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1)

0.引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仅体现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综合状况,而且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及其个人综合能力,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更是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中不仅写出毕业论文,而且毕业论文是在设计出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论文阐述说明的。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可以是纯理论性的论文也可以具有设计性的论文,如果是设计性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做出设计,同时,还应该有相应的程序代码与论文描述,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复杂而综合能力的体现。作为理工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能够成功做出毕业设计要求的内容,但对于体现文笔功能撰写论文却显得匮乏,所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势在必行。

1. 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毕业论文(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必需的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一次全面检验、总结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大学毕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

本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安排毕业论文(设计),首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规范格式进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科学性及规范性直接反映出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1]。

2.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现状及常见问题

2.1盲目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按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前社会应用而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特点和偏爱方向按照已给定题目进行选题,选定题目后,联系指导教师进行开题,在开题报告中分析选题的意义,确定论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列出论文总体安排进度及其相关参考资料等内容。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切忌盲目选题。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些学生选题不慎重,导致对题目分析不够透彻、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指导教师出题有时也有片面性,会导致学生在选题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挥个人综合能力。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涉及软件、硬件及其设计性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会选择一些相对容易实现的或论述性较强的题目,而不是考虑到尽可能大的体现个人基本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题目。

2.2对论文投入时间不够

学生在修读完规定的基础和专业课程之后,接着就要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同时,有些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有些学生在准备考研、有些学生在准备其他与工作相关的考试,这样,学生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充分,并没有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专心撰写论文。应该注意,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与以往的上课不同,在校上课都是学校安排了课程的学习、考核等固定模式,学生只需听从学习安排即可。而论文的撰写全靠学生的自觉性,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自己控制时间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努力完成。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撰写论文时放任时间,自己管不住自己,不能严格按照论文计划进度进行。自我时间控制不好,到最后写论文只能是赶时间进行拼凑,导致论文的质量不高。

2.3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综合能力

即使有了适合自己的题目,并且能够保证充足时间进入撰写论文的状态中,但有些学生还是感觉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设计有种种困难,分析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积累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创新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本科生在校主要是学习课程大纲要求的知识,而对于写作、科研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少,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的爱好和个人发展,尤其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时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往往忽视了文字组织等能力培养[2]。有些学生能够根据论文题目将论文(设计)做出来,但因文字、语言组织等方面的欠缺,而导致论文质量下降。

3.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当前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所困惑的问题。所以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应该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努力的结果,并且要教师和学生经过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3.1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该严格结合学生课程设置,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综合素质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高校都是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情况和当前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来出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应结合自己专业知识与自己的偏好或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了适宜的毕业论文题目,首先仔细分析题目,建立协作思路,搜索相关参考资料,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有目的的进行撰写。

3.2全心全意投入时间撰写论文

选定适合自己的题目后,应能够保证充足时间进入撰写论文的状态中,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主要由学生自己支配,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毕业论文(设计)需要调研,到图书馆查阅文献,需要到实验室调试程序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应该严格按照最初列出的论文进度计划进行撰写[3]。

撰写论文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联系指导教师进行论文的监督和指导。论文的撰写思路要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尤其是在论文开题,初稿,中期等几个重要的阶段应及时联系指导教师,并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格式进行撰写。

3.3合理应用综合能力

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明确目标,努力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前社会应用及前沿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般更侧重于设计,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容易实现设计部分,但是还应将完成的设计对应到撰写论文中,这时,有些学生就显得束手无策了,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组织及写作能力。当然,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醒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方法及其技巧,应强调完成论文后进行最后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及其技巧[4]。

4.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是体现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以上从计算机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得出选择题目、全心全意投入时间、合理应用综合能力这三方面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最佳对策。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之前还应进行必要指导教育,使学生重视并充分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学校或师生之间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过程监控,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总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学习任务,不仅反映学生个人综合能力,而且反映出学校及教师的综合教学情况。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学生和教师日积月累地学习和不断地进取。

参考文献:

[1] 谢雅.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讨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0卷第1期.

[2] 黄继蓉 陈光喜. 提高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的思考和策略[J].高教论坛.2007年第2期.

[3] 王玉锋 刘保旨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年第1期.

