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创新创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注意跨专业培养与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其研究内容与实践过程必然是其核心所在。目前,广东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接轨,开设服装营销、汽车营销、数码电子产品营销和房地产营销方向。开设方向与产业接轨,意义在于通过树立产品标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人才培养。虽然如此,学生掌握的主要还是营销知识。在目前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主要都是讲究团队合作,任何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具备各专业背景。所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鼓励学生跨专业成立团队,通过各专业特长进行内部分工。在团队中,每个参与的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独到的见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析问题。并且,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沟通还会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启示的共振效应,然后将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就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
2.创业与创业教育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创办新企业,以谋求商业利益的活动。广义指创新的事业的活动。创业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的创造者。广义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创业能力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放心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合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项目运作的能力、财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团队合作共同协调能力。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创业的成败依存创新的程度。二者目标一致,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实现人的自我评价。那么,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和原创能力。严格来说,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天然的内在联系,即便某个学校称是“创业教育”,内容上、实质上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六个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二是开发系列课程。开设有创业家养成、新事业开发、新企业创立和创新;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分类化,家族创业、新技术创新与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四是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例,除各种创新竞赛外,创业竞赛尤为凸显;五是创新创业教育以厚实的学术研究为支撑。
二、黑龙江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探索,做创新尝试。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健全,创新创业科学体系尚未形成。只是单一的开设一两门简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够,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但黑龙江民办高校也在不断地尝试探索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从学校、社会到学生个个层面对创新创业都有迫切的愿望。学校从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升学生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生希望通过创业实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为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教育从以知识记忆为主向以培养创造力为主转移,那就是说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改的方向,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民办高校建立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方便与重点国有高校毕业生有明显的差距,就业形势严峻,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是严峻的问题。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水平。因为,在代的呼唤下,学历、学位教育的时代在改变,而学位不等于工作,今天社会更需要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是职位求职者。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尤其自身的特点。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体系在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主动适应挑战社会而不是背动适应社会,二是开发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三是学生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体验。例如各种创新创业赛事,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以雄厚的学术研究为支持促进民办高校的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性思想和观念的正确引导之下快速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动画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规律和地域特色等来找准发展的契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途径和课程体系,围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开设创业管理、创业理论、创业实践课程,创新教育与实践、创新设计、创造性思维。这也符合民办本科学生的生源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又动脑,发挥创新长处,培养创业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成为黑龙江民办高校建立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动画人才能力分析
当然,在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的创新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和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难点和问题加强研究,进一步探讨学分制的实行问题、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整合的问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问题等,进而促进龙江动画产业的发展。创新教育在采取导师的模式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人际沟通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的活动,通过活动和工作可以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并能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子。
2.经营管理的能力学生没有经历过企业实际经营的环境,而理论仅仅通过授课的形式获得。通过接触市场,鼓励学生深入一线,引导学生参与市场的活动,了解客户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实际期望,了解市场需求,为其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3.团队协作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协作的优秀团队完成。创业唱歌的要素之一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创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创业团队能力具有互补性及其共享性的特点。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纳入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度较低。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及岗位群的分析往往只限制在当前旅游行业较为缺乏的初级岗位上,很少有院校将自主创业、独立就业,或是一些新兴职业纳入其中。这样就使得在课程设施、培养方式、资源配置上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往往难以符合创新创业要求,目前院校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只是在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创业的章节,或者仅仅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这显然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第三,旅游院校“2+1”、淡旺互补等培养模式限制了在校教学时长,学生往往只在校学习两年就要转入实习或教学实践,这使得原来的课程都在一定程度在进行压缩,所以增加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难以被院校接受。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比较模糊。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之间关系,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目前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力的缺乏,使毕业生往往是供不应求,因此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较为缺乏
