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发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篇(1)

根据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从硬件角度,冷库的发展严重落后。巴彦淖尔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鲜产品因不能享受低温环境的储运而腐烂,2014年西瓜滞销尤为严重。目前冷库大部分以土建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数国有冷库都只重视肉类的储存,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并且都使用年代久远,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不大,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设备较少;多数物流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生鲜产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从软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业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没有对冷链物流做到足够的重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率过高。目前,巴彦淖尔生鲜产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农户,生鲜产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温下由农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由于目前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区域性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并且当地多数运输商和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冷藏设备和车辆,缺乏冷藏保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另外,生鲜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贵,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生鲜产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备的优势,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生鲜产品生产商、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1.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在物流行业中,冷链物流要求相对较高,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务收费价格也较高。在中国,人们普遍倾向于廉价消费的观念也大大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整个市场的20%,且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其缺乏一定的行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发展严重滞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完全不能满足生鲜物流市场化的需求,且冷链的不完善、运输流通中的严重浪费和损耗将必然要催生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在生鲜产品的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来完成,但收购商一般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其实力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商不愿将冷藏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过程的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1.3冷链物流缺乏行业化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足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行业化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分散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有200项之多。这些标准大多数是按照行业、区域或部门进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对接,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冷链行业统一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近几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这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难免会不出现监管漏洞,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向公平健康的发展方向。

1.4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的硬、软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会更高、更严格。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等。再次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等的特点,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涉及食品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冷链物流专业,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境,长时间里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来进行冷链人才培养,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周期拉大且培养数量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资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环境脏且累,所以人员跳槽率高,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巴彦淖尔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冷链技术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发展,使得巴彦淖尔冷链物流人才更加匮乏。

2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完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大科技开发与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链物流整体规划。在硬件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库,对传统冷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革创新冷藏冷冻技术,引进和推广使用新型冷藏运输车、冷藏集装箱等专业化设备。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生鲜产品的集散地控制、最优路线的选择、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冷藏仓库选址都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调、预冷、微生物控制、冷库自动化、GIS、GPS、EDI、Wireless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全面动态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生鲜产品的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养植、收购和运输,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使生鲜产品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稳定运行。

2.2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具有投资成本较大、资金回报慢、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冷链物流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鲜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生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实现生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2.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巴彦淖尔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加强冷链市场监管,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台优惠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冷链物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冷链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机制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冷链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行业准入认证、诚信认证等一系列基本标准,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采收到餐桌的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当在保证资格认证、诚信审查的基础上,适当地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等。鼓励扶持该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生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巴彦淖尔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

2.4增设冷链物流专业,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步伐

巴彦淖尔应在该地区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增开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该是将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专业、低温制冷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冷链物流企业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巴彦淖尔在自己培养冷链专业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冷链人才,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日后该地区生鲜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2)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业学和医药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伴随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冷藏药品的储运比较特殊,对温度、湿度、见光度等具有特定要求。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篇(3)

        一、引言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 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 方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品和农产品损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以“互联网+农产品+冷链”为特色的生鲜电商成为 物流行业的亮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预计 为521亿元,且年均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如表1),更是对冷链 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非常迫切需求。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目前国 内大多数高校物流类专业尚未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基于冷链物 流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04年成立 开始就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学科与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的共同资助下建立了国内首座“冷链物流技术 条件仿真试验台”之后又完善相关生化检测功能和模拟计算软件, 该试验台可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下冷却储藏、运输设备、货物的各种 状况。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依托冷链物流技术试验 平台,开设了特色课程“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冷冻学”并为本 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每年约四分之一的本科生毕 业论文或设计均以冷链物流为专题:有3届全国挑战杯作品均以冷 链为研究对象,所完成的作品分别获国赛一等奖、国赛交叉创新二等奖、省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冷链物流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二位一体”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 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1]。因此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能够应用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习,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社会输送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因此,鉴于 物流管理专业偏于工科要求和应用性强的特殊性,有必要在物流管 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工程化教育这_理念。[2我们在冷链物流的本 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图1),即整个毕业设计应包括市场调查、冷链实验和物流方案3个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市场调查是冷链实验的基 础,即冷链物流实验方案必须以实际的食品或农产品物流过程为参 照:而冷链实验又是物流方案的基础,物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必须 基于实验结果,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主要对象是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花卉、药品等,因此 技术性和工程化色彩较浓,如果没有具体食品的冷链物流实验做支 撑,没有市场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物流方案肯定没有针对性, 也就没有深度,达不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 纯以一个冷链物流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则对物 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不够,毕竟我们是管理类专业, 不同于食品和制冷类专业,必须将设计重点放在物流方案的制定 上。冷链实验结果仅是对物流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提供量化的支撑。