篇(2)

2 博士毕业设计(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3 博士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 5 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4、 页面要求:博士毕业设计(论文)须用 A4(210×297mm)标准、 70 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设计(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 (天头) 为:30 mm.下边距(地脚) 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 25mm;装订线: 10mm.页眉: 16mm.页脚: 15mm.>>>>>博士毕业论文国家新要求要求和工具分析

5、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 5 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6、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 5 号宋体。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82-03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有创见性的科研结果,是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2]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并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找工作和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4],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涉及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题目毫无新意。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题目过多过烂,学生不想写,在网上随便搜索便可拿过来就成了毕业设计,以至于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2)题目设置太大太复杂。在选题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因而选择的题目过于复杂,类似于注册表监测软件开发、微型操作开发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本科生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是随便应付;(3)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时间一般是从大学第四学年上学期11月份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学期,而毕业设计时间则是整个下学期开始直到毕业前毕业答辩,时间上严重重合。当前就业形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使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同时进行以及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一方面,毕业生需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式各样的毕业招聘会,精心备战每一次面试,根本无暇兼顾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因此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指导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三)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在第四学年下学期,此时部分同学工作已有着落,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主要课程的成绩,因此认为毕业设计的好坏与自身就业无关,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得高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诚信度严重缺失[6] ,一些学生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抄袭增多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扩招使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人数则变化不大,使得每名教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精力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使学生有了投机的可能。

另外,学校只看重就业率,缺乏对毕业设计的足够重视,也是造成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由于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毕业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此外,感情分普遍存在,造成了没有毕业论文不合格的现象,毕业论好做坏一个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认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指导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选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产生一些假、大、空的题目。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背景出发,结合四年来所学习的主要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选题方式是教师统一拟定了很多题目,然后由学生被动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鼓励学生立足于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或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提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对其中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提炼和丰富,然后师生双方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解决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时间上的重叠,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错开毕业设计时间。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采取了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了专业课程设计,其题目安排与毕业设计相近但工作量有所降低,是对毕业设计的一个预演。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毕业设计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避免与就业的冲突。

2.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是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欠缺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联系几个固定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统一地安排实习时间,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但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教学使用的软件远远滞后于公司所使用的软件。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这也是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

(三)扼制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对策

根据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扼制甚至杜绝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发生。

1.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的交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不可能集中在一个教室进行指导,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指导,随时地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当定期举办讨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请教。

2.加强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功能。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答辩上实习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在答辩时发现有抄袭现象,直接定该生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同时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高校检测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不端行为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人情分或随意打分现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成绩应该综合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后给出,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以开发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系统实现评分的公正性。例如,在评阅小组预评阶段,由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匿名论文,由系统随机分配给评阅小组成员,使评阅人不知道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撰写学生,从而避免人情分。建立严格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态度、工作量、创造性指标、毕业答辩效果和外文翻译等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7] ;最终的成绩则根据各个阶段的评分自动生成。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在毕业设计答辩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在最终的答辩之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的软、硬件必须经过演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验收后,才能予以答辩;否则不予答辩,必须重新修改直到达到要求。(2)实习答辩小组教师随机分配制度,在答辩的前一天提前公布,并且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3)坚持毕业设计复评制度,即建立由教授和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督查组,对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高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62-64.

[2]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03): 49-52.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74-76.

[4]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 118-120.

篇(4)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2016教学改革基金项目(YB201603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6-01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次贴切实际工作的大操练。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亦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调查研究、查阅、获取、分析、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规范的正确选择的能力。

(4)本专业常用手段、设备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数据的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

(5)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6)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能力。

(7)语言表达、思辩能力,阐述观点准确、清楚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和难点

土木专业的教学具有理论综合性、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合格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坚实完备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毕业论文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因此不同于之前的每一个学期,这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1)时间短,任务集中。通常毕业论文阶段最多安排14周(国际班为3周),除去后期的评阅、答辩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是12周,这中间还包括上半年的各种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等共计3天)。

(2)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毕业前夕,正常情况下学生们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学习,面临继续深造或走向社会。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今本上的都安排在每年的3-4月份,恰好是毕业论文(设计)启动阶段,鉴于目前越来越大的考研竞争压力,有机会参加复试的学生,都会全力以赴准备复试而无法集中精力于毕业论文(设计),至少会影响两周时间。如果在异地外校复试,还可能更长。部分学生还面临着找工作的现实问题,同样会分散精力和时间。同时,即将毕业走向社会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投入程度。

