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篇(1)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有形载体。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就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树的外貌特征融入到教室环境的设计中,让视觉上的冲击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绿色的运用。走进教室,最先感受到的是绿色带给人的平静和舒适。绿色条纹的窗帘闲逸地垂在窗户两旁,绿色的小柜子整齐地码放在墙壁的一侧,绿色的校服在学生身上显得格外醒目。绿色可以平复学生浮躁的心绪,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叶片的运用。叶子的造型多种多样,精致而独特,正好起到装饰、美化教室的作用。柜子上树叶形状的小标签、黑板上树叶形状的评优栏,还有墙壁上树叶形状的照片框,每一个微小的设计都体现着师生的匠心独具。

枝干的运用。树的枝干为果实和树叶输送水分和营养,它的挺拔承载着生命的意义。一面白墙、一块黑板都因为有了枝干的装点而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从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用树之品格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剖析树之品格,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悬崖峭壁,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默默地生长着。学校依托树的坚强品格推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感染、激励学生。

确立班级文化。班名以树名命名,班徽设计借助树之外形,班号浓缩树之品格,班标、班规、班歌、班训也都与树之特性紧密相连,蕴含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为班级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开展班级活动。举办各类以“树育”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活动,既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开展班会评比,各班围绕班名设计、组织班会,学生通过绘画、讨论、表演、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本班别具特色的“树育”文化活动;开展手抄报比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组织了以“树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构思,最后形成了一张张具有“树育”文化色彩、内容丰富实用的精美作品。此外,班级还以“树”为主题,组织了绘画、诵读、歌唱、小话剧表演等活动。

活动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情感、刻画心灵、指导行为的过程。每一次的展示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意义。

顺树之天性建设班级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良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所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才能彰显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真正达到以树育人的目的。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同样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凭着主观愿望恣意干预和灌输。

制定班规,指导行为。班规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要让大家认可并切实可行。这样,才能起到制约和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

篇(2)

一、国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1872年《小学及教员养成一般规程》公布,规定儿童80名以上者应设两个班级,120名以上者设三个班级。数百年以来的个别教学被班级教学所替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后对于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演变。

20世纪初梅耶和莫依曼通过研究提出的“作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对班级组织有了重新认识。对班级组织的认识发展,使学者逐渐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与发展,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班级教学上的视野也开始关注这些潜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社会学。在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对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出了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虽然国外学者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一词,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杰克(Jackson.P.)在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R.M.基辛在著作《文化、社会、个人》(1988)中对于群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作了论述。美国学者班尼·约翰逊的著作《教育社会心理学》(1986),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的《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1989),和B.瑞文、J.儒本的著作《社群心理学》,安德森.I.卡特的著作《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等中,都有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的介绍,反映了群体文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著作《班级社会学》(1993)中则更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

二、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从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以此指导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于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到了基层,如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等。我国对于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在90年代中后期,班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对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班级文化模式的要素及其构型做了粗略的分析,对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开展做了一些探索。他认为班级社会文化的要素有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制度文化与素质文化、统合型文化与离散型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次级文化。他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班级社会是用社会文化教化、习染和塑造青少年的场所,但班级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而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和再创造,是一种历史文化与未来文化之间的中介文化形态。他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要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分别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并从操作的角度把握班级文化,认为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认为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有青少年文化、同伴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等。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谌启标、王唏编著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中提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以及教室内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及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一些研究者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撰写了一些论文。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武莉,在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中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边妮佳在论文《论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的解读和生成》中,探究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撰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某一侧面的实践做法,比如王红顺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创意》中,总结了其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小点子、小窍门。汪爱华在《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成功的关键”等。

学校是塑造人培育人的摇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兴起。而现代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态度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文化现象的。班级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在无形中影响并制约着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班集体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鲁宏飞,沈艳华,魏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谌启标,王晞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傅建平,胡志奎.班级管理案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钱穆.文化与教育[M].九州出版社,2011.

[5]汪爱华.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班主任之友,2004.10.

[6]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2.

