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科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完善和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和理论课程一样,专业实验课程也必须具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有的专业实验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开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近年来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确保实验教学体系不会与整个教学体系脱节,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必须进行适度的完善和改革,比如: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或者设计性实验项目,或者是不断增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在专业实验中的比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在完善和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专业方向进行调整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而体现专业实验的多样性和应用性,紧跟学科前沿,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改革专业实验考核方法
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实验,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随着实验教学条件和资源的改善,专业实验多半体现出综合性、设计性和专业应用性的特色,实验最终考核也应该体现出多样性,利用考核来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对于专业实验教学,其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可以灵活掌握,平时成绩主要侧重于考勤、预习、仪器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或者是对实验内容新的建议等方面,期末成绩可以采取综合性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现场考核的方式,或者是对该实验进行答辩式的考核,但是这项考核工作量大,需要有学校相应的规定配合。另外,期末考核的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题目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且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试图寻找各种方法去完成实验,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习惯。
4鼓励学生完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不同于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实验条件和专业实验教学环境远远不如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校,专业实验条件需要不断完善。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年级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专业实验内容需要经常更新,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掌握科技的前沿方向,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完善或更新的专业实验平台还是不少的。在不影响本专业培养方案计划中的既定任务前提下,出台相关规定鼓励有追求、有能力的学生完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让他们能够经历较完整的实验平台建设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5建设和完善开放的专业实验室
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开放对象、开放内容和时间,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当然,开放实验室不是简单的扩大开放对象和延长开放时间,其重点是开放内容,即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内容,使其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开放实验室的内容是在满足既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上,使其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开放的实验内容及其要求必须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以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实验为主,而非验证性等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启发性的指导,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以及实验要求查找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预设,自由讨论、大胆创新、不怕失败,并且在获得实验结果以后对实验方案或理论设计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对象可以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或者是跨年纪的学生,由高年级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实验,让他们更早地进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也可以是学校跨专业的学生一起组合成实验团队,鼓励他们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或者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进行嫁接。开放时间可以是既定的实验教学时间,也可以是课余时间,由学生提出申请并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对于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开放性的专业实验中去,以及激发相关老师参与到指导工作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电子秤的发展趋势
电子秤是载于秤的台座、盘、钩上的物品的重量由传感器蠕变反应平衡,而由仪器数字显示的电子衡器。电子秤集机、电、仪于一体,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快速和动态计量、稳定可靠等特征,代表了衡器产品发展的方向。电子秤属于日用衡器,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电子秤产品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上综合性和组合性。
(1)小型化
近几年新研制的电子平台秤结构充分体现了体积小、高度低、重量轻(即小、薄、轻)的发展方向。对于低容量的电子平台秤和电子轮轴秤,可采用将薄型或超薄型的圆形称重传感器,直接嵌入钢板或铝板底面与称重传感器外径相同的盲孔内,形成低外形的秤体结构,称重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由秤的额定载荷和力学要求计算决定。钢板或铝板就是秤体的台面,称重传感器既是传感元件,又是承力支点,极大地减化了秤体结构,减少了活动连接环节,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中等或较大容量的电子平台秤、电子地上衡,已经出现了采用方形或长方形闭合截面的薄壁型钢,并联排队列焊接成一个整体的竹排式结构的秤体,4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最外边两根薄壁型钢两端的切口内,安装在称重传感器承力点上的固定支承就是秤体的承力支点,既减化了承力传力机构,又节省了秤体高度,这是一种很有发展一前途的秤体结构。对于大型电子平台秤,可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等强度和刚度计算,采用抗弯刚度大的型材和轻型波纹夹心钢板等。