 

三、实践分析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阶段、调查和实验阶段、论文撰写阶 段。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选题难,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学生在论文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 要1~2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二是管理难,目前,很多高校毕业实习、考研、找工作和撰写论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在以就业为导向 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学生整天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参加讨论、 调研和写论文。一些指导教师鉴于当前的形势,也对这种行为网开 —面,往往只在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才将学生召回,平时疏于指 导;三是难综合应用,论文往往只能针对物流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 较深入的研究,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 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结合项目提供设计选题

 

近年来,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相关研究课 题,在国内系统开展冷藏物流技术条件的试验研究,先后承担了包 括东亚运输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在内的_系列国 际、国内冷链物流项目。在选题环节,鼓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 业特长和承担的课题,提供毕业设计选题;并在召开选题动员会 时,洋细介绍自己指导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主要内容以及要求, 吸引有兴趣的主动报名参加。由于毕业设计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 题,简化了选题环节,又基本上杜绝了抄袭和雷同的现象。如指导 教师根据承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方面项目,分别提供了木瓜、 龙眼、荔枝、鲩鱼、鲫鱼、冷鲜牛肉等品类的冷链物流设计选题。 而且,部分指导教师改进论文选题方式,采用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 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起来等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入毕业设计 阶段。

 

要求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编制设计任务书。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 师承担了较多的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素 材。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编制设计任务 书。设计任务书不是课题项目的简单分解,而是在其中加入对物流 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 验及物流方案设计”任务书中,要求通过杨桃供应链问卷调查,结 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的关键指标,模拟杨桃从采摘、贮 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 响,最后,从运输方式选择、货物摆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素质 等方面提出了杨桃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 毕业设计相结合,解决了教师精力分散、指导时间不够等问题,部 分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成为指导老师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根据我们4 年来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是非常欢迎的。2011年即有 17%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2012年后参加毕业设计的人数均超过二分之一(如表2)。

 

(二)加强调查和实验阶段的过程控制

 

目前,学生在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需要指导教师 “手把手”教,否则其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过程控制,保持经常联系。要求参加冷链物流毕业设计的学生,首先要在大四 第一个学期末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市场调查和冷链实验的时 间,最好在1个月之内集中完成市场调查和实验:在调查和实验阶 段,要求学生不能外出实习,将学生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指定 小组长负责管理。指导教师除了每周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答疑外,还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日常指导。如针对进行冷链物流实验的 学生,首先要带领他们到食品生产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制定洋细的实验方案、指导实验工具的使用,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 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措施,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冷链实验方案的制定是重点。冷链物流实验方案 制定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冷链物 流实验方案在调查的基础上,要明确实验流程图、实验材料制备和 实验方法。如针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杨桃冷链物流实验及物流方案 设计”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1°C条件下运输 24h,置于1°C陈列柜销售2天;B组: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 5C陈列柜销售2天;C组:常温30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常温 30C陈列柜销售2天;D组(包装组):用微孔聚乙烯保鲜包装袋 对新鲜杨桃进行单果套袋包装,5C条件下运输24h,置于5C陈列 柜销售2天。对每一组实验,要求注明实验开始时间、检测间隔时 间、检测指标,且有洋细记录表格。对冷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纠正,甚至重新制定方案。

 

(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基于冷链物流实验的毕业设计必须提供冷链物流模拟和相关检 测的设施和设备。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实验室资源越来越紧张,因 此必须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排好实验室使用表,确定各小组的具体实 验时间,每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此外,冷链物流实验需要 购置原材料、检测试剂、试纸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费用。一方面 可以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中支持一部分,另外,尽力争取学校、企 业的经费支持,最好校企合作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 等问题。

 

另外,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毕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论文 写作而言,指导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评价指标和 要求方面,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如冷链物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可以 适当放低要求,毕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目 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将大部分时间放在 重复性的实验过程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取消外文文献研究的硬性 要求,重视对毕业设计本身的评阅和考核,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 放在有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毕业设计的撰写等核心工作上。在答 辩过程中,可以对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不予要求。

 

四、结语

 

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冷链人才培养提出了急迫需 求。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引入冷链物流毕业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应用 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本科毕 业论文难选题、难创新、难管理、难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 毕业设计仍然是毕业论文的补充,应当根据本专业特色和师资情 况,针对部分毕业生提供该选项,并保持怡当比例。

 

篇(4)

[7]王寿全.福建省果蔬物流系统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州大学,2008.