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必须具备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或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但从旅游类职业院校整体来看,这部分的教师数量较少,师资也严重不足。目前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主要是由辅导员来承担,从属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业教育,也有着比较浓重的思政教育的性质。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双师资格的教师却过多地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从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载体的缺乏也制约了这些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障碍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和实践平台,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在课程上接受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还要能够将之运用于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从院校内部的实践教学平台来看,大部分院校已经建成的实践教学基地仅仅满足于一般实训的使用条件,却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使用要求,学生要利用校内实训设施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一些院校出于维护设施的目的,不支持学生利用实训场地从事创业或者经营,由此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客观上带来一定阻碍。而在校外创业条件上,由于创业成本的缺乏、市场竞争激烈、缺乏相应的政策或者资金支持,学生往往从事较为简单的创业实践。但是学生的创业实践却极易触犯市场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无法得到学校的支持。除此之外,学生的创业实践也难以与行业相对接,旅游企业一般也很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四)学生创业兴趣不高,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创业条件和平台的缺乏,也与学生创新创业动机不强、意愿不足、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首先,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塑造学生技能以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员工教育”,而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育学生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管理者、掌舵者。因此在学生的潜在心理中,就比较缺乏大胆去创业的意愿。其次,学校的教学安排压制了学生创业的动力。在实施“2+1”的职业院校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将课程压在四个学期内完成,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面临着普通话、计算机、英语和职业资格证等考试,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难以抽出精力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最后,创新创业要求有一种允许犯错、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而这与我们一直以来要求精确、准确和规范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矛盾的。我们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失败和错误看成是耻辱,这使得他们宁愿选择不犯错,也不愿意去冒险,这与创新创业的精神不不相符的。
二、路径和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要破除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题,要坚持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两个方面起头并进。
(一)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心理品质,离不开多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将重心放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还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鼓励学生打破束缚勇于追求与众不同的事业;在学生管理上要强调规范与灵活性并重的形式,对于由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应设计出一套管理办法,扫除管理机制上的障碍。
(二)以实训教学为平台,整合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不同行业和院校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针对目前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应将创业教育整合进入实训课程当中,真正使创业教育成为技能教育。生产性实训是目前采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生产性实训是一种学习型生产,是专业文化知识获取过程的“理念性生产”体验,也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性生产、课堂内的模拟实践。在某一个课程或科目的生产实训过程中,过去往往只强调产品的产出,却忽视了生产只是产品周期中的一个环节。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学习过程整合进入生产性实训中,也就是将重心放在“市场调研—策划—计划—生产—销售”整个环节,将实训过程还原为真实的经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打破课程和科目的界限,根据学生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补充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创业教育和实训融为一体。例如可利用酒吧、餐厅等实训设施中,学校应让学生承担起经营的责任,通过承包、参股等形式,学生利用设施进行经营并获取利润,学校从中分享利润或收取用于维护设施的管理费,教师对经营过程进行指导和智力支持,由此使学生完成创业和经营的整个过程。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必须确立“以创业推动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目标,建立“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动员社会各界的所有力量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2.构建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第二阶段培育阶段———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第三阶段孵化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成长。萌芽阶段:市场营销专业的新生入学后,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最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主要通过新生的入学教育、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以及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的组织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磨练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主要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为依托,进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阶段:主要是创新创业知识的介绍,相关技能、品质、精神的培养,对营销专业中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前对未来的创业进行规划。此阶段采取的方式为综合式,创业教育的内容要有实用性与针对性。通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综合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目前创业的基本形势与政策要求。例如开设创业管理、创业市场调研、企业融资等相关课程。孵化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积累并检验创业知识、完善创业心理素质、提升创业能力。通过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实战机会。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要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创新创业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需要迫切探索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实现改革与突破,努力构建与其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综合体系。
1.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教学内容分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学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素质养成体系、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五大模块,通过实施五大模块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
(1)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开设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开设创业常识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是什么,从而打消学生对创业的恐惧,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业热情,如开设《创业学》《如何开创你的企业》等,与此同时配合开设《成功与挫折》等讲座,播放成功企业家的访谈录,创业成功校友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与学生座谈等。第二步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例如《市场营销》《合同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创新技巧》等课程的开设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与经营技巧。
(2)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开设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开展校内模拟实践课程,如《网店运营实践》《市场调查》《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促销模拟实训》《分销渠道拓展实训》《市场推广策划》等,这些校内实训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模拟企业的日常经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步是加强校外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首先是企业专家进学校,实现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之间的三方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其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去顶岗实习,实现双方需求的互补,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创新创业教学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基于科研项目研究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学生参与的企业项目,由教师负责指导与咨询,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或承担部分工作。二是建立基于比赛项目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如创业竞赛、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广告创意与设计等比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三是建立基于社会实践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如假期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经历,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是建立基于创业孵化园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由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寻找创业项目,编写计划书,准备创业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建立创业导师制度,由导师具体指导,在创业园进行全真的创业活动。
