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精神与思维都融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

篇(7)

论文摘要:作为和语文教育一起诞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诵读一直是古诗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因为其概念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内涵及外延的不清晰让很多教师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试着从现代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诵读这一传统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出教师范读与配乐诵读这两种具体的营造情境的诵读方法,期许为教学实践带来些许的启示。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熔铸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怎样将这些浓缩着民族文化精神的古诗文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纵观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拆解,过于注重单个字词的解释,却轻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和欣赏;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应有的兴趣和动力,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与最初的教育目标相背离。于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这一问题上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诵读”这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上。

但是,目前大部分学者只是指出“诵读是立足于‘读’而致力于‘悟’教学方法”,但具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以笔者的观点,诵读虽然作为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方法,却体现了现代情境教学的教育理念——它以“读”为途径,营造一种氛围,以次来缩短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古诗文产生的隔阂感,并且通过自我积极地联想和想象,构建一种情感体验,以达到理解文本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至于诵读具体是怎么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的,有必要先从情景教学的相关理论谈起。

一、情景教学的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这种境地既含有时间因素,又包括空间因素;既囊括客观因素,又暗含主观因素。

情境教学来源于建构主义相关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者假说,而不是问题最终的答案。尽管现在很多的知识经过人们的整理变得系统,客观,可描述,其一定的外在形式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不同的学习者还是会基于不同的经验背景来建构起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于是,基于知识具有情境化、个体化特点的这种观点,1989年,布朗(J. S. Brown)等人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概念,他们认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提供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有效的联想,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诵读——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为什么古诗文教学要提倡诵读?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等词句深刻反映了诵读在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和整体感知理解文本内涵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情境说的角度来看,诵读能通过声音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在一定的语言情境里,借助语言本身的形象性和语言环境的生动性来受到感染和陶冶, 从而获得语言体验, 激发语言情感, 体悟语言的美学意义。而这正切合“新课标”中“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要求。

(一)就语言的学习规律而言,诵读能通过制造情境来培养语感

根据我们儿童时期的母语习得经验,学习一种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听说熏陶,自然而然地学会。即学习语言要从听、说入手创造情境培养语感,古诗文也同样如此。

我们这里所说的古诗文包括文言文和诗词曲两大部分。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体。但由于在近两千年历史中,它一直处于与各个时代的口头语言相脱离的状态,不光现代人没有学习文言的环境,就是秦汉以后的各时代古人所面临的问题与难度都跟我们没有实质性差别。正如王力先生说的那样:“咱们现在模仿清代以前的古文,恰象罗贯中模仿汉末或三国时代的古文一样困难。”而阅读心理的角度研究表明,书面语的阅读理解有两条通道——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视觉通道,以文字的视觉表征为中介达到词义,即文字——词义;听觉通道,通过语音转录到达词义,即文字——语音——词义。选择哪条道路往往与阅读材料、阅读水平和任务要求有关。较难的阅读材料、阅读水平较低、需要记忆的材料等因素都会使读者选择语音通路,即听觉通道。所以郭绍虞先生才说:“学习这种超方言的文学语言(指“文言”引者),等于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以要求能够应用于写作,只有像鹦鹉学舌般的从诵读入手。…… 离口语愈远,那么学习的方法也就愈需要诵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文言的语言交际环境,通过读的方式多接触文言材料,强化听说两方面的训练,增加对于文言的感性认识。

至于中学教材中的诗词曲,它们大都来源于远古歌谣,虽然后来脱离了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但歌唱赋予的句式整齐、合于音律的言语形式却被保留了下来,一般讲究用词凝练、声韵和谐,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特殊的语言组合以及它与诗人情感相结合的特征,决定了读者只有通过诵读才能领略其音乐美,进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韵味和精神实质。

(二)就古诗文的特点而言,诵读能通过声音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汉语具有独特的词音形式,它用类似于事物的自然声音的听觉符号为能指形式来指称对象,使得特定的声、韵、调与相应的情感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由于汉语词音的这种直接表意的功能,人们在诵读汉语文本的过程中,仅凭这些语词在诵读时的音韵特征,不仅能对全文或个别语句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把握,而且这种体验的深刻与真实,对读者情感的震撼,更是一般单纯的教学无法企及的。