[8]杨芳,李梅芳.中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J].学理论,2011(22):89-91.

[9]张雪莉,韩茜,张欣,贾立平.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136-3137.

[10][1]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1]赵芳妮.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2]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13]于怀智.山东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4]王赫男.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5)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

摘要: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中的产品质量风险问题,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和文献研究法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和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质量风险预警推理模型,按风险的来源和级别实现不同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最终实现生鲜产品的质量目标。

Abstract: About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of fresh cold-chain logistic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pre-warning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 technology and the quality risk pre-warning reasoning model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mplements different quality risk contro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and level of risk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quality objectives of the fresh product ultimately.

关键词 : 生鲜冷链物流;质量风险;风险预警

Key words: fresh cold-chain logistics;quality risk;risk pre-warning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32-02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M9364。

作者简介:杨娜(199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1],但长期以来我国生鲜产品“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严重制约冷链物流的安全快速发展,因此对企业来讲,要通过严格的风险预警体系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进行预警,以更好地实现生鲜产品质量风险控制,提升生鲜产品的质量。

目前,我国关于生鲜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现状分析、模式建立与优化等。郝书池、毋庆刚等分别就中国的农产品、海产品等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2][3][4]。周燕以冷链物流和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模式[5]。迄今为止,缺乏对企业冷链物流和质量风险预警进行融合的研究。因此需要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基于HACCP的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来源分析

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危害分析(HA),鉴别冷链物流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掌握产生风险的机理,基于HACCP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来源分析见表 1。

2 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

2.1 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流程分析

根据HACCP中的风险来源分析,结合工作流技术和文献研究法构建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流程图如图1。

2.2 建立基于Logistic 回归的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推理模型

采用基于Logistic 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分类因变量进行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分析,使得计算简单而估计参数更容易理解,并能获得风险事件的预测概率,从而能在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预警分析。将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指标集设为C={c1,c2,…,cn},n?叟2,其中C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i=1,2,…,n,取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样本vj:vj代表第j个质量单元,j=1,2,…,z,评估信息取自以下语言评价集S={s0,s1,s2,s3,s4,s5,s6},si依次代表非常低,很低,低,一般,高,很高,非常高,专家在时间k对第j个样本vj,从S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指标Ci的评价结果。

依据模型结果判定风险等级,若Pi=P(Ri)最大,则待评估质量单元的风险级别属于Ri。在实践中这个风险判别的结果能够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预警,并且依据模型结果判定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等级,然后根据不同风险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避免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实证研究

对陕西某企业蔬菜供应链进行数据调查[8],然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F1、F2、F33个因子,因子载荷80%,根据公式(2)建立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到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据表2和式(1):

因子评价值是 F1=-7.927,F2=-2.546,F3=9.111

根据式(2)求解得到

P1=q1=0.01650225;

P2=q2-q1=0.54628737-0.01650225=0.52978513;

P3=q3-q2=0.98090560-0.54628737=0.43461823;

Pi=P(Ri)=P1。

结果表明该蔬菜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判别结果为“低”,目前该企业蔬菜种植地安全性状况需要改善,蔬菜供应链缺乏有效的应急召回措施。

4 总结

冷链是一个过程,如果在冷链过程中任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质量风险产生,因此必须对冷链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风险预警,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我国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走与时俱进的冷链物流发展之路,逐渐缩短我国生鲜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宏峰,张言彩.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2012(5):141-142.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74-75.

[3]胡天石.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17.

[4]刘保政,汪定伟.冷链物品的优化储存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02-304.