(4)创新创业素质养成体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品行教育、心理教育与人文教育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学校通过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塑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创业模拟”等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5)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通过个别辅导与有针对性地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业余爱好与兴趣,补充和延伸学生所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挖掘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提升其个性发展的空间。
2.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化
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除了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之外,还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管理沙龙、角色扮演、网络冲浪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课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通过现场教学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现场教学法包括到校外相关企业实施现场教学(例如讲授品牌包装以及商品陈列等相关知识时,带领学生到相关的超市,边讲、边教、边学、边做)以及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人员给学生做现场面对面的讲解,为了深化现场教学的效果,可以在企业人员讲解完之后安排一些自由答疑的时间,通过双方互动解决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外与企业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与就业无缝对接,通过相关的经验积累,对未来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校内与大学生超市合作,采用“学生管理、教师指导、学院支持、独立核算”的运营模式,着力打造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创业教育的平台。除了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外,还要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实践与想象的空间。
3.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1)确立以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在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当作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考核的内容以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题的比例,突出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求异求新。考试的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操作比赛、设计策划、演讲辩论、调查报告、模拟训练以及实际操作等形式多样的开放式考试方式,并建立开卷考核、过程考核、分散考核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结果强调客观化、具体化、透明公开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考核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性和创新性,通过考核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2)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运用公平、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与综合测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与自主型学习。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中应该补充创新创业因素,在德育与智育的综合测评中应完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测评,从而强化对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
2设置并确定指标权重(tinganddeterminingtheindexweight)
各个指标因素的确立只是在空间维度上确立了对象的评价主体,而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对各个指标因素在评价过程中重要程度的一种综合度量[5]。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常用设置方法的优劣特点比较,本文采取专家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来依次确定各层指标因素的权重值。
2.1同层次指标重要性比较标度的确定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次对位于同层次上的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比较,并确定标度值。具体标度的设置如表2所示。
2.2构造判断矩阵,求解各层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的基本思路与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构造判断矩阵A=(αij)max,聘请教育评估专家对同层次指标两两进行重要性比较并对αij赋值1—9(值越大越重要)或1/9-1(值越小表示越不重要);然后用和积法AW=λmaxW求权重Wi,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根,W为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计算CR(CR=CI/RI,其中CI=(λmax-n)/(n-1),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认为Wi权重有效,当CR>0.1时,要求指标再进行重新比较。由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较多,依次要建立的判断矩阵多达25个(系统层对目标层的1个、准则层对系统层的6个及方案层对准则层的18个),因此,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仅对系统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其权重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其他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不再赘述,具体权值见表1。
3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很多指标存在着模糊性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有相应专家进行定性的判断,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创新创业教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建立评价结果集V={V1,V2,V3,V4,V5},将每一指标区间平均分为五级,从高到低分别优、良、中、及格、不及,依次对应评分值为1、4/5、3/5、2/5、1/5。其次,采用专家评价法,聘请10名左右专家对方案层48个四级指标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五级定性评价,利用公式Mi/N(Mi代表选择某一等级的专家人数,N为专家总人数)依次求出每个四级指标中五个等级所对应的Mi/N值,进而构建起方案层评价结果矩阵F。第三,利用公式Fi×Wi(Wi为方案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每一个三级指标向量Rj,进而构建起准则层评价结果矩阵T。第四,利用公式Rj×Wj(Wj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系统层每一个二级指标向量Tk,进而构建起系统层评价结果矩阵T。最后,利用公式Tk×Wk(Wk为准则层指标权重矩阵)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目标层指标(综合水平指标)向量S,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最终确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等级。本研究运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四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取得了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相关专业教师的认可,证明本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是有效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在上个世纪早期,国外就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美国早在1919年就开设了创业类教育课程。哈佛商学院在1947年正式开设《新创业管理》创业课程,总共有188名MBA学生接受了《新创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在国内的职业院校中创建的“模拟公司”,是当时创业教育中最早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实践教学方法。印度在1966年就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理念,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不仅仅成为求职者,更应该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日本在1994年开设了“综合学科”的课程教学,其中《产业社会与人》课程是一门创业必修课程。