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交礼仪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交礼仪论文

篇(1)

和人交谈,要端庄和蔼,彬彬有礼。双方不可靠得太近,谈话声音不可太高;坐时忌跷“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谈话要专注,忌在大庭广众面前耳语。初次交谈切忌打听对方的收入、家产、年龄和婚姻;异性之间交谈时眼睛不能老是盯着对方;在路上与妇女交谈应当边走边谈,不能停下站着说话;与妇女同座时不要吸烟;同相识的妇女打招呼,男方应起立,女的可以坐着回答。

到人家家里做客,要先脱帽而后入室。雨天走访,雨具应放在室外,不可穿雨衣入室。夫妻同到人家做客,告别时应当由妻子先起身告辞。

出行坐车,要让客人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位置上,以此为上座。走在街上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可乱扔东西与随地吐痰。

到餐馆就餐,如果与别人同桌,须征得先到客人的同意后方可入座,否则,会被视为粗鲁。在美国的餐馆,若用餐巾擦拭刀叉、盘子,服务员会马上换一套餐具,在服务员看来,顾客擦拭餐具是被认为餐具不干净。

男女同行,男的应走在外侧,即靠车行道一边,使女的多一分安全感;开始行走时应让女士先行。

出入商店等公共场所,男士应该为女士开门;年轻的应该为老年人开门。乘车坐船,男士应向女士让座;男女同座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小动作。如翘拇指,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表示称赞、了不起、第一的意思,而在美国、法国表示拦路搭车;伸食指和中指,在我国表示第二或数目字“2”,在英国则有两种含义,当做这一手势时,手掌朝着对方,表示胜利,若手背朝着对方,则表示侮辱;单伸食指在我国表示数字“1”,还用于提请注意,而在美国表示请对方稍等,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在我国,食指作弯钩状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国、菲律宾表示门匙、上锁;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啬;在新加坡是死亡的表示、还表示拳击比赛中的击倒。

篇(2)

长春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吉林大学400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大学400名学生、吉林建筑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师范大学4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5所大学的2000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800份问卷,作废200份,问卷有效率合格。

1.2.3数理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程度

根据统计的结果看出,从说不清楚到不知道社交礼仪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只有10%的学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社交礼仪,而10%的学生只能大概地说出一些有关社交礼仪的事例。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极其粗浅的。

2.1.1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分数决定前途已成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一个共识,人们在“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这样的怪圈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教育”的根本在“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了首位。人们在看中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所以,“修身”变为“修分”,“人将社交礼仪为先”变为“人将分数为先”。改变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1.2本科教育中缺少社交礼仪教育

在当今的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交礼仪品行必将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2.1.3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严重地扭曲了这些人的伦理、道德、品行。社交礼仪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多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灵魂,交往的内涵如果缺少了社交礼仪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质量和人际交往的认同性。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职业行为中、在履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必须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

2.2大学生对掌握社交礼仪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40%,而60%的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部分高学历人群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

2.2.1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不参与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交际技巧和交往艺术,进而达到参与社会交往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艺术和交往技巧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人们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狭义的人际交往拓展为广义的公众交往。

2.2.2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古人云:既学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将知书达理作为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当今社会中知书不达礼者大有人在,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出现严重的偏差。目前,高校依然存在着让人尴尬的现象:个别学生虽然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其行为却连最基本道德水准也不能达到,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所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逐渐深入,在开放的社会新秩序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频繁交往和沟通中谋求自身的有效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具备丰富的交往社交礼仪知识和能力必然成为新秩序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交往成功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交往细节,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度,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社交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2.2.3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了用真心去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友谊和友情,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需要。社交礼仪教育的宗旨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高度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社交礼仪规范、交往艺术与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就是有序的社会,有序的社会才称得上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才称得上是进步的社会。

2.3大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而其他渠道则高达80%,可以看出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明显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大学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完善社交礼仪教育的课程,增加社交礼仪教育的学时,配备完善的社交礼仪教育训练场所,建设社交礼仪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交礼仪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训练,把社交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交礼仪知识讲授和社交礼仪训练,使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社交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社交礼仪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社交礼仪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甚至仍然认为,社交礼仪教育可有可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优秀的学生。一些学生则认为,那些专业课、基础课都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无关紧要的社交礼仪。所以,加强社交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深层理解,解决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理解,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