[5]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6)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27-02

1 生鲜蔬菜物流系统现状分析

由于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蔬菜本身又有易腐性,对生鲜蔬菜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物流过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是我国蔬菜流通领域建设速度相对较慢,蔬菜的季节性生产特点导致一定时期内蔬菜产品结构趋同。部分地区季节性蔬菜生产相对过剩,积压难卖,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据统计资料表明,2012年我国农户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

我国蔬菜市场主要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种植生产,缺乏系统化组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蔬菜商贩各自独立进入市场,应对市场变化的难度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在流通环节,我国农产品整体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生鲜蔬菜同样也不例外,蔬菜的采后处理,流通中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蔬菜物流过程中损耗巨大。

2 构建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

2. 1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对称型)

2. 2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I型)

2. 3 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T型)

2. 4 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H型)

3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

3. 1 评价原则和方法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

3. 2 评价过程

(1)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要进行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必须先明确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的绩效关注点,以此来确定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如图5所示)。

图5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模型设计。求出一级指标体系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求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通过与一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进行加权,可求得C级要素Ci相对准则层Am的综合重要度,见表1。

3. 3 评价结果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分别选择蔬菜企业、超市职员、物流公司人员、批发市场商贩等生鲜蔬菜供销运从业人员和冷链物流研究人员对每项模式针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将各模式分数进行统计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4 结 论

(1)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生鲜蔬菜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将是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在顾客满意水平、组织与制度、物流流程三个方面具有优势。蔬菜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在我国的数量还不多,但从长远来看,大规模基地化企业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经营包括蔬菜经营的趋势。

(2)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和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是紧随其后相差不大的两种模式。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凭借其在物流领域里的天然优势,第三方物流运作在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上必然优于其他模式。但冷链物流属于专业物流,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较多,必然先伴随大成本的设施设备投资,这对目前国内尚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来说,恐怕是难以承受的。

篇(7)

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绿色呼吁”和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升级发展的时代机遇,近日,FPT菲亚特动力科技在中国开始大力推广“精品小排量”发动机技术和“DDCT(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技术。

6月30日,FPT的技术专家在上海召开的“2009发动机国际最新技术研讨会”上,以FPT在全球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迈向精品小排量发动机的四大技术策略”。

Datamax-ONeil现身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及印刷科技展

Datamax-O'NeiI公司于7月15~17日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及印刷科技展览,展示其在食品、乳制品、化妆品、啤酒、饮料等领域最新的包装打印解决方案,并分享其在食品/饮料包装等领域的丰富经验。

Datamax-O'NeiI的解决方案不仅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出厂地址、名称以及坐标,产品特征及图片,物流信息以及检测报告等,甚至能够追踪到产品的营养成分、添加物信息、添加量等信息,使得生产、流通等每个环节都有检测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保证了社会公共消费的安全和监督管理。

英格索兰参加“中美冷链标准交流会议”

7月21~22日,由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贸易处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中美相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冷链相关企业组织的“中美冷链标准交流会议”在京举行。英格索兰作为积极推动中国冷链行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参加会议,分享了在冷链建设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会议上,英格索兰中国区总裁宋振宁(Jeff Song)围绕“通过现代化的农业供应链在中国创造财富”的话题作了主题演讲。

篇(8)

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11-12;

[2]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2):22-23;

[3]汪丽.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4]陈伟,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系统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2):13-15;

[5]余竑,蒋晓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1):21-23;

[6]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3):14-17;

[7]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3;

[8]严瑜筱,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2;

[9]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09(2);

[11]贾玉萍.试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山西冶金,2006(1):12-15;

[12]李贞华.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7-08(5);

[13]俞佳;探讨第三方物流[J];商场现代化,2006(10);

[14].李春燕,杜劭平.浅议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8-09(11);

[15]吴剑刚.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03(15-17)。

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王慧玲,毕功兵.农村物流信息开发与管理初探[J].经济问题,2006,(10).

[2]王慧玲,袁维海.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08).

[3]王永康.浅析农村物流[J].技术与市场,2007,(07).

[4]鲍长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7,(27).

[5]李明.浅谈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2008,(03).

[6]鲍长生.冷链物流系统内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09).

