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30: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素养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讲解和创新都离不开中学体育教师。因此,中学体育教师个人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队伍素养决定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而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体育在中学教学体系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整体素养水平不高,甚至存在着非体育专业教师兼职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情况,无形之中导致我国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缺少教育创新理念,没有办法适应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知识陈旧,无法正确处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致其没有办法对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科学引导,难以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教师职前教育、培训工作和教学研讨提高中学在职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中学体育教师的合理诉求,积极为他们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使中学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点培养中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理念,传授中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所需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从而变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自觉的体育锻炼行为。
三、因人施教原则,区别对待学生
由于中学生个人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他们的体育技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水平上的差异会导致中学生在进行一种体育活动的集体学习中,体育技能水平较高者参与兴趣较高,反之体育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不感兴趣,有的可以很容易学会,有的却很难顺利完成。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原则,尽量避免产生部分中学生课堂“吃不饱”,而水平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不良现象。教师在考虑优秀学生的提高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关心学习较差的中学生,以防拉开过大的距离。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中,应该尽量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篮球水平,按照优中差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设置不同的投篮练习距离,从而使不同水平的中学生都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增加练习的机会,并且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技术好、投得准的小组使用较远距离练习,水平较差的小组则采取适当距离练习,而技术更差的小组则采用近距离练习,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水平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笔者多年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不仅掌握了现代的科学文化,而且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学风严谨,为人诚信。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和部分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屡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择业的失信行为表现
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刻意地对自己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失实包装,乃至“提高”工作待遇,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骗取毕业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无疑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因此,一些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在就业市场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某些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个别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简历、自荐信上“添油加醋”;还有的为了增强竞争力,涂改成绩单,隐瞒不及格记录,冒用导师的名义写推荐信;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条件,不惜制造假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考级证等证件。另外,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而不履约。
就业市场存在的这些不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已经扰乱了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情况真假难分,选不到合适的人才,也使毕业生对择业无所适从;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污损了大学生的心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意志消沉,不努力学习,一心想着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清晰、不准确时,往往是思维还不够清晰,想不好自然说不好。当然,有时即使想好了也说不好,这是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或语言的障碍。方法一般包括:1.阶梯分解。很多时候,学生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思维活动受限,力不从心,我们教师就要在此时助他们一臂之力。学习“爬行类”的内容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鳖与青蛙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都能生存,但它们为什么不属于同类生物?”不少学生一时还真回答不上来。这时我们可以进行阶梯分解:设计几个阶梯性的小问题。比如,它们的呼吸方式一样吗?它们的皮肤相同吗?它们的生殖、发育一样吗?如此引导,学生便顺着老师设置的阶梯一步步展开思维探究,从而由表及里探寻到问题的本质,并在解决疑难问题时构建良好的认知体系。2.旁敲侧击。我们不直接给学生说怎么思考,而是间接暗示、迂回诱导、旁敲侧击。就像旅游路上的标志牌,在峰回路转处指引方向,让人有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惊喜。这样的旁敲侧击,可以引领学生从旧知中探寻孕育出新知,在思考时进行相似或相关联想,从而灵感突发,茅塞顿开。3.开门见山。对于很多问题,学生心里清楚就是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候,我们教师不妨直截了当,一语中的,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题用语,帮助学生越过语言障碍。4.发散引导。以某一学习内容为中心,由点到面引发与之相关的诸多内容。就像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这种点拨能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的头脑更灵活,视野更广阔。5.聚集点拨。这种点拨的思维方向是由面到点,与发散引导刚好相反。学习“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发现并总结出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深化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体态点拨的方法及运用