篇(3)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15-02

[作者简介]周丽雯(1968―),女,广西防城港人,大专,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近年来,班级文化是德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词语,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及焦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也逐渐在各学校普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是学生的启蒙学堂,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师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这种文化的受益者。近几年,笔者认真研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书籍,借鉴中外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从管理制度、道德文化、物质文化及活动文化等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以“向日葵班”的实例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管理文化建设:愿景引领,形成共同朝向

小学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向定型转化的重要过渡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对学校的生活普遍感到新鲜。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课上很难做到认真听讲,课下难以按要求完成作业。因此,教师需要用一些约束和激励手段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笔者在三年级接管“向日葵班(那时候尚未取名向日葵班)”的时候,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随便跑出教室,乱扔废纸,不主动向老师问好,作业马马虎虎,参与劳动磨蹭拖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班会,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笔者还推行了一种“努力致富”的虚拟经济模式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好的行为可以获得加分,坏的行为就要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分数用虚拟钱来表示。比如,每个学生月初都有3000元的虚拟钱,如果作业三次得优,即可获得100元的奖励,如果破坏桌椅,则要扣掉200元。每月都要评出班级的“富豪榜”“致富小能手”等,期末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由家长委员会对其进行奖励……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有趣的方式鼓励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就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慢慢提高了,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

二、道德文化建设:行为养成,形成人生底色

小学是人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道德基础打好了,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道德发展对班级文化的依赖性,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他们的他律性和可塑性更强,这决定了小学生更容易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在笔者的班级中,笔者并没有刻意地灌输“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提醒学生,使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比如,放学的时候来接学生的家长有的会抢着帮孩子背书包,这时笔者就会跟学生说自己的书包应该自己背,这样才是最棒的。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改掉了一些小毛病。

除此之外,笔者还与学生一起制定了十条班规,比如“不能与长辈顶嘴”“与人交谈时等别人说完了再开口”等,这些班规与前文所提到的虚拟钱相挂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遵守班规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环境文化建设:读写引路,形成鲜明主张

为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笔者创办了班刊,并积极建设班级的图书角。班刊《向日葵》是本班的特色刊物,由我班的语文教师主编,每月一刊,主要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家长感言等,另外,还介绍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了解班级动态。图书角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有力阵地。笔者在教室的后面搭了一个书架,学生都非常踊跃地捐书,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产生了“1+1>2”的效应。图书角也成了学生课间和放学消磨时光的好地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读写引路,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大。

四、活动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形成文化风景

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发挥才能的平台。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和竞争思想,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另外,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学会团队合作。

在课堂之外,笔者充分利用家长、社会的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积极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亲子活动,例如青秀山体育竞技赛、夏威夷大酒店的迎新文艺晚会、徒步健身迎世锦等。每一次的活动,学生都与家长一起尽情欢乐,总是期盼下一次活动的来到。活动过后,学生与家长一起记录感受,我们的活动被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每次活动过后,我们都出一份专刊,将学生童年美好的记忆永远记录下来。

笔者所在年级的近400名学生曾经有幸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两个节目――《国家》和《套马杆》伴舞。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学生白天上课、写作业,晚上就加班加点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去,如此高负荷的活动对十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但是,训练的过程却令笔者十分欣慰,显示出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每次排练休息时用的小板凳都不够,没有凳子,有的学生就找来纸箱给同学当座位;吃饭的时候生活委员带着同学们去领饭、领水、领夜宵;生病的学生坚持彩排,小伙伴在休息时给她披上自己的外套……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仿佛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如果不是一起参加了多次班级活动,或许学生并不会如此为别人着想。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毅力,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远远比晚会的精彩表演更为可贵。

如今,经过几年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向日葵班”被评为城区红旗中队和学校的先进班集体;我们班学生的科技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区级、市级一等奖,发表作文近二十余篇;班级有特色的活动共被当地电视台、报纸报道4次。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待开发的“金库”,而教师的引导就是打开这个“金库”的钥匙。唯有班主任采取智慧的班级管理策略,并付之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而这种班级文化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一、确立主题,明确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就是一个开展教育活动的主线,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脉络,应该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深入全体师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品牌。每个地区的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条件、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我们在选择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时,不凡从这些生成性的优势当中来考虑,寻找一个符合学校教育主旋律的选题,在确立主题时可从这些角度思考。