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何明珂.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市场与电脑,1999,(11)

[2]WTO后的中#from物流论文参考文献(3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国物流业[J].软件世界,2002,(03)

[3]唐友三.2003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回顾[J].电子商务世界,2004,(Z1)

[4]王之泰,赵杨,张涵.中国物流概览[J].软件世界,2001,(08)

[5]余平.共同的使命[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6)

篇(9)

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篇(10)

一、物流

电商模式下,商品所有权与商品实物的转移出现分离,在网上实现交易之后,需由现代物流提供低成本、适时的实物转移服务。物流作为与最终客户接触的重要环节,对电商企业甚至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商环境下,无论是电商企业的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面临着重重考验。

(一)生鲜冷链中存在的物流问题

生鲜电商已成为电商行业的热门领域,电商巨头如淘宝、京东纷纷开始抢占这一领域市场份额。易腐坏的生鲜类食品对物流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除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此过程中还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与生鲜电商发展水平不匹配的冷链物流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冷链物流配送资源匮乏。这种情况在生鲜配送终端的快递环节十分明显。由于快递门对门派单的特性,生鲜商品在快递时通常只用泡沫箱盛装,箱内仅用冰块保持低温。如此配送资源不足以应对当配送发生延误时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冷藏车、冷藏仓库等配送资源匮乏,省际冷链配送多数采用公路常温运输方式,生鲜商品损耗率上升,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冷链配送成本高。车辆方面,冷链物流需使用专门加装保温层与制冷设备的冷藏车,车辆运营成本高;仓储方面,冷链物流需使用三温仓,其成本也高于普通仓库;末段快递方面,需专门冷藏器皿。当前冷链物流的市场价格没有高出普通物流太多。冷链物流的高成本、低收益使愿意发展冷链物流的公司寥寥,缺少规模效益使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要解决冷链物流的发展问题,需要企业政府两方面助力。企业方面要积极进行包装、冷媒材料的研发创新以降低成本,如顺丰自主研发了EPP循环保温箱;同时,有效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也能显著降低成本,如进行配送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减少冷藏车运输去程满载回程空车的情况)等。政府方面需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加强规模效益。

(二)最后一公里物流

“最后一公里”指商品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的距离。作为在物流中唯一c客户直接接触的环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客户对物流服务与网购的满意度。当前“最后一公里”物流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配送效率低。各大快递公司为快速实现地区需求响应,常在交通干线节点等设有仓储或配送中心,但事实上大多配送中心无法直达消费者终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需要极大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摩托车等作为此环节常用的运输工具,其载货量限制大件商品的配送,进一步降低整体配送效率。

二,配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作为小区域范围的配送,由于顾客对配送及时性的要求,只能采取小批量、高频次的配送形式,导致配送成本上升。联邦快递测算过耗费在“最后一公里”中的物流成本约占总体成本30%。在城区进行配送时,“最后一公里”配送还面临着通行难等问题,使城区配送成本增加。

目前,电商企业和政府已开始寻求“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解决之道。电商企业目前主要的举措是提供自提服务。目前国内大部分一线电商,包括京东、卓越亚马逊在内都推出了商品自提服务。商品自提形式多样,以便利店为提货点开展便利店自提,借助便利店网点分布优势降低配送成本;与小区物业合作实现社区自提,快件寄存于物业处,方便小区客户收取快递,提高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可降低配送的时间成本。政府方面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的举措是提倡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可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降低配送成本,但作为一种集约化、以规模效益取胜的配送方式需整个供应链系统协同合作。目前,社区自提方式中电商、物流公司以及物业单位的权责界定尚不明晰,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来确定实际效益。当前无人机也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领域的热点。无人机可以减少“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人力投入,实现在交通设施不完善的偏远地区及在交通拥堵的城区配送,达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目标。但无人机配送就目前来说,仍只是智慧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大规模投入商用为时尚早,该技术在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与政策障碍。2015年深圳就发生过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损坏坠落损毁汽车的事件。由于无人机技术尚不成熟,其应用存在一定危险性;政策障碍如北京禁止无人机在六环内起飞。

二、信息流

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结伴而行,支配着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可称是供应链管理的神经中枢。因此,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综合掌控才能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对于一个复杂、多重的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仰赖于信息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电商企业更是如此。这一部分将就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问题展开。

(一)信息共享意识薄弱

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幅降低了信息传递与处理的成本,同时减小了信息失真的风险。但信息技术并不是影响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效率的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人为壁垒。出于对种种商业利益的考量(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供应链的成员常常各自为政,彼此处于一种利益冲突的状态,认为没有必要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信息,特别是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如供应商会担心采购方利用自己提供的生产信息要求降价,或泄露给其竞争对手,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电商行业中的供应链。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的信息共享问题不利于整个电商行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伙伴关系