教师的体态也是一种教学语言,虽然不是直接的语言交流,但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肢体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教学效果绝不亚于语言交流,运用体态点拨,往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1.肢体演示。教师借助手、臂、腰、腿、脚等肢体动作,可以形象生动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添学习的乐趣。学习“蚯蚓运动”时,为加深学生对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作用的理解,我们不妨用右手手掌手臂代表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左右手配合做伸缩运动,同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这样,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教学效果倍增。2.目光点拨。这种方法老师们用得也很多。就是教师通过目光给学生传递教师的愿望、态度和情感等。比如,抽查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先给他信任的目光,学生就会信心满满;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把握时会很紧张,我们对他投去鼓励的目光,就等于给他加了油、鼓了劲、壮了胆;学生如果回答得很好,在结束时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学生会美滋滋地高兴好几天。3.表情调控。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在思想感情的“晴雨表”,好教师应该表情丰富。我们不妨借助丰富的面部表情进行课堂调控,把一些复杂、微妙、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起到让学生心领神会而不需言传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思维方向不对头,我们可以用迷惑的表情进行暗示,学生会敏锐发现并及时调整,从而走出解答误区。点拨是一门教学艺术,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在学生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点拨释疑,往往能引领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有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即“网瘾”。第12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目前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万多家,上网人数达到87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18至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0.1%,未成年人占17.3%。按照上网人群中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比例约为6%的标准,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数量至少在400万人以上。患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学习成绩急剧滑坡,行为变异,心理错位,其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伤害。所以,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干预已成为中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措施。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提出。[1]Young通过研究,[2]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同时指出,网络成瘾是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3]并伴随有和上网有关的耐受性、戒断反应以及强迫等。参照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的定义,周倩[4]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将中学生网络成瘾特指为,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倾向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感。
(1)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网络成瘾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据调查,[5]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此外,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会使个体缺乏适当的锻炼,容易引起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等不良身体反应。这对于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更为严重。网络成瘾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思维迟钝等症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中学生自然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严重的会出现人格扭曲,甚至自杀。
(2)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网络成瘾者的网上乐趣是以支付巨额上网费用为前提的,有些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达到上网目的,往往会挖空心思———欺骗、敲诈勒索、偷窃甚至抢劫。这给家庭带来了阴影,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目前,由于网络成瘾而引起的学生问题行为已日趋增多。
3.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自身的诱惑。网络有其吸引人的许多特点,如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出许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中学生在家受父母监管,在校受校规校纪及老师的制约,一旦上网就觉得真正进入了自由天地。这种感觉是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寻的。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黄色、暴力内容,这对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成熟但通过正当渠道无法获得性知识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途径。
(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军。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对网吧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不少网吧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经营中疏于管理。有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存在权限交叉、职责不清的状况,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有的网吧无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仍然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开放,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不少青少年将网络当作发泄情绪的场所。网络成瘾问题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败。[6]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他们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不仅如此,一些家长也被网络所俘获,甚至也患上网络成瘾症,身处此境中的孩子难免不受影响。
(4)上网者自身因素。国内外调查显示,[7]性格内向敏感、交际困难的人容易上网成瘾。当前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很难保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因而很容易在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港湾。许多中学生把网络世界当成逃避现实的地方,当他们家庭不和睦或生活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到网吧中去宣泄。
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活动。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的适用对象是确已上网成瘾的学生。常用的几种心理干预法有:
1.强化干预
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两种。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干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效果也最好。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2.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2)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3)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3.转移注意力法
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
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其次,团体咨询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网络成瘾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咨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团体成员们共同签署的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
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学生,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参考文献:
[1]Goldbergl.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1995..
[2]ArmstrongL.Howtobeataddictiontocyberspace.2001.http:///.
[3]K.S.Young.I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clinicaldisorder.Paperpresentedatthe104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ugust11,1996.Toronto,Canada.
[4]王澄华.网络人际互动特质与依附型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D].台湾:台湾大学心理学系,2001.
