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2: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验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实验教育论文

篇(1)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实例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篇(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获得化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由于卫生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难学,认为学化学没用,对化学失去兴趣而不愿学化学。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1.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学科效应,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生活与社会的需要,造成学生对化学既无兴趣又不重视。为适应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生活及专业需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应以化学实验为起点,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医学知识,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层面。

2.强调实验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实验内容的安排顾及不到实验技能的系统性,实验顺序常有难易颠倒的现象。实验教学进度机械与理论课相对应,偏重于化学课自身的系统和完整性,忽视了实验课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结果造成了各个实验彼此孤立,缺乏内在联系。

3.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现有教学在编排上总是把基本操作安排在实验部分的开始,以为这样就可以训练好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际上技能的形成是以练习为基本途径,通过多次训练才能被掌握。而且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试管中进行,造成了学生简单动作的重复。从实验的综合状况看,演示的实验多,但效果差;学生实验少,动手能力差;验证性实验偏多,设计性和其他类型实验偏少;化学实验侧重于操作训练,在实验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薄弱环节,对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

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验证式教学,这使学生不用思考、简单模仿重复就可完成实验,实验结束时甚至连起码的实验原理都不知道。传统教学养成学生只会通过书本学习知识,使他们不懂得何谓观察,何谓思考;而且导致学生厌恶对事实观察,宁肯相信书本上看到的东西,也不相信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忽视对化学实验经验的积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和创新,缺乏对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5.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目前教学中缺乏学习方法的教育普遍存在,对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本身年龄小、学习方法不当,近年来又由于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降,造成教学效果停滞不前,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灵活地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只会生搬硬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由课本学习走向社会学习,创新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6.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不仅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学生总是用感性认识替代辩证思维。如稀H2SO4与Cu的反应时加热与不加热的问题,化学平衡时反应仍然在“动”的问题、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水解为何不呈中性的问题……教师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

7.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了反馈作用。一方面,决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目前的实验评价就是看学生实验做没做,实验报告写没写,实验结果对不对,然后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健全的实验考核制度造成学生做实验流于形式,做不做实验无所谓,以至于学校、教师、学生都不愿投入时间、精力、资源进行化学实验的教与学,而宁愿画实验、讲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几乎丧失了它的教学价值。

教学改革实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培养人的艺术活动,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体。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应重视“学”。以往的化学教学,师生双方都出了偏差。比如,学法上学生更多地注重机械记忆而非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教法上,教师更多强调的是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整理。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使得知识的学习效率很低。随着时展,知识不断更新,让学生装满知识走出校门,远不如培养他们掌握如何寻找知识和运用知识更重要。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以渔,终生受用。重视教法改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速教材改革建设

没有好的教材不会有好的教学。教材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和理论依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化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医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药剂、护理)特色、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与发展要求,来精心编排和组织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内容和结构,使化学实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或师生协作实验、验证性与探究性或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同时也增加实验的趣味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发展需求,成为融化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培养与训练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掌握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因此,要加速实验教材的改革建设,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内容与类型,以医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发现为线索,适当增加与医学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拉近医学与化学、生活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化学有用,因而化学有用要学。

3.搞好实验考核

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改革方向,要求教学应该更关注如何利用学科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实验评价也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全方面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帮助发现选择和形成一切有可能的、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方式为目的,建立新型的实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有效的评价。

实验作为化学课的一部分,不单独考试。实验成绩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基础,记入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学生上实验课但不动手,做实验但不思考,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为了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改进和加强实验考核工作。实验考核不应只局限于操作技能或实验结果,要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方法及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做出教学评价。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联系

化学教学要为医学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服务,但化学教师缺乏对医学临床知识的了解,应加强与医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交流反馈相关信息,了解今后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程中会遇到哪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后能否适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以进一步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指导,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篇(3)

学校普遍对实验课普遍不够重视,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逐渐失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估的过程时普遍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评估成绩的方式非常的单一、片面,不能起到考核学生能力的作用。由于学校并不曾对实验教学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大部分学校投入的不少的物力财力来购买的实验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

1.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学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不同计算机实验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不同,计算机作为科技工具,更新速度快,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许多学校因为经费有限、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于是产生应付教学实验的现象。除此之外,因设备安装时其安装人员考虑不周,也会影响日后实验教学过程中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2.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课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和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一方面,实验课一般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远远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不好,学校应加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实践场所。

2.2增加实验教学课时量,革新考核方法

目前计算机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和上机实习的比例一般是2:1。鉴于计算机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增加学生上机实验的课时数。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消化,而且可以给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3重视实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且还要对边缘学科有所了解,熟知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这种情况,对实验工作人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自我提高为主,校内外培训为辅的方法,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素质。