供应链伙伴关系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为完成特定目标而相互支持,同意在一定时期内分享信息、共担风险,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双方绩效的一种意愿关系。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成本、谈判与履约成本),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体绩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伙伴之间的信任与承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彼此之间的信息搜寻与签约成本,从而降低相应的费用支出,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但对不同的供应链附属企业而言,其交易成本存在着极大差异,使伙伴关系对于各供应链附属企业的影响明显不同。若供应链成员相互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小、交易频率低,那么供应链伙伴关系所能节约的交易成本是有限的。但对电商环境中的供应链来说,不同企业交易不确定性大(如2013年京东与鸿海集团的仓库退租事件),交易频率高,通过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加强信息共享所能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是相当可观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电商企业能以低成本与消费者直接交流获取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伙伴关系使得电商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能够在第一时间共享市场信息,迅速对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以节约成本,降低牛鞭效应。

不同学者对于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体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发生机制有不同看法。这一方面我比较赞成Powell在1999年提出的观点:由于不少伙伴即使在做出承诺之后,彼此之间仍存在着目标冲突,导致伙伴关系的作用有限,因此良好的整合能力是伙伴关系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要提升伙伴关系的作用效果,必须加强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创建成员企业利益机制。由于企业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与供应链整体追求的系统最优目标相违背。成员企业利益机制作为确保供应链附属企业围绕整体利益运行的制度,要求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获益较大的企业对个体目标受损的企业给予补偿。一个精确的可量化的成员企业利益机制是实现各个企业协调一致,为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共同努力的基础。电商环境下的供应链企业中电商企业常处于供应链链主地位,议价能力强大,要实现电商供应链的整合使伙伴关系效益最大化,电商企业须做出一定利益让步。

三、资金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向各大金融机构注资7000亿美元并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流通畅。这一事例证明了资金流的通畅对于企业持续运营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中,资金流或许不像物流、信息流那般重要,却是供应链运行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环资金流的中断都会导致整条供应链难以继续运作。

(一)电商企业的库存风险

很多情况下,资金流问题与库存问题是并存的。库存会占用大量资金,除了库存商品自身的价值损耗,还有相应的仓储费用,尤其是对于生鲜电商而言。由于生鲜商品易腐的特性,对仓储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高额的库存管理成本的存在,商企业的一大经营风险在于对库存的控制。许多电商企业仍会像传统供应链那样追求从采购到销售的全程“零库存”,以期降低库存成本。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随着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消费观念也在向更高层面发展,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有所提高,在线购物的需求更趋个性化。因此,电商行业的需求变动相较于传统实体零售行业更为剧烈,要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一味地追求“零库存”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柔性供应链

“柔性供应链”一词的提出是基于越来越不确定和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适应环境,清楚地认识所处环境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环境中的不确定事件并实现快速应对。对电商企业,柔性供应链简单而言即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多批次、小批量下单,在库存最小化的前提下仍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库存的短缺、积压并非根源问题。无论是短缺还是积压,都是由于预测不准确,同客户联系不紧密,需求管理不到位。成功的需求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动的主动应对,有效控制库存风险。要准确把控甚至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需要建立成熟完善的需求管理流程。电商企业可以建立客户管理团队,及时探知有效顾客需求的变动,从前端进行需求计划管理。

电商企业在实施柔性供应链管理时,还需在供应链的柔性和经济性中需求一种平衡。如柔性、灵活的物资供应往往会追求上游供应商小批量、多频次供货,这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会产生较大浪费,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一味追求产品多样性会增加上游供应商产品管理复杂度,导致管理费用上升。要实现这一平衡,必须在进行柔性供应链构建的过程中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柔性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相反在某些情况下,柔性决策甚至会让决策者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加大决策难度,因此还需要注意对供应链构建中柔性的把握。

四、总结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看似不同,其实互相关联。进行供应链管理最后都要落实到三流的兼顾与改善上,实现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的目标。随着电子商务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供应链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核心仍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兼顾,而非三者择一而论。

【参考文献】

[1] 我国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杨岩,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总第244期.

[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价值研究,吴轩洪,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0.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张艺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上一篇: 外观设计论文 下一篇: 实验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