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意识融合,创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渗透的全新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弘扬传统的过程中用现代的意识来丰满校园文化羽翼,让学校师生在积极、阳光、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校园文化带来的浓厚人文气息。

尝试与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加强交流协调,让师生都能感受到多元文化带来的新鲜感知、体验。时代进步,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不断受到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向化的特点。比如小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歌曲所体现的是受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通俗文化,刺激了学生的模仿欲,更重要的是这种社会通俗文化的感性多于理性,推崇情绪化、感官化,这点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文化接受心理和年龄特征。但社会文化又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小学生不一定能够适从,而家庭文化具有性对的稳定性,家庭文化所特有的说服力和良好的情感效应,常常会让小学生的价值观受家庭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有效利用这几方面的资源优势,将他们巧妙的链结成一种新生的文化,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另外,在确立主题时还应充分考虑到今后主题活动开展的参与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定要注意该主题是否有利于今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否能做到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普遍的参与性,活动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是否能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需要深思的内容。

二、营造环境,育养心灵

校园文化建设,幽雅、舒适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成长的地方,它是一所学校价值追求、审美情趣和精神品味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相应教学设施、文体设施、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文化建筑和人文景观,没有清洁、整洁、舒适、幽雅的校园环境,那么这个校园将会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建筑和摆设,不能够提供给师生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的理想环境。因此,学校必须要致力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紧扣学校的特色主题,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形象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优化校内外环境,力争将学校创建成四季有绿荫、四季有花香的绿色校园。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给师生一个洋溢着人文文化气息的成长空间。比如:课间可以播放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中午时段,可以播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诗文、散文,或者一些经典传统文化篇目,让师生身在其中得到没得熏陶和享受。将学校的橱窗利用起来,将学校的一些重要决策、举措和师生的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情况,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新闻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张贴出来,以便师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还可以将橱窗分配但各班,让学生负责出黑板报,宣传自己的班级文化风采,便于相互交流学习。

注重塑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优质的育人环境体现的是对和谐人文美追求,在美的环境中培养人格,提升境界。在校园里要有体现自己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校训、校歌、永久性标语、师生书画展廊和校园标志性景观,班级里有体现班级特色的班训、班规、名人名言和班级文化角。浓郁的书香氛围,会让师生都被读书的气氛所感染,产生求知欲望,还可以让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时候,获得心灵的涤荡和慰藉,可以从书中找到力量和榜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加强校风、教风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一言一行和各自的道德面貌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而一个高品质、有特色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去年,我县教育局提出了“评估学校、培训校长、打造教师”的教育发展方针,这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可就这个机会,利用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学校的常规要求和管理,以教师的良好教风激励和带动校风和班风,为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

以“与智慧相伴,与科技同行”为核心理念的“科技教育”是高都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开发了科技系列校本课程,内容有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实验、科技小论文、科学家故事等,把德育融入科技校本课程之中。例如,学校的无线电测向项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在全省无线电竞赛中,队员们在山地里团结奋进、共同克服困难;在科技种植园里,同学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也懂得了国家的进步和强盛需要不断创新的道理;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小考察、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树立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世界观,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成为高都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学校寓德育于科技实践之中,开辟了德育工作新途径,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营造一种文化,创设校本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学校制定了《临沂高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

学校在理念文化建设、视觉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生动有趣的科技廊道文化、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多彩的学生生活文化、高雅的艺术体育情趣,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精心打造“心育文化墙”“科技文化教育墙”。教学楼的宣传标语、走廊的名人名言,让墙体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学会做人;少年宫的廊道充满科技文化气息,并且贴近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特色,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科技的力量。学校的“墙文化”让师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渗透于心,化为品质与行动。

让每一棵树都会传情。学校种有多种花木,过去,不仅是学生,即便是老师对它们也不甚了解,关爱不够。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上网查资料,整理出这些花木的科属、名称、习性、用途等相关信息,增加学生对花木的了解,也培养了对花木的感情,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的每一棵树成为每一个班全体学生的“感恩树”“心愿树”,“树文化”成为校园又一道新风景。