利用多彩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的校园社交礼仪活动,利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交礼仪文化宣传标语,举办社交礼仪常识的讲座、演讲、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交礼仪活动,使社交礼仪行为成为校园时尚,懂社交礼仪可敬,失社交礼仪可耻。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社交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社交礼仪实践的成就。努力宣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社交礼仪风范,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社交礼仪之校、文明之校、文化之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道德、有社交礼仪、有修养、有文化、有才学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是极度贫乏的,这种现象可以折射出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表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懂交往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有嘲笑具有社交礼仪行为的人的现象,对于交往行为的美丑取向不准确;大学生获得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缺乏规范的教育渠道,多数学校没有社交礼仪课程的合理设置。

篇(3)

在社会集体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

政府规定,韩国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不但电台定时播出国歌,而且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在上述场所如表现过分怠慢,会被认为是对韩国和韩族的不敬。

篇(4)

二、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

设计理论的课程涉及内容众多,包括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每项内容在设计专业都可以开设一门独立的课程,艺术系的确也是如此分类教学的。但对于非艺术类学生则不可能开设那么多设计类课程,所以,学校经常统一开设一门综合的课程,如设计基础、平面设计等。对于本身设计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融合了多门课程内容的某一课程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其往往会产生倦怠感,教学会非常吃力。虽然理论知识是相通的,但是每种设计都有比较侧重的知识点,如,书籍设计虽然也会用到造型元素,但学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识;平面广告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在创意基础上。所以,教师可以尝试把一种设计和一个知识要点绑定。笔者是这样实践的:造型要素和海报设计绑定,创意思维和广告设计绑定,排版和书籍设计绑定,基本型设计和标示设计绑定。这样做的优点是一门课程中所有的设计理论知识都有涉及,并且应用到各个不同的设计门类,适合非艺术生的教学。如,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先讲授造型要素的应用,让学生做一些海报作品,训练学生通过形式美法则编排版面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造型要素的应用方法,并对构成的形式法则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图4是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设计作品。但是,学生在这个单元还没有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虽然有很强的形式感,但是创意性或主题性不明显,只有少数学生会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融入设计,所以需要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教师可以把图形创意训练和广告设计绑定,因为广告最看重创意的表达。教师可以先从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入手,让学生学会用创意的思维模式思考设计,然后训练学生创意的表达形式,让学生能把创意视觉化。如,构成图形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经常是虚的、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而构成虚实联想。如,作品《锁系列广告》,要体现产品安全、坚固的性能,安全和坚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需要通过与之对应的事物或场景表达安全或坚固的品质;作品《耐克滑板鞋广告》则把轻盈(虚)和气球带动鞋子的场景(实)对应起来;《酒后勿驾车》和《闲》都是通过对图形进行同构得到的创意图形。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设计作品就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对上一个环节的继承),还体现在设计作品的独到创意方面,作品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更强。教师还可以把版面设计和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绑定,因为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编排的技巧,才能把资料有条不紊地编排在版面上。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轻易地把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并且各种设计理论都有涉及。

篇(5)

二、问点要准。“准”一是紧扣教学目的,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考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

三、发问要活。“活”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素质差异,提问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不同的年龄特点的学生的心理因素。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篇(6)

一、新知学习准备(略)

二、新知学习

1.提出目标。首先我们学习分数的意义,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预习,你们能学到什么呢?