篇(4)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篇(5)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师给出学生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机械的模仿。虽然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但是会造成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创新精神得不到发展。[4]

1.将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中

将仿真软件引入传统的电路实验教学中来,可以达到软硬结合、虚实相辅的目的。[5]例如:在谐振电路的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但要测出谐振频率,还要绘出不同Q值下的通用幅频特性曲线,以及UL(ω)和、UC(ω)曲线。将multisim仿真软件引入电路实验之后,可以轻松、准确的显示出曲线,有利于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2.利用网络平台支撑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网站上提供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常用仪表的使用说明,电子元器件手册和老师的实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供学生查阅,学生可通过系统中师生互动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实验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一方面可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要求必须做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观看实验演示,延伸实验教学范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6]

三、实验教学管理的改进

1.加强预习环节的监督

严格要求学生的预习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要求学生按实验预习要求及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大部分同学会做到,但是也会有一些自觉性差的同学不去预习,这样一定会影响实验的完成进度和质量。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完成预习,预习完成后,我们会要求学生登录实验预约系统,接受实验项目预习测试,作为学生实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实验预习质量。[7-8]

2.实验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加强同学的合作意识。将团队合作精神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由一个人参与变成多个人共同参与,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会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分工和互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整体优化实验教学效果。[9-10]

3.全面的实验考核机制

实验成绩评定,不能单纯依靠实验报告中的数据,要以实验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我校电路实验没有单独设课,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积极性不高,老师会在每班实验全部完成后进行现场实验考核。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元器件的选择、实验电路连接、实验数据测量和计算等过程。老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操作分。实验结束后老师将学生的实验预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合理的分配,生成学生的实验成绩。避免单靠实验报告给定成绩的片面性,不仅可以使学生查看成绩,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已的薄弱环节。采用这种实验考核方式之后,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电路实验及仪器使用记忆深刻,动手能力大大增强。[11-12]

四、实验内容的设计

1.进行实验内容和要求的调整

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学习程度的不同,实验内容和要求上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只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做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实验,而其它专业如机械制造专业的同学只设三个基础实验。同样的戴维南定理实验,要求电气专业的同学通过多种测量方法,计算出等效电阻,而其他专业同学可以只用一种方法测量并计算。

2.以工程项目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

以工程项目引导实验设计,例如:在日光灯电路连接及功率因数提高这个实验中。项目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借助于该实验平台,构思、设计日光灯电路,并实现将日光灯点亮,简单故障排除,并且能提高功率因数。为了完成设计目标,首先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日光电路的工作原理,充分了解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日光灯电路实验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其次,需要将任务分解为连接、测量等子任务,确定每一子任务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并设计相应的电路;而后在电工实验台上搭建电路并点亮日光灯,自已动手用智能功率表或其他仪表测量电路的各项参数,自已分析计算功率因数,并通过并联电容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接近于1;最后,进行实验调试,若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还需要根据电路、电工学知识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修正参数,直到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为止。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随机干扰、估计不准等实际工程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驱动不断拓展和层层推进来带动实训步骤,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项目。从构思、设计、方案决策、器件选型、电路搭建、测试、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完整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是老师先讲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这种做法虽然使学生掌握了这个实验,但学生的大脑得不到积极的开发,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应让学生大胆地做出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分析过程、现象,得出结论。如在讲元件伏安特性实验时,我们可以提出实验要求用伏安法将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画出,让学生自已去设计电路,做出原理图,并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确定所用元器件的规格,选择合适量程的仪表和电阻箱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形成文档资料。这样,学生必须要动手动脑,选择仪表的量程,电阻的大小,考虑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进行重复操作、观察、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这些过程本身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恰恰符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

篇(6)

二、以竞赛为引导,实施创新教育

实验室在现有实验设备条件下,于2005年、2007年和2010年举办了三届大学生力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自行组织、设计、制作、测试、分析、论证,全方位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供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工程结构设计图,结构设计图上要标明结构制作的材料型号和尺寸大小。最后整个参赛项目的设计方案要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竞赛组委会进行审核,项目设计方案经审定后方可参赛。实验室提供活动场地,学校提供制作材料。学生以5~6名一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竞赛的各项工作,即从工程结构的设计、制作、实验、强度要求来论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提出工程结构的改进方案,最后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竞赛的总体报告参加答辩。经过答辩委员会对每项参赛作品的设计、制作、实验、分析、答辩等综合质量进行评审,评审内容由作品设计创新性、作品制作质量、测点分布合理性、加载方案合理性、结构的实验应力分析、结构的改进方案、报告质量、答辩质量等组成,最终评定出竞赛获奖等级。力学创新实验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挫折与失败的冲击下的团队协作精神。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工程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工程结构的综合设计、工艺制作、实验分析、实验操作、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竞赛作品已用于结构应力分析实验教学中,为学院增添了20台实验设备,节省教学设备经费l5万元。2010年力学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在“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2011年,力学实验室还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现场实测特色实验,如对松浦大桥、龙塔的现场实测,以及其他工程设施中典型建筑物的实地测试。根据学生能力,选择优秀学生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在创新这个层次上进行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活动常态化。