搭建一套平台,开展校本德育活动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动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经历。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开展德育活动,利用班队会、教师例会、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检验。例如,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网上祭英烈”“首个烈士纪念日”“向国旗敬礼签名”“感恩母亲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效果显著。

篇(6)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篇(7)

为创建以读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专门成立了“书香校园”领导小组,将“书香校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和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做了精心筹划。以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读书墙、读书走廊等为基地,优化阅读环境。三楼阅览室走廊摆置书架制作书香墙,四楼校园文化建设以读书为主题,有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读书格言、名篇推荐等。各班级开辟富有特色的读书心得交流栏,校园宣传栏也定期更换读书方法指导。学校加强图书室建设,及时充实更新图书,各类图书达三万册之多。通过班级购买和鼓励学生自主购买等多种渠道,按年段特点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主管理,真正将图书流动起来,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一系列读书文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

学校积极推动读书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向全校师生宣讲读书的意义,并提出读书倡议:第一,要多读书,即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第二,要读好书,读名家名人,读名作名篇;第三,要善读书,读书要讲究方法,练习写读书笔记。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将每天课前十分钟设为课文诵读时间,中午十分钟设为经典诵读时间。学校为每年级段配备了不同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在每天的第七节课对三到六年级学生开放阅览室,学生在管理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设立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不断增加阅读积淀,让学生沐浴书香,快乐成长。

二、推进学生读书,提升学生快乐指数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灵发育和精神成长,让学生通过读书开启智慧之门,提升思想品格。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的特色读书活动。组织班级开展“好书推荐”主题班会,利用班会的时间,通过介绍阅读书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图书,这种好书淘宝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每个假期里,根据年段特点布置读书任务,倡导一个班同读一本书,写读书体会,开学后举行班级主题读书汇报会,交流读书的收获,感受阅读的快乐,表彰各班的“读书之星”。各班级开展“我与经典同行”读书手抄报展示活动,围绕中华诗文故事、典故等主题,编抄报,张贴于班级走廊文化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读书活动深入推进。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小书签制作比赛,指导学生把读书名言、格言警句等制作成漂亮的书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推荐部分优秀书签在“书签作品展”进行评比展示;举行二年级的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三年级的“读书伴我成长”演讲大赛;四年级的“激情四月,颂歌飞扬”经典诵读;六年级的“朗诵千古诗文,争做博学少年”等系列读书活动。各年级段读书活动精彩纷呈、书香四溢,成为了校园流动的风景。

以家庭为单位,推行亲子共读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语文老师宣传亲子共读的好处和方法,要求各班同学围绕阅读节主题,采取亲子阅读征文、表演等形式,把在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记录下来。学校组织举行读书专题汇报,汇报演出分为四个篇章“成长立志篇”“书画展示篇”“诗文朗诵篇”“书香校园篇”,表彰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之星”,特别表彰样板“书香家庭”。亲子读书活动架起了亲情交流纽带,带动了家庭文化素养的提升,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引领教师读书,丰盈教师文化内涵

篇(8)

过去花园小学办学环境、校园文化离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渴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校缺乏特色,学校发展思路不清晰,无明确的学校办学理念。为了让学校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特色、育人特色,让学生、教师、学校能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办学水平大讨论:学校凭借花园小学的名称、地域特点,凭借学校干部、教师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本理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这一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特长都得到培育,每一朵花蕾在园丁的培育下都能绽放,每一枚花朵都开得更香、更艳,这是时代的需求,是学校发展行为的指南。

二、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优化了学校制度管理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校没有好的规章制度,学校就不可能办成为高品味的学校。由此,学校十分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十分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也十分注重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民主管理激励人,用感情投入感动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确立以人为本的花文化制度理念。