(2)模块化
对于大型或超大型的承载器结构,如大型静动态电子汽车衡等,己开始采用几种长度的标准结构的模块,经过分体组合,而产生新的品种和规格。以5、6、7m长的同宽度3种标准模块为例,由单块、二块、三块到四块分体组合,可以组合成长度为5-28m的22种规格的分体式秤体结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各行业用户的需要,选择其中10余种常用的标准规格即可。这种模块化的分体式秤体结构,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互换性和可靠性,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集成化
某些品种和结构的例如小型电子平台秤、专用秤、便携式静动态电子轮轴秤、静动态电子轨道衡等,都可以实现秤体与称重传感器,钢轨与称重传感器,轨道衡秤体与铁路线路一体化。如秤体与称重传感器一体化的便携式静动态电子轮轴秤,多用硬铝合金厚板制成。其结构原理是经过固溶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板,或通过在4个角上钻孔和铣槽分别形成4个悬臂梁型称重传感器;或在铝合金板的底面铣出多个对称的盲孔和盲槽形成整体剪切梁型称重传感器。这就使得秤体与称重传感器合二为一,即铝合金板既是秤体台面又是一个大板式称重传感器。以后者结构的10t便携式动态电子轮轴秤为例,其尺寸为720mmx550mmx32mm,重量约为23kg。
(4)智能化
电子秤的称重显示控制器与电子计算机组合,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来增加称重显示控制器的功能。使电子秤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推理、判断、自诊断、自适应、自组织等功能,这就是当今市场上采用微机化称重显示控制器的电子秤与采用智能化称重显示控制器的电子秤的根本区别。
(5)综合性
电子称重技术的发展规律就是不断的加强基础研究并扩大应用,扩展新技术领域,向相邻学科和行业渗透,综合各种技术去解决称重计量、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问题。例如在流量计量专业,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建造一套标准大流量测量系统,价格相当昂贵。如果采用称重法即质量流量法,只要将重量和时间测量准确,大流量的测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某些商用电子计价秤而言,只具备称重、计价、显示、打印功能还远远不够,现代商业系统还要求它能提供各种销售信息,把称重与管理自动化紧密结合,使称重、计价、进库、销售管理一体化,实现管理自动化。这就要求电子计价秤能与电子计一算机联网,把称重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控制系统。
(6)组合性
在工业称重计量过程或工艺流程中,不少称重计量系统还要求具有可组合性,即测量范围等可以任意设定;硬件能够依据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作某些调整,硬件功能向软件方向发展;软件能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和扩展;输入输出数据与指令可以使用不同的语一言和条形码,并能与外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设备进行通信。
三、我国电子秤的不足
将EDA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融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数字电路教学革新最基本的思路,呈现课堂教学方式现代化,并构建非常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现代化课堂教学环境。以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革新,构建能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良好培养的课堂。数字电路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是讲关于集成度的,该标准逻辑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因为标准逻辑器件所设计的传统数字体系是使用自下向上的设计方式,总体所需的器件较多,并且其电路连接非常复杂,对应的可靠性也不高。用户不能对相关器件功能进行修改,这也就促使修改体系设计难度提升。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随着EDA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应用,促使数字体系设计进入新的阶段。实际上基于标准逻辑器件数字电路有着诸多缺陷,不过运用其展开相关教学也仍是有好处的,其能促使学生很好的了解掌握对应基本原理及知识,教学者也能够很好的向学生讲解其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原始电路,并合理的讲述与其对应的分析及设计方式。想要帮该专业学生打下稳固的基础,还要掌握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合理的结合科研成果进行课堂调整及教学内容优化,找寻可行性较高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方式。将各类分类元件及较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内容进行合理精简,重点讲述中规模的对应集成电路和运用,将EAD技术学习列为重点,并将其软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仿真直接性概念演示、分析进程及验证、设计结果,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全方位的引进多媒体教学,并将其与传统方式合理有效的结合,呈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
二、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并确立教学新目标
(一)课堂教学新理念
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大多是理论性教学,内容均是需要验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步骤以及电路图,学生们则是按部就班的验证其对应结果,这样根本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致使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不能全方位的分析及解决问题。高等教育若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自身创造力,这样高等教育发展则会停滞。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长此已久,需要全方位的模式革新,务必要将学生转移至模式中心,扼制被动式教学,呈现学生主动式学习的良好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着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新目标
应不断的强化基础、拓展知识层面、持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其个性,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展开启发式创新及各类实验合理结合,软硬件结合、课内外结合、拓展实验性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各类设计工具,持续提升学生管理较大规模复杂体系的能力。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务必要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并很好的激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这类内在动机的良好形成,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的形成,并运用各类机会指导学生参与并实验,持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样教学方式