(3)参与主体的特点。首先,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参与主体――大学准毕业生们,经过大学本科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基本具备了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践技能,能够在科学的殿堂里登堂入室了。其次,同学们聪明、热情、好奇、精力旺盛、富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作为科研队伍的新分子,他们思维敏捷、不受惯性思维的禁锢,出其不意的思想火花甚至会给指导老师以有价值的启发,从而促进课题的进展和深化。

如果说前面两个特点是不利因素的话,那么学生们所具有的特点将会成为他们能够顺利地、并且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潜在有力保障。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大学期间综合性最强的实践训练,时间短任务重,圆满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几乎不允许有明显的失误和偏差,其难度可想而之。

三、我国教学及改革研究现状

土木专业是我国理工科高校的龙头专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历来都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历史时期,围绕这一环节开展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层出不穷。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 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 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 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各高校的教育者分别从宏观管理和微观操作,对本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的探索。

四、结语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和创新,虽然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毕业设计工作也必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不断探索毕业设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使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途径,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场持久战。只有学校、学校基层单位、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予以重视,多投入时间和精力,保证各项制度完善,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各校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进行“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篇(5)

学术论文,又称科研性论文,是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论证科学观点、探讨学术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学术交流的工具。在系统地研究问题时,人们必须把思考的进展和结论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深入推敲。使思考更为准确、缜密,更切合客观地深入推敲。所以,学术论文始终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获得研究成果以后,需要进行交流和推广,这就更必须用论文的形式将它完整地描述出来,使成果变成定型的文字系统,即使成果借助语言文字载体成为他人可以实际领会、可以做到准确把握的信息。所以说,“写学术论文”是传递成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向前发展,学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学术论文可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论文类和自然科学论文类。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等;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

二、毕业论文写作概述

1.毕业论文的含义。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时,运用在学校学到的本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独立地去进行某一项专业问题的科学研究而写出的论文。

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考察,而且是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完成的独立作业,是大学生学习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的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予以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性工作的初步能力,授予学士学位。事实上,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认真地完成。 大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写“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有本科生撰写学士论文、硕士研究生撰写硕士论文、博士研究生撰写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生撰写专业性的毕业专著。

篇(6)

(一)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

写毕业论文是对所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是对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实践检验。从总体上更加真实地反映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是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综合考核,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才能和专业水平。毕业论文较之各门课程的学习,其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学习课程和写毕业论文应该说是继承和创造的关系。作毕业论文要确定选题,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分析归纳,最后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是对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的研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也是初步学习如何做研究工作,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文献检索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学习文献检索的意义,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目前文献检索课在一些高校中不是必修课,有不少学生没有选修,即使选修文献检索课的同学大多也是侧重理论学习。而实际检索能力不管是手工检索、数据库检索、还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都因实习环节薄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本科毕业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往往很难系统、全面、准确、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专业资料。对大三和大四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位论文写作培训。同时根据各系部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在学生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期间,与系部协作对所有毕业生举办针对性很强的培训讲座。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校数字化学士学位论文资源、熟悉中文全文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利用,直接参与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建设等途径,使得大学生多一些文献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实践机会,减少文献检索的盲目性,提高检索专业资料的效率,在有助于提高撰写学位论文水平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三)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检索系统的利用

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所需要的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工具书检索室、期刊阅览室的印刷型检索工具是一条途径,但检索效率低,而数字化资源检索却十分方便、快捷。对于许多具有公认学术价值的全文数据库,一般都可通过篇名、关键词、作者、刊名或书名等多种检索途径直接进行检索,也可通过布尔检索及检索年份限制获取更为精确的文献信息,可直接阅读、下载或打印全文。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检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专业性较强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收集整理过程中,大学生更多查阅的参考资料是以中文文献资源为主的,外文文献查阅数量一般不多。实践证明利用中文数字化文献资源检索,已成为本科毕业生获取学位论文参考资料的最主要手段。