概括本节知识学习目标:①知道分数的产生;②理解分数的意义;③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读写。

2.分数的产生。

(1)计算的需要。看分苹果的电脑画面:①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2÷2=1)小结:这个计算结果能用整数表示;②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几个?怎样列算式?1÷2=(1/2),这样的计算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这样的计算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需用分数表示。

(2)测量的需要:看用米尺度量黑板长度的电脑画面:这是一把米尺,它是怎样量黑板的,量得的结果怎样?〔3米多一些(对着米尺某一刻度)不足4米,即不是整米数〕

小结:从上面两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是由于计算和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的。

3.分数的意义。

(1)理解平均分

①观察理解。请同学们看电脑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块饼)把这块饼怎样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2)(板书:2份,1份,1/2)你们怎样知道它是平均分的呢?(因为它分得的两份完全叠合,即每一份一样多)

②操作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练习,看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4份,有几种折法?(学生折后,与电脑演示的三种折法(如图1)比较,并用红、绿反馈牌示意反对或赞同)对其它的折法师生分析,评判。

附图{图}

③识别理解。再看电脑屏幕上这两个图,图2的每一份能用1/3表示吗?

附图{图}

图3的每一份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

④结语:平均分就是分得的每一份都一样多。

(2)正确认识单位“1”。

①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

(Ⅰ)用电脑显示一张正方形纸。接着演示并提问:A.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B.表示这样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板书:4份,1份,1/4;3份,3/4)

(Ⅱ)用电脑显示一条线段,表示一个计量单位。接着演示并提问:A.把这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几份?(5份)B.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4份呢?(1份是它的1/5,4份是它的4/5)

小结:一块饼,1张正方形纸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单位,叫做单位“1”,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单位“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②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Ⅰ)电脑显示4个苹果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是将4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每份的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1份,1/4)3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3份,3/4)

小结:将4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

(Ⅱ)电脑显示6只熊猫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6只熊猫)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是多少只熊猫?(2只)每份的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3份,1份,1/3)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2份,2/3)如果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如果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呢?每份又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小结:把6只熊猫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Ⅲ)让学生联系实际举由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例子。

总结: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3)归纳分数的意义。

①讨论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点:同学们,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数叫分数,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例子有哪些共同点呢?请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②尝试归纳:请小组代表回答,什么叫分数。

③与课本对照:打开课本85页,看看课本是怎样概括的,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边板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边用强调的语气重复这句话。

④找出并解释分数意义中的关键词: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同学们找一找?(“单位1”、“平均分”、“这样的”)“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和三年级学习的“其中的”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后,结合分数直观图归纳:“这样的”和“其中的”在份数的表示上前者是没有限制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4.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1)自学:请同学们看书本85页最后一段。

(2)检测:请同学们看电脑,说出3/5这个分数各部份名称和它们的含义。

5.分数的读和写。

(1)读分数:

①尝试:请同学们看电脑,这里有一组分数,即1/2,3/4,8/5,5/7,9/11,21/13,23/30,……怎样读它们?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②小结:分数是怎样读的?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2)写分数:

①实践: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三个分数,看会不会写,同时请一名同学上来板演。

②总结:说说分数的正确写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篇(7)

一、人人网成功的原因

如今,众多SNS社区迅速崛起,人人网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SNS社区网站,是值得分析和讨论的,这里总结出如下几点人人网成功的原因。

1.商机的准确把握。Facebook的发展给了人人网创始人很好的启示。Facebook诸多成功之处当中一项,是它为全美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网站,每天有850万张照片上传,这些照片又与使用者个人直接相关。难怪其成为“脸书”,也就是说,Facebook充分发掘了“个人”形象当中的商业价值。对于使用者来说,通过“脸”来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用者自觉自愿将自身形象与商业利益结盟。人人网也是将社会网络价值的侧重点转移到个人身上。与个人背景相关的一切信息成为连接网络价值的接入口。比如真实姓名、毕业学校、专业、班级、校友、校友的校友等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每一位社会人的身份当中都可能有过“学生”这个身份,而由学生—学校—校友建立起来的网络,与传统社会中基于血缘的家族网络、或基于地缘老乡网络在功能和效果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应当说这种基于教育的身份网络是当下中国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这个身份网络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更确切的说,它的商业价值也就蕴涵其中。使用者可以在该网络中从通过寻找自己的同学和熟人开始,搭建自己的社交平台,把自己编织进这个“身份”带到网络中,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机会,更给网站带来商机。