1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相关资料、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情况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学生在考试过后还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勤学苦练、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2生活方面的信用不足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无视诚信为本、恪守信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言而无信、违背社会公德等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千方百计向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不珍惜自己的个人信誉,辜负了政府的信任,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于少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
1.3求职方面的弄虚作假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为了给自己的求职增加亮点,也给有关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采取伪造学习成绩、各种获奖证书、培训经历等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在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出现了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个个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情况,甚至还出现过一个班级里出现十几个“班长”的咄咄怪事。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却不履行就业协议书、合同规定的义务,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
2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2.1教师的诚信素养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由于目前高校间的校际竞争激烈,一些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都出现了偏差,这些教师在教学上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上课、多兼职,不备课就给学生讲课,随意更改上课时间,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等等,这些教师教风不认真、学风浮躁、学术道德卑下,不能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矛盾、言传与身教相背离的现象,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使诚信教育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
2.2学校的德育方式、方法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诚信教育,主要通过道德教育。但长期以来,就学校的德育而言,多以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方法为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教育方法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脱节,并且直接导致知行脱节,严重影响德育实效。
2.3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目前高职院校许多领域和部门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管理松散,约束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一些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职能部门,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客观上为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为保障教学而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例如,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不实事求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评选中的暗箱操作等现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大学生的正面诚信教育。
2.4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由于市场对高校扩招未能做出及时反映,导致就业压力加剧,一时间呈现虚假的“人才过剩”和片面的“学历高消费”。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能客观的实事求是,而是重学历、重证书、轻能力,专科生能做的事用本科生,本科生能做的事用研究生,不管是否需要,招个博士充门面。这些都促使大学生毕业时弄虚作假,努力粉饰自己,甚至铤而走险篡改个人资料。
3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方法策略
3.1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3.1.1全面阐述诚信内涵,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和谐统一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又是一个法律范畴,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全、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明白,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的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因此,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道德的自律,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
3.1.2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认真践行“八荣八耻”大学生们才能信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才有资格教育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因此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3.2鼓励诚信,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体制机制
3.2.1建立大学生诚信的档案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其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可以包括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要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学生参与性、教育性等特点,真实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本人的了解。
3.2.2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制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测评体系要有测评内容和具体量化指标,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从而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终身诚实守信,珍惜自己的信用,使个人信用如同自己的第二张身份证。
3.2.3建立大学生诚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根据大学生诚信度测评的结果,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重要标准;对于违反诚信规范的大学生,可以视其情况进行程度不同的处罚,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守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这样能促使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真正能将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鉴赏、应用等能力的提高方面,在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中还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如果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立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大大的提高。
1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1、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模式。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知识灌输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模式中,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太过依赖于教师的教授作用会最终会造成教与学的完全脱节,教学质量差,以至于学生自己的动手,自学能力都不高的后果。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太过依赖于教师的作用,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这一学科具有特有的艺术形象思维功能,这也正是在教学模式上发挥创新思维的优越条件。