因此古人讲究“循声以求义”的方法正,就是要以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方式,尽量还原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情境,通过亲身体验实现文本的感悟理解。文本是无声的话语,但当它以文字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同时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语境,“也必然减损了言语生成之时的具象与鲜活,漏失了声音,也意味漏失了一部分的情味。这就为读者的创造提供了空间”诵读类似一种话语的还原过程,主要通过对语调高低的调整,节奏快慢的掌握,不断地猜测、预期和选择,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读出来的文本除了原始意义已经包含读者自我的情感态度与认知了。

(三)就阅读的目的而言,诵读能通过整体感知积累言语材料

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他们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格式塔质”,虽然是由各个部分构成,但作品整体的意蕴超过各个部分的综合,这也正是作品的张力所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将其割裂为背景简介、文言知识、句子翻译、背诵课文等几个单独的教学模块,这样不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而且不符合心理学的认知常规。

古诗文的美存在于它外部言语和内部蕴涵的思想内容中。因此,诵读古诗文其实通过鉴赏主体对言语形式的把握去感受其中的意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眼、口、耳、脑等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协同活动,包含了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多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体现了整体的观点。语言现象都是通过“整体”发挥作用的。诵读以其极强的整体记忆功能而成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手段。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历经千百年仍然传诵至今的名篇,其文质兼美的特点让我们不仅能通过学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中蕴涵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载体。

三、诵读教学中的情境设置

任何文本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就是读者根据自身情感经历去感知作者沉淀在作品中的情感的过程,读者的经历不同,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存在差异。古诗文由于其特定的创作情境,文本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时代的隔阂,还有人格和情感的隔阂。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这些条件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们克服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困难,使学生在文本的创作语境中,体验、理解作者,由诵读“读”出“滋味”。具体到实践中应该怎样设置这种情境呢?教师范读和配乐诵读是一线教师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

在诵读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范读是需要的。范读的作用不是使范读成为学生简单模仿的范本,而主要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富有意味感的声音形态,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所表现的意义情调,为自己的感知表现找到准确的路径,从而以他自己的方式读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喜欢使用专家的范读录音,认为专家的诵读比自身完美。但是其恰恰忽略了范读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以拉进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只有身在现场才能切身体会,专家即使读的再好都会有一种无法企及的隔阂感,无论从感染力还是气氛的营造上,都不如教师亲自示范效果好。

诵读时也可以找一些意境接近的曲子来配合。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其感召力是靠情绪的渲染。中学生诵读古诗文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字句难懂,而是不能进入带着感情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这时候就需要音乐这个媒介。《登高》的二胡曲,《雨霖铃》的排箫声,《孔雀东南飞》时梁祝交响乐…… 这些在音乐配合下的古诗文,能大大扩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容易将读者带入“角色”,不仅激发了“读”的兴趣,还加深了“品”的深度。但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围绕课堂主题,有针对性的引入,切不可无目的的乱用滥用,那样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的课堂会因为偏离教学目标而本末倒置。

四、小结

普遍认为的情景教学法有四个特征:形式上的真实,情感上的真切,所含意境的深远,围绕学习内容的中心或主题展开。诵读就是这样一种立足于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用语音的“读”营造形式上真实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能引感上的共鸣,以达到体会作品中深远的意境的目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应然”,怎样将“应然”转化为“实然”达到诵读的目的,还需要教师们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晶.正解诵读法[J].中学语文,2008(9).

[2]李泓. 谈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语感特征及其培养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06(10).

篇(8)

一、引言

计算机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中处于核心地位。通俗地说,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定义了计算机指令执行的逻辑过程。虽然实际问题无穷无尽,但是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些基本问题(如排序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便得到了各种经典的计算机算法。在算法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和帮助算法的设计,并用于分析所设计算法的性能。算法导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经典计算机算法,掌握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和分析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算法导论课程是国内外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一直不好。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实现核心教学目标。笔者根据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期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算法导论课程是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通常被安排在《数据结构》课程之后,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多数教学方法是,以经典算法设计思路和策略为基本知识单元,先介绍各种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然后以经典算法为例强化理解。此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好处是,教学脉络清晰,授课组织非常方便。但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各类方法的思想精髓,碰到新的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厌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课程内容太抽象,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在现有教学法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各种用于算法设计和分析的成熟方法来组织,侧重于对方法本身的介绍。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在算法研究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已经脱离了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必须依靠自身的抽象能力来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显然,对于缺乏算法研究经历的同学来说,这无形中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

2.授课过程属于单向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互动性不强。在现有教学方法中,教师处于知识传播者和输出者的地位,学生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角色定位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相关方法,很少主动考虑各类方法出现的背景和可能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采用,使得教师的讲课速度大大提高,学生更加缺乏主动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

