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3 09:37: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教育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教育教学

篇(1)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就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重这点。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篇(2)

1.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滞后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学习成绩来作为一个学生的衡量标准,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很多学校普遍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此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过于统一化和刚性化,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基本忽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被作为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评定依据,而且教师评优、加薪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教学评价太过形式化,造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价值评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偏激,对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逐步由人才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型,但是,我国的很多小学教育仍然主要是以文化教育为主导,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科目,这是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落后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又一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是,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观念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针对在教育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几条策略来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1.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首要任务

管理理念在小学教育理念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的开始,在一个科学的、创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是由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来决定的,管理创新是建立在教育研究和办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坚持创新的、可持续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重要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影响的,通过教师进修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管理人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组建一支具备科学现代、创新观念、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这些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重要的。

篇(3)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强调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重点。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能力,将学生作为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作为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教育有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小学校长为教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2.1实施民主化管理

小学校长应该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时,将学生和自身放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校长要实施民主化管理,让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1]首先要使教师意识到学生隐私的重要性,不要打听和泄漏学生的隐私。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公开批评学生,可以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教师的关怀和理解。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教师在班级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班级的想法和间接,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觉改正。而且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在日常的测试中增设奖励,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校长要加强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2.2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

由于先阶段的学生教学管理办法不适当,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发挥创造力。[2]因此校长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灵活化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为学生多方面发展考虑,多创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校长可以定期的举行会议,向教师和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引进先进优秀的管理模式,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并且校长还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对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而且在制定重大决策时,校长要实行多方参与制度,让教师群体和学生代表参加,打造出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环境。

2.3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篇(4)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考察都是通过试卷进行的,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小学教师通常认为只要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就是成功的,缺乏对学生教育教学上的管理,仅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的标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现在仍然有许多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高,教学思想陈旧,对小学生教育缺少现代的理念,管理学生刻板而严厉,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三)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特点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许多时候因为缺少和学生的沟通,导致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特点,无法真正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指导,使学生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产生了消极的想法,不愿意改正自身缺点,从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怎样加强管理

(一)创新教学理念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改正教学中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如可以增加一些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类型的考试,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而是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对他们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某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了当堂背诵两首古诗的任务,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某个小组中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背诵古诗的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并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判定他失败,而是让他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含义叙述出来,该学生讲述的非常好,教师便在全班同学的面前鼓励了学生,并且课后指导他怎样在理解古诗的含义上进行背诵,极大地促进了该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该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对小学生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强化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而努力。比如小学教师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多看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学习其他教师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周末听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讲座,增加自身专业知识,或者参加一些音乐、美术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生一般好奇心比较重,渴望受到关注和表扬,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学教师要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勇敢地面对失败与挫折,使他们及时改正缺点与不足,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自信心。如在每周的班会上,小学教师可为每一个学生做一句积极的评语,表扬每个学生的进步,并附上自己对每个学生今后的期望。在班会上,教师成为了大家的知心姐姐,鼓励学生采用匿名的方式将自己身上无法改正的缺点或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写到纸上,并以纸条的方式传递给老师,由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并解决,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信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行为习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身作则,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在课后,小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闻中和书本上先进的人物和事件为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思路逐渐得到改变。作为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全面优化小校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较少,严重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基本都是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当学生遇到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时,几乎全部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2)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教师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因此,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教师团队的综合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3)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外活动的作用逐渐凸显。要想通过教育手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不断优化课外实践活动的设置。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太多的课外活动,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这些学校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强化。因此,课外活动的匮乏,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1)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想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其中,教育理念的变革是最基础的内容。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另外,还应该以宏观教育理念为基础,树立完整的教育观,并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多元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最终推动小学教育的稳步发展。(2)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素养。作为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非常重要。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小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优质的师资队伍。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教师应结合班级内部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另外,教师还应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3)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时代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需求,要想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节奏,必须采取措施变革教育模式。为了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活动的合理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班级内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专属的教学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普及增强了小学教育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优质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推进实际的教学工作。(4)加强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外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小学教育的稳定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优质的教学活动,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休息时间举行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辩论以及英语沙龙等,并通过举办专业比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加强小学教育管理,逐步优化教学方案,为提升小学教育的效率奠定基础。同时,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管理的变革,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莉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篇(6)

一.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小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对教学内容重视度不高,教学的方式单一,甚至有的过于敷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积极的寻求方式,使教学内容更便于被小学生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会有所下降,使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消极对待教学,导致教学方式迟迟得不到更新与提高。

(二)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相比更喜欢玩耍而懒得动脑筋学习。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更加无法了解学习的用处,加上家长的放任,对于孩子的过度宠爱,学生在家里懒散成为一种习惯,到了学校后很难改正,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对学习更加厌恶,积极性无法提高。

(三)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

小学是培养对待许多事物态度的重要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却没有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大部分教师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得到较高的分数,并没有意识到为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应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态度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还可以使学生更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对教材的完全熟悉,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将难懂的部分转化为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更新学生对教材的认识,降低教材的枯燥性。还可以借鉴其他教材,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三)培养内容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虽然小学生面临走向社会的时间还有很久,但也应该逐渐有所渗透,因此教师应该将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价值,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大部分是来自小学时的学习积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小学学习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价值。