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小企业创业教育,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就是主要针对如何创立小企业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区别于传统“就业教育”的一种创新的开放式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美国创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提出创业教育不同于就业教育,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是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认为传统的就业教育是以解决人的生存为目的,而创业教育则是为未来的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日本提出培养创业精神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面对社会现实的挑战,并具有冒险精神。英国将创业作为一种未来的职业选择,认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建一个企业,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法国把创业教育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相联系。韩国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联系在一起。新加坡则确立了创业教育要适合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创业教育起步虽然较晚,但由于高校、企业单位和国家之间的联动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国外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美国百森商学院是全球创业管理、教育和研究最著名的商学院。学院围绕创业过程安排包括战略与创业机遇、创业者、创业资源与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和企业发展等5个方面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观念。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四种典型的模式:创业家专门教育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经营技能演习型,以培养学生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副专业型;企业家精神涵养型,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构成了一个由高到低,由专业到普及的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积极推行模块化教学,开发出综合介绍类、工业类、商业发展类、远程教育类四套模块化教材。肯尼亚教育部门制定了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就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机遇的把握、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等。
(三)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国外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得好主要是由于其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实战经验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的百森商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热衷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把实践案例引入教学过程,通过案例的分析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获得创业经验。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创业管理》课,这门课一般由2位老师同时讲解,一位是学校的教授,理论知识丰富,另一位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而《创业机会识别》和《技术创业》这两门课,同时安排3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聘教授来讲课。日本通过产学合作来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如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人到高校任教、高校的教员到企业锻炼、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计划,强化教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养。新加坡理工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重视教师的理论培养,又重视实践经验的提升,教师中有80%都曾到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澳大利亚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澳大利亚TAFE小企业培训中有很多是兼职教师,这些老师大多是有着一定理论知识的小企业家,专兼职比例为4∶6。德国有12所高校设立了创业首席教授的职位,他们专门讲授创业课程,并进行创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美国百森商学院有一门“新生管理体验”课,这门课实质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实践。刚入学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进行创业,创业启动资金是以团队形式贷款,一般贷款3000美元,学年结束后要还本付息,每个创业团队都有指导教师,对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指导。日本的创业实践教育层层深入。对于低年级学生,一般开展创业启蒙教育,比如到企事业单位、工厂看看,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等等;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则加强创业实践方面的教育,比如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参与创业项目的研发、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等等;而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则主要是让其亲身投入到创业实践之中,如到创业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等,投入创业,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印度的很多大学则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创业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这些中心每年都举办国际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印度的一些高校经常组织全国性的、甚至国际性的创新创业比赛,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五)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美国极为重视大学生创业,早在1983年,美国的奥斯汀德州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这项赛事促使许多新的企业产生,且有的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经过几年的营运发展,其营业额高达几十亿美元。美国鼓励大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业,有的甚至停止学业去创业,这在美国是很正常的事。印度和日本等国则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印度198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教育政策》就对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日本1998年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对于该国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英、法、德则实施了一系列的创业项目和计划,以此激励大学生创业。如英国的王子“青年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项目”;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德国的“独立精神”计划等。国外不仅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些民间组织也参与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如隶属于英国贸工部“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学校合作,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这种合作组织对高校的创新创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是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加强了校地和校企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三是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四是可以收集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信息,为决策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日本则实施了大学生个体、高校、企业、政府四体联动的“实践—教育连接型”训练体系,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师生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创新工程中要发挥作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校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在2010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在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高校要有突破性进展,要大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其影响力遍及各高校,还有各地方和高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也呈蓬勃发展之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初步探索阶段,已逐渐步入深入研究和发展的道路。但是,与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熟的创新创业发展经验。
(一)确立创新理念,培养多元化人才
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一直是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而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并没有纳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通过的《世界宣言》中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而这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破单一的培养目标与办学模式,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高等教育,确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接受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