2、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界在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以后,也做出了许多寻求改革的方式方法。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大致表现为几种:①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已较成熟,自律能力较强,完全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有这样的群体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学院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许多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②有的放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才能有效率。目标生成型教育教学由此诞生。这样的模式使得在高中语文教学时,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确立一定的目标,之后的教学活动才能有序进行。③结合高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也得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网络作为认知工具。比如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像文言文学习这样看似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2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创新思维
创新本来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要求创造者要对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都要有一个重新构思,重新组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发挥。发展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创新思维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开展:
1、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思维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是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提纲,教学提纲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深入思维水平以及系统归纳能力。在学习问题面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先进生和后进生一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加强合作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紧扣学习的中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简要的说,教师在全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点拨引导,提高探究教学成效。当学生或小组在探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 对于小组学习中体现出来的先进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予以推广,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渐渐淡化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就要打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心灵的体会,提高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修养。学生在课堂上要做一个知识的探究者,自身发展的创造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得学生具有充足的信心去主动克服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困难。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性思维就是教学过程当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能够大胆的推敲问题,启发思维,懂得借题发挥,大胆质疑。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大了阅读面,在课堂内外都能和别人交流学习。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些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不是仅仅能依靠教师传授课程来达到的,最基本的还是要靠学生这个主体来实践获得。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走出原有模式当中的理论误区,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在各方面成为了制约我们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要障碍。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生动而形象的母语背景。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点,那就是教学的重点要从语文知识的学习转移到通过语言形式,知识的训练,最终到人生的发展上来。以创新学习为方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文理结合。同时还有课本内容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才能创造出更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完成这次华丽的转身。
3 以启发式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使课堂“动”起来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注入式教学方法始终是被反对的,因为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扼杀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课堂上使他们的智力活动都“动”起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善问,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广度、深度,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善于诱导和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问决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善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再次要含蓄,问问题不可以问得太白,不能老是“对不对?”“是不是?”,要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本文根据对信息素养标准的解读,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中选题、实验、写作、投稿4个阶段涉及到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设计了17个问题。随机抽取了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12个研究所的120位硕、博士研究生作为样本,调查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信息素养现状,并针对调查反映出的信息素养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1.调查概况
1.1问卷设计
根据对信息素养5个标准的解读,问卷内容的设计包含研究生的信息意识、获取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道德的理解5个方面。将这些内容与学位论文研究的选题、实验、写作、投稿4个阶段结合起来,设计了问卷框架,如表1所示:选题阶段题目设计涵盖了题目来源、信息查找、筛选方法等,由于这一阶段是学位论文研究的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查找、阅读、筛选信息以了解课题背景知识,因而这一阶段是信息素养集中体现的阶段,共设置有7个题目。实验阶段信息素养具体体现在信息持续追踪与科学数值的查找方式上,共两个题目。写作阶段设置了一个题目,调查研究生认为这一阶段最为困难的问题。投稿阶段设有一个题目,调查了解如何选择投稿期刊。还有一些问卷题目涉及到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因而都归于综合类,共有6个题目。
问卷中所有问题均包含4-5个选项,且都为不定项选择。调查对象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勾选符合的选项。如果提供选项均不符合调查对象实际情况,则可在“其他”选项中补充说明。
1.2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电子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光电研究院等12个研究所的硕、博士研究生共123人作为问卷发放对象。调查对象中,博士研究生为61人,占总人数的51%,硕士研究生为54人,占总人数的46%,还有4人未填写相关信息,占总人数的3%。如图1所示: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7.56%。各研究所回收的问卷份数,如表2所示:
1.3调查统计
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7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由于问卷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统计时以“选项被选次数/120”这一数值代表选择这一选项的研究生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因此,同一题目下各个选项所占比例之和可能大于1(调查对象多选的情况下)。对于所有题目,若“其他”选项无人选择,则在图表中不显示。
2.调查结果分析
2.1选题阶段结果分析