2.敢于突破,了解受众。Facebook是最早在国外兴起的此类社交平台,但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市场中,人人网反而比Facebook更加深入人心呢。这就是源于千橡互动虽然照搬了Facebook,但是也根据中国人的需求使其本土化,让我们更容易接受。比如开心网,因为是全面照搬Facebook,其中有一点:所有用户都是经由邀请才能成为开心网中的一员,这虽然过滤了网络的复杂性,但是也造成了相对的封闭性,自然无法拥有较大的用户群,而人人网,敢于突破的就在于,鼓励填写真实的学校姓名,但是并不强迫,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数量。自千像收购人人网以来,陈一舟一直专注人人网产品的推出和市场的推广行动,2009年,通过与日本方面的合作,陈一舟更是宣布将吸纳高中生及白领为校内的目标群体,这使得人人的发展之路得以拓宽,人人网的商业竞争力随之提高,领先其他几个SNS社区很大一段距离[2]。

3.口碑营销助其成功。口碑的概念源自传播学,后被市场营销广泛应用。蒋玉石认为口碑传播指的是“借助顾客与某企业、产品、品牌或服务发生关系时,将自己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形成的口碑,通过顾客之间相互交流和传诵,传递给其他顾客的过程[3]。”在现实生活中,口碑是顾客判断和购买的重要判断依据,尤其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顾客的口碑和评价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商家的生死。电子技术使产品不论口碑好坏都在以几何级的方式传播。在传统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时代,口碑营销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传播,在顾客之间进行双向互动[3]”,而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口碑传播的核心是网站抓住核心用户层,也就是内核圈的用户,让这个核心圈的用户成为网站“义务”的营销员和推广员。当内核圈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个边界值,到了这个值时,网站使用人数将会呈爆炸式的增长,也就是引爆传播的临界点。那么引爆传播之后的传播效果就显而易见了,网站就是成功了。

从这样的思路来看一个网站的营销,核心就是第一批用户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不仅仅是让用户来使用网站,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户成为“活跃”用户和“有价值”的用户,也就是说能够承担“口碑传播”的用户。网站将这部分主动卷入的用户内化为网站的主人,抓住人,就抓住了人背后的社会网络价值和商业价值。在没有运用其他媒介的宣传条件下,人人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其忠实客户口口相传。社区的内聚力来源于忠实而且活跃的用户,而这种用户就是网站生存的核心和关键。

4.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大学生用户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眼界的开阔以及周围同学的相互影响,他们在大学期间会迅速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自身社会价值是否能够体现。在校园里,由于生活相对单纯,所学课本知识在教室、宿舍、食堂这几个地方里似乎没有太多展示的空间。学生的社会价值在校园这个现实生活里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从而导致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群体不能得到社会从使用价值上的接纳。有了社交网络之后,人人网准确的将社会网络价值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个体身上,每一个用户在该网络中通过寻找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从心理层面或者从现实层面上推衍或建立起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社会网络价值的提高作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网络跟帖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追踪讨论,大学生在建立自己网络平台的同时,可以获得一种参与社会的体验。通过此途径,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可以获得社会某个方面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又诱使更多的学生用户通过口碑传播参与到这个网络平台的建构中,大学生的网络平台搭建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之间就形成了良好互动。这也促进了大学生对于此类社交平台的追捧,从而为此类网站带来商业价值。