三、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提升创新教育能力

力学实验室实行“预约登记”制度,从早上8:30到晚上9:00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时间“预约”,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积极为校内教师和学生服务。力学实验室主要结合各个专业的需要,配合学生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配合教师搞好科学研究。例如,为材料学院的毕业设计做常温、低温冲击试验200多件,为机械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做弯曲疲劳试验,测试试件80多件等。力学实验室对安全学院李凤仪教师有关于煤矿回填科研项目的压块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试样400个,历时3个月。

篇(7)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素质教育论文,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设备,创建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文件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置、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素质教育论文,从而配足仪器设备。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件设备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项目,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素质教育论文,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性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篇(8)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惟一能提供全面的数据批量下载功能(即施引文献和参考文献能一起被套录)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且收录数据质量较高,使得其评价功能较有权威性。所以,本文利用CSSCI数据库,以“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师资”、“特教教师”、“特教师资”、“特殊教育and教师”、“特殊教育学校and教师”、“聋校教师”等作为关键词检索项,下载了1998-2013年间相关文献的所有题录和参考文献数据,删除重复文献和非学术性质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引文共116条,包含162个关键词和700条被引文献,并对关键词和被引文献作规范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如:将“特教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统一为“特殊教育教师”,将“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统一为“师资培养”。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CiteSpace软件。该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华人学者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在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科技政策等方面都有应用。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热点领域的分析和学科前沿的探测[5]。这种历时性可视化技术可以自动聚类和对术语进行标识,绘制的图谱可视化效果好,通过图谱中各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和各节点圆圈的大小、年轮的厚度、颜色的差异等,可以了解该节点的共现频次、中心度、在不同年份的被引情况和热点动态等。

三、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对某个领域一段时期内的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高低排序,某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频繁,表明该领域对其的关注度越高,高频关键词通常可用来确定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状况[6]。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运行软件时,时间跨度选择1998—2013年,单个时间分区长度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术语类型选择“突现术语”(BurstTerms),TopN选择Top50,意味着选择每一年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0个关键词进入图谱绘制,网络简化算法选择Pathfinder对图谱进行精简,适当减少连接数量能使网络的主要结构更清晰、更明显。调整可视化图谱时,阈值选择频率≥4,即:只有至少出现4次的关键词才会在图谱中以文字标出,字体大小和出现频次是成比例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根据陈超美博士的定义,图1中各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越大表示出现的频次越高,受研究者关注的程度越大,也即是研究的热点领域[7]。图中具有深色中心的圆圈代表可视化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中心性≥0.1),它是图谱中中心性和频次较高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成为网络中由一个时间段向另一个时间段过渡的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在网络图谱中起到连接和过渡的桥梁作用,这些通过突现术语(BurstTerms)找出来的关键节点可以看作研究的热点领域。由图1可知,按照节点大小寻找到的1998—2013年特殊教育教师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包括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师、教师资格制度、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培养、社会支持、师资培训等。另一方面,按照节点的中心度来挖掘整个网络图谱中起过渡作用的关键节点,一个关键词的节点中心性越强,意味着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交流越多。按照关键词的中心性大小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结合表1和图1可知,从节点中心度来看,“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两个节点的年轮最大,占整个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这和本文的研究主题一致。另外,“教师”、“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教师资格制度”、“师资培养”、“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也是较为明显的关键节点。通过以上对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的进一步归纳和汇总,并结合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二次相关文献的阅读,总结出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一)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历来重视特殊教育领域的师资培养和建设,《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六章就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重视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者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部),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8]《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在培养体系上,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形成了中等特殊师范教育、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相衔接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上,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一般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职前培养主要由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特殊教育专业承担;职后培训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校本培训、远程培训和由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定期举办的短期培训等。但有学者提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同时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学历层次低和培训效果欠佳的问题[9],还面临着数量缺乏、教学能力与经验匮乏、教师资质偏低以及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发展瓶颈。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当改变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加大对特殊教育骨干人才、融合教育专门人才以及随班就读普及型人才的培养[10]。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机制,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1]。特殊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唐春梅提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特殊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有充分的专业自、恪守共同的职业道德[12]。但学者们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不让人乐观:冯建新对陕西省197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培训次数少,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13];丁相平对山西省进行相关调查后发现,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专业化程度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满意度低和压力大等问题[14];有学者对湖北省、吉林省等地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后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这些实地调查表明,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实际困难。为此,郑俏华提出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策略,认为: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任用制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前提;改革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强化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人性化的管理打造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可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15]。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教学工作,也会对施教对象产生重要影响。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高应激的特殊群体,由于特殊儿童的身心障碍,导致其学习能力和情感发展较为缓慢,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教育成效,因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成就感低下,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感。另外,特殊儿童往往伴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特殊教育教师的注意力必须保持高度集中,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这使他们长时间地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导致各种身心不适。申仁洪对重庆市132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表现突出。教师缺少社会支持会导致无助感,进而又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循环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彷徨及抑郁等心理问题[16]。周玉衡调查发现: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在385名特殊教育教师中,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为50.13%[17]。赵小红等在2012年对国内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认为,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18]。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自身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是指特殊教育教师从他人或者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性资源,是缓解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资源[19]。一方面,社会支持可以降低特殊教育教师感知压力的基线水平,降低对压力事件的严重性评价;另一方面,社会支持能够为特教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策略和情感抚慰,帮助教师有效地应对压力情境,从而降低其危害程度。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减轻应激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专业性,对特殊教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为了保证特殊教育的师资质量,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的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认证制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在认证机构、认证标准、认证考核与认证的更新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在世界上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20]。英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采用“普通教师资格”+“特殊教师资格”的双证制度,并分别针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多重感官障碍3类学生的教师的准入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21]。我国尽管于1994年在《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中明确规定“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但缺乏切实的措施来保障其落实,只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率先实施了一段时期。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再次提出“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我们应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实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出台专门而具体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条例及实施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法规以保障实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标准应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师任职标准,突出其专业性和针对性,以促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外,英国细化特殊教育教师资格种类的做法也很值得参考。