(一)启发教学
问题是学生思维开启的关键,教学者应该通过对应教学情景创设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处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对新课程的引入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方式主要是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培养。从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之后,对应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安排是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尤其是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其授课时间以及间隔时间较长。讲课中教学者及学生互动不到位,学生则会因为课程时间较长从而出现怠学的心理,进而忽略了较为重要的相关知识点,长此已久学生就会因为学不会而出现厌学情况。所以教学者应注重课堂之上与学生的互动,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讨论、分析以及总结,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三)任务驱动法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最关键的就是实践,所以对于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任务驱动法是个很实用的方式,将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巧妙的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小任务,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是带着学习任务的,也知道自己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教学者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保证任何一个任务都是包含着新旧知识以及技能的,进而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并保持着这样积极的学习热情。
(四)类比教学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会有比较抽象的知识概念,学生们要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空间想象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学者应运用适应的教学方式来辅助学生强化基础性概念理解,这样来讲类比法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将学生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及平常生活巧妙的联系,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比及比较发现相应概念的内在规律,进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2对学生的选拔与培养我院的赛前准备工作分为基础培训、模块训练、真题训练三个阶段。在组织管理、赛前指导、正式竞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个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包含三个内容。首先是选拔与基础培训,时间是2012年10月中旬到2013年5月。主要工作内容是挑选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培训,学生的热情很高,共有70个多名学生报名,我们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解Multisim,proteus软件仿真,MSP430单片机,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知识、各种常用的传感器介绍等基础知识;并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个内容是电路常用模块训练。暑假集中训练。挑选出6组共18名较优秀的学生,每组选好方向,分为控制组,高频组,电源组等;利用暑期进行严格的训练。电源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D/A与A/D,键盘与显示,各种放大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进行设计与制作。第三个内容是真题训练。对第二阶段挑选出来的4组共12名秀学生,要求每组根据自己的方向做一两个往届的题目,边做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渐渐熟悉大赛流程和一些应对方法策略。在竞赛的四天三夜里,学生废寝忘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所有的困难都必须是三人小组共同去面对、解决。他们靠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集体的力量,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相互激励,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完成作品。
1.3参赛的组织与管理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科竞赛的管理及最后的比赛成绩。学科竞赛其实也是一项科研项目,需要必要的硬件经费来制作参赛作品,因此如果学校、系部领导如果充分重视学科竞赛,那么在参赛经费上提供较充分的保障。目前独立学院基本形成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制,由学院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组织教师具体执行学科竞赛的日常组织工作。从前述的学科竞赛组织中,我们可以看到,完成一项学科比赛的整个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2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经验与问题
我院此次参加竞赛的学生,均是基础相对较好,热爱电子技术、喜欢动手的学生,尽管如此也反映出了我院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理论基础较差,综合运用知识(特别是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差的弱点;同时也反映出我院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目前荆州无专业的电子元器件市场,购买元器件只能到武汉购买,并且元器件要在多个门市才能购置齐,从荆州到武汉乘班车当天往返难度很大,而且器件每次都要向实验中心和教务部门申请,才能购买,机动性不够,很不方便,对竞赛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参加竞赛我们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经验:
2.1加强基础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设计思想的培养,广泛利用课内外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调整电子信息课程体系,注重各主干课程间的关联,特别加强电子技能与工艺的训练。加大经费和实践条件的投入,扩大开放实验室。
目前,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设备由于资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1.2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1.3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MATLAB/Simulink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应用