如数字化学术期刊(CNKI、VIP)、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文电子图书(超星、书生、apabi、数图)、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万方数据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外文信息资源检索我们一般只介绍EBSCO数据库(BSP、ASP)、CALIS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CCC)、IEEE、ProQuest等。在熟悉中文文献全文数据库检索利用的同时,再辅以网络搜索引擎使用、学科主题指南网站、行业网站(国研网、中国咨询行、Calis)、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网站等介绍,在满足本科毕业生撰写学位论文查找文献资料需求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献检索水,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也能查到不少重要的学术资料,而且新颖的学术信息往往最先在网络上出现。毕业生需要免费使用的网络学术资源、提供数据库文献全文、题录或摘要服务。如一些国家的专利文献、国家资助的免费外文学术资料、网络版的学术期刊,不少印刷版的学术期刊同期在网络上的文章,部分收费数据库资源网站有时也会在某段时间提供免费全文服务。但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资源,毕业生常常很难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很难获得系统而完整的专业学术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网络学术资源重点学科导航服务。

(四)加强文献检索教育使大学生更好的完成论文写作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素质将会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文献检索教育,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就是人们对信息具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长久的注意力,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我们对大学牛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从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社会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有效地被自己利用。2,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以及分析与选择的能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位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信息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技能之一,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要培养学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整合和信息创新能力。3,加强信息技能教育。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记录与传播开始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最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渠道。

因此,在信息技能教育方面,主要任务是加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各类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技能,制定和修改检索策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性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根据查找资料的结果,经过分析综合撰写格式规范的学术论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写作及科研能力等,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代根兴.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1996,(3): 

2.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得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认可。现今,人才质量的标准已逐步从“合格产品”提升到“用户满意”,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以期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次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2)毕业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调查对象主要是l997年(1997届)以后毕业的我校本、专科学生。

2.研究工具

设计了《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为用人单位填写,《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为1997年(1997届)以后的我校毕业生填写。

3.研究程序

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向用人单位寄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72%;《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向毕业生寄出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2份,有效回收率为81%。

4.样本的分布

我校的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广西各地,调查样本的选取均以地市所在地为样本选取地,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调查样本数量最多的是南宁市,其次是柳州市、桂林市,最少的是防城港市、河池市、北海市。从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来看,与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流向基本一致。我校是师范院校,为教育事业培养接班人,因此调查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占了89.8%,体现了我校师范教育的特点。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很好”和“比较好”两项总和占了95%,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都较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对毕业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态度、个人修养、合作精神、专业知识和工作业绩六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价“很好”和“比较好”两项总和分别占了96.4%、95.7%、91.4%、90.0%、90.0%、91.4%(表3)。在问及给用人单位再次选择录用人才的机会时,98.6的用人单位表示还会选择我校的毕业生,从中也反映了社会对我校办学水平的认可。

数据分析显示,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急需改进的问题,用人单位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用人单位对这三项选择的比例分别为66.4%、51.4%、35.0%(见表4)。

同时,根据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在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人际沟通及协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这些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0.7%、49.3%、45.7%、45.7%。这为我校今后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调查中,毕业生对自己在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方面评价“扎实”和“较扎实”两项总和分别占了87.6%、88.5%;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强”和“较强”两项总和分别占了99.7%、97.6%、70.1%、93.6%(表6)。说明毕业生对自我在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高。调查还显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60.6%在职务和职称上得到晋升,有86%获得过各级各类奖励和表彰。

三、建议与对策

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用人单位的评价和毕业生的状况,而且还要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学校在学生培养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咨询、依据和论证。为此,就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为了达到巩固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增强学校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课程设置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中关键的一环。在调查中.有12.4%的毕业生与60.7%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当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这表明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做到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发挥课本理论知识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专业课在内容上的重复和交叉,根据专业知识与社会的适应性来设置课程,而不是根据老师的知识结构来开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些实践性高、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结构体系,也要兼顾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其内容应该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学术成就。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应用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十分肯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中的作用。而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使知识与能力、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和谐的统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不多,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这会影响实际工作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条件。教师除了钻研教材,搞好教学以外,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和实践首先在教师身上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查同时显示,有20.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较差,6.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学校应加强学生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好英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能读、能听、能说英语;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内容要能反映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和发展,并根据各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3.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必须要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个人的行动要与他人的行为以及集体的目标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以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有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欠缺是许多毕业生踏人社会之初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会阻碍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的交往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在学校与社会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如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社团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踏人社会之前的预备期和磨合期的机会,使他们走向社会面,临纷繁复杂的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4.开展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精神,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篇(8)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然而,在当前学校生源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由于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年年增加,从毕业设计的选题陈旧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不严,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在最后一年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内,毕业生在做设计和找工作之间,几乎毫无例外地更看重后者,因而在更多的时间里,大都忙于找工作,往往疏忽了毕业设计的全程质量,只是匆匆敷衍了事,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就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体系展开论述和探讨。