(二)确立学科地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相对较弱,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基于实践层面,一般以创业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为主,没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缺乏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对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当务之急是确立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地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创新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落实到实践层面,也可以说创业实践教学是创业学科建设的应有部分,因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战技能。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国外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很强。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商学院,承担创业课程的教授们都有亲身创业的经历,而且很多在一些企业里担任外部董事,这种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质,使他们对创业前沿问题的把握、创业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社会对创业需求的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例如,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德鲁•S•格罗夫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课程讲师,他每年讲授1~2门课程。师资力量上的优势是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到20%~30%的原因之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缺乏,学院型的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知识;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又缺乏创业理论知识,这是制约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理论知识较弱,更缺乏创业实践能力,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来说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要把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当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实战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人才到高校授课。师资的培养要优化结构,学院派的创业导师要强化实践,实践派的创业导师要强化理论。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为“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年,116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到国创项目,经审核通过项目为23305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9741项,创业训练项目2587项,创业实践项目977项。仅2013年,国家累计投入经费约2.3亿元(以每个项目经费为1万元计算),参与国创项目的学生人数约10万人(以每个项目组成员为5个人计算),参与国创项目的指导教师人数超2万(以每个项目组指导教师为1人计算)。由上可知,国创项目从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一、研究现状
国创项目的相关研究倾向于项目立项和实施等方面的可行性[1]、人才培养模式[2-5],过程管理模式[6]、具体支持措施[7]或者综合对上述多个方面进行探讨[8],等等。但是,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傅臣家等人[9]对山东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有36%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指导教育印象不深,效果不大;36%的学生表示效果非常明显,对创业课程有充分的了解;2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缺乏创业支持;2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缺乏创业平台。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还远未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国创项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相关研究也尚处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的阶段,实施时间较短,故而有必要针对国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管理文件的缺失
针对20个省级或学校级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调研发现,很多管理办法中关于项目立项、项目监管和项目结项的规定缺少详细的、可量化的目标要求或评价体系。办法中界定了如立项条件、实施过程、涉及人员及其任务和项目时间等问题,且确定了以专家评审结果作为项目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而对于各个阶段工作结果的规范要求不够。如立项申请书的填写和申请团队的标准,项目监管可形成的相关文档及其标准,以及结项报告书的填写和结项的标准等等。一般来说,项目管理办法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应对项目管理的目标、依据、内容、方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目标的判定标准等内容进行确定。由项目管理目标的提出,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手段,能否达到最终目标,形成一个由“目标提出到目标完成”的循环过程。但是,就上述文件调查显示,判定各个阶段或过程的最终成果是否达到最初目标要求的判定规则还比较欠缺,更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经费使用不合理
2012至2013年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创项目共立项108项,从结项项目的经费报销比例来看,大多经费是交通费或者说是项目组成员之外参与调研人员的交通费,另外一部分是制作费或印刷费,而劳务费、咨询费等直接用于项目研究的费用比较少。另外,由于校财务处对于项目各项经费报销比例的限制,使得学生在结项报销时存在“虚开发票,报销非科研消费或套取项目经费”的嫌疑。项目之初,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创项目经费由中央财政平均一个项目1万元和学校配套资金1万元组成,学校配套中的2000元作为指导教师指导费,余下1.8万元由项目组自由支配。国创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8]。以此为目标,为防止项目负责人虚报或套取经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14年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中央财政1万元经费由项目组自由支配,学校配套1万元重点用于教师指导费和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事宜费用或专家评审费用,加强了国创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国创项目的阶段性考核。通过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完善,希望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国家培养技术过硬、思想健康的有用人才。借鉴国内高校国创项目管理经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预实行通过项目认定,实施资金动态支持的方案,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项目或由项目组申报增加资金支持;相反,对于执行不力的项目,应适当减少或终止其项目支持经费。从而,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四、教师指导缺少监控
在过去,由于大学课程的安排,普通大学生是很难有机会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但目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国家提倡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因此,教师指导对于实施大学生国创项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项目管理的过程涉及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项等多个阶段相关的文档,就文档的填写和完成情况来看,在涉及到指导教师签署个人意见的文档中,存在指导教师意见不具体、过于简单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态度和指导学生实施项目的情况。另外,针对20个省级或学校级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调研结果发现,办法中缺少对于指导教师更加具体、详细的要求。鉴于国创项目中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说,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成为国创项目有效实施的一项保障。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而言,主要通过给予指导费和表彰奖励两种方式,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国创项目指导教师。当然,不同学校的激励措施也各不相同,如广东工业大学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或科研积分认定[9];北京师范大学以教改立项的方式鼓励教师研究指导规律,并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10],等等。总之,为了极大地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各高校应根据教师需求和本校的客观实际,确定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
五、学生参与动机矛盾
国创项目倡导“以兴趣为驱动”,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以“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动机,以“创业知识和法规的掌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参与项目。傅臣家等人[11]对山东农业大学在校生创业目的的调查发现,60%的学生把创业当成成才和自身锻炼的一种方式,40%的学生把创业目的仅仅理解为赚钱,不少学生并没有看到创业的实质,仅看到成功后的物质和财富利益,缺乏正确的创业目的。王晓玲等人[12]对大学生参加创新与创业研究活动的意愿进行调查,从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在目前就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毕业就就业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想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有限。伴随着国家对于国创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各高校也推出相应的鼓励措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国创项目,这就使得很难判断大学生参与项目的动机,出于兴趣还是为了各高校推出的激励措施,如考研加分、评优加分等。另外,由于社会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要求,使得一些国创项目参与者也可能为填充自身的实践经历而参与。如此种种情况,使得我们很难从表面上判断大学生真正参与国创项目的动机。针对上述问题,有人提出取消各类鼓励措施、淡化评奖名次,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实施项目研究,但作为项目管理者,需要通过对于国创项目的管理,实施项目评优并收集各类信息作为项目管理者服务与激励学生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所以说,如何在保障项目管理顺畅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参与国创项目成员的利益是又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六、质量保障措施不足