(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做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师的能力能否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教师资源普遍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师范生不屑于在小学任教,在条件较好的城镇勉强可以留住教师资源,但在边远的郊区和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差,很难吸引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留任,在这些地区有能力能够支持教学改革的教师更加缺乏。在城镇小学中,有部分有能力的小学教师,但城镇小学目前的制度是终身合作制,教师追求安稳的生活,没有进行改革的动力,对于国家下发的改革要求只是表面上的进行实施,并没有运用创新的思维发掘有助于改革的方式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教学环境,引入竞争的小学教师合同制,鞭策小学教师更加积极的对待教学工作,用切实行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并且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改善边远地区教学环境,吸引高水平教师的加入,全面提升这些地区的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生能否接受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生对于指令的实施能力有限,在接受教育改革方面也是如此,小学生难以理解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就难以对教师作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实行,甚至可能完全不予执行,只能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讲解进行理解接受,但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又较差。因此很难顺利接受教育改革。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努力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完成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毕竟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最直接收益者,如果他们了解和正确认识,将这一改革的具体内容当做自己的任务,尽力完成,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改革,也有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社会对小学教育教学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度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着重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的教育,更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处在学生生涯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学习内容都是为了各种考试,最终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孩子将来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是立足长远做出的改革要求,大部分家长可能难以接受,认为会耽误学生的前途,观念较难转变。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向教师讲解目的以便于改革实施,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们真正理解改革的目的作用和益处,尽全力争取家长们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只有让家长真正接受和了解,才能支持国家和学校的工作,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实施。

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阻碍和困难,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配合,才有可能使教育改革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措施加以改正,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国家转型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胡金苗.小学教育改革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4.

篇(7)

(一)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

把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与以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教学设施老化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小学比较,许多需求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一些偏远贫困农村的小学校舍紧张,仍有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的状况;教学器材缺乏、老化,德、智、体、美发展不平衡,音乐课还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很多学校更是没有像样的操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出现了许多村小学的废弃,一个村庄在本村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不科学不合理,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建立了中心小学,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但是在建立中心小学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小学生住宿设施和小学生心理辅导不能跟进,导致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依旧薄弱,管理和交流制度严重缺位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很多偏远的学校更是没人愿意去,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因此,师资力量不能只限于教师数量上的评估,而应当综合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专业化等来进行综合的评估,例如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对于上面所讲的各个专业教学上,农村小学的教师岗位上很少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教师。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师仍旧沿用着粉笔加课本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个一是教学条件问题,二是知识面问题。对于音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上就没有改进,在这些方面有才能的教师极其有限,小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学习很有限,这也使得在音乐、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农村小学确实没有必要再办下去,办下去只是消耗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不可能为几个受教育的学生配上好几个教师,这也是不现实的。兴建中心小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中心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科学合理布局,使得中心小学附近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便利。在中心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小学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走老路,无法适应教育新环境,为了转变这个现状,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深入教学实际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进课堂。

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深入教学实际,从教学实际之中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从课堂教学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能够发现教师是否做好了教学准备,备课效果是否理想,能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出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领导推门进去听课,发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无限小数等数学概念关系的讲解”,通过这个内容的发现就能够明白当前学校对于“教案”的检查过于简单,要加强监督。让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时,按课时提前两天备课,教案节数达到课标规定,书写规范、详细,既要背出教师活动,也要背出学生活动,还要有设计意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方向。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在外面世界上似乎没有特色和明确的方向,那么学校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要使自己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难的。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找到校长问题。

2.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研究业务。

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教学管理要重视对教学业务的研究。首先,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了解教育和教学规律,并了解教学业务,并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总是把自己当教师,始终保持教师的身份,经常深入教学的一线班,讲座,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和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问题,教育,参与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师在实践和竞争中不断增长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好校长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治学治校,既要带好班子,管好教师队伍,还要管理好学生。引导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的教学质量愿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其次,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领导要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关注成长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很多教师因此丧失工作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积极性的培养更需要进一步的受到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塑造。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每个教师工作的“点”,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明白“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学活动工作的“线”的发展与塑造,规范加工,科学管理,做好“线”。把岗位分成四个层次的领导、团队成员、部门、重要岗位,按规定,上级和发展岗位、独立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图、各岗位规范、分层工作流程、职能更加明确、操作风险进一步下降、相互制衡、相互制衡。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入教师的心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看到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点,然后重点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

三、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敢于创建名校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受重视、家长不认可,更多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念书。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农村小学能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创建名校。农村小学名校不同于城市的明星小学,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想家长之所想,想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人信任农村学校、感激农村学校。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善于宣传自己的教学优势。其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展示,要在农闲时节召开家长,让家长看到我们农村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多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进而放心地让孩子在农村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将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如果农村学校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高瞻远瞩,重视课堂实际的深入调查,全面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农村名校。