一、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现状

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学生毕业后的意见反馈表明,绝大部分工科类同学都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记忆犹新,它总结和巩固在校四年所学的知识,感觉从中收获颇大。许多大学毕业生认为是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才使自己真正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但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及包括民办院校(未独立学院)对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设计工作面临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下面总结了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包括民办院校环境工程专业)3年来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些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近3年扬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基本情况

注*:有部分大学生写毕业论文

二、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对应2002年制订的《扬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办法》,笔者认为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现状来说,落实《办法》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师引进不平衡,生师比逐年加大

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规模来看,至2009年环境工程专业有两个班学生毕业,有招生规模增加,2010年将近有四个班学生毕业,环境工程教研组专任教师在指导了学生毕业设计方面增加1倍以上的工作量,但是师资队伍规模基本没有变化。许多教师每年指导毕业生人数都维持在学校要求的上限即8人,民办院校将近8人以上,这与其他学校规定的指导3~5人的适宜人数相去甚远。个别教师由于指导学生过多,感到时间与精力不足,对于设计中出现的“图纸有错误,公式使用不规范;英文翻译、英文摘要、英文标题不规范”等无暇顾及,从而引起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

2.学生难以集中进教室做设计,思想上难以认真

学校集中将本科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由于毕业生较多,许多学生没有设计教室及实验室,因此大多数在宿舍完成,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毕业设计与就业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走过场,遇到实际问题干脆敷衍了事;另外,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毕业前夕,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会接连不断,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半以上的学生急于参加招聘会、面试及岗前培训等活动,部分考研过初试关的学生又要忙于准备复试或找寻调剂机会,多数无法安心认真撰写毕业设计。况且,等到论文答辩时间,一部分学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或已经考上研究生,他们认为毕业设计对自己影响不大,因此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临时拼凑之嫌,这自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毕业设计环节管理困难

目前,工科院校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都会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学生电脑不可能搬进教室,那么教师指导就很困难,监管也成问题,这就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进程管理的困难,毕业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用计算机绘图进行毕业设计,每年都会有个别学生直接拷贝他人现成的设计成果,略加修改就成为自己的设计,这样也就造成部分学生遇事不愿多加思考,从而慢慢丧失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考核大学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生有就业压力,学校同样有压力。因此学校对大四学生因找工作而耽误学习的宽容态度,在执行管理制度上相应地打一些折扣。

三、对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改进毕业设计实施模式,增加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

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精力的限制,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提前一学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尽早收集资料,利用寒假将文献检索和英文翻译做好,在第8学期就可以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的实质性设计阶段,这样既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择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积极引进专业师资,尤其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高级工程师,这不仅解决了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还解决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下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为提高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在引进教师时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目前的博士培养体系,大多侧重于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对工程素养的训练和要求不高,使得多数博士生基础科研能力较强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

3.开展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法,提高大学生总体素质

开展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法,提倡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一般各个教师只指导自己带的学生,使得学生所学知识的比较局限,答辩时对于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因此加强教师团队指导可以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在内容与选题、实验与研究、结构与格式甚至设计方案比选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对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4.培养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

毕业设计的指导、写作与答辩是开放教育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是关系到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和进入工作岗位如何对落后技术的开拓。因此通过启发与科研实践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考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指导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不能因循守旧,用以前的设计范例或指明几种设计方案让学生去做,这会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可以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去考虑设计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想法,指导教师热情帮助分析或扶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使设计显得多彩和有生机。这样做既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发挥钻研精神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有些方案对教师也是一个启示,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四、结论

毕业设计工作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每一位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化文件来操作,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大的耐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同时要密切配合导师和督导组的检查督促工作,做好毕业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2]张天军.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490-492.

[3]李俊龙,胡锋,吉东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4]刘磊,富容国,常本康 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115-117.