四、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热点的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一个有利于进一步明晰研究热点本质的概念。如果把研究热点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那么研究热点的引文就构成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一个从研究热点到知识基础的时间映射[18]。对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106篇核心论文的700条引文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发现某一研究主题的知识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所收集数据的引文情况,从而揭示其研究热点的知识基础。CiteSpace软件不但能够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而且通过软件操作处理还可以得到与图谱相对应的详细数据。运行软件时,节点类型选择“参考文献”(CitedReference),经过网络算法Pathfinder的精简,得到包含464个节点和1573条连线的可视化图谱。节点越大,表明文献的被引用频次越高,其在特殊教育教师研究领域的地位越为重要。从中提取出的高被引文献如表2所示,其中半衰期描述文献的老化程度,半衰期越小,其老化速度越弱,有效价值也就越大。从表2可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丁勇于2003年发表在《中国特殊教育》上的《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22],其半衰期为1年,老化程度较弱。该文主要对2003年以前的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总趋势、目标和方向、培育模式、培育课程及任职资格、制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由于综述整合了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领域的研究现状,信息量比较多且综合概括,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因而不难理解其为何有如此高的被引用率。被引频次排在第二位的是华国栋于2001年编著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23],它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报告。该课题集结了全国各个地区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主要围绕在普通师范院校如何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开展研究,具体包括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材、教学和训练方案4个部分,是我国较早大规模系统研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对后来的特教师资研究影响较大。其中,赵微发表的《英国培养普通师资具有特教技能》一文即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徐美贞于2004年发表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刘在花于2006年发表的《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特点的研究》虽然发表时间较晚,但至今均已被引用了9次,从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枯竭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这和特殊教育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着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发展较普通儿童落后,还有部分学生有情绪问题和过激行为,特教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职业枯竭,把特殊教育作为一门终身热爱的职业来对待,是以往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顾定倩发表的两篇有关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论文被引频次也较高,其通过对国际上特殊教育教师的类型划分、资格标准、任职资格的获得等比较分析,探讨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策略。虽然我国有关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几次提出实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但多止步于此,少实际落实。因此直至今天,特殊教育界的学者们仍然在大力宣传和呼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张悦歆于2004年发表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教育需要》[24]一文,其半衰期为两年。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特教教师素质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特教教师走专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总结出我国特教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和促进专业成熟的途径。普通学校教师需要专业化发展,施教对象为各类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专业化的素养和技能。结合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的热点领域和知识基础的计量分析可以发现,聚类出的特殊教育教师热点领域均可在知识基础分析中找到相应的引文和著作,这进一步印证了陈超美博士提出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一个从研究热点到知识基础的时间映射”的观点,从而也进一步印证了本文计量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篇(9)