笔者在电力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直接在MATLAB/Simulink画出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其实也就是搭建其仿真模型,其过程十分简单,不需占用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新鲜事物,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间接地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4-6]。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4(a)、(b)和(c)中的每个波形从上到下分别为触发脉冲波形仿真波形、晶闸管电流仿真波形、晶闸管电压仿真波形、输入负载电压和电流仿真波形。很容易看出,图4中的各个仿真波形跟图2所示的理论分析波形完全一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可以完全等同于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节省了实验资源。第二,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课后他们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课堂知识的过程,如果任课教师布置一些任务,学生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2.采用问题式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授灌输的方式为主导,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学生的自主思考机会太少,对其创造性的培养跟不上,这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的自我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另外,传统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做为被动的接受者,这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会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这样机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会教师教学风格的发挥,另一方面更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就对我们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可以通过提问产生课堂互动,从而启发引导学生,营造出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起来,可以使教师由传统的传道授业形式转化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对于问题式教学,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把传统的知识点讲解型转变为问题导向型,以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时序逻辑电路之前,提出由触发器构成加法计数器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所侧重的学习各知识点,并参与问题的讨论。
3.加大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还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完整系统,掌握系统设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设置和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便是加大实验环节。现有条件下,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验大多都是基础性实验,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尤为缺乏。学生仅仅通过基础性的实验不能涉及到知识与技术的前沿,如此一来将不能适应现在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另外,做实验时只要求学生按步骤机械地操作,将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其创造力的培养,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应该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性的课题,例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电路等。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所学,完成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选取合适元器件实现电路的功能。另外,EDA技术的Multisim模拟仿真软件,提供了多种数字电子技术元器件模型,通过实验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很方便地在电脑上完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1)改变传统教师直接讲新内容的方式,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先写出本节课要解决的所有问题,按照问题来讲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卡诺图化简时,可先提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最小项?②卡诺图的结构?③逻辑函数和卡诺图的关系?④用卡诺图如何化简表达式以及卡诺图化简规则?在讲课中可一步一步逐渐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
(2)因为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以分析和设计两部分为主,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思维,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开始,例如最初可让设计一个判断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的逻辑电路,4-6个人分为一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要求每组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比较每种设计的优劣点。这样可逐步设计计数器、秒表计时器等等。当然在此过程中,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可在每组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时,要求每位同学只说一个部分。
(3)传统的教学手法主要用黑板讲授,但是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有大量的电路,像集成芯片的内部电路图,需花费大量时间画图,而且这种教学手法单一,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在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弊端,幻灯片放映过快,没有黑板讲述思路清晰,所以我们可以在以多媒体讲课为主的情况下,采用黑板辅助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验教学部分需要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为增加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可增加实验考试部分,可在实验开始时告诉学生将会进行实验考试,实验考试内容就在所有做过的实验中,到时抽签决定做那个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独自做实验的积极性。