[5]胡小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113-114.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Key words: computer fundament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2-01

1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内容与学生特点、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由计算机概论、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概论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软硬件组成,Windows基本操作主要介绍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Office主要介绍Word、Excel和Powper 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然而,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已经掌握这些内容,有些学生连打字都是问题,这就造成内容与学生特点不相符的问题。另外,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然而所开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比较实用性的操作,导致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操作系统不会安装,电脑故障不会处理,常用的硬件和软件不能熟练操作,造成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1.2 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由于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应用,同时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部分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开课程热情度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重视,上课和上机积极性低,对于布置的作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完成性。造成的结果是,教师不容易进行教学,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不熟练,大部分知识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地步。

1.3 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大部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采取“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操作”模式,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往往学生上机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教师上课的内容,没有阶段性的课程设计,没有真正做过较为完整的具体性项目。另外,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很多学生没有亲自动手组装维护过电脑,也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系统,没有真正做过比较实用性的项目。

1.4 考核方式死板目前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有两种,要么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内容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要么是简单的让学生做一些小作业或纯粹的笔试考试。完全脱离了实际应用和等级考试,这些考核形式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不符合课程开设的初衷。

2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六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对该课程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同时将部分设想已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改革建议如下:

2.1 使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具有实用性使课程的内容设置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保证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可增加一些计算机硬件维护和计算机软件维护,增加一些比较实用性的具体项目的制作。同时要重视办公软件Office实际应用的练习,可以设计比较实用的课题,比如学生就业简历设计、申请书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书籍排版、企划书设计、课件设计和演讲稿设计等完整的实例。同时要加强考核力度,让学生真正动手进行认真操作。

2.2 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材施教取消原来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策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入学前,对所有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扎实学习,保证不掉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免修,或者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拔高教学。

2.3 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础上扩充学科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国家认定一个计算机能力测试,原则上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一级水平,但是大部分师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要么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为大纲,要么与等级考试完全脱离。

应该这样说,《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和一级考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一级考试的基础,但内容比一级考试更广泛、更系统、更实用。因此,教师在教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时,必须按该课程的大纲进行教授,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一级考试的内容。在课程的结束时,可以拿出部分课时,让学生再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操作。

2.4 改善教学环境,真正加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大部分地方高校只能保证学生上机时有一台微机,并且有的微机性能也比较差,几乎没有其他相关环节的实验设备。这就要求高校增加相关实验设备的投入,比如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实验室、视频图形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让学生真正完成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软硬件操作能力的培养、软硬件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基本软件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培养。

2.5 考核方式灵活化,分阶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对大学计算机考核方式应该比较灵活,平时要分阶段的布置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设计,比如包括: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Windows注册表的维护、个人简历的制作、本科毕业论文排版、学生成绩表的制作和个人先进事迹汇报幻灯片制作等课程设计,每一次课程作为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次计入总成绩,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和完成。期末考试可以再布置一个比较大的操作练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这门课程。

3总结

本文首先对地方高校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之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希望为决策者进行课程设置和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曾静.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32:40-43.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57-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猛。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从早期的“国家包就业”方式转变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方式[1]。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这种变化,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思路、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等各个方面,涉及到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等方面。尤其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教学受此影响最大,在各普通高校这种情况已成为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教学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2 存在的问题

大学毕业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阶段,因为经过大学低年级开设的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学习后,在这个阶段要开始专业系统理论、专业实践、专题研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答辩等等环节的学习。只有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才能对整个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是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认识形成、深化、升华的黄金时期,是整个大学教育的点睛之笔,因此这个阶段地学习并不轻松。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毕业生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保证,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2,3]:

2.1 就业、考研的压力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到了学生毕业阶段,面对愈演愈烈的就业、考研大战,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教师讲课难。学生都在忙着考研复习,准备找工作的简历,即便上课也是开小差的多,能来听课就算不错了,所以教师上课压力特别大,常常无所适从;二是学生听课难。毕业阶段设置的课程多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但是学生认为和考研、找工作关系不大,能来听讲就已经很不错了。另外,很多普通高校为方便学生,不但把实习提前缩短,而且把毕业阶段的课程压缩,就连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一降再降,甚至论文答辩也只有部分学生参加,且基本予以通过。

普通高校这种一味给就业、考研让路的做法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没有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都是空谈。现在从某些知名高校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普通高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小、死记硬背现象严重,这样的学生将来能否适应社会竞争还是个问号。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到了毕业阶段,学生主要忙于考研或找工作,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在这时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而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仍然沿用老的做法,不加区别,按部就班,没有针对这种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然对学生来说就没有吸引力了。例如,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志报考研究生,这部分学生上进心强,学习积极主动,但是由于研究生考试科目的限制,必然会对其它与考研无关的课程学习造成冲击和影响,因为这部分学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与考研内容无关的课程上,所以就造成教师讲课难,学生听课没兴趣。