2.1.1学位论文选题来源43.33%的研究生由导师直接指定学位论文题目;50%的研究生为导师给定方向后自选;5.83%的研究生完全由自己选题。这一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研究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选题。如图2所示:
2.1.2自主选题情况仅有31.67%的研究生在自主选题时对所选题目有把握;24.17%的研究生认为信息太多,无从下手;49.17%的研究生能够选出几个方向但无法确定选题(见图3)。从这一结果看出,约七成的研究生对于选题没有足够的把握,选题对于研究生来说依然具有很大的难度。
2.1.3了解背景信息常用方法检索‘‘学术搜索引擎”和‘‘专业数据库”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高,均为导师、学长等专家的经验也是重要的信息提供渠道,占35%;而利用传统的专著、图书来获取信息所占比例较少,为24.17%。从结果看,许多研究生了解学位论文背景的方法比较灵活,并不局限于某种固定模式,而是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从大部分为多选可以看出)。鉴于调查对象为中科院研究生,他们对专业数据库的使用率相对比较高。如图4所示:
2.1.4检索信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选择直接使用关键词检索的研究生占82.5%;首先考虑找该领域作者、机构文献的研究生占25%;仅有19.17%的研究生会首先考虑确定学科范围、信息源(专著、期刊、专利等)及时间范围。结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在检索学位论文课题信息时比较盲目,并未经过仔细考虑。如图5所示:
2.1.5首先检索的信息源在检索学位论文课题背景信息时,64.17%的研究生首先检索的信息源为全文数据库;26.67%选择最先检索文摘数据库;20.83%的研究生最先检索网络资源;10%的研究生最先检索特种文献(专利、标准、会议、报告等)。结果表明,文摘数据库作为选题时重要的信息源,并未得到广大研究生的重视(见图6)。
2.1.6筛选信息的方式在检索到大量学位论文课题背景信息时,71.67%的研究生通过阅读摘要来挑选出最相关的文献;32.5%的研究生选择阅读综述文献来筛选信息;还有32.5%的研究生通过阅读核心文献(如核心期刊文献、高被引文献、核心著者文献等)来筛选信息。结果表明,研究生筛选信息的方式主要以阅读文章摘要为主,而综述文献和核心文献这两类非常有价值的文献类型并没有得到研究生的重视。如图7所示:
2.1.7如何确定论文创新点74.17%的研究生选择检索领域最新文献进行对比;20%的研究生直接交由导师判断;而15%的研究生未考虑过此问题。结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忽略了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权威验证这一关键问题。因此,图书馆应该关注中科院研究生群体,主动为他们提供学位论文的查新检索服务。如图8所示:
2.2实验阶段结果分析
2.2.1持续追踪新信息渠道76.67%的研究生通过定期检索数据库、期刊来持续跟踪新信息;20%的研究生会通过关注专业门户网站、论坛、科学家博客等方式来维持信息的及时更新;14.17%的研究生利用RSS-Feed、alert、Googlereader等来定制最新信息。结果表明,信息定制、、lert功能等这些高效的信息追踪方式并没有在研究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专业门户、论坛、科学家的博客等也较少被关注,如图9所示:
2.2.2数值、事实型数据查找途径85.83%的研究
生选择了利用搜索引擎或网络免费资源来进行查找;39.17%的研究生考虑了查阅参考工具书、手册(纸本或数据库);还有21.67%的研究生选择从同行处获取。结果表明,目前研究生查找数值、事实型数据大部分依赖网络资源,而较少利用专业的手册和工具书。如图10所示:
2.3 写作阶段结果分析
这一阶段研究生碰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发现问题,拟定论文的写作路线(46.67%);总结、凝练创新点(43.33%);概述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30%);实验验证、数据分析(15%)及其他(1.67%)。其他选项上,主要是文献管理软件不熟练、以及基础知识不牢固等。如图11所示:
2.4投稿阶段结果分析这一阶段考察了研究生选择投稿期刊的主要途径。51.67%的研究生投稿由导师指定期刊,而其余研究生则需要通过自己判断选择。方法主要有学长、同学推荐(44.17%);根据期刊影响因子排名选择(30%);根据引用的参考文献,综合考虑期刊的方向、影响因子和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等方式。如图12所
2.5综合部分结果分析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研究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整个过程中。这部分题目对学位论文过程中一些能够反映研究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行为、信息道德等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2.5.1学位论文研究过程最难的阶段对于学位论
文研究过程的4个阶段,46.67%的研究生认为选题阶段最为困难,其次是写作阶段(40.83%)。实验阶段(16.67%)和投稿阶段(10.83%)的难度相对要小一些。这说明选题和写作这两个对信息素养要求较高的阶段对研究生来讲难度较大。如图13所示:
2.5.2查找、利用信息时的主要困难在查找、利用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是无法获取全文(57.50%);信息量太大(38.33%)以及缺乏最新信息获取的渠道并列第二(38.33%);最后是信息获取费用太高(10%)。尽管中科院采用了多途径来保障全文的获取,但获取全文这一问题依然突出。如图14所示:
2.5.3无法获取全文时采取的途径无法获取全文时,48.33%的研究生通过找人代查、代借获取;40.83%的研究生利用了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32.5%的研究生选择放弃该文献;另有22.5%的研究生直接向作者索取。这一结果与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结果非常相似,即无法获取全文时,最常选择的两种方式是图书馆原文传递及找人代查代借8。如图15所示:
2.5.4管理文献的方法在文献管理上,43.33%的研究生使用了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等),这与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购买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免费供研究生使用,并提供使用方法培训密不可分。丁香园网站对其用户(硕士生占51%,博士生占27%)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的用户从未使用过文献管理软件9,进一步表明文献管理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如图16所示:
2.5.5如何理解信息的合理利用71.67%的研究生将合理利用信息理解为尊重知识产权;62.5%的研究生理解为适量引用、不剽窃;28.33%的研究生理解为不恶意下载。大部分研究生对信息的合理利用都有一定的理解,仅有5%的的研究生未考虑过此问题。如图17所示:
2.5.6参加培训意愿对于是否有意愿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各环节培训的调查显示:31.67%的人迫切想了解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的相关知识;56.67%的研究生希望了解其中的部分环节;还有21.67%的研究生希望参加,但是对时间的安排有所顾虑;仅有1.67%的研究生对此不感兴趣。与宁夏大学对684名在校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相似,该校超过77%的学生愿意选修研究生“文献检索课”M。说明无论是中科院还是高校的研究生,都对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表现出强烈兴趣。如图18所示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大致了解目前中科院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的信息素养状况。选题阶段是研究生认为较为困难的阶段。特别是自主选题时,许多学生感到信息量太大而无从下手,并且对自己选择的题目没有足够的把握。这与其检索行为过于简单,没有清晰考虑信息源以及在信息筛选过程中未利用可靠高效的方法有关。
实验阶段研究生持续跟踪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大都通过定期检索数据库来获取信息。利用多途径便捷地跟踪信息还需进一步加强。检索数值、数据信息时,各种纸本、电子的工具书没有很好地被利用,大多数用户依然求助于免费的网络信息。在论文写作阶段,如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问题,拟定论文写作路线,以及总结凝练创新点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主要难点。这与前期选题时对信息源是否准确选择、检索过程是否严谨规范以及信息筛选途径是否高效正确等都具有直接的联系。
文献管理软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约一半的研究生利用了文献管理软件来管理文献。投稿阶段对于研究生来说相对简单,大部分研究生由老师直接指定投稿期刊,其余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学长、同学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判断选择出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在对信息素养的态度调查上,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过程中的信息素养相关培训表示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研究生对于合理利用信息也有恰当的理解。
3.2建议
3.2.1 避免盲目检索调查结果显示,选题时大多数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直接使用关键词检索。在对一个领域还没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关键词检索显得过于盲目。这往往导致检索的信息过多、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后期还会花费大量精力对信息进行筛选。若在检索之前先考虑清楚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信息源(如专著、期刊、专利等)以及时间范围等因素,并制定相对准确的检索式,就会避免检索过多无用信息,从而使检索结果更加准确。