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严谨而又严肃的。其实,“你给学生一点儿阳光,也许他就会灿烂”。学生就是期待沐浴阳光的植物,只要你能给予他丰盛的眼光,你就会从他的身上看到收获的喜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用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错误,用灿烂的笑容面对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生活是明媚的,学习是愉快。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学习的基础。包容是我们最好的教育手段。在我的班级上,有个别同学总是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有时会迟交作业甚至不交作业。因此,这些学生成绩在班级属于后游。怎么办呢?批评、惩罚、见家长?不行!我尝试着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结果发现他们的身上真有不少的优点:比如,技能实践强,在技能培训当中积极肯动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遇到疑难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另外他们有时候积极帮助老师打扫实训车间,每次见到老师总会笑嘻嘻问候一声。于是只要一有技能教师表扬他们,我便会在班会课上表扬他们,课后我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里,私下微笑的询问他们:“你们的其他科目作业做好了吗?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欠老师的作业。”他们总是会红色脸挠着头对我说:“班主任,我作业做好了,忘记交了。”我心理知道他们的秘密,但是我还是笑着对他们说:“那好,下次别忘记交作业啊,我明天可是要检查的。”他们从我话语中体会到的是一种鼓励和信任,自然一些文化课和理论课的走也再也不敢拖拉或者迟交了,他们也会在校园里找到自身的价值。后来他们在课堂慢慢的建立了自信,成绩取得了进步。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用欣赏的目光是看他们;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会用鼓励的微笑去包容学生。因此,我用包容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爱戴。我想:包容,就是那把开启教育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帮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取得成功。

二、把亲情送给学生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和爱护,老师要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个人世界。每一个学生都个体的差异,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还是差,不论学生的性格是文静还是调皮,不论学生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都是你的“孩子”,班主任要用自己平等的心态出关心他们。不论他是否犯过错,班主任都要用亲情感动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融洽彼此的关系,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才能让学生学习更安心,更有动力。例如,我班级上有一名学生,父母在一次事故中去世。学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伯父照顾,但是在校园里他是沉默不语,满脸愁容,上课时常常望着窗外走神。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与其他学生交往。每次我在办公室里找他谈心的时候,他总是用沉默来回应我。我渐渐地开始关注这个孩子,天冷了就会问他衣服有没有带;上课走神了就会问他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放假前会问他有没有带足路费;成绩下降了就帮他补习。我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用母亲最柔暖的心去融化他冰冷的世界。时间一点点的在过去,学生的世界本打开了。当我和他谈到他去世的父母,他流着眼泪告诉我,在他记事前,他的父母就因为车祸去世了,他重来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老师在细微的生活上点点滴滴的关心,让他感受了远离的亲情。打开了学生心结以后,他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也愿意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为班级争了光。这样的小事很多,比如,学生感冒了,我会带上药到宿舍去看望,或者打电话联系父母;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天气变化,提醒学生添减衣服;学校放假,提醒学生注意路上安全。这只是生活上琐事,但是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呵护,我用亲情去打动学生,收获的是学生真情的回报。每当走进学生内心的时候,我能读到学生金子般纯真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发自真心的感激。这时我心头充盈着幸福的感觉。

三、把能力送给学生

篇(10)

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具有审美性,有比一般人的语言更高的美学价值。这一特点是很重要的。许多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教师语言范例, 都是富于审美性的。例如于漪老师在讲《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一组写景散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月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美的姿态。今天我们要学一组文情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的散文,来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这段导语通过精当的词句和引用、排比、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段,表达了富于哲理的美学思想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怀,烘托渲染了一种美的氛围,正与教材的风格相吻合。可以说,这段话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美的。无怪乎她的学生要说,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了。

二.美的语言,能达到深入学生心灵的效果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讲述《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这两篇课文时,我带领同学们挖掘文中的美景,深情的感受温润柔美的江南冬景,感受那气势雄浑、撼人心魄的西部落日,把她想象成正如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油画,一种是含蓄朦胧的美,一种是浓墨重彩的美。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终于明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同时对罗丹说的“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有了切肤的体会。因此,很自然的,我做出有力的挥手状:“让我们走进自然,谛听天籁,感受大自然散发出来的迷人魅力。”用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来描述江南美景的真实存在,让学生心中被一种深情所填满,然后再声情并茂的泛读课文,分析课文,语言上深情打动了他们的心,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使课文永留心中,使语文教学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

上一篇: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下一篇: 材料导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