1、学校的制度文化的建立,紧紧围绕“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的内在理念,充分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用人性化的花文化语言整理、修改、完善各种制度。制度分成规范管理类、阳光引领类、温馨提醒类、特色激励类,将规范管理、人文管理、自主管理的理念与花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活力的制度文化。为打造“人文花园、和谐花园”提供了制度文化保障。

2、学校的制度管理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管理学生,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花样少年,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管理干部教师,让干部教师成为顾全大局、精诚团结、分工协作的花样教师。

3、在制度的落实上,学校力求让制度入心、入脑,作为教师、学生的行为指南。在执行上,力求做到按制度办事,不照顾、不迁就,以制度条款为准绳,客观公正,一视同仁。

三、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更新了教师的育人文化

教师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地位,起着引领作用。“与花为伴,随花而舞”是学校的校风,描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健康成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学生是朵朵花儿,教师像片片绿叶,相互依存,共同成长,互相尊重,和谐成长,教学相长。同时,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创新,相互学习,演绎舞动教学的精彩。“与花为伴,随花而舞”的教师文化,一方面凸显教师为了学生成长而甘为人梯的奉献观,另一方面也体现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观。“与花为伴”表明了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同伴关系;“随花而舞”,指的是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展示生命的风采,师与生在这个理念中融为一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培养教育了学生,也实现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既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也是教师前进的目标。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学校给教师营造自我发展的学习氛围:

1、倡导鼓励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看书看报,收听新闻,加强师德修养,进行不同层次的师德研讨、演讲、反思,严师表、铸师魂、修师德,塑造教师新形象。让教师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师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工作乐趣。

2、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3,激励教师勤实践,常反思,让教师在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

4倡导互助学习,学校为教师提供请进来、走出去、教师间互相学习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活动。

5、倡导科研兴校战略,组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素质。如《以“花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就是重庆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这个课题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特色。

四、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 创设了环境育人文化

为了增强学校校园的育人功能,学校领导班子动脑筋、下决心,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突显了花文化特色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的和谐统一,在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中做到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显示了校园的美丽和精致。

1、学校的校徽上边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暗含着“花园”二字首字母和花小建校年份1993字样,下边是两片绿叶。从意义上看:上边含苞待放的蓓蕾代表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两片绿叶代表着老师象绿叶一样托起孩子们美好的明天。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风、教风、学风,体现着师生的创新理念和人文精神,分别彰显在教学楼和办公楼显眼墙面上,彰显着各自的内涵和魅力,其标准色是橙红色、绿色,充满了阳光和活力。校大门左侧的文化墙上的雕塑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励志成语故事,有:“凿壁偷光、铁杵成针、闻鸡起舞、负荆请罪”等等,激励和教育孩子刻苦学习、诚实勇敢。操场前边的宣传橱窗展示的是同学们在各种大型活动和比赛中的身影,展示的是老师教育、教学的风采,展示了国家、学校的大事、要事和花卉知识。办公楼底楼花语墙即书香墙是孩子们赏花、品花、学习花文化的地方,有各种各样名贵的花、花语、花的习性、花的品格和精神,还配有相关花的诗词,让学生扩展了花文化知识。如:山茶花学校的校花,就有着谦让、可爱、向上的美德。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是学生的书法、绘画、摄影、剪纸作品,一二楼是各种不同的花,是学生参观花卉、种植花卉、了解花文化的创作成果。校大门通道两边绿油油的大树下面的树池里种植有不同品种的鲜花,有孔雀花、凤仙等,这两排花池由全校各班级负责,同学们常对花池里面的花草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草。培养了孩子们爱花、赏花、养花的情怀。操场外边坡种植园是荒地改良成的花卉种植园,种植了几十种鲜花、树木,有月季、栀子、桃花、茶花、黄桷兰、桂花、梅花、樱花等,是学校最有特色的花卉风景区。每到植树种花的季节,同学们就会种上自己最喜欢的鲜花和树木。培养了孩子们爱花、赏花、养花的情怀和品性。教学楼墙上的花样少年笑脸是从各班中挑出的品学兼优的孩子笑脸的组合,照片每年一换,通过挑选和展示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孩子早日成为“花样少年”。