1)实验目的。掌握透射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学习透射电镜观察形貌的基本操作;学习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学习应用质厚衬度原理分析高分子材料图片中衬度的形成;掌握高分子材料多晶衍射环的标定方法;掌握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共混、共聚、填充等高分子多相体系中各相结构及其分布的方法。
2)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共4个学时,在时间安排上以典型高分子材料的形貌观察为主要环节。
2观察分析高分子材料典型样品
实际操作和样品演示相互结合,是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占据过半的实验课时。对于不同学科,需要调整透射电镜操作技术的侧重点,并演示相应学科的典型样品。这一点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并不能实现。
1)最典型的样品是超薄切片样品,以硫化顺丁橡胶样品为例,观察目的是30份N330在硫化顺丁橡胶中的分布规律、粒径、聚集态。首先,应在LowMag模式下仔细寻找大而薄的切片,越“透明”说明越薄,切片尽量连续。如果没有合适的切片,后续的观察意义不大。这一环节耗时长,很关键。其次,把选择的切片进行放大,图中小的分散颗粒是炭黑,背后灰白连续的区域是橡胶背底。背底越白,说明切片越薄。拍照时,注意选择切片薄而均匀的区域,也就是背底尽量“白”而灰度均匀。
2)很多高分子样品需要在较低放大倍数(如几千倍)下观察,例如,NBR/PLA共混材料,观察分散相在基体相中的分布。这时,需要先调整电镜束斑尺寸,在合适电子束强度下进行观察并拍照。此外,观察两相共混结构时,有时需要染色处理,提高两相衬度对比。
3)高分子材料样品的透射电镜图片衬度较弱,例如,高分子乳液中的颗粒、高分子材料纤维,颗粒或线的轮廓不清晰,图片整体衬度不强,这时,需要适当加大欠焦量,以图片清晰而不出现明显白边为标准。
4)高分子结晶材料的多晶衍射环比较微弱,在观察和拍照时需要增强束斑强度并采用挡针。
3与扫描电镜结合,综合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同属于电子显微学的范畴,都是用来观察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的重要工具。扫描电镜图片就如同对物体照相的照片,得到的是表面的立体三维图像,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看见内部。而透射电镜图片是二维的图像,没有立体感,看到表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内部,就像底片一样。对于高分子学科,透射电镜观察形貌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1)图片的衬度比较弱;
(2)超薄切片的成功率较低,限制了透射电镜的观察;
(3)切片的厚薄会直接影响样品的分析结果,产生虚假信息。例如,对于橡胶切片,切片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图片中炭黑颗粒的多少与团聚程度,并不能完全真实、直观地反映橡胶切片中炭黑颗粒的团聚度与分布。因此,建议与扫描电镜结合,以全面反映样品的微观组织。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都能观察橡胶材料中炭黑颗粒的分布规律和聚集态。扫描电镜观察橡胶冷冻淬断的断面,制样简单。能反映样品断面上炭黑颗粒的分散,直观清楚、立体感强。透射电镜观察橡胶的冷冻超薄切片,样品制备较难,且受切片成功率与厚薄的限制。反映橡胶内部炭黑颗粒的分散,优点是颗粒边界清晰,更容易观察分布与团聚,计算颗粒尺寸更精确,直径为20~50nm。两者结合,能全面直观地反映橡胶内炭黑分散情况和团聚程度,并准确计算粒径。
2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建立自主学习小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由课上向课下转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形成集体学习模式。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因此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采用自由结合的方式,每组人数在5~7人,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学,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和问题。教师和各小组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和组间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课下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小组成立之初,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目的,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时,要告诉学生小组之间的发言没有对错,小组成立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小组成员只有充分发言,才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及时地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也才能快速推动课程的开展。课程的进展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决定的,翻转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是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进度为依据来决定教学进度,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搜寻信息解答问题的一种自主知识建构。
2.2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小组学习
教师将有关新内容学习的导学问题上传至学习平台,各小组的学生积极利用检索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并对导学问题题进行解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是2~3d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借助网络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交流的过程通常是,就每一个导学题,学生个人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汇总相关知识,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并确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然后继续查阅资料,通过互助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形式化的简单交流,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学生围绕问题搜集资料,通过多次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但是小组讨论仍需要教师的指导,例如由于教材普遍没有提及运算放大器在单电源使用下应该有哪些特殊的要求。而实际上,由于手持设备的普及,基于电池供电的单电源运放的应用又十分普遍,因此,学生普遍会在此处遇到无信号输出或信号输出失真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收集了各个典型运算放大器在单电源运用时的典型应用电路,上传至学习平台,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即通常情况下,运算放大器应使用正负对称电源供电,但是电源条件受限制时,如果运算放大器本身允许单电源使用,则需要在输入端施加Vcc/2的参考电压,此时,运放的动态范围会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