二、人人网的个性分析

1.客户群体的定位——高中生、大学生、白领。人人网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鼓励实名注册,鼓励使用真实照片,让大学生在网络上体验到真实生活可以被验证和信任的一面。使用者在注册的时候都会填写自己学校、专业的信息,并且可以添加自己认识或者想要认识的人为好友,人人网还根据局域提供给你你可能认识的同校的好友信息,这就确保持有真名的高校学生成为主要的注册用户。用户注册之后可以上传照片、更新日志、互相留言等,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使大学生有一个相对大的交流平台。其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网选择的新的两个目标群体高中生和白领,分别是大学生的“预备队”和“退役者”,这就使得其在吸纳用户时可以迅速补充和招募,原有用户也不至于由于身份变化而太快流失,这一点是人人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众多实用功能的开发。用户注册时需填写自己学校、专业的信息,并且可以添加自己认识或者想要认识的人为好友,人人网还根据局域提供你可能认识的同校的好友信息,使得网络沟通更加简便,并且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再例如“我的活动”:用户可以发起一个活动,让其他人参与。人人网的用户群非常大,且构成成分单一,如果发起一个活动,周围的同学,校友就能看到,使他们参与这个活动,无论是线下现场参与还是线上参与,甚至微观都成为了可能。还有“我的课程”:使用者列出自己所选课程,有类此课程的使用者可以一起讨论该课程,使得用户间交流更加密切和深入。并且,通过这些功能,人人网将学生的交际范围由本系、本校扩展到整个人人网的用户群。

3.开放平台的实施。自从人人网开放平台及加入Open Social[4]以后,其社区内容得到了大幅度的充实,使得社区更加具有娱乐性,在竞争中更具有市场,并且,开放平台后第三方软件的加入,节约了成本也集合了创意,使得人人网的发展更加令人看好。而根据美国的经验,社交网络使用的小软件以及如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已经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为打破网站技术或资源壁垒提供了范例,或许在互联网时代,只有互联、共融、分享才能创造价值。

4.人性化管理。人人网设置了系统留言用以及时回复用户提出的问题,并迅速解决。它优质的网站服务让用户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同时这种互动能及时反馈信息,加强了网站制作人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和改进。满足用户需求。

三、人人网的发展方向

在一个未注册的用户面前,人人网就是类似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一样的普通网站;而针对注册用户,它是一个个性化的web2.0网站,具有高度的定制能力。已注册用户可以在里面享受到基本权利以及履行基本义务。而针对核心用户层,它又是一个熟人社交工具。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展开的是网站的不同层面。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它既不是完全排斥未注册用户的封闭社区,也不是注册不注册都一样的BBS,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熟人社交游戏网站,这才是未来人人网发展的一个方向——开放而多元,以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互联网的发展。比如说定制化的个人主页就是提升人人网个性化的方式之一。使用者可以避免看到千人一面的首页,只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内容,人人网可以通过信息聚合中心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和整理,将使用者关注的内容设置成为登录该网的首选内容,也就是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这既满足了使用者信息搜取的需要,又体现了使用者自己的创意,充分调动了使用者对网站使用的积极性。再比如,针对使用者的需要而制定出符合他们的“参与”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新的使用需要刺激起一个新的稳固的使用群体。社区中的每个人因此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模拟成了一个“真实”的社区,使得人人网更加富有趣味,从长远来说,也有利于人人网的长期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的普及和使用者广泛参与,互联网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商业利益的驱动和使用者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各家网站展开激烈竞争,而人人网成功的案例说明,在工业制成品缺乏个性的时代,每个人对于个性的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表达确实稀缺资源。抓住这个核心,就是商业成功制胜之道。(来源:今传媒 文/林琳 作者系:陕西日报社工交新闻部 编选:)

参考文献

[1] SNS社区: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篇(8)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其实对传统教学方式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能力,若不注重传授相应的系统知识,不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实际上告诉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过时,相反,还应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可以较为系统地、详细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理论知识,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灵活地控制授课进程,可以激情满怀地生动讲解,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较为持久地保持高度注意力。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被动地等待老师“喂”知识,而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同时,长时间的单一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并且习惯于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懒于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还有,在课堂上老师是绝对主导,老师的权威性讲解好像所有的知识均是绝对正确、不容质疑。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来懒,越来越缺乏动脑、动手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理论讲授、“填鸭式”的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希望与老师互动,希望能亲自动手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希望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去探索知识的正确性和事物的真实性。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心,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老师提供的解决途径。当然,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质、典型的案例,并预期该案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强度和难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学生参考。

(二)案例式教学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首先要求老师要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下明确课程主要目的,按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地、多方向性地选择典型案例。例如针对《传统手工印染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手工印染种类(扎染、蜡染、型染、织物手绘等)、工艺流程、染色原理及各项染色工艺下的产品艺术特质。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只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针对经典案例做操作性示范,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制作扎染的方法、染色的控制、染色肌理效果和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购买材料(锻炼学生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熟练练习扎缬手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画面效果(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然后有目的性地创作扎染作品(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