2、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设置了舞蹈室、音乐室、主题班会展示室、绘画室、阅览舞、科技室、实验室、广播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综合体育运动场,完善了校园网络,实现了教室班班通,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本领、展示才华的平台。

五、“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 创新了丰富实用的校本课程文化

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从花木文化中寻找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能力的知识和素材,编写了花文化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花文化教学。同时,各学科还渗透着花文化教学:在美术课上可欣赏花的图片,制作花的书签、花木标本、图画等,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种花扮靓教室与家园;在科学课或综合实践课上走出教室观察花,介绍花木的基本知识(花名、花貌、花类)、培育花木的技能,认识花木对环境的影响,对美化生活的作用,根据植物的种子鉴别花木的品种。了解花木文化的发展史,花木克隆技术与发展前景等。并写出实验报告及科学论文等。通过活动和课程教学,让师生具有“识花、赏花、品花、爱花”的素养,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践行花的精神、花的品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六、“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 创建了多姿多彩的学生文化

学生是校园特色文化即“我阳光 我灿烂”的最大受益者。学校播种热爱,学生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像阳光一样热烈,像花一般美丽,学生刻苦锻炼、野蛮体魄,有着良好的心态,文明、自信、自主、创新、快乐,阳光而灿烂。

1、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班级文化,学校开展了从教室环境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明方面的“向着太阳开放”的班级文化活动。

2、定期组织开展“阳光照耀我成长”的主题班队会教育活动。

3、开展“花儿朵朵笑开颜”的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每年3至5月,利用春暖花开的季节,举办“花儿朵朵笑开颜花卉节”,种花、赏花、画花、诵花、护花;每年“六一”儿童节举办以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的“花儿朵朵笑开颜快乐节”,为“阳光儿童”、“灿烂花朵”、“鲜花中队”、“靓丽班级”颁奖;每年“三.八”妇女节、教师节举办“花儿朵朵笑开颜感恩节”,感谢长辈,感谢老师;每年10月组织“花儿朵朵笑开颜运动节”,开展体育竞赛,野蛮学生体魄;每年11月组织“花儿朵朵笑开颜科普节”,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技作品制作,科学小论文答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12月组织“花儿朵朵笑开颜迎新年活动”,为学生进入新一年的学习奠定基础。

篇(9)

班级文化主题是班级生活的核心理念,凝聚集体智慧,符合教师、学生个性特点。它定位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是集体活动的指南,能促进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形成。班级环境要凸现文化主题,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并以此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避免随意性,否则一切行动都只是盲目的。

如一年级应根据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开始学习生活、自律能力较差的特点,确定“养成习惯、快乐生活”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 为工作的重点。在墙壁上开辟 “明星闪亮”栏目,定时评选“守时小明星”“守纪小明星” “讲卫生小明星”等,发现、引导、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班级设立“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平台,将学生优秀的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等张贴、悬挂于墙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收获成长、进步的快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喜欢学习。

二、凸现人文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读书养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的艺术文化氛围。

1.掀好图书角建设 。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建设,不断丰富图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挥图书角的应有作用。如开设“荐书栏”、“图书角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植阅读兴趣。

2.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及时更换,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

如设立 “才艺展示”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可以是优秀的文章、精美的画作,也可以是创意发明制作等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放大,会逐渐生成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还可以开辟“名人驿站”专栏,张贴古今名人的励志名言、成长故事。如宣传学生喜欢的姚明刻苦训练的故事,使之从偶像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墙壁文化的设计,只有让学生喜欢并接受,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丰富班级文化氛围,墙壁才会“说话”。

3.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每个班都有 ,由于缺乏对黑板报的足够重视,导致黑板报形同虚设,落人俗套。应当认识到,黑板报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编设多个板块,内容要丰富彰显班级特色。无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 ,师生应共同参与创作,为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创造舞台。

4.环境主要简洁、关观,具有审芙特质。比如,墙壁的设计,在形式、色彩上要与教室整体格调相配,互为映衬,不可过于绚丽。要既简洁又美观,时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让教室环境建设成为学生一种文化享受。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53-03