2.3 教学方法急待改进

到了毕业阶段,学生们经过几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心智不断成熟,加之即将毕业,对学校安排好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别于低年级的教学方法。

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对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多的则牵涉到教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层面。目前在毕业生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传授方式,容易造成:一是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低落。由于在此阶段仍由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最后应付一次考试,显然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未充分考虑教学方式与知识性质的关系。由于在此阶段,专业课程应用性、实践性强,有些课程内容还在不断的发展中,还不成熟,如果仅采用课堂传授方式,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显然效果不会理想,容易流于肤浅。三是在教学方法的组织上存在欠缺。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是有惰性的,毕业生的教学本来就没有多大压力,而传统的课堂传授方式容易助长这种惰性,显然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利。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3.1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毕业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后,已具备了初步的知识根底和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毕业阶段的课程,多是本专业中理论性强和以交叉学科为主的课程,因此,完全可以在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更富挑战性的方法,以激发学生进行更具自主性的学习。根据作者在本校长期教学的经验来看,在本文中作者推荐的具体做法是结合课程的特点选择研讨班的方式[4],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布置若干专题,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包括文献调研与阅读、技术应用分析、撰写学习报告等,同时教师安排答疑时间,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二是展开讨论,由每个学生就自己的专题依次进行独立的口头报告,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该专题提问,由报告人回答。通过讨论,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基础不牢之处,澄清认识含糊之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维能力。三是提交书面学习报告。经过自学、研讨,学生对自己被安排的专题已有相当的理解,那么再完成一份书面报告,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工夫,又可以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地写作打下基础,避免出现论文语句不通顺,结构不正确,错别字满篇的现象。

表1是作者根据所带本校信息学院2003级计算机专业三个班共计80人为例,按上述思路实践前后所得出的分析统计结果。

表12003级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作者通过这种实践,明显感觉到上述做法的优点在于:第一,通过课堂前后文献的调研与阅读,巩固了基础,主要是澄清或更正学生在以前学习中存在的概念模糊或理解错误;第二,在讲台上进行专题讨论,使得学生能较为深入地学习并锻炼了自信心。通过自学,有的同学甚至能够提出很好的独立见解并在课堂上大胆提出;第三,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大大加强。首先是有压力,必须去学,然后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将大部分学生吸引回了课堂,并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学生们反映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对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2 改进课程设置

普通高校可以根据毕业生毕业去向的不同需求修订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行分流学习。一是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在推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学业进度,可以选择提前进入就业实习或选修实际操作类的课程和复合型课程。针对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学生实习或实践经历的需要,专门拿出半学期的时间为考研学生和非考研学生分别安排相应课程和就业实习,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另外,各普通高校还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具体做法,以改进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就业开设创业课程,请相关的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任务不重时,学生可以去市场了解用人单位行情或参加实习等。二是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举办与考研内容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加强提高班,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训练班等。三是对于已经推荐读研究生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与研究生课程接轨的选修课,甚至允许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

3.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毕业阶段的学生而言,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面临一个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些素质的培养应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是毕业阶段的教育中得到体现。

3.3.1 提高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社会职业变迁比较快,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职业的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因此,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都决定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普通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3.3.2 课程设置应体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普通高校应围绕新时代社会的需要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各种能力培养。例如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加强对大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大学生选择好选修课;吸引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等。

3.3.3 围绕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改进课堂教育

普通高校应大力提倡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3.4 将心理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式教育计划

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各方面所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大四学生心理素质(其心理压力非常大)的培养,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各部门、院系领导和广大业务课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3.5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优势,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加文化素养的轨道上来。

3.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基础的高等教育,其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这是时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5]。

对于毕业阶段的学生而言,要取得就业竞争的成功,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生存下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用人单位不只是关注学历和面试,他们更注意考察大学生的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他们意识到,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唯有创新才是硬道理,而这副重担就相应地落到了即将作为骨干招进的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肩上。

4 结束语

总之,搞好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和试验的问题,各校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最适合本校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反映本校学生学习水平和设备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应将成熟的措施、经验用规章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并使之得到推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易敏,黄育云.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04,6.

[2]蒲建萍.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3]邱飞.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

上一篇: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下一篇: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