3.课程考核方式不尽合理,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有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作业、实验、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和考试偏重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作业和考试的分值比较高,导致许多学生侧重于理论学习,忽略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方便对学习效果实行量化考核,保证一定的公平性,但阻碍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提出了以问题为主导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其核心思路可概括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的教学方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提供问题原型,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理念的改变,促使教学方法必须跟着改变。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改变课程组织方式,由以经典算法设计思路和策略为基本知识单元,变为以实际问题为基本授课单元。构建一系列特定场景,让学生直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各种经典算法、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从问题出发,教学内容将不再那么抽象,知识与学习的情境及学习者带入这一情境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2.改变课程授课方式,由以知识点讲授为主,变为以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为主。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像领域专家那样思考问题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终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在新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知识获取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讨论完成。对于相同问题,不同观察视角导致对相同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由以独立的考试测验为主,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就是,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课程项目为主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或者协作完成课题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情况评估其学习效果。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不仅仅看其最终结果,更要看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情况。

四、结语

针对现有《算法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本文探索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方法,以强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强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David Jonassen et al.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Education,Vol.9 No.2,1995.

篇(9)

一、引言 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为此,需要教师改善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介绍 

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方式,为了配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可以探讨采用以下几种创新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互动式教学法。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尤其是经济类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已经成为西方各国高校主流。而我国传统的专业教学以“原理教育”为主,学生得到的是相对抽象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和应用性训练。这样一方面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要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的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依靠教师的单兵作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因此,一方面相对集中力量编制国内外经典的案例集,公开出版或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交流,可能是有效的途径。

(四)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也叫模拟教学法。一般是指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一组模拟情景,例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让学生根据设定的条件或借用现实条件,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虚拟的经济行为,然后观察和分析这种行为的结果。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采用这种方式时,利用网络汇集和共享高水平的软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二是建立相应方向的有形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传统观念认为文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只有理工类才需要实验室。但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拟的教学实验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五)研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是以对问题的探究来组织教学,例如,“面向问题教学法”,直接让学生面对现实专业运作中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教学的步骤主要是要求每个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指定的文献、分析问题背景、提出研究思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研究结果,采用论文演讲或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一方面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提示、阐释或指引,另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要求对问题做出唯一的求解,而非常注重对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路径的指导,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如,“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小组学习、小组研讨、小组调研为主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共事能力。

三、各种教学方法及其特点的比较 

表1 是各种教学方法及其特点的比较。

教学方法 导学式 互动式 案例式 情景式 研讨式 特点

启发诱导,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注重知识的传授

打破师生教与学的框架,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式的互动研究

形象生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用性高

模拟实际的经济运行机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把握前沿理论的发展动向,建立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

上课方式

老师提出问题,重点讲解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发言

安排一个报告人针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提出分析框架,然后开展集体讨论

针对所指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写报告,然后教师点评和讲解

在实验室中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熟悉实际的操作环节和工作方法

讨论为主,深入剖析

注意点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控制好教学进度及其内容

“搭便车”问题,对报告人的质量要求

案例的代表性,适时性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教学上点和面的兼顾

做好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学生学术能力最好在同一层次上,以利于深入探讨

适用对象

小班,高年级

小班,高年级

应用学科和实务课程

应用学科

研究生

教师要求

很高(有的放矢,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

高(指明发言和自愿相结合,点评及时到位)

高(案例选择,点评到位,实务经验)

实务经验,针对性指导

很高(善于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捕捉和评价学生的思想火花)

四、结论 

总之,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或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改革,而必须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层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选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业务类、应用性强的课程和专业硕士层次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而理论性课程和培养学术性人才更适用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学术训练,提升研究和分析技能。

篇(10)

 

《旅行社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包含旅游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的应用型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旅行社职业经理人”而不是“旅游管理人才” 【1】。因此,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旅行社管理与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管理中进行导游、接待、计调、外联等具体的实务操作,并且在应用中发展创新思维。

一、《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旅行社管理》课程中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滞后,基本上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教师很少在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论证某个观点上下功夫,学生慢慢地对教师讲授产生了依赖,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很落后,根本没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教师很少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下功夫

“要想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必须拥有第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造就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否真正树立起来。尽管一些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有一定认识滞后,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却为数不多。