南宁市奥园小学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华美的外饰,更没有辉煌的成绩。学校启用于2013年9月,三年来,在南宁市经开区管委会、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已步入良性轨道,以纯正的校风、优美的环境、先进的管理、扎实的教学影响和培育莘莘学子。

学校围绕“让儿童的世界充满魅力”的教育理想,践行“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成品位高雅的书香校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学生学习求知的智慧乐园与强身健体的运动奥园。为使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始终追寻教育梦想,探寻教育真谛,由此走出了一条“育生命自觉,创魅力校园”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一、打造锐意创新的魅力团队

(一)首抓师德师风建设

我校结合南宁市教育局工作精神,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倡导“敬业乐教、博学善导”的教风,开展“魅力育人先进团队”评比活动,用以扬正气,立新风,求合作,谋发展,营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校园文化,人人自觉形成“奥小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共识。

(二)强化学校管理团队的服务意识

全体行政人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时刻牢记“学校管理,师生为本”的服务宗旨,思师生之所虑,急师生之所需,以真诚的心态对待人,以公正的态度看待人,以宽厚的胸怀理解人,用人格的魅力感染人,用渊博的学识引导人,用充沛的精力带动人,用踏实的作风影响人,努力把我校中层管理队伍建设成一个讲奉献、淡名利、重大局的充满朝气的魅力管理团队。

(三)重抓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其中33%的教师刚大学毕业不久,31%的教师为高中、初中教师甚至教师以外行业人士公考进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小学教育教学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从最基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等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开始,采用“先行课”的集备方式备课,组织多种形式的示范课,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将说课、评课、朗诵等教师基本功训练常态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比赛、读书活动、沙龙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学方法共享等,建立一支有终身学习理念、善于行动研究、学会教学反思、做到同伴互助、有着专业引领、能做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

同时,我们通过专业培训、外出学习、网络平台交流、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定期聘请各学科专家进校进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主题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出观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更有活力、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发展更有潜力。

二、丰富文化内涵,彰显魅力德育

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体现在生活中。学校依据实际情况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展系列体验式德育活动。

(一)让每个主题德育活动都充满灵动感

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我的活动我参与”“我的旗台我做主”“我的农场我播种”等活动,以晨会、课程、传统节日、主题班队课、劳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起学生对自我的生命自觉,点燃教师教育火花,创新德育模式,让育人更“生态”。

(二)让每个专题教学活动都乐开怀

学校定期开展学科活动月,在语文活动月开展每日诵读一首经典诗词、听写词语比赛、背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领略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在英语活动月开展英语歌谣比赛、制作圣诞贺卡比赛、圣诞Party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了解西方文化;在数学活动月开展数学智慧乐园、计算、实际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说、唱、玩、跳、演、画、书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质量。

(三)让每项礼仪教育都有效

学校从“走好路、写好字、唱好歌、扫好地、排好队、做好操”等小事做起,以“开笔礼”“小脚丫”“轻声慢行”、师生约定、有序路队、“向阳花开”擂台等体验活动为突破口,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名“德馨学实、阳光智慧”的魅力少年。

(四)让每个家庭资源共享

学校加大家长W校建设力度,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引导家长正确而又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五)让每位班主任做到润物细无声

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班主任队伍非常年轻,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上,常态化地开展与专家面对面的班主任理论学习、校内交流、组内研讨、班内实践、走出去拓宽视野等活动,切实抓好青年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六)让每个演练都入心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孝敬教育等活动常规化、日常化,时时讲安全,处处有平安,周周有教育,月月有演练。如开展“消防安全”“防恐防暴”“防拐防骗”“应急疏散”等安全演练,做到专项活动精练有效,专项技能掌握牢固,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安全、健康意识,共同提高师生应急避险等能力。

三、教研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技能和素质,破解我校面临的师资队伍结构困境,我校主要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着手,教研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制定“人本化”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人本化”的学校业务素质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教师创造一个超越昨天的工作环境。教师要成长,离不开目标的引领。学校做好引领示范工作,教师个人做好成长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及努力方向,引导每一位教师不断前行和自我完善。