国创项目质量是增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相关制度文件主要规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应尽责任,但如何保障国创项目质量,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创项目负责人缺少项目经验
国创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第一责任人,但缺少项目管理的经验。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背景,项目负责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实施国创项目的。国创项目负责人是大学本科生,项目实施经验不足是必然的,而指导教师是国创项目直接参与者中最具项目实施经验的“专家”,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资源,是项目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二)国创项目参与者权限不明、能力不足
国创项目参与人员均是大学普通本科生,对项目管理中的责任、义务以及技能需求等不够明确。因此,需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项目组成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但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使项目组成员接受其培训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切实地按操作要求执行。
(三)国创项目阶段性评价标准不规范
国创项目阶段性检查或验收手段完整,但各个阶段缺少标准案例文件的提供。缺少项目经验的大学生,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文件的形成和完善是项目质量保障的基础。因此,应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各类文件的基本标准、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明确这些关键点的具体操作。当然,也可以编写指导书,以方便学生自学。项目组成员参考标准案例文件,形成国创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指导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检验、判定。从而,阶段性地保障国创项目质量。
(四)国创项目未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创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就目前制度文件的调查来看,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项目管理过程涉及不同人员和环节,故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管理结构,把国创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组织起来,将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七、总结
国创项目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3]。国创项目从2012年开始,经历了3年的磨合与提高,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经费使用、师资支持、学生参与、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对国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文件的完善、实施过程的监督、结项事宜的规范等系统的解决方案缓解并根除这些问题。
作者:孙杰 王淑芬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2]马敬峰.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宁波大学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09(7):22-24.
[3]刘丽钧,修国一,孙洪林,等.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2):35-37.
[4]任良玉,刘益东,冯利英.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9(4):30-33.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6]张建文,张琤,常晓明.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35-138.
[7]刘益东,任良玉,冯利英.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理解和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7-10.
(1)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常是对政策与形式的分析,对创业中最重要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2)创新创业教育只针对那些想开公司的学生。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讲座、规划大赛和社团的形式展开的,参加的也一直是一批对创业非常有热情的学生。但真正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只有极少数人的参加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育效果并不乐观。
(3)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生怎么赚钱,与他的专业背景无关。
在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级公选课,统一进行授课,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讲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没有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明所以,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在以后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的对学生起到作用,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一般都是以自己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始的创业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会,大学生也深深认识到专业知识才可以帮助自己发展事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创业的成功。所以将专业教育作为基础,让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趋势。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只有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究
(1)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衔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教师,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会认真对待并及时完成。然而由于很多专业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同感,使得本专业学生也对此了解不多,只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商务应用性较强专业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所以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相结合,找到两者切合点,适当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对待。
(2)建立培养人才新方案。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新兴课程,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感觉陌生,在学校的根基比较薄弱,不易得到关注。因此,要及时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规章制度,设立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倾斜的新育人方案。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设置三层目标:第一知识层,第二素质层,第三能力层。第一层目标为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奠定创新创业人才需要的知识要求;第二层目标为通过创新创业锻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奠定创新创业人才需要的素质要求;第三层目标为通过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培育创业人才,奠定创新创业人才需要的能力要求。此三层目标互为基础,融合实现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三大平台
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三大平台来实施: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学生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如与创业园区合作培养、建立校外创业导师队伍、建立创业成功人士与创业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模拟创新创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创新创业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③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创业过程,设置相关课程内容,可由“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涉及如何在创业之初找出创新点,并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风险预测与应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来自刚刚创业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风险问题)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筹融资等方面,属于高阶专业课程)展开。
3.三级台阶