作者:刘永胜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白山乡中心小学

篇(9)

一、教师运用心理学辅助教育行为

心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在19世纪末,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一提法的好处有两点。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为教育中包括师生的双向活动,不仅有学生的学,也有教师的教。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我们这里提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便于明确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而学科心理学研究各种学与教的特殊规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举例如下。描述:描述心理实施,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心理现象虽然纷繁复杂,但有其质和量的特点。因此,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将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客观地用口头或文字陈述出来。描述要解决“是什么”,只求事实的真实性。策略是描述心理现象的一种具体方法,例如,用注意策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小学注意的特点;用记忆测量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小学生的记忆力;用智力量表、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心理卫生量表可以较科学地描述小学生的质量、人格、成就动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还可以用社会测量法比较准确地描述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能力。预测:预测是指根据已经掌握的心理学原理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断和测定。比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推知他以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根据学生智力和个性的测量结果,预测他将来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方向。预测对教育工作者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有了准确的预测,教师才能总揽全局,采取措施,达到教育目的。

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电教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媒体资源信息;会使用、设计、开发教学媒体的应用软件;能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信息形式的转换;会利用搜索引擎在局域网、Internet上查找本学科的学习资源;能从网络上下载学科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资源。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不管你的信息意识有多强,信息知识有多么丰富,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就是空中楼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信息在随时更新、组织和移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养成自觉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习惯,培养信息运用和获取的能力。1.最基本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此外,教师要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2.信息采集的能力。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现在的信息大多以网页形式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E浏览器来浏览;还有一些以光盘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储。教师要学会使用相应的搜索引擎,从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要会比较熟练地使用谷歌、百度等常用的搜索工具,能够比较准确地归纳关键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全面的素质,让学生从小不仅有文化,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智育和德育的齐头并进。德育是五育之首,从小让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俗话说:“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期,学生处于发育过程,具有可塑性,缺乏对错的辨别能力,模仿力强。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会给他们的心理成长蒙上阴影。因此,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抓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能板起面孔进行说教,理论的教育对于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或者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启发。例如,讲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的动机;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如做游戏、竞赛活动、角色扮演等,学生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认知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篇(10)

1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状

1.1 授课方式单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课本的枯燥度逐渐减少,同时配以了许多插图,图文并茂地传递信息。但是,部分地方小学,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仍然紧紧依靠老师的口述为主,辅之以粉笔板书,往往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够,如果教师不能以多种丰富有效地形式予以呈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1.2 学生缺乏协作能力

现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里长辈的精心照料,孩子缺乏合作能力与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些在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的机会由于没有开发出来而被浪费。

1.3 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备课投入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老师忙于编写教案、参照教师用书、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使用普遍的常规教学模式,既缺乏了自我深入研究,对授课内容没有做足研读工作,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因材施教。同时,各种教材的泛滥也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备课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背景知识的钻研精神有所欠缺。

2 提问要以学生为主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2.1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2.2 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2.3 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3 教师要塑造精深的学识形象

教育实践活动告诉我们,学生往往能原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些过错,却不能原谅那种知识贫乏、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西游记》的作者说成是曹雪芹,学生是不会原谅的,其结果将是留下“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式的笑柄,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失去信赖和崇敬感,就难于争取学生热爱他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塑造自己的学识形象,具体要求是:

3.1 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限于某一专业的领域,各科教师的培养目标都要面向学生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获得“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给学生以深刻的、全新的、全面的知识,而不是肤浅的、过时的、呆板的、孤立的知识。

3.2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专业是教师的本行,也是教师展示自己、影响学生的重要方面。只要全面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提炼出本质的东西给学生,讲课才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才能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3.3具备灵活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育教学中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的心理规律、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怎样去教”和“为什么应该这样教”。

3.4具备现代科学的前沿知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反战的最新成就,还要研究尚处于套索阶段有可能发展成为某一科学体系的知识,以便“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4 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文,在班级里开展了“手的进步”的活动。活动分三步开展:

4.1 了解“手”的作用。为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手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切。比如:花坛里的花是高年级同学种的;教学楼及教室里的桌椅、黑板,是工人叔叔用双手创造的;老师每天用手在黑板上写字,教给学生知识……通过观察,使学生懂得了手给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2想想自己的手,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想想劳动人民的手,再看看自己的手,有的学生叹了一口气。王广飞小朋友说:“我上课老爱玩东西,影响听讲,所以学习不好。”魏芳小朋友红着脸说:“上次,我在墙上写‘一三班’好,还写打倒别人,把干净的墙给画脏了。”看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笔者及时鼓励他们说:“你们也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赵安小朋友刻苦练琴,用自己的小手弹出了美妙的乐曲。所以,我们要改正错误,发扬优点,做个好学生。”

4.3看谁“手”的本领大。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笔者在班上开展了“看谁手的本领大”活动。内容包括穿衣比赛、洗手绢比赛、缝纽扣比赛等,对获胜者及时鼓励。通过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

上一篇: 医德医风年度总结 下一篇: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