2.构建“魅力”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关键点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我校把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三课制”:新进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能课、资深教师示范课。将“三课制”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魅力课堂范式的研究,通过示范引领课、课堂大比武、先行课等教学活动,构建学生喜欢的高质量魅力课堂。

3.扎实开展教研组研讨活动

一是创新“先行课”的集备方式,精心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二是研新课程标准,聘请专家进行新课程标准专题讲座,开展教研组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活动,然后自我内化,达到“人人会背新课标,人人会用新课标”的目标,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教学。三是要学会学习,做有心人,努力提高教研活动效率。要求教师注意搜集个人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在学科教研会上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探讨活动。通过教研会议这一平台,教师将本人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明显成效的做法分享,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1.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即课题,做到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为全面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和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研促教。

2.扎实开展已有的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已有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各教研组长通力协助,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搭建平台。

3.认真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学随笔评比、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激发教师写作兴趣,鼓励教师积累素材。

(三)推进魅力课程建设,打造特色品牌

1.魅力体艺

推进魅力体艺特色课程,实施体艺“2+1”项目。为此,我校在认真扎实上好每一节体艺课的基础上,开展好“小主播”、舞蹈、合唱、古筝兴趣小组活动,增设“兰亭序”书法班,开展“大课间”活动,扩大学生选择课程自利,朝着“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努力。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艺活动,创设魅力张扬的平台。每学期创办一次主题体艺实践活动,展示体艺成果,实现“人人享有艺术,人人拥有健康”的体艺培养目标。

2.魅力书法

书法教学课程化。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坚持做到“每天一写”“每月一赛”相结合,引导孩子“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在写字训练中领悟做人真谛。所有老师齐抓共管,所有学科的书面作业都要督促学生写好规范汉字,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3.魅力晨诵

编制校本晨诵内容,制作课件,每天早晨让学生诵读经典美文,以此开启学生新一天的学习生活,以经典文化熏陶学生。

所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教师、社区与家长资源,打造能胜任特色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通过多元的课程与评价,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精彩。

四、氛围营造,文化浸润

学校文化是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和共享的信念、价值观,这种信念、价值观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逐渐形成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项制度、某一种外在约束力,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逐渐形成的价值理念、心智模式与行为方式。所以,我校以校园环境为载体,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营造具有“生命自觉”的校园环境氛围

要想凸显“育生命自觉,创魅力校园”的学校核心价值文化主题,让环境来说话、用环境滋养心灵是重要的一步。我校校园文化从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两方面进行打造。

1.班级文化建设

创建文明和谐的班级乐园,是我们的目标。每年十月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月,每次班级文化建设都会精彩纷呈,在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建设下,带来一份份惊喜。人文班级、生态班级、文明班级和“会说话的班级”,正投射出“奥小人”的气韵与魅力。

2.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校每个角落充满魅力,以环境文化熏陶人,夯实育人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六个一”(即建设一面墙、一个花圃、一堵围墙、一个通道、一个井盖与一个农庄)为载体,把学校建设为品位高雅的花园。

(二)文化浸润生命,打造魅力人生

校园文化应为学生展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自由灵动天地,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生潜能、特长,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搭建平台,更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以文化浸润生命,打造魅力人生。学校通过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读书节、语数英活动月、少先队活动、安全活动月等,营造高雅、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营造魅力“悦”读的书香校园

我校全方位做好“悦”读的服务工作,让书香在校园中飘荡,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阅读。

首先,建设开放性的图书馆、校园“魅力书吧”,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到阅览室阅读。其次,每个教室都设有书橱,形成开放的班级图书角,学生课余随时阅读,班与班之间经常交换图书,营造一个随处有书阅读的氛围。再次,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读书节上开展图书交换、阅读卡评比、读写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第四,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引导学生在六年时间内阅读100本书,让经典美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生命境界。最后,学校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指导课、自由阅读课、读书汇报课等。此外,开展“每天三读”活动,每天早读课教师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每天下午14:30为全体学生读读写写时间,每晚开展一次15分钟的亲子阅读。

上一篇: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下一篇: 本科金融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