二、《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滞后原因分析

1. 学校方面

就学校来说,是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的,但多是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在实践上却缺少必要的措施,特别是实验实训条件跟不上。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型人才的培养,仅有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不行的;还应该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 教师方面

一是有些教师传统思想严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注入,习惯于“一言堂”、“照本宣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一些青年教师从一个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到另一个学校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或是掌握的实践知识已于旅行社行业的快速发展脱节,无法用实践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三是有些教师忙于科研,忙于评职称,忙于兼职赚钱,兼课多,无心或不愿在教学改革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校培养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由于宣传教育的忽视和不到位,以及长期以来受灌输式教学影响,目前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习惯于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教法改革中,缺乏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因此,教育学生,提高学生主体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配合教师教法改革同样重要。

三、《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构建校内旅行社实践模拟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旅行社操作环境。校内实训基地要适应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从导游接待服务和旅行社业务流程操作两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建设模拟导游实训室,运用模拟导游软件及环幕设备为学生营造出仿真的景点环境,训练学生的实地导游讲解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由教师根据带团中会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各种情景,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游客,一部分学生扮演导游,对各种情景进行模拟表演,训练学生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旅行社模拟实训室,让每个学生在实训室按组团计调、地接计调、财务等角色分组模拟旅行社的运作流程,填写各种相关票据,运用旅行社管理软件和互联网建立模拟客户档案和各个地区的线路资料。

2、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应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滞后,给予教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掌握旅行社岗位最新、最前沿的知识需求,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真正使用于企业生产的知识,并能够熟练的教授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践。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化,改变过去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教师讲授的形式,本文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综合运用讨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达到掌握知识的方法[2]。

运用讨论法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能否讨论起来,各种见解是否能充分表达,讨论是否深入等則在于教师的把握、引导和启发。具体应用到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摘要求每个小组课下通过走访旅行社做实地调研,总结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拿到课堂上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目前旅行社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3】。

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和旅行社的营销管理这两大教学内容之中。

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旨在了解旅行社内部业务流程,熟悉旅行社团队、散客等旅游业务运作,业务洽谈与产品报价,采购与预订,计调,导游接待等具体管理对象的操作运行。要求学生能够填写各种票据,快速作出团通知单、正式计划书;能够熟练介绍全国常规线路的行程及景点并形成书面资料。

旅行社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旅行社营销组合(产品、价格、促销、销售渠道)。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 4-5 人,分别创办一家旅行社,并为其各自设计的旅游线路制定销售价格,选择线路的销售渠道,根据旅行社的资金实力、特色、产品特征为旅游线路制定适合的宣传促销方案。把旅行社各自的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卖给消费者,并组织消费者实现旅游消费。

(3)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讲求实践与应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该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案例选择的科学合理,才会在教学效果中真正体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优势。案例教学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滞后,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很好的区别旅行社管理的案例,并能将亲身经历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而有效。

(4)情景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乐学动机的一种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4】。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职业工作情境。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模拟实际情景,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的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方法。

比如在讲到旅行社门市部对客服务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并认为有发挥余地的职位,分别扮演旅行社门市部接待人员、游客、接待部经理等角色,教师根据学生情景模拟情况,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学生通过情景教学,既体验到不同岗位工作的服务规程,增进对旅行社职位和业务的了解,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相互沟通理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改善自身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技能。

(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5】。

比如“开封到洛阳二日游”线路设计项目,教师结合旅行社工作中的实际,给学生下达这样的问题:“假如同学们是旅行社工作人员,请大家分别使用WORD、PPT来完成旅游线路的设计。”在项目开始前,教师要讲授旅行社线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线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封、洛阳的资源环境和各旅行社的实际情况,给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线路设计方案。项目开始实施后,首先学生自愿组合,5-6人为一个小组,并选出组长滞后,组内成员将此项目需要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找出一个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项目实施方案。其次,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制定实施计划,对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及完成的时间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交给任课老师。最后,项目完成后安排课时让各组派出代表进行策划成果展示和讲解,从中评对比出名次并分析各个策划项目的优点和不足,对每组成果进行点评,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欠缺,如何改进。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到最后将产品生产出来,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四、结语

《旅行社管理》这门课程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培养高技能的旅游人才,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与时具进,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培养学习独立性、自主性,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日成为旅行社企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华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9):31-33.

【2】李景信.启发式教学原则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7(1):70-74.

【3】牟晓一.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1.

【4】赵华.情境教学法在《旅行社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09,(4):239-240.

上一篇: 非效率投资论文 下一篇: 小学地方课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