根据三层培养目标,将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阶段为:“创新创业知识累积”“模拟创新创业实训”“全真创业实战”,每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培养重点,形成螺旋上升式培养模式,实现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4.三项技能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1+1+1”的培养,即“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一定的电子技术及现代商务知识,能高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发挥所学专长。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含义是什么呢?1991年在东京举办的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定义,它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开创性个性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具有基本业务素质、创新思想境界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的过程,是一种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除了在校生的教育外,创新创业教育也面向全社会,主要针对一些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实践的教育,为一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或已经成功创业的个人或集体提供系统、科学的教育指导。
1.2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这是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之所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级政府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各项工作坚持扎实基础、搭建平台、注重引导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要求高等学校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从上到下着力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全体、系统科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3创新创业教育作用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决策力、组织力、领导力、协调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认识环境、把握机会、明确风险,在实践过程中按照所学的商业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因此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质量。
2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需要而发展起来。它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广泛的学习,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达到扩大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的目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与高职教育的需要相适应,就需从它的服务目的与对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及综合发展方向上与之相适应。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培养面向社会基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2.2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具备文献信息的资源优势,它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最喜爱的地方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主动地向他们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树立“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的思想,使他们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地看待创新创业问题。图书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整体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外期刊和电子资源等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职教特色,重点收藏大量有关基础、专业性职业教育和其他一些综合性的书籍。这些大量的数据以纸质文本、光盘、数据库等形式存在,利用因特网、电脑终端、电子邮件等方法和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服务于广大师生,成为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良师益友。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实现了高职教育中学校课堂教学同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渗透,将从过去依赖课堂教学的灌输,转向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寻求全面素质的提高。另外,图书馆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提供了一种安静有序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成了广大学生经常汇集的场所,在这里整齐有序地摆放各种文献资料,整个环境清洁明亮,安静幽雅,相比于课堂,这里更多了些读书的环境和良好的气氛,而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种有形无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这种氛围中人们会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吸引他们到知识的海洋去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寻找人生的真谛,提高综合素质,全身心开展创新创业。
3图书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3.1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这些纸介、电子的资源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图书馆应严格把关采书环节,应聘任各专业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教授、教学能手以及学生代表担任选书顾问,由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所需书目。另外,采编部门应制定科学的选书制度和规范的选书程序,加强纸质文献资源的收藏。在采购的过程当中应注重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使馆藏纸质文献的结构更趋科学、系统、合理,增加延续性。高职图书馆工作的一项新的内涵,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创新创业成功实例和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就应加快自动化、数字化进程,进而对馆藏资源进行适时调整,将采集力度转到电子信息资源上,认真采集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等非纸质资源,从而建立起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彼此融合的巨大信息资源库,为创新创业教育准备充足的文献资源。
3.2提高馆员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作为高职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重点是激活其创新创业欲望。有了这种想创业的想法,学生们才会有行动,图书馆应通过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图书馆要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贡献力量,重点就是要建设一支能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这就要求高职图书馆在稳定和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一流人才和图书馆专业队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馆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要加强馆员思想作风建设,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馆员,才能为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活力。应该解决原本课堂教育讲授的传统知识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创业需求的问题,就要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自由的空间,在这里学生自觉学习,引导他们抛开课堂形式和课堂纪律的约束,依照各自爱好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各类文献资源,进行自我知识的延伸和深化教育。
3.3帮助高职生培养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态式的双赢结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前沿信息的获取能力、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还包括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能力、辨别吸收能力和消化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馆员可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检索设备、对信息进行检索加工等优势,准确及时地将最新的资源、技术与各专业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也可通过组织系列讲座、图书活动周等活动,不仅教给高职学生查询、存储、组织、传递、利用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创新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很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3.4加大宣传力度
收集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利用图书馆平台大力宣传。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的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馆藏既要强调专业性,更要注重实践性。因此,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培养学生“较强实践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将各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及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收藏起来,开辟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馆藏室,展示成功的作品,以形成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相一致的实训仿真职业环境,学生通过这些实物作品及真实案例,可以获得比文献资料更形象、更直观、更真实的信息,这对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