3.2.2 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在信息源的选择上,不同的研究阶段侧重有所不同。以选题阶段为例,全文数据库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文摘数据库由于不提供全文,数据量更大,范围更广;而专利、会议、报告等特种文献类型,提供了领域内最新的信息以及发展动向。在选题时,检索课题信息必须保障信息查全、查准、查新。因此,文摘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会议信息等都是选题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的信息源。
3.2.3 提高筛选信息效率检索到大量信息时,如何高效地筛选出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优质信息很重要。除直接阅读文献的摘要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方式。通过数据库(如WebofScience、Elsevier等)的过滤、分析功能可以找出某一领域的核心文献,包括高点击率文献、高被引文献、同行推荐文献等。此外,阅读综述文献也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国外的综述文献一般多为该领域有很强影响力的学者所著,能够很好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更方便地追踪该领域的研究情况。
3.2.4确保选题创新性在调查中,大多数人确定选题创新点的方法为自行检索领域最新文献进行对比。没有人选择委托图书馆查新。课题是否具有新颖性对于学位论文来说非常关键,图书馆的查新服务是保证课题新颖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请导师或是同领域相关研究者辅助判断也十分必要。
3.2.5巧用信息定制实验阶段需要持续跟踪最新文献,随时掌握研究领域最新动向。除了定期检索专业数据库外,RSSFeed、数据库的alert功能、googlereader等信息定制途径能高效地跟踪信息。各种信息定制途径能够根据用户对信息的具体限定以及指定周期(每天、每周、每月)提供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从而省去了逐个浏览各数据库的时间,提高了科研效率。3.2.6重视电子工具书理工科类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查找很多数值型、事实型数据。电子工具书是一种可靠的途径。与网络信息相比,各种专业的数值型、事实型数据库的信息通常都经过验证,内容准确。如若研究领域比较边缘或是过于狭窄而难以查找到相关数值数据,从同行处获取信息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3.2.7善用文献管理软件利用一些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RefWorks等,能大巾幅提高写作效率。以Endnote为例,该软件能够对已有参考文献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随时方便地查找到所需文献。通过其分析功能,可以找出领域内高产作者、高影响力期刊。在文章撰写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插入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所需的参考文献格式,自动调整参考文献顺序。这些都为研究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也省去了繁琐的参考文献编写工作。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8所中学分别分层随机抽取80人,共计40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收集了有关国内外诚信教育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共15余篇。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文字、图表采用word2000系统制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具体分析
2.1.1 关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2.1.1.1 中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诚信意识强的学生有55人,只占14.2%;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差的有66人,占17.1%。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2.1.1.2 中学生对自身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调查显示,尽管中学生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中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和“差”的学生有85.8%,而有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见,中学生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
2.1.2 关于初中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显示:“经常”“偶尔”请假的人中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学生因进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害羞或是不愿意活动出汗、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等原因,而提供虚假信息作为迟到、见习的理由。
2.1.3 关于体育考核与运动竞赛
在体育测试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由于组织不严密,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常常出现找人代考替考的现象。
2.1.4 关于体育教师的诚信表率
体育教师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后延性的特点,出自教育者的不讲诚信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对学生造成极不良的影响。
2.2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化市场上的污染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错误思想极大的腐蚀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很强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各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2.2.2 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态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将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
2.2.3 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的教学就有成效,“升学率”成了评价教育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不仅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教师和学生的投机心理,使教育过程出现大量非诚信现象。
2.2.4 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诚信意识,师德失范,影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的欠缺,也会影响他们诚信品质的养成。
2.3 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优势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体育是各学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优缺点往往在剧烈的运动中比安静状态更容易表露出来。
3.结论
3.1 中学生普遍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而对自身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3.2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诚实的态度,上课迟到请假的现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3 在初中体育考核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出现一些诚信迷失的现象。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4 有些体育教师自身诚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不值得自己信赖。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4.建议
4.1.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诚信教育,要大力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在全校形成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
4.2 与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加强诚信教育
在课余体育竞赛中,要求学生遵守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要公平竞争,公正竞赛,求真务实,要尊重对手,要正确对待他人犯规,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诚信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3 建立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做到监督护诚
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的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教育。
总之,一个学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体、育心、我们责无旁贷。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强身健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