三、实践基地教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战性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建立相关课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器械设备、技术支持往往不及企业,企业为了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通常会大力度购买最新设备和更新最新技术,所以,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减少办学成本,拓展教学资源。

(一)实践基地教学可有效检验学识的真伪性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中得到锻炼,是学生们极其向往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年,已经拥有了很多知识,应该是检验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专家”,但是一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与市场结合,他们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例如,染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绘画图案,尽管老师在理论讲授中竭力强调或讲解印花、绣花、提花的不同工艺要求,图案的配色、表现技法、构图均有明显的差异和特征。但是,学生还是难于理解这些眼睛没有见到过的抽象的工艺概念。所以,在实践基地———相关企业中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目睹工艺流程,充分地理解工艺和图案之间的关系,然后检测自己所绘图案的可生产性。同时,企业优于学校的地方在于,企业拥有最快速的市场信息。例如在床品图案设计当中,尽管在校期间,学生已经有相关课程知识的积累,但学校的教学结果大多有“学院派”特色。学校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际图案表现能力,而不太愿意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会导致所绘图案的“市场性”不强。所以,在校期间只要学生创意足够好、表现足够到位,即教学目的有效达到。但是企业才是检验真枪实弹的地方,市场是反馈知识和能力的最直接的地方。企业要生存,就得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到企业的销售部门,然后到达生产部门或设计部门。就床品印花图案设计来说,详细地分类:活性、涂料、天丝、磨毛均有各自的图案风格特色和流行变化,而且市场变化不是一年一变的,而是一月一变甚至一周一变的。所以,在企业实地学习,可快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真伪性,会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在日后的学校学习中更有目的性。

(二)实践基地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如今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在校内的理论课中进行,这样的理论讲授容易显得空洞、苍白,不利于学生消化、接受。尤其是在当下“物质”意识越来越浓,传统道德严重滑坡,片面追求物质消费、高生活水准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定位等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践基地教学通常在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企业通常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设定与执行、企业员工能力与培养等方面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严格的企业制度执行下,积极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快速理解企业文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更直接而理性的认识,从而尽早培养与塑造自己的良好职业素养。

四、南通大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

(一)南通当地优良的市场条件为案例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

南通同时还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名人———张謇先生在这里创办纱厂,大力发展纺织业,直至今日,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家纺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7150平方米,拥有8000多个商铺和摊位,主要生产经营床罩、枕套、被罩、被子等床上用品及各类家用装饰面料。南通拥有的成熟家纺品牌包括罗莱、凯盛、紫罗兰、宝缦、居梦莱等,还有最大的面料提供商———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综上所述,发达的纺织业、繁荣的家纺市场、便利的交通均为我们南通大学染织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教学的便利条件。

(二)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实践基地教学提供优越环境和便利条件

南通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拥有丰厚的人文资源,这里不仅人才辈出,还保留着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很好,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板鹞风筝、剪纸、木版年画、木雕、灯彩等均有很好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南通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南通城市博物馆、市中心美术馆、南通博物院、南通壹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均是他们学习研究的绝佳去处。

(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促使实践基地教学稳固长久

如前文所述,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千家以上家纺企业,与家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种校企合作的关系更稳定、更长久。首先,校企双方均要有合作诚意,要有互利意识。企业不能单方面地为了吸引人才而忽略培养人才的周期,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们终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学校也不能过多地对企业提条件,而应该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服务。例如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实践基地教学中,我们的染织专业学生认真地参观了馆藏的蓝印花布,切实地感受了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在接下来的创作实践中设计了符合蓝印生产工艺的优秀作品,同时这些作品的强烈设计意识、新鲜的构图和画面均为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创作人员带来了新鲜感觉,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篇(9)

二、平中出奇,新颖别致。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铀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篇(10)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上一篇: 剪纸艺术论文 下